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校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07 小学生语文教案 寒假春节小学生日记 小学生教育笔记

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也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2、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1)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①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②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③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和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应对宝宝半夜醒来与早醒问题


如何对待半夜醒来的宝宝

据统计,15%的2岁儿童晚上习惯醒来。这影响了父母晚上的睡眠,给父母带来了忧虑。不管宝宝夜间醒来有多频繁,或怎样烦躁不安,都别让他哭。应马上走到他身边,使他舒服并找出问题所在。问题可能不难解决——他可能因为毯子或被子掉了而觉得冷;他可能太热,也许他口渴或咬牙。另一方面,问题可能不太重要:他也许不因上述原因而醒来,可能只是因为恶梦后感到害怕而醒来,但是他不能解释是什么使他感到不安,你亦无从告诉宝宝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害怕的。所以你应给予他亲切和爱抚,不要担心因此会宠坏他。

宝宝早醒的应付方法

(一)在宝宝的床上放一些布料或纸板书,供他“早读”。确保宝宝有足够的灯光看书。如果没有的话,在宝宝晚上上床前留下一盏不太亮的长明灯。

(二)在宝宝的床边放一个软的箱子或塑料桶,里面放小玩具、蜡笔、纸、一些布料或一些有趣的可当玩具的家庭用品。这样他就能够把这些东西拿来玩。

(三)把一些新鲜的水果或面包放在一个纸袋里,再放在宝宝的床底。为安全起见,千万别把食物放在塑料袋里。

(四)在宝宝的手能伸到的地方放个大口杯或普通杯子,里面放着饮料。

面对孩子的“怪问题”家长该如何应答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如童话一般,好多事情无法理解,此时,他们便开始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甚至有的问题家长们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

1、为什么下雨后蚂蚁会从地底下爬上来~

因为蚂蚁住在它的地下宫殿中。尽管科学家们不能确定,但他们还是认为,雨下得很大的时候,蚂蚁的地下宫殿里会积很多水,蚂蚁怕被淹死,所以就会爬到地面上来。

2、为什么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

因为长颈鹿爱吃长在大树顶上的新鲜叶子,但这些树非常高,为了吃到这些叶子,长颈鹿就一定要有很长的脖子才行。有些长颈鹿的脖子有2米多长呢!

长颈鹿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它们脖子里的骨头却和我们人类的一样多,只是它们的每块骨头都很长而已。

3、我们为什么要住在房子里~

我们只有住在房子里才能抵御坏天气,抵御夏天炎热的太阳和冬天寒冷的北风。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房子,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居住的气候环境。比如那些居住的河畔的人,常常用竹子或木头将房子支在半空中,以抵御洪水的侵袭。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手指头让我看:妈妈,我抹指甲油了,漂亮吧?你没有不?

看着满手的星星点点,肯定是老师在幼儿园里给抹的,小女孩天生爱臭美,老师也乐意去打扮这些爱臭美的小丫头,我觉得倒是挺好。

又过了两天,丫头放学回来又对我说:妈妈,糖糖抹指甲油了,我也要!

我:老师不是也给你抹了吗,你也有啊?

丫头:糖糖的不是老师抹的,是她自己抹的,她有指甲油,xx也要!

一直觉得孩子抹指甲油不是太好,有时候还习惯把手放嘴里,所以就拒绝了。

可是这丫头,一个指甲油,在我耳边唠叨了好几天,真的是早上刚睁眼也要,睡觉也要,最后没办法,还是买了一瓶。

拿着她的指甲油,给我抹,给她婶婶抹,给奶奶抹。叔叔爷爷回来也非要给抹,给她解释说男孩子不能抹,好说歹说,这丫头才算放过了她叔叔和爷爷。

接连几天,上学都要带着她的指甲油,每天都要抹上一抹,我们仍然不放过。

又是一天放学,丫头对我说:妈妈,我要带小兔子的鞋。浩天穿带小兔子的鞋。(浩天是个小男孩)

我和她婶婶都给她说:你看你的鞋多漂亮啊,上面有长颈鹿,比小兔子漂亮多了。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就是听不进去。

我敷衍着说:等明天妈妈给买!

这丫头长了不少心眼子,对着我说:现在去买,一会天就黑了,超市就关门了!

好哄歹哄得,好歹算是安静下来了。

第二天刚睁眼,还是给我要兔子鞋,我说:你先去上幼儿园啊,等你放学妈妈就给你买回来了!

