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淘气孩子就是多动症吗

发布时间:2021-11-09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

导读:淘气与医学上所说的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儿童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

对于爱蹦爱跳爱跑、且不爱顺从家长的孩子,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淘气”。由于淘气的孩子活泼、喜动,有些家长便怀疑得了多动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淘气与医学上所说的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儿童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从医学角度看,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倍感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实践”一番,又因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们表现活跃,却不稳定,易激惹,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象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考试祝福网 692P.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你会对付淘气孩子吗?


导读:淘气儿童往往“让人欢喜让人忧”,而对他们的家长来说,又往往“忧虑”大于“欢喜”。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几位开明又颇富创见的家长与淘气儿童融洽相处的经验——

*不要让淘气儿童自感“异常”。要是家长常把“这家伙太顽皮了,连老师也怕他”、“这野小子的淘气整个街区都出了名”或“我从来没见到过这么淘气的孩子”等话挂在口上,顽童们便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相比不算“正常”。而正是这种“异常”的自我感觉,对孩子的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一学可能不利于培养孩子种种伏特品格。对家长来说,须意识到淘气仅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既不一事实上是缺点,也不一事实上能预示着儿童的前程,因而并不值得对此大惊小怪。

*多点“好笑”、少点“好气”。家长对顽童做出的种种浍常常会感到既好气又好笑。如果顽童捣乱不算太大也没有让你太难堪,那么不妨少点“好气”、多点“好笑”。这不仅是限于宽松家庭气氛的考虑,而且还有利于你自己的健康,此外较为宽松的家庭气氛也有助于顽童克服缺点,健康成长。

*减轻淘气儿童的心理压力。许多家庭叭是以为淘气儿童给家庭带来了麻烦,但从不想到淘气儿童本身也可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闯祸受罚。要减轻孩子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家长一是须注意处罚方式,二是须注意在孩子每每乞丐错误取得进步或做了好事后及时予以肯定、表扬。

孩子患了多动症


导读:当发现孩子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多动或抽动症症状,应及早给孩子合理、有效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使孩子误入歧途。

“我女儿患了多动症,怎么可能?”当雯雯被医生诊断为“多动症”时,妈妈的反应很强烈,她怎么也想不通:文静、听话的女儿,会和“多动症”联系在一起。

的确,雯雯与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到哪儿都动个不停”的多动症患儿大相径庭,她总是安安静静,甚至有些羞怯。上课时小动作也不多,但是周围的一点点动静都会让她分心,老是愣神,被老师提问时总是答非所问,参加集体活动时也常常走神;下课后没有疯闹疯玩,但做作业拖拖拉拉,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原本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常常拖到三、四个小时,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雯雯自己也挺着急的。

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那么雯雯究竟是不是“多动症”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专家说:“多动症实际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有三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通俗指不专心)、多动及冲动。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为主,有的以多动、冲动为主,更多的则是三者并存。”根据给雯雯做的各项检查、测试结果来看,她应属于注意力缺陷障碍为主的多动症患儿。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是多动症典型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活动过多,甚至伴有频繁眨眼、抽嘴、耸肩等抽动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孩子因学习不能专心,行为上不能自控而造成成绩下降,易被同学嘲笑或老师歧视,出现自尊心差,缺乏自信,甚至难以完成学业;孩子成年后,由于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幸福。特别是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易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等情况,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专家呼吁,当发现孩子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多动或抽动症症状,应及早给孩子合理、有效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使孩子误入歧途。

关于孩子多动症


导读: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一项名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60度调研”的结果显示,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及多动症患儿的家长意识到,社会功能和情感技能的培养对多动症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目前仍有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在治疗中没有得到顾及其未来社会功能和情感发展问题的优化治疗方案。

这项调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联合相关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展的,其目的是了解医生和家长对多动症核心症状外其他重要影响的重视和治疗程度。参加本次调研的包括663名治疗多动症的医生和719名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英国等地的多动症患儿父母。

遗传几率高男生数量多

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在美国学龄儿童中,3%~7%的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而在中国,在学龄儿童中其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1979万。男生患此病的几率比女生高3倍。

多动症有很高的遗传几率。如果家里有一个孩子有多动症,那么他的兄弟姐妹患此病的几率也会有30%~40%。父母如果患有此病症的话,他们的孩子有一半也不能幸免。

关注社会功能和情感发展

本次调查的结果还显示,医生和家长都认为多动症患儿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发展很重要,但这些需求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治疗计划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表示,患儿父母和医生之间应该有更多更好的互动和沟通,以保证他们获得的治疗方案是一个全面兼顾的最优化的方案,不仅能解决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和患儿在学校的成绩表现等情况,还应该关注他们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方面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心理社会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过去治疗多动症较为广泛的是中枢神经兴奋剂,但是这类药物属于管制药物,有非常严格的处方管理。目前国际上获广泛运用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一线药物是盐酸托莫西汀类药物,这也是中国儿童多动症防治指南推荐的多动症首要药物,适合长程治疗,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轻视治疗会影响孩子一生

