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优秀的课件

发布时间:2023-05-17 优秀课件

优秀的课件13篇。

通常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们就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教案和课件。因此,如果需要随意添加一些东西,老师们必须要特别注意。教案是优化和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撑。在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提供以下有关“优秀的课件”的相关信息,感谢您阅读本文!

优秀的课件 篇1

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估计用时2分钟)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估计用时4分钟)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估计用时28分钟)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课件:学习小帮手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我想

(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一个承诺》

2、谈感受。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4、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设计特色:

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优秀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近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习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优秀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

同学们,(指着投影出现的骆驼和羊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就因为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高好,自己的矮好。于是就发生了比一比的故事来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齐读课题:第十五课《骆驼和羊》指导读好“骆驼”一词。)

二、读文、看图、初知内容。

1、请听故事。――(听课文录音,起范读效果。)

2、自由读,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全文有几段?有几幅图?每一段和哪一幅图对应?

3、检查并认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4、分组、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词句。

1、看各张投影片,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预设学生心理:他们为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他们俩的傲慢、肯定的语气。

4、指名感情读第一段的两句话: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5、听了同学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预设学生问题:骆驼怎么证明高好?羊又是怎么证明矮好?他们各自怎么证明自己的长处的?

6、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骆驼和羊怎么证明自己的好的。划出骆驼和羊证明的地点和动作。

7、四人小组表演骆驼和羊证明的方法。其它组评议,体会、感悟“围墙、茂盛、扒在、脖子、摇头、不肯、认输、又窄又矮、大模大样、跪下、钻进”词语的含义。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2、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3、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2、同位互说,全班汇报说,说说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3、总结谈话。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做事更出色了。

4、他们俩争过不停,后来要找谁评理呢?好,我们下节课来看看老牛是不是也这样说的?

五、作业 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15、骆驼和羊

骆驼图 羊图

抬头、吃到、树叶(长处) 抬、扒、吃不着(短处) ――长得高好

跪、低头、钻、进不去(短处) 大模大样进去(长处) ――长得矮好

优秀的课件 篇4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 第二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我抓住了两条主线。

一、说课文

趣:本课以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语言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一年级学生又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这样的文章刚好适合他们阅读。由于还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孩子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可他们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抓住这一点我决定抛开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趣”为主线,用故事串连全文,让他们扮演裁判的角色参与到故事中,与文本融为一体,同嬉戏,共呼吸。同时我结合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游戏等多形式活动去设计课堂让这节课充满童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语言带给人美好感受。

情:这是一首充满人文气息的儿歌,里面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的兴趣。孩子的心是细腻的,情感是丰富的,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抓住这人文情怀,我设计多种情境,让孩子去帮助不识字的小猴,让孩子到动物身边去体验,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云、公”两个字;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初步培养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感悟体验文本内容,让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读好文中问句。

二、说教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字词复习与朗读巧妙融合在一起时饱满而富有深义地读,在故事场景中饱含深情地读,在带头饰表演、唱《比尾巴》歌曲等活动中趣味地读。多种形式结合,课堂上书声琅琅,课堂上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本节课读这一教学重点。

2、情境教学法: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 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连的形式,让孩子扮演裁判、比赛选手,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孩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播放动物尾巴视频,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闻,激活情感。

3.多媒体演示法: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的动画,看图猜课文游戏等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这一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1、举一反三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在引导问句时通过演示动物尾巴,激疑导出问句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总结出其他问句。趣味背诵中,头饰上盖着的大问号再次刺激孩子的感官,把类推的方法应用进来快速反应本节课的六个问句。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层层递进中也逐步突破问句朗读这一难点。

2、查阅资料法: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趣味拓展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查阅动物尾巴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帮助积累。

3、观察法: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动画、教具展示,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4、读、品、悟、议、辩、入:读: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四、说教学流程

下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复习生字、整体感知、品文细读、背诵课文、激趣拓展、指导写字六个环节。(幻灯展示)

现在我就这节课的两大亮点来阐述:

(1)、语文味——朗读、品词析句(配合教具展示板书)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

(一)在教学“趣味细读”中,我精心地准备教具,把猴子、兔子、松鼠分一组,公鸡、鸭子、孔雀分一组,变换形式领悟问句。

1、学问句

指导前三个问句时,先出示两条尾巴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一条尾巴与第二条尾巴有什么不同?相应出示“长”和“短”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随机通过观察,拓展出反义词,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做动作引导,如上——下。师生表演,如高——矮。教具演示:如黑——白(黑白双面纸)。引导联想:如胖(猪八戒)——瘦(孙悟空)等等。接着观察第三条尾巴,它像什么呢?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但只要表达合理,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回答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这条尾巴好像……)联系实物或画简笔画帮孩子理解降落伞。

接着,出示三条尾巴问:“第一组的动物尾巴我们观察完了,你们的头脑中出现问号了吗?”(板书:大“?”) “根据这三条尾巴你们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由此激起孩子满脑子,满肚子疑问,孩子提完问题后,由狮子大王为中介导出本节课的前三个问句,再趁着发自内心最真实的疑问感触,捕捉孩子的疑问表情多形式指导孩子有感情朗读突破本节课难点,如果孩子入境不深,还可以随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再次感受引导。

指导后三个问句时,不同于前面的演示领悟后,再把三个问句集中在一起指导朗读,而是让孩子通过举一反三法,一句一句领悟,一句一句指导朗读。如:出示第一条尾巴,问:“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回答后,把“弯”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小裁判们,看到这个字,你们会怎么问?”引出问句,随文做动作理解弯,再指导朗读的形式。其中第二句,对扁的理解是采用橡皮泥演示,第三句,通过与其他尾巴的对比导出最好看,再用“请咱们班上声音最响亮的,来读读这个句子。请咱们班上朗读最棒的,来读读这个句子。请咱们班上个子最高的,来读读这个句子。这种形式把朗读与词语理解有机结合。

[在学问句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出示尾巴特点的词语,把朗读指导与词语理解、复习生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用于以往的朗读,使课堂更饱满,更有韵味,趣味性十足,孩子乐学、好学,兴趣高涨。]

2、学习答句。

在整场比赛中,孩子是文本中的一员,他们是这场比尾巴大赛的裁判,由他们评比,自主到黑板上拼一拼,向狮子大王汇报结果等等调动多种感官感悟本课的六个答句。抓住此刻的愉快心情,男、女裁判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资源,赛读,整个课堂充斥这愉快的氛围。

3、多形式朗读

比尾巴大赛结束了,可孩子的朗读并没有就此被打断,通过一句:“比赛进行的非常成功,连记者都赶来采访了,还当场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知道这首儿歌后来被发表在哪里吗?引出文本,再通过:“森林王国来了几只外国小动物他们不懂中文你们能给他们念念吗?”

让学生起立看课件中出示的全文加动作,齐读课文

接下来,变换形式采用老师扮演外国小动物与裁判们一问一答:

同桌一人演外宾,一人演裁判,加动作一问一答

[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在丰富的朗读形式中,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二)在趣味背诵中 (演示课件辅助)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体现其自主性,但这时孩子基本上能背诵课文内容。可以直接让孩子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背诵。

1、玩猜一猜游戏,根据课件看图猜出课文内容。

2、请猜得最好的小朋友上台戴头饰表演,再次突破难点。如:学生拿长长的尾巴,带头饰出场,头饰上盖个大问号。表演者侧身站着把尾巴放在屁股后面摇一摇,转头让大问号面向学生问:“谁的尾巴长?”下面的同学答:“猴子的尾巴长。”答完拿走“?”揭示答案。(加教具演示)

表演完后,由这六只比赛戴头饰的比赛选手带小裁判们去参加庆祝会大家一起唱响 《比尾巴》。[演示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他们与动物的距离,在表演和感悟中增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新:

1、本节课的生字复习与写字指导是由不识字的小猴引发的,一上课,小猴子就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爬一座识字山,过一条词语河来到比赛现场。由于小猴子不识字心里很难受,最后一个环节由小裁判们发挥爱心教小猴学写字。[前后呼应,情感真挚是对以往这一块教学单一、只显示工具性的一大突破。原来生字复习与写字指导也能注入生命与活力,也能注入人文气息。]

2、课标指出:低年级以识字为主,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读,如何解决总目标与课时目标间的矛盾呢?

我通过问句中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卡片、答句中动物图形与文字的巧妙结合,课件展示全文内容再用红色把生字突出(指出板书与课件),趣味背诵中猜一猜游戏的图字结合等细节处理,似乎只是朗读指导,却能在不多花一点时间的基础上,随文复习生字,让生字复习多形式、趣味性地贯穿始终,既完成第二课时读的目标又能把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理念落实到实处,一举多得。

3、在教学中,我播放视频,把孩子带到生活、大自然中,寻找神奇的动物尾巴,让学生的心飞出课堂框架,使文本活起来,不再抽象的文字。从小培养孩子的创作灵感,懂得寻找创作根源。

看完后,让学生当当小作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自由创作不局限框架,一句、两句,类似于课文或完全不同于课文都行,寻找创作者的感觉、感受,挖掘真实情感。]

学生说话中有了课文初形,引入课文内容,观看课文动画(演示课件)[这些小作者已与文本融为一体,利于为有感情朗读、背诵作铺垫。]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趣味拓展中,我让孩子初步学习收集的资料,以推荐小动物参加比赛的形式,小组交流,再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推荐,可以简单介绍动物尾巴资料也可以模仿书中的句式编儿歌。[两种不同层次的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

优秀的课件 篇5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沈从文先生所作的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即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让学生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三维目标的确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基于此,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同学间合作学习,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作者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2)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在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①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感受文中的民俗美。

【说学情】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也有一些知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不是很高;二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深度不够;三是对美句的品赏往往流于表面而不能够深入挖掘,因而意境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此外,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课前收集有关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领略一点有关云南的民族风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教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教法确定如下:

①情景烘托法 ②启发式教法 ③合作探究法 ④多媒体教学手段

【说学法】

“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本节课具体的学法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读书入境法:让学生在读中入境、感知、感悟,受到熏陶。 ②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感知文本之美。

③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 一、导入环节,听歌蓄情 二、初读环节,读歌动情 三、精读环节,品歌悟情 四、拓展环节,写歌传情

“听歌蓄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教师学唱 听歌蓄情 民歌欣赏 个性表达 情景烘托法 情感体验法 5分钟 (口头) (课标解读: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读歌动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①生本互 正音识字 动,读歌动情②范读法 朗读法 10分钟 引导归纳 整体感知,精炼启发法 圈点批注法 概括 (课标解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圈点批注,正音识字 学生高声朗读文章,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场合的民歌演唱会?在各个场合中勾画关键词。 教师接着问:三种场合下的演唱在内容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朗读能力、信息的把握及提取能力、内容的概括能力、文本比较能力。)

“品歌悟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①生生互动,品 引导讨论 歌悟歌②合作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20分钟 点拨归纳 探究,感受风情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全班分为三大组,围绕各自的问题合作探究。 一小组:山野对歌是怎样对的? 二小组:山路漫歌是怎样漫的? 三小组:村寨传歌是怎样传的?

第一组:山野对歌部分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体会人物美。

第二组:山路对歌部分(本课难点)

教师深入本小组,启发性地提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进行合作探究,理解山路对歌所表现的环境美。

①“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②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③这个片段与文题是否矛盾?

④如果你是这个女孩,你会唱什么歌?

第三组:村寨传歌部分

教师引导本组学生围绕传歌方式合作探究,感受歌会的场面美。 教师总结:人物美、环境美、场面美的融合正是民俗美的最好体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对歌会的生动描写表达出的美好情感。)

“写歌传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歌词示范 能力迁移 鼓励点评 个性表达 启发法 模仿法 10分钟 (书面) (课标解读: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人物美 山路漫歌 环境美 村寨传歌 场面美

(设计意图:简洁直观,体现出教学重难点。)

【作业布置】

课外收集一些襄阳民歌民谣。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本地的民俗民情。)

【自我评价】

大理三月好风光 情境入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互动读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探究赏歌 丢个石头试水深 拓展写歌

本课的设计过程将新课的学习与阅读、口头表达、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结合。在这堂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新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发展。

优秀的课件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对象和内容是《背影》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真挚感人,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影响深远。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想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与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背影》在本单元和本学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即文中父亲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难点:(1)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应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语文基础尚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是初中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成年人而且是知识分子的情感,很难真正领会。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的字、词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品细腻、朴实的描写所蕴涵的深情。

(2)学会用行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熏陶。

(2)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感受父母的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启人心志的导语和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们产生共鸣。

(3)采用导读法、启发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完成教学目标。

2、学法指导:

(1)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

(2)研讨法:分小组讨论,发扬团队精神,思考、讨论、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

3、教学手段:采用播放录音,投影等多种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语:中国有句老话叫“严父慈母”,仿佛做父亲的一定是非常的严厉,其实,我总觉得,在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平时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的爱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都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满怀深情地讲述在我的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关爱和影响。展示一组关于父亲的画面,任选角度,说说它们的感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意图:

以“情”为切入口,激发情感,创设氛围,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划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大致把握本文的内容,小组简单交流,明确本文的大意。

(三)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1、问题:

(1)“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有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写了几处背影?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背影?

(4)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背影?

设计意图:设计的目的是以问促读,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

(1)朱自清为什么不自己去买橘子?

(2)文中父亲的形象“细心”、“体贴”,怎么不像父亲却像个母亲?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3、“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好象电影特写镜头,而且,又是个极煽情的镜头。请学生表演“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揣摩“蹒跚”、“探身”、“爬”、“攀”、“缩”、“微倾”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理解父亲的背影是沉重的背影,是艰难努力的背影,进一步理解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

4、全班齐读“望父买橘”部分,进一步体味这种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

要求:声音低沉,节奏舒缓,语速较慢但略有变化。

优秀的课件 篇7

肖海红

一、说教材

《提醒幸福》一课是职高基础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必学课文。这篇课文针对生活中人们过多关注风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如何寻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启示人们进而去创造幸福。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幸福之所在,学会“提醒幸福”,从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职高语文教学,应贯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去发现、探究、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在不停地与教师、与学生、与作品、与生活对话中,就会不断地使自己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就能凸现自己作为言语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四、说教学设计

(一)内容呈现

教师引入:什么是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人的幸福观,应该是什么样的,请您打开课文仔细品味吧!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不经过教师“传递”,直接去阅读文本,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

(二)对话交流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凡教学,都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活动。教师虽已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传授者,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要巧设问题情景,围绕主题不断引出对话话题,与学生公平辩论,采用一切机智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挑逗”起他们的强烈对话欲望,激发起他们的问题观点交流冲动和热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文章如何一层一层地来阐明论点?通过与学生真诚、平等的对话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毕竟是学生,不论在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真诚帮助。于是,教师一次挑起话题:寻找作者给幸福下的定义与解说,每人至少找出三条。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的幸福观,进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学生与学生对话,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的不同,学生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辩,都非常有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锻炼。所以我设计阵个四个话题。

话题1:灵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句中加点的词措什么?

话题2: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

话题3: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怎样理解加点的词语?

话题4: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4)师生与作品对话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学习文本,不仅在借助文本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我设计了以下话题:

话题1:文章题为“提醒幸福”,为什么在开头部分写了相当篇幅的“提醒苦难”?这一部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话题2: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毕淑敏却只是要大家及时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她是不是只看重眼前的欢乐,而不去管将采的愁苦呢?通过以上对话,探究其写作文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超越文本,理解作者的幸福观,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四)链接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因此,我设计地以下两个话题:话题1: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坊。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那个开染坊的女儿会晒不干布。后来有人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

话题2:作家说幸福的感觉只在心灵,享受幸福要重眼前的欢乐,那么当前的幸福感受和长远的理想有什么关系呢?还要不要去追求未来呢?

通过这两个讲师来引导学生学会由学本向课外阅读迁移,由学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又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

(五)阅读体验

学语文,旨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品质。因此,教师还应指导、引导学生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全面发展,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于是我设计了以下两个话题: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内心感受如何?

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优秀的课件 篇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作出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 知识 ,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 “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 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 ,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 。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㈠ 情境导入(2分钟)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多媒体展示一杯水,水中有许多水分子 ,你能根据图示,说出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过渡:水中这许许多多的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许许多多的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从而导入本节课题 。这样从学生熟知的水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知识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 )认定目标(2分钟)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课堂达标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模块的学习。

模块一:元素概念

1、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73、74页元素部分内容,对重点内容记忆、圈划,按要求试着解决屏幕上自学讨论所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组内交流、讨论。

⑴ 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树上圈划。

⑵ 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部分 ,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⑷ 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素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 ,所以作物要施肥。

设计意图: 这个自学讨论经过了精心设计:问题典型,能切中元素概念的要点,有讨论价值,渗透了学法指导。

2、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自学讨论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思考讨论。这样设计便于以问题为载体,思考元素的本质,克服元素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 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品质和能力。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讲解过程中,尽量得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拨: ⑴ 定义中的关键词: 相同核电荷数 同一类原子

⑵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

⑶ 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⑷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为方便记忆,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八国联军进中国时,抢走了中国的许多金银财宝,所以说 “洋鬼子扛着铝和铁”,﹙投影出示﹚ 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根据谐音记忆法记住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前四种元素的名称。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 ?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4、巩固练习:通过两个选择题,及时巩固元素概念的理解。

模块二:元素符号

1、 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⑴ 速读课本74页下边至76页上方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⑴、为什么采用国际统一的元素符号?

⑵、读小字部分资料,国际上采用什么方法表示元素?

⑶、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什么?