不愿意,对着我大声说:先去买鞋,然后回来再去幼儿园!

我觉得我小时候反应也没这么快啊,别说小时候了,就现在反应都得慢半拍,没想到这丫头这点一点也不随我。

她的小脾气上来,我就不能脾气对脾气了,她来硬的,我得改改自己的坏毛病,咱来软的。

于是,对她说:你要是再哭,妈妈可真生气了,以后你要什么都不给你买了。一会老师就来接你了,赶紧的不哭了,好好的去上幼儿园,要不老师也不喜欢你了。等你放学,妈妈一定带你去买!

有时候虽然这丫头很拧,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能听得进去劝的。

到了放学,刚一下车,还是继续要小兔子的鞋,没办法,答应她了,就得带她去买。

看到鞋店就进去,让她自己看,可是看了三家都没有看到小兔子的鞋,我都不知道这鞋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她去选。

到了第四家,看了一圈,果真看到一双上面带有小兔子的鞋,是运动鞋样式的,粉红色的。难道她班那个小男孩,也是穿的粉红的?有点不可思议。

老板说,这款带小兔子的鞋是去年的款,号也不全了,然后又拿出一双上面带光头强的粉色红色的鞋说,这是今年的新款,而且鞋底踩下去可以亮。

xx被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吸引了,又改口说要光头强的鞋。

在避免回家给我闹的前提下,我问了她好几遍:你确定要这双光头强的,那回家以后不能再给我要小兔子的鞋了!

丫头点点头,不说话。

付了钱,丫头就换上了新鞋,回到家对着家里人一阵炫耀。

到今天为止都三天了,每天都穿着这双鞋,睡觉的时候,都必须把鞋放在床头,不能放远了。

在我心里,其实我是最拒绝孩子有攀比心理的,可是这丫头才三岁,班里小朋友有点什么,回家就对着我要,虽然自己很排斥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答应了丫头的要求。

因为自己至少有能力去满足她这样小小的要求,不想让孩子心理有遗憾,觉得别的小朋友有,自己没有,心里全是羡慕。

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看着别的小朋友有,自己心里那么羡慕,真的好羡慕。但是也不会张嘴和妈妈要,因为我知道,我要了,妈妈也不会给我买,因为买不起。

小时候,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有一个好玩的玩具,能尝一尝那永远也不知道味道的零食。这种小小的缺憾,在我心理是一个小小的阴影。那时候就发誓,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孩子不能亏了,更不能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的孩子光看着,眼馋着却得不到。

都说女孩子富养,可是在我心里却是那么的含糊,我不知道我这种做法是纵容了孩子攀比的性格,还是属于富养的一种。

这样下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自己现在一点都不清楚。

如何应对爱问为什么的宝宝?


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一场需要耐力的马拉松,照顾者在培养孩子全方位学习的时候,应尽量让他学着以多角度思考生活中的难题,鼓励他发问,并且有勇气经历困难,如此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才有更大的帮助。

“为什么晚上要睡觉?”“为什么爸爸要上班?”……几乎所有的宝宝天生就是提问专家,他们一连串的问题常让照顾者应接不暇。面对爱“找碴”的Why宝贝,你该怎么应付?

1.响应孩子时心态要正确:解答孩子的疑问时不可加油添醋,不要输灌不正确的观念给孩子。

2.响应时要有耐心,陪同他一起解决:仔细给孩子讲解让他们疑惑的问题,不要只丢给他一个模糊的答案,比较小的孩子是不会自己思考、想象的。

3.解决时可引发其创作力与想象力,与他天马行空讨论:如画图时,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天空要画成蓝色的?”照顾者可反问:“你觉得画什么颜色好呢?”用这种方法刺激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让你轻松面对孩子的问题。

4.问孩子为什么时,应在他心境单纯、愉悦的情况下:避免在孩子发脾气时提出疑问,如果大人当下的情绪也不好,还应先处理自己情绪,再与孩子一起探索。

5.与孩子共同探索,训练他等待的技巧:可带着孩子一起种植绿豆,教导他如何学习播种、浇水与施肥,可同时引导孩子理解“要好好吃饭及蔬菜才会健康长大”的道观念。

6.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应先安抚他的情绪,再处理他的疑问:如孩子闹着不想上幼儿园,应先安抚孩子不安烦躁的情绪,再回答他为什么要上学。

7.尽可能满足孩子,适时切入他应知道的知识:例如玩完玩具时,孩子会问:“为什么要把玩具收起来呢?”此时你可让他和你一起收拾东西,顺便告诉他收拾东西爱整洁是个好习惯。

8.不要排斥孩子问为什么:如果大声喝斥孩子,他以后可能就不敢再问,有疑问也会闷在心里,如此会抑制孩子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9.重复告诉孩子:反复告知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些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当孩子提出疑问时,适时反问他:可引导他学习自己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应对小班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的问题?


