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班级自然角的植物
发布时间:2021-10-30 小班班级计划 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幼儿园小班班级计划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丰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自然角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变成了走廊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天餐后散步时,我们都会去植物角看一看,“今天小植物有什么变化?”“哪些植物开花了?”别看我们是小班的孩子,我们观察得特别仔细。今天在植物角里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了……
今天和往常一样餐后带着幼儿去散步,走到自然角我们停了下来,看看今天小植物的变化。突然有个声音传来:
“曹老师,这是什么?这一盆怎么没有花?里面都是泥土。”皓皓对我说。我说:“这一盆里也有花只是还没有长出来呢,老师在泥土里面播种了一
些小种子,等小种子长大了,就会有好看的花长出来的。”
皓皓问:“是什么种子?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他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其他的孩子也向我投来一样的目光。Yjs21.CoM
看到大家的求知欲这些强,我便拿出了一粒种子给小朋友看。马上有幼儿说:“老师,我知道这是花生呀,我在家里吃过的。”
我说:“你们知道吗?这一粒小小的花生如果放在泥土里,每天给它浇水,花生在泥土下喝饱了水,就可以发芽,长成小花。”
又有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这一盆里种了种子怎么还没发芽啊?”
我说:“种子长大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小朋友成长一样,不是马上就能长大的,而是多吃饭、对锻炼,一天一天的慢慢长大。种子如果每天都能喝到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阳光照射,它也会慢慢的长大的。”
从那天以后,每天餐后散步孩子们都会特意的来看看这颗小种子,给它浇水、给它阳光照射。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种子开始发芽了,孩子们看到了特别的开心。从此以后班级里的幼儿对植物角关注的越来越多了,很多小朋友还会从家里带来一些小种子种在班级的花盆里。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需要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并在恰当地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萌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以此不断地丰富幼儿相应的知识。科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科学知识供幼儿学习,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打开科学探索的大门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中班主题活动笔记:救救植物角
最近我们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植物角的热情一下子激发了,每天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给植物浇浇水、观察观察。
今天植物角里仍然围了很多人,突然有孩子大叫起来:“吴老师,快来看呀,有的植物死了!”她的声音刚落,其他的孩子们都冲到了植物角,挤着往里瞧。
“我看看,我看看哪些植物死了?”“吊兰是累趴下了吧?”“是死了,都是水!”“怎么搞的,昨天我浇水时还好好的!”“是不是芦荟没晒太阳呀?”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见我来了,孩子们连忙把我推倒了跟前,着急地问道:“吴老师,这些植物真死了吗?”
“吊兰不是可以活很长时间吗?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孩子们关于植物的话题还是没有结束,他们的浓厚兴趣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些植物真的死了吗?可以救活它吗?应该怎样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能不能就这个内容产生出新的内容呢?”
经过和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决定展开相应的拯救内容:正确认识吊兰、芦荟的生活习性、怎样正确饲养吊兰、芦荟?
为了拯救我们的植物角,孩子们积极地和同伴、老师交流讨论,回家后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吊兰、芦荟的许多知识。他们知道了吊兰和芦荟是不需要很多水份的,我和孩子们一起给植物角里的所有植物都制作了照顾指南,有了这块照顾指南,孩子们再也没有每天无时无刻地给植物浇水,而是严格按照指南来照顾,孩子们之间会相互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本一些没有生命力的植物似乎又有了新的生命力,孩子们可高兴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关心、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使我认识到由幼儿兴趣而自然生成的教育中,幼儿会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与外部环境产生最大的互动。而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习和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表达、去主动建构知识。在平时的一日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朋友、玩伴的身份参与到互动中,与幼儿有效的互动,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持续不断的探索下去。
自然角里的值日生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园也一直延续着自然角里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
上周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的种子开始发芽了,最先发芽的是黄豆,其次是方瓜与丝瓜,结合主题我们还充实了“喝水的根”,把萝卜、大蒜、芹菜、香菜等用水泡在透明的瓶子里,让孩子观察根与茎、叶的变化。孩子们每天早上入园以后都会在自然角里观察一段时间,每当孩子们看到钻出土的黄豆、生长迅速的大蒜与萝卜的根与叶,都会跑到老师前说出自己看到的惊喜。于是我和李老师就商量:“有自然角的记录了(以前都是谁早来谁记录),我们安排一下值日生吧!”周一至周五所有的孩子都安排上,并且每组都安排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安排有的孩子记录,有的需要换水等等。
今天早上我和孩子们说:“看看今天是谁的值日生?”孩子们看了一下值日生表说:“星期一里没有我,我是星期三的等等。”我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自己是星期几的值日生,值日生的那天不光要照顾自然角、还有帮助老师整理卫生、换下我们的日历牌等等,上小学的时候你也会有自己值日生的那一天。”孩子们点点头高兴的说:“老师我知道了!”
