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6-12岁男孩的金钱观

发布时间:2022-02-05 幼儿故事6岁 适合3-6岁小朋友的故事 幼儿园6的教案

基本上从6岁开始,男孩就有了攀比的意识。例如,他看到邻居的小朋友有一只高级的遥控玩具车,他一定也会要求家长给他买一只价格更贵、更高级的玩具车。

在这一时期,家长需要有意识地为孩子灌输科学的金钱观。当然,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了解关于家庭收支的一些情况。心理学家表示,在男孩6~10岁左右的这段时间里,关于家庭收支情况,家长告诉他什么,将会在他脑海里留下永久的印象。

一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成年人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妈妈经常生病,因此家里的钱总是不够用。虽然父母给了我所有必需的东西,以及我要求的大多数东西,但爸爸妈妈在花钱时的表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们向我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我不应该买这件东西”、“家里的钱总是不够用”。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经济独立。Yjs21.CoM

在现代社会,由于男孩们面对的诱惑太多:高级遥控玩具车、智能变形金刚、各种奥特曼模型……所以,家长更应该及时向他们传达正确的金钱观。

一位双职工家庭家长教育儿子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把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都如实地告诉孩子,又把每个月的开销通过记账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出来。这样,即使面对再多诱惑,儿子也不好意思向家长开口提过分的要求了。

当然,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家长也不要因此而使男孩产生优势感,因为太多的金钱只会引导孩子走向歪路。所以,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长,不妨在男孩面前适当装装“贫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从6岁到12岁男孩的“男人气”


到了6岁左右,男孩的行为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他们会突然从昔日的小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气”十足的小男子汉。但在成人眼中,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的可笑,因为他们好像总是试图通过一些奇怪的行为来证明他们的“男人气”。

一位7岁男孩的母亲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总是不停地照镜子,有时,他甚至还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撅嘴,好像对自己的长相很不满意的样子。于是,我故意逗他说:“儿子,别照了,再照你也不会变成小女孩那样漂亮!”

没想到儿子竟然被我的话激怒了,他很生气地说:“我才不想成为小女孩呢!”

“不想成为小女孩,为什么还像小女孩一样不停地照镜子呀?”

“我是看我的胡子有没有长出来。等我的胡子长出来,我就成为男子汉了。”

是的,这一阶段的男孩就是这么可爱!为了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他们很希望自己快些呈现出男性特征。例如,身体突然变得很强壮、力气突然变得很大,或者是突然长出像爸爸那样的小胡子。

然而,在6~12岁这个年龄阶段,男孩所希望拥有的那些男性特征并不会这么快就表现在他们身上。于是,他们不得不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男子汉。

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时,他们总是抢着做“警察”,因为在他们眼中,警察是英雄,是真正的男人;

他们喜欢舞刀弄枪,并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去拯救地球;

他们喜欢爬树、做些有危险性的游戏,并拒绝与小女孩玩,以此来证明自己与小女孩是完全不同的;

……

除了行为之外,在这一阶段,男孩的思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男孩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已经初露端倪了,虽然他们常有很多破坏性的行为,但他们也会经常思考这样一些深奥的问题:

“对于家人来说,我重要吗?”

“我能为家人做些什么?”

“我是不是一无是处,只会给爸爸妈妈添麻烦?”

……

其实,男孩这种思想的出现,也是他自尊心发展的一种表现。心理学家表示,在这一阶段,男孩自尊心的发展会出现两种倾向,他们会对自己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要么觉得自己很能干,积极地面对一切事情;要么觉得自己很无能,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引导男孩正确地认识自己。

关于这一点,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小学阶段的男孩总是很奇怪,有时,他们感觉自我良好;有时,他们又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当我的儿子取得了一点小成绩,“翘小尾巴”时,在不打击他自信心的情况下,我会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他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我又会摆出他的优点,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取得了成绩爱“翘尾巴”,受到了打击又会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这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但与女孩相比,这些爱表现自己、爱证明自己“男人气”的男孩要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因此,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能够针对男孩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改变男孩看待自己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男孩在证明他们“男人气”的同时,在某些事情上真的发生了改变。例如,在男孩四五岁时,家长要求他帮忙去扔垃圾或收拾玩具,男孩一般都会跟家长讲条件:“如果你让我吃一根雪糕,我就去收拾玩具。”“如果你能给我买一个新玩具,我就去帮你倒垃圾。”但当男孩到了七八岁时,他们一般不会再与家长讲条件,而且如果家长能够欣赏他们,或是不经意间夸奖他们几句,他们给忙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