小编有话说:大便难是小班幼儿入园后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有的幼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习惯了成人陪同,入园后独自大便不适应:还有的幼儿常常因贪玩而憋便。这些不良的排便习惯容易让幼儿产生紧张心理而不愿来园,导致家长对教师产生误会。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小编今天也给大家来支几招:

加强入园前的了解,做好入园后的记录。

在幼儿人园前,通过让家长填写《幼儿成长小档案》,了解幼儿在家的排便情况。幼儿入园后,定时提醒幼儿大、小便。在此基础上,运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记录表》, 记录幼儿排便的基本情况,表扬幼儿取得的进步,加强家园间的沟通。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这样一段时间后,相信大多数幼儿都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基本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增强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对于个别幼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户外体育游戏,帮助这类幼儿增强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比如“过小桥”的游戏:教师准备拱形门、平衡木等材料,然后设置小河的情景,请幼儿钻过拱形门,走过平衡木,去小河对岸和老师做游戏。再比如“矮公鸡和丹顶鹤”的游戏:当教师说到矮公鸡时,幼儿就蹲着向前走;当教师说到丹顶鹤的时候,幼儿就踮起脚尖向前走,游戏反复交替进行。

通过这些有趣的练习,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大肌肉力量都会得到明显的增强,这有利于他们改善蹲便难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带娃娃去大便”的游戏让幼儿再次体验到在幼儿园如厕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在“娃娃家”中,设立娃娃卫生间,教师自制与班级卫生间相同的便器,请幼儿在玩“娃娃家”时,带着自己的娃娃去上卫生间。期间,教师要指导幼儿巩固上大便的要领: 事先取好厕纸,脱裤子要脱到膝盖处,蹲下时手要扶着小把手,大便后要叫老师或是妈妈擦屁股。

和幼儿一起玩大便记录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大便带来的乐趣。

幼儿每次大便后,都请他们在记录纸上画一个小太阳,在离园的时候请他们把记录纸带回家,幼儿会非常高兴的。大便记录,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当日大便的情况,也培养了幼儿定时大便的好习惯。排便虽不是游戏,但融入游戏的因素,幼儿定时排便习惯的养成就会变得轻松、容易。

小学生常见的三类心理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所以作为家长、教育者和每个小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以来感。但随着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也要家长给他们穿衣、吃饭等。

其次,表现为自我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人际交往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相关推荐

  • 如何应对“问题多”的宝宝? 导读: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吗...
    2021-11-25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泛灵心理 导读: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经研究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
    2021-09-25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
    2020-11-30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宝宝半夜醒来与早醒问题 如何对待半夜醒来的宝宝 据统计,15%的2岁儿童晚上习惯醒来。这影响了父母晚上的睡眠,给父母带来了忧虑。不管宝宝夜间醒来有多频繁,或怎样烦躁不安,都别让他哭。应马上走到他身边,使他舒服并找出问题所在。...
    2021-11-30 阅读全文
  • 面对孩子的“怪问题”家长该如何应答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如童话一般,好多事情无法理解,此时,他们便开始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甚至有的问题家长们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 1、为什么下雨...
    2021-04-03 阅读全文

导读: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吗...

2021-11-25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经研究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

2021-09-25 阅读全文

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

2020-11-30 阅读全文

如何对待半夜醒来的宝宝 据统计,15%的2岁儿童晚上习惯醒来。这影响了父母晚上的睡眠,给父母带来了忧虑。不管宝宝夜间醒来有多频繁,或怎样烦躁不安,都别让他哭。应马上走到他身边,使他舒服并找出问题所在。...

2021-11-30 阅读全文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如童话一般,好多事情无法理解,此时,他们便开始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甚至有的问题家长们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 1、为什么下雨...

2021-04-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