通过这个值日生表的安排,充分调动了孩子爱劳动的积极性与照顾自然角的责任感,使孩子成为班级里的“小大人”,树立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还增强了班集体的观念,也为孩子以后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然角的背后故事
为了丰富自然角,我给孩子安排了种植大蒜放入自然角。孩子们把种在八宝粥罐里的大蒜摆放在自然角等待着大蒜的长高。我也懒得去看只是偶尔去浇一下水。
有一天,任同磊跑过来说:“老师、老师不好了,我们种的大蒜生病了,我们带他们看医生吧。”我说为什么啊,“老师,大蒜的叶子怎么会不高兴啊”我一看是我好久没有浇水的原因啊,我说:“大概是它们口渴了吧,我们给它们喝点水就好了。”“老师我帮你。”“好啊”。我没有多说一些话,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吧。
下午孩子已进活动室第一件事就是看大蒜高兴了没有。“老师、师大蒜高兴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我说:“大蒜就像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喝水,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我们不只是在口渴的时候喝水,而且是在想喝水的时候就喝水,水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力的毒素排出体外的,所以我要多喝水啊,”老师知道了。
自从那件事以后孩子们喝水的次数多了。不用刻意提醒了。
在孩子的心里万物都是有“活力”的。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面前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也可让让们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就想大蒜口渴一样。老师们说是不是这样那。
自然角里扁豆的成长
这学期我们的自然角进行了重新布置,制作了扁豆的攀登架。小朋友也很关心我们自然角里扁豆的成长,每天给它们浇水,盼着它早点开花结果。一天天,扁豆的藤蔓越爬越高,终于爬到了竹竿上,还开出来紫色的花朵,小朋友都纷纷转告这个好消息。今天是东东值日生,刚出去一会儿就急急忙忙跑回了教室,边跑边说:“不好了,老师,扁豆上都是虫子。”大伙儿听了都跑出去看,果然,扁豆花和藤蔓上都是小虫子和蚂蚁,“怎么办?”大伙儿都非常着急。晨晨说:“我们一起把虫子捉掉吧。”铭铭说:“那么多,有的还那么高,我们怎么抓?”桐桐说:“应该给扁豆打药水,把虫子杀死,在家里奶奶也是这么做的。”桐桐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同意,但也小朋友提出了疑惑:“我们打什么药水?”“药水会不会把扁豆也毒死?”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然角是我们小朋友经常接触到,喷洒农药肯定不行,怎样来解决扁豆上的蚂蚁和虫子?一时间我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忽然间想到我们小朋友都来自农村,家长们肯定有很多好办法,于是,我让小朋友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来“如何杀死虫子,拯救我们的扁豆”。果然,第二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的办法,“在扁豆根的四周撒一些石灰粉,这样蚂蚁就不会爬上去了。”“用杀蚊子的‘雷达’喷,可以杀死虫子。”……我们采用了最安全、方便的办法,在扁豆上喷杀虫剂,喷洒以后提醒幼儿不用手去摸扁豆叶子。过了几天,扁豆上的虫子没了,还结出了果实,小朋友高兴地互相转告这个好消息。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
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熟悉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也是幼儿感受自然的最佳场所。《指南》中对幼儿的发展也有这样的指导。“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合理开发并利用好自然角,为幼儿提供接触、观察、探索自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对于小班的自然角的创设中,我们也渗透了许多的教育理念。
一、品种选择,特色而丰富
自然角作为幼儿探究的一个小世界,所呈现的物品应丰富。我们发动家长参与,让幼儿带来了一些常见的、安全方便孩子照料的植物。班级种植了一些当季的蔬菜,利用幼儿对自己带来的植物的归属感培养小班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幼儿照顾自然角的兴趣。还专门布置了动物的养殖区,饲养幼儿带来的小动物。和孩子们一起喂养动物,通过观察,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小鸡睡觉吗?”在照料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情感。
二、废物利用、巧妙而环保
自然角的很多设计我们都是从废物利用的角度来考虑的。比如幼儿自己种植的一盆植物用的是洗衣液的瓶子,水培的植物是用饮料瓶变成漂亮透明杯子养殖的,,各种可爱的小器皿变成了金鱼和乌龟的家,油桶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菜。这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在家长的巧手下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了自然角里的美感。
三、教育渗透、巧妙而无声
自然角里的每一个与幼儿互动材料都是通过老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解读。创设好自然角,运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策略,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创设条件。
三月底,我们班的自然乐园创设完成了!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在当前的季节,我们的自然乐园里有蔬菜、小动物和花卉。
1、形象生动的区角规则。
利用图标帮助幼儿了解自然角的规则以及如何照顾和记录。
2、各种当季的蔬菜。
结合现在的季节特点,我们收集了各种当季的蔬菜,请宝宝认识常见的蔬菜,知道吃蔬菜有利健康。
3、简单饲养小动物。
小金鱼,小鸡和小泥鳅都是宝宝们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宝宝们可以观赏,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简单喂食等饲养小动物,体验饲养带来的成功感。
4、花卉展示。
通过美丽的绿色植物,让宝宝欣赏,感受花卉带来的美感。
教研日记:自然角的创设
上周向各个班级发了自然角的创设要求,并约定今天进行检查调研。今天下午,如约而至各个班级的自然角。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发现了自然角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观赏植物的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比如大七班姹紫嫣红的花热闹地开着,美极了;海报精彩纷呈,让我感受到了活动的精彩,比如中三班“树可以做什么”和“种植过程”,又如中六班的“我爱土豆”主题海报,再如中七班的“直根系和须根系植物类比”等等;种植活动的多样性,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智慧,比如大一班分两队,一队的孩子种植一种植物,又如大六班和大二班不同植物在水里的生长情况比较。
但是我也看到了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很多班级观察记录没有
,那么孩子的目的不明确,可能会让我们的种植活动有缺失;所有的班级对植物、动物、种植的物品没有进行标签;很多班级缺少海报;部分班级动物很少哦;我们还应该把教室当做自己的家,老师们还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摆放才能美美哒!
