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病愈后当心“心理病”
发布时间:2022-03-02 宝宝入园 小学预防艾滋病总结 学校艾滋病防控总结妞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前段时间,因为患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月,当她再次跨进幼儿园大门时,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坐在教室一角,动不动就眼泪汪汪。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得了一场病,这孩子的性格都变了?其实,这种性格的改变反映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身体康复后,性格改变较为常见。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患病以后又患“心病”呢?
1.家长应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解释生病的缘由,告诉他到医院看病、治疗的重要性,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孩子患病后,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扰乱,精神、体力均受到影响。对他们多些关心、照顾是必要的,但也不能一味迁就。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对于病程长,需要久治、久养的孩子,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好起居生活,避免养成懒散习惯。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不过,应避免因过分贪玩而疲劳。yJS21.com
3.尽可能让孩子生活自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疾病恢复情况,要求他达到同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保持乐观情绪、缩小与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4.调剂好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生病后活动空间减少,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创造条件,使他有适当的游戏、学习活动。
孩子性格的可塑性极强,如果孩子病愈后出现妞妞那样的性格改变,在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同时,恢复正常教育,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纠正。所以,当孩子病后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只要处理得当,孩子的性格大多可以恢复正常。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宝宝小毛病不必过分担心
啃脚丫、舔舌头、瞥眼睛……看到孩子这样,妈妈们心里直打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认为这几种情况家长不必担心。
一、“天呀,他总是喜欢尝他的脚丫子!”
出现年龄:4个月
小婴儿的眼睛和头的活动方向通常能透露出他的兴趣所在。从婴儿开始注视着自己的手时,我们可以推断,他现在开始对了解自己充满兴趣。
接着,孩子会发现他自己有脚,然后,他会把脚抬起来放到嘴里“尝尝”,去感觉,去体验,然后再放开。这样的行为能帮助他形成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及动作机能的控制感,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对环境的信任。
二、“不停地跑,还经常会撞墙!”
出现年龄:2岁
淘气的2岁,也是探索的2岁。当他掌握了走和跑的技能,有了行动的自由后,就开始东奔西跑。
有着天生探索热情的他,看到什么东西,就想马上把它抓到手里,感受一下那到底是什么。
他跑的时候直冲目标而去,根本不会注意周围环境。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眼睛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一下子就撞到墙上。
三、“不停地说‘不’!”
出现年龄:2岁
2岁,正是“控制与反控制”的阶段,他要通过自己的发声来得到他想要的。比如,从外面玩回来,孩子把衣服脱了随手扔在地上,爸爸说:“你把衣服挂起来。”孩子就会大声地说:“不!”
不要苦恼,这是宝宝的“第一反抗期”到了。说不,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出现的标志,他在试图控制周围环境。父母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坚持你的要求,这正是规则建立的开始。直到3岁,淘气的孩子又会变“乖”。孩子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比如他会由淘气到安静,然后再淘气,再安静……这个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到十几岁。
四、“他变成了小话唠!”
出现年龄:4岁
4岁,正是一个不停说话的年龄。在幼儿园里,课堂休息时间往往充满了孩子的喧闹声。正是在不停地讲话中,孩子练习着语言,学习着游戏规则,释放着情绪压力。
如果你嫌他“唠叨”,而让他冲着墙说,那么,你将错过一个听孩子讲话的机会。作为父母,不管多忙都需要学会倾听孩子。这会帮助你了解孩子的情绪、需要等内心世界。
五、“开始舔舌头!”
出现年龄:5~6岁
5岁的孩子不像4岁那样唠叨不停,相对安静了下来。在5岁半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个变化,经常把舌头伸出来舔嘴唇下方——尤其是做作业的时候。
6岁的孩子,还是喜欢动舌头,但是舌头是在嘴里面,舔着外侧下牙床来回运动。也许你还会听到很多奇怪的声音。注意看孩子的嘴!这时候孩子进入了换牙期,中间的门牙掉了,封不住唾液,所以就会出现吸唾液的声音。
看看6岁孩子用过的铅笔,大都是被啃过的。此外,他们坐在桌旁吃饭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是因为吃饭时他总想说话,但是因为没有门牙,饭粒就会因为张口说话掉在饭碗里!
六、“他怎么总是瞥眼睛?”
出现年龄:6~7岁
四五岁的孩子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眼睛会四处转着看:多美丽的房间,我愿意多待一段时间!
