性格影响人的容颜
发布时间:2021-09-13 幼儿人物故事 幼师9月个人工作计划 幼儿园工勤人员工作计划导读: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想不生气不动怒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在欲发怒时要理智些,首先要想想别人,然后再想想自己,通情达理而“息怒”。
情感可以影响人的健康,性格可以影响人的容颜。
性格好的人,面容温和常带笑。笑能使人的面部和眼部血液循环加速,两眼明亮有神,面颊红润光滑。笑是人体心情舒畅、愉悦欢快的标志之一。笑能使人的心理和生理趋向最佳状态。因为笑能使人消除紧张情绪,增加食欲,使人体处在最佳的生理水平,促进健康长寿,延缓衰老。有人说爱笑的人大多心胸宽、为人谦、性格好。实践也证明,性格稳健的人大多少生病,面部表情也柔和,常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真可谓:心宽愉悦身自健,润泽光滑好容颜。
相反,爱发脾气爱吵架、性格不好的人,由于经常生气、发火、多怒,大多面色暗淡,表情阴沉,颜面灰暗无光泽。因为心情不好,总爱生气,会使面部皮肤紧缩,习惯成自然,面部易紧缩的地方就容易出皱纹,让人看来未老先衰。
生气又易致怒,怒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后而爆发出的情感。人在暴怒时,脸红脖子粗,血管扩张使头颈部充血,中枢神经对血管的调节机能失调,面部由充血变成瘀血,面色由红变青紫,有时面部还出现瘀斑。头面部失去血液中营养的供应,出现缺氧;怒又使头颈部血管剧烈收缩,使颜面苍白成缺血状。面容在连续不断的“怒火刺激”下皮肤色泽变暗,由于面部缺少营养的供应,皮肤会失去弹性而加速松弛,出现皱纹,使细胞角化加快而衰老。更主要的是内分泌功能失调,使全身的生理状态及新陈代谢发生异常,疾病随之而来。如若久病不愈,精神就会萎靡不振,面色萎黄而皱巴。性格不稳定的人,面容大多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
当然,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想不生气不动怒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在欲发怒时要理智些,首先要想想别人,然后再想想自己,通情达理而“息怒”。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性格
导读: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实不然。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其基础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
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
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
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老师。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
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做客。也可以为孩子“请进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人际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
导读: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
俗话说:三岁看老,说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三岁就已定型了。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受测试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测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型。其中充满自信型幼儿占28%,良好适应型幼儿占40%,沉默寡言型幼儿占8%,坐立不安型幼儿占10%,自我约束型幼儿占14%。
二十三年后,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他们惊异地发现这些孩子的性格基本没有改变。
卡斯比教授以此为据认为,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因此,卡斯比教授提倡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3岁以内婴幼儿的各种行为。
前几期,我们在父母学堂版讨论过孩子成长中的“镜像期”,即像照镜子一样地学习事物,接受外界的环境。宝宝来到人间,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就是我们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父母营造的家庭人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有人说,“没有父母不爱孩子”,这句话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因为果真这样,这个世界至少要比现在美好100倍。譬如,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儿子,世界上就会少一个战争狂人……那么我们又该怎么避免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怎样才能为宝宝们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模仿对象,父母在家庭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要健康,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这样孩子才会从父母的身上学会关心别人。父母间如果有意见分歧,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指责,这对幼小的孩子极为不利,他们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日后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也会采取这种不妥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另外,父母在教育观念上要一致,不要你说一套,他说一套,这样会使幼儿无所适从,因为他还没有辨别能力,不知道该听谁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你对老人、亲朋好友的态度也会成为他模仿的对象,所以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时,父母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因为过分溺爱,而把孩子圈养起来,不让他与外界打交道,而应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机会和条件,鼓励孩子与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交往,当幼儿间有矛盾时,引导他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行为,首先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然后鼓励他改正那些错误的行为。另外还要引导幼儿使用礼貌语言,当有人为自己让坐,或帮助自己时,教导幼儿说:谢谢!如果有别的幼儿邀请自己一起游戏时,教导幼儿要热情大方地与别人相处,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
宝宝性格与颜色
导读: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发现之一:粉红色-依附性特别强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漂亮的粉红色。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表示您的家庭经济环境在一般水准之上,而且,也象征着双亲爱心的充分表现。
在爱心的保护下,这种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的物质,亦正是吸引人之处。
4~6岁的女孩中,也有特别讨厌粉红色的人。粉红是这样一种颜色,讨厌它的人特别讨厌,而追捧它的人,连枕头和漱口杯都要买“粉红色,上面有五瓣小花”的。大量的证据表明,热爱粉红的女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特别黏乎,在心理上特别依赖父母,大小事希望大人替她拿主意,站在前面替她做“挡箭牌。”如果父母拒绝当这个“挡箭牌”,让她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她的眼泪马上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关也关不住。蓉蓉就是一个例子,她的一切用品都是粉红色,人又胖,外号“粉红小猪”,但就是这么个高胖女孩,连同伴错拿了她的皮球回家,她都不肯去“交涉”,非要拖着妈妈去跟对方小朋友说。
妈妈常常叹气:这一朵温室小花,将来还能够移栽到野地里去吗?
