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800字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2-11-30 对待调皮孩子教育随笔

写好作文是我们最基本的素质,通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对于某些事物的思考,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多看看学习别人的作品亮点,写作文的时候要讲究哪些技巧呢?有请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你编辑的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 (篇1)

我们班调皮的小朋友有很多,顽皮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有顽皮的一面昊子是我们班有个全班公认的“捣蛋分子”,可是我很喜欢他。

说他捣蛋主要是因为他上课老是动来动去,而且从来都管不住自己。后来通过慢慢地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调皮捣蛋,但他的头脑很灵活,学什么都会,我有的时候如果找小朋友回答问题会说“看哪位小朋友表现得最好?老师就叫他来把答案告诉其他小朋友”,然后我会发现他做的特别棒,小腰板挺得可直了,小手在腿上放好,眼睛瞪的大大的看着我,如果我点到他回答问题,他就会特别开心,而且声音特别洪亮,给我们的答案也会和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会有我们想不到的东西。虽然他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他也有可爱的一面,在我眼里,他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缺少一些沟通而已,我经常会和他交流,经常抱抱他,握握他的小手,只要是外出活动我就会牵着他的小手,时间一长他就养成了习惯,一到外出活动他就会自己跑过来牵着我的手,有时还故意坐在我身上,有时还会突然间跑过来抱着我。这让我感觉到这个孩子虽然特别,特别到有点讨厌,但是他的一些行为又会你感到特别的亲热可爱。

想想我们平常总是安排孩子做什么,要求孩子怎么做,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即使他们听从了我们的话,认真坐好了,但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是他们想要的吗?结果我们谁都猜不到,如果我们一味的以我们的标准衡量他们的行为,那我认为我们限制的不仅是孩子的行为,更可能的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就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是什么,慢慢的就淡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什么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问老师怎么解决,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可问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孩子们,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比较好呢?这个是我反思的最主要的问题,还需要好好学习研究。

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懂事的孩子,都很可爱,他们有着童真的话语,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只看到调皮的孩子身上的缺点,也应该去发现他们可爱的一面,虽然有的孩子调皮的有点讨厌,但是仔细回想,他们还是可爱的。

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 (篇2)

看到“小调皮”这个词,你可能很快就在脑海里呈现一个清晰地形象。活泼爱动总爱惹是生非,可思维敏捷,看似没有注意听,可你讲的他却能打个八.九不离十。他总是爱表现。无论有什么事情他都要抢先,他有时候能给老师帮忙,可有时候又给老师添麻烦。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一类的幼儿呢。

首先:我们要给他关注,因为有的'幼儿由于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故意做出一些事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也就是希望得到重视,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些孩子,对他们的行动、做法及时的给予批评和引导。这样一来“调皮生”将会顺着我们的引导逐渐转变。

第二:我们要给他鼓励。有些“调皮生”可能在家或幼儿园总是做些一些挨批评的事,时间长了孩子变得不自信了,不知道该怎么做好、怎么对。这样我们就要给他鼓励,鼓励他举手回答问题,鼓励他积极参加活动。

第三:我们要给他表扬与肯定。只要一看到幼儿有“闪光点”,就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都行。学期初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个孩。家人说:我们这孩子特别的淘,你们费心管管。这孩子真淘!比那些“调皮”的孩有过之而无不及。乱说话、抢玩具、大小朋友等等。可我上课的时候却发现。仅仅读了两遍的字卡,她都记住了,我变抓住这个“闪光”点,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还奖她一朵小红花。没想到,我的表扬真管用,整整一个上午她的表现都比以前好,我知道那是因为她在期待我再次表扬。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关注、鼓励还是表扬与肯定。都需要我们坚持做下去,而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的是,只要我们坚持天天关注他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我们的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人才!

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 (篇3)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黄逸轩是我们学前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黄逸轩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黄逸轩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状: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下座位,和别的小朋友抢图书,而在抢图书的时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所以,我听到的就是:“老师,黄逸轩抢我的图书了”“老师,他碰到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黄逸轩小朋友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黄逸轩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


导读: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调皮是紧密相连的,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调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运动,运动帮助生长,孩子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这种帮助生长的运动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孩子的“天性”。

一些年轻的父母往往埋怨自己的孩子“调皮”,埋怨他们在墙上乱图乱画,埋怨他们干净的衣服穿一天就弄脏了,埋怨他们出口就有脏话,埋怨他们出门就会惹祸……可他们并不知道或着说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调皮”,更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调皮”。

