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4个技巧

发布时间:2022-01-17 可以提高教师能力有哪些 幼儿教师如何改正不足提高自己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4的乘法口诀

日本心理学家涩谷昌三认为,人际关系不顺遂,其实可以透过心理学来解决。他在《CEO成功学4:职场神通心战术》一书里,将适用于职场上的心理学归纳为6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4项包括:

1.初期效果:

人们往往会被最先听到的关键词所控制,并且形成偏见;适用于谈判、说服、游说等情境。

因此,如果想让大家支持你的提案或简报,你应该在一开始先设法说服那些肯定自己想法的人(换句话说,最好避免一开始就试图说服经常否定自己的人),争取他们的认同,以在会议场合中营造出点头、附和与赞同的“初期效果”,如此一来,其它人就比较不会轻易否定或质疑你,提案过程自然会更顺利。

2.低球技巧:

人们一旦做了决定,即使条件改变,也很难再半途而废;适用于业务销售情境。

例如,房仲业务员向顾客推销房屋时,总会先介绍总价较低、在顾客预算之内的成屋;等到顾客深受吸引,比较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动摇购屋的决心时,就可以顺势推出价格更高的销售标的。简单说,低球技巧就是要“由低至高”循序渐进,尽量避免一开始就推销高价位、超出顾客预算的产品及服务,以免第一时间就让顾客自觉负担不起、打退堂鼓。

3.向年长同事请益:

想和年长同事建立良好关系,以心理学的立场来看,就是要向对方强调“我很需要你”的氛围,因为年长同事通常最在意“别人是不是已经不需要我了?”

所以,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向前辈请益,活用“我很需要你”的话术,引导对方说出各种经验谈,如此不但能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也能提升他们对自己的好感。

4.掌握道歉的黄金期:

如果发现同事或顾客对自己心生不满时,一定要在对方愤怒尚未平复时道歉,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在收到对方充满愤怒字眼的电子邮件时,一定要立刻打电话或登门道歉,即使挨一顿骂也值得;否则等到对方怒气都已经平复,才送上迟来的道歉,通常已经无法再弥补双方关系了。

想掌握更多关于沟通的心理方法,提升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欢迎加入我们的微课。在探索内心的路上,实用菌伴你一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多带孩子做客提高交往能力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何提升宝宝的交际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孩子和父母一样,也需要和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平等地和各方面与自己相似的对象进行互动,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技能,并在活动中认识和评价自己,这对他们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0~6岁宝宝的交际轨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交往的目的、特征、内容也有所不同。

5~12个月,宝宝可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其他小婴儿,甚至会伸手去摸摸、抱抱。这时的小婴儿这时并没有太多交往的需要,他只是对其他婴儿好奇而已。

1岁半左右,妈妈常发现他开始有了“交朋友”的举动,比如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尽管是各玩各的玩具,谁也不干扰谁,但他们还是愿意在一起而不愿意分开。当孩子再大一些能够用简单的语词交流时,他们就开始建立“友谊”了。

2岁左右,宝宝会告诉妈妈,他喜欢和哪个小朋友玩,不喜欢和哪个小朋友玩。

3~6岁宝宝,交往的动机单纯,注意力约15~20分钟。“获得快乐”是他们和同伴交往的主要目的。他们不在乎同伴是不是喜欢自己,不在乎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吃亏”,只要他们自己觉得高兴就可以。很多父母疑惑不解:“我们家宝宝总喜欢和邻居大孩子一起玩,那孩子老欺负他,可还是要跟着他!”其实父母是“自扰”,小孩子愿意和大自己1~2岁的孩子玩。因为在和大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能体验到更多的游戏方式和游戏乐趣,既然“很快乐”,偶尔吃点亏也是心甘情愿的。

温馨小提醒: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大孩子对小孩子做出有危险性、伤害性的事情就可以。

如何培养1-6岁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在一个群体里时

怎样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怎样解决和其他小朋友的小冲突

怎样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怎样和别人协商

怎样分别从自己和别人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

这些其实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当孩子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够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才能够逐步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情商呢?很乐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则。

孩子3岁以前,父母不做旁观者

大宝经常和我们邻居家的一个孩子一起玩。那个孩子脾气比较温和,他妈妈也比较重视孩子的行为规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抢别人手里的玩具是常有的事。正因为我们两家非常熟悉,当两个孩子抢玩具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偏向某一个孩子,而是公平来处理:「是谁先拿到的玩具,就让谁先玩。」我们会劝抢到玩具的小朋友把玩具还给别人。如果不听劝告,就要被我们隔离在一边反省。