⑷、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⑸充分运用心、脑、眼、口、手各种感官,眼看、脑想、手写、口读各种方式快速记忆71页表中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可寻找规律,分类记忆,如:如H开头的元素有什么? C开头的元素 :原先记住的元素可暂不管它,记不住的重点记忆﹚

⑶盖住符号,根据名称回忆,不熟的动手写一写。

⑷同桌互相听写,对照课本互相批阅。

2、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探究

3、精讲点拨:点播元素符号的意义、指导元素符号的记忆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学生。

(四)达标测试:我用了四个小题进行达标测试,便于了解学情,及时纠正辅导。

(五)反思收获: 引导学生对全课内容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元素、元素符号这一重点,以及元素概念的理解之一难点,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⒈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熟记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五. 关于教学设计的两点说明

效果分析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优秀的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1、 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2、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积累上,难点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3、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二、说教法

本课拟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发现法:本课难点的突破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3、 讨论法:和发现法配合使用,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让学生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学法。这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的目标。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课文《口技》,这里说“研究”而不说“学习”,是希望本节课同学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发现的精神来学习这节课。

(这样导入,直奔主题。针对教师讲,学生记的情况,强调学习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听读课文,请你发现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拎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这样切入应该说是比较省力的,扣一句话,一个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三)、研究课文

1、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研究一下。

2、请你说话: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从 这几句可以看出,它写出了 。说说你的研究成果。

3、 请你归结

文章表现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①对 的描摹 ②用 和 的烘托

4、请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现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启迪?请说说看。 (这一步的研究,严格遵循了发现事物,研究事物的一般规律,确立目标——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得出结论——应用规律)

(四)、请你发现、落实字词

1、概括老师的示例,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字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字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

2、交流

3、请你做做,课堂训练

(这一步注重让学生个别发现,然后集体交流,以点江成面,既可以注重学生个人的发现,又可形成完整的知识休系。)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时间分配

导入 2分钟

听课文,整体感知 5分钟

研究课文 15分钟

发现,落实字词 10分钟

课堂训练 5分钟

机动时间 3分钟

五、几个设计理念的阐释

1、 设计中充分贯彻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2、 设计中遵循发现事物,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关键词为“发现” 、“研究”

3、本课在尝试一种的新的课型:无提问课。课中没有或很少有教师的提问

林嗣环《口技》导学案7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莫丽宏 审核 :

课题 口 技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20xx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2、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优秀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请一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明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游行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过渡)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开阔的场面,平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诗人喜欢这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爱/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我们能不能从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赋予鸟以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则共同探讨)那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200—300字的短文。

优秀的课件 篇11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孝敬父母》歌曲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诗句(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

2、背景音乐中,老师深情诵读(设计意图:教师语言激情,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地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作——

过渡:这种人叫作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1、出示词语: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自在地读出初步感受来,为学习慈母情深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下伏笔。)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贫(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⑴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⑵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读中再现情境,读中体会感情。(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如:

课件出示: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瘦弱疲惫的母亲

过渡:面对如此瘦弱疲惫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我犹豫了——

课件出示: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就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这一元五角的不容易。也初步感受了母亲的艰辛。)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过渡:家境如此艰难,母亲会给我钱吗?

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过渡: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母亲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母亲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这是一位多么贫苦的母亲哪!可是今天,我要钱买书时——

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课件出示:(引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过渡: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

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口语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设计意图:借助文本的补充,丰富学生的感知,读出文章的“味”来。)

1、深情朗读:“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过渡: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2、课件出示:梁晓声简介

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3、深情读课题

五、联系自我,真情告白

过渡:正像一首歌中所说——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同学们,母爱的伟大就在这点滴的细节中,让我们静静回忆,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

1、讲述妈妈的故事(设计意图:由人及己,感受身边母爱。)

过渡: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心里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2、妈妈,我想对您说……(设计意图:交流中唤起爱母情感。)

3、深情读课题

过渡:关于母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

六、学习积累,感情升华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过渡: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七、欣赏视频,感恩父母

过渡:慈母情深,今天,请做好这三项作业——

八、今日作业(设计意图:课堂延伸,接近生活。)

1、将课堂上写给妈妈的话说给妈妈听。

2、摸摸妈妈的手。

3、为妈妈洗一次脚。

优秀的课件 篇12

一、教材解读:

1、文本细读:《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本课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

二、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三、流程预设:我的教学过程由三个模块组成。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复习导入:

出示本课词语请生开火车读。紧接着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这样娓娓道来:同学们的词语记得很牢固,那么上节课大家认识了一位年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是谁?(板书:英子)来,我们一起和她的打打招呼。我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课文里是介绍英子的段落,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交流。学生的发言可能会集中在两个片段:

片段一: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片段二: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这两个片段都描写的英子在班里的表现。片段一是通过英子的动作展示掌声前英子的自卑忧郁,而片段二简单明了,可以一读带过。我是这样处理片段一的:

1、朗读感悟片段一:

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等字词品读体会,想象体验:每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游戏说笑的英子,天刚蒙蒙亮就要赶到学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个个同学离开后才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内心会怎样?引导学生想象英子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英子是个可怜、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的女孩。再对比体验,联系我们平日的快乐生活,对比体验英子忧郁孤独的生活,焕起学生对英子的同情。我这样说道:是啊,英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到操场上游戏,到舞蹈房跳舞,到林荫下散步,到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不愿意――,不愿意――,担心――所以她总是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那就是――忧郁!(板书:忧郁)面对着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就让我们读出内心的同情,读出英子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吧!

2、自读自悟片段二:了解英子的开朗活泼 。(板书:开朗)

3、比较质疑。(板书课题:掌声)

文中的这两个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的不同表现,第一句写英子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而后一句则写英子的开朗活泼。是什么改变了英子?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比较质疑:请你们把这两处片段对比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扩展。把感悟引向深入。达到课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浓。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学生自主研读“掌声”段落。

[1]、 首先是个人默读,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这里我创设了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探究为目的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运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交流、点拨、感悟。

句子一、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句子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A、朗读铺情:

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地站”“一摇一晃地走”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当时害怕、矛盾、紧张、无助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读让小英的畏缩、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

B、想象育情:

请学生闭眼想象,我旁白。

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说,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那一刻”英子的心里会是怎样? 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学生沉浸在英子走上讲台的紧张与艰难的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唤起情感体验的冲动,掀起他们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

C、追问生情:

导问:这一刻!英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追问:就在此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响起。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

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英子原来想的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怕当众出丑的情况都没有出现,相反:她得到了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中有最真诚的鼓励和尊重,更有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期待。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

D、引读焕情:

师引入:是啊!此时的英子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 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情地反复朗读第二句,这样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促使学生生成“真正感人的爱的力量”这种生命化的感悟!

E、换位传情:

a、此时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b、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想些什么?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学生就容易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中推测、想象、探索,感悟语言,体悟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F、品读升情:

循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这两个词,在老师的语言引领下,通过一遍遍地回环朗读,让学生沿着这些字词铺设的英子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促使英子转变的情感世界 。鼓起勇气讲完故事的英子,再一次得到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 。此时此刻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 生接: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听,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G、聚情导思:

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第一次掌声的背后是鼓励,这一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呢?这两次掌声的背后都藏着什么呢?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板书:爱)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并将这暖暖爱意融入学生的生命!至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

(三)、 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引入: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屏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想象: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联系生活:谈对“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理解。读书不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评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于是我让英子的“微笑着面对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以情导行,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

2、拓展练笔,学会如何去爱: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把掌声献给谁?除了掌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表达爱?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3、激情结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师:在班级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时时需要爱,我们不仅要知道爱,更要学会爱!让我们给有困难的人一丝鼓励,给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持,给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相互关爱,共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最后说我的板书:

四、板书设计:

英子 自卑 ↗ ↘开朗↘ 爱 ↗ 这一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虽经准备但依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评委专家多多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优秀的课件 篇13

《地形概况》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地形》,适用于初中二年级。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本节说课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

中国地理教材分为“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和“中国在世界中”三个部分。《中国的地形》属于“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是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之后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地形概况》是《中国的地形》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中国的地形》的基础,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所以学习本节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共需一课时。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材这样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

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知识、能力及思想 教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立本节教材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点。 (2)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我国地形条件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讲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目标的确定为本节教学指明了方向。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知识目标、教材内容,确定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它是本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了它,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 2、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 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对三级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不易理解,因而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我准确运用了讲授法、指导读图法、比较、归纳等教法。其优点是,运用讲授法能在短时间里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绘图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心中有图,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尽量直观,变抽象为具体。本节教学我准备运用挂图、投影仪体现知识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运用投影仪还有助于教学容量的增加。

三、学法指导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教学主要渗透读图法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析图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模仿讲授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这样设计,使“读”、“讲”、“练”有机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属于讲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讲授、读图、绘图,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教材、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采用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运用此方法可直接提出学习的课题。这样设计,清晰、简明,使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又为下一步引入新课指明了思考的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二)以图导学,读练讲析 运用此方法可认识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布。 1、针对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思考练习题,学生对照练习边读地形图边完成 练习题,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在学生读图练习的基础上,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联系学生已有的在地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读图,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明确三级地势阶梯的宏观分布。我指 图讲解三级地势阶梯分布概况,要求学生填写“三级地势阶梯概况表”,掌握三级地势阶梯的分界线、海拔和地形类型。在讲解的同时,我板书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简图,直观展示我国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要求学生画地势阶梯分布简图,讲解地势阶梯的分布、分界线、海拔和地形类型,认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这样设计,使学生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做到了各个击破,为学生认识上设置了一些台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三)由上而下,因势利导 运用此方法可分析得出我国地形的又一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一结论可以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得出。进而联系实际分析评价多种多样的地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样设计,便于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国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总结新课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将比较零散的知识归纳、概括成系统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明晰的印象。这样可使学生简化储存知识,提高思维和概括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题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检查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巩固教学重、难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因材施教。

(六)作业布置 目的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复习和练习,进一步强化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培 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教学板书属纲要式和板图的结合。共分两大块,课题居中,左为内容纲要,右 为板图。这样设计,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简单,精练,美观,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

(八)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只是我的主观愿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本身、学生及其它因素的影 响,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程序,因此,我设计了“教学后记”,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系列13篇)


如果您需要阅读优质文章,建议阅读“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教案课件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编写教案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愿此能给您一些启发。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有关水果的单词:apple,orange,banana, grape,pear,并能正确运用;注意单词banana、grape的复数形式。

(2)能够运用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进行对话,注意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

2、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单词,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景,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3、情感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单词apple、 pear 、banana 、orange 、grape 的正确读音以及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的学习。注意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和单词的复数形式。

(2)难点:注意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和单词banana、grape的复数形式;能正确运用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话。

三、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游戏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利用带有颜色单词的卡片,进行抽查和全班齐读形式让学生回忆 red、yellow、orange等单词。

2、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所要学习的水果的谜语,要求学生猜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几个谜语,想让同学们猜猜,快看大屏幕:红红脸,圆又圆,咬一口,脆又甜。”(剩下的4种水果也用猜谜形式引出) “同学们真聪明,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水果用英语怎么说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3、呈现新课:

(1)把新单词板书在黑板上,逐个跟读、拼读。首先是全班读,接着是男生女生轮流读、最后是通过小组间竞赛读和开火车读的形式巩固单词读音。强调banana 、grape的复数形式是bananas和grapes(通过在大屏幕出示one banana,two bananas,they are grapes的图画,这样再来教学这两个单词的复数形式。)

4、大屏幕出示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的对话语音,老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让学生把刚学的单词运用起来,(如:老师手拿苹果卡片,问:What is this?生答: It is an apple.)强调apple、 orange的首字母是元音字母而且发音是元音开头,所以单词前必须是an(如:an apple、an orange),而pear 、banana 、grape是辅音字母开头,所以单词前是a(如a pear)。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进行对话练习,首先是全班跟读,接着是师问生答和生问师答互动读,最后是同桌之间到小组之间的生生问答,达到巩固且能掌握并熟练运用。

5、巩固练习

(1)游戏“水果蹲”: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先在小组内进行;再邀请5位同学上台,分别以刚学习水果单词命名,进行“水果蹲”游戏。如“apple蹲apple蹲,apple蹲完 pear 蹲”

(2)游戏“猜水果”:老师说明游戏规则,一名同学说出要猜水果的特征(一定要用英文说出该水果的颜色),另一位同学要用英文回答是什么水果,回答正确后刚刚的两位同学要用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进行对话。先在小组内进行;在邀请一对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如“A:这个水果是圆圆的,颜色是red。B:apple。A:What is this?B:It is an apple.”

(3)大屏幕出示刚刚学习的水果单词和句子,学生跟读两遍。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单词apple、 pear 、banana 、orange 、grape和他们的复数形式以及新的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和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课下同学们要多读并多用学过的单词句子与同学们交流哦。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单词和句子和自己的父母说说。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2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重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3

(1)通过制作“假日相册”复习1---4单元旧知;

(2)重点复习有关“假日照片”的过去式问题及回答;

(1) 指导介绍“假日相册”的内容和顺序。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三、教学重点:

指导介绍“假日相册”的内容和顺序。

六、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 Free talk.

How are you today?

Is it hot today? (Yes, a little bit hot today.)

B. Play a game.

a) First, read and match.

T: Last lesson we had a little trip. We’ve been to the UK, Hong Kong, …. And today I’ll play a game.

We didn’t have the some of the families can

sound’s films in the have the second baby.

old tim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 now we have 3D films.

in the past,

have more than one child most women in the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world can.

Have Ss read the sentences given. Then have Ss match.

b) Play a game.

Have Ss say sentences use “but now”.

Rules: 1) Each team says a sentence using But Now.

2) Make sure the sentence is correct and logical, or the team will get no point.

3) Say the sentence in 5 seconds.

Have Ss do pairs work. Then say the sentence one by one.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继续关注过去与现在时态的对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关注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C. Talk about the holiday photos.

a) T: This is our game. And today we’ll go on with our trip in a very special way. Look, I have my photo.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my photo?

(Where were you? / Who took it for you? / When did you take it? …)

b)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 or pictures.

Qs: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I went…

What did you do there?

I…

How was the weather?

It was…

Did you …?

Yes, I did. / No, I didn’t I…

(Have Ss read the questions together.)

(设计意图:以问答形式就照片内容进行交谈,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在学生了解别人的假日照片之后,介绍自己的照片。)

Step 2 Talk about holiday photos.

A. Talk about the teacher’s photo.

T: Now, maybe you can give me more questions about my photo.

I was thirty.

I went there the year before.

I went there for travelling.

I travelled many places, like Ali Mountain, Taibei.

B. Have Ss take out their photos and try to ask and answer.

a) Do pair work.

b) 投影问答。

Step 3 Make the holiday album.

A. T: You can make your holiday album, if you want to introduce your photo, that means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photo. Try to think about what can you talk about.

? photo ?

? ? ?

Have Ss discuss in two: What can you talk about?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介绍假日照片的哪些方面,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

C. Show a photo and a short passage to the students. And have Ss read it.

地点-----时间-----天气-----做的事-----food-----feelings-----culture----people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范文,思考以怎样的顺序介绍照片,通过观察范例,理清思路,学生就知道怎样条理清楚地介绍自己的照片。)

Step 4 Make your album and give a report.

Step 1: Decide what and how to talk about your photo.

Step 2: A. Write the notes. B. Write a short passage.

Step 3: Make the holiday album in groups.

Step 4: Prepare to give a report in turns.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完成相册制作过程中,分层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动手合作完成。)

E. Have Ss make album and give the report.

1. 观赏阅读同学的假日相册,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2. 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后修改自己的假日相册内容。

3. 试试做一个电子假日相册,并用英语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和借鉴以便改进自己。)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4

1.说教材

1.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学习、表达人体部位head,face,ear,nose,mouth,eye,并能运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1.2教材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体各部位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说目标

2.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head 和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face,ear,nose,mouth,eye;听懂、理解句子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eye/….;快速反应:touch your head /eye/…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的能力,增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2.2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head和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将这六个有关人体部位的词汇运用到简单的英语句子中表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跳跳、唱唱、画画,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let’s

do快速反应,使单调的知识溶进生动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做,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

3.说教法

3.1教法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了讲读、直观演示、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促使他们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

3.2学法指导

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引导学生听、看、读、想、说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同时,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3.3教学手段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教化,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4.说过程

4.1 导入设计

4.1.1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进行日常口语训练:教师先示范自我介绍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hello!

i’m mr….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4.1.2 热身活动listen and act,教师说:open your pencil-case. close your books.

…让学生做出动作。

设计意图: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4.2新课呈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4.2.1

教师依次出示head,face,

ear,nose,mouth,eye这几个五官头饰,结合身体语言,逐个呈现这几个新单词。然后分别采用升降调教师逐个带读这几个新单词,再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4.2.2

教师把这些图片一一贴在“face”=图上,刚好凑成一副五官图。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的词汇,全班分组齐读。再采用个别或两人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用头饰将单词引出,让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一种都想扮一扮,说一说的愿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年龄特点。

4.3

4.3.1

教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然后板书look at me, this is

my…,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接着问学生:where is your nose? can you tell me?引导鼓励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的五官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eye/…。

设计意图:语言教学要贯彻整体性原则,“句不离词,词不离句!”单词教学应放到句子中教学,对话中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

4.3.2

let’s do教师发指令:open your mouth. close your eyes. show me your

nose…让学生做一做,自然引入let’s do :touch your head/face/ear/nose/mouth/eye.

设计意图:let’s

do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是对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生词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体态语示范新动作,引导学生对指令作出正确反应。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4.3.3 game: what’s missing?

教师把五官的图悄悄拿掉一个部位,让学生说出拿掉部位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观察复习巩固单词,训练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调动课堂气氛。

4.4 拓展延伸

game: guessing.教师让学生戴上某个五官头饰,躲在教室某处,让其他学生猜,引导学生运用对话:

a: hello!

b: hi! who’s there?

a: guess.

b: are you mr. ear?

a: yes./no.

设计意图:进行此游戏,将单词融入到会话,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再一次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5课后作业

熟读本课新词。

同学间相互进行听听做做的活动,能对单词的意义作出快速反应。

5.说评价

本节课我注重从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年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接受。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通过听听、做做,说说、玩玩、演演等方式,将词汇教学融入到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5

重点难点:

Using attributive adjectives to show quantities

教学准备:

1. What have you got? I?ve got some…

2. Review the food items using the picture cards. Use realia to review: doll, toy car and rubber. Write: the supermarket, the toy shop, the bookshop on the board. Invite students to give you names of objects you can buy each shop and have them list on the board.

1. Distribute a copy of Photocopiable page 32 to each pair of students. Have the students cut out the small pictures at the top of the page and put the relevant objects in the right shop

2. Invite pairs of students to report back, e.g. We?ve got… in the supermarket / toy shop / bookshop. Allow students to put some objects in different objects, e.g. rubber, because people can buy rubbers in supermarkets, toy shops, bookshops.

3. Group work Have students put all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objects sold in a department store on the group?s desk.

4. Play the cassette. Students repeat.

5. Invite individual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1. Make a dialogue:

2. Grammar Practice Book P26, P27

教学目标:

2. 能模仿例句写句子:There isn’t a/an… There aren’t any…(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3. 通过师生交流活动,能较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所学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4. 了解元音字母a在单词开音节中的拼读规律。(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1.Sing “Do you like my house?”

Sing “Do you like my house?”

Act Part A 在复习中巩固所学句型。

1、T: Look,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 pen on the desk.

板书句型:There isn’t a…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T: Here’s an eraser for you.

(Practise with the stationeries.)

2、T: Look, there are some pencils on the desk.

There aren’t any rulers on the desk.

板书句型:There aren’t any…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T: Who can make some sentences?

T: Here are some pens for you.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 pen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 TV in the room .

There is cat under the table .

There isn’t a ball under the table

There isn’t an eraser in my pencil box.

Thank you .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There aren’t any rulers on the desk.

There aren’t any trees beside the buildings .

S: There aren’t any pens in my pencil box.

Thank you .

通过师生交流,学习句型:There isn’t a…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There aren’t any…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1.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Part F, students answer what's in Picture1/2 .