我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8岁的小男孩看到爸爸在修理自行车,便跑来给爸爸帮忙。此时,爸爸正好缺个助手,而男孩的表现又很令爸爸满意,于是爸爸随口夸了男孩一句:“儿子,看不出来,你很有两下子嘛!”

接下来,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男孩不但帮助爸爸把自行车修好了,而且还把工具都收拾好,并放回了原处。

是的,这就是男孩的转变。也许以前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懒虫,但七八岁之后,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也许是在自尊心的驱使下,男孩也开始表现出了一些大孩子的行为。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必须真心地赏识自己的儿子。

6-12岁男孩总会出口伤人


说男孩出口伤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人不能接受而已。确切来讲,这也是男孩与女孩的一个很大区别。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新买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她兴高采烈地向孩子展示,并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不喜欢妈妈这件外套的颜色。然而两个孩子给妈妈的答案却截然不同。

女儿这样对妈妈说:“妈妈,我觉得这件衣服的样式挺好的,如果它的颜色是米黄色就更好了。”

但儿子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妈妈:“我觉得这件衣服不怎么样!”

看,这就是我们率直的男孩。用我的话说就是,他们说话从来不会拐弯。其实,除此之外,它还体现了男孩的一个缺点: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诚实是孩子的一种优秀品质,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鼓励他们。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男孩的表达方式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担忧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儿子一直用这样的方式与别人沟通,那他会不会因此而伤害到别人,或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陷入危机。

但遇到上面事例中的那种情况,我们还不能直接反驳男孩:你什么眼光呀,我自己就是觉得它好看。因为家长的这种反驳向男孩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眼光。这会使男孩陷入一种不安全和糊涂的状态。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练习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不喜欢红色,我更喜欢你穿米黄色的外套”、“如果这种样式的外套变成米黄色应该会更漂亮”……这种练习做得久了,男孩那种直率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会发生改变。

0-6岁男孩的特点


1.理解能力有限。

从出生到6岁这一时期,男孩的家长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把这一时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动不动就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爬到柜子上去、为什么应该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这一教育行为都是徒劳的。因为这一时期的男孩根本没有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向他们解释、给他们讲道理,只会让他们感到痛苦。

例如,一个4岁的小男孩闹着要找奶奶,如果家长告诉他,两个小时后奶奶就会回家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男孩会哭闹得更加厉害。因为根据他现在的理解能力,两个小时是很漫长的,也许会比两天都要长。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正确的做法是:放弃解释,陪他做游戏、给他讲故事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当然,在这一时期,这些小男孩总是不愿意与家长合作,例如,家长要求他们刷牙,他们会明确地拒绝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无需解释什么,只要给他们做出示范就可以了。当这些好奇的小男孩看到小小的牙刷突然从口中变出那么多的泡沫来,肯定也会忍不住自己来试试。

2.会被太多的选择弄糊涂。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男孩:

“儿子,你是想喝粥,还是希望妈妈给你煲一碗汤?”

“宝贝,周末我们是去公园,还是去游乐场?”

“儿子,你今天想看动画片,还是儿童综艺节目?”

对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男孩从小缺少一个自信的、起引导作用的成人做榜样,那么,小男孩就会变得很迷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或者应该去做什么。

也就是说:

※如果总是让1~6岁的小男孩在很多的选择中自己去做决定,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没有决断能力的人。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要为男孩规定好每天的生活,例如,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这样会使男孩清楚地认识自己,并获得很大的安全感,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当然,有时男孩也会拒绝服从家长的安排,例如,家长要求男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他不愿意去做。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男孩,如对男孩说:“现在妈妈要交给你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让你的玩具各就各位,不要让它们乱跑。”如果男孩还是不合作,家长可以继续引导:“你现在可是它们的领袖,相信你肯定有办法征服它们!”被赋予神圣使命之后,男孩一般都会十分愿意与家长合作。

