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打招呼的小朋友
发布时间:2021-10-08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 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 小朋友幼儿园游戏承昊小朋友今年已经3周岁了,身为邻居的我,不得不说,他从小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可是,自从上幼儿园,我改变了自己以前对他的“评价”,他的表现令我吃惊。
承昊很少说话,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诱、教唆,他从不配合,更不用说主动跟别人打过招呼了,他的交往能力极差,这与我平时对他的严厉要求是分不开的。
初入园,他只是呆呆坐着不肯同小朋友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闹,他只是笑一下。可是,时间不长,在老师们的“纵容”下,孩子有了很大变化,他非常愿意去幼儿园,每天第一个到班级,自己一个人默默坐在教室等小朋友,不让我陪他,不知孩子想些什么,是乖?是听话?我感到一筹莫展。
自从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工程学习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针对孩子的情况,在生活中改变过去的教养方式,以“放手式”教育代替“包办式”教育,让胆小、怕事的他逐渐增强自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别注重了对他的观察。
有一天户外活动时,老师抱着一捆呼啦圈故意往地上一放,(每次都是排好队拿的)“小朋友们,自己来拿一个喜欢的玩吧。”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拥在一块儿去抢圈,由于承昊离得比较远,当他跑过去时,呼啦圈已被其他孩子围的“水泄不通”了,我发现他低下头,一边用手左掰右掰,一边使劲往里钻,挤进去了,还挑来挑去,挑了个红色的拿了出来,(他平时最喜欢红色的东西)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看到孩子那高兴的劲儿,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在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能力,3—4岁的幼儿喜欢和熟悉的人交往,交往教被动,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所以教师要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小班幼儿应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朋友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交谈,从小养成主动打招呼的良好习惯。
打招呼是每个人每天会遇到的事情,对于刚入幼儿园三个多月的小班小朋友来说,学会打招呼也是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宝宝,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同伴交往的时间比较少,跟别人语言交流的机会也少,所以这时候的宝宝,在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态度上很被动,不知道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更不知道打招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在宝宝萌芽的状态时就抓住教育的契机,小班的社会活动应以游戏的成分开展,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宝宝的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效果。
于是,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里,我以幼儿观看视频为导入,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为起点,将问题抛给幼儿,通过两个明显的对比,让幼儿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初步判断是非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目的在于初步懂得主动打招呼要注意的几个地方。但在这个环节中,大部分幼儿只能看着图片说出打招呼要注意的几点,所以在这里我做了调整,加了一个儿歌教学,编了一首简单的、好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记忆,从而提高他们的意识。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扮演小兔子来亲身体验打招呼,前一次的活动中,幼儿一下子从自己的角色转入小兔子的角色,马上又要进入情境练习打招呼,很多宝贝有点适应不了,所以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进行了调整,让幼儿戴上胸饰以后像小兔一样跳一跳,让幼儿逐渐过渡到角色的转换,这样幼儿容易接受些。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强化了打招呼要注意的几个地方,为了拓展他们的经验,我又加了个环节,让他们知道,打招呼时除了会说到这些语言,还有哪些也是经常会说到的,这样能帮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锻炼自己,从而提高自己打招呼的技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引导不足。如当我问题提出以后,他们的回答较为胆怯、不自然。作为老教师,我应该耐心的多问一遍,让孩子完全放松,完全融合进来,这样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爱告状的小朋友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爱告状的小朋友”!