2. Look at the picture of part F

There’s /There’re …。

There’s /There’re 运用图片为学生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Teacher puts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giving prominence to “a ”

1. Think about other similar words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Read the words : black happy hat rabbi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通过反复朗读、比较、拼读单词,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能联想出其他含有这一音素的单词。

1、背诵E部分。

2、自编一段对话。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6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总目标的定位及其实现途径和目标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语言知识:

单词:理解、内化、运用以下生词:seismograph; iceberg; King Tut; // roar; fright; crack; // bookworm; couch potato; workaholic;// Buddha; agent等,扫除听读障碍,重点掌握一些传神动词:advance; seize; sweep; swallow; drag; pull; flow; shake; strike; struggle等。

词组:get on one’s feet; tree after tree

2) 语言技能:

听:听懂一个关于不幸经历的小故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

说:能用得体语言描述人、物、事件,并且有一定的逻辑。

读:Scanning, skimming, careful reading, generalization; inference等阅读微技能训练。

写: 能运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简要且富有逻辑地描写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3) 学习策略:学生一定程度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信息处理、英语思维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能在多种英语学习情景中分享自己的幸与不幸,体验用英语交流的成功与喜悦,以及培养合作精神、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动词,如:advance, seize, sweep, swallow, strike, struggle, drag, flow, shake, 及词组 get on one’s feet, pull oneself, tree after tree etc.

2. 用关系代词who, that, whom, whose等引导的定语从句 .

3. 用副词 first, next, then, finally 来描述一场难忘的经历.

难点: 能用得体的英语表达自己,描述过去的难忘经历。

根据我们几年来二语习得论、“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先进理念,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我们英语课堂设计采取“P---T---P”自主学习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发展,我们把本单元划分为6课时:听力、口语、阅读(2课时)、语言(0.5课时)、写作、评价(0.5课时)。下面请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

Period I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本课处于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听’的技能,它的掌握有利于以下几课的‘说’、‘读’和‘写’的技能训练,并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本课的听力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主要讲述Hank Stram在地震前所做、地震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令人难忘的经历。通过完成练习,学生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听懂故事、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而且学生能掌握较好的听力方法,如积极预测、注意抓关键词、善于跳跃难点、学会做笔记等等。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复习定语从句以及学会正确使用指人或物的关系代词.

A. Warming up :

Task 1 Matching competition (group work)

1、Fu Jian Province a、a cartoon maker

2、San Francisco b、the electric lamp

3、Alexander Bell c、the first telephone

6、Walt Disney f、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Question: Why do you think so ?

Task2: Looking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who or what they are ?

2) What made them unforgettable?

3) Can you describe each picture using one sentence( with the help of 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

Task 3: Let the students describe each picture with Attributive Clause.

eg: Zhang Heng is the man who made the earliest seismograph in 132.

Task1: Before listening , let the Ss guess the possibl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group work)

1)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2) Where was the man driving when it happen?

3) What was he going to do?

Listening(Part 1):

Task 2: Listening to the tape to get the correct answers to the above questions.(for the first time)

Task 3: Listening to the tape to put the following into the right order.

( ) 1. I stopped the ca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ad fell onto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 ) 2. I was hungry so I started to eat one.

( ) 3. I saw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start to move from side to side.

( ) 4. I had finished work and then gone to the Post Office.

( ) 5. I slowed down ,then my car started to shake.

( ) 6. I stopped off at a shop in order to get some fresh fruit.

( ) 7. I drove even slower, then the road above started to fall down.

Task 4: Letting th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hen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simply, using their own words.

Task 5 : Discussion (Group work)

What would happen to Hank Stram finally?

Task1: Listening to the second part to choose the best choices(for the first time)

1. Which part of his body hurt badly?( C )

B. The bottom parts of his hands.

C. The bottom parts of his legs and feet.

2. What could he hear below him?( B )

A. Nothing B. Shouts and noise C. The noise of cars

3. How long had he been in the car?( A)

A.14 hours B. 40 hours C.4 hours

Task 2: Listening to the tape again to write the words in the spaces.

1. I ________ myself in the dark.

2. Then I remembered what______.

3. It was clear to me now that I ______ in an earthquake.

4. Then I ________ people________ towards me.

5. A team of people______ to see if anyone _____ under the broken road.

C. Post-listening:

What made him survive in such a terrible accident?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7

教学目标:1、让小朋友对数字1——10做出灵敏的反应,并用英语流利的说出来。

2、让小朋友熟悉数字11——15,并能清楚的说出来。

3、教学磁带(歌曲部分ten little India boys)

教学流程:

用手偶Bob打招呼:T——Hi,boys and girls!(小朋友们好!) S——Hi,Miss Wang!(王老师好!)

T——One,two,three,four!One two begin!(1,2,3,4,预备起!)

数两至三遍 ( 趁小朋友数数时将1——10数字写在黑板上)(板书见图1) T——How many?(任意指黑板上的数字,让小朋友立即回答是多少) 表现得好的小朋友立即给予表扬:

T——Hei,hei,you are great! (结合表扬动作,对个别小朋友给予表扬)

呈现教学卡片1,2,3,4,5,6,7,8,9,10,

呈现前10张卡片按序或不按序均可(最好不按序)。小朋友对这10个数字已经非常熟悉,当呈现卡片“11”时,小朋友就会很陌生,此时老师教读。

T——OK,everybody. Read after me.

T——Eleven,eleven„„(升降调,大小声结合,抑扬顿挫)

教读时注意小朋友的发音,对发音标准的小朋友立即给予肯定,发音错误的给予纠正。 教完一个数字后,将该教学卡片贴在黑板上。(见图2)

教读 数字12——15方法同上(见图3)。

集体展示: T——Take out your pictures.(请把小卡片拿出来)

T——Please show me 8/7/9/6/10.(请把卡片8、7、9、6、10给我看) 小组展示:(5个小朋友一组)

T——Your five babies stand up.(你们5个小宝贝儿请站起来)

按顺序请小朋友起来练习,5个小朋友一组,让每个小朋友都有练习的机会,并给予嘴上鼓励。

T——Now,put away your pictures.(现在快把图片收起来)

S——坐端端!

T——Let’s play a game:passing!(我们一起来做传球游戏吧!)

T——Passing the ball one by one ! Let’s begin!(一个一个挨着传,开始吧!)

小朋友一个接一个传球报数,传到15又从1开始,所有小朋友按次序传一遍,最后传到老师手里。

T——Let’s sing a song :“ten little India boys”.(一起唱“十个印度小男孩”歌吧) 放磁带,让小朋友跟着磁带一起唱。此时,挨个为小朋友戴小红花。)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围绕“季节及气候”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说原因等,其中以“询问天气”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同时学习一些常用的与气象相关的一些词汇。而本课是第一教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介绍各地四个季度的气候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询问天气及了解一些常见的气候标志。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可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适当糅合并适度拓展它成为一堂让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听说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词汇:weather, 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rain, snow, warm, cool

2、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in spring ? In spring, It's cool in Beijing

(二)功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气候,并能用英语来询问气候、表达气候。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短语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warm, cool, rain, snow,

In winter( spring?)it is ?It often?

2, 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介绍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四、教学难点: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用句型: In winter( spring?)it is ?It often?

五、课前准备:

1. 准备地图或图片。

2. 多媒体和练习册。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情景教学法:本课将通过各气候图片,创设出一些语境,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气候的特点。

2、任务教学法:在学习气候的表达和季节之后,设计“谁是最棒气象员”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Warm up and lead in

师生问候,并询问天气,自然地引入本课的话题。并根据当日的天气实际情况复习引出一些有关的单词和句型,比如:cold, hot, warm, cool,wet, dry及 what's the weather like ?等。

(二)Presentation

1、Teach : spring , summer , autumn, winter

(1) T: Look, here're four pictures. What pictures are they ? ( They are four seasons of a year .)

T: Which is the first season ? (Learn : spring)

(2)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Is it usually hot? Is it usually cold?

T: It's usually not hot or cold . It's warm most of the time .(Learn :warm)

T: Does it often rain in spring ? ( learn : rain )

(3) T: S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 In spring , It's warm. It often rain. )

通过师生交谈引出第一个季节,并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hot与cold对warm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4、用类似的方式教学 summer/ autumn/winter.其中渗透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It's often ? It's

(三 ) Listen and read

(1 ) Ask the Ss to watch the vido of part A and only listen.

(2 ) Read Part A.

5、 (四)Pairwork

(1)用投影呈现一个表格( 见课件)让学生猜猜表格中一些常见气候标志的意思并给出英文表达,适当拓展一些有关天气的表达,比如: It is sunny / windy / cloudy / rainy / snowy.

(2)选出一个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配合做一个对话范例,让学生明白怎么操练。

(3)同桌操练,让学生有一个熟悉、巩固的过程。,这也是为后面任务的完成作的铺垫。

( 五 ) Groupwork

设计一个Who is the best weather reporter ? 的活动。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四季气候特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交流,目的性增强了,体现了任务型的思想。这是对“the weather in four seasons ”话题的拓展和运用。在此步骤中首先一定要由教师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轮流在组里介绍家乡的气候,每组指定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 记录组员的发言并代表自己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汇报时指定一组同学给各组进行评定,最后选出the best weather reporter.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9

1、填空。

(1)3×5读作( ),表示( )个( )相加。

(2)6+6+6+6+6 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3)4个5是多少?列式( )。

(4)教师边背边出示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一共多少个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

题目是:你能从7开始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吗?

二、新授:

(1)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形?(7个)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就是求1个7是多少。

2、交流汇报。提问:1个7是多少? 2个7相加是多少? 3个7连加是多少? 4个7、5个7、6个7、7个7连加是多少?28里有几个7?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2、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下自己编好的口诀。

3、出示学生编写的乘法口诀,问: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出示几个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相互交流学习中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避免思维定式。同时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中,通过编制口诀顺序的改变,探索双数和7相乘,积是有规律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做到了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发现规律,背口诀。

看着自己编出的口诀,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开心。(读自己编的口诀)

(板书出示口诀)再轻轻地、慢慢地读一遍,边读边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汇报。

2、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成果读一读,边读边找一找,口诀中藏着什么秘密?

( ① 每句口诀中都有7; ② 口诀按从小到大排列; ③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7;④7乘单数的积是单数,7乘双数的积是双数。)

交流:在背的时候,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2)记忆口诀,运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理解口诀的结构和变化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可谓一石三鸟。)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

2、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 )( )六七四十二 ( )( )

教师把写有数字的卡片分给各组,把得数贴在黑板上。邮递员,送信忙,按照得数送信,哪封信,往哪儿装,请各小组仔细想一想,派代表上台送信。

7×5+7 7×5 7×6 7×2 7×6 7×1

(二)综合练习:

1、(1)谈话:我们现在来到了日历的家,怎么日历都愁眉苦脸的呢?(出示挂历,)同时请学生看书73页“做一做”第1题),1星期是7天,2星期是多少天?

(2)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4星期呢?5星期呢?6星期呢?7星期呢?

日历们开心的笑了!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3、转盘游戏。

(三)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缺一不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夯实牢固的“双基”基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接下了难解之缘。一个星期有7天,七星瓢虫有7个点。

2、我们熟知的古诗中就藏着7。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山行》。(齐读)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齐读诗,这首诗是关于小孩子学钓鱼,而且每句都是7个字,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吗?同学们注意了吗?每行诗都有7个字,这样的诗也叫七言诗。

3、在我们身边你还见到过哪些现象与7有关?(学生举例说一说)北斗七星 、七色彩虹、音乐有七个音符。

(设计意图:唐诗与数学看似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奇妙的同一性。我从五言诗引入新课,七言诗来总结新课,从很多角度去切入,例如: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唐诗与数学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唐诗中的数学史话、唐诗中某些情境带给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有力地支持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建构。)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 )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4、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0

高三(下)英语科教学工作总结这个学期本人得到学校领导的信任继续担任高三7、8班的英语课。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把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备考。回顾这一年,既忙碌,又充实,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这一年的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借此以促进和提高。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目的是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20、20、20年等三年的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开拓性地抓好复习备考。今年高考还是沿袭了前三年高考增加的阅读新题型―任务型阅读,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试题的考查全面,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我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我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我们都知道英语的阅读理解需要的是大量的词汇的积累,所以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滚大。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对于高考词汇手册的单词,我们整个高三的老师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每天利用早读或课堂的10~15分钟,对重要的单词进行词组,句型的扩充,当然我也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在平时的练习以及分析中我也比较重视词汇的巩固及扩充,以及好句子和好课文背诵这一环节。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

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4、强听力、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听力和写作指导和训练,也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听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听和练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对听力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能够猜测听力的内容,能够初步选出部分答案和排除部分答案。我们选用了《学英语》、《英语周报》、《英语双语报>以及《维克多英语听力模拟考场》的听力材料语速中等,音质清晰,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用10套难度略高于高考的《中级英语测试指导》的听力材料对学生集中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

(1)繁简适度。

(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

(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

(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

(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时发”的原则。否则,失去了时间意义,效果就不大了。同时我让学生背诵英语写作范文,做好语言积累,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特别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一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我知道高考英语的总趋势要求教师不断充电,迅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处理好各种关系,全面发展。

通过高三这一年地艰苦努力,本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虽然自己教学的是2个普通班,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的成绩虽不够理想但总的来说也是不错的,在高考面前,自己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人决心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为把新一代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1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孩子有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单词上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得注意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养料。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趣味 单词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孩子有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单词上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得注意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养料。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单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种教学方法,现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利用“英语百宝箱”

我的“百宝箱”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纸盒,里面可是五花八门,样样都有:有各色用了一半的卡纸、皱纸和白纸,各种单词卡片,还有小刀、胶水、奖品(不同的内容制成不同的奖品)、实物模型等。在进行新词汇的教学和复习时,我会大量地使用到它们。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积累大量的东西,最后我也让他们像我一样放进自己的小小“百宝箱”里。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习和巩固新单词都得心应手,有了时时与遗忘作斗争的武器.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

1)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爱新鲜。教单词时,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给学生,如教一些水果食物类单词时就带些实物到班上,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学起来印象更深刻;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用简笔画在电子白板/一体机板上勾勒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的动作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运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形,动作有机地结合展示给学生,如教动物类单词时,可爱的动物形象,逼真的动物叫声让学生如亲临动物园,与动物朋友们在一起,边玩边学,学得快,记得牢。

2)运用聚光灯功能,看图猜词:以每一纵行为一组进行竞赛,教师先出示一些单词的图片,然后吧聚光灯放在图片的边角上,由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轮流猜,可以问:“Is it a…?”回答:Yes it is.或No,it isn’t.等。哪个组猜对了就记分,然后接着往下猜,第一排的学生猜过后第二排接着猜,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做这个游戏时,还可以找一位学生来主持,由他让学生们猜。

三、巧用有趣的比赛

小学生好强、集体荣誉感强。在训练学生认记单词时,经常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也是极好的一个方法。

1)抢读单词: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从教学系统中调出单词,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或将图片上的单词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看图写说词:这是让学生们复习学过单词的游戏,教师事先把需复习的单词/图片用投影打出来,将全班按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竞赛开始,让学生们看一分钟,然后用电子白板软件遮屏,再给学生们两分钟时间将看到的单词说/写出来,最对最多最正确的组获胜。

3)耳语传话:每一排为一组,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告诉每一组最后一位的学生一个单词。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把单词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单词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听到的单词在白板/一体机上点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的组获胜。

四、偶用活泼的儿歌

歌曲的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因为小学生好动,好表演,可以让他们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课前,可以先播放一首与本课将要学习的单词相关的歌曲,通过唱歌热身,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间,可以把他们新授的单词编成简单活泼的歌谣,让他们唱歌休息,劳逸结合,就会丝毫没有劳累的感觉,这样便于记忆,增强了词汇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更能活跃教学气氛。

总之,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单词,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枯燥无味的单词学习变得有趣、有实效。事实证明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2

教学理念:

1、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熟悉45个音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

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拼读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

2、字母、音标、单词、句子“四结合”。音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可以结合

与其相应的字母、单词或句子教学,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并且元音和辅音结合,培养学生简单拼读音标的英语能力以及练习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情感,让音标教学的目的更加突出。

3、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悦耳动听在元音,口齿清楚在辅音。

3、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学生在竞赛中练,

加上简易的绕口令,既满足了学生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竞赛,让学生兴奋地练。如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摘苹果”、“竞赛读句子”等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的。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2个元音音素[ i: ] [i],和3个辅音音素[p]、[b]、[m],把握正确的 发音方法。

2、 练习学生通过2个元音和3个辅音组合进行简单拼读音标的能力,以及 正确练读包含[i:]、[i]、[p]、[b]、[m]的词、短语、句子。

3、 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字母和 [i:]、[i]、[p]、[b]、[m]这5 个音标。

4、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热情,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课前预备。

教师:录音机、相关磁带、图片词卡、细线一条、一张白纸、26个字母

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以及相关卡片。

学生:“p、b、m、I”4个字母的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热身。

A、师生日常交谈后,唱歌曲《ABC》

(复习26个英语字母的读音)

B、看谁反应快。教师任意出示26个英语字母卡片,学生读出字母的读音。

(为下面的音标教学做铺垫,学习音标后,形成对比,熟悉到字母与字母音素读音不同)。

2、新课呈示。

引入:(T: We have five new friends, today.) A、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穿针引线音,边示范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从左

向右拉。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中部最高,嘴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元音字母e及字母组合ee、ea、ie、ei可以读作[i:]。

2)学生模拟,比一比,谁的发音最佳,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B、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微笑露酒窝音,边示范边将手掌张开放到头上向自

己的方向挥动。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后部最高,舌前部向硬颚抬起比[i:]低些,下颚稍下垂,舌前部也稍下降。

2)边做动作边模拟。

(学习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熟悉过程。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拟,但是课堂上模拟、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轻易厌烦,所以教学中,运用比一比的竞赛方法,以及结合动作学习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留意力。)

3)找一找。请学生们从26个英语字母中,找出哪些字母的发音包含[i:]。 (Bb、Cc、Dd、Ee、Gg、Pp、Tt、Vv)

解说[i:]是一个长元音,“:”是长音符号,比相应的短元音要长两倍以上。[i:]不是[i]的单纯加长。

C、教授[p]的发音。

1)发[p]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放在嘴前,示范发音,纸会颤抖。要

求学生留意:发[p]时,双唇紧闭,气流从口腔冲出,送气有力。[p]不响亮,单发[p]时,在远处几乎听不见。

2)开火车比赛发音。(p---p---[p] [p] [p])

(运用“p---p---[p] [p] [p]”这样有节奏的练习发音,布满趣味性,学生学得会非常有爱好)

3)简单拼读:[p]—[i:]==[pi:],教师示范后,学生模拟发音。要领: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由[p]、[i:]的字母音标发音到[pi:]的简单拼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会有困难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爱好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D、教授[b]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和[p]相同,但[b]在词尾发得很轻,

不如[p]送气有力。

2)个人读-------同桌互读。

3)出示图片词卡(ball)、bag、bed。教读:[b]---[b]===bag、[b]---[b]===bag、

[b]---[b]===bed

(将音标与单词相结合,由点到面到练习,让学生练读[p]在单词中的读音,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拼读规律)

E、教授[m]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位置和[p]、[b]相同,发音比较响亮,应留意发[m]时双唇始终是紧闭的。

2)个人读-男生女生读。

3)请你说出包含[m]的单词,给小组赢得小星。

(mum、mother、meet、miss、monkey、mouse、mouth、mike、)

(通过给小组加分的形式说出包含[m]的单词,学生不仅复习了已有的

单词,而且让学生练习在不同的单词里[m]的发音,那么对[m]的感知更加深刻。)

3、音标巩固练习。

1)、学生简单拼读。

出示小黑板:[pi:] [bi:] [mi:] [pi] [bi] [mi]

[pi:p] [bi:p] [pi:m] [pib]

2)、字母、音标对比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其中有小写字母p、b、m、I的卡片,有[p]、[b]、

[m]、[i:]、[i]的音标卡片,以及一写其他字母或音标的卡片。教师说:show me the small letter p/b/m/I 。或说:show me [p]、[b]、[m]、[i:]、[i]。让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 (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音标作音、形比较,直至把

握一些规律,学生逐渐明白“[ i]”表示音标,那么单词中有“i”这个字母,不代表它就发[i]的音,逐步学会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练习,也能为今后学生单词拼读、速记单词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3)摘苹果。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苹果的树挂图,每个苹果上写有一个单词,

如milk、meet、see、key、thin、big、pig、three、he、she等。再画两个篮子,分别贴上[i:]、 [i]的音标,每小组派几名同学上前面来,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将含有相同元音的单词放入相应的篮子里,最快最正确的小组赢得小星。

(对[i:]和[i]这两个长音和短音的学习做进一步的推进,让字母音标学习与单词相结合。将所有的单词选入正确的篮子里后,再让学生通过单词的朗读,练习学生发音的正确、到位。)

4)、朗读句子。(长条卡片出示)

1)I see a bee in the sea。

2)A big pig in the big ship。

(在教师示范并总结 [i:]、[i]的发音后,进行小组竞读比赛,看哪一组能正确朗读上面的句子,做到既正确又压韵,既流利又有感情 ,这样一来学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读对[p]、

[b]、[i:]、[i]4个音标的使用技能,又体现学生探究与集体主义精神。)

4、拓展练习

绕口令。(小黑板出示)

He sees a ship .