但到6岁,孩子的眼睛就会向上瞥着,趁人不注意时再扫上两眼。比如,老师问他:“你的作业呢?”他说:“我忘了。”然后眼睛就会向一边瞥去。
7岁的时候,和他说话时,他的眼睛瞥向一边的角度会更大。老师在黑板上写很长的字,孩子都可以看到。直到8岁,孩子的眼睛才像又会“运动”了,可以转了。到8岁以后,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会直直地看着你。
宝宝刚入园为何易生病
专家解释:刚入园的宝宝生病主要的原因,小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1、6个月之前的婴儿,需要靠母体内的抗体来维持自身的免疫,防止疾病。6个月以后,小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生病来建立自己的抗体和免疫系统。但是由于6个月到一岁半甚至两岁都是在家庭中养育,环境比较小,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个月到两岁之间的生病率并不高。但是这个时候小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宝宝一进入幼儿园,这个弱项就表现出来,在几百个小孩子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当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上百倍增加,生病就变得非常容易。
2、由于小孩子还有个入园适应问题,所以在入园后有一段时间小孩子处在高发病状态。
解决方法,尽早完善宝宝的免疫系统
专家表示:对此现象,爸爸妈妈莫着急,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宝宝自己的“防御”系统:
1、要有意识到把病控制在有发病但是体温不要到39度以上,感染不要到肺部严重感染,要控制在轻度感冒、低烧的情况下,不仅不用太多的忧虑,而且要意识到这是在成长期间,每一个小孩子都必须经历的。
2、必须帮助小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而自己免疫系统的建立,只有一条途径———生病,有抗原才有抗体,才建立自己的抵抗力。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经常生病是一个大多数人要面对的规律。
另外,幼儿园老师要意识到护理质量的高低,会使疾病有差异,护理不好,会使生病的概率人为地增加很多。幼儿园和爸爸妈妈应该好好配合,把抵抗力下降的因素解决掉,同时还要注意小孩子的营养。如果配合好了,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病,加强运动、加强营养,小孩子的体能会越来越好,疾病会越来越少,上中班以后生病就会越来越少,大班和小学基本上就不会生病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初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接触的人群也相应加大,对于更多更广泛的病菌,宝宝身体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免疫机制,因此这段时期的宝宝也会比较脆弱,很容易生病。
丙种球蛋白是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万能药吗?丙种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仅对预防甲型肝炎、麻疹有一定预防和减轻病情的作用,并不具备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另外,长期反复地注射丙种球蛋白,不仅会使自身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受到抑制,降低抗病力,还有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如果宝宝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是体内缺乏VitA、钙、锌等营养素,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提升方案:
●减少压力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压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导孩子放松的技巧,适当安排活动,别让压力压垮孩子的免疫力。
●少吃含糖食物糖会降低白细胞的活力,削弱它们对细菌的反应能力。
●多和其他孩子接触根据200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1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时即和较年长的手足或托育机构里的小朋友相处,日后罹患气喘的几率减少一半。此外,通过接触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强他的免疫系统,降低对过敏原起反应而引发气喘的机会。
●天凉慢添衣服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没有经过寒冷锻炼的宝宝,反而更容易感冒。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行了。
宝宝刚入园,为何易生病?
从一个在父母照顾下的宝宝,过渡到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孩子有一段磨合期。磨合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并且与婴幼儿时期家人对孩子娇惯的程度有关。一般刚入托的小宝宝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⒈精神方面:精神紧张,经常哭闹、睡眠不安、夜间惊醒哭闹喊叫,一般女孩子比男孩子明显,这是因为宝宝离开家人的保护,刚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失去安全感。
⒉饮食方面:食欲下降,平时在家饮食没规律、不定时吃饭、挑食的孩子更明显。有些孩子自己不会用餐,必须别人喂饭,到幼儿园以后更不适应。
⒊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由于精神紧张、哭闹不安、睡眠不安、饮食不佳、造成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加上秋天又是冷热变化无常的季节,再加上幼儿园孩子多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宝宝去幼儿园以后,体质偏弱,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发烧.