发现之二:绿色和蓝色-讨厌竞争
热爱绿色和蓝色的小朋友都有回避竞争的倾向,绿色尤甚。喜爱绿色的孩子,个性上较随和开朗,没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心胸及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颇有求知的上进心。此类型者,成人后适宜于领薪阶层,如能有恒心踏实做下去,也可有成功的一日,许多才气纵横的男孩多属此类型。
连小三轮自行车也要选择“青草绿”的卓珊,宁可在幼儿园植物角看一下午“蚂蚁大游行”,也不愿与一群小朋友玩“抢椅子游戏”。“她明明眼急手快,能抢得赢,不知怎么一玩这个游戏就要上厕所。”除了讨厌这个“8人抢6椅”的游戏,卓珊还聪明地避开与同伴的“残酷竞争”,比如要排演《白雪公主》没人想演“凶恶的王后”,卓珊就举手说愿演王后,因为白雪公主有12位小朋友想演,11个人注定要体会失败的滋味,卓珊说:我不想跟别人去争。又说,要是有一个童话,能让每个小朋友都分上一个角色皆大欢喜,就好了。
妈妈有这种忧虑:卓珊热爱的绿色,是否平息了她心中的骚动和表现欲,令她向往一个没有竞争关系的、和睦且各司其职的世界?孩子将来必须直面残酷的竞争时,会不会喉头发紧、两手冒汗,兴起“逃之夭夭”的念头?
发现之三:紫色和橙色-过度情绪化
偏爱橙色和紫色的孩子都有情绪波动剧烈的倾向,只不过偏爱橙色的孩子更乐观,情绪颠簸时会往好处想,比较善于自我开解。“橙色系”的孩子惟一的缺陷是,被坏情绪掌握时可能有攻击性。热爱紫色的小孩则完全相反,他的情绪失控不会向外,只会向内――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语气,他都能在心里放大很多遍,非常敏感,你对他的态度有些许变化,都能左右他一两天的心情。父母和老师不得不经常尴尬地抚慰他:“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那个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喜欢紫色的男孩比女孩还多,这或许可以解释两个事实:第一,为什么神经质有成就的艺术家从来是男多于女;第二,为什么“生闷气”的怪男孩屡见不鲜。敏感的女孩会用眼泪来释压,男孩从小被教育“不许哭!要坚强!”男孩就只剩下“闹别扭”一种表达方法了。
假若发现热爱紫色的小男孩在“闹别扭”,千万别呵斥他,想一想如何有效安抚他那颗“容易受伤的心”吧。
发现之四:橙色-活力与自大
喜爱橙色者,个性上较外向活泼,喜爱说话而且人缘很好,有趣的是,幼小就喜欢橙色的人,会从一而终地喜欢到成年,虽然有时人暂时喜欢其他颜色,但仍会再度重返橙色的怀抱。此类型者创造性,自我为中心,较不懂得体谅他人,粗枝大叶,幼稚地认为天底下都是好人,所以,易被骗。
喜欢将场景的所有组成部分――太阳、跳舞小人、带烟囱的房子和房子前面的玫瑰花,都涂成橙色的孩子,一般都是群体中的“明星”,无论和家人在一起还是和伙伴在一起,他都希望成为一切计划中的主宰,希望由他说了算。当然,他是乐观主义者,开朗热心,唯一的缺点是不懂妥协,永远不肯立于从属地位。幼儿园排演童话,除非他是第一主角,否则他就不肯演出,不肯演出还罢了,坐在台下他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挑剔者”,“刘畅的王子演得一点儿不潇洒,要是换了我,应该披一件红斗篷,从马上飞下来的动作像蝙蝠侠。刘畅知道蝙蝠侠是什么样的吗?”
