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水》

发布时间:2021-12-15 大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 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教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2. 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① 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② 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3. 引导幼儿讨论并实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③ 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察蒸汽凝结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

④ 小结:水冷了就会变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

4. 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水的变化。(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会变的水》课件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变化》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 ,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一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平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及三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平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一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一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的三态可以转换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三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儿收集关于雨、雪、露、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有关常识。

3、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昨天,我们在活动室内放置了一杯水,并且记录了水的高度,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1、幼儿讨论:水到哪去了?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要敢于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达到沸腾,请幼儿观察正气上升的现象

3、提问: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二)、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为了让孩子“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1、出示玻璃片,请幼儿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热水杯,说出哪一个凉。

2、把玻璃片盖到热水杯上。

3、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现象?(对着冷玻璃哈气)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通过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

四、活动延伸

(一)、请幼儿继续探究水遇冷又会变成什么?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

(二)、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说说与水的好处和危害

(通过扩展部分,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使孩子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知道了水的本领很大,它能够不断变化,又有那么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抽象和填鸭式教学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2、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

3、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
    2021-09-15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会变的水》课件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
    2022-02-1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变化》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
    2021-12-18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
    2021-12-04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变干净了》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
    2021-12-1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

2021-09-1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

2022-02-12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

2021-12-1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

2021-12-04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

2021-12-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