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每天批评孩子不超过两次

发布时间:2021-12-31 幼儿园孩子因被批评扔凳子砸老师 幼儿园不教哪些内容 小孩不上幼儿园的原因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中西育儿态度大不同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林说,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过多责备甚至会产生反叛心理

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因此,周林建议,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

重大错误批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林说,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周林建议,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

赵忠心

湖北的一位妈妈问:我家有个3岁半的女孩。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评,一批评就抵触。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进步呢?表扬和批评的尺度如何把握?

一个人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人不能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就是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文过饰非,拒不接受批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那就无法进步。必须尽早加以克服。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般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时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苛,追求完美,孩子怎么表现家长都不满意,批评过多、过频,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反感了,自然就会抗拒、抵触批评。

二是平时对孩子表扬得过多、过滥,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长总是把“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挂在嘴边上,进行无原则的廉价的所谓“赏识”。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

何谓“哄”?就是用言语或行动逗孩子高兴。为此,孩子怎么做都说孩子爱听的话,这就难免有虚假不真实的言语或做法。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了一个错觉: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渐渐地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就变得不虚心了,给家长批评孩子制造了障碍。你再批评他,他就不接受了,或是接受不了了。

纠正孩子的这种缺点:

一是发现孩子的缺点或毛病,家长先不要批评,而是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反思、反省,这样可以减少对立情绪;

二是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情景,使孩子暴露缺点或毛病,家长及时指出,使孩子口服心服,无法狡辩、抵赖;

三是不能接受批评的孩子是比较敏感的。对于这样的孩子,表扬和批评尤其要注意讲究分寸,拿捏尺度,不可夸大、过分,一是一,二是二。

何谓“分寸”、“尺度”?这是两个很近似,而且都是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概念。

“分寸”,即界限。“尺度”,即标准。都是说,说话、做事不能太过随心所欲,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意志不成,一定要看说话或做事的对象的承受能力,程度应该限制在对象能够接受和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是有益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走向反面。这就是“过犹不及”。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分寸、尺度没有一定之规,没有统一的、适合所有孩子的一个通用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家长只能细心观察、深入了解、认真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谨慎从事。

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或情绪动态,“摸着石头过河”,不要鲁莽行事。不能率性而为,不能完全以家长的主观意志或凭空想象做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孩子在接受批评方面有进步,要及时肯定、表扬。即或是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只要虚心接受批评,态度好,就要从轻发落。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乎每张图画都是各种颜料的堆积,色彩缤纷却不知所云。尽管如此,哥哥嫂子一点也不着急,心想:孩子还小,让他慢慢练,早晚会有出息的。没想到,乐乐的一幅“妈妈肖像”把哥哥嫂子的美好愿望击得粉碎。

这天,我们全家都在家看电视,乐乐说要给妈妈画肖像,还煞有介事的学着画家作画的样子,让嫂子打扮一下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要动,自己在一旁拉开了写生的架势。嫂子忍着得意,老老实实的为儿子当了一回模特。好不容易等乐乐画完,哥哥抢先拿过去欣赏起来,只见他连连点头、大声叫“好”,乐的快岔了气。

可是嫂子呢?不看这张画还好,一看火气随之而起,忍不住质问乐乐:“我就长这样啊?我的嘴有那么大吗?”她啪的一下把画拍在桌子上,接着,嫂子又愤怒的转向幸灾乐祸的哥哥,说:“你笑什么笑!”

我把那张画拿了过来,仔细的一看,原来,乐乐画中的妈妈长着一张大圆脸,眼睛画在脑门上,一头秀发只剩几根毛毛,脸上的色彩又蓝又绿,一张红红的大嘴巴格外突出,嫂子一向引以为荣的细长的弯眉毛却没有了,耳朵也不见了,总之,样子怪里怪气,别提多难看了。

乐乐本来觉得自己把妈妈画的特别漂亮,正等着大人夸奖自己呢,没想到妈妈会这么生气,吓得赶紧溜到自己的小屋里搭积木去了,半天不敢出来。

在我看来呀,嫂子真的是错怪乐乐了。

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还比较差,手腕和手的动作不灵活,把画的形象画的歪歪扭扭、怪模怪样是很自然的。

在色彩运用上,幼儿喜欢选择对比强烈的高浓度颜色,把自己觉得好看的鲜艳的色彩,随心所欲的涂抹在画纸上,至于这些大红大绿和真实的颜色是不是一致,他们才不管呢。而这,恰恰是幼儿真实心灵的流露。

当然,最最引起妈妈不满意的是她的眉毛和耳朵没有了,嘴巴却大得出奇,简直像个怪物。这就要说到幼儿想象的特点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乐乐是在写生,实际上,他是把平日对妈妈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在画纸上,这里的写生对乐乐来说只是一种好玩的形式,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在孩子看来,最生动的是人的嘴巴和眼睛,因为它们经常在活动,所以孩子肯定不会把他们漏掉,而眉毛和耳朵(特别是后者),几乎看不到他们有什么作用,把他们省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乐乐把妈妈的嘴巴画的又大又突出,应该算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家长朋友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事呢?我们不妨为有这样的宝贝而感到骄傲吧!