最近,其他班的老师都向我反映:你们班的张浩楠同学老是来办公室告状。
例如:哪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了,谁又拿他的水瓶了,谁又不给他用彩笔了······起初我也发现他是班里最能告状的小朋友,并没在意,觉得小朋友这么小,告状很正常。
这次,老师们又向我反映张浩楠。
回到班里,我就叫过张浩楠跟他谈了一会。
我说:“张浩楠,你怎么整天去告状呢,其他小朋友也没有跟你似的,动不动就去告状。
”“他们老是欺负我,随便拿我东西。
”张浩楠低着头说。
“那你欺负其他小朋友了吗?随便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了吗?”我反问道。
“是他们先拿我的,我就去拿他们的。
”理直气壮的跟我说到。
“那你应该跟小朋友说:老师教导我们不能随笔拿同学的东西,用的时候要跟同学说好,才可以拿去用呀!”“老师,我下次就跟他们说,不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
”张浩楠小心翼翼的说到。
最后我在班里说:“张浩楠是个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同时,也非常喜欢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一块玩耍。
”“知道了,老师!”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
通过张浩楠小朋友这个事件,我认识到,老师要时刻观察同学们的异常举动,及时调解,这样不仅帮小朋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及时调整小朋友们的不良心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于“爱告状的小朋友”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关注爱动的小朋友
段逸晨小朋友,从小班一直到大班,不论什么时候都特别爱动,老是坐不住。
平时老师对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分场合地想怎样就怎样。
每当吃饭前后,入厕结束后,孩子们先洗手,已成为必然的习惯。
孩子们一组一组轮流到洗手间洗手,可段逸晨总是进去了就出不来了,第一个洗手,最后一个出来。
每次都要老师监督,才可以快速完成洗手,否则,就在里面玩水。
当小朋友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
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
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针对段逸晨的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孩子自制力较差,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
段逸晨小朋友,从小班一直到大班,不论什么时候都特别爱动,老是坐不住。
平时老师对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分场合地想怎样就怎样。
每当吃饭前后,入厕结束后,孩子们先洗手,已成为必然的习惯。
孩子们一组一组轮流到洗手间洗手,可段逸晨总是进去了就出不来了,第一个洗手,最后一个出来。
每次都要老师监督,才可以快速完成洗手,否则,就在里面玩水。
当小朋友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
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
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针对段逸晨的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孩子自制力较差,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
关爱身边的小朋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关爱身边的小朋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玉舒和张熙是从小一班来的两位小女孩,今天早上玉舒穿着拖鞋来幼儿园,自己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子弄到了,我还没来得及将她扶起来,她自己就爬起来了,也并没有觉得摔倒了会很丢脸,班级有几个男孩子开始笑她,她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我走到她身边安慰她并批评了其他小朋友,在我去管理其他幼儿时。
我发现张熙跑到餐桌地方抽了几张纸,跑到玉舒旁边帮她擦擦眼泪,边拍拍她的背,边用小手拉着她,而其他小朋友则在做自己的事情。
幼儿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归属感,幼儿会把之前的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自己班级的同学才是自己的朋友,有困难要去帮助他。
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
张熙给了冒玉舒安慰和鼓励,让冒玉舒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归属感。
我马上表扬了张熙这种关爱小伙伴的行为,并让幼儿要学习张熙的这种行为,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在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
关爱能带给他人安全感,给人一个归属感,幼儿在一起玩耍时,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被关爱。
关于“关爱身边的小朋友”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托班教育随笔:学习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
每天我提前上班,开窗通风,做好上班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更好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一声声的“老师早”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教室里变得非常热闹,孩子们一个个像快活的小鸟飞进了教室。
但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喊老师早时小脸却朝着其他方向看,我想这种打招呼的行为习惯不好,应加以重视。于是,我就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接着,我对小朋友说:“我们一起学习不仅用语言问早,还用目光问早,行吗?”小朋友听到学新的东西,高兴地说:“好。”有的小朋友好奇地问:“老师,什么是目光问早呀?”我就微笑的对他们说:“就是在和别人打招呼时,眼睛要看好对方,不能看别的地方。”随后,我采用情境表演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安排时间让孩子互相练习,互相模仿,当他们学会了我就及时加以肯定。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基本学会了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有的幼儿已形成习惯。在这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我也提醒自己要做到,要知道老师在孩子们眼中永远是榜样。因此,我随时用目光追随着每一位孩子,让每位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现在小朋友走进教室,基本都能看到老师迎接他们的是和蔼的语言和目光、甜美的微笑,孩子们也像老师一样能用语言和目光问早,快乐的一天从一声问候、一个目光开始了!
