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任性宝宝的绝招
发布时间:2021-10-11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导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
此时,如果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兴趣广泛,有独立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较健康。而一个一切听从大人安排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是有问题的孩子。
对待任性儿,8种方法就搞定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正确引导
让幼儿看一些故事书、连环画之类的书让幼儿分辨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提高幼儿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幼儿画册上有两幅画儿,一幅是小男孩儿怀里抱着许多玩具,还要妈妈买变形金刚,另一幅是小男孩儿说家里有玩具不要妈妈买了。
2、约法三章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好吃的,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如果不要好吃的,就带你出去。”
3、冷处理当
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5、激将法利
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起床后,不洗手脸,还任性地说:“我就不喜欢洗!”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6、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7、适时鼓励
在幼儿有进步时家长要适时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今天自己主动洗了手脸,家长要说上一句:“今天我们的白雪公主真漂亮!”
8、形成共识
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致,祖父母不要护着孩子。如父母教训孩子时祖父母不能阻拦,幼儿有了仗势,就改不掉任性的毛病。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对付任性宝宝的法宝——冷面教育
导读:冷面教育适用于对待孩子的任性、执拗、过错行为,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可施以冷面教育,给孩子冷面孔,冷态度,用冷峻、漠然对待他。
有一则家庭幽默发人深省,说的是夫妻俩吵嘴,丈夫说:“我怎样才能得到自己的权利?”儿子向爸爸建议:“你只要大声哭就行了”,一语道出了绝招,这就是孩子屡试屡灵的经验。
现在,任性的孩子,坏脾气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他们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这样,例如,幼儿园老师就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向老师诉苦说孩子怎样、怎样坏脾气,而老师却惊讶地说:“他在幼儿园里一点也不这样呀”。
想一想,为甚麽孩子多是在父母面前任性,在家里无理取闹,出了家门,父母不在身边就不这样了?这是因为屡屡得逞的经验告诉他们,在家里,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这不是一而再,再而三,迁就、退让惯出来的吗?
当然,对孩子要动之以情,但对“情”的理解不能片面,不是只有微笑、温情才是情,“情”还有另外的一面,即严肃、冷面之情,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或缺的。
冷面教育适用于对待孩子的任性、执拗、过错行为,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可施以冷面教育,给孩子冷面孔,冷态度,用冷峻、漠然对待他。
有一篇母亲日记写了这样一件事:“……吃饭了,儿子一看没有好吃的菜,就哭闹起来,而后在地上打滚,我去劝说他,但是没有用,我狠狠心不理睬儿子,只顾自己吃饭,这时,父亲回来了,儿子更来劲了,以为父亲会为他打抱不平,不料父亲却说:‘不吃也行,饿了再吃吧’,于是,我们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儿子闹了一会儿,不哭了,慢慢爬起来,坐在一旁观望,我们还是不理他,又过了一会儿,儿子自己走到桌边吃起来”。
瞧,冷面法见效了,为甚麽呢?冷面法是对行为的负面反馈,以冷对热,给火上泼冷水,火势自然会弱下来,直至扑灭。负面反馈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是对自己不利的,从而抑制自己的行为。
这次的冷处理是见效的,但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不可理喻的行为,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须知“病去如抽丝”,怎能指望打一针就见效呢?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一直坚持这样处理。问题行为是会反复出现的,无论哪一次出现,都要一如既往地施以冷面法,不妥协,不让步,这样才会让孩子获得深刻地感受,起到抑制问题行为的作用。切忌一时冷,一时热,心一软就败下阵来,那就会前功尽弃,再施冷面法也无用了。
要一致对待。你看,日记中的冷面法是父母配合默契,才见效的,若一个是黑脸,另一个却是红脸,孩子有了避风港,自然是有持无恐,不但不会就范,还会强化问题行为。
要综合治理。不要孤立地用冷面法,冷面法只是起抑制作用,不能抑制了就完了,应该配合其他积极的教育方法善后,例如,事后和孩子谈心,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爱他的,但不爱他的这种行为。还可以有针对地讲点道理,表示对他的进步充满信心等,软、硬兼施,才有长远效果。
要寻根究源。冷面法只能治表,对“急性发作”有效,解决实质问题,还需治本,一般来说,问题行为是环境、教育的失误,要由此进行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找到了失误,撤消失误,才能除根,力争不需要施用冷面法了,这才是最好的。
妙招对付霸道宝宝
第一,不予理睬。如果婉言相劝仍然无效,父母不妨对孩子来个不理不睬,在不会使孩子太难堪的情形下,坚决采取这个行动。