对刚入托的宝宝应该倍加呵护。在精神上应该注意多安慰,宝宝哭闹时不要斥责,或用“去托儿所”等语言恐吓。对刚入托的宝宝应该按时接宝宝回家,告诉宝宝“如果不再哭闹,第一个接宝宝回家”,使孩子有安全感。千万不能因工作忙,晚接孩子,只剩宝宝一人等在幼儿园。这样经过几天,孩子对新环境慢慢熟悉了,对阿姨产生了感情,而且幼儿园孩子多,玩具也多,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很多宝宝主动要求去幼儿园找小朋友玩。
在饮食方面应该多给易消化、有营养的饭菜,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纤维素。不要怕宝宝在幼儿园吃得少,每天回家后给孩子加餐,吃很多鱼肉油腻的饭菜,反而不易消化吸收。孩子回家之后鼓励多喝水,因刚去托儿所的宝宝不会主动要水喝,阿姨按时喂水时,宝宝不喝,这样哭闹厉害再缺水,就容易咽干上火。
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但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谚语,不要过早穿太厚的衣服。一旦宝宝有感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耽误成气管炎和肺炎。对刚入托哭闹厉害或连续生病的宝宝,不要“三天打鱼、二天晒网”,还是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渡过困难和磨合期。大多数宝宝最终是能够喜欢幼儿园生活的。
5招缓解入园焦虑
1、提前几天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接触老师和新环境,减少陌生感。或老师前期进行入户家访,让幼儿从本能上接受老师、信任老师。
2、家长在家中先将孩子的生物钟尽可能调整得与幼儿园一致。
3、将孩子特殊的生活习性与老师进行沟通,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照顾。
4、以愉快的语气跟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生活,或通过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向孩子传达与大家一起生活的意义与趣味。
5、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让老师准确了解孩子的需求。
宝宝入园后老生病这5点要做好
有妈妈说,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感冒反反复复的,营养吸收好像没以前好了,抵抗力好像也下降了!
其实,宝宝入园爱生病,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改变,宝宝暂时未适应导致的。再加上,在全新的环境里,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都与家里有很大的不同,宝贝在努力做出调整适应新生活的时候,难免就会出现不适的情况了。
要避免宝宝上幼儿园时生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了。妈妈们平时要做好以下的这5点,能让宝贝身体更棒,适应力更强。
1、保证营养摄入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的,孩子想吃什么家长一般都能满足,但在饮食结构的合理安排上却往往存在误区,以至于营养跟不上生长发育的需求。
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奶类摄入不足。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满1周岁之后就可以吃成人食物,于是减少了奶量摄入,饮食趋于成人化,这些都是不对的。一般认为,3-6岁的孩子也还是可以通过喝配方奶来补充营养的,只是这个阶段应该喝4段的配方奶哦。
2、饮食多样化
全面均衡的营养能让孩子身体更健康。但是,现在的孩子饮食都比较精细,也普遍着重于高营养难消化的食物,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建议妈妈们适当给宝宝吃些粗粮,粗粮中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均衡营养。
3、不盲目排斥零食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常常都会喊饿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运动量加大了,另一方面可能与孩子没有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关。这种情况下,妈妈们可以给宝贝准备一些零食,这样宝宝回家后可以及时补充能量。建议选择天然、清淡、有营养的零食,比如新鲜的蔬果或奶制品,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含量高的,还可以选择一些坚果干果类零食。
4、多进行户外锻炼
要想拥有更强健的体魄,适当的锻炼必不可少。平日里,爸爸妈妈们应该带宝贝到空气新鲜、人少的地方进行户外锻炼,散散步、慢跑,进行有氧运动,这些都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哦。
另外,平时还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这些对维持机体的正常运作也是大有益处的。宝宝上幼儿园的话,妈妈可以给宝贝准备一个保温杯,方便上下学的时候喝水。
5、适当增减衣物
天气变化大,在忙着给宝宝增添衣物的同时,也要考虑宝宝活泼好动容易出汗的天性。出汗之后不及时更换衣物,很容易着凉感冒哦。所以,妈妈们可以在宝宝的小背包里带上一件底衫,方便及时更换,也可以准备一个马甲外套,穿搭方便,穿脱简单,换季时节的必备单品哦。
此外,还要教导宝宝勤洗手,爱卫生。守护宝宝的健康,需要爸爸妈妈们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感统失调 城市宝宝流行病
一感觉统合失调——现代都市儿童的“流行病”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学习贯穿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需要,感觉统合不足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症状不明显,可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方面就可能会显得有些笨拙、人际关系敏感、社交能力差、害羞退缩、心理素质差等等,这些现象往往造成高智商、低情商、低成绩,让家长和教师非常操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许多不满意的事可以重做,唯有感觉统合不足的现象不能,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最佳训练时机将遗憾终身、无法弥补!