3.会迷恋自己的身体。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好奇的,身体是孩子世界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常常会“研究”自己的身体。但很多家长常会因为儿子总是拉扯或搓揉自己的*而感到烦恼。

一位着急的妈妈曾这样说过:

我真害怕儿子将来会变成性犯罪者,他现在还不到3岁,但他好像很迷恋自己的*,经常会自己拉扯或搓揉自己的*。有时甚至是当着外人的面,他都不肯把手从裤子里拿开。

我没敢提醒他,我怕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厌恶。但我又怕他将来会变成性犯罪者,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对于这些小男孩来说,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早期迷恋是很正常的。因为拨弄、搓揉自己的*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和舒服的感觉。

另外,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惊小怪,孩子也没有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感觉到羞愧或有犯罪感,那孩子将来性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因为这不会激起孩子对性的好奇及探索欲望。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儿子知道,搓揉自己的*会令他们很舒服,他们可以这样做,但这是一件只能私下做的事情。例如,在自己的房间内,并且在没有第二个人在场的情况下。这样,孩子既不会觉得自己有罪恶感,又不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过分的好奇。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上次用了xx的四元钱,回到家他就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要我还钱。并且最近还发现,xx老念叨着,等什么时候存够多少钱就要去买什么玩具了。可能到了xx这个年龄段会越来越关注钱了吧!我想应该给他一些金钱观的引导和认识了。

这几天正好晚上的时间多些,于是在今晚利用在睡前的时间,我对xx说:“妈妈想跟你聊会天,你看怎样?”xx听了问:“想聊那方面的呢?不过有时间,可以的。”我问xx:“你对钱有什么评价,是不是感觉它是万能的?”xx思索了一下回道,不是,有许多东西钱也是买不到的。我听了心里有点乐,心想这小不点能这样想不错,那我得考考他,于是对他说:“xx这个说的真好,那你能否举例跟妈妈说说,什么样的东西是金钱都买不到的?”xx回道:“你想想,若一个人晚上作不了梦,那他想要有梦,用钱是不是就买不到了?”我听了想起这是三年前跟xx说的一些小故事,没想到他却记得这么牢。看来育儿真的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我不忘表扬xx,说得不错,不但梦买不到,身体的健康,人的愉快心情等等都是用钱买不到的。xx听了忙说:“是哦,若一个人若病得无法医冶了,那他有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回生命的。”我的一个小提示,xx就能举出一个例子来,看来他是真的理解这个问题了。

我接着问xx,那你说说,人靠什么来取财?xx脱口而出:“劳动。”嗯!不错,要靠自己的劳动付出换取钱财。那现妈妈举例说件事你看看这种做法对不对,我跟xx说,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新闻,有个人去银行取钱,结果看到取款机上有张卡,并且不用密码就可以取钱,于是这个人就试取了一次,成功了。他又取了第二次又成功了。结果就这样,他取出了五十几万。你说这钱算不算他“劳动”取出归于他自己的呢?xx回道:“不算,那不属于他自己的钱,他应该把卡归还给失主或交给警察。”我说是的,但这人没有这样做,结果被警察捉捕了,后不但要归还所有的钱,还判了刑。所以说钱有时很诱人,但我们得分清是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若是别人的我们就不能去动。

那妈妈问问你,若你在路上捡到了一些钱,那这钱是不是归你自己的了?xx回道:“不能拿,因为别人掉了钱,心里一定很急,若我拿了心里就会不安。”我说,是的,说不定别人用这钱有急用,若我们偷偷收起,那就是花这钱买什么心里都不会快乐,还会不安,人的良心会受到谴责。xx听了,说,明白了。但他是否真的明白,那还得靠我以后多点引导。

最后我对xx说:“那你总结一下,自己对钱的价值观是怎样认识的?”xx回应道:“没钱是万万不能,像我们出门没钱就坐不了车,吃不了饭,喝不了水。但有时钱也不是万能的,因为生命,心情都是用钱买不到的。还有钱要靠自己挣,不能想到不劳而获。”我说是的,并且挣钱也不能做有损害他人之事。

