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踩气球》含反思
发布时间:2022-05-03 中班画气球教案 画气球中班教案 中班美术画气球教案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踩气球》含反思》
中班教案《踩气球》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勇敢精神和合作能力,锻炼小腿肌肉,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踩气球》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1、锻炼幼儿小腿肌肉;
2、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合作能力。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玩法:
1、活动身体:重点脚及小腿按摩。
2、吹气球:母(父)子合作吹气球,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家庭吹得多。(让幼儿数数,比较,给最多家庭发一样小奖品)
3、水中踩气球:
(1)把气球仍进水池里:母(父)子比赛,看谁仍得远。
(2)踩气球:母(父)子在水中踩气球,数一数,踩破了几只气球?
4、放松身体:用毛巾擦小腿,母(父)子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踩气球》这一游戏,使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个别比较胆怯的小朋友不敢参加。不敢参加的要懂得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在安全、快乐、轻松的气氛下完成每一个游戏!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气球》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气球》含反思》
中班教案《小气球》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谁有困难我来帮。”,要求幼儿掌握故事名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当别人有困难得时候要想办法帮助别人,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气球》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掌握故事名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当别人有困难得时候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2、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谁有困难我来帮。”
3、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鸡、小鸟的头饰各一顶flash动画背景图两份实物气球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小气球》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称,提出听故事的要求,仔细听听故事里讲了些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小朋友边欣赏边听故事。
3、欣赏完之后,教师提问。
“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它们说了什么话?”
二、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语
教师运用边讲边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故事第一段------小气球帮助小鸟。
1、老师边讲边表演: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的走,一只小气球一边唱一遍飞来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请幼儿跟学一遍)
2、教师边讲表演:小气球高兴得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地哭声,是谁在哭呀?(出示小鸟)原来草地上有只小鸟在哭啊。
小气球连忙问:“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啊?”小鸟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回家了。”(请幼儿一起学讲故事中的对话),重点学习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
3、老师扮演小气球,全班幼儿扮演小鸟进行表演练习对话。
4、老师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气球?”(这是一只会帮助人的小气球。)小气球帮助了小鸟,高兴的唱了起来,它是怎么唱的?(请幼儿一起拍手唱)
故事第二段------小气球帮助小鸡
1、教师边讲边表演,小气球又高兴地往前飞,飞过草地、树梢,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鸡掉到了河里。(出示小鸡)怎么办呢?(请幼儿各自想办法)
2、小气球飞来了,它怎么说的?(让个别幼儿说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3、小气球想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小鸡呢?(老师边讲边演示,幼儿可以做动作)小气球就把自己长长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鸡用手抓住,小气球用力往上飞,把小鸡救到了岸上。
4、让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小气球,一组扮演小鸡练习对话。
5、天空中又响起了小气球的歌声,它是怎么唱的?(幼儿一起唱)
三、游戏活动(课程结束)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气球非常的快乐,他为什么快乐啊?(因为它帮助了小鸡和小鸟)那我们也来做一个快乐的宝宝,好吗?