She sees a sheep .

A ship and a sheep .

This is a ship .

That is a sheep.

(编顺口溜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真正将音标教学与语音教学落到实处。)

5、字母、音标书写。

1)、要求学生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英语字母。

2)、正确书写“[i:]、[i]、[p]、[b]、[m]”这5个音标。

四、小作业。

课后和同学比比绕口令。

五、课后游戏推荐。

捞音标:参与人数不限。每人头上带音标卡片头饰,其中两个捞音标的同学面对面握住对方双手,并向上方抬起;其余人试图从两个捞音标同学中间穿过。捞音标的同学要问:what is your name?被捞的同学说:my name is [m]。。。。。。说对的就可以让他过去。

六、板书设计及评价。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3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Unit 3 My Birthday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Let‟s learn & Let‟s start、Let‟s try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

2、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自己生日的月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单词卡片、PPT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1.教师播放Unit2 P14 Let‟s chant的课件,让学生跟唱。2.Look and talk(看图对话)T: Do you like spring? S1: Yes, I do..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1: It‟s warm and windy.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1:I can fly kites.I can plant trees.(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季气候特征以及人们能在该季节进行的活动,以旧引新,自然、流畅地引入新课。活动类型A)

2、预习

T: There are 4 seasons in a year.Bu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s: There are 12.T: What are they? Please listen and chant.Then tell me.教师播放五年级上册的Recycle 2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在黑板上按顺序贴出12个月份的图

片(暂时不出示单词)。学生带着问题跟唱。

3、新课教学

Let‟s learn & Let‟s start 1.教师利用图片和语言,根据四季的划分呈现和教授12个月份的单词。

如:T:(指着12个月份的卡片)There are 12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are in spring? Ss: 三月/四月/五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单词卡片教授March, April,May.并板书它们的缩写形式:Mar./Apr./May 同样地教授其它月份的单词。

2.教师指向某一月,向学生介绍说:“My birthday is in „.”,并在当月画上一个大的生日蛋糕,让学生理解“birthday”的意思。然后询问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回答:My birthday is in….3.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录音 T: When is John‟s birthday?

T播放A Let‟s learn录音, Ss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4.Read the new words follow the tape.Read follow T one by one Read in pairs.Game: T出示月份转盘,请Ss结合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进行游戏(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来操练巩固所学单词与句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活动类型R)Let‟s chant 1.T将全班学生按生日所在月份分成六组,分别进行听指令作出反应。如:January or February, raise your hand.2.T播放Let‟s chant录音,学生听懂内容后根据指令做动作,然后跟着节奏,边说边做。(设计意图:歌谣与TPR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体验英语语句的节奏感,又能达到操练巩固新知识。活动类型C)

4、巩固拓展

1.Let‟s try T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Ss完成写月份的练习。

(设计意图:该练习从说到听到写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12个月份及“When is your birthday?”句型。活动类型R)

2.完成《同步精练》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5、Homework 1.课文P26&P28听录音三次,读两次,并背诵月份的缩写形式。2.抄写月份单词6+1 3.预习Let‟s talk.六、板书 U1

“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The 2n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能听、说和认读一些节日名称:Tree-planting Day, New Year‟s Day, Children‟s Day, Army Day, National Day, Christmas Day.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When is Children‟s Day? It‟s inJun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询问别人的生日在什么时候。

Source of material: 月份单词卡、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录音带、金太阳VCD。Assumptions: 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了12个月份的单词,初步接触了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强化第一课时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并听、说、认读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too? Step 1 Warm-up

1.教师播放P26Let‟s chant的歌谣,学生边跟节奏唱边做动作。

2.教师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February.”等。

(设计意图:歌谣热身使学生自然联想上一节课内容,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教学。利用转盘,让学生进行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月份单词。活动类型A。)

Step 2 Preview

师生之间进行如下对话: T: Hello,A.When is your birthday? SA: It‟s in January.T: What about you,B?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B: Yes, it is.T: When is your birthday, C?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C: No, it‟s in March.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初步感知新句型。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ion Let‟s talk 1.T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A部分Let‟s learn的Birthday Chart(生日图表),掩盖住 Mike, Amy, Zhang Peng 的名字,然后与学生进行问答: T: When is Wu Yinfan‟s birthday? Ss: It‟s in January.T: Is Sarah‟s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s: No.T: When is Sarah‟s birthday? Ss: It‟s in March.(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运用新句型引出新的对话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类型A)2.T出示Mike,Amy,Zhang Peng 的头饰,提问: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at about Amy? What about Zhang Peng?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设计意图:利用任务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检测学生的听力与理解能力。活动类型R)3.Read the dialogue follow the tape.And read in roles.(设计意图:纠正语音、语调。活动类型R)4.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活动类型A)

Let‟s sing First ,Ss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Then try to make a new one by yourself.(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句子,并运用句子。活动类型C)Group work 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记者”的采访活动,各组派2名学生当“小记者”,将采访到的同学的生日所在月份记入调查表。最后,邀请部分“小记者”汇报,如:There are 3 birthdays in May.等。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句型,收集数据。活动类型C。)Let‟s find out

1、师问学生:“Do you like June? Why?”,有的学生可能说出有六一儿童节,教师帮助学生说出“Children’s day”。

2、师请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节日,用英语表达。

3、师将29页中的节日写在黑板上,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朗读。

4、师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请学生答出:“It’s in June.”。然后两人一组进行Pair work, 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连线和问答练习。最后通过师生问答或学生轮流问答的方式全班一起进行校对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节日的英文表达,并拓展运用“When is ….?”句型。活动类型A/R)Consolidation 完成《同步精练》和《活动手册》 配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Step 4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3 times , read and recite P29 Let‟s talk twice.py the dialogue twice, and make a new one on exercise book.*******************************************************************************************

The 3r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birthday, uncle;三会掌握chart, cousin.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掌握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May./My birthday in June./ 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too.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用所学的语言提问并回答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在什么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Source of material: 挂图、月份和家庭成员的单词卡、学生的家庭照片、生日记录表格、录音带、金太阳。

Assumptions: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家庭成员的单词,在上两个课时已学习了月份单词与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Step 1 Warm-up Game: Sharp eyes 师利用PPT快速呈现关于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单词,学生快速认读。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课堂气氛。活动类型R)

Step 2 Preview Greet each other and communication:(学生出示家庭照片)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S1: Four.T: Who is that man?

S1: He‟s my father.T: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S1: It‟s in June.…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际,让学生复习已学的句型,为下一步新授课做好知识准备。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Present and teach a phrase“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

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I want to make 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出示准备好的空白表格,贴在黑板的另一侧,板书: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师生一起

拼写单词,并朗读短语三次。

(设计意图:解决知识难点: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为下面的阅读扫除障碍。活动类型R。)

2.Read the text quickly, try to find out “Who is making a birthday chart for his family?”.(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问题答案,初步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他们通过阅读捕捉信息大意的能力。活动类型C)

3.Ss read the text again, circle the family menbers of John‟s family.找出文中出现的家庭成员单词,并重点学习称呼:Uncle Bill, Cousin Alice(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找词,学生进一步辨认家庭成员的单词,并学习称呼。活动类型R。)4.Read the text, tick or cross.a.()John‟s grandpa‟s birthday is in May.b.()John‟s birthday „s in June.c.()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May.d.()Aunt Alice‟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判断句子,深入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推断力。活动类型C)5.完成课后练习题1、2 6.Ss ask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设计意图:课堂上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活动类型C)7.Read the text aloud.(设计意图:模仿录音朗读,纠正语音、语调,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活动类型R)

8..Finish the exercises in activity book and check in.(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学生会不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采取相互批改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有改正的余地,也可以培养学生能检查别人错误的能力。活动类型R)Good to know T shows the 12 animals about “Chinese Zodia”.Ss know about “Chinese Zodia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12生肖的英语名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动类型A。)Step 4 Sum up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show the points.Step 5 Homework 1.抄写四会句子2次;

2、给自己的家人做一张“birthday chart”.********************************************************************************

The 4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20以内的序数词。

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Where is your birthday? It‟s ….句型的灵活运用。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简单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和回答自己的生日。Source of material:

PPT课件etc.Assumptions and Anticipated problems : 序数词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有学习过first 和second的用法,Where is the teach‟s office? It‟s on the first floor.结合这一知识点来引入序数词的学习,以旧接新,自然引入学习。

Step 1:Warm-up

1、Sing the song“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T :“How many candles are there?”,(设计意图: 吟唱这首歌,并在这节课中复习数字,是为了分散本课时的难点,提前进行体验教学。活动类型A)Step 2:

Free talk Where 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 is the computer room? Is the art room on the … floor?(设计意图:通过日常对话,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活动类型 A)

Step 3 :presentation

1.运用金太阳CAI来引入,Show the CAI, read the numbers quickly.2.Ask the Ssto find out the regular pattern:first, second, third, fifth是特殊的,其他的都是在基数词后加“th”。教师领读单词“first--tenth”。

3.Learn eleven-twentieth in the same way.(设计意图:从数字开始入手,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比较、体验中易于理解词汇。找到序数词和基数词之间的规律。活动类型C)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ask:“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ctober 1st.”,而后提问学生:“When is the boy’s birthday?”,鼓励学生说出“It’s October 1st.”。2.Group wok: 二人小组做一个对话调查:“When is your birthday?”

3.Listen to the dialogue, then ask: What’s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 4.T introduces about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去听和读,目的性更加强,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印象更加深刻。活动类型R)5.Guessing game.T Shows the festival“Women‟s Day, Army Day, Children‟s Day, Teachers‟ Day, New Year‟s Day”.T: asks:“When is Teachers’ Day?”,Ss:“It’s September 10th.”。… 然后由T说出日期,让学生猜出节日。6.完成《同步》相应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书写,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活动类型R)Step 5:Summary What did we learn in this class? Ss say …

Step 6: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

2、Review “Story time”.********************************************************************************

The fif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favourite,don‟t,grape.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听懂及正确问答句型:What’s the date? It’s October 1st.Who has a birthday in October? M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和询问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谈论生日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一个话题,学生大都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结合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的生日进行统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将统计的全班生日贴在班务栏里,当有同学过生日时,让全班祝贺和唱生日歌曲,既能增进全班同学的感情,又能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Step 1 Warm up

Listen to the song and guess the festival.“Jingle Bell”,“Happy New Year”“It’s New Year’s Day”。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并让学生猜歌曲中的节日。活动类型R)

Step 2 Revision: Daily talk:

1.利用单词教学卡片复习序数词,通过快速读来进一步巩固单词。2.Free tal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about you?(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序数词,询问同学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完成Let‟s try 的活动,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R)

Step 3:Presentation 1.接着Free talk 的问答T:“What day is today?”,S:“Today is „”。

T::“What’s the date?”,S::“It’s „”。

2.教师拿出一本挂历,然后问同学,Show the calendar, asks:“What’s the date?”,3.教师拿着年历从一月开始问学生:“Who has a birthday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而后教师问起立的学生:“What’s the date?”,让一月份生日的学生答出具体日期。

4.引入课文的教学

T: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en is Sarah’s birthday? When is Zhang’s birthday?”学生观看课文视频,然后回答问题,板书重点句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复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一步一步逐渐引入对话的教学,再通过带着问题去观看课文video整体呈现课文内容。活动类型R)

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Ss read in roles. work: two students in a group act the dialogue. up in front of the class.6.拓展延伸:Group work(P32), 根据课文提供的图片,两个同学一组,谈论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Teacher and a student make a demo: A: 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 B: Yes.A: What‟s the date? B: It‟s …(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表演对话,为后面的延伸拓展做准备。)

Step 4:Sum up and feedback.1.完成Let‟s check内容,P35 2.完成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活动类型:R)

Step 4:Homework

1.完成课文P34页Task time: Make a personal calendar.2.模仿课文对话,改编一个对话,写在1号作业本上,不少于8句。

The Six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听说掌握单词 sending an e-card, good idea.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句型:What’s the date? June 9th.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生日,并能和同学谈论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经过第一到第五课时的学习,展开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这篇文章的趣味点是Zoom is sending an e-card to grandma.But grandma doesn't have a computer.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Step 1 Warm up

Let‟s sing(P36),播放金太阳课件,全班拍手有节奏地唱。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首歌曲,再一次复习生日的句子,为下面的阅读做知识铺垫。活动类型R)

Step 2 Rivision:

1)Review the month words.先全班快速朗读单词卡,然后让学生拼写出月份的缩写形式。

2)Daily talk:教师说:My birthday is in March.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too?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s the date?(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月份的词汇,谈论自己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C)

Step 3:Presentation 1.教师投影课文插图,分别指着图片中的Zoom,Zip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at‟s Zoom doing?(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来猜一猜和回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动类型A)

2.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Zoom doing? 3.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先抓住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活动类型:C)

4.Read the third time, answer the question: Can grandma see the card?(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抓住课文的一个细节问题,挖掘出课文的趣味点。)

5.Read the third time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on the textbook.完成课文的回答练习。(设计意图: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学生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全班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Step 4:Practice 1.Ss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The whole class read the text together.s of 4 read the text in roles.5.延伸拓展:Let‟s play: birthday bingo(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延伸拓展活动,为写出自己喜爱的食物做铺垫。活动类型:R)

7.Read Story time, and find out: Is Zoom smart? How can Zoom have dinner in the restaurant?(设计意图:通过Story time 来做一个阅读的延伸,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活动类型:R)

Step 5:Sum up and feedback.完成同步训练配套练习。Step 6:Homework

1.Read the text for 3 times.2.抄写课文一次,并写出中文意思。

Recycle 1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Ask and answer、Listen and write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有关一天中的活动及活动时间的短语和句子。

2、填写或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合理安排时间及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综合运用第一单元的中心语言。难点是对一天中的活动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Ask and answer 部分两张活动时间表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第一单元的动词短语卡片。

3、学生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4、准备本课时的课件。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1)全班一起唱第一单元的歌曲“Weekend”

(2)全班吟唱第一单元第二页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

2、预习

(1)教师放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Let’s do 的录音,师生一起做TPR活动。

(2)音乐停止时,教师继续做几个动作来表示第一的动词短语,如:get up , go to school , climb mountians等,请学生来猜。学生每猜出一个,教师即于学生一起拼读该短语,并板书在黑板上。

3、新课呈现

Ask and answer

(1)教师与学生进行快速回答,如:“When do you get up ? At 6:30 in the morning.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 At 7:00 in the moring.”等。教师把学生回答的时间写在黑板上相应的动词短语下面。

(2)教师将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连锁问答”游戏。四个组同时进行,教师计时。声音最响亮、口齿最清晰、耗时最短的组获胜。

(3)教师出示本部分两张表格的挂图,示范一两次后请学生分别扮演Zhang Peng 和 Amy 进行Pair work。

Listen and write

(1)教师放Listen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静听一遍,听第二遍时填写Timetable.(2)校对。

4、巩固和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5、HW:U1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en do you get up ? At 6:30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Read and answer、Write and say、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综合复习第二单元关于四季特征及相应活动的语言知识。

2、能够读懂Read and answer 部分的小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并能模仿短文进行语篇写作。

3、能够在Write and say 部分用英语表达最喜欢的季节及在该季节的着装、进行的活动和该季节的天气特征等内容。

4、会唱歌曲“Song of the season ”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述四季特征和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2、难点:仿照Read and answer 中的语篇写作小短文。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四季风光、气候及人们的相应活动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片。

2、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准备一段演说稿,可同时准备辅助演讲的物品。

3、本课时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放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放第二单元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全班吟唱。

(3)教师放歌曲“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全班齐唱。

2、预习

教师出示有关春季的图片,学生观看后师生展开对话。(其他三个季节同)

3.、新课呈现

Write and say

(1)学生就板书内容对我们的四季特征及人们相应的活动进行综合描述。

(2)教师提问:Hello , boys and girls.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请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3)学生翻开学生用书第40页,进行Pair work,展开问答并填写表格。

(4)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favourite season 进行调查,并记录人数。

(5)演说比赛:喜爱春、夏、秋、冬的学生各一名,向全班同学进行演说。

Read and anser

(1)教师表述说:Season in our countr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anada.What are they like in Canda ? Let’s have a look.师生就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如: In summer ,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 We can swim in summer.The flowers grow in spring.等

(2)教师朗读短文,学生仔细听并努力记忆,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翻开学生用书自行朗读课文,教师板书重要的句子。

(3)结合板书和挂图,学生模仿短文对我们的四季特征进行描述。教师与一两名学生示范后全班展开Group work,再由各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讲。

(4)学生演讲过程中如果说出有创意的句子,教师及时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在短文写作时选用。

4、巩固与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朗读Read and answer部分的短文。

5、HW:U2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_____ best.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Let’s chant、Listen and number、Let’s find out 1、2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第三单元具体日期的表达法。、2、复习重点句型:When is „’s birthday / Children’s Day ? It’s in June.等。

3、能够说出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月份或所在季节。

4、能够吟唱Let’s chant 部分的饿歌谣。

5、能够听懂Listen and number中的短文并完成排序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问答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月份或所在季节。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图片。

2、教师课前依照Let’s find out 2的配图画好春、夏、秋、冬四个方框。

3、本课时课件。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师生同唱歌曲: When Is Your Birthday ?

