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家教
发布时间:2021-10-11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制定一份幼儿园工作计划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会走向怎样的明天,家庭教育是首位。学校只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场所,而更多的学习机会等待着家庭为孩子去创造。您给孩子的是一份怎样的家教,您的孩子为此感到快乐吗?这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话题。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教,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爸爸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
“我们非常不自由!”师大附中的一位女孩说:“我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什么也不允许我干,洗衣,煮饭,整理内务,连我自己的内裤、袜子都不让洗。有时妈妈累的直不起腰来,也不让我插手帮她一把。可是,一遇到我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又要对我诉说一大串劳累和痛苦,好像她这一辈子的倒霉都是由我引起的,弄得我打心眼里发沉,总觉得自己比杨白劳和喜儿的日子还不好过。他们不许我看课外书,不许和朋友们出去玩,打电话受监视,有时同学从外地来一封信给我,他们也如临大敌,一定要知道是什么人来的信?信是什么内容?偶尔看个电视,把时间掐了又掐,从来没让我把一个节目看完整过,一年到头,包括寒暑假也不带我出去,难得去一次姥姥家,即使去了,也要带着作业本,让姥姥监督我做作业。一年365天的生活单调得要命,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做作业。我真希望爸爸妈妈给我一点自由,能带我到外面见见世面,我会比现在还聪明。”
在一个失去自由的家庭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谈呢?没有快乐的人就是痛苦的人!YJs21.cOm
有一位浙江省乐清市白象镇中学的陈娜同学,她的父母有自己的工厂,收入很不一般,小陈非常想看看北京是个什么样子,当她知道《创价公司》“走向明天”的专题活动,非常想来北京,可是,她只能偷着打电话:“我知道,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他们哪儿都不许我去,只告诉我:‘什么都没用,只有分数才是万能的。’我们没有假期,刚一放假,学校又要组织补习功课,每个人都要交钱,谁不交钱开学老师就不管谁。我爸爸妈妈每次都按时把钱交上,我们这里的学生没有一天日子可以休息。我们好累呀,我们肩膀上的担子太重了。”
有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周淑珍老师痛心地说:“学生常常挂在嘴上的是‘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这种无奈的反抗,在同学中不断蔓延,就像癌症的病毒,渐渐浸透到孩子们那纯洁幼小的心灵,不单是私立学校,也包括许多公立学校,每每听了让人揪心!”
这样的家庭教育完全是把“学习”熬炼成一种痛苦的中药强喂给孩子,只能适得其反。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把学习当乐事捧给孩子”,因为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可以把“良药苦口利于身”变成“良药不苦也治病”。
昌平县电信局的一位何先生讲起自己的家教就令许多同学羡慕:“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常常出些数学题让孩子做。有一次,儿子说:‘你们老出题给我做,为什么你们自己不做题?’他妈一听笑了,紧跟着说:‘真是的,总是我们出题给你,这的确不公平,从现在起,你来出题,我们来算。’儿子挺高兴,从他母亲手里接过写着1--10的牌牌,开始给我们出加减法。可是,没几天,他就又嚷开了:‘不行,出题比做题还难,我不干了,还是您出我来做吧。’他妈又笑了:‘现在的被减数不能小于减数,等你学习负数了,再出题就不受限制了。’儿子一听这话,学习数学的劲头大了,他决心要超过妈妈。孩子厌倦学校的生活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就带他去奶奶家,奶奶家在农村。儿子去了让他参加地里的活儿,不到半天,他就又喊累又喊渴,受不了啦。可是这时候,我们决不会心软,照样让他坚持干,并且告诉他,人最幸福的时候是在学校里学习,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穿,想学什么学什么,学的越多,本事越大。可是,一旦离开学校,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存负责,包括一口水,一碗饭都要自己去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子听了这话,知道学习并不是为家长学,而是为自己长大后有个幸福的生活。从那以后凡是学习上的事,自己都会主动订计划,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做家长的,切不可把孩子的正常责任当成恩赐强加给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未来挂靠在孩子身上,当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一般来说,只要家长能因势利导,孩子都会理解。”
“我很自由,”天津财院的一位三年级的女同学说:“我的爸爸妈妈是铁路工人,5岁的时候,他们送我去学习小提琴,高二的时候,我通过了10级。可以教课,不需要家里的钱了。我在汇文中学读的是初中和高中,汇文中学的老师教得非常灵活,很少留大量的作业,发些题谁愿意做谁做,从来不强迫。记得中学的学习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给孩子留一个快乐的空间
“学什么学!你看你学这么长时间了,回家练过几回?三千多元已经花出去了,又要交钱,你有什么成果?!”我尚未进家门,便听见丈夫因儿子学小号的事又在训斥他。