人的各种感觉系统,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必须被统合起来才能使人完整地认识外界。但近年来,大城市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它几乎成了“城市儿童的专利”。这是为什么呢?
1在孩子最需要受到感觉刺激、让各种感觉相互配合、协调的时期,缺乏合适的训练。比如对10个月的孩子来说,需要通过爬行来锻炼注意力,训练颈部肌肉的力量。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就有可能影响他的感觉发展。
2孩子看电视过多也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因为在看电视时,孩子往往只利用听觉信息来解决问题,视知觉方面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3很少在大自然中玩。过去的孩子经常在野外奔跑,感觉自然得到开发,根本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而现在这种机会大大减少了。
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些问题——写字的时候经常漏掉笔画而自己不知道?对老师的提问总是“听而不闻”?上课时,看了几分钟黑板,就要东张西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也许你认为这是孩子不认真造成的,但有些情况下,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是因为他身体的感觉器官协调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统合失调”。
二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5个特点
如果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动作不灵活。比如有的孩子不会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会翻跟头,有的不敢登高、荡秋千等。
如果他白天还是睡得少,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早上让他有多种体能活动,消耗一些体力。
2、睡前半小时少兴奋,不玩活动性游戏。
3、让睡觉的地方尽量安静,拉上窗帘。
4、在中午只睡一觉。把他抱上床,拍拍、哼哼,不说话
夜间如果睡得不踏实,要醒来,可以做这样一些事度试:
1、睡前洗个热水澡,改变一下身体的状态。
2、把屋内的灯光调暗、关掉电视机、把可以分心的东西拿开。
3、看看被褥的温度是否太冷、太热,这很重要。
4、最好让他一个人睡小床,小床就放在大人床旁边,好照顾,又使他有安全感。
5、尽量安静,拉上窗帘。
6、拍他上床,拍拍、哼哼,不抱他起来。
7、睡前不玩兴奋的游戏。
8、多陪他一会儿,等他睡踏实了再离开。
9、夜里醒一两次是正常的,可以拍拍他、哼哼,但是不要抱他起来,因为一抱起来就有放下的问题,反而会使他全醒了。
心理疾病“盯上”儿童
4岁男孩小军今年读小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小军是个让他们头痛的小孩。“这个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出门散步,小军非要当“领头兵”,老师不让,他就坐在地上发了半个多小时脾气。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歌唱得比他好,舞跳得比他棒,他就开始闹别扭……
3岁的小女孩阿雅则是另一种情形。从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就总是缩在一个角落,不和小朋友们交往。老师点名让她做游戏或者答问题,她不但紧张得答不出来,有时候更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上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哭闹着不肯再来了,每次妈妈带她来到幼儿园门口,她就说自己肚子疼,结果一回到家病就全好了……
相比之下,9岁的小风更让同学和老师捉摸不透。大多数时间,他对同学都是冷冰冰的,平时大家叫他一起玩,他都是爱理不理的。但是有时候,他又会突然变得非常热情,和这个同学抱在一起,又要到那个同学家玩。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孩子发些小脾气,他们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
心理疾病直扑儿童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戚元丽博士说,近两年小朋友们看心理病的多了很多,她本人平均每天都会接诊6个左右病例,周末更多。广州市教育局不久前在英雄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会,结果很多家长都来咨询孩子的心理异常现象……“以前,我们都觉得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单纯的,他们是无忧无虑的。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心理疾病就由成年人那里直扑向儿童……”东山区一所著名小学的校长感概地说。
戚元丽博士专门从事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她说,目前困扰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动症和抑郁症。多动症是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而且很容易就被家长忽视。这些儿童是典型的“坐不住”,他们无法或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这样的孩子经常表现得十分淘气,缺乏耐心,就算坐在凳子上,他们的手里也要玩弄一些东西;有些孩子虽然表面很安静,但却“神游四方”,上课经常走神,刚刚说完的话也会突然记不起……
