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汇总

发布时间:2022-12-14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对于教师来说,编写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怎样合理得安排教案里的内容呢?由此,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数学除法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算理,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60根(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口答

(1)60里面有()个十,400里面有()个十。

(2)240里面有()个百和()个十。

(3)84里有()个十,()个一。

3.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你的观察,看看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学生回答:603

师:那603等于多少呢?

(1)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其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四中算法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②203=60603=20

③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即就是20

④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对,那我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想的?师生一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做题方法跟我们同学的第几种算法相同呢?

生:第四种算法。

师:那603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60除以3.

师:同学们读得很对,那现在老师在给大家教另一种读法,它还可以读作3除60.

(3)反馈练习:教师出示6003、60003,让学生说说这两题的商各是多少呢?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了,老师相信下面的第二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也不难。

2.课件出示课本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生:663=22(张)

师:那同学们是怎样算的结果是22呢?

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得结果为22.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做的呢?(师生一起看大屏幕)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吗?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963=和462=分别等于多少呢?

3.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练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让个别学生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三的第5题和第9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例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603=20(根)

答:每份是20根。

例3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663=22(张)

答:每人得到22张。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3】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变了,意思没变,所以解法不变,也用除法计算。]

③7除以3等于多少呢用乘法口诀能不能直接求出商来我们用学具来摆一摆。

a.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b.师生共同讨论分的过程:每盘放几个商是几

每盘放2个,有3个盘子,实际分掉了几个在被除数下面写几7个梨分掉了几个有没有剩余剩几个在竖式的横线下面写几?

c:我们来看分的结果:

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2个,剩下1个白.还能不能再分因为每个盘里不能再分到一个整个的l梨,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

d.指导书写格式。

73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既有商又有余数,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点6个圆点,再写上余数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领读两遍。

这道题与左边的题比较,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结果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一部分是余数。)这样的除法,我们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评析:建立了余数的概念之后,如何在横式、竖式上正确地书写余数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紧扣题

意,指导得明确具体。]

(3)例1右图这样叙述题意: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样完整吗怎样叙述更完整

[评析:让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

2.通过操作,发现规律。

(1)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用竖式计算商是几余数是几在书上完成竖式。如果写横式,怎样写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3)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4)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通过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结果板书(1)、(2)、(3)、(4)的横式。

[评析: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帮助学生弄清余数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以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

(二)教学例2。

1.教学试商方法。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知道了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几,余数是几,如果不操作,怎样想有余数除法的商呢

出示例2:385=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五()三十八或者()五三十八你们能想出一个数和5相乘等于38吗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权等于38,但是有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积接近38,并且小于38自己在书上试一试商是几。订正时在黑板上写出完整的竖式以及横式的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

[评析:试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试商,通过商6、商8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

2.总结法则。'

观察讨论:.

(1)黑板上5道除法有什么特点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e

(2)比较。(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题中的余数和除'数。)

(3)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行不行为什么余数大于除数,行不行为什么'

3.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想商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并辩析其结果,从而引起学生对余数进一步认识,强化余数要比除数要比余数小,最后总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法则。]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1

出示口算题,学生先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15.2

分组练习,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评讲,归纳计算的注意点。

3、P15.3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评讲。

总结归纳:你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4、P15.4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5.1~3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小组交流、汇报算理来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于估算,由于有前面加减法估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再共同总结归纳出除法估算的方法。同时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求商的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了解并说出求商的过程和想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师: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5=870=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掌握口算方法

1.教学例一:

师:学校元旦要举行一场文艺联欢会,校长买来了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同学们能根据这里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非常好,那么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列式就可以。

生:8020

师:大家能口算出结果吗?看来还有很多同学都口算出来了,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口算的方法。(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因为204=80,所以8020=4。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是用了想乘法算除法来口算的。(板书:想乘法算除法)还有哪位同学的想法跟他是一样的?

生:因为204=80,所以8020=4。

.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82=4,所以8020=4。

师:这个方法非常简便,是用了表内除法来口算的。(板书:表内除法)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的题目,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3010=20xx=6030=

5010=4020=8020=

3.学习除法的估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既算得快,又说得好。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80个气球很快就分完了,如果气球的总数不是刚刚好80个,而是83个,应该怎样列式?或者每个班只分19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83208019

师:同学们是怎么估算的,请说一说。

4.例题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咱们的气球分完了,为了让我们的联欢会更漂亮更热闹,学校又买来了120面彩旗(看课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12030)

师:谁能帮助学校计算一下呢?

生:12030=4(要求说出想法)。

估算:12230

12028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估算的结果,以及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因为304=120,所以12030=4;把122看成12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把28看成3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

师:今天我们做的题目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

有估算;

除数是整十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除整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即简单的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除法

三.课堂练习:

1.P79做一做

2.走迷宫,练口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善良美丽的公主吗?(喜欢)可是因为她的善良美丽遭到了女巫的忌妒,她被女巫关在了迷宫里(显示课件)只要把迷宫的路打通才能救出公主,聪明勇敢的同学们,你们能行吗?团结的力量是最大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救出公主。

组织学生活动,推火车走出迷宫。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回答略)

师:看来,口算除法并不难。在口算除法时,我们只要用想乘法算除法或表内除法的方法来口算,而在估算时,我们一般把被除数或除法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把结果口算出来。

五.作业:P801、4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③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等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2.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7个草莓,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2、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3、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4、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五、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师:看来,在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8~例10.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是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学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得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除法计算过程中需要商0的算理.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1.口算:

683549

486153369

07800950

问:说一说第三排题怎样口算?