2、预习

Let’s chant

(1)教师播放该部分的歌谣,学生听一遍后跟唱。

(2)教师出示带有各个月份特征的单词卡片。学生看图说出各月份并一起拼读其缩写形式。

3、新课呈现

Let’s find out 1

教师出示中外名人,并进行师生问答。

Let’s find out 2

(1)教师接着学生的话题,如:Eindtein’s birthday is in March.继续说: March is in spring.so Einstein’s birthday is in spring.自然过度到月份与四季的联系。

(2)教师用图片或资料片展示各节日的画面,填好方框。

Listen and number

教师放录音,引导学生看图并根据在录音中出现的前后顺序为句子标出序号。

4、巩固和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5、HW:U3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en is „’s birthday / Children’s Day ?

It’s in June.

猫优秀课件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猫优秀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猫优秀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维目标的整合点: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设疑,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动物呀?狼贪婪而凶残,真令人讨厌。

那鹿呢?(。

它活泼而美丽,多惹人喜欢呀。

3、这是我们的印象,课文中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出示一段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这里把凶恶的狼称为“功臣”,而把我们认为是可爱的小鹿称为是“祸首”,到底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这么说呢?杜老师跟大家一样心里充满着疑问,为了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这节课咱们就来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些疑问。

【引发学生自觉质疑: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了呢?出示图片,凸显矛盾,让问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引领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由老师主导,学生活动为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二、合作探究,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边读边画,画出能够看表现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句子,在旁边作出批注,在书上留下读书的痕迹。

2、 四人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读一读所画的句子,议一议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抓住对比,感受灾难

第一组:森林的变化

(一)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1、看图想象,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1)师:瞧,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们说,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2)想像,感受图中没有的美好景象,进一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比如: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

(3)小结: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真是(出示卡片读:生机勃勃)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1)画面美,课文的语言更美,快读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刚才看到的画面。

(2)能用你的朗读向大伙儿展示看到的美景吗?(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读,把这森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

(二)一百多年后的森林

1、看图对比,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

(1)图片对比,感受“绿色在消退”:

森林中的绿色呢?刚才满眼的绿呢?

(引导和森林以前的景色对比说,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

(2)图片对比,感受“枯黄在蔓延” :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

出示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小树没有了,嫩枝啃光了,树皮、草根、这一切都没了;

枯黄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开来,它吞噬着可爱的绿,令人痛心呀,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吧!(指名读,齐读)

第二组:鹿群的变化

1、感受鹿数量的变化

森林中的鹿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指名抓住数字来谈谈感受)

两个冬天死去六万只,最后只剩八千只病鹿。这些数字真是触目惊心!(朗读体会)

2、感受鹿生活质量的变化

光是数量在变化吗?生活状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引导学生想像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鹿群虽然要时刻提防着狼,但生活中没有饥饿、没有疾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鹿是怎样生活的?(生说)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狼与鹿共存,狼要吃鹿,鹿时刻提防。这样,一些生病的、弱小的鹿,就被狼吃了,而逃过狼的毒手,生存下来的鹿则十分健康。(读句子)

【这一环节,通过“对比”这一过程与方法,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初步形象地感知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想像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时间一久,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3)小结:它们拖着虚弱的病体苟延残喘,为一丁点食物同类相残,无时无刻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读句子)

四、读中练说,感悟道理

1、森林由生机勃勃到一片荒凉,鹿群由活泼美丽到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

再次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自由读第4小节,练习说话。)

出示: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 。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3、师小结:同样是一座森林,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4、请再读读这两句话,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们因为不知道大自然自身的规律,好心做了坏事,让学生明白不应该破坏生态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这一方法的运用下很好地进行了渗透。】

五、拓展延伸,感触生活

1、如果说,凯巴伯森林的悲剧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好心办了坏事。他们可真后悔呀!我们来当一回环保小专家,怎样才能使森林恢复生机?

六.课外作业,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板书:

狼和鹿

功臣 祸首

猫优秀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春望》及五律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的特点。

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三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 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猫优秀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好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article/(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猫优秀课件 篇4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约1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约1分钟)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约3分钟)

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约10分钟)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约6分钟)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约3分钟)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约2分钟)

(六)课后作业,挑战自我(约5分钟)

上海某中学要组织高二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七)板书设计,知识结构。

(八)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成功之处:知识的学习融入有竞争性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中,是本课最大的成功点。由于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又喜欢挑战自我,参与活动热情很高。

“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教学形式也是本课的一大成功之处。在挑战时,学生们先在小组内模拟演练,让每一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然后推选出最有实力的人参加全班竞选,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使他们群策群力,互相协作,使课堂真正成为一种合作、和谐、团结的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

不足之处:学生查询的资料如果再精练一点,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猫优秀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现在怎么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写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写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习)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特别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

师:特别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平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平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可以吗?

(课件出示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猫优秀课件 篇6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死水》。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朽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朽,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学习《死水》重点要领悟“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体现出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并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

教学目标:

1、语文积累:(1)关于闻一多文学常识;(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人对祖国的深沉感情;学习新诗赏析的方法。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问题探究法。

媒体设计:播放《七子歌》、朗诵带《死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澳门回归时的主题歌《七子歌》导入闻一多。先让学生讲述对作者其人其文的了解。再由老师补充介绍闻一多:(1)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2)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3)诗歌创作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二)诵读吟咏,整体感知

说明:《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1、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

(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

漪yī沦 剩菜残羹 油腻 罗绮qǐ 酵jiào成等

3、播放朗诵带《死水》(由于本人嗓音沙哑,朗读水平平平,不适合范读,只能借助朗读带子,比较遗憾)

(三)诗歌鉴赏,问题设计:

鉴赏该诗我主要从分析“死水”的象征意义与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入手。

(1)全诗共有五节,试概括每节的主要意思。(因为死水的象征意义比较难理解,让学生通过概括每节大意而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与把握)

明确: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这是它的特征。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2)探讨“死水”的象征意义。老师先列出三种理解,让学生从文本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依据。

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其象征意义至少有三重:

A、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 象征美国社会。

明确: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集中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描写“死水”的外表为: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

诗人揭示“死水”的内里为: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B、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明确: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决绝、激烈!

C、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3)《死水》的写作艺术

A、寄托和象征

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的流不动的、沤的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对《死水》的象征意义也有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朽的北洋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B、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汲取了西方现代派代表人物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和批判了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句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C、具有“三美”性

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四)课后练习。

1、试谈《死水》的象征意义。

2、赏析《死水》的三美。

猫优秀课件 篇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穷人》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

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读、掌握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人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及配制音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板书:穷人)·

2、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你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什么内容?

3,以疑激读:托尔斯泰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写“穷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

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同桌的同学如果都读完了,可以稍稍议论一下。

2、反馈初读情况:。

(1)出示重点生字,着重正音析形。

(2)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师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3)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

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

(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

(板书:“桑娜”两字下加着重号)

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儿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

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

①补破帆,等丈夫。②看西蒙,抱遗孤。③吐真情,得支持。

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

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

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

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

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的顺序,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5、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人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先说出词语,后理解意思,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6、齐读全段。

第二课时

一、配乐描述,导入本课学习

二、引读谈话,导出西蒙场景

师:(引)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桑娜想起了——:

生:(读)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师:(引)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可是没人答应。于是,她又想——

生:(读)“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师:(启)同学们,从刚才老师与你们的交流中,你们对桑娜有什么认识?

师:(导)是啊,往往越是穷人,越是善良!让我们跟随桑娜,走进西蒙的小屋——桑娜,还有你们,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谁能以朗读来描述这个画面?(指名朗读)

师:(导)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有关语句说说。

师:(随机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西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

师:(结)是啊,西蒙的家境,让人同情;西蒙的不幸,让人揪心;西蒙的孩子,让人别心疼啊!让我以深深的怜惜之情朗读这一段。(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会桑娜品质

1、启发谈话引导品读。

能够心心相通的,也只有穷人了。桑娜看到西蒙死了,她是怎样做的?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下面的内容,找一找桑娜的表现,体会体会她的心情,从而感受她的品质。

2、自读课文,圈画体会:

(学生阅读体会期间,教师走动巡视,随机查看,及时个别提示点拨)

(发觉同学大都已经完成自读圈画,即示意大家同桌讨论)

3、交流心得,指导朗读:

(程序:说出语句——谈谈感悟——尝试朗读——评议练读)

重点语句研读预设:

(1)“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师:一个女人,在没有得到丈夫同意的情况下,作出这样一个非同小可的决定,这是多么伟大的善举!让我们以深深的敬佩之情读一读这段话,读出她的伟大和善良!(学生齐读)

(2)从“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一直到“‘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整个这段文字描写“忐忑不安”的心路历程:

①怜惜丈夫,深深自责:他终日劳累,自己不能为他多多分忧,反而擅自作主抱回两个孤儿来增加他的负担;

②为了孤儿,甘受责罚:人有良心,谁也不可能眼巴巴地望着幼小的孤儿见死不救!拿定主意接受丈夫的惩罚。

③不谋而合,无比欣慰:一边倾吐对丈夫的关切和牵挂,一边又嗫嗫嚅嚅透露西蒙死去的不幸,试探丈夫的态度,发现丈夫与自己息息相通,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

4、总结评赞,深化情感。

看,这就是桑娜,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甘受责罚也不后悔的桑娜,体恤丈夫又不舍弃邻居的孤儿的桑娜!多么质朴、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桑娜!

四、全文整合,总体认识穷人

1、完整认识桑娜。

(1)启发谈话:托尔斯泰笔下的桑娜是个最值得称颂的穷人,除了善良,桑娜还有什么特点?请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读书)

(2)交流看法:

①桑娜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千千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②桑娜还是个贤惠温柔的人:“‘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2、全面认识穷人。

(1)启发谈话:那么,其他穷人呢?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再一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读书)

(2)交流看法:

①西蒙也是个善良的人,她很苦,但看得出她一直独自忍受,没有过多地麻烦邻居,直至死前。

②西蒙还是个勤劳的人、一个寡妇拉扯两个孩子,不是勤劳,就没法养活,而她居然能够把两个儿子抚养得很好。

③渔夫是个勤劳的人、爱家的人,每天都出海打鱼,却从无怨言。

④渔夫是个善良的人,他一听说西蒙死了,还留下两个很小的小孩,立刻就决定要抱回他们。

3、归结课文主题。

启发提示:大家学得很认真,读书的收获很大,感受很深。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学生归纳)桑娜及她的丈夫,在女邻居西蒙死去后,毅然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的经过,表现了穷人善良、勤劳的品质。

(回应课题)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穷人吧,记住穷人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品质吧!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渔夫

桑娜——————

(5个孩子)

非这样做不可(两个孩子)得赶快抱回来

西蒙

猫优秀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

⑴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

⑵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方法】

“读──讲──读──赏──读”:

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

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

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黄晕(yùn)捉迷藏(cá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巢(cháo)蓑(suō)衣水涨(zhǎng)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⑵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设计说明:

1、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

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设计说明:

1、培养默读习惯;

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⑴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体现急盼心情。)

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⑶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⑷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⑸ “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⑹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

⑴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

⑵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设计说明:

①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设计说明:

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

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2、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猫优秀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人员代表小组发言。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2)老伴: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板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猫优秀课件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的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教师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等方面介绍。)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去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板书《观潮》

二、观潮激思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

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

三、自读自悟

1、看过录像,大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这么美的景观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当表达呢?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评评作者的语言如何?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学生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看看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气势,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处。

1、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带"观"字的词语,并读读相应的句子,想想"观"字的意思。

2、《观潮》的观:看。

天下奇观的观:景色。

3、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说课题?(观天下奇观)

二、分组研究

作者在观天下奇观写下了可闻《观潮》,思考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观潮(cháocáo)坦克(tǎntǎng)

笼罩(zàozhào)颤动(zhànchàn)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现漫天()地风平浪()

人声()沸水()相接

3.根据课文填空

《观潮》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写出了观潮的经过,课文重点写了_______,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出泪来之时的_______和_______。

猫优秀课件 篇11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韩愈的《师说》。

《师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第一板块“求学之道”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

这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他们仍然有畏难心理。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师说》是一篇探讨从师学习原则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对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在分析完教材与学前,我来说说我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学生能积累、掌握“师”“传”“从”“道”等几个常见文言实词以及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常见的文言句式等

②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并且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次教学设计,我将遵循以上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将通过点拨法,即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还有归纳法,即对文中重要的实词以及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而学生通过诵读法、圈点法,提问法以及课堂巩固练习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过程。我将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我的教学。我主要讲的是第二课时,但为了使教学过程完整,我会稍带补充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讲诉程门立雪的故事,引出尊师重教的思想,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听读课文 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解决字词问题,这是我上课的重点,也是我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这一课时中,我首先会向学生介绍有关“说”这种文体的知识,也适当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其次,和学生一起解决文章的字词问题,包括各种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常见文言句式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翻译,把握本文中心思想。最后,学生诵读课文,加深记忆和理解,也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下面让我详细说说我的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课的第三环节。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同时揣摩语言,关注文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的写作特色,这也是我上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的中心论点?

通过上一课时的梳理,我想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回答说出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来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后,能够大致明白作者在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所选取的角度是不同的,但还不能完全明白这种内在结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实际上是作者从正面来论述这个中心论点,这里面包括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接着我就可以问学生,那么在作者看来,我们为什么要从师,我们又应该向谁从师。这样启发之后,学生就明白了,我们从师是因为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而从师的标准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有了第一段这样的启发,我想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第二段实际上是作者从反面来论证的,作者认为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那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论证?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比如说通过古今的对比,作者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当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找寻中明确对比论证所具有的使用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

4、在第三段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言行,那么他是想阐述什么观点?

这个问题并不难,作者通过圣人孔夫子的言行,就是要说明,圣人无常师,这也就教导学生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当然,提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这里所运用的另一个论证手法,这就是举例论证。

最后一段是作者阐述写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韩愈写作的原因就可以了。

(四)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组织一场讨论。《师说》里说明了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也说明了师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关系,那么韩愈的观点还是用于今天的课堂吗?设置这个问题,一是为了引导学生评判性地看待所学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思考中,二来也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最后,我也会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同学们将讨论的思考写成一篇小论说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指导,谢谢!

师说

韩愈

对象 结果 对 传道受业解惑 古今 圣益圣,愚益愚

反 比 父子 小学而大遗 道存,师存论 (1) 例 贵贱 其智反不能及

(2)证圣人无常师

(3)

猫优秀课件 篇12

一、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诗经》,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我想借助这一文本让学生了解女性的处境和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诠释,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初步关注。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是:“重视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学习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依据此要求,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 :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领会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三、说教法

1、运用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问题法、讨论法

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明确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诗歌的比兴手法。

3.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容量,加强直观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说学法

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教学要继续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让课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求未知领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应注重诵、读、记、析、探等具体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约2分钟)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书写爱情。《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二) 预习内容的设计及反馈(约5分钟)

1.基于对文本的分析,我预设了如下的预习内容:

(1) 易读错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字音的落实,扫清诵读障碍

(2) 掌握《诗经》的地位、起止年代、文学传统、内容及表现手法

(3) 结合课下注释,掌握重点的实词及“之”、“其”、“以”的用法,理解全诗的内容。

(4) 理清文章的结构

2.通过批阅学生上交的预习学案,在预习反馈中需订正的问题是:

(1)字音

愆(qiān)期 自我徂(cú)尔 渐(jiān)车帷裳(cháng)

靡(mǐ)室劳矣

(2)言既遂矣/静言思之中的“言”都是助词,没有实义。

以尔车来的“以”是介词,用

总角之宴的“之”是助词,的

(3)课文结构 :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三)课中改进(约28分钟)

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我在课中改进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2. 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故事。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 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设计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运用比兴手法的相关诗句,进而能深刻体会比兴手法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使形象更鲜明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设计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能分析把握诗歌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通过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的强烈对比,及其面对生活中被抛弃这一重大的人生变故所表现出来的处变不惊,坚强面对的探究,挖掘出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的“正能量”,更全面透彻的理解这一典型人物。

设计第三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真正对学生有所触动,明白女性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重要意义。

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小组内合作探究。具体实施方案是:第一小组讨论比兴手法;第二小组探讨文本中还有其他地方采用比兴手法吗?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举出其他比兴手法的例子。第三四小组讨论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第五小组讨论氓的形象,第六小组讨论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展示组内的讨论成果,教师对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不足之处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完善。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比喻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乱终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借斑鸠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溺于爱情

2.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故事。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5)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吃苦耐劳——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7)清醒的认识,断然的决绝,刚烈的性格。

3.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1)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2)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四)拓展: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对我们有什么警示意义?

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放弃自我;

钱钟书《管锥编》云:“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

我相信于情于爱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爱,是要用真心、赤诚。但是,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围绕着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画圆时也就意味着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应铭记的箴言。

正如《简爱》中说“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女子自尊才可以换来尊重!

(五)限时作业(约10分钟)

1.默写

①氓之蚩蚩, 。 ,来即我谋。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④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士

也罔极,二三其德。

2.阅读鉴赏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板书设计:

恋爱--------------------婚变--------------决绝

(1、2章) ( 3、4、5章) ( 6章)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哉

《氓》说课稿《氓》说课稿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课后作业:

1.完成《非常学案》相关内容

2.背诵《氓》

雪优秀课件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选的一篇关于“雪优秀课件”的文章。为了准确有序地上课,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认真规划好教案和课件,所以要花费不少时间。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帮助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得力工具。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雪优秀课件 篇1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雪优秀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雪优秀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插叙的写法。

2、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主问题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

启导激趣──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进程及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观察及思考 启导激趣 互动提问。 听取;谈经历;初步感受。 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 提出主问题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巡视、指导、鼓励 速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班上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插叙的写作方法。(训练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精读感悟 提出主问题2:

我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妈、爸、我、万芳……)

巡视引导。

评价激励。 分组小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评价人物;笔记;朗读展示(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认识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态度和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提出主问题3: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请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处理这件事情?