第二,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父母则要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出现时,则要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当霸道的孩子表现出礼让温和的行为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奖赏和鼓励。
第三,设法使孩子发泄过剩的精力。平时要多让孩子从事体力方面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辅导,使孩子过盛的精力得以发泄,同时还可藉图书、音乐熏陶孩子的性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在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爱怜弱小之心,霸道之气会逐渐减少。
第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霸道的孩子认为霸道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样的孩子在孤单的环境里霸道行为显得更为强烈,因此,不妨多带孩子参加孩子间的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奇招对付任性孩子
导读:过于宠爱孩子,就容易造就他们的任性。孩子任性不利于其自身成长,家长要及时纠正引导。
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爱抚过多,要求过少,甚至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较严重,不易纠正。那么,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一、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家长充分理解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此时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象故意与父母作对,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若是一味地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更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充分鼓励和满足;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强硬手段。
二、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三、转移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五、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大人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六、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着要买雪糕,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很坚强的吗?怎么连不吃一块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坚强还是假坚强?
七、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八、注意把握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技巧
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让孩子”蹦一蹦能够得着“,即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达不到的过高要求。提出要求时,要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应是肯定、亲切的,这样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妈妈对付宝宝“哄骗”高招
导读:宝宝很容易专注于一件事或东西!有时这件事或者东西并不是好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移形换影!让他突然间把思维转换到另一件事或者东西上!说起来好象很难,其实要做很简单的。
宝宝不听话的时候,妈妈通常用很多方法来解决,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哄骗”,下面来看看妈妈们都有些什么哄骗高招。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最常用
宝宝很容易专注于一件事或东西!有时这件事或者东西并不是好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移形换影!让他突然间把思维转换到另一件事或者东西上!说起来好象很难,其实要做很简单的。
举个例子:
雯晚上非要看巧虎,但白天已经看了很久了,为了不伤她的眼睛,晚上我们不想让她看。但她非要看不可,而且已经开始跳脚,然后就趴地上耍赖了!这时,我到冰箱里拿出西瓜走到她面前,问她要不要吃。雯一看到西瓜,好像突然间看电视的想法就不在了,马上止哭,站起来,说“要,要吃西瓜”,然后就跟着我到厨房去切西瓜去了!
方法解析:原理很简单,当宝定执迷不悟时,大人们可以用宝宝平时最喜欢的东西或者事件来转移她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成功率:90%。
美美哭闹的时候,最经常用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法,随便拿起身边的一样东西跟她说:“你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怎么这样呀那样呀……”美美就立刻不哭了。后来,姥姥给美美买了几条小金鱼,美美不高兴的时候,只要让美美带着去找小鱼,美美就会破涕为笑,一路指小鱼给你看。
一天晚上,琦琦吵着闹着要吃西瓜,家里的西瓜吃完了,大晚上的也没地方去买,怎么办?
嗯,办法来了。
我拿来琦琦的画写板,拿起笔说我们一起来画一个大西瓜,说着先画一个圆圈,再画西瓜的花纹,再画枝叶,画好了开吃吧,我就把嘴靠近画写板津津有味的“吃”起了“西瓜”,边吃边用橡皮擦悄悄地擦掉“西瓜”,只一会功夫西瓜就被我吃完了。琦琦看后兴趣盎然地也要吃,于是画一个给她,我来操纵橡皮,先给姥姥一片,再给奶奶一片,再给爷爷一片,再给姥爷一片,剩下的给宝宝吃吧!