请幼儿互相问一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互动起来。(教师可以参与)。
附故事:
小气球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地走。呦,一只小气球,它一边唱一边飞来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气球高兴得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是谁在哭呀?小气球一边飞一边找,原来草地上有一只小鸟在哭。小气球连忙问:“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啊?”小鸟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回家了。”小气球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小鸟高兴地说:“小气球,谢谢你。”小气球说:“不用谢。”小气球帮助了小鸟,它高兴地一边飞一边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气球高兴地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又飞过弯弯的小河,突然听到一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啊呀,小鸡在河边玩,一不小心,掉到河边的荷叶上了,小气球连忙飞过去,“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把自己长长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鸡紧紧拉住,小气球用力往上飞,把小鸡送到岸上,小鸡得救了。
天空中又响起了小气球的歌声,它一边飞一边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幼儿园中班教案《彩色气球》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彩色气球》含反思》
中班教案《彩色气球》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10以内点数,并能说出物品数量,让孩子理解对象与物品以及物品数量的对应关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彩色气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对象与物品以及物品数量的对应关系。
2:学习10以内点数,并能说出物品数量。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让孩子学会10以内点数,并说出数量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熊、小兔、小象)2:彩色气球
3:礼物盒一个4:雪花片(无数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礼物盒
导入:小朋友,今天王老师请来了几只小动物来和咱们班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咱们看看都是谁,哦原来是小熊、小兔和小象啊!它们来的时候还带来一个礼物盒,里面是小礼物,用你漂亮的眼睛看看是什么?啊是气球。里面有不同颜色的气球,咱们闭上眼睛数数数到50的时候睁开看小动物们分别带来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把气球分别粘到小动物的身边)
《2》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小熊红色气球5个小象蓝色气球4个小兔黄色气球6个
《3》老师提问
1那红色气球的是谁有几个?
2小象的是什么颜色气球有几个?
3谁的气球是6个什么颜色?
《4》幼儿点数说出数量(知道点一个数一个)
《5》幼儿操作(老师把雪花片分给孩子,孩子点一个数一个并说出数量)
《6》老师总结
《7》结束课堂
今天小动物和咱们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可是他们出来时间有点长想家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活动目标完成的差不多,对于内容孩子们掌握的也可以,但是在活动中老师的语速过快,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的语速放慢一些。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幼儿园中班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
中班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瓶中吹气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幼儿园中班教案《踩高跷》含反思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踩高跷》含反思”,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踩高跷》含反思》
中班教案《踩高跷》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踩高跷,发展平衡能力,知道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踩高跷》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
2、尝试踩高跷,发展平衡能力。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踩高跷录像或挂图。
2、欢快喜庆的音乐,幼儿用书第一册第20-21页。
3、每人一副用易拉罐和粗皮筋做成的小高跷。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欢庆元宵节的,元宵节有哪些活动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了解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技艺表演,由舞蹈者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二、观看录像,让幼儿观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踩高跷来庆祝新年的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出示自制小高跷,让幼儿认识,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做的?先来了解高跷。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体验初步踩高跷的感觉。(对于胆小的幼儿,可以让其两人结对,一个踩高跷,另一个搀扶帮助其保持平衡慢慢尝试。)
三、探索尝试踩高跷
1、今天森林里有一场特殊的元宵晚会,踩高跷比赛,你们想去参加么?呀!我们去这么多人,可狮子王说了要看看我们班谁最会踩高跷就选谁去?我们一起练好本领去参加好不好?
2、音乐《火车开了》做准备活动,让我们的全身都活动起来,踏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了……让幼儿动起来,重点活动脚腕手腕。
3、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怎样才能走的又快又稳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让幼儿及时总结走得稳走得快的诀窍。请个别走得稳的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
4、幼儿自由交流踩高跷的感受,进一步尝试。
四、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想要站得稳必须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然后再尝试走动,在走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如果身体失去平衡,赶紧从高跷上下来,如果摔倒,要及时用手撑住地面,避免磕伤面部和头部,想要走的快,必须双手拉直绳子,要想的胜利眼睛一直向前看。
五、游戏“踩高跷”比赛,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哪组走得好,走得稳,总结经验,结束活动。
孩子们都练习得很好了,狮子王说了我们都通过他的考验了,一起带着我们的高跷去参加元宵晚会吧,出发了。。。
活动延伸:
把高跷投放到户外区,供孩子们自由活动时使用。
小结及反思:
在这节活动中通过录像课件等让幼儿了解“踩高跷”是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我们为幼儿准备好了高跷,通过游戏的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己总结经验,找到踩高跷的诀窍,进一步的探索,在游戏中结束,孩子们很感兴趣,也有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在这节活动中这点得到了验证。
小百科: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