点评、激励。

归纳、总结。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亲情与友谊的关系,培养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我”被逼要回木雕

“我”慷慨地送木雕 (插叙) 交流

羚羊木雕 万芳和“我”换裤子(形影不离) 沟通

“我”委屈地要回木雕 和谐

=

雪优秀课件 篇4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往事依依》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写了小学时墙上山水画对我的影响,后又讲到学生时代读书的乐趣,最后讲往事对自己的影响,并抒发感悟。

我计划用四课时进行教学,下面就是第一教时的教学,分教学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中。

本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园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如描绘评注图像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的入神情态(第五段)。文末概括依依往事给自己带来的不竭动力等等,都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根据本文内容,我概括了3个教学目标,首先对课文中的不懂的生字词的理解,并要求熟记;其次引导学诵读诗句,并通过诗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并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我是想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本文教学目标和解决本文重难点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都已经读过很多古诗词,看过许多名著,所以我首先问他们“你们读过《家家诗》吗?你会背其中的那些诗句呢?”再问他们“你们读过《水浒传》吗?你喜欢里面哪个英雄人物呢?为什么?”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不会读的或读不准的字音画下来,而词义较浅显的,便可简要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其次是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请学生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方面评点朗读,并摹仿教师在讲课时的样子。这两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 的方法归纳出出本文的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的难点。

三、品析赏读课文:

“课文中用了很多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情感,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感受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用得好?”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装产体作用,在读的过程中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

最后,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学习这一课的学习全过程总的归纳方法,为下面的教学作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装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雪优秀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雪优秀课件 篇6

【课前透视】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设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积累。

学生对于紫丁香应有所了解,公园、路边很容易见到。可文中的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和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这一点教学时要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识好字,读好诗的基础上,加强积累,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尊师的意识,加深师生情意。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信息资料】

1、课文范读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及图片)。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回忆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最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

(由自己喜欢的花为切入点,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 。

(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将花与老师联系起来,创设了特定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话平台〗

一、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二、识字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改变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三、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开汽车”游戏。(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给教师出示的生字组词,造句。)

二、精读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在于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更好体会师生间的真势感情。)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三、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四、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乐于参与。)

五、练习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正确。

2、全班开火车读。

3、学习伙伴说这些词语会写的她都要写一写,你们会写哪些也写一写吧。写后同桌展示一下。

(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注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六、写字

1、出示“甜、歌、牵、困”四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体验快乐,发现不足,又能互相促进。)

七、拓展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促进学生积累,感受教师的伟大与辛苦,树立爱师情怀,加深与教师的情感。)

【伴教锦囊】

〖切入举偶〗

丁香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别名紫丁香。丁香的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现已成为庭园中著名的花木。

雪优秀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

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喉 咙 慌 谎 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 贯”的 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灯片5)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6)--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4、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从这个“赶”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7、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8、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9、交流

10、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7)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1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用学习《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学第十二课另两则语言。

2、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谎话 真话

村民:闻声赶来 无人前来

雪优秀课件 篇8

本课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体魄。尊重学生的基础能力,结合蹲踞式起跑教材特点,采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锻炼的主动性。设置多种练习手段、辅助措施,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力求提高蹲踞式起跑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设计活泼的练习形式与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蹲踞式起跑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跑类)教材之一,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径赛类短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内容比较重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素质较好、活泼好动,参与的积极性高,但动作技术又不能准确的完成;少数学生因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性、协调性也不好,在做技术动作时显得没精神。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站立式起跑的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他们对新事物的了解很快,对起跑的方法不再局限于站立式起跑,不会再满足于简单的起跑和活动形式。所以,本课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出传统游戏与起跑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初步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

1.感知蹲踞式起跑短距离跑中最快的起动动作方法。

2.体会起动时身体协调用力过程,发展身体反应速度和动作协调性。

3.参与“头上胯下传接球”游戏竞赛活动,获取同伴间协同互助的经验,具有勇于竞争的品质和合作进取的意识。

1.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的动作。 2.教学难点:协调用力,快速起动。

为了解决课堂的重难点,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多种诱导手段和层层递进的练习步骤,促进学生逐层深入的学练动作技术。其主要教学环节与步骤有:学生体验,教师评析,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学竞赛,比一比、评一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练习过程中,注重技术动作规范的示范与讲解,着重反复练习“起动”这一关键动作,让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真正做到多学多练、实实在在的提高技能水平。教学过程中强调采取自主学练、相互提示、相互纠正、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地增强自我及小组的学练实效。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本课还组织了小组间的“头上胯下传接球”竞赛活动,让同学们的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参与竞争、享受快乐,建立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了互信互赖、合作进取的精神。

1、让学生体验出蹲踞式起跑短距离跑中最快的起动动作方法,从“要他学变为我要学”学生很乐意去参与蹲踞式起跑的技能学习。

2、灵活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蹲踞式起跑学习和传统的游戏相结合变得生动而有趣味,努力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技能练习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雪优秀课件 篇9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人口警钟须长鸣》,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的第一目。本课时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三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的老龄化。最后通过专题探究,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并为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中我国必须贯彻的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作出铺垫,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习目标要求:

本课教学我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我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人口的三个特点,以及其给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合作探究能力、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体验身边的典型事例、讨论比较分析来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所面临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提高其人口忧患意识,树立辨证的人口观。

3、说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基本特点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人口”和“人手”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主要采取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讨论法: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3)角色表演法:

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激发共鸣目的,达到情动欲行,这样使课上得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效果。

(4)、情景教学法:

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优秀的课件推荐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这篇精选文章将着重探讨“优秀的课件”的重要性和价值,请认真分析本文中的数据和统计!

优秀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1)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2)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3)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1)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2)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3)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4)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5)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1)学生展示。

(2)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人们()。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上一节课已学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宁盐官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是()人们()。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品文赏潮

1、读文:

自由读课文2、3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

读后交流:

(1)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一道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2)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

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3)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

3、赏潮:

欣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

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

4、找出写人们的句子,想一想: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是海宁人,以前看过潮,今天学了课文,假如你是看潮人群中的一个,你将怎么做?

5、说潮:

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过潮呢?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这天下奇观介绍给他们吗?

自由准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组合。

全班交流。

6、学习最后一段:

(1)读一读:

哪些地方也能说明它是天下奇观?

(2)读后交流:

余波漫天卷地

好久恢复平静

江水涨七八米

(3)想象说话:

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样?又想说什么呢?

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三、总结赞潮

1、释疑:

因为()所以说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2、赞潮:

你将怎样读课文的第一句,试一试。

四、拓展升情

1、同学们作者在观了潮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此文,他是按()的顺序写的,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看过潮,也写过文章。

2、读一读同学写的观潮的文章。

3、结束语:

钱塘江的大潮滚滚向前,它不仅是我们海宁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更像征了我们海宁人的一种精神,那就是猛进如潮,我们是潮乡儿女,今天,我们还是学生,在学习上,我们也应发扬这一精神。

【设计的基本思想】

品文赏潮、交流说潮、赞潮升情:

在品读课文中,欣赏钱江潮的雄伟气势,通过同伴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潮,发展语言,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赞美家乡的潮,由此联系到其精神,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7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教学教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

(板书:声色)

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字词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

出示卡片:

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

(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

(朗读:“人山人海”。)

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

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

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

(板书:闷雷滚动)

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

(板书:人声鼎沸)

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1)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

(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2)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

(地平线。)

(3)观潮的人们呢?

(板书:沸腾)

(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

(出示小黑板。)

(1)说说“声”、“色”的变化。

(板书: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2)拉长到什么程度:

(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

(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

(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

(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

(板书: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

(屏息凝视。)

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生答)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下载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放视频)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拨】同学们,眼见了实际的大潮算是我们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让我们走进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中去神游这一“天下之伟观也”的钱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笔卷惊涛,墨泻江潮的杰作。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品读课文,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4、师点拨,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内容

【教师导学】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2、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

A、《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B、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探究学习】“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C、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探究学习】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探究学习】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2、班上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东西,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教师要适当指导朗读)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一】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问题二】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生争先恐后的说,象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七号飞天等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五、拓展延伸

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谈。可以是知识与能力,也可以是获得了某些学习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华等。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七、布置作业

可找学生布置。老师布置的起参考作用:

1、熟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背诵。

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八、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眼观耳听心悟

涨潮(状)正

水战(威)侧

弄潮(技)结

观潮(盛)合

优秀的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写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意,并能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然后参考教辅资料;阅读《沙县年鉴》,了解本课的创作背景。

(2)精心制作课件,能清晰地反应整个教学流程。

2、学生: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利用工具书处理本课中重难词语,如“缄默”、“目空一切”、“蹼鹬”等词。

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

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

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

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a(hèng)的飞行之歌......

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

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别小看这书,它可是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大家再看大屏幕,发现什么问题没?(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板书课题)

(用《沙乡年鉴》中的文段做导入语,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顺理成章的把作者及这本书做以介绍,与以往专门用一个环节介绍作者、作品不同,使课堂流程更顺畅)

过渡:请大家齐声朗读标题。刚才大家朗读用的叙述语气,给我的感觉是不就是大雁回来了吗,很平淡。现在请同学们用祈使语气再读一遍。有什么不一样?(生:感觉像在召唤大雁回来,有喜欢的情感在其中)是啊,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读,就能读出不同的情感。就像本文的文体,有人说它是说明文,有人说它是抒情散文,你认为呢?(过渡不露痕迹,既让学生理解了文题的含义,也自然的导入到下一个环节)

1、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并讨论本文的文体。

如果认为是说明文,就从说明文的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作答。

如果认为是抒情性散文,就从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方面来谈。

(给学生进入文本、深入了解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明确: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只需倾听。

(这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程度,也检验了学生语言组合能力,还检查了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更是对说明文、散文知识的巩固)

3、老师小结。

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的确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大雁,介绍了它“三月归来、觅食、集会”等习性,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行文采用时间顺序。

认为是抒情性散文的同学们,本文的“形”是作者写了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如三月大雁归来时的动作、鸣叫;写了四月大雁的觅食、孤雁和集会等。“神”就是字里行间充满的对大雁的爱。

那大家看看这两种文体有没有重合的地方?

本文既介绍了大雁习性方面的知识,又有一根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爱”,是说明文与散文的结合体,这样的文章我们通常叫它“知识性散文”。

(老师的总结是对学生探究出来的知识的整合,是从分到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过渡:贯穿文章的情感主线是“爱”,除了作者本身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是一个爱鸟人,还因为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人类已经缺失或正在失去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可参考下面的资料进行思考。

资料:相对于现代化的都市,“木屋”所在地真可谓是世外桃源。这个贫瘠的沙乡农场,在我到来前,已被日益傲慢、漠视其他物种生存,且又一味追求自身完美的自私社会,压榨得奄奄一息,之后又遭无情地抛弃。我们一家人试图用斧头和铲子去重新恢复它的生机,以感受在其他地方不能找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人类的牺牲品里,我们艰难尝试着,寻找那些失去的却又是上帝赐予的最重要的东西。在这里,我们一直在寻找,并将一直找下去。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找出并赏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一些家庭的聚合体。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雁有很强的家庭观念等)

作者以一个“爱鸟者”的情怀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习性,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如果你是曾经飞过威斯康星的'雁群中的一只或者是一只孤雁,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认真评价学生的答案,最后总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首田园牧歌,发人深省。是的,诚如同学们所说,热爱自然,是人类不能失掉的情感;与动物们和谐相处,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恰当的定位。

(这个环节既训练了学生写和说的能力,也让学生体悟了文章的主旨,还能强化学生热爱自然、珍惜野生动物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

1、文中有句“11月份南飞的大雁”,课外查资料,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2、运用说明和抒情两种表现手法,,介绍一种小动物,150字左右。

3、环保小卫士必看的书――《沙乡年鉴》(也叫《沙郡年记》)。

优秀的课件【篇3】

关键词: 网页型电子教案 制作 优化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页设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育界正在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教案,以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案。而在制作各种电子教案的过程中,最优的方法是利用网页设计技术制作,再辅以其它应用工具对其进行优化。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中提出“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分三步逐步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第一步是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运用;第二步是组织上网,利用网上资料;第三步是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料,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中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今天,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要求教师完成信息化的第一步,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第二步与第三步也在广泛开展,广大教师都在广泛开发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课件,各类的教材出版社也都为各自所出版的教材增加竞争的砝码,在出版教材的同时,80%的教材都有增值服务:如配送电子教案,网上在线学习卡,教学及学生自学光盘和其它类似服务。这些正是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中提出的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电子教案概念、重要性及常见的制作技术

所谓电子教案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存储在计算机中,教学过程通过投影仪或网页浏览进行教学或让学生自学。

电子教案在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便于电子教案中的各种资源随时更新与修改。

2.便于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文字、图片、动画、影片、音乐的高效组合。

3.便于学生复制到家后自我学习,如果将其放在网页上可供学生浏览学习,及其他教师参考。

4.是响应国家创建节约节性社会的需要,可以大量节约纸张。

5.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及授课效率。

6.减少教师课堂板书及粉笔使用,还可以减少粉笔灰对教师与学生身心健康危害。

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是在Windows95与Office95以后,从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的电教方法:幻灯片、录音机、录像带的播放。而广泛采用Word文档和PowerPoint幻灯片的方法,也开始逐步取代纸质教案,而后又开始出现各种动画技术、视屏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这一类可以说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这种可以称之为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借助多媒体的特有表现形式,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展开,以发挥传统媒体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教师可利用学校的投影教室,播放的教学软件、图片、视屏、声音、动画、多媒体光盘,用Word电子教案、以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授课。

随着网络技术及网页设计与编程技术的推广使用,网络课件,也可以说是网络型电子教案应运而生,但网页设计技术没有普及,所以90%教师都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同样,很多教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有约85%所提供的配套课件是PowerPoint课件,有约10%是教学光盘,只有约5%是网页形式的电子课件。

三、网页设计制作电子教案的优点

网页型电子教案,就是利用网页设计技术及网页编程技术,将教学所用的各种资源融合于一体的电子教案。它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前沿、学法教法改革的试验,是网络学习的小型集约化活动平台,不同于PowerPoint一类的课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少重复劳动。

教师制作网页型电子教案,可以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效地、有序地整合在一起。网页型电子教案是教师的移动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资源库,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修改与补充,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2.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其一,教师丰富的教学内容、全新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教师可以将网页型电子教案放到学校的网站上,供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可以将QQ在线代码写在网页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将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

其三,学生自学。放在网站上的电子教案,学生可以自学,而这种自学模式则突破了看书或翻阅笔记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条件下,反复利用网络点播、观看多种资源,包括教师的教案、参考资料等丰富的背景资源,建立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灵活性极强的学习模式。

3.有利于教师同行资源共享。

网页型电子教案放在网站有利于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4.有利于提升院校形象,可作为开发精品课程的基础阶段。

现在高等学校都要求开发自己的精品课程。通过多个院校网上查寻,做得好的精品课程都采用网页形式,这是网页型电子教案的最高形式,所以教师制作网型电子表教案正是精品课程的源泉。

四、网页电子教案的制作基本技术及要求

网页电子教案的主要内容是文字、图片、动画,只有通过超级链接到其它素材上,丰富的内容才可以提高教案的视听效果和教学效果。在制作与设计网页电子教案时要注意如下方法与技巧。

1.网页制作的工具选择。

(1)FrontPage简单易学易用,功能强大,基本操作命令同于Word的操作,有利于广大教师学习与应用。

(2)Macromedia公司的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具有强大的网页设计功能,是用于专业制作网页的工具软件、但不易精通;Flash用于制作一些网页动画及网页,也可以制作Flash课件;Fireworks用于网页图片进行优化处理。

(3)其它工具。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和网页特效。

(4)动态网页技术。可以利用ASP、PHP、JSP等语言编程和用Access、MS SQL、MySQL数据库技术编制动态网页,从而实现交互功能。

2.网页电子教案的组织与规划。

一个成功的网页电子教案,教师的规划能力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网页规划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网页的结构、项目的设定、网页颜色搭配、页面版面布局、文字图片的运用等。

3.网页内容的布局。

网页的具体内容可以用表格结构、框架结构表示,Dreamweaver用“层”来进行网页的布局。最好的是用框架结构。用框架结构组织的网页型教案,学生易于浏览,教师易于维护、更新。

4.用网页模板来建立网页。

在网页建立过程中,可以将相同的内容建立网页模板,从而有利于网页编辑与修改。

5.用站点的方式来管理电子教案。

在设计制作网页电子教案的过程中,必须用站点的方式来管理,如文件的移动、更名等操作,否则超级链接的属性就会发生变化。

6.网页交互式设计。

交互式设计可以作为网页电子教案的高级应用,有利于师生、同行教师之间交流,还有利于学生自学与自测。

五、网页电子教案的优化

网页电子教案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它的高级应用。很多人认为电子教案就是用于教师教学,但作用信息化的今天,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提出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进程。网页电子教案的优点就是在于将教案融于网页之中,网页更有利于信息的供享。所以对网页电子教案的优化处理是网页电子教案的重要体现。

1.将网页电子教案上传到院校的网站上,供学生自我学习。

2.通过电子书制作工具,这些工具可通过网络下载。如:eBook workshop,eBook Edit Pro等软件,将电子教案制作成电子书,可以让学生复制到手机中,从而自由地学习。

3.通过网页制作的电子教案,加入一定的网页特效,如在网页中,禁止复制,禁止另存为,这些特效可以从网上搜索,并辅以框架结构,实现一定的版权保护。这种优化处理,特别有利于教材出版社,可以保护版权,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成果的保护。

4.在上述2、3点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对网页电子教案进行打包格式为“EXE”文件,再辅以制作安装程序软件,如安装程序制作专家,可以实现网页电子教案的软件化处理,可以加入安装序列号,制作成需要安装的学习软件程序。

5.教师每一年都可以通过对网页电子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制作成程序软件和升级版本,从而取得一定的商业利益,这也是对教师制作优秀电子教案努力的回报。

六、结语

总之,网页型电子教案是一种很好的电子教案制作方法,是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是一种非常值得广大教师、各级教学管理者、教材开发者及精品课程的开发者进一步探索的制作方法与理念。

参考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网页设计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优秀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顺畅朗读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

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

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

五、质疑解难

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

(使臣)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结合以上环节,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优秀的课件【篇5】

关键词:关键词:案例教学;网页设计;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网页设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计算机网页设计是一项具有操作性极强的一个综合性课程,想要制作出一个“有声有色”的网页,就要具备动画制作、图像处理以及文字版面处理等相关的一些知识。在计算机网页设计当中,常用的网页设计软件有:Firework、Dreamweaver以及Flash,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网页制作三剑客”。

在一般的技工学校开设网页设计课程时的教学模式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各个章节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不同的知识点分别安排一次实验和理论[1]。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只会机械的照搬,不能够融会贯通,没有达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比较注重实践教学,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往往达不到预期想要的目标。形成这些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即使是学生对网页制作中的一些技巧以及技术掌握的非常好,但是在图片制作、内容排版编排、以及整个网站的布局和规划上缺乏对整体网站的把控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学生能够掌握基础部分的知识分析、知识理解以及能够达到辨识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呈现给学生所要学习的案例。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案例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采取团队合作和自己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分析,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辨识以及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作风、管理理念管理理念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例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学习星期,再把案例当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贯穿到学习网页制作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设计者又是激励者,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讨论。

2.案例教学的实现过程

在案例教学当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但是只有对每个环节的流程都加以注重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才能够使案例教学达到成功。案例教学的流程是:案例教学设计组织案例讨论实现案例和总结。

2.1 案例教学设计

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规划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和对案例相关的技能和理论的讨论,并且对案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案例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案例要具有实践性,设计的案例要跟现实和教学当中的案例相吻合,这样才能被学生理解;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教学案例要能够涵盖课程中大部分的知识点;设计的案例要具有系统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到的案例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和前后贯穿的,而且要由易到难的进行编排;案例设计必须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接收能力来设计教学案例和选择教学案例。

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探索和思考怎样用于实际,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能不断的扩展学生的视野。如: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实际的题目,设计个人求职网站。因此,学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所学的网页制作知识来分析求职的素材以及独立的做出设计,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2.2 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案例讨论的重点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针对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实现的方法和分析的结果可能不大一样,有些学生能找到简易的实现途径但是难以理解,而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复杂但是容易理解[2]。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删除案例当中次要的细节,并且发现案例中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结构之间的联系。案例讨论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把案例当中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创造自由的讨论氛围,知道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主角。

案例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当做一种交往的情境,在此情境当中,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各种互动交流以及学习活动,能够在情境中反复的进行学习。这就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思想。而在案例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对学生不要求强记内容,但是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使学生达到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目标。如:在网页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在最初对Dreameaver MX网页制作工具进行介绍的时候,因为学生对这个工具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2.3 实现案例和总结

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以后,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做出评价,摒弃不正确的观念。并且还要对在案例分析当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技巧进行讲析。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课堂上的讨论内容来对案例进行实现。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牢记。

3.案例教学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3.1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一位学者曾今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塑造,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渊博的知识,这是教师传递知识和经验来决定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方便不断地向学生提供各种新的不同的信息。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威信、影响力加以增强,并且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方式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并且深入到学生中去,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2 构建合理知识体系,选取精心教学案例

认知结构是认识事物、适应环境和学习知识必备的条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顺应”和“同化”机能的不断平衡的过程,是认知结构在不断构建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呈现出新的知识点和引入一些必备的背景知识的时候, 要紧扣教学大纲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的时候每一个案例都要反映到教学大纲当中的知识点上,做到有针对性。

如:在网页的页面布局时可以采用框架以及层和表格的方式,以一个食品网站为例做一个简单的草图:第一层插入背景图片,给网页一个主色调;第二层插入一个flash动画,使网页充满生机活力;第三层插入精品美食;第四层搭配歌曲体现企业的饮食文化;第五层可以添加一个浮动的物体,使整个网页看起来更具有立体感。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鼓励用表格布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再引出层的概念,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任务。

3.3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营造一种融洽的、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使学生真正做到敢说、敢尝试。教师在案例教学当中处在主导地位,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3]。因此,案例的实现过程都要由学生来完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案例的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

4.总结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角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并且还解决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法中的一种,想要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小东。浅谈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6-28.