有时候我们也会开玩笑:「算了,不管你们了,你们自己去解决。」不过一次也没有实行过,因为孩子还不到3岁,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他们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自己协商解决问题。

两个孩子通过我们的教育,行为上的规范,再加上后来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当他们3岁多的时候,那些让人头疼的抢东西,不愿意分享的行为就几乎没有了。

Tips:找教育观念一致的家庭交往

如果说两家的教子理念不一样,比如,我认为孩子要学会分享,而对方的妈妈表面上也是教育,暗地里却为自己的孩子「不吃亏」感到高兴,纵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样的话,我就不要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了。

一方面,如果我教自己的孩子要分享,而别的孩子却不分享,他一定会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我这样就不行,别人这样就可以?另一个方面,我教自己的孩子行为有规矩,别人却丝毫没有规矩的话,也是伤害了守规矩的孩子,比方说他就是没有办法玩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因为对方不愿意遵守「轮流玩」的规则。

遇到小霸王,妈妈有办法

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在家里玩,通常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当我们在公共游戏场所,有一些互不认识的孩子在玩滑梯或其他娱乐设施,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

有一次,我看到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沙,有几个挖沙的玩具。本来大家玩得好好地,这时候来了一个两三岁的小朋友,一把抢过一位女孩子手里的小耙子。小女孩哇地就哭了。大家都在想: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哪里?等着他出来主持公道。结果并没有人出来,看样子这位家长是「旁观者」,也许他觉得孩子打打闹闹,抢抢玩具都是天性,没必要纠正。

这个时候,小女孩的妈妈做得很好。她很平静地对抢东西的孩子说:「对不起,这个小耙子是小妹妹的,请你还给她。」她和那个孩子目光对视,说了两遍,这个孩子把东西还回来了。如果他硬是不还,怎么办?我想那就需要和他的家长沟通了:「这个玩具是我家女儿的,请你让孩子把这个玩具还给她。」

Tips: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3岁以前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好,对规则的遵守还不能做到自觉,对道德的理解还相当有限,所以,需要家长做中介来引导。在公共场所,碰到霸道的孩子欺负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别的孩子抢自己孩子的玩具,就去替孩子要回来。如果别的孩子打人,要赶紧把自己的孩子抱开。

君子动口不动手,鼓励孩子使用语言

去年,我带孩子去邻居家玩的时候发现,两个3岁半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和平共处了,而他们2岁的时候在一起还经常抢玩具。所以小宝宝的妈妈不要着急,孩子稍大一些,表现就会好很多。

比如,他们每人拿一些积木,各自搭出不一样的房子。推着小车,假装从桥下路过。偶尔,他们会看上同一块积木。我们在一旁观察,看看他们自己会不会解决。一个说:「我先拿到的!」另一个说:「可是我现在就缺这个!」有时候一方将另一方说服了,于是,「好吧,让你先用这块把屋顶盖好。」这是和平解决的状态。可是,也有时候各不相让。

这个时候,就需要成人适时介入,劝说两个人:「你用不同的颜色也很好看,我们来试试看这块红的,这样放也很好看!」通常孩子都能听进去道理。成人的介入就是提醒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用语言解决问题的榜样。这一切,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是一种学习。

Tips:公平的执行约定规则

这个年龄的孩子逐渐懂得了规则,也能够运用语言。如果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要让他们使用语言,而不是使用拳头。我们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也是这么教孩子的:如果别人打你了,或者抢你手里的玩具,一定要大声叫:「不能打人!」或者「不要抢我的玩具!」老师听到了,就会来公正处理;或者老师一时没有看到,那也不要和别人打架,而是要去告诉老师,说明情况,让老师来处理;如果你们打了起来,两个小朋友都要挨批评,都要坐到一边去反省。

鼓励孩子独立谈判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室内游乐园玩。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家都在排队。这个时候过来一个不认识的孩子想插在东东前面。东东很愤怒地说:「嘿,你应该排在后面!」东东妈妈站在一旁观察,没有立刻插嘴。插队的孩子不说话,还想蹭进来。东东说:「我也在排队。大家应该按顺序来!」

妈妈紧张地注意着他们,以防一个孩子动手,可以及时制止。插队的孩子看到大家都看着他,不好意思了,就站到了队伍后面。妈妈走过去,表扬东东:「你做得很对!」对插队的孩子说:「你能够遵守规则,这样大家都高兴,对不对啊?」

Tips: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

孩子就是通过一些小事,慢慢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插队的是一个很粗暴不听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保护自己的孩子。

4岁及以上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不少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更懂得与别人合作,也学会了在游戏中分工,而且他们也慢慢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有了冲突,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当然,要和孩子强调的是,无论怎么样,要使用语言,而不是拳头。

正确培养0-6岁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编辑的话:我知道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宝宝的重要性,却不知道该怎样培养,直到看见陈忻老师的这篇文章。父母怎么教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初步技巧?大家一起来学习?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各色各样的孩子以及各色各样的父母。你和宝宝分别是哪一派?