个别班级存在的问题已经和老师们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也能喜欢动植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小资!
幼儿园小小自然角,创意无限多
3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生意盎然的季节中,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把小小的自然角装扮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首先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所谓人多力量大。请家长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作花盆材料,制作出丰富多样且又具有特色的花盆,并在亲手制作的花盆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家长们都相当支持我们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满腔热情中纷纷行动起来了。
紧接着我们班内两位老师商量,决定把原本在走廊内的自然角搬至小阳台上。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植物终日照不到阳光的缺陷,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的动手欲望。自从自然角搬家以后,我发现整个自然角“活”了起来,宝宝们蹲下来、踮起脚、排着队和小花小草亲密接触,和小动物们亲密对话,播撒了爱的种子。植物们在阳光的沐浴下也越发地葱郁起来了。我们在收到家长带来的动植物的同时,发现种类颇多。于是我们给每位小朋友的盆栽中插上一个爱心小牌,上面有孩子的姓名和植物的名称。并且给植物们分分类,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草本植物、水培植物等。下一步就是请孩子们来照料这些植物宝宝了,让孩子们与这些动植物对话、交流,用心去呵护它们。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创意设计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小角落,变成一个充满生机、郁郁葱葱的绿色小天地,从而使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走进自然的一个多彩空间。我们给这个小小的角落取名为绿色伊甸园,代表着孩子们美好的乐园,也希望孩子们在这样一个乐园中,唤起内心更多真挚的情感,也满足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态度。
幼儿观察记录: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基本信息:
观察对象:小孟
年龄:**
观察者:史老师
观察日期:**年**月**日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教室自然角
幼儿人数:37
成人人数:3
观察目的: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观察内容:能观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对自然角的突发现象能分析原因。
使用方法:描述法
背景描述:在丰富自然角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的观察,愿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事件表述:
春天是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的季节,为了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自然,知道动植物生长的过程,我们引导孩子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布置出了一个简单的自然角,虽然简单,但是动植物样样都有,孩子们特别喜欢自然角里的新朋友“小蝌蚪”。
早上干入园,小孟就独自来到自然角,蹲在自然角的小蝌蚪容器边,细心的观察起来,“小蝌蚪,黑黑的,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么多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盆里装的下吗?”看完盆里的,她又看到了乌龟缸里的小蝌蚪,突然大叫起来:“哎呀,这个小蝌蚪的尾巴怎么直直的,是不是死掉了!”她着急对我说:“老师,老师,快看这条她不游泳了,小蝌蚪死掉了。”听到她的说话旁边的小朋友也盯上了说:“哪里啦那我看看呢?”“小蝌蚪肯定是在睡觉。”(前两天看到小蝌蚪直直的尾巴以为死掉了,后来动了一下盆,马上就游动起来了,孩子们就认为小蝌蚪可能在休息或者睡觉)“啊呀!真的么,太可惜了!”小梦又接着说:“老师,着小蝌蚪是不是被乌龟压死的呀!”“你看,你看,乌龟这么大,小蝌蚪这么小”“不对,不对,你看,这个小蝌蚪实在上面的,乌龟压不倒它,肯定是小朋友换水的时候没弄好,小蝌蚪离开了水,干死了!”小梦又说了。“好像是这样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又说了起来。……
分析与评价:
1.根据《指南》科学领域——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3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5~6岁幼儿中能观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知道尊重珍惜生命保护环境进行评价,幼儿已达到目标。
2.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观察很是细致,能将看到的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前后对比,分析。
跟进与策略:
支持幼儿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和孩子一起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引导幼儿探索和思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