[2]范海波。"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北方经贸2009(3):115-118.

优秀的课件【篇6】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生学习“晴、睛、请、情、蜻”。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是,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优秀的课件【篇7】

《雪儿》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解读:

本文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作者与小白鸽相伴到相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我为受伤的雪儿治疗并悉心照料它,直到它飞向蓝天后的故事。

整篇课文充满感情,生动的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利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预设: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儿》。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引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正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出示图),你们别看现在它雪白雪白的了,可是它刚来我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雪儿刚来我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出示二三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还没有感觉到雪儿受伤了。学生练读,再指名读,我们学着她的样一起来读一读。)

3、假如你是小作者,看到这只眼睛里充满哀伤的鸽子,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A、想到它很可怜,(是啊,小作者和这鸽子真是同病相怜。)

B、我要治好它。(你真善良啊,老师看到你那纯真的心了)

4、文中的小作者跟你一样善良,他和爸爸给这鸽子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瞧!(看图)这就是这只可爱的鸽子,喊喊它的名字,再深情的呼唤一次。(老师听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只鸽子,小作者也是这样。)

5、过了几天,我和雪儿熟了,我对雪儿说(出示句子)

A、指名读

B、把你的同桌当成雪儿,对着他读一读。

C、闭上眼睛体会体会。(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和雪儿一样充满着对蓝天、自由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

1、经过一断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从爸爸那知道了关于雪儿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蓝天信使,为什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回答。

2、正因为这样,我更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

四、学习第四节

1、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我的盼望实现了(出示句子),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2、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3、文中的小作者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4、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托,划,美丽弧线体会动作有力,姿态优美)

5、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五、学习第5小节

1、看到雪儿终于翱翔于天际,我们和雪儿都感到很开心,可是现在雪儿要离开我们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雪儿,你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出示: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望着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祝我------------------。)

六、总结

1、小作者和雪儿相处的日子是快乐的,美好的,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2、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优秀的课件【篇8】

设计意图:

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目标。鉴赏诗歌,首先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詩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所以,本节课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古诗词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创作的经典诗句的赏析,作为本课的最大亮点,以此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创作诗歌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并学习创作诗歌。

3.培养学生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在写作中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创作很重要的一种手法就是想象。诗歌因想象而精彩!今天我们就坐上吴望尧的《太阳船》,一起去感受想象的魅力。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意境。

文章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并体会文中哪个字、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

(1)金黄的太阳升起,或穿行于云海之间或透过云层,洒下万丈光芒;傍晚夕阳透过云层,出现了霞光满天的画面;当夜幕降临时,又出现了繁星闪烁的情景。

(2)“溅”本指液体受冲击向四处喷射。在这里形容星星肆意地布满天空,赋予了星星极致的动感,生动传神,令人回味无穷。

3.品读课文,学习联想和想象。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文中都出现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太阳——巨船 太阳运行轨迹——航线

白云——帆 太阳光——闪烁的白银

晚霞——火 灰暗的云朵——灰色的浪涛

(2)认识想象和联想。

联想:由眼前的晚霞想到火,抓住的是事物之间的颜色相似点,这就是联想。

想象:看到太阳,想出另一种不存在的事物太阳船,这叫想象。

(3)作者之所以能运用奇特的想象,你能说出原因吗?

丰富的知识储备,对生活的热爱,有怀疑创新的精神。

(4)中外名人也对想象和联想给予极高的评价。

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因斯坦

②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4.本文运用想象,通过“太阳”这一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对光明、希望和幸福的期盼,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也说明时间易逝,应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历史上许多优秀作品也来源于合理的想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体会下列诗句运用想象的表达效果。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课堂练笔。

课件出示几幅夜景图:面对这样的夜晚,你又会有怎样的想象呢?请尝试用诗句的形式表达。

四、课堂小结

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希望大家也做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人,描绘精彩的篇章,开创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春水》。

2.假如我是______(展开想象,写一首小诗)。

优秀的课件【篇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要走近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千帆竞队的船队成为西洋永不磨灭的风采,他就是——(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肩负民族大义,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学,有勇有谋,官居四品。)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28年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桅杆 珊瑚

脱缰 撕裂 威胁 身材 瓷器 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 撕 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发现这一课不仅字难写,成语也挺多的,我们来看一看。

人山人海 浩浩荡荡 雄伟壮观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友好交往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波峰浪谷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4)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难读的句子、长句子要反复练读。

(5)汇报读难读的句子、长句、带有成语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与课文紧密联系但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请自由地读读,根据课文内容猜猜它们的意思,并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学生自由读成语并分类、朗读。)

过渡:你能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吗?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详细地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找得很准)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郑和第一次远航分为可以分为三层,请迅速用一道竖线标出来。

(2)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介绍了什么呢?(作者还简略地写了郑和其他几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他远航的意义和贡献)

4、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小节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七小节)

三、布置作业,存疑留韵

1、抄词

2、读课文一遍,熟悉课文内容,想象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郑和远航》,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

人山人海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友好交往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狂风呼啸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评价:能不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评价:因为有了体会,这些词语读的可真好。

2、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梗概?

二、品读词句,体会中心。

过渡:郑和远航虽然已经过去600多年,可是直到今天,有关国家还依然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文中有一小节对郑和远航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请你打开书找一找(最后一小节)

小声读第7小节,思考:你从这一小节中读懂出了什么?

生: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师:顶峰你是怎么理解?郑和远航的哪些方面达到了顶峰?

生: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师:它指的是谁?(郑和远航)也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

生: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

师:这是对郑和出使意义的评价。

生:直到现在,有关国家……

师:这是对郑和远航,郑和出使总的评价。

优秀的课件【篇10】

1、转变切入角度,改变教学顺序,直奔重点段落。人物刻画是本文的精辟之处。在作者笔下,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那样的神采飞扬,个性鲜明。但两人一主一次,从出场顺序看,陈尧咨先卖油老人后;从文字上看,陈尧咨的笔墨多,卖油老人笔墨少;从个性特点上看,陈尧咨的骄傲令人生厌,卖油老人谦逊使人佩服;从内容上看陈尧咨是线索人物,卖油老人是核心人物。如何让学生透过便面的迷雾看清本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呢?

教学中我打破以往以叙事性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教授的传统模式,从文中人物入手,帮助学生拨开迷雾;勾画描写老人的句子,强化发差,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读句子,寻找精*语句,谈感受,直奔重点段落。

2、重视朗读指导,品味精语句,感悟精妙写法。有效地朗读,可以品尝“文中味”,悟出“文外味”。抓住“读”这个基本训练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殿堂。

读与评议是一对孪生兄弟,读、议、读、评,再读、再议……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卖油老人斟油的技艺高超,体验着“目瞪口呆”带来的神态巨变、心中惊叹,探寻着老人“斜眼、点头”背后的所思所想,体验着陈尧咨的狂妄自大,欣赏着老人的从容谦卑,思考着淡淡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春优秀课件12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春优秀课件12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优秀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知道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

2.懂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作用。

3.知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体会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优秀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思想上树立起学习和传承家风的自觉意识。

教学难点:

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习并践行家风,促进自身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指名学生读《精忠报国》的故事。

老师:在岳飞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岳飞的母亲,正是家庭的影响,让岳飞成为了一名正直、勇敢、为国奉献的人。家庭中的正能量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弘扬良好家风》。

2.学生齐读课题。

二.互动讨论活动

1.从小到大,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经常给你讲一些道理?叮嘱你一定要做到?生讨论交流。

2.家风是什么?其实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世代传承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世代恪守的家训家规。

3.活动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许多家族重视家风的传承。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活动园中的三个例子,看看这些家训讲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1涵养德行

介绍《朱子家训》、朱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子检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不铺张浪费。

3.2修身立志

你知道这些名言警句出自哪里吗?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诸葛亮《诫子书》我们要养成节俭的美德,不铺张浪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3.3百年革命家国情怀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书中摘录了一些仁人志士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优秀家风?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师小结: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学习先辈,传承良好家风。

4.活动园

对长辈做一次访谈,了解家风,并在班中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家庭就像社会中的细胞,每一个小家的幸福共同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每一个家庭的优秀家风,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家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作业

写作一篇《我的家风故事》,下节课分享讨论。

春优秀课件【篇2】

一、 教材简介:

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二、 目标预设:

1、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三、重点、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自主探究。本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录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充分领略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设计思路: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创设情境 → 提出问题

↓ ↓

点拨指导 → 自主探究

↓ ↓

点评疏理 → 交流汇报

↓ ↓

设计应用 → 训练实践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3、 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及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认识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启发质疑

1、 读新词:

派遣 身材魁梧 健步 抱拳 浩浩荡荡

赠送 扶老携幼 瓷器 珊瑚 惊叹不已

呼啸 奔腾咆哮 撕咧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2、 这些新词每组都描绘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中的一个场景,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3、 大家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呢?(播放郑和远航的录象片段)

4、 引导质疑:这节课,你最想知道有关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教学环节采取复习导入,激发质疑,整理归纳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化“编者的思路”为“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选择、认真研读

1、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段,然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认真研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a“扬帆启航”

(1)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整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雄伟壮观)

(2)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扬帆启航时的壮观场面?

a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抓住“人山人海”“无数”体会场面的壮观,并随时指导朗读。)

b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抓住具体的数字体会大船的雄伟壮观,并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宝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3) 在这部分中,郑和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齐读,抓住关键词体会交流(威武雄健)

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大家想想,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船队)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船队?带领这样一只船队远航,郑和内心会怎么想呢?再读,读出郑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帘的还有什么?(送行的群众,宏大的场面)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的送行人,让郑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再读,读出威武雄健。

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未知的前途此时此刻,郑和又会想到什么呢?(吉凶未卜)这影响了郑和远航的决心了吗?是呀,你看,他——,你听,他——,

就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威武、自信、决心、庄严)

全班齐读

春优秀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挡、挤、悄、顶”四个字及以下词语:挡住、悄悄地、顶不动、拥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在春天里成长,破土而出的过程。

3、教育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教学重点:

学会写“挡、挤、悄、顶”四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笋芽儿在春天里成长,破土而出的过程,学习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表演用的相关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二)分组竞赛读文。

【设计意图:教师注意评价的艺术性,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二、朗读

(一)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三)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三、想象

(一)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二)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表演

(一)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二)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一)学习写“挡、挤、悄、顶”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挡、挤”左窄右宽。“悄”字左边竖心旁和右边“肖”上边的小字头笔顺不同,要注意区分。

(二)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春优秀课件【篇4】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想象体会、编故事。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1、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有什么要对小草说的吗?

3、小结:

小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自主试写“未、店、枯、荣、菜”,评价再写。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

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赏读,不在解释词句的意思。

第一首古诗首先以问题带学生入境,通过看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再在学生的自读自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读从读通──读懂──读美──背诵体现层次的递进性,特别是背诵这一环节,用口语交际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然是一举多得。

绘画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第二则古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让学生给诗配画,把古诗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了。在赏读环节上设计了让学生给课件配乐朗诵,让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快慢、语调、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练习,学生喜欢。

春优秀课件【篇5】

一、激趣导入,见证传承师:这个春节,你一定收到过这张图,也一定被这个镜头感动,没准还被这几个POSE震撼到……国士无双钟南山!在大家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如果我们的国家多一些这样的英豪,该有多好!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以他为偶像,成长为智勇双全之士,当爸妈的该有多欣慰!“硬核爷爷”钟南山是怎么炼成的?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培养了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观看视频。《见证优秀家风的传承——“逆行者”钟南山》师:同学们,什么样的家风影响了钟南山爷爷呢?(学生思考时间)师小结:同学们,从钟南山爷爷的事例可见,优秀家风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更要传承下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弘扬优秀家风》第二课时:优秀家风代代传。二、教学环节活动一:分享家风故事师:在你的家中,怎样的家规家训影响着你?父母怎样的言语或行为,令你记在心中,受到影响?前几天,老师收到了很多同学发来的作业——自己的家风故事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1.交流分享。(播放同学视频)同学1: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我,每当我出门时,爸爸妈妈总会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我会遇到什么危险,爸爸妈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后我也要用爱去回报他们。同学2: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家的家风,我们家非常注重这个家风的传承,我的妈妈就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对爷爷奶奶格外的照顾。左邻右舍都夸妈妈孝顺,家里每天都其乐融融。2.从他们的分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思考时间)师:是的,优秀家风,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凝聚着全家人的期望与情感。(凝聚情感)3.师:我们继续来分享。(播放同学视频)同学3:我记得在我三年级时,我的同桌舒扬,他的父母工作繁忙还要照顾生病的老人,没办法兼顾他的学习,我的妈妈就主动提出帮助照顾舒扬,把他接到我们家辅导他的学习,这让我懂得了要热心助人,我以后也要成为一个热心帮助别人,有爱心善良的人。同学4: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吃饭之前要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中国是礼仪之邦,每一件小事都要礼仪和规矩,每日的一日三餐都能体现出每个家庭的风尚,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餐桌上就有了规矩,爸爸常对我说是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能说话,要把碗里面的饭菜都吃光,吃完饭后要把碗筷都放进洗碗盆里。4.从他们的分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思考时间)师:是啊,这就是优秀家风。我们的父母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们,用家风涵养我们的品德,指导我们的行为。(板书:涵养德行)5.师:我们再来听听同学的分享。(播放同学视频)同学5: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爸爸总会对我说的一句话:“不用怕,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使我懂得了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困难之中站起来。所以我家的家风就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同学6:我家的家风就是“勤”。爸爸妈妈经常告诉我“书山有路勤为径”,老师也教育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爷爷更是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着。勤奋工作才能走出贫穷的困境,所以我也要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幸福的生活都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6.从她们的分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思考时间)师小结:在这样优秀家风的影响下,同学们必将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优秀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激励我们砥砺成才的人生信条。(板书:砥砺成才)7.师:听完了大家的分享,屏幕前的同学们,想一想你家的家风对你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请把关键词写下来。(学生思考时间)师:老师课前也收集到了一些同学写的关键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关键词)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感受到了家风的影响。8.师:同学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也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我们的社会风气会怎样?家家都有好家风,我们的国家、民族会怎样?(学生思考时间)师:是的,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我们的社会就有好风气,会更加和谐。通过家风我们可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而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也会更加强大。活动二:小小宣传员师:课前老师就家风、家规家训问题做了一个调查,这是统计结果(出示调查结果统计图)。观察关于家风的调查结果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统计结果说明了什么?师:让我们来做优秀家风的宣传小使者吧。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来传承、弘扬优秀家风呢?师:现在我们同学都是小小宣传员,想一想,你有哪些宣传优秀家风的好创意呢?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同学的做法。(播放视频)师:刚才这位同学开展的活动有哪些?是的,有制作手抄报、宣传板报、展示家训作品,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些,你们还有哪些宣传家训的好创意吗?(学生思考时间)师:是的,我们还可以开展家风知识竞赛、家风故事演讲比赛、画一画家风美术作品、创建文明家庭……师:还可以晒晒“传家宝”,传承好家风。咦,传家宝是什么,大家是不是很感兴趣,我们去了解一下。(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家有这样的传家宝吗?赶紧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晒完传家宝,我们还可以给家人传递家书……活动三:辨析明理师:说到传递家书,老师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这样的留言(出示图片)。从他的抱怨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写家书,他是极为的不情愿。还有人说:“时代发展了,电话、视频聊天等很普遍,写家书就落伍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考时间)师: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们是怎么说的(播放学生不同看法音频),同学们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是否和你的类似呢?师:虽然家风传承的形式变了,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优秀家风的内涵没有变,我们可以创新家风传承的方式。师:在这里老师还想给大家分享一封家书。(播放抗疫一线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曹晓英在进入隔离病区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师:同学们,当我们沉浸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情时光里,还有许多人在坚守岗位,奋斗在抗击肺炎疫情的第一线。“见信如晤,见字如面”便成为了他们寄托思念、交流情感的重要形式。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医护人员致敬!活动四:弘扬家风我能行师: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宣传优秀家风,都很有创意,下面我们就把活动开展起来吧!师:我们进行的是“弘扬家风我能行”闯关游戏,闯过所有关得三颗星以上的同学就可以评为“家风小达人”!(播放闯关PPT)第一关测一测:“好家风我传承”知识竞赛(通过对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的学习,大家是不是对家风有了更深的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吧!)(学生活动时间)(算一算,如果答对10道题以上就可以加一颗星哦,全对的同学加两题星!)第二关做一做:围绕“勤劳”、“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各设计一次实践活动并在课后实施。(学生活动时间)第三关理一理:梳理自己家的家训,课后用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号召家人共同遵守。(学生活动时间)第四关跳一跳:学跳家训手势舞。(学生活动时间)恭喜你,成为“家风小达人”!师总结: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说过:(出示PPT)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弘扬和传承优秀家风。只要大家付诸行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家风的传播者,让优秀的家风代代相传。

春优秀课件【篇6】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对鸟的感情和鸟对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鸟类的意识。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内容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找出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读一读;学习通

过心理、神态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从“我”对鸟的关心爱护和鸟尾随“我”上学的具体事例中,体会人和鸟的感情;学习通过心理神态描写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通过学习《鸟情》这篇课文,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2、有谁见过喜鹊?关于喜鹊你了解多少?