2.笔算:

4844498680434082

以上两题题目由教师单个出示,以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疑激趣,自主探索

1.出示例9:4082

(1)学生独立试做,汇报完成情况.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做法,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关键在于:02商几这个问题.

2.学习例8:02=

师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想: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即02=0所以02=0.或举例:有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0个苹果.)

此时学生可能得出结论:0除以几都得0.

质疑讨论:00=?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明确: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问:看谁最快说出030509得多少?

(4)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5)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升华: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是0.同时明确不为零的含义.

3.回顾与反思

(1)让学生整理例9的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未能掌握的学生.

(3)提问:商中间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小组讨论)

(4)练习深化:

4.出示例10:3243=

(1)学生独立试做.

提问: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前面无余数,这一位上的数不是0又不够商1,怎么写商?

(2)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一般有:不写商、商0占位等.

(3)质疑,确定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动笔验算3243=108与错例3243=18,从而发现不够商1就商0占位这个规律.同时确定竖式的简便写法.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8】

教科书第53~54页的例11、例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较熟练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掌握商末尾有零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科学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商末尾有零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简便写法格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903160830008

802210763003

2.说一说口算中横线上的题怎样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1.用4、0、8三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比一比看谁组成的多.

2.依次用3去除刚刚组成的三位数408、804、480,引出例11.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9】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课时:1

导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重难点: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过程:

一、自学感受

任务一:

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35÷540×29÷324÷6500×6

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3、自学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二、合作研讨

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①计算:

想法一:()÷3=()所以60÷3=()

想法二:()×3=60所以60÷3=()

想法三:()+()+()=60所以60÷3=()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

(3)试算60÷2=(),60÷6=()

三、交流展示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5)初步练习:80÷4=90÷3=80÷2=(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四、延拓提高

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五、作业布置

做例1后面的“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Yjs21.Com更多小学数学教案扩展阅读

[参考]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


小学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用到的基础,作为一位尽职敬业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充分理解数学要义,提前写教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小学数学教案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参考]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小组交流、汇报算理来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于估算,由于有前面加减法估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再共同总结归纳出除法估算的方法。同时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求商的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了解并说出求商的过程和想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师: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5=870=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掌握口算方法

1.教学例一:

师:学校元旦要举行一场文艺联欢会,校长买来了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同学们能根据这里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非常好,那么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列式就可以。

生:8020

师:大家能口算出结果吗?看来还有很多同学都口算出来了,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口算的方法。(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因为204=80,所以8020=4。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是用了想乘法算除法来口算的。(板书:想乘法算除法)还有哪位同学的想法跟他是一样的?

生:因为204=80,所以8020=4。

.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82=4,所以8020=4。

师:这个方法非常简便,是用了表内除法来口算的。(板书:表内除法)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的题目,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3010=20xx=6030=

5010=4020=8020=

3.学习除法的估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既算得快,又说得好。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80个气球很快就分完了,如果气球的总数不是刚刚好80个,而是83个,应该怎样列式?或者每个班只分19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83208019

师:同学们是怎么估算的,请说一说。

4.例题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咱们的气球分完了,为了让我们的联欢会更漂亮更热闹,学校又买来了120面彩旗(看课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12030)

师:谁能帮助学校计算一下呢?

生:12030=4(要求说出想法)。

估算:12230

12028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估算的结果,以及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因为304=120,所以12030=4;把122看成12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把28看成3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

师:今天我们做的题目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

有估算;

除数是整十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除整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即简单的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除法

三.课堂练习:

1.P79做一做

2.走迷宫,练口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善良美丽的公主吗?(喜欢)可是因为她的善良美丽遭到了女巫的忌妒,她被女巫关在了迷宫里(显示课件)只要把迷宫的路打通才能救出公主,聪明勇敢的同学们,你们能行吗?团结的力量是最大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救出公主。

组织学生活动,推火车走出迷宫。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回答略)

师:看来,口算除法并不难。在口算除法时,我们只要用想乘法算除法或表内除法的方法来口算,而在估算时,我们一般把被除数或除法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把结果口算出来。

五.作业:P801、4题。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4

一、教学任务分析:

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情境(运输蔬菜图)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两题)。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所以采用学校最近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信息让学生解决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由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引用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理解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正确口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昌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学难点: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603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63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明算理时,教师借用直观的小棒图来帮助有些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过渡。

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往往利用前面学习的经验,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这里,我不仅让学生说清算理,还安排了判断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4)注重练习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的多样化,既有学生平时最熟悉的口算比赛,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聪明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反思今天的课,还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贫乏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算理,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60根(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4=93=355=427=142=246=

2.口答

(1)60里面有()个十,400里面有()个十。

(2)240里面有()个百和()个十。

(3)84里有()个十,()个一。

3.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你的观察,看看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学生回答:603

师:那603等于多少呢?

(1)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其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四中算法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②203=60603=20

③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即就是20

④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对,那我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想的?师生一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做题方法跟我们同学的第几种算法相同呢?

生:第四种算法。

师:那603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60除以3.

师:同学们读得很对,那现在老师在给大家教另一种读法,它还可以读作3除60.

(3)反馈练习:教师出示6003、60003,让学生说说这两题的商各是多少呢?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了,老师相信下面的第二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也不难。

2.课件出示课本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生:663=22(张)

师:那同学们是怎样算的结果是22呢?