偏爱橙色的孩子似乎总是处在交友困扰中:因为他的火力和热情,到一个新环境中很容易交上朋友,而他的自大及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新交的朋友也很容易与之吵翻。
发现之五:咖啡色-像老人一样思虑过度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小由干练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极少有偏爱咖啡色的,但那些由于父母工作压力大,出生几个月就由祖父母来养育的孩子,4岁之后约有四分之一偏爱咖啡色。这是一种老成持重的颜色,咖啡色的毛衣、裙子和圆头皮鞋,还有咖啡色的小书包,看上去像四五岁的绅士淑女。千万别被这文静的表象迷惑了,不自觉地选择咖啡色的孩子,内心往往缺乏真正的安全感,遇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很少流露出无忧无虑的神情。他们大半在性格保守的祖父母身边长大,从小被教导不准插嘴,要服从大人,要擅长压抑自己的“无理要求“。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孩子,却在无形中压抑了小孩的乐观天性和创造力。
发现之六:水蓝和白色-完美主义倾向
有大约15%的女孩和6%的男孩有较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无一例外地喜爱白色,以及浅到极点的水蓝。热爱白色的孩童几乎都有洁癖:不愿别的小朋友上他的床、用他的毛巾或借用他的文具,他本人的爱干净程度也是一流,夏天时一天要换三套白色衣裤,五双白袜子。他总是在努力交朋友,但很快又因为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而否定别人。热爱白色的小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常常令人尴尬。
34岁的高级会计师屠正云这样形容她的儿子:“他好像一点儿也不娇嗲,他好象是这个家里矜持的、无懈可击的客人。他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一小段钢琴练习曲没弹好他就显得很焦虑、很自责。我倒是希望他放松点儿,他毕竟才五岁,但这个看法很明显没被他接受。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对我们也是不满意的,我们这一对大大咧咧的活宝,也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老爸和理想老妈’吧。”碰到这样一个冷眼挑剔你的小孩怎么办?他明显令他自己紧张,也令他周围的人紧张。
易受影响的宝贝的九型人格(上)
导读:如果宝贝的成长过程良好,他们心中这种情感的阴影就会被慢慢磨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但是如果心理问题严重,某一种阴影就会像火种一样被点燃,成为性格的主导力量。
什么是九型人格?这个说法妈咪听了一定感到挺新鲜。九型人格是国外心理学一个界定人格特质的心理学说,它的起源很早,来源于9世纪的苏菲教,经现代心理学家发扬光大,形成系统的九型人格理论。它的图释是一个九角星,九种人格分别是九个尖角,代表人的内心九种性格倾向。
心理专家们认为,九型人格分别对应人的9种激情:
1.愤怒
2.骄傲
3.欺骗
4.嫉妒
5.贪婪
6.害怕
7.贪食
8.欲望
9.怠惰
九型人格可以看作是宝贝的早期家庭生活,给他们的情感世界留下的阴影
如果宝贝的成长过程良好,他们心中这种情感的阴影就会被慢慢磨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但是如果心理问题严重,某一种阴影就会像火种一样被点燃,成为性格的主导力量。这时,自我观察的能力被削弱,他会被这种情感操控,受到痛苦的折磨,而无法专注于别的事情。
1号性格:完美主义者
生活人物素描:
成萱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好学生,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最恐怖的梦境在于遭到批评。为了得到最好的评价,她总是自觉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单位,成萱的工作成绩是无可挑剔的,尽管为了维持业绩,她要付出巨大的压力和努力。如今,成萱当了妈咪,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成萱不希望女儿像她一样背负完美主义的重担,那么,她需要注意什么呢?
完美主义者的童年:
很多完美主义者说,他们在小时候曾经遭受严厉的斥责或惩罚,于是为了避免麻烦,他们开始强迫自己往好的方向努力。这样的家庭背景培养了听话的宝贝,但是也让宝贝把父母的批评声转移到了内心,通过内心的批判家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多完美主义者很早熟,他们希望变得像父母一样,担负成人的责任,以巩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特点:
*内心的正确标准变成严格的自我要求,不断产生自责的想法。
*有一种强迫性的需要,只接受正确的事情。
*经常和他人比较:“我比他们强还是差?”在意他人的批评:“他们在批评我吗?”