在此游戏里琦琦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也学会了想象,同时还学会有好吃的要与长辈一起分享!
讲道理不吵闹
宝宝初入园这阶段,总是吵着不要去。于是,我对女儿哄道:“瑶瑶乖,妈妈陪你一起去。你当妈妈的老师,我当你的学生,好不好?”女儿听有我陪着也就没作声。等到了幼儿园,女儿不放心的追问道:“那妈妈你能坐在我身边不走吗?”我又哄她道:“你看里面哪有大人啊?你要当妈妈的老师,就好好学习老师教你的内容,等你学得好好的,就可以回家教给妈妈,做妈妈的老师了。好了,你去努力学习吧,妈妈在家等你回来教给我今天你学的内容。”女儿刚要发表意见,却已到了教室门口,老师看到了我们,热情地招呼道:“郭婧瑶小朋友来啦,快进来吧!”女儿就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有一次慧慧爬到沙发的靠背上,还想往边上的鞋柜上爬,我看到了就夸装地叫起来:“啊哟,我家慧慧真能干,可以爬得这么高,但是要是不小心摔了下来,那一定会很疼,把小脚弄伤了就不能出去滑滑梯了。听了我的话慧慧停了下来。“你怎么不爬了?”我问道,慧慧从沙发上爬了下来拍拍地板:“哇哇了,滑滑梯就没。”晚上吃饭时慧慧又想爬到沙发上去,我叫了她一声:“慧慧,又爬呀。”她一听我的话好像想起什么,对我做了个鬼脸:“哇哇。”后来我再也没见她爬过。
多种方法齐上阵
我对付宝宝主要采用3种方法:1。母乳。当宝宝哭闹,不听话的时候,让她吃吃母乳马上就平静下来了。2。拿平常最喜欢的玩具来逗逗就可以奏效。宝宝还比较小,用他最喜欢的车来哄他,只要他一看见车就开心了。3。给他念儿歌。我宝宝一般在睡觉前最不听话,会哭会闹,这个时候要抱着宝宝边摇边念儿歌,如月光曲等等。要不停地念,直到宝宝安静下来。
1找他喜欢的玩具做转移,例如:看,你的天线宝宝都不喜欢你了!
2拿他最喜欢吃的东西诱惑,例如:不听话,我以后再也不买巧克力给你吃了!
3用他最喜欢去的事情和他谈判,例如他在玩具柜前赖着不走,我就说,不买了,我们还要留些钱去动物园呢,还要坐飞机出去玩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开宝宝的注意力,制造声音吸引宝宝,或者带宝宝到他玩过的地方。还有就是强制制止,宝宝不能达到他的目的时,哭闹一会儿,得不到响应时,他自己就会觉得无趣,想别的事情做了。
另类哄骗高招
我家宝宝别的什么都好,就是吃饭不香。每次一端起碗筷,她就嘟哝着小嘴要往外跑,宁愿跑出去吃人家的“残饭”,也不乐意乖乖待在自家吃饭。实在是被逼得不行了,就每次吃饭前事先将她的一小份“打包”到邻居家,等全家开餐的时候,就带着她去吃“百家饭”了。嘿,这招还挺管用的,大家可以试试看,据说一半以上的宝宝都有此嗜好哦!
对付宝宝精力过盛的六妙招
导读: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
1、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2、给他一些“障碍”: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3、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4、保护他的“独立性”: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5、扩大他的视野: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6、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怎样应对任性的宝宝?
导读: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父母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他常用这种方法向父母要东西,而且“拗”劲一上来,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那么,面对这种任性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应对呢?
孩子有四种“武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武器”。
兵器谱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兵器谱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兵器谱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兵器谱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应战”只宜智取
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绝孩子需要技巧。
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