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得结果为22.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做的呢?(师生一起看大屏幕)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吗?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963=和462=分别等于多少呢?

3.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练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让个别学生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三的第5题和第9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例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603=20(根)

答:每份是20根。

例3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663=22(张)

答:每人得到22张。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P128,练习三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了,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老师想在放假后去置办年货,上周日,我就去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信息。

(小黑板展示信息)

花生油6.5千克每千克12.7元

果冻2.25千克每千克12元

大米28千克总价81.2元

奶糖0.5千克每千克7.8元

优酸乳4盒每盒2.6元

苹果总价40.25元每千克1.15元

(1)根据以上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你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你又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知识呢?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题: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把刚才解答的算式根据数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

2).小数乘法有几种情况?按什么划分的?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再观察小数除法的计算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

1).口头列式,不计算。

58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2个4.8的和是多少?

36的2.2倍是多少?

64.6是17的多少倍?

两数的积是201.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判断积是几位小数?根据什么确定积中小数位数的?

1.340.670.4183.50.8528.321.70.7230.51.840.026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1.61.21.61.401.40.2540.253.72.13.7

4.20.64.20201.551.53.283.2

三、复习积的近似值、商的近似值。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请你们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吧?

1.一年一班要进行元旦游艺会活动,想买彩带来装饰教室。用彩带围着教室绕三圈,每圈要用彩带30.3米,我们至少要买多少米的彩带?(保留整数)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的?

2.游艺会上有个节目是吹气球。买一包气球有200个,用去29.6元。平均每个气球多少元?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怎样处理0.148元这个问题?

四、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师:刚才我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学们学得很积极、主动,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复习,再看看教材,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把你们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吗?

(小黑板出示要求、方法)

要求:整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点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根据生活经验或收集的数据信息举例说明。

方法:

1).对照目录、小标题概括出小数乘法、除法的知识要点。

2).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提纲。

3).结合生活实例,按自己的理解说说知识之间的联系。

4).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识,说一说,辩一辩。

1.分组整理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关于这些知识,根据你的经验,你有哪些温馨的提示?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看来同学们不仅知识学得好,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7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课时:1

导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重难点: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过程:

一、自学感受

任务一:

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35÷540×29÷324÷6500×6

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3、自学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二、合作研讨

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①计算:

想法一:()÷3=()所以60÷3=()

想法二:()×3=60所以60÷3=()

想法三:()+()+()=60所以60÷3=()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

(3)试算60÷2=(),60÷6=()

三、交流展示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5)初步练习:80÷4=90÷3=80÷2=(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四、延拓提高

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五、作业布置

做例1后面的“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8――80页例1、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会用合适的方法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并能应用口算的方法求解。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并能以此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口算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老师这里有一包东西,猜猜是什么?

2、这一卷硬币你们猜猜有几个?提示:估计要有个对照标准,现在看看5个硬币有多厚?(老师测量一下大约1厘米,共长16厘米左右)

(教给孩子估测方法,培养孩子进行估测的能力)

根据估测板书正确答案:80个

二:情景导入

1、现在老师拿着80枚硬币去买东西,你们感觉怎么样?(不方便,太重了)

那你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

生:可以兑换成纸币

那你打算怎么兑换呢?

生:5元,10元,20元,50元,(板书)

那么分别能兑换多少张呢?怎么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呢?

(板书:805=16张口答

8010=8张8个10是80

8020=4张8050不是正好,下次讨论)

2、探究算理

8020=4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1)20(4)=80所以:8020=4(想乘法算除法)

(2)82=4所以:8020=4

(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追问:80怎么变成8啦?这里的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因为80元就是8张十元,20元就是2张十元,82=4所以:8020=4

(80个一元就是8个十元,20个一元就是2个十元,所以82=4,那么8020也=4)

6、现在老师有150枚1元的硬币,也让你来兑换一下,不过这次兑换成50元的纸币,可以兑换几张?

15050=3(套)

你是怎么想的?

(1)503=150所以:15050=3(想乘法算除法)

(2)155=3所以:15050=3(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追问:这里的1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因为150元就是15个十元,50元就是5个10元,155=3

所以:15050=3

7、小结:

(1)刚才,我们碰到的问题,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除数都是整十数,以前都是一位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2)我们可以怎样来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想一想,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谁来把你听到的说一说?

(想乘法算除法或是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4)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04090302505064080

(选择1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8、做的不错,解题过程中运用的两种方法时我们都在想什么?

(都用到了乘法口诀)

现在你能不能倒过来,由一句乘法口诀想到一道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请几位学生来想)

三: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黑板上的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末尾都是0,是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生活中的数不会都这样特殊。

1、出示62枚硬币。

(1)把62枚硬币,每20枚硬币卷成一卷,估计一下,大约可以卷成几卷?

(2)你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62206020=3(卷)

2、出示120枚硬币。

(1)把120枚硬币,每18枚硬币卷成一卷,估计一下,大约可以卷成几卷?

