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
发布时间:2023-03-14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范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4篇)。
书籍可以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思维模式,您也许正在阅读作者写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当我们写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后感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呢?编辑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相关内容。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篇1)
同学们,自从人类诞生以后,摆脱饥饿,奋力生存成了人类历史不朽的主题。粮食是生命的资源,没有粮食等于失去了人的一大部分。我们现在吃的粮食从哪里来呢?我们不是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吗?这些问题就是袁隆平爷爷给解决的。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和挑战,杂交水稻诞生了。
当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养活世界?就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欢天喜地的绿色革命。袁隆平爷爷怀着从小定下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每天都认真仔细地研究水稻,这位坚定执著的知识分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观察稻谷的生长情况,就算暴风骤雨也不能阻挡他那颗火热的心。利用稻谷的种子,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中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著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分钟耕耘;正是这种不断努力的精神,催使他向成功走去;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迎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
虽然袁隆平爷爷儿时的梦想实现了,但这个不知疲倦的追梦人又有了更大的梦想禾下乘凉梦。让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活儿干累了的农民还可以坐在底下乘凉、谈天、下棋
现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人们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还把天上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人类的头顶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同学们,尽管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为我们解决了粮食之忧,可我们一定要爱惜每一粒粮食,为国家分忧,为世界人民分忧。袁隆平爷爷如此的辛苦,他这种为了世界和自己的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爱您,袁隆平爷爷!我爱您,米菩萨!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篇2)
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里面的主人公是袁隆平爷爷。
小时候的袁隆平非常调皮,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提出老师都不知道的问题。但老师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袁隆平不听,决定自已去寻找答案。
有一次,袁隆平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园艺场,从此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盼着长大能去学农。
长大了,袁隆平圆了小时的学农梦,他来到一所农校工作,带着学生做实验,还种出一个超级大的红薯。
那全国闹饥荒的年代,袁隆平做了一个禾下乘凉梦,为了这个梦他一直废寝忘食地研究水稻。
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人们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全世界的人们都很感谢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平时吃饭我们要光盘行动,不能浪费粮食,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多动脑筋,坚持不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父母的教导和悉心照顾,争取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篇3)
上周读了一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绘本故事,让我认识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出于对我的好奇,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沿山村体验割稻谷,近距离地观察稻谷我才发现:书中说的“满地黄金”真是名不虚传,一眼望不到边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地稻穗弯着腰,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小朋友。”
体验的第一个项目是割稻,我手拿镰刀,有模有样地模仿着农民伯伯的样子,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
接着是打稻谷,在机器上摔打稻谷,只见一粒粒圆滚滚的谷粒滚到一堆,好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坐上了车。经过这次体验,我深深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易,更要向袁隆平爷爷致敬。以后我要做一个不浪费食物,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读书感悟(篇4)
5月22日的下午一点零柒分,一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从天而降。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去向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就好似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中所说的。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向花生那样大,轻风吹过,我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许多人都在为吃饭这件事而发愁,在袁隆平爷爷考大学时他想要学农,他认为,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开始他的父母都不同意,但在他的坚持下终于说服了父母在西南农学院学习。
毕业后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开始啦大海捞针班的探索寻找。终于在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小心翼翼地数了数,没想到这一枝稻穗上竟然有239粒稻谷,她高兴极了。因为他从未见过谷穗如此大,颗粒那样饱满的水稻,还给他娶了个名字叫“鹤立鸡群”,后来又开始实验,繁殖。这种杂交水稻让每一位人民从挨饿中逃离出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大米的背后都是袁隆平爷爷与农民伯伯们一点一滴的汗水与心血,我们应懂得大米的来之不易,从而做到不浪费粮食;更要学习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的精神!