善待孩子的过失,慎用“批评”教育


昨天带儿子去书店,路上遇到了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今年读高二,跟他聊到了某老师,他说:“我很尊重老师的,但就是讨厌她!”

“为什么?她教学可是很出色的啊!”

“我承认我很喜欢她的课,我讨厌的是她的道德!她曾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过我,历数了我所有的缺点,把我贬得一无是处。”

“那肯定是你做错了事情,否则老师是不会无缘无故批评你的,老师直击你的缺点,是想激励你改正,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啊。”

“我是有错,但是她说话太苛刻,太不尊重人,一点都不顾及我的感受,很伤我自尊,她的言辞和态度让我无地自容。”

事情发生在这学生读小学的时候,现在说起来,犹在眼前,而且情绪很激动,可见这件事已在他的脑海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教育孩子,必须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解、温暖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跟孩子相处。”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天跟这些敢作敢为、个性十足的孩子打交道,偶尔的冲动也是难免的。当孩子有了过失,尤其是一些调皮捣乱的孩子,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我们往往会板起面孔给他们讲一些道理,甚至用尊严的语言对其批评一顿,殊不知,孩子在接受我们的教育时,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如何悔过,而是怎样应付过关,尽快结束这场居高临下的挑战。试想,我们当时所隐含的教育目的,他又能听得进多少呢?相反,这场对阵或许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言辞过激还会伤害到师生的感情。就像今天的这个学生,老师当时的本意已经完全被扭曲。我们的一片苦心岂不是徒劳吗?

“教育孩子,一定要饱含深情的爱孩子,不仅是孩子给你带来快乐时,在孩子做错了事情,接受我们的批评时,更该在言词和感情上表现出这是出于对他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跟老师交流,才会从思想深处接受老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为了不让孩子对我们“刻骨铭心”,还是引以为戒吧!

批评孩子的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父母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父母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半功倍。

如何对待孩子的过错――引导和批评


疏忽,不经心,见异思迁,思想迷乱,这都是儿童时期的自然过失。所以,只要他们不是存心如此,都是应该温和地加以提醒,逐渐地去制服的。假如这种缺点每次都惹起恼怒与申斥,则责备和惩罚的机会必然时时到来,以致导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变成一个可怕的、令人不安的对象。单单这一点就可能使他们从他的教课上得不到利益,使导师的一切教导方法都失效了。

洛克《教育漫话》

善待孩子的过错

孩子的过错是难以避免的。孩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乏自主和主动的社会探索。在这些探索过程中,过错肯定是难以避免的。要求孩子不犯错误,就像要求我们自己不犯错误一样,都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有的时候,孩子的过错在于他不知道那个规矩,把成人不许可的事当成了合理的事。

有一次,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说“你儿子带头大叫,所有的小孩就像疯了似的跟着你儿子叫,连课也没法上啦!”

妈妈想来想去,找到了原因。因为他们一家去郊外玩的时候,只要觉得特兴奋,就可以在车里大叫。所以,孩子以为在幼儿园高兴时也可以这样做。

后来,妈妈对孩子说,“在咱们家可以大叫,在爸爸的车里可以大叫,但不是所有的场合都可以大叫。你是不是不知道这个规矩?”

他说:“是!”从此,孩子就不在幼儿园里大叫了。 

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认识这些过错,分析发生过错的原因,指明改正和避免过错的方向和方法,避免陷入过错中不能自拔,或者犯更多的过错。

孩子有的过错是为了引进父母的关注。有的孩子似乎喜欢捣乱,不听话,可能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实际上正在努力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但他并不知道怎么才能在这个位置上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于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而不得不充当一个捣乱者。对这种情况,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些任务,让他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意义,感到自己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必须把失败与过错分开。父母必须知道,孩子的失败不是过错,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

把过错和孩子分开

专家强调,父母要善于把过错本身和做错事的人区别对待,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常使用的一些称呼,像调皮鬼、糊涂虫、粗心大王,都是把过错与一个人联系起来。如果孩子一旦认可了这样的名字,就会加强他们的错误认知,认为自己就是调皮、糊涂和粗心,并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发展。