(2)你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120xx120xx=6(卷)

3、刚才,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估算,在估算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四舍五入的方法)

4、游戏练习:我们一起来做个包硬币的游戏:

请你根据图示,写出算式,算出得数。

93309029

1427014067

1614016038

5、选择一位学生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评价,分析估的过程。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

62206020=3(卷)、120xx120xx=6(卷)、93303(卷)90293(卷)这些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估算题,那么这些题目如果用上等于号,那又会是多少?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7879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3、通过借助小棒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难点:估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取哪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49=

246=82=123=426=903=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运动会,打算装扮学校。(出示主题图)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

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重点讨论方法二:你们谁能说说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练习纸上表达出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用画一画。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学生会说,用乘法验算,老师引导:用乘法算除法)

8020=4

方法二:82=4(学生会说,把80的0去掉,把20的0去掉,就是82=4,老师引导:80就是8捆,20就是2捆,8捆里面有4个2捆,也就是可以分给4个班)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按什么单位分,这里可以按单位十分。)

方法五:804=20,8020=4(根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3)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

2、1203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

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9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6020=9030=8040=12060=

18030=24040=42060=49070=

(三)探索估算方法。

1、同学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不是刚好拿整十数来分的,假如例1(1)中的80为83,学生提数学问题: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

口答列式并板书:83204(本)

探索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回答,并小结方法,把被除数83看成整十数80,再按8020=4,得出83204

与8020=4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得出:83比80,被除数大一些

老师再出一道估算题目:8019(除数小一些的)

根据12030=4,出题:12230

12028

3、估算练习

62209330803812228

18430240374205812028

14370632902407741280

4、总结估算方法。(把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整十数除的方法口算,有些特殊的要根据除数的大小估成相应的整十数。)

三、解决问题。

1、赠书问题。(练习十三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生活中有时候并不需要算出准确数,只需要估算出近似数就可以了。

出示:看书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4、根据8020=4,你联想到哪几道类似的估算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和结果都一样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种口算方法是比较简便的?

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的?你将如何解决?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00字集锦10篇


小学数学是最简单的基础,哪怕没读过书的人也会简单运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写教案课件是每一个老师少不了的工作!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学数学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00字集锦10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P128,练习三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了,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老师想在放假后去置办年货,上周日,我就去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信息。

(小黑板展示信息)

花生油6.5千克每千克12.7元

果冻2.25千克每千克12元

大米28千克总价81.2元

奶糖0.5千克每千克7.8元

优酸乳4盒每盒2.6元

苹果总价40.25元每千克1.15元

(1)根据以上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你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你又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知识呢?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题: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把刚才解答的算式根据数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

2).小数乘法有几种情况?按什么划分的?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再观察小数除法的计算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

1).口头列式,不计算。

58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2个4.8的和是多少?

36的2.2倍是多少?

64.6是17的多少倍?

两数的积是201.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判断积是几位小数?根据什么确定积中小数位数的?

1.340.670.4183.50.8528.321.70.7230.51.840.026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1.61.21.61.401.40.2540.253.72.13.7

4.20.64.20201.551.53.283.2

三、复习积的近似值、商的近似值。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请你们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吧?

1.一年一班要进行元旦游艺会活动,想买彩带来装饰教室。用彩带围着教室绕三圈,每圈要用彩带30.3米,我们至少要买多少米的彩带?(保留整数)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的?

2.游艺会上有个节目是吹气球。买一包气球有200个,用去29.6元。平均每个气球多少元?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怎样处理0.148元这个问题?

四、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师:刚才我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学们学得很积极、主动,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复习,再看看教材,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把你们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吗?

(小黑板出示要求、方法)

要求:整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点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根据生活经验或收集的数据信息举例说明。

方法:

1).对照目录、小标题概括出小数乘法、除法的知识要点。

2).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提纲。

3).结合生活实例,按自己的理解说说知识之间的联系。

4).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识,说一说,辩一辩。

1.分组整理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关于这些知识,根据你的经验,你有哪些温馨的提示?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看来同学们不仅知识学得好,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梅6=27梅9=8脳8=56梅8=()脳6=18()脳9=27()梅8=8()脳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脳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梅7=14

6、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教学反思:

练习的设计,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通过对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除法法则的认识.

2.理解商末尾添零的意义,掌握商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13= 90018= 24048= 75025=

720036= 910013= 64016= 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 52013 24048 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订正板演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 14 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 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4已经除尽,但个位上的0除以23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因为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4,表示商是34个十,也就是340,所以个位要写0.

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两位数34,不表示三位数340,经验算3423不等于7820,所以商不是34.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见解充分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商写得不完整的同学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是0,只要在被除数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把倒排的被除数改成7830并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试做.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例14有什么不同?做题过程中有疑问同桌可以议一议.

结合板演竖式提问:当十位上商4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商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若商末尾不添0,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等于被除数.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 577854= 374931=

全课小结

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余数,商末尾的0必须写上.一种是有余数但不够商1时,也要用0占位.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丢掉,可在计算前判断商的位数.计算后进行验算.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四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 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位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再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通过这些活动,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欣赏广场上花卉图案(出示广场一角画面),接着引出布置学校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2)自主设计图案,并解决问题。

(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2~3人结合。)

完成设计后,全班交流。

4、猜数谜。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9】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变了,意思没变,所以解法不变,也用除法计算。]

③7除以3等于多少呢用乘法口诀能不能直接求出商来我们用学具来摆一摆。

a.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b.师生共同讨论分的过程:每盘放几个商是几

每盘放2个,有3个盘子,实际分掉了几个在被除数下面写几7个梨分掉了几个有没有剩余剩几个在竖式的横线下面写几?

c:我们来看分的结果:

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2个,剩下1个白.还能不能再分因为每个盘里不能再分到一个整个的l梨,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

d.指导书写格式。

73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既有商又有余数,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点6个圆点,再写上余数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领读两遍。