精选阅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汇编(5篇)
栏目小编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读过了作者写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后,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这时我们可以把新想法记录在读后感上,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1)
通过阅读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爷爷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立体,愈发生动。袁爷爷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田里挽着裤腿劳作和在研究室苦心钻研,打破了孩子们以往对于科学家的想象——科学家们并不是一直坐在研究室里。孩子们这才发现,袁爷爷的研究成果,靠的是他在研究室苦读苦学和田地间日复一日地考察,靠的是他对科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绘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袁隆平的良好习惯、难能可贵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对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究,正是在指引着孩子们勇于对抗失败,挑战自我,投身科学,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说:人生就是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
那么阅读这个绘本就是在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2)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绘本讲述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本书从袁隆平的童年兴趣开始,讲述了他为增加粮食产量,不怕失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之后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而他本人也拥有了“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故事,尤其重点描写了他寻找水稻雄性败育株的过程。我们要学习袁爷爷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奉献精神,从小树立一盏科学的光明之灯。
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中国科学家袁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从小时候梦见禾下乘凉到坚持不懈的科研实验,最终解决中国人民温饱。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坚持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为了这一粒种子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颗颗米粒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他将这粒种子种进了农田,更种进了无数人的心里。当风吹稻浪,米香盈碗之时,我们会想起您。您种下的稻田梦,子子孙孙将代代相传,这世间定会如您所愿!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3)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的是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爷爷小的时候问题特别多,很多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于是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六岁那年,和同学们去了一个园艺场,那里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的果子挂满枝头。从此,袁爷爷就有了一个学农梦,长大后他果然学了农,毕业后就在农校工作,他非常勤奋地种植农作物,有一次还种出了超大红薯。后来全国粮食短缺,袁爷爷不忍心看人们挨饿,就去种水稻,袁爷爷也不怕风吹日晒,日夜操劳着,就为了种出大产量的杂交水稻。终于,袁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袁爷爷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看到人们挨饿就想办法种水稻,在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前,他不怕苦不怕累,从未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就算中国水稻产量大大提升,他也从未满足过。他90岁高龄,仍然奔波在稻田里。但是,它在2021年5月22日13:07,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袁爷爷,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多么希望在稻田里守望着的您一直都在啊……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字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主要讲了袁隆平爷爷为了不让大家挨饿,几乎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是袁隆平爷爷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他说:“我为什么要退休呢?除非我看不见了,听不再着了,才可能退休”
袁隆平爷爷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他和他的助手发现了一片很高的水稻,他们在水稻地里走着,累了就在水稻下乘凉,从此袁隆平爷爷便想的实现这个梦想,(水稻底下能乘凉),于是,袁隆平爷爷慢慢的发明了杂交水技术,一代、两代、几代。水稻技术越来越好。水稻越种越多,使全中国的人们不用在担心没有粮食吃了的处境。不仅如此,袁隆平爷爷还毫不小气的将杂交水稻技术的方法分享给全世界的人们,这让我们可以无比骄傲的说‘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国家的袁隆平爷爷’。我们的水稻比国外的好。
可是,人生还是有尽头的,在前天,也就是2021年5月22日,这位让我国壮大的人,安静的离开了这一个世界,虽然他的人离开了这一个世界,可是他的精神却依然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为了不让袁隆平爷爷的努力白费,我们平时也要养成好习惯,不浪费粮食,把米饭吃干净,不挑食。这就是给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礼物,我一定要从我做起,不浪费粮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这是李绅写的《悯农》今天我也读了一本有关农业的书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这本书主要讲了袁隆平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下定决心要让大家吃得饱饭,不必为了粮食短缺而烦恼,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于是袁隆平爷爷就来到了一所偏远的农业学校,刚开始袁隆平爷爷就开始了艰苦的群众,终于在西安农校选种时发现了一株穗大颗粒饱满的稻株,本以为选到了优良的品种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结果播种后没有一株像以前那颗那么饱满。
袁隆平爷爷就开始琢磨,为什么没有一株像之前的那一株一样那么饱满呢?原来那颗穗大颗粒饱满的稻株是个天然杂交水稻,袁隆平爷爷又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人工杂交水稻呢,而现在有一个摆在眼前的巨大困难就是选种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并不是很简单的,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在1973年时,中国第1代杂交水稻诞生了,后来第2代,第3代,也相继诞生,这些都是用艰辛和汗水换来的结果。
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从不会因为有了惊人的成绩而就停下脚步,袁隆平爷爷也正是如此,后来袁隆平爷爷又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稻,耐盐碱,抗老,抗虫害,抗倒伏,所产稻米呈胭脂红,如果大力推广海水稻的话,一片片西北的盐碱地也许就会变成万亩良田,西北地区的人们也就不用挨饿了。
令人惋惜的是,2021年5月22日13:07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睡着了。