*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害怕作出错误的决定。
*发展出两个自己:一个事事操心的自己,住在家里;一个尽情玩乐的自己,住在遥远的地方。
*总是对现有的成绩不满:“如果我当时不这么做,该有多好”。
你想让宝贝和你一样吗?
——对完美主义者养育宝贝的建议
很多完美主义者饱尝自我批评的痛苦,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活得轻松一点儿,但是又往往因为多年的思维习惯,无形中又在将宝贝塑造得跟自己一样,以下建议对完美主义者或许会有帮助:
1.让宝贝了解到任何情况都不会只有一种正确的处理方法。
2.不要动不动用严厉的语言批评宝贝,即使需要批评也尽量就事论事,不要发挥到“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或“你真是个坏孩子”之类上纲上线的批评。
3.多鼓励宝贝,不要老拿宝贝和别的宝贝比较。
4.让宝贝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5.培养宝贝理解别人的习惯和同情心。
2号性格:给予者
生活人物素描:
张静是个贤妻良母,她总是能让周围的人都喜欢她,走到哪里,她都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当然,她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她总是给的比别人多,她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满足别人的需求上,朋友打电话来倾诉情感垃圾,张静总是不好意思扔下话筒,以至于老公都看不下去,因为,他老觉得张静总是满足了所有朋友和同事的需求之后,最后再满足家人的需求。张静也觉得自己很累,但是拒绝的话又总是说不出口。
给予者的童年:
给予者在童年时很讨人喜欢,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让他人高兴,他们能迅速发现自己身上吸引他人的地方,他们是惹人爱的孩子。不过,他们热衷于讨人喜欢的原因,却往往不是因为得到了很多爱,而往往是得不到足够的爱,所以才用这种方式取悦别人。
给予者的思维特点:
*争取得到他人的支持,避免被他人反对。
*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骄傲:“他们没我不行”。
*为自己为满足他人而扮演的多个角色感到困惑。
*对自己的需求感到困惑:“我能变成别人期望的样子,但是什么是我自己期望的呢?”
你想让宝贝跟你一样吗?
——对给予者养育宝贝的建议
给予者取悦别人,害怕被别人拒绝,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自我的怀疑,因此,他们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像你今天一样为应付各色人等的需求而疲惫不堪,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建议:
1.不要诱惑宝贝为了得到你的称赞,而作出你喜欢的样子,注意把这点和正当的要求相区别。比如,如果你要求宝贝懂礼貌,这个是正当的,但是如果因为你喜欢你某一样东西,就诱惑宝贝为了讨好你而假装喜欢这样东西,就是不妥的。
2.让宝贝学会真实的表达自我,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伪装自己喜欢或是不喜欢某些事物。
3.给宝贝强大的安全感。如果你喜怒无常,宝贝会在你面前小心翼翼,也会逐渐学会察言观色,为了迎合你而表现出很乖的样子。只有给宝贝稳定的母爱,才能让宝贝得到真正的自信。
4.让宝贝学会认识自己对他人的真正价值,既不要过分骄傲,也不要过于卑微。
3号性格:实干者
生活人物素描:
燕华是大家心中的女强人。没错,她30出头就出任销售副总,天天在办公室干到华灯初上,生病感冒从不请假,所谓“轻伤不下火线”者是也,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当然,最大的遗憾是几乎没有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儿子3岁前在奶奶家带大,3岁后在全日制寄宿幼儿园。老公对这样一个能赚钱不能谈情说爱的老婆,虽有怨言但还能接受。所以,她才能心无旁骛在职场拼杀,虽然觉得成绩很大,但一旦停止工作就会陷入无边的空虚中。
实干者的童年:
实干者很多来自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因为从小充满竞争,所以他们习惯了要做到最优秀才能争取到父母和老师的爱。他们把课余时间也排得满满,因为害怕被别人追上,他们依靠自己的成绩获得爱,久而久之,他们把活动和成绩变成了对自己的控制。他们发现,把自己扮成“大忙人”,不仅可以不断获得成绩,还能有效解决空余时间。这样,自己没有时间去担心潜在的危险,也就不会感到焦虑。实干者和完美主义者的区别在于,完美主义者要做到最好,而实干者是要做到最忙。
实干者的思维特点:
*看重自己的表现和成就。
*喜欢竞争,避免失败。
*难以了解个人的感觉,工作时把感情放到一边。
*在真实自我和社会角色中感到困惑。
*喜欢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你希望宝贝跟你一样吗?