这道题与左边的题比较,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结果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一部分是余数。)这样的除法,我们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评析:建立了余数的概念之后,如何在横式、竖式上正确地书写余数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紧扣题

意,指导得明确具体。]

(3)例1右图这样叙述题意: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样完整吗怎样叙述更完整

[评析:让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

2.通过操作,发现规律。

(1)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用竖式计算商是几余数是几在书上完成竖式。如果写横式,怎样写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3)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4)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通过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结果板书(1)、(2)、(3)、(4)的横式。

[评析: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帮助学生弄清余数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以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

(二)教学例2。

1.教学试商方法。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知道了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几,余数是几,如果不操作,怎样想有余数除法的商呢

出示例2:385=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五()三十八或者()五三十八你们能想出一个数和5相乘等于38吗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权等于38,但是有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积接近38,并且小于38自己在书上试一试商是几。订正时在黑板上写出完整的竖式以及横式的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

[评析:试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试商,通过商6、商8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

2.总结法则。'

观察讨论:.

(1)黑板上5道除法有什么特点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e

(2)比较。(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题中的余数和除'数。)

(3)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行不行为什么余数大于除数,行不行为什么'

3.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想商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并辩析其结果,从而引起学生对余数进一步认识,强化余数要比除数要比余数小,最后总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法则。]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

203604805304708409

40055007110620xx1503

2、提问:指出15037084005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算法,并对算法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为这节课引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的各种算法,我先不急着进行评价哪种算法好,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后面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中学生自己会体会到用b种方法为最好。这里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情预设: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设计意图】:提供实际情境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9030=8040=

60209030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2030=

学情预设: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a.123=4则12030=4(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4

3、想一想:1223012028

【设计意图】:对于几百几十除以整十,学生的计算技能倒不是问题,主要是让让他们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巩固了口算除法的算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口算与估算,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等被除数较大时,进行口算的话,用前面提到的b种方法好,把几百几十看成两位数,进行口算,更简便,同时也不容易出错。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1503036040=

1437063290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4、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对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不仅有技能训练,又有解决问题。练习的难度也逐步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2、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第*页,书上练习十三第3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锦集15篇)


小学数学是后面几个阶段数学的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数学的快乐,教案课件是是老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学数学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小学数学除法课件(锦集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五年级第一学期 P66、67

教学目标:

1、利用商不变性质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

3、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4、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迁移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

1.国庆节马上就到了,为了庆祝国庆55周年,苗苗幼儿园准备文艺演出。老师买了6米布为小朋友做演出服装,做一套需要1.2米,一共能做几套服装?(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3.交流算法。(略)

二、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算理

1. 比较各种方法寻找它们的特点。

2. 得到一般性的方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计算。

3.重点讲解用竖式计算

4.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3.618÷0.18 0.091÷0.5

5.归纳算理。

三、突破难点,巩固深化

1.在竖式中练习移位

12.5 10.25 0.05 87 0.03 13. 5

7.25 104.4 0.728 31.304 1.84 478.4

2.根据 864÷ 36= 2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6.4÷ 3.6=

86.4÷ 0.36=

8.64÷ 3.6=

8.64 ÷ 0.36=

0.864÷3.6=

3.判断,错在哪并改正。(用竖式表示)

(一道题为商中间没有点小数点)9.36÷1.2=78(应等于7.8)

(一道题为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均没有划掉且商的小数的位置还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6.96÷2.8=1.32(应等于13.2)

(一道题为被除数和除数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末尾没有补0)4.2÷0.21=2

(应等于20)

四、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以整数除法为基础,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到整数再进行计算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由于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有可能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渗透最优化意识。

通常,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拥有多种算法,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由于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肯定会得到多种算法。但是算法指的是能够解决某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局限于解决某一个特殊的问题,算法在应用中应该具有普遍使用性。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算法。这里,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比较各种算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计算方法的特点,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最后得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渗透转化思想。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突出难点和重点。

练习的设计突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法,使学生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两组填空练习,简化纯粹的计算,突出了技能的训练。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4】

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

②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

③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7=7(3)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单位名称的;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7=7(1),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

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教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学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2、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3、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 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 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 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 改正错误之处。

3> 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 看清题中数据。

2> 独立完成。

3> 集体订正。

4> 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4)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6】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掌握用算术、方程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看句子列算式。

2.复习数量关系。

(1)行程问题中的三量关系式是什么?

(2)相遇问题与行程问题三量关系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3)它们同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数量关系以前学过,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分数、小数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1.读题,说出已知、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

2.分析:

(1)这是什么类型的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遇问题有什么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不可能都是整数,那就要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这样的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3)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方法做这道题。

(4)投影反馈各种不同做法,讲算理。

说每步的算理。

解③ 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为什么这样列方程,根据是什么?

(5)对比用方程解答和用算术方法解答从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算术法是根据已知量,运用关系式,求出未知量;方程法是根据关系式确定等量关系,让未知数x参加运算。)

(6)小结:解答应用题时,首先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选择多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答。

(1)读题分析:

这道题是一道什么样的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一、认真审题;二、分析重点句;三、确定单位“1”;四、准确画图;五、列式计算。)

(2)根据解题步骤同桌讨论后,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句是“两周正好

解①设这段公路长x米。

等号左边和等号右边各表示什么?

为什么这样列式?

(4)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5)例2与以前学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分数应用题是直接给出相对应的量率;而今天学的是运用对应思想,间接地求出相对应的量率。)

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使我们明白,在整数应用题时所学的数量关系,在小数、分数中照样可以应用,思路相同。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 2.