这次和xx谈,他的表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还以为他对钱的认识会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没想到xx没有这样想。想想xx应该是到了购物敏感期对钱多少有所关注,但不至于我想得这么糟,看来我是多虑了。当然引导是一定要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必须有让对这些有所认识。

6~12岁男孩进入了性潜伏期


在生物学上,8~12岁这个阶段被称为男孩的性潜伏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男孩不太关注“性”,因为“性”被疏导到其他活动中去了。当然,这里的其他活动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忙着证明自己是男子汉……

不过,在这一阶段,男孩仍然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疑惑。例如,某天醒来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湿了,床单也湿了很大一片,回想晚上的情况时,他们隐约会记得,自己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明白,男孩很有可能会误以为自己病了,或者认为自己的思想很邪恶。

因此,当男孩10岁左右时,家长就应该向孩子传达“梦遗”的信息了。当然,为了避免男孩尴尬,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梦遗”会把床单弄脏,但这不重要,你可以把床单换掉,直接把脏床单放到洗衣机里就可以了。

另外,在这一时期,值得家长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男孩子常常会用手摩擦*,以获得*,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称不上是一件坏事。然而,很多男孩却把这种行为看做是一件肮脏、羞耻、变态的事情,有时,他们甚至还会因此而产生罪恶感。

因此,家长首先要告诉男孩的是,“*”并不是一件罪恶的事,它能使身体产生*,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这种行为必须在自己的房间,并且在没有第二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做。当然,家长也要从侧面暗示孩子,不要迷恋在这种行为中不能自拔。

父母对男孩的第一项金钱教育


男孩最初遇到的金钱问题,体现为购买东西的欲望。从刚刚会走开始,他就会要这要那——吃的、玩的,等等。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

因此,父母对男孩进行的第一项金钱教育,就应当是——告诉他,钱是怎么来的!

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不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眼中,父母就会成为无限提款机,他们甚至会对父母说:“没钱,就去银行取啊!”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会像变戏法一样拿出钱来……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仅会缺少赚取金钱的能力,更会严重缺乏感恩的心态,一味向父母索取,而不知回报。

每个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在没有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带领你的男孩一同去“消费”!

小明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决定带他一道去交学费。在交学费的路上,小明像很多小朋友一样,他歪着脑袋问父母:“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交给幼儿园呢?”

爸爸妈妈于是顺着问题,给他讲上学要交的这些钱主要是用于支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用于买玩具、学习用品,用于买饮料、水果,还用于给小朋友修建玩耍的场所。同时,爸爸妈妈又给他讲,这些钱是他们工作得来的,跟幼儿园的教师一样,他们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获取金钱。

虽然只是交学费路上的简单对话,却可以让幼小的孩子明白了这样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为什么交钱才能上幼儿园;二、让孩子意识到,钱是一种货物之间等价交换的中介,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凭空就有的。

给父母的建议:

男孩的特性之一,就是自控力不强。于是,很多男孩在无形中就养成了花钱随便和爱跟别人攀比的不良习惯。

一位父亲就曾沉痛地反思道:

一次,家里发生了意外事件,财产几乎损失精光。就在我和孩子的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却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特好,给我300块钱,我请他到卡拉OK包厢过生日。”

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竟然要拿钱给同学包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出了意外,你是知道的,爸爸哪有钱给你请同学过生日?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为何非要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们哥们多酷多帅。”

听着儿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只有哀叹不已!

面对家庭困境,儿子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跟父亲要钱去消费。想必故事中的父亲此时一定会悔恨不已,后悔自己之前的无度给予,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生活中,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贪图虚荣、讲究排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其根源就在于,孩子并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

因为不知道金钱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辛劳的,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珍惜;因为不清楚父母为这个家庭承担着多大压力,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理解;因为不了解生活残酷与现实的一面,所以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

所以,身为父母,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珍惜并尊重大人为此付出的劳动,进而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一: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父母每天都会对自己的男孩说:“儿子,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每到月末,父母也都会拿回为数不少的工资。孩子尚且稚嫩的思维,还不能明白“工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对工资最直接的感受只能是,爸爸妈妈用工资为自己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所以工资是个好东西。于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将目光聚焦在金钱之上,而忽略了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付出。

所以,不管孩子的年龄有多大,父母最应做的一项理财教育就是——带儿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