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调皮是紧密相连的,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调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运动,运动帮助生长,孩子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这种帮助生长的运动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生长孩子要动,但又缺乏知识经验,这一对矛盾是孩子“调皮”的本质。例如:幼儿普遍爱玩运动玩具,这就是他们生长过程中必须伴随运动的表现,根据这一要求,社会及幼儿家长就要为幼儿配置适量且符合幼儿特点的运动玩具,以满足他们的生长要求,此外,在孩子玩耍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和看护以防磕伤、碰伤。又如,有的孩子骂脏话,就是他需要动口,但又缺乏经验,就在成人那里学来脏话骂人,这就是“调皮”,对此孩子周围的成人就要讲文明、讲礼貌,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带头作用。如:给孩子讲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教孩子背诵一些儿歌,朗读一些诗歌,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口语能力,又能满足孩子生长过程中“口动”的需要,经这样正确引导定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上证明孩子的父母硬是强制孩子不能动,就等于给生长中的孩子心灵上带上了“枷锁”,这对他们身体的发育、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有些“调皮”其实是孩子求知的反映,有些孩子的好奇性特强,但他们知识经验有不足,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就表现为“调皮”。例如:有个孩子他妈妈每次洗衣服,他就去玩水,每次都把衣裤弄湿,挨了打骂,但他还是要去玩水,妈妈问他为什么要玩水,孩子回答:“我用手一搅,就搅出很多泡泡。”原来是孩子对肥皂水泡很感兴趣,所以百玩不厌,打骂不怕,这看来就是“调皮”,其实却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的求知欲旺盛的表现。知道了孩子“调皮”的根源,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调皮”。孩子的文明,一方面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是正确引导,使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即学到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如何对待孩子逆反?


导读: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他们也越来越难管了,有时候他们还会反抗家长,家长让往东,他们偏偏去西,故意和家长作对。

李老师,我的儿子3岁多,是个很调皮但又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只是个性太强,而且逆反心理特别重,今天想就这方面的问题向你讨教。

答:我想先请问您一个问题,你说的个性太强,是指对你顶嘴,还是指违背你的意志?

问:主要是他特别坚持自己的意志,对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不能接受。

答:三岁的孩子判断能力是有限的,所谓不同的意见,对他来说,他对不同是很难作理性分析的,他只不过认为你的命令不合他的心意而已,所以那个时候不能接受,有时并非他理性的结果,而是他情绪的表现,如果上述情况不符合,你能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孩子不能接受你的意见。

问:不说他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都拦不住他,就是在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上,他有时都会十分主观地下个判断,然后不容任何人表示不同意见,如他说萤火虫的光除了绿色还有红色,我说萤火虫儿没有发红光的,他就会坚持说有,你再不同意,他就会大哭不止。

答:你说的恰恰是儿童的正常的心里表现,这时候的孩子物--我是不分的,他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发言,他总认为自己想的也就是别人想的,这种情况导致了你孩子现在的表现,总之,你孩子的表现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问:我有时很疑惑,象他这种特别主观的倾向,我们是应该暂时容忍还是坚决纠正(即大人一定坚持正确的认识)。

答:我认为既然是正常的心理表现就无所谓容忍和纠正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了,上述情况就会自行有所改观。假如在没有改观前,强行进行纠正,对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有害无益。

如何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导读: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如何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龄前的孩子特别容易发怒,爱发小脾气,这是由于孩子没具备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不足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刚才还好好的,突然会发怒;或者是一会儿还在与小伙伴玩耍,一会儿又突然跑回家与父母吵闹;还会莫名其妙地与另一个小朋友耍小脾气。遇到这种现象,不少年轻的父母常误认为是孩子怪脾气,或者误认为是孩子任性,不予重视。

其实,这是一种幼儿迁怒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愤怒迁移。迁怒与故意、侵犯、暴行是有区别的,它的明显特点是发泄对象间接,不确定,是一种突发性的,短暂的情绪别移的激动。如某一孩子在与小伙伴游戏时,因活动中发生了不愉快,可潜在的愤怒没发泄到直接的与之玩耍的当事人身上,而是跑回家突然对父亲、母亲大吵大哭,嘴里还会嚷嚷着什么,甚至会丢自己的玩具,这就是迁怒行为。迁怒行为往往与父母教育方法有关,孩子从小跌倒了,跺地,拍打桌子,被爸爸骂哭了,妈妈假意打爸爸,久而久之,形成迁怒习惯,什么都是别人的不是,睡不着觉怪床歪。

迁怒是一种抑制的、软弱的心理现象,与愤怒的本质相同,只是由于发泄对象间接,很难发现引起的原因,这与孩子的情感表达有关,当孩子的直接感情表达受阻或不能用语气表达感情的,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出来。压制迁怒,把迁怒误认为是怪脾气而加以训斥,不理睬,等等,则会使孩子的感情表达进一步受阻,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压抑,会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防治孩子迁怒的最好方法是疏导。迁怒与感情、语言的表达有关,一旦遇上孩子迁怒行为时,家长应和颜悦色地指出这种乱发脾气的行为是不好的,了解孩子出现迁怒的原因,引导孩子说说不愉快在那里,或教给孩子正确处理的方法,或说服孩子不该为这样的小事发怒,教育孩子不要发脾气,要讲道理,等等,“心病要心药医”,只有了解了事由,加以疏导,迁怒才会被子息下来。