3. 4.

5. 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9】

教学目标: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4/5÷2=)

(3)学生讨论: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

①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

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②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升的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3)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练一练”第3题。

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练习七第1、3、4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提问: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 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1/2 是几?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 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七第7题。

练习七第6题和第8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1、口算。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这个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 ,看看3/5里有几1/5个 ,有几个 3/10,再计算。

3/5÷1/5=3/5×( ) 3/5÷3/10=3/5×( )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1、做“练一练”。

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阅读“你知道吗?”,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 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页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1、口算。

2、分析数量关系。

(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1、做练习八第6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

2、做练习八第7题。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八第8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练习八第5、9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1、出示例6中的条件,引导理解题意。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 5/8÷3/4÷5/7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1、做“练一练”。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八第11、12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练习八第10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明确: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中间内容。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讲评。

2.练习九1、2、4题。

练习九第3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集体核对。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练习九第5、6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比的基本性质。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例1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根据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前两节所学的比在生活的运用。

1、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及例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比这句话?(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一题就是把30按3:2进行分配。

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生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如何进行检验?自己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比简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归纳(讨论)。

(1)比较例题与试一试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师指出: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表,完成后集体核对。

这节课学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1、练习十第4题。指名学生回答:

(1)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第5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1、练习十第6题。

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

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十第7题。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动手做”。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4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难点:

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1、完成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练习。

2、第10、11题。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做前提问,怎样才能画出所要求的图形?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练习与应用第12、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

2、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1、情境导入。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树叶,仔细观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互相说说看。

2、观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后小组讨论。

交流,板书: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3、揭示课题。

4、提出问题。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对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

4、组织比较交流。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

(2)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状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学生猜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在怎样发现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30.75÷153÷6

0.42÷70.45÷92÷5

2、计算:79.8÷42学生练习后,提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你会吗?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情境引入

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该怎样列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谈话:这题和刚才那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这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除数是整数我们会算,除数是小数我们不会算,那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谈话:老师认为很简单,直接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就可以了,行吗?让学生思考,引导出转化要建立在商不变的基础上。(板书:商不变)有哪些好办法能在商不变的情况下,让除数变成整数?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也扩大成相应的倍数来计算,或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多少?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因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谈话: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出示7.98÷4.2,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出示竖式。

谈话: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右移动了一位,7.98的小数点也要划去,在9后面点上小数点。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我们计算了这道算式,从这个过程来看,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3、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关键就是怎样在商不变的情况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6.72÷0.28=()÷28

0.12÷0.03=()÷30.672÷0.28=()÷28

独立填写。如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2)计算下面各题。(先估计,再计算)

4.83÷0.70.756÷1.80.196÷0.56

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四、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2】

一、 教学内容:P2~P3

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三、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五、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20 ÷ 5 = 4

4 ——商

除数 被除数

20 ——除数与商的积

0 ——余数

(5)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 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3】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3、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教师记录下几组典型数据。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轻松愉快话题,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学习。)

2、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么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电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电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丰富生活经验,并自然引出节能冰箱。)

3、教师谈话并介绍节能冰箱与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计算两种冰箱每月的耗电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冰箱耗电量学生不太熟悉,教师给出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二、解决问题

1、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也为下面用竖式计算活动经验。)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果。

(设计意图:交流列式的想法,用语言描述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三、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问题,并板书竖式,提出:0.34有两位小数,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怎么办?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把除数0.34转化成整数34进行计算,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25.5也要扩大100倍。

(设计意图:试算前的讨论,既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与迁移,也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及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

2、学生自主计算,并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对比,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在思路的基础上,自主计算并检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计算的方法。)

3、提出“节能冰箱每个月的耗电量够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补充相关问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掌握计算方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提出“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讨论、了解除数是一位、两位小数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是对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整合和理解的过程。)

5、提出“用自己的话说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怎样计算,就是计算方法、归纳的过程。)

6、提出第二个倍数关系的问题,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开放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列式解决问题的空间,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愿望。)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收藏15篇)


按照您的需求,笔者为您搜集整理了“小学数学除法课件”。所提供的经验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教师的工作中,撰写教案和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在教案和课件中的内容必须要充分且完善。深入细致的教案和课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

共15课时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9142303606

4862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2、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A、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B、203=60603=30

C、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B、这题计算如何考虑?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第15页做一做1、2题。

2、作业:练习三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2)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3)

教材分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法建议

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引出,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2、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课题下载

(二)探求新知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例题下载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问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下载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

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反馈:做68页的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4)教学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

①启发同学想: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③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口算题下载

(1)口算:

①45②3208

20432040

205408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下载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出示:3227=864,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

验算:

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

教师总结:过去我们验算乘法时,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们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用算出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

(4)教学除法验算

教师出示:287133=87,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

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

教师总结:应用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验算除法.以前学过的用乘法验算除法,就是应用被除数=商除数,现在应用除数=被除数商也可以验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验算除法.

3.反馈:

试算第69页的做一做,并说出根据.

计算下面各题,然后用两种方法验算.

10285179469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讨论、口答)

应用除法的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用除法算.

(1)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共50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2)光明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练习作业、教师作业、学生一份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孩子们,今天数字6也来到了我们班。

课件演示:动画数字6,话外音:我是小小数字6,最喜欢和小朋友们玩数学游戏了,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师:数学游戏啊,你们敢吗?