儿子学小号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当初学校组织报名时,我和丈夫是不赞成的。原因是儿子已经四年级了,学习任务重,怕他跟不上。但是儿子自己喜欢,并保证不会耽误学习,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我们才同意。我打开房门,看见儿子满脸是泪地坐在沙发上,嘴里还嘟囔着:“我不是取得中国音乐学院的一级证书了吗?怎么说没成果?”丈夫听他这么一说,火气更大了,大声说:“才一级,是个人都能得!”为打破僵局,我将儿子叫到里屋,问他是否真的还想学习小号。儿子说:“我真的喜欢小号,学小号还有机会在休息时和同学打打篮球、踢踢足球……平时我们连课间也在教室里看书。”儿子一脸无奈地说。听完儿子的诉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太累了,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承担了来自学校、家庭太重的学习压力。教师们为培育人才争分夺秒,家长们望子成龙四处求教,孩子已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于是我决定支持儿子继续学习小号,给他留一个快乐的空间吧!把快乐还给孩子
把快乐还给孩子
上大班后,家长们聊天的重点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转换到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兴趣班、培优班上面来了,对比一下,似乎海海是个不学无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小懒猪了,回家和海爸说起来,心里忐忑不安,回家和海爸聊起此事,谁知道海爸居然说:“把快乐还给孩子,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而且说学龄前儿童本身就是不适合学习才叫做“学龄前”,说幼儿园的生活以强身健体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为终极目标。
仔细想起来,海爸说的是有几分道理,看看海爸似乎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以前从来没有说过的道理。当海海逐渐长大,他对妈妈的崇拜和迷恋已经慢慢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的惊呼:“妈妈,你居然不会游泳?”、“妈妈,为什么爸爸的羽毛球水平很高,而你的羽毛球水平那么矮涅”、“妈妈,你为什么不会下围棋”、“妈妈,为什么爸爸赚钱比你多(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妈妈越来越觉得自己学疏才浅,爸爸的优点却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海海挖掘“妈妈,你怎么开车象蜗牛一样,而爸爸开车象飞机一样?”、“爸爸公司打球水平好高噢,赢了妈妈分局,都是因为我给爸爸加油”、“爸爸,你陪我去骑自行车好不好?妈妈骑车太慢”、“爸爸,我们去游泳,不带妈妈去,她太笨,学了那么久都学不会”海爸最近工作稍稍轻松一点,陪的孩子玩球、骑自行车、游泳、带孩子去郊游,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院子里还不时传来父子二人快乐的笑声,那是父子二人在骑自行车。用海爸的话说是享受短短的亲子时光,当孩子长大,他有自己的爱好及朋友,你和他的共同语言会越来越少。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而且要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我们现在的家长已经将自己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还美名其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许,当我们拋开满满当当的行程表,放慢自己的脚步,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听的故事,一起唱快乐的歌,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
把快乐还给孩子,你会和孩子一起收获快乐!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五种方法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二、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要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三、更多的身体活动,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能和力量,更大的好处是让他有机会开怀大笑。这些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的活动能有助于减轻压力,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四、大声笑,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五、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乖孩子”,或者“做不错”。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无论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必须是快乐的
前不久,听到一位老师的分享,老师将语言描述与图片展示相结合,使我们大家收获颇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不管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必须是快乐的。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应该把孩子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快乐的体验放在首要的位置。活动内容再有意义,但如果孩子在活动中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就不是好活动。快乐的体验能让孩子积极地面对一切,能让孩子对一切活动感兴趣,孩子做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画得怎样,唱得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快乐的感觉最重要!