孩子在一个群体里时,

怎样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怎样解决和其他小朋友的小冲突

怎样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怎样和别人协商

怎样分别从自己和别人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

这些其实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当孩子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够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才能够逐步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情商呢?很乐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则。

1:孩子3岁以前,父母不做旁观者

大宝经常和我们邻居家的一个孩子一起玩。那个孩子脾气比较温和,他妈妈也比较重视孩子的行为规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抢别人手里的玩具是常有的事。正因为我们两家非常熟悉,当两个孩子抢玩具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偏向某一个孩子,而是公平来处理:「是谁先拿到的玩具,就让谁先玩。」我们会劝抢到玩具的小朋友把玩具还给别人。如果不听劝告,就要被我们隔离在一边反省。

有时候我们也会开玩笑:「算了,不管你们了,你们自己去解决。」不过一次也没有实行过,因为孩子还不到3岁,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他们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自己协商解决问题。

两个孩子通过我们的教育,行为上的规范,再加上后来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当他们3岁多的时候,那些让人头疼的抢东西,不愿意分享的行为就几乎没有了。

Tips :找教育观念一致的家庭交往

如果说两家的教子理念不一样,比如,我认为孩子要学会分享,而对方的妈妈表面上也是教育,暗地里却为自己的孩子「不吃亏」感到高兴,纵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样的话,我就不要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了。

一方面,如果我教自己的孩子要分享,而别的孩子却不分享,他一定会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我这样就不行,别人这样就可以?另一个方面,我教自己的孩子行为有规矩,别人却丝毫没有规矩的话,也是伤害了守规矩的孩子,比方说他就是没有办法玩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因为对方不愿意遵守「轮流玩」的规则。

2:遇到小霸王,妈妈有办法

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在家里玩,通常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当我们在公共游戏场所,有一些互不认识的孩子在玩滑梯或其他娱乐设施,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

有一次,我看到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沙,有几个挖沙的玩具。本来大家玩得好好地,这时候来了一个两三岁的小朋友,一把抢过一位女孩子手里的小耙子。小女孩哇地就哭了。大家都在想: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哪里?等着他出来主持公道。结果并没有人出来,看样子这位家长是「旁观者」,也许他觉得孩子打打闹闹,抢抢玩具都是天性,没必要纠正。

这个时候,小女孩的妈妈做得很好。她很平静地对抢东西的孩子说:「对不起,这个小耙子是小妹妹的,请你还给她。」她和那个孩子目光对视,说了两遍,这个孩子把东西还回来了。如果他硬是不还,怎么办?我想那就需要和他的家长沟通了:「这个玩具是我家女儿的,请你让孩子把这个玩具还给她。」

Tips :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3岁以前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好,对规则的遵守还不能做到自觉,对道德的理解还相当有限,所以,需要家长做中介来引导。在公共场所,碰到霸道的孩子欺负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别的孩子抢自己孩子的玩具,就去替孩子要回来。如果别的孩子打人,要赶紧把自己的孩子抱开。

3:君子动口不动手,鼓励孩子使用语言

去年,我带孩子去邻居家玩的时候发现,两个3岁半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和平共处了,而他们2岁的时候在一起还经常抢玩具。所以小宝宝的妈妈不要着急,孩子稍大一些,表现就会好很多。

比如,他们每人拿一些积木,各自搭出不一样的房子。推着小车,假装从桥下路过。偶尔,他们会看上同一块积木。我们在一旁观察,看看他们自己会不会解决。一个说:「我先拿到的!」另一个说:「可是我现在就缺这个!」有时候一方将另一方说服了,于是,「好吧,让你先用这块把屋顶盖好。」这是和平解决的状态。可是,也有时候各不相让。

这个时候,就需要成人适时介入,劝说两个人:「你用不同的颜色也很好看,我们来试试看这块红的,这样放也很好看!」通常孩子都能听进去道理。成人的介入就是提醒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用语言解决问题的榜样。这一切,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是一种学习。