课件演示:数字6走进了加号屋,6+2=

数字6走进了减号屋,6-2=

数字6走进了乘号屋,62=

用竖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分组计算6+2,6-2,62。请3位小朋友在座位上板演。

展示学生板演,全班评价。

师:在用竖式计算加、减、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小结竖式计算要注意的地方。

2.课件演示:6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游戏,再平均分成2组。(音乐:娃哈哈)

出示儿歌:6个好朋友,开心做游戏,平均分成2大组,每组可以分几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62=3

6是什么数?表示什么呢?

2呢?表示?3呢?表示?

3.师:加法、减法和乘法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板书课题)

二、教学写除法竖式。

1.师:(指板书62)62等于几你们都会算了,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课件演示:62=3

3

2)6

6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会有2个6?

②0是从哪里来的?

③在竖式里,除号怎么没有了?

④竖式中的2横表示什么?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等你们学完除法竖式后就会明白了。除法的竖式比较难写,想不想学啊?

2.教师讲解并板书。

①6除以2按读除法算式的顺序,在第二行先写被除数6,第一行要留着写其它数呢。

6除以,再写除数2。指着再读一遍2)6等于几呢?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再写一遍:空一行写被除数6,2)6等于,为了美观,这条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能画的太长哦!

师生边说边书空。

生在作业本上练写,教师巡视。写好的同桌互相看看。

师:(指板书)都是这样写的吧?会了吗?

再来一道82=,象刚才那样写一写,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

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板书2)8。在第二行先写被除数8,)8再写除数2,8除以2等于。

②这一步写好,我们就该求商了。6个好朋友,平均分成2组,6除以2等于几?商是3,就在第一行对齐被除数6写上商3。第一行就是留着写商的,商要和谁对齐写呢?为什么?

板书:

3

2)6

提问:6是什么数?(贴板书:被除数)还表示什么?

2呢?(贴板书:除数)表示?

3呢?(贴板书:商)表示?

③每组3个,2组一共分掉了几个?(板书6)这个6怎么算出来的?(23=6)(贴板书:2和3相乘的积)也就是分掉的6个。板书如下:

3

2)6

6

④一共有6个好朋友,分组分掉了6个,分完了吗?(分完了)可以算一算,这里还藏着一个减号呢,用一共有的6人减去分掉的6人,6-6得0,就在横线的下面写0。

板书如下:

3商

除数2)6被除数

62和3相乘的积

0

0表示分过后一个也没剩下,正好分完了,强调:这个0不是随便写的,6减6得0,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别忘了把横式等于号后的商写上。到这里这道题的竖式才算做完。

3.小结:小朋友,你们清楚了吗?

2)6写好后,该写什么呢?第一个6是什么数?表示?第二个6呢?0又表示什么呢?

4.师:现在你们会写除法竖式了吗?

学生在作业本上把62和82的竖式写完整,同桌互相检查。

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师生共同讲述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第一步写好后,要先写商4,再算出2乘4等于8,8减8等于0,这里别忘了把横式的商写上。你们都是这样写的吗?

5.竖式卡片游戏:637155

63竖式完整地写在一张纸上,沿虚线折好。

展示第①部分,提问:6除以2商几?展示第②部分,提问:二三得几?展示第③部分6减6得多少?展示第④部分:这里写0表示什么?6除以2等于几?

6.师:孩子们,刚才学的真不错!这还有一道难的,估计你们做不出,怕不怕?(不怕)123=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只给你们半分钟,开始。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444

3)123)123)12

121212

000

这样写的小朋友举手,哪些小朋友和他做的一样?3种写法,老师也为难了。123商是4,被除数是2位数了,商该对着哪一位呢?同桌互相说说。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得出结论: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师:刚才做对的小朋友,老师要表扬,你们真是太棒了!没有做对的不要紧,刚才还没学呢。现在你们都知道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了?

学生订正。

7.师:还想不想做?真是勇敢的孩子们。427会吗?实物投影数学书P67试一试

学生打开数学书P67,独立完成试一试。教师巡视。写好的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商的位置写的对不对。

展示学生作业。追问: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

8.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除法竖式)。写好2)6以后,要先写(商),再算(23得6),6-6等于0,正好分完我们就在(横线下写0)。除法竖式难不难?(不难)真有信心,只要细心就能写对。

三、综合练习。

师:聪明勇敢的孩子们,听!(课件出示大风车及歌曲,话外音: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数学王国的大风车也转起来了)一起喊3、2、1停,风车里藏着什么呢?(任意点击)

1.会用竖式算一算吗?84=357=

这次男生和女生来赛一赛,是男生细心呢还是女生做的好。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我写3道竖式计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的2道竖式计算,开始。

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女生做对的举手,男生呢?都不错,加油!哦!

师:大风车转转转,还藏着什么呢?。

2.找出正确的竖式用线连一连。

305=6

①6②6③6

5)305)305)30

3030

000

学生在作业纸第2题上连一连。

师:连好了吗?第几道竖式是正确的?(指①)这题为什么不对?(指②)它错在哪了?

3.师:老师的3道竖式也写好了,(实物投影展示)写的很漂亮吧?做的对吗?

217=355=063=18

312

7)215)53)6

2156

000

学生发现老师作业的错误,指出后师直接用红笔在作业纸上订正。

师:看来写作业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竖式计算更是要细心哦!

4.师:大风车转转转,(课件出示3个气球)气球里有什么呢?(气球炸开出现3个数6、24、4)6,24,4,你会用这3个数写出2道除法算式,再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完成作业第3题。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业。

师:写好1道的举手,不错。有2道都做好的吗?真了不起!