一天,儿子对我说:“我们同学都骑××牌电动车,不到2000块,爸你也给我买一辆吧,要不我那老土的自行车太没面子了。”听完儿子的话,我惊诧无语,怎么在儿子的口中,钱就像大风刮来似的呢!妻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劳动强度特别大,我决定带儿子到妻子打工的工厂,让儿子感受一下妈妈挣钱的辛苦。

到了工厂,我问:“妈妈工作苦不苦?”儿子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看得出他有所感受。我又问儿子,你妈一天挣20几块钱,你却一张口就要一辆上千元的豪华电动车,妈妈要干多少天这样劳累的活,才够买你要的那辆电动车?儿子虽然不说话,但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只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他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明确地知道金钱是从何而来的。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的:“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付出了代价,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即便是一些金钱无忧的家长,也应当在生活中施行这一教育方法。要知道,即使你可以让孩子永远远离缺少金钱的烦恼,但再多的金钱都不能给予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看到你的付出是汗水、是辛劳,而非单纯的金钱,才会更加地敬你、爱你!

方法二:让不谙世事的男孩体味到你的辛苦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你顽皮的孩子很可能会缠着你陪他玩。此时,你会怎样回答他?

“妈妈(爸爸)很累,自己玩去!”

“妈妈(爸爸)很累,因为妈妈(爸爸)想在六一儿童节为你实现一个心愿。所以,妈妈(爸爸)要辛苦地工作赚钱。你能给妈妈(爸爸)捶捶背吗?”

很显然,前一种回答实在很糟糕,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心情,他多么想念一天没见面的妈妈(爸爸),多么想在你的身边撒撒娇啊,但是你打碎了孩子的梦想。

后一种回答则一举两得,你不仅告诉了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能陪他玩,而且告诉了孩子,妈妈(爸爸)赚钱很辛苦,让孩子体会到你的辛苦,为你捶捶背、揉揉腰。这样,既告诉了孩子挣钱不易,要体会大人的艰辛,而且密切了孩子和你之间的感情。

方法三:让男孩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男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钢琴,他也想要,于是整天缠着妈妈说这件事。聪明的母亲没有立刻满足他,她不想让儿子成为呼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皇帝”。在她确认了儿子对学习钢琴的确有兴趣后,她认真地告诉儿子:“钢琴很贵,要用掉好多好多的钱,妈妈要认真地工作一段时间,把钱攒够后才能给你买,你得等一等。”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儿子一直记着妈妈的话,当他再次向妈妈提到这件事时,母亲故意面露难色,十分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钢琴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还没有攒够钱,你能不能再等一等呢?”儿子虽然有点儿失望,但还是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到了向儿子履行诺言的时候了,妈妈拿出3万元钱,故意叫工作人员将它们换成每张10元面额的,然后将一大堆钱带回家摆在儿子面前,告诉他要花这么多钱才能买到一架钢琴。孩子看到面前的这么多钱,惊讶得张大了嘴。

就这样,儿子通过妈妈的苦心,理解了一架钢琴的价值,他不仅很自觉地爱护这架钢琴,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钢琴,因为这是妈妈辛苦工作很长时间,用“很多很多”的钱买来的。

这位母亲是聪明的。对于孩子来说,买一件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没有概念的。但当一大堆具体的钱放在他的眼前,他就会突然醒悟,原来要购买的这个东西如此珍贵。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学会了懂得珍惜,更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给6-12岁男孩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对于家长而言,6~12岁的男孩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由于他们喜欢冒险,因此他们时常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或者动不动就会给家长闯出祸端。例如,一个8岁的小男孩会不顾家长的劝阻去爬树,并扬言要爬到树尖上去,家长又气又急,但对他又毫无办法,只得站在树底下跺脚。

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男孩,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监督他们。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试图通过唠叨和暴力使你的男孩屈服,因为男孩最烦唠叨、最不怕暴力,这两种方式不但不会起到教育作用,而且很容易使男孩产生逆反心理。当男孩产生逆反心理后,家长就更没有办法赢得他们的合作了。