袁隆平爷爷虽然不在了,可是他坚持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茫茫稻海中,他历经千辛万苦,顶着烈日找到了一颗天然雄性不育水稻,之后又研制出了第2代光温敏人工杂交水稻,又研制出了第3代,现在正在研究第4代第5代杂交水稻,希望能早日实现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而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为祖国强大事业添砖加瓦,可是反观我自己有动脑筋的题就有空在那里不写,不愿意动脑筋,在看袁隆平爷爷,当时顶着烈日,在茫茫稻海中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相比之下我的困难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啊!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福,可是这么点小困难,我就止步于此,我是肯定成为不了科学家的,所以我以后要学习袁隆平爷爷坚持的品质,要努力学习,不能有困难就止步,有困难就直面面对困难。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集锦4篇
怎样来写读后感?相信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当中的人物为读者带来了很多的内心。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意义,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 篇1
通过这次中队活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袁隆平,也让我知道袁隆平的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出现在一本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上,袁隆平之所以会学农,是因为袁隆平在六岁的时候去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场。从那时,袁隆平就定下了一个学农梦,1953年8月,袁隆平从农业学校毕业。他专门研究红薯和南瓜,取得了不菲成果。1959年至1916年是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因为没东西吃而饿死,袁隆平下定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在后来的努力中,他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被世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农业,我们也该学习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为国家出力。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 篇2
上周读了一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绘本故事,让我认识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出于对我的好奇,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沿山村体验割稻谷,近距离地观察稻谷我才发现:书中说的“满地黄金”真是名不虚传,一眼望不到边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地稻穗弯着腰,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小朋友。”
体验的第一个项目是割稻,我手拿镰刀,有模有样地模仿着农民伯伯的样子,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
接着是打稻谷,在机器上摔打稻谷,只见一粒粒圆滚滚的谷粒滚到一堆,好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坐上了车。经过这次体验,我深深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易,更要向袁隆平爷爷致敬。以后我要做一个不浪费食物,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 篇3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的是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爷爷小的时候问题特别多,很多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于是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六岁那年,和同学们去了一个园艺场,那里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的果子挂满枝头。从此,袁爷爷就有了一个学农梦,长大后他果然学了农,毕业后就在农校工作,他非常勤奋地种植农作物,有一次还种出了超大红薯。后来全国粮食短缺,袁爷爷不忍心看人们挨饿,就去种水稻,袁爷爷也不怕风吹日晒,日夜操劳着,就为了种出大产量的杂交水稻。终于,袁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袁爷爷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看到人们挨饿就想办法种水稻,在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前,他不怕苦不怕累,从未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就算中国水稻产量大大提升,他也从未满足过。他90岁高龄,仍然奔波在稻田里。但是,它在2021年5月22日13:07,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袁爷爷,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多么希望在稻田里守望着的您一直都在啊……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 篇4
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选自“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内容取材于由中国科协牵头主持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共三辑,涉及医学、气象学、地质学、航天、药学、农学等多领域,语言深入浅出,可以让孩子了解多个领域的科普知识,走近科学家的人生故事。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述了袁隆平爷爷为水稻种植奉献终生的故事。阅读这个绘本,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了解水稻种植研发之路的不易,更重要的是通过袁隆平爷爷成长的故事,帮助孩子们在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点亮他们的科学之梦。
袁隆平小时候对一切都很好奇,有着追根究底的求知欲。在参观园艺场的时候,他被眼前丰硕的果实和美丽的鲜花迷住了,从此他爱上了果园,爱上了绿色的世界,内心也因此种下了一个田园梦。
真正让他坚定了学农的想法,还是那些在饥饿中受苦受难的同胞。看到沿路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袁隆平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人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从此,他便开始踏上了水稻种植研发之路。
想要培育人工杂交水稻,首先就要在自然界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实验材料。袁隆平为了寻找不育株,经常是头顶烈日在田间、野外整日忙碌。强烈的阳光炙烤着他的皮肤,额头上的汗一连串地往下落,袁隆平无视那一串串汗水,也无视蠓虫的叮咬。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终于,他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
在那之后,他还为了另一个梦想而努力——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他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作为一名科学家,袁隆平真正做到了为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通过不断翻阅绘本,袁爷爷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立体,愈发生动。袁爷爷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田里挽着裤腿劳作和在研究室苦心钻研,打破了孩子们以往对于科学家的想象——科学家们并不是一直坐在研究室里。孩子们这才发现,袁爷爷的研究成果,靠的是他在研究室苦读苦学和田地间日复一日地考察,靠的是他对科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绘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袁隆平的良好习惯、难能可贵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对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究,正是在指引着孩子们勇于对抗失败,挑战自我,投身科学,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说:人生就是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
那么阅读这个绘本就是在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