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竖式),师生回顾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你们都学会了吧?回去写给爸爸、妈妈看看。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5)

30分米=()米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5,8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23010=783=644=

3606=240010282=45090=

2.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 (4)×(41.2―39)

3、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师板演:422522)

2、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完成P20做一做1。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做一做2。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 2.

3. 4.

5. 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1。

课标要求:

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和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课时包括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运算,这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这对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认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学生的起点,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算本课所学的内容,但却对算理和算法的具体含义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设想:

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

80里面有()个十。

80里面有()个二十。

120里面有()个三十。

200里面有()个十。

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小明存了40元硬币,想去买东西,但带着不方便,于是跟妈妈换纸币,可以换成哪些面值的纸币?

预设:2元、5元、10元、20元

如果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

如果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兑换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

老师一共有80元。

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

80÷8= 80÷20=

80÷4= 80÷40=

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板书课题。

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预设:

(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

(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此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6.小反馈

80÷40= 60÷30= 90÷30= 40÷20=

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情境:老师现在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

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对于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学生会很轻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

活动三:估算

60÷20= 120÷40= 420÷60=

62÷20≈ 123÷40≈ 421÷60≈

60 ÷18≈ 120÷38≈ 420÷63≈

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1.请你当小老师

300÷50=60(为什么错?)

600÷20=3(为什么错?)

349÷50=7(怎样改正?)

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行几轮)

3.拓展练习:

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

8_÷4_=2 3_÷5_=6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20×4=80(2)8÷2=4

所以80÷20=4所以80÷20=4

83÷20≈4

83≈80 80÷20=4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528717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

教材先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指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例1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之前,计算两步式题,考虑到数目比较小,大都是口算,运算顺序也比较简单,同学书写能力也较差,只要求直接写出得数。从本单元开始,要求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以便为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在同学通过“做一做”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以后,再通过例2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例2中有两个例子,左边是同学熟悉的,右边的例子是教学的重点。通过两个例子的比较,使同学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着通过例3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也是把右边的例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里要说明一下,有关运算顺序的结语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为运算顺序自身都是规定(当然这些规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结语,然后用例子说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则。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比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如例题教学第1题中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对比,在对比中解释综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题教学后第1题和第2题的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32+3×20与32+3-20、56-7×8与56÷7×8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4)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学会分析并能正确列式解答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习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3页信息窗和红点1的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内容。

思考:

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老师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同桌互相讨论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请两名(后进生)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3、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题错了,先圈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1、评议第2题,一样的请举手,若错,请说出错在哪里?

2、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相信你只要根据方法认真学习,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过渡:下面咱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全做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课(第24——26页绿点的内容及练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分数除以整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课本上的“自主练习”。老师也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2、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3、时间15分钟。

七、当堂训练:

今天这节课的收获不少,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5)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3.渗透商不变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达到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05=(3个500是多少)

7800=(800个7是多少)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15005=(把150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56007=(把560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1500300=(1500里面有几个300)

5600800=(5600里面有几个800)

2.象1500300,5600800的除法,如果没有乘法算式,我们该怎样算出商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

二、尝试探索:

1.先独立思考;

2.再四人小组合作,将你的方法和搭档说说,四人合作验证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合理的;

3.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合作探究)

4.汇报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出什么结论?生A:我可以把1200看作12个100,300看作3个100,12个1003个100=4(师根据生答板书)。师:试着用这种方法做另外两题?

(学生做题,师板书)。生B:可以把1200和300的00抵消掉。这样的除法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5.用你找到的方法口算:

720xx00=4500500=120xx00=2800400=

讨论交流

1.通过口算刚才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当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百数的时候,口算的方法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样.

2.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出几道这样的口算题目,练一练.

2.练习课后第一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渗透商不变性质)

3.列式计算:

(1)把1600平均分成800份,每份是多少?

(2)7200里面有几个400?

(3)3800与800的差是600的几倍?

(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2000千克,一头牛的体重是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头牛的重量?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推荐

  •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讨论与“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关的议题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希望您能够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一起学习进步。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
    2023-12-01 阅读全文
  •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集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关于“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您想要了解什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到您,有问必答有需要的朋友请问个清楚!...
    2024-05-09 阅读全文
  • [参考]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 小学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用到的基础,作为一位尽职敬业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充分理解数学要义,提前写教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小学数学教案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2022-12-17 阅读全文
  • 分数除法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 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根据您的需要我们为您整理了“分数除法教案”的相关资料,将这篇文章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更多人受益!...
    2024-05-10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00字集锦10篇 小学数学是最简单的基础,哪怕没读过书的人也会简单运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写教案课件是每一个老师少不了的工作!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学数学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00字集锦10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2-12-28 阅读全文

讨论与“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关的议题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希望您能够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一起学习进步。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

2023-12-01 阅读全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关于“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您想要了解什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到您,有问必答有需要的朋友请问个清楚!...

2024-05-09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用到的基础,作为一位尽职敬业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充分理解数学要义,提前写教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小学数学教案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最新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2022-12-17 阅读全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 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根据您的需要我们为您整理了“分数除法教案”的相关资料,将这篇文章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更多人受益!...

2024-05-10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是最简单的基础,哪怕没读过书的人也会简单运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写教案课件是每一个老师少不了的工作!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学数学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关于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00字集锦10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2-12-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