做一名爱干净的小朋友
班里的孟子茹小朋友每天的衣着都是干干净净的,看上去非常惹人喜欢。有的小朋友衣着邋遢,小手、脸蛋像是早上起床没洗过一样,脏兮兮的.每每看到这几个孩子,总是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给他们倒上热水,再帮他们一个一个的打上香皂洗干净,洗净之后,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精神。有时候我就问这几个小朋友:“早上起床没洗脸刷牙吗?”“起床晚了,忘了……”总之回答的五花八门。
在班里,我就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不洗脸不刷牙的同学吗?”“不喜欢,不喜欢。”孩子们大声喊到。“既然不喜欢,那我们以后就得每天起床之后先洗脸刷牙,同学们你们说这样可以吗?”“可以。”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那下次我们比比谁是最爱干净的小朋友,谁又是最不爱干净的小朋友。”
自从我说了这件事之后,发现那几个小朋友有了很大的改进,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也是更爱整洁了,我也时常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加油。有的小朋友,早上来到学校之后,先来跟我说:“老师,我洗脸刷牙了,而且妈妈给我擦了香香的雪花膏。”我说:“很好,老师很喜欢你。”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必须让孩子们养成爱讲卫生的习惯,从洗脸刷牙到衣着。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靠家长和孩子,更离不开我们老师的督促表扬。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打人的小朋友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打人的小朋友
现在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倔强、任性、霸道、自私,可以说这些缺点有时甚至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和家长常常会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原因,事实上,如果我们从自身多一些反思,也许会发现,孩子的教育又时时我们教育不当造成的。自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张书宁打我,呜呜……”“泽泽打我,呜呜……”“陈俊达抢我椅子……”,由于都是新生,本身早晨入园情绪都不是很稳定,经过这么一闹,班级简直一团糟。起初,我的处理方法时:不断地询问,调解。“张书宁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泽泽,你为什么要打他,不能打人,要玩和他手拉手玩……”但是我说了好多遍也没有换来安宁,仍然哭的哭,闹的闹。晚上回家想了想,终于醒悟到,我的做法不对,于是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坏习惯。在呀吗还不了解“告状”一词的含义前,让他们善意的告别“告状”。我用一节课10分钟的时间把所有孩子的性格在他们面前介绍。介绍每个孩子好的一面。例如:"张书宁小朋友很能干,刚刚小尹摔倒了她会把他拉起来,很棒!""泽泽会帮老师拿水杯”……介绍他们的有点。告诉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小朋友用手碰你一下,那不叫打,那时因为他想和你交朋友,想和你一起玩。在与小朋友游戏时,交代他们如果想和好朋友玩耍,用小嘴巴说,不要用“手”说。做个乖宝宝。交代几个喜欢用手碰小朋友的幼儿,不要碰小朋友,老师给奖励小贴画,饼干……与家长合作,让家长理性的理解孩子间的攻击行为,孩子还小,不要轻易的伤害孩子,要正确引导。
幼儿好比一张白纸,如何书写成章,不但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问题的发生,我想主要时我们和家长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上述经历告诉我不必要的告状时完全可以杜绝,因为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理解告状,在他们还没有理解前,我们应给予其正确的引导。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我非常不喜欢爱打小报告,认为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诉老师,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是我对打“小报告”有了不同的看法。那天中午,小朋友准备午睡,一个急切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看刘子禾----”我没好气的问,又怎么了。可当我顺着李冠硕的小床看去,吓得我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原来刘子和半截身子掉到了床下面,情况相当危险,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抱了起来。如果我晚一步,刘子禾坚持不住就会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刘子禾被吓红了的小脸,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对他说:“下次别让老师担心了好吗?”他点点头,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刘子禾帮别人解扣子,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所以才会出现刚才的那一幕。
一场事故避免了,耳边又响起了孩子们一声声的“小报告”声,老师,夏振轩又打人了,李金浩把纸扔到了地上。
我突然觉得,这一个个的“小报告”,不正为我提供了教育素材吗?借这次李冠硕的小报告,更是让我避免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怎么能说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呢”这分明是小朋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体现呢? 作者:杨晓丹
让孩子带着快乐回家
幼儿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很不稳定、也是最难管理的时候。又到了孩子们离园的时候了,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表现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夸谁?夸她什么?过了一会,刘映含说:“我想夸一夸张兴艳”,因为他今天画的画很棒,孩子们一边拍着手一边说,“张兴艳你真棒”!李泽阳说:我要夸夸李津豪,因为他今天吃饭进步了。被夸的孩子有的咧开小嘴笑着,有的羞涩的低下头,看得出他们都非常高兴。
看到离园时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们带着快乐回家,这些赞美和欢乐仅会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还能使他们慢慢调整自我的评价,特别是那些能力相对弱的孩子们和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不被同伴认可的幼儿。赞美能使孩子们用一种积极态度去学习、去交往、去生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主动积极的向着目标去努力,这样,他们会变得更不乐观、更自信。 作者:杨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