还记得上学期我和大四班的孩子们一起做小纸篮。一会儿很多孩子拿着做好的小纸篮来向我“邀功请赏”,我也都给予了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微笑。一会琳琳也兴高采烈地来了,可是她做得不怎么好,我给她指出来让她修改,过了一会儿,她又走了过来,我一看,还是老样子,又让她回去修改,孩子有些沮丧。没过多久她又来了,还是没有多大改善,我又让她回去再做。后来看见她的纸篮做好了,也没太在意她。第二天琳琳的妈妈告诉我,琳琳早晨一直吵着说不想上幼儿园,说什么做手工讨厌。
想一想:纸篮是做成功了,可孩子却没有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快乐,反而让她对手工活动产生了厌倦情绪,这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二、环境创设中要动脑筋让别人忙
老师指出,主题墙饰与幼儿、家长之间进行三维互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使收集资料成为孩子与家长学习的过程,使家长能充分地指导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对收集的资料直接观察、操作、熟悉、感知,增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共享信息和知识的信心。更换墙饰并不是教师的独立行为,而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
我觉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方面会给老师以启发、灵感,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是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更为重要,他们就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老师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位家长,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长们才会积极热情、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去,把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得更加具有艺术特色、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短短两个小时的学习,使我对环境的创设有了新的收获。在环境创设这块领域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的探索,争取让我创设出来的环境能使幼儿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岁月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桦桦已经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假小子”变成了如今的“小公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逐渐开始增强了。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作为妈妈的我也慢慢意识到了老人们所说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最清晰的镜子。”由于工作原因,本次幼儿园举办的六一游艺活动没有到和宝贝一起参加,深感遗憾,借此机会我着重想谈谈孩子心中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做为妈妈的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着孩子从“啊、妈、爸、咦”、延伸到两个字“爸爸、妈妈”,孩子们都会一直张开嘴巴努力学着我们的嘴形。每学会一个字都会让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那时的妈妈们最大的感触应该就是“我们家宝贝会模仿了”。可是家长们是否静下心来想过“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们来模仿呢?俗话说的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接触的机会也是最多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足以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宝宝上幼儿园了,和我们接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孩子越大,做的“错事”也越多,我们对孩子的批评的声音也是日不可少,甚至在她的成长色彩中添加一些所谓的“暴力”。可曾想我们的一言一举已经扎根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你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的好与坏,并不在于你给孩子买了多么昂贵的玩具,也不在于你给孩子买的是什么名牌的衣服最近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小公主茜茜得了儿童抑郁症这一电视情节使我感触颇深,懂事的茜茜可以为了姥爷的一个小“骗局”————好好学习,让爸爸和妈妈合好,她可以每天学习到深夜12点。最终却顶不过这强大的压力得了现在很多孩子易患的儿童抑郁症。深思后我意识到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不拘小节”,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说一些不伤大雅的话,做一些有失大体的事。比如言辞激烈,摔砸东西,父母的这些言行会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海里,会对孩子认知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更不要把工作或和大人之间的感情不顺迁移到孩子身上。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努力的改变自己,慢慢的成为孩子心中的好榜样、大英雄。
家长懂得知足才能带给孩子快乐
现在,很多的家长有一个通习:喜欢在别人面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来比去。或许家长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想让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学习来取长补短,但是在家长的不知不觉中,已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家长间一些虚荣的攀比,会毁掉孩子的自信甚至葬送孩子的前程。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孩子也应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心理成熟显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被轻视、被当众贬低或受指责的地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胆小、畏缩的心理问题。
作为家长,应该自己先懂得知足常乐,那样也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快乐。
要学会乐观看待事物。不要看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多背出几首唐诗,多说出几个英语单词,就愁云惨雾的样子,你的悲观情绪会感染孩子。摇头叹息并不能激励孩子,也不能感动正在努力向上的孩子,然而乐观态度加上合乎实际的目标,却能产生一种美妙的组合,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
有时你会为这种奇妙的力量所感动,这可以激励和引导你的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是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孩子喜欢那种不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的父母亲,在具有乐观心态的家长带领下,孩子才会努力拼搏,天天向上。
看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生命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一些东西。有人声名显赫,可是没有健康;有人才貌双全,可是没有爱情;有人家财万贯,可是子孙不孝;有人家庭和睦,可是事业无成……当你羡慕别人外表的光鲜,可能他正经受着别样的痛苦,他也正在羡慕你具备的某种他所不能拥有的东西。
子非鱼焉知鱼之痛!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事业有成可是年近不惑一直没有成家,一个大学毕业第二年就奉父母之命娶了媳妇当了爹,可是也早早下了岗。当我和朋友甲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抱怨自己找不到另一半,“没有家,事业做得再好也没有幸福感。”而当我和朋友乙在一起的时候,他则总是哀叹:“一个大男人一事无成,天天守着老婆孩子,真是没有出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两个朋友互相介绍认识。他们又抱怨起各自生活中的不如意,并彼此羡慕对方的生活。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认为有缺憾的生活,在对方眼里却是令人向往的。说到最后,两个人都喜笑颜开了,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感到欣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知道,孩子的年龄是有差距的,生理也是有差别的,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有高低,这是非常正常的。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要比也与自己孩子的原来比,孩子比原来懂了一些知识,学会了一点东西,就是进步,就是在发展。正确对待孩子的能力,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自信心,促使孩子努力向上。反之,给孩子提出很不实际的要求,完全脱离孩子的实际,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您便恼羞成怒,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地打骂孩子。您想过这样的后果吗?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长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我们要对孩子的缺点多一些宽容,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相信你一定会发现孩子变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