当然,在男孩去冒险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提示。例如,当男孩扬言要爬到树尖上去时,家长可以这样对他们说:“真正的小英雄敢爬树,如果你能爬到树中间的这个枝干上去,说明你比小英雄还勇敢。但如果你爬到树尖上去又摔下来了,受点伤是小事,人们会嘲笑你是‘狗熊’的!”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都怕被别人嘲笑为“狗熊”,所以,听完家长这种及时的提示,他们一般都不想去“挑战”树尖了。

除了监督之外,在有些时候,男孩更需要家长的指导。

一位家长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上夜班回来,9岁的儿子一直缠着我要5元钱。为了使儿子尽快安静下来,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在我睡醒之前能把我的车洗干净,我就给你5元钱。”

儿子从来没有帮我洗过车,我想他一定会知难而退了。但我的想法却出现了错误,当我醒来时,惊奇地发现,我的车子停在了院子中央,而且上面还有几道不太明显的划痕。

之前我的车是放在车库里的,儿子并不会开车,我惊奇地问他:“是谁把车开到这里来的?”

“是我请隔壁的叔叔这样做的。”

“可是,这些划痕是怎么出现的?”

儿子咳嗽了两声,像是做了个暗号,大约四五个全身湿漉漉的男孩子从旁边“冒”出来,都低着头,像是在等待我的惩罚。

这时,儿子小声地讲起了他们洗车的经过。

原来,儿子把他的小伙伴们召集起来后,他们一边打水仗,一边帮我洗车。不但把我的车划坏了,他的两个小伙伴还在打水仗中受了伤。

看,这就是这一时期的男孩,他们不仅会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而且还会向各种“难题”挑战。所以,家长在给男孩出“难题”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否则,就会像上面事例中那样,不仅自己的车会被孩子弄坏,而且孩子很有可能还会在挑战“难题”中受伤。

相关推荐

  • 从6岁到12岁男孩的“男人气” 到了6岁左右,男孩的行为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他们会突然从昔日的小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气”十足的小男子汉。但在成人眼中,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的可笑,因为他们好像总是试图通过一些奇怪的行为来证明他们的“男人...
    2022-02-05 阅读全文
  • 6-12岁男孩总会出口伤人 说男孩出口伤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人不能接受而已。确切来讲,这也是男孩与女孩的一个很大区别。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新买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她兴高采烈地向孩子展示...
    2022-02-05 阅读全文
  • 0-6岁男孩的特点 1.理解能力有限。 从出生到6岁这一时期,男孩的家长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把这一时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动不动就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爬到柜子上去、为什么应该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其实,在很多情况下,...
    2022-02-06 阅读全文
  •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上次用了xx的四元钱,回到家他就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要我还钱。并且最近还发现,xx老念叨着,等什么时候存够多少钱就要去买什么玩具了。可能到了xx这个年龄段会越来越关注钱了吧!我想应该...
    2020-11-19 阅读全文
  • 6~12岁男孩进入了性潜伏期 在生物学上,8~12岁这个阶段被称为男孩的性潜伏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男孩不太关注“性”,因为“性”被疏导到其他活动中去了。当然,这里的其他活动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忙着证明...
    2022-02-05 阅读全文

到了6岁左右,男孩的行为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他们会突然从昔日的小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气”十足的小男子汉。但在成人眼中,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的可笑,因为他们好像总是试图通过一些奇怪的行为来证明他们的“男人...

2022-02-05 阅读全文

说男孩出口伤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人不能接受而已。确切来讲,这也是男孩与女孩的一个很大区别。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新买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她兴高采烈地向孩子展示...

2022-02-05 阅读全文

1.理解能力有限。 从出生到6岁这一时期,男孩的家长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把这一时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动不动就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爬到柜子上去、为什么应该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其实,在很多情况下,...

2022-02-06 阅读全文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上次用了xx的四元钱,回到家他就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要我还钱。并且最近还发现,xx老念叨着,等什么时候存够多少钱就要去买什么玩具了。可能到了xx这个年龄段会越来越关注钱了吧!我想应该...

2020-11-19 阅读全文

在生物学上,8~12岁这个阶段被称为男孩的性潜伏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男孩不太关注“性”,因为“性”被疏导到其他活动中去了。当然,这里的其他活动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忙着证明...

2022-02-0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