——对实干者养育宝贝的建议
实干者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排满,实际上源于害怕空闲后的空虚感。这种性格的缺陷在于,往往陷入一种对自己的欺骗:把自己扮演成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能人,而不能面对真实的自我。如果不想宝贝像自己一样疲于奔命,你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教会宝贝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不要让宝贝倍感竞争的压力(如果你有好几个宝贝尤其要注意)。
3.抽出时间跟宝贝单独相处。注意!不要一边和宝贝玩,一边看书,和宝贝在一起的时间,就要专心专意。
4.不要在家里也随时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除了以上这三种性格,还有4号性格:悲情浪漫者,5号性格:观察者,6号性格:怀疑论者,7号性格:享乐主义者,8号性格:保护者,9号性格:调停者。我们将在下一期和下下一期陆续给大家介绍九型人格的其他六种性格,让你了解到童年的经历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成年生活的,也让你在教育宝贝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避免重蹈覆辙。
家长言行影响孩子个性
导读: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实不然。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其基础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
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
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
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老师。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
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做客。也可以为孩子“请进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如何从颜色看孩子性格
如果我告诉您要了解一个儿童,只需要从他喜爱的颜色,便可判断出儿童们的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等,也许会有许多人会露出怀疑的神色或不同意,但请别否定我的话,不妨听听我多年所得的经验。不过,这项试验只适合年龄在三岁至八岁之间的儿童。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用我的方法来观察您自己的宝宝。以下分别说明儿童们喜爱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喜欢红色系列儿童:好奇心特别强,喜爱追根究底、研究到底,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因此,若不能满足他的心理,他绝不罢休。同时,喜欢会动的玩具,如电动汽车、小火车等。此外,也爱好户外活动,而且也很会博取他人的欢心,是一个豪爽型的儿童。
喜欢青色系列儿童:
成长的很快,身体健康,有大人的风度,做事有责任,有始有终,处事时不喜欢拖泥带水。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很强。凡事好恶分明,重感情但有理智,虽然年纪小但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且有构想力,是属于有计划、有原则型的儿童。
喜欢灰色系列儿童:
无论跟任何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以大哥或帝王自居。拥有见义勇为、好打不平的性格,富有领导能力,而且了解力相当强。不过,如果他是属于长男或长女,家长必需特别注意。这一类型的儿童出外时,显得和和气气听话,但一回到家,整个样子都变了,很会向家长们撒野,这便是这类儿童的特征。此类儿童属领袖性的孩子。
喜欢黑色系列儿童:
有积极和好斗的性格。无论对自己亲人或别人,都不服或不认输,好胜心强,样样都要胜人一等,一天到晚静不下来,不喜爱文静的游戏,一有机会就往外跑,不喜欢呆在家里,喜爱到外头与小朋友们玩。不过,此类型的儿童最爱与人较量长短,撕打殴斗,因此,身为父母们,对于这类的儿童,必须加以教导与注意。此类型的儿童属野性型的孩子。
喜欢白色系列儿童:
喜欢孤独,木纳不轻易开口,即使他开口,也只是简单几句话,不好群,有叛逆的性格。喜欢独处一角,看看书报,听听唱片或收音机。有时也玩玩小娃娃,而且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整天没有听到他的声音,性格怪僻,很难与人沟通,有时会感受到他很骄傲。此类型的儿童属孤独与内向型的孩子。
喜欢黄色系列儿童:
好客、喜欢团体生活,对人热情。爱好各种活动,无论是静或动的活动都喜爱。在热闹的场所,与人交往自如,不拘束,谈吐大方、性情爽朗、活泼伶俐,能随时随地的和各种类型的小朋友攀交,很有交际手腕,而且聪明,是人见人爱的孩子。此类型的儿童属外向型的孩子。
以上所述,并非一成不变,所谓“时势造英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环境都可改变一个儿童或一个成年的性格。只要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好环境,不管他的性格是好是坏,坏的性格会变好,好的性格会变得更好。因此无需担心,也不要因上述而影响到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