据保守估计,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儿童有1400万至2000万,其中有70%的孩子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持续到成年期。不经治疗的多动症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学校生活、家庭关系及社会交往等,如在学校成绩差,小伙伴不愿意和他玩儿,与父母关系紧张,低自尊、性格孤僻等;到青春期时,更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物质滥用,性行为,逃学,被学校开除,甚至反社会行为。成年时期,ADHD所造成的影响会使他很难较好地完成任务,无法维持固定的工作,很难与他人融洽相处,社会关系紧张,收入低下等。

万物复苏的春季,人体内神经细胞相对比较活跃,大脑对外界刺激也较敏感,容易诱发儿童多动症。郑毅教授指出,6岁前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但现在很多家长更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略孩子的规则教育与情绪管理。这一时期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若发现孩子出现儿童多动症,不要责怪孩子,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小贴士

多动症孩子的常见症状

1、学习、做事时不注意细节,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学习、做事或玩的时候很难注意力集中(7-10岁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钟,10-12岁不足25分钟,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

3、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

4、做作业或完成任务时常虎头蛇尾,不能始终按照要求做事。

5、很难组织好分配给他的任务或活动。

6、不愿意做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例如家庭作业或课堂作业)。

7、经常把学习、生活必需的东西弄丢。

8、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9、常忘记分配的任务。

10、常常坐不住,手脚动作多或身体扭来扭去。

11、在教室或其他需要静坐的场合经常离开座位。

12、常在不该动的场合乱跑(青少年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13、在休闲活动中很难保持安静。

14、经常忙忙碌碌,精力充沛(好像有个机器在驱动他)。

15、常说话过多。

16、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答。

17、很难按顺序等候。

18、经常打断或打扰别人(如别人讲话时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游戏)。

春天带来了孩子多动症


导读: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有序的生活规律,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活动。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的转暖,孩子们脱下厚重的冬装,来到了蓝天白云下尽情的玩耍。但是也有很多的家长都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动症,发现自己的孩子都比平时喜欢动,小动作也多了起来,更喜欢插话、抢话。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春师范学院张戈副教授,张副教授说,很多家长怀疑孩子有多动症,但是实际上就是孩子活泼、好动,大家要通过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摆脱多动的坏习惯。

韩女士的儿子今年4岁10个月,幼儿园大班,平素活泼好动,反应机灵。在幼儿园的时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东张西望,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讲话,不爱写作业,在家很爱发脾气。

张副教授介绍,随着“多动症”这个名词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家长们就更加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得了多动症。现在有些孩子多动是由于不适应而引起的多动表现,经了解该儿童在幼儿园大班每天像是在学校一样上课,课本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书,还有外语珠脑速算,周末还去学书法、绘画等,每日回家还要写作业,由于写得慢就没有玩的时间了。每天都是白天到幼儿园上课,晚上回家写作业,很少有时间到户外活动,有限的活动时间也是在家里,在家长的眼皮底下,稍有撒欢的动作,即被视为多动而加以限制,使孩子的自由活动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孩子才出现喜欢动的坏习惯。

张副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有序的生活规律,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活动。

相关推荐

  • 是淘气还是多动? 导读: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比如,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以及破坏课堂纪律等行为,家长也常常误认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只是淘气而已,或者将淘气归为...
    2021-09-09 阅读全文
  • 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孩子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家里有个活跃的宝宝,总是好动,即使看动画片时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疼:宝宝是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提醒父母注意,...
    2020-08-26 阅读全文
  • 你会对付淘气孩子吗? 导读:淘气儿童往往“让人欢喜让人忧”,而对他们的家长来说,又往往“忧虑”大于“欢喜”。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几位开明又颇富创见的家长与淘气儿童融洽相处的经验—— *不要让淘气儿童自感...
    2021-10-08 阅读全文
  •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
    2020-12-31 阅读全文
  •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导读: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比如,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以及破坏课堂纪律等行为,家长也常常误认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只是淘气而已,或者将淘气归为...

2021-09-09 阅读全文

孩子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家里有个活跃的宝宝,总是好动,即使看动画片时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疼:宝宝是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提醒父母注意,...

2020-08-26 阅读全文

导读:淘气儿童往往“让人欢喜让人忧”,而对他们的家长来说,又往往“忧虑”大于“欢喜”。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几位开明又颇富创见的家长与淘气儿童融洽相处的经验—— *不要让淘气儿童自感...

2021-10-08 阅读全文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

2020-12-31 阅读全文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