Tips:公平地执行约定规则

这个年龄的孩子逐渐懂得了规则,也能够运用语言。如果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要让他们使用语言,而不是使用拳头。我们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也是这么教孩子的:如果别人打你了,或者抢你手里的玩具,一定要大声叫:「不能打人!」或者「不要抢我的玩具!」老师听到了,就会来公正处理;或者老师一时没有看到,那也不要和别人打架,而是要去告诉老师,说明情况,让老师来处理;如果你们打了起来,两个小朋友都要挨批评,都要坐到一边去反省。

4:鼓励孩子独立谈判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室内游乐园玩。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家都在排队。这个时候过来一个不认识的孩子想插在东东前面。东东很愤怒地说:「嘿,你应该排在后面!」东东妈妈站在一旁观察,没有立刻插嘴。插队的孩子不说话,还想蹭进来。东东说:「我也在排队。大家应该按顺序来!」

妈妈紧张地注意着他们,以防一个孩子动手,可以及时制止。插队的孩子看到大家都看着他,不好意思了,就站到了队伍后面。妈妈走过去,表扬东东:「你做得很对!」对插队的孩子说:「你能够遵守规则,这样大家都高兴,对不对啊?」

Tips :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

孩子就是通过一些小事,慢慢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插队的是一个很粗暴不听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保护自己的孩子。

4岁及以上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不少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更懂得与别人合作,也学会了在游戏中分工,而且他们也慢慢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有了冲突,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当然,要和孩子强调的是,无论怎么样,要使用语言,而不是拳头。

----Q&A---

Q1:别人的孩子打我的孩子,我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A:以暴制暴不是好办法。一方面,孩子才两三岁,不能明辨是非,也不能掌握分寸,要是养成了不分青红皂白打人的习惯就不好了;另一方面,如果碰到更加霸道的,孩子最终还是会吃亏。

Q2:我鼓励孩子自己处理矛盾,别人把他的玩具抢走,让他自己要回来。这样好不好?

A:当孩子还不满3岁时,他的能力有限,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主持公道,只会使守规则的「好孩子」受到伤害,让他们感到困惑。

Q3:我的孩子是不是太软弱了,别人打他,他不还手;别人抢他的玩具,他自己递过去。这可怎么办?

A:非常理解这些妈妈,因为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吃亏。不过,有的孩子性格就是温和一些,这样的行为并不要紧。等他们大一点,和别的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明白了交往的一些规则,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孩子的行为是会有所改变,而不会一直这么「懦弱」。比如,到了三四岁的时候,有了「所有权」的初级概念,他就不会轻易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了。?

相关推荐

  • 怎样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亮亮是个聪明漂亮的小男孩,今年5岁,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可亮亮的老师发现他在幼儿园很不合群,他很少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其实,像亮亮这样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他们在自己家里可能...
    2020-09-2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提高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要想让幼儿主动去和同伴老师交往,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要让幼儿愿意主动去交往。例如作为老师,每天早上在门口和进入教室的幼儿以及幼儿家长说早上好,让幼儿感受到老...
    2021-06-17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表现: a.孩子不善于结交新朋友,身边的朋友很少。 b.不善于在他人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c.孩子宁愿把心里话告诉朋友、老师,也不愿与父母沟通。 d.当和同学、朋友或老师发生冲...
    2021-04-08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人际交往能力 一、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 宝宝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开始了。虽然小小的他躺在那里还不能说话,但是通过哭、目光接触、笑等表情,我们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围人互动起来:他能模仿周围人的表情,而很快,亲友们就...
    2021-07-21 阅读全文
  • 通过做客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 导读: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
    2021-11-17 阅读全文

亮亮是个聪明漂亮的小男孩,今年5岁,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可亮亮的老师发现他在幼儿园很不合群,他很少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其实,像亮亮这样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他们在自己家里可能...

2020-09-29 阅读全文

要想让幼儿主动去和同伴老师交往,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要让幼儿愿意主动去交往。例如作为老师,每天早上在门口和进入教室的幼儿以及幼儿家长说早上好,让幼儿感受到老...

2021-06-17 阅读全文

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表现: a.孩子不善于结交新朋友,身边的朋友很少。 b.不善于在他人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c.孩子宁愿把心里话告诉朋友、老师,也不愿与父母沟通。 d.当和同学、朋友或老师发生冲...

2021-04-08 阅读全文

一、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 宝宝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开始了。虽然小小的他躺在那里还不能说话,但是通过哭、目光接触、笑等表情,我们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围人互动起来:他能模仿周围人的表情,而很快,亲友们就...

2021-07-21 阅读全文

导读: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

2021-11-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