把过错和孩子分开,就是始终认为,孩子是好孩子,错在他的行为。只要消除过错或避免过错

,就和其它孩子没有不同。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对他们的信任,知道这些过错并不是附在他们身上的固有物,去掉这些过错的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样,就会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纠正过错的勇气。

一位母亲每次批评孩子都要告诉他,是这个事让妈妈不高兴,但是妈妈永远爱你这个人。这就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过错的分类

孩子的过错可以分为无意过错和有意过错。

有意过错,主要包括父母已经多次指出,孩子犯错之前也知道不对,只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犯错有可能逃避批评或惩罚;或者孩子任性,父母已经说明、甚至孩子已经知道不对,但仍然坚持错误。

无意过错,既包括孩子在某个问题上的第一次犯错;也包括尽管不是第一次,但由于对父母教导的忽视而导致的犯错。孩子对父母教导的记忆,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因此,孩子没有记住父母的教导而导致的错误尽管应该批评

不谨慎批评有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谨慎批评有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上周六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看见迎面走来,每天早上与xx在一起等车的小女孩,小女孩在另一个学校上三年级,是xx同学的邻居。她嘴巴很甜,每天早上见到我,都会主动向我问声早上好。并和xx同学几个相处也不错。听xx同学妈妈说,小女孩很独立,一年级开始就独自上学、回家,父母都很忙,没时间管她,都是老人照顾她的起居。在与小女孩相处的一段时间里,觉得她与同年小女孩比少了点娇气,言谈举止很大方、并很有礼貌,所以我也非常喜欢她,每天早上等车时,我们有事没事都能很愉快的聊上一会。

在路上看到她与他妈妈还有弟弟走在一起,我开始想,小女孩应该会向我打招呼。当我走近时,听到她妈妈在批评她什么。小女孩也认出我来,但她马上把目光收了回去,并转头望向别处,本我还想向她打声招呼的,但她假装不认识我一般,快速的从我身边走过。她妈妈不认识我,仍不停的批评着她,而女孩突然的表现妈妈丝豪没有察觉。

小女孩子平时经常向我提起她的妈妈,说她妈妈很辛苦做两份工作,虽然陪她时间少,但还是很关心、很疼爱她。可不巧今天被我撞见,妈妈在大街上批评她,她自己觉得很失“面子”。望着小女孩的背影,我知道此刻她的心情,觉得自己无地自容。但她不知道,这不是她自己的错。妈妈应该明白孩子都有自尊心,再有错,也不该在大街上批评,更不巧的是还让小女孩遇上她认识的人。

今早在等车时,到点小女孩来了,她看到我,脸上显出非常尴尬,没等我开口打招呼,她却逃一般去了她们校车停点处。我知道小女孩一时还不适应见到我,需要一点时间来冲淡她心里的难堪。我也希望有个机会,能委婉的消掉她心里的阴影。

有时我们做父母的,生气起来,不分场合,不顾及孩子的面子,开口就批评,殊不知一不小心,给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伤迹,有时还有可能,让孩子从此以后失去自信心。

相关推荐

  • 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
    2021-11-08 阅读全文
  • 由对儿子的两次批评反思如何批评孩子 刚踏进家门就听婆婆数落儿子今天出事了,疲惫的我一下子被“吊”了起来,着急地问:“出什么事了?”婆婆忙着叙述:“他今天在用棒打人,而且打在一个老奶奶头上”。没等婆婆说完,儿子反驳:“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2020-12-03 阅读全文
  • 不要过多批评孩子 家长的育儿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另一种是对孩子严格管理,但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
    2021-07-24 阅读全文
  • 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乎每张图画都是各种颜料的堆积...
    2020-08-27 阅读全文
  • 不能随意批评孩子 孩子就象一棵生命旺盛的小树,我们都满怀期待他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就需要我们在他的生长过程中及时地修枝剪叶。同样,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也需要我们及时地帮他改正错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孩子做错事...
    2021-02-12 阅读全文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

2021-11-08 阅读全文

刚踏进家门就听婆婆数落儿子今天出事了,疲惫的我一下子被“吊”了起来,着急地问:“出什么事了?”婆婆忙着叙述:“他今天在用棒打人,而且打在一个老奶奶头上”。没等婆婆说完,儿子反驳:“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2020-12-03 阅读全文

家长的育儿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另一种是对孩子严格管理,但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

2021-07-24 阅读全文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乎每张图画都是各种颜料的堆积...

2020-08-27 阅读全文

孩子就象一棵生命旺盛的小树,我们都满怀期待他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就需要我们在他的生长过程中及时地修枝剪叶。同样,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也需要我们及时地帮他改正错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孩子做错事...

2021-02-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