患抑郁症的孩子则是对什么都不敢兴趣,对课堂和游戏都表现得很淡漠和退缩,很少有笑容,甚至总有被人拒绝和讨厌的感觉,还会持续的自我谴责。长期抑郁的孩子还会出现厌食、体重下降、失望等情况;但有的抑郁的孩子也会表现得过度好动、具有攻击性。
戚博士称,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障碍,幸好一般都还仍于早期,及时发现比较容易治愈。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任由其发现下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精神疾病,甚至会有人格分裂、自杀等情况出现。
宝宝入园生病的真正原因
本来送宝宝入幼儿园就是“解放”父母,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可是宝宝接二连三地病倒,一下子使得父母变得被动起来,一会儿请假带宝宝去看医生,还要请假照顾生病的宝宝,可是这样请假,势必会让父母在护理病宝宝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的前途担起忧来。
有什么方法能让刚入园的宝宝不生病
专家解释:刚入园的宝宝生病主要的原因,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1、6个月之前的婴儿,需要靠母体内的抗体来维持自身的免疫,防止疾病。6个月以后,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生病来建立自己的抗体和免疫系统。但是由于6个月到一岁半甚至两岁都是在家庭中养育,环境比较小,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个月到两岁之间的生病率并不高。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宝宝一进入幼儿园,这个弱项就表现出来,在几百个孩子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当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上百倍增加,生病就变得非常容易。
2、由于孩子还有个入园适应问题,所以在入园后有一段时间孩子处在高发病状态。
解决方法,尽早完善宝宝的免疫系统
专家表示:对此现象,父母莫着急,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宝宝自己的“防御”系统:
1、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而自己免疫系统的建立,只有一条途径———生病,有抗原才有抗体,才建立自己的抵抗力。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经常生病是一个大多数人要面对的规律。幼儿教育
2、要有意识到把病控制在有发病但是体温不要到39度以上,感染不要到肺部严重感染,要控制在轻度感冒、低烧的情况下,不仅不用太多的忧虑,而且要意识到这是在成长期间,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幼儿入园
另外,幼儿园老师要意识到护理质量的高低,会使疾病有差异,护理不好,会使生病的概率人为地增加很多。幼儿园和父母应该好好配合,把抵抗力下降的因素解决掉,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如果配合好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病,加强运动、加强营养,孩子的体能会越来越好,疾病会越来越少,上中班以后生病就会越来越少,大班和小学基本上就不会生病了。宝宝教育
通过对上面的内容的了解,相相信对于孩子入园生病的原因,也有所了解吧。我们的内容针对孩子入园生病还提到了一些解决孩子入园生病的一些问题。希望这些对于新爸爸妈妈来说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应对宝宝入园生病问题
如何应对宝宝入园生病问题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如同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
饮食水土不服
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她)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比如,幼儿园里的饭菜一时不合宝宝的胃口,有挑食毛病的宝宝吃饭肯定不香,吸收不好,长期下来抵抗力自然也不好。
感冒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如上文所说,添减衣物不当,抵抗力差,细菌接触机会多,感冒成为了宝宝“入园病”的头号杀手。
带宝宝去幼儿园时,要多带一套衣服,如果衣服尿湿或天气忽然转凉,老师能有衣服及时给宝宝穿上。此外手机要时刻处于开机状态,让老师能随时联系到。回家后,给宝宝吃些水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C都能提升抵抗力。
发烧
宝宝发烧有内外原因,外在原因由新环境、温差引起,内在原因是身体潜在的扁桃腺炎、肠炎、气管炎而引起的。找对病因,才能接触宝宝生病痛苦。送宝宝去幼儿园时,上衣最好穿容易穿脱的小上衣,并且和幼儿园老师说一下:如果热的话,帮宝宝脱下一件衣服。还要记得给宝宝多喝水。如果宝宝发烧,要让宝宝多休息,发烧在38.5℃以下,可以先观察,并多喝水,少穿衣,看看体温是否能降下来。如果体温超过38.5℃,最好及时就医。
交叉感染
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通常像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等最容易交叉感染。
抵抗力差前面有交叉感染,后面是宝宝抵抗力差的小身躯,细菌病菌入侵指数再次直线上升!
分离焦虑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宝贝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的心情。在这种心情下,能吃饱睡好玩好吗?内在的不安因子只能通过小身板爆发了。及时疏导宝宝分离焦虑,用好玩有趣的事物吸引、鼓励宝宝上幼儿园,帮助宝宝尽快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