迁怒与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缺乏社会的、学校(幼儿园)的、家庭的同情和支持,或者小朋友之间关系面临困境,常会引起孩子的迁怒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家长(包括一切成人)都应积极创设幼儿活动的和谐、欢乐、团结、互助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友好的天地中生活,从小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好行为,这是控制迁怒的根本办法。

此外,一旦当孩子出现迁怒行为时还可有意识地制造愉快气氛,或说个笑话,或讲个逗人快乐的故事,等等,想方设法让孩子遗忘暂时的情绪浮动。孩子的遗忘性强,“风暴”过去了,又会一如既往地说笑,玩耍,俗话说:“小囡无气肚”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控制迁怒的一个办法。

总之,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减少导致孩子愤怒的直接因素,及时疏导迁怒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从小学会客观地对待环境和自身。

如何对待孩子的急躁性格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想亲自去用自己的小手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若不让他做,就会又哭又闹。但由于孩子年幼,其表现不够成熟,有些行为完成不理想甚至失败,不合家长的意愿,如果父母强行阻止、责备乃至惩罚,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出现反抗心理,表现出反抗的言语和行动。即使是历来温训的孩子到了此时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和调皮。这时父母对孩子的反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若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的态度,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不良性格;如果对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一味地退让,长此以往,孩子以反抗作为控制局势的最佳手段,就会常常施展出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形中促使孩子养成常发脾气的坏习惯。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强的。如果父母动辄火冒三丈,勃然大怒,当着子女的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也常常发脾气。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父母应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婴儿时期,孩子哭闹是饿了,母亲会给孩子喂奶。那么,5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即使不满意孩子做的,也要避开孩子的面再重新做,以免使孩子不高兴,而失去动手的兴趣。

2~5岁儿童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不要事事对孩子管教过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教,只有在必要时或有出格的情况下才给予限制或制止。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现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要尽量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做一些使他愉快的事。如果坏脾气已经形成,注意不要采用强硬、粗暴的处理方法。可以对其故意不理、不问,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然后通过说服引导,将怒气中的合理成分转化为自我鼓励。再者,父母和老一辈人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不要一个批评,另一个袒护。对同一件事,不要今天一个态度,明天又是一种态度。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增加反抗性和不稳定性。

如何对待孩子的淘气行为?


导读: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诸如此类的恶作剧行为,你会怎样呢?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为此向你道喜,说明你的孩子智商较高。他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他给出的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创造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

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因为此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性难以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之,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

当然,这位心理学家并不是要提倡孩子多做恶作剧,而是提示人们在对待孩子恶作剧的态度上,要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 在洗手间、课堂活动结束,常见这样一幕:亦在教室、洗手间跑来跑去,然后老师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追逐以及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老师赢了,且对孩子冠之以“调皮捣蛋”! 可是看着亦那低眉耷目、却又古灵精怪表情...
    2021-04-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的过失 幼儿的3-6岁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太强,对周围一切的事和物都充满了兴趣,孩子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问为什么,弄它个水落石出。但是,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常会做“错事”!对此,我们做...
    2021-04-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倔强的孩子 骁骁是个聪明又好强的男孩子,喜欢帮老师做事,但有的时候会非常的倔强,有时也有一点小心眼,这一天做早操的时候,骁骁作为小排头,在拿完自己的早操棍之后,快速的拿起第二根朝老师奔去,却不曾想已有另一位小朋友...
    2021-04-30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小调皮” 看到“小调皮”这个词,你可能很快就在脑海里呈现一个清晰地形象。活泼爱动总爱惹是生非,可思维敏捷,看似没有注意听,可你讲的他却能打个八九不离十。他总是爱表现。无论有什么事情他都要抢先,他有时候能给老师帮...
    2020-08-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发生一些冲突,小则拌嘴吵架,大则动手动脚。“自我为中心”是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幼儿在相处时...
    2021-06-16 阅读全文

在洗手间、课堂活动结束,常见这样一幕:亦在教室、洗手间跑来跑去,然后老师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追逐以及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老师赢了,且对孩子冠之以“调皮捣蛋”! 可是看着亦那低眉耷目、却又古灵精怪表情...

2021-04-27 阅读全文

幼儿的3-6岁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太强,对周围一切的事和物都充满了兴趣,孩子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问为什么,弄它个水落石出。但是,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常会做“错事”!对此,我们做...

2021-04-28 阅读全文

骁骁是个聪明又好强的男孩子,喜欢帮老师做事,但有的时候会非常的倔强,有时也有一点小心眼,这一天做早操的时候,骁骁作为小排头,在拿完自己的早操棍之后,快速的拿起第二根朝老师奔去,却不曾想已有另一位小朋友...

2021-04-30 阅读全文

看到“小调皮”这个词,你可能很快就在脑海里呈现一个清晰地形象。活泼爱动总爱惹是生非,可思维敏捷,看似没有注意听,可你讲的他却能打个八九不离十。他总是爱表现。无论有什么事情他都要抢先,他有时候能给老师帮...

2020-08-2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发生一些冲突,小则拌嘴吵架,大则动手动脚。“自我为中心”是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幼儿在相处时...

2021-06-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