喜鹊是一种鸟,嘴很尖,尾巴长,身体大部分是黑色,肩和腹是白色的,它的叫声嘈杂。民间有个传说,听到这种鸟的叫声,就表示即将有喜事来临,所以人们把这种鸟叫喜鹊。(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4、齐读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首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新词及你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3、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归纳总结:课文记叙了“我”养了一只喜鹊,我去上学,上课时老师叫“我”,我应“到”时,喜鹊居然飞到“我”肩膀上。

5、在文中你觉得哪些词最美?

6、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描写“我”和“喜鹊”感情深厚的'句子。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版书)

汇报、边指导朗读。

(、捉虫给它吃;(、下雨捧它进;(跟我上学;(7)随声飞来。

7、归纳总结:这篇课文讲我为小喜鹊做了许多事情,所以我对

小喜鹊产生了感情。正是因为我对小鸟的加倍关心和爱护,所以

小鸟对我有了感情,常常伴我左右,和我玩耍。

第四个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我和小喜鹊的

亲密感情。

9、作者为什么帮小喜鹊做那么多事?因为作者喜欢养鸟。

引出第一、二 自然段:作者的鸟是从哪里弄来的?是父亲从外地挖河回来检的。

三、结合实际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也发生什么感人的事吗?给同学们说说?

四、总结

本文中可以看出鸟对人是多么有感情,可见人对鸟好,鸟也对人好。因此我们应爱护鸟类,爱护动物,这也是关爱人类的家园,关爱自己。

五、作业:

读有关人和动物的文章。抄写石榴、批评、控制、羡慕、误以为、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春优秀课件【篇7】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熟、读懂韵文《早操》,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采用拼读、听读法识字,能用字组词。

3、掌握新笔画,学习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能准确、工整地书五个生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录音机、音乐带。

1、孩子们,我们一起做做拼音操吧!

2、早晨是一天中空气最清新的时候,看,我们刚认识不久的韵母朋友也来做操了,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大声打打招呼吧,比比谁的声音宏亮,发音准确。(出示部分带调复韵母,全班齐读)开双轨火车送送它们。

1、哟,复韵母朋友跑进出操的队伍里了,哦,原来是一首优美小儿歌(出示儿歌)大家说,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咱们孩子哪些好办法/(问老师、问同学、自己看拼音……)

3、孩子们,请拼音朋友帮忙,你们也可以读得好!读给同桌小伙伴听,读对了,小伙伴夸夸他,读错了请帮帮他。

4、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老师想请位高手和你们比试比试,小朋友可要认真听清字音呀。(听课文录音)

1、阳光下做操多精神啊,企鹅娃娃也要出来做操了,哪位同学当当他们的小队长,点点名吧!

2、如果企鹅宝宝脱下拼音帽子,还能准确点名吗?自己练习点点名吧。

1、请选择你喜欢的字宝宝组词或者说个句子,行吗?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读对了就跟读。

2、听到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有些字宝宝忍不住跑出来想和你们交朋友,可是他们忘了戴上拼音帽子了,天太冷,能帮它们戴上吗?(出示拼音帽子和相应的字宝宝:早、操、小、来、在、鸟、儿、跳、飞、学。)字宝宝最喜欢有准备的孩子了!先把帽子上的拼音读读,看他们该戴上哪个字宝宝头上?

1.刚才,小朋友把字和词读得特别准,现在他们又跑进儿歌和我们玩藏猫猫呢,谁愿意来试试?想读的都一起读吧。

4.是怎样做操的?课文是怎么说的呀?能做做动作吗(读词条: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贴)

5、他们做操时心情是怎样的呢?(欢快、轻松)你就是小露珠了(出示第一节)高兴的时候,你的表情怎样呀,你来读读。

(第二节)谁是小鸟,你来读好吗?男孩子一起读。

(第三节)你是谁呀?哦,小蜜蜂你也来读吧,大家听听,他是不是很快乐。

6、小露珠、小蜜蜂、小鸟儿、小学生在做操,多开心呀!孩子们,把快乐的心情尽情表现出来吧,一起读。

8、看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愿意和我合作吗?(师生合作读)

在这美丽的早晨,还有谁也会来做操?是怎样做操的呀?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出示编儿歌,右边配图;小青蛙在荷叶上做操;小鱼在水中做操;?)

这么多小精灵喜欢做操。是啊,天天锻炼身体好!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也是爱做操、爱锻炼的好孩子。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聪明的小朋友还能编儿歌当小诗人呢!

春优秀课件【篇8】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个别读。

2.全班交流。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1.练习书写生字。

春优秀课件【篇9】

颐和园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春优秀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cai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文字,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背背喜欢的古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

二、介绍诗人

叠纪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设计意图:

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不但会背诵古诗,而且知晓古诗的作者,了解诗人,喜欢诗人,近而也更加喜欢我们的古诗文化。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指名读古诗

⑵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⑷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2、认清字形

⑴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⑵指名说一说。

⑶抢读生字游戏。(课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课生字)

相机理解“举”、“举头”: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请举头,“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对号认生字

1夜2光3头4床5故6乡

课件出示:学生对口令:

夜是几号字?头是几号字?2号什么字?4号什么字?5号6号什么词?

答对者来摘苹果,并请摘到两个苹果的同学把其中的一个送给好朋友。

⑸摘苹果游戏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谁会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正确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领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识字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它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抢读”“对号”“摘苹果”反复的复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

五、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指名说说

⑷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2、入境朗诵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师范读

⑷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学生练读

⑹指名朗诵

⑺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熏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五、古诗赏析

师: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师:如果你们也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到我们的《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设计意图:

介绍李白另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春优秀课件【篇11】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过程与方法:

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预设: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美美的背一首?

每一首古诗都那么朗朗上口,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也可以通过古诗,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生背古诗

二、自主合作,认读古诗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放学之后,你们都喜欢玩点什么?

2、同学们谈了自己放学之后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放学后去做什么了。

请同学们认真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在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一起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认读去掉拼音的古诗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合作的特别好,哪一组勇敢的给大家读一读?

5、有几个生字想要大家认识他们,谁来试试?

首先认读单个生字,说一说是怎样认识他的。再拿生字卡片做生字游戏,给生字组词、说一个句子。

三、诵读感悟意境

1、古诗中小朋友的游戏和我们的一样吗?

啊,放风筝,古诗中描绘的放风筝和我们放风筝的时候看到的景色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

2、咱们来说一说这首古诗,讲给大家听一听。

3、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抓住“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体会春天里农村景色的美丽。

“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体会儿童放学归来之后马上就去放风筝的急切心情。

4、感悟第二首

抓住“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的“遥”

5、想象是中描述的场景,小组内试着演一演,表现出当时“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表情和动作。

6、美读古诗,

看着书中的画面,想象这是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四、写字

1、圈划出本科要求会写的生字。

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我的采蜜集: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了,你的采蜜集里,收集了哪些古诗,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读个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还可以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把从别的同学那里听来的古诗记入自己的采蜜集里。

春优秀课件【篇12】

1.出示刘章写的《写作的前前后后》,生浏览。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选文摘自刘章《写作的前前后后》

2.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刘章爷爷为什么会不喜欢繁华的大都市,更喜欢自己家乡平凡朴实的搭石了吧!

3.刘章也要在他的家乡发现了蕴含在搭石上的美,如果他不仔细观察,能发现吗?不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身边的美。其实我们身边的美也是无处不在,你们发现了吗?

在学校里:拾金不昧、帮同学解答难题?

在公车上:让座

在马路上:扶老人过马路

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到现场救灾、捐款捐物

在募捐现场:乞丐都来捐款

小结:

课件出示: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发现,一定会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英语优秀课件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体现。想要深入了解“英语优秀课件”的内容吗请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希望您能将此页收藏方便以后查看!

英语优秀课件 篇1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学会使用表示目的用语,并运用到日常交际。复习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用法。使学生学会写种植西红柿的过程。

burn, free, operate, obey, punish, so that, in order to, make sure, stop. . . (from) doing

1)I’ll keep the box in the shade so that the sun doesn’t bum the little plants.

2)I’ll water them to stop the soil getting too dry.

1.利用对话、课文,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利用新单词、词组及日常交际用语,组织学生造句、编对话、叙述课文、表达思想等。

通过对话和课文的学习,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听、读 2、问答练习3、造句4、编演对话5、讨论6、复述课文7、讲故事

1.建议教师在听之前,大概介绍所听材料的内容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们能够抓住要点,同时教师也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得更清楚,也可提前把问题写在黑板或让学生们先看问题,然后听磁带。

2.在20课131页的听力练习,主要内容讲解一对英国夫妇的农场,教师在放磁带之前,让学生们看一看每道练习题的大致问的内容,放完一遍后,教师可问一到两个学生农场的概况,然后教师根据问题的内容在分别放磁带。

1、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向,尽量给学生创造英语的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听懂课堂用语和日常交际用语。

2、本单元是对于表示目的一些交际用语,教师可以按以下程序:看、听老师演示→听录音→ 训练学生典型句型→ 读课文 → 学生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是围绕播种,植树这一题材,让学生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日常交际用语运用了陈述目的基本表达法,同时在对话及课文阅读中使用了主要词汇的用法,如;shade, in order to, in fact, stop, cut down, known down等。同时本单元出现的语法重点是复习被动语态及表示目的句型结构。

这四个动词都有“带”的意思,但动作的方向不同。

1)take意为“拿去,带去”,如图所示:

It’s going to rain. You’d better take your umbrella with you. 要下雨了,你带上雨伞。

2)bring意为“带来,拿来”,如图所示:

Bring me the newspaper, please.请把报纸给我拿来。

3)carry意为“携带”,无方向性。如:

He always caries a small notebook in his pocket.他口袋里老是带着一个小笔记本。

如:People had to walk many kilometers in order to fetch wood.人们要砍柴得走很远。

burn v.--烧毁,焚毁.烧伤;(由酸类)灼伤;燃烧(以取火或热)

l)此词指正在燃烧的状态而不表示“点燃”的动作,“点燃”一词应是light。

I will keep the box in the shade so that the sun doesn't burn the little plants.我将把盒子放在阴凉处以防太阳晒坏小苗。

The two men had their limits burning all night long in order that everyone might see how hard they were working on the Emperor’ s new clothes. 这两个人点了一夜灯以便让大家知道 他们赶做皇帝的新装是多么卖力。

2)对其过去式、过去分词有两种形式burned,burned或burnt,burnt。但是过去分词burnt常用作adj.,如

He took a burnt stick up from the ground.他从地上捡起一个燃烧过的棍子。

强调动作时多用burned,其后常接宾语。

They had burned all the old letters before they left.他们在离开前把所有的信都烧了。

In fact they grow better if you feed them. 事实上如果你们喂养他们,他们就能生长得更好。

She feeds her baby on (with) cows’ milk. =She feeds cows’ milk to her baby.

The sheep feed chiefly on grass. 羊主要以草为食。

soil, earth, ground ,land 和 field的区别

earth作“泥土”解,与soil通用。它还可以作“地球,大地”解,相对于天空而言,如:

He filled the hole with earth. 他用泥土填洞。

soil 指土壤,耕地,国土等。

Soil is earth in which flowers, trees and other plants can grow. 土壤是花草、树木及其他植物得以生长的泥土。

land 指相对于大海而言的“陆地”,也可以指土地、 国土等。

After along journey, they found the rich land.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找到了这块沃土。

ground主要指地面、地板(floor),也可指田地(与land可通用),如:

There is a large play ground in front of our building.在我们楼前有一个大操场。

field指田地、原野、场地(=ground)。如:

They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s. 他们正在地里干活。

The rest are left to grow even taller. 余下的被留下来以让它们长得更高。

1)the rest作“剩余部分,其余”讲。它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的数要依据它所指代的名词的数来确定。例如:

The rest of the money was left to his son. 剩余的钱留给他儿子。

Only Tom is in the classroom.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are still at play.只有汤姆在教室里。其余的学生还在玩。

2)句中的副词even修饰比较级taller, 它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的词或短语还有much, far, still, rather, a lot, a great, deal, a little, a bit等。例如:

It’s a bit cold today. 今天有点冷。

His book is far more interesting. 他的书更加有趣。

so that he can catch the first bus.

in order that he can catch the first bus.

so as to catch the first bus.

in order to catch the first bus.

to catch the first bus.

本单元重点的语法项目是表示目的的方式,下面将表示目的的几种方式归纳如下。

1、动词不定式(包括 so as to,in order to)。

2、用so that和 in order that引导目的状语从句,从“句中一般含有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等。下面以“为了能赶上第一班车,他每天都起得很早”为例。

以上是用肯定句结构。

用否定结构,注意“不定式的否定结构在to前加not; so that/ in order that 只有在主句主语和从句主语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换成 so as to/in order to;in order to可放于句首,so as to则不可)

so that he can’t miss the first bus.

in order that he can't miss the first bus.

so as not to miss the first bus.

in older not to miss the first bus.

so that也可用来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在so 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中,谓语动词前不用情态动词,主从句间可有逗号隔开。例如:

Everyone said no, so that the plan was dropped. 大家都反对,计划就不再讨论了。

cut down, cut in, cut off与cut out的区别

to cut down a tree with an axe 用斧头把树砍倒

Don't cut in while I'm talking. 我说话时别插嘴。

cut off意为“切断、切下”指切断电源,水源,煤气等。

He cut off the gas when a fire breaks out.

cut out意为切下,删下,指删掉,剪下文章等。

He cut out an article from the newspaper.

英语优秀课件 篇2

课题 Starter Module3 Unit1 课型 listeningandspeaking

教学目标 学习询问颜色句型

教学重点 What colour are …? They are red. How do you spell “red”? R-E-D.

教学难点 颜色词汇的拼写记忆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 1

教学课程 1.Greeting.

2.Warming-up

1)Look and learn the word:apple,banana,flower,tree,bird,cat

2)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colour words.

3) Listen and say:

T: What colour are they?

S: They’re red.

T: How do you spell “red”?

S: R-E-D..

3.Drills

Work in pairs. Ask and say.

S1: What colour are they?

S2: They’re….

S1: How do you spell it?

S2: …

4.Practise

1) Read and match.

2)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write the sentences.

5.Conclude

6.Homework

Work book.

英语优秀课件 篇3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

渗透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消除西方文化的糟粕,吸收其精华。随着教学内容而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得、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会上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对学生的口头错误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会是的实践活动为主,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达一课时的70%以上。

多样性原则。

教师应设计多种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的认知主体,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使活动适合每个学生,吸引他们的兴趣,有必要使活动多样化。

灵活性原则。学生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材料、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法的选择等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的进行中遇到困难,受到阻碍将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时,教师要随即应变、果断放弃已有的设计,灵活采取更合理、方便、科学的活动方案和方法,以保证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依据活动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巧三个领域)、教材内容设计、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征、活动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

新颖性原则。活动过程设计的新颖,体现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或在活动过程中能突破常规和经验发禁锢,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做法。

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将语言从准焦点交际转移到实际交际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用于实际的交际。

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

课堂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教师控制不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英语教学活动进程受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现有知识、活动技能、学习心态、学习情绪、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活动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控制活动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灵活选择活动模式: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活动过程的方向盘,也是活动过程的驱动力。教师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许多适合自身特点和方法来,优化活动方法,从而推动活动进程畅通无阻的向前进行。

主动把握活动时间: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内容不同、活动目的不同、活动主体(即学生)不同,所需时间也就不同。为了达到活动目的,时间的分配必须灵活适度,要合理地控制、安排活动时间,有效地控制活动进程,以优化课堂结构,达到活动目的。

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控制: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学生心理因素以情绪最为突出,特别是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丧失信心等消极情绪的影响,外语教学要成就就要对学生的情绪予以科学地控制,即把情绪信息和情绪反馈,消极情绪的抑制和消退与积极情绪的产生和强化都纳入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控制系统之中。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心态、有效地促进学习进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活动技能指导:学习活动技能,例如粘贴,着色,绘画,运动,绘画,表演等。这些技能的有效引导可以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发口令做动作: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来表现理解,教师再用多种新的常常是幽默的方式来重新组合指令,一旦学生能说的时候,反过来由他们对教师发指令或互相发指令,游戏、幽默短剧、语言的意义用动作来澄清。

传话:可利用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按横排或直行来进行比赛,也可以没两个横排或两个直行为一组。教师低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来说一个单词或句子,要求依次低声传下去,由每组最后一个学生起立大声重复,传话又快由准的为优胜。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逐渐增加交流的内容和难度,以训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动作猜谜:一组中的一个学生做表意动作,模仿某一动物或动作,另一组学生必须用英语说出是何种动物或动作,表意动作也可以是表示大家熟悉的内容,要求对方用英语说出。如:

在教“cat”一词时。模仿其叫声,或模仿抚摩猫的动作,再要求猜出,并大声说出“cat”。

表演:发动学生亲自制作道具,参加表演,表演课本剧、唱歌、跳舞、会话等,其情其景,十分融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找个朋友:把卡片和物品发给学生,每人两张,每个问题一张,每个答案一张。竞赛:

包括个人抢答竞赛(教师出要求,学生自由抢答)、分组竞赛(将学生按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小组,组与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注意精神)、师生竞赛(在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师生间的“心心相容”,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开展竞赛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学会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会上更好地主动学习)。竞赛形式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小学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很多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和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尽量使用肢体语言,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实施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师应通过有趣、实用、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夏雯

英语优秀课件 篇4

Part I.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1)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is text

“ Body language ” is the third period of unit 21. It’s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xt. This less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in that it is related to our thinking strategies and it uses both words and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2) Knowledge goal: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3) ability goal: ①talk about body language

②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4) Moral goal: Get aware of some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cultures.

①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②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③Get aware of some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cultures.

Part II.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method

To reach my teaching aims, I’ll take advantage of some teaching aids, such as a tape recorder, multimedia, the blackboard

Part III.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approach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But with the heavy study burden and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spoon-feeding teaching, sometimes the

students may lose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re not independent

enough. So how to motivate them, develop their interest and build up

their self-study ability are the first things I am considering about

Show a short film and a MTV show and ask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 How do the actors in the show express themselves?

S: By facial expressions and what they do.

T: What do we call that?

T: What is body language?

S: Body language is the movements or positions of our body. We use them to show other people what we are thinking about and how we are feeling.

让学生在课前欣赏两段表演,在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身势语的兴趣的同时,通过回答演员们如何表现自己这一问题引出本课话题------body language.

Show some ges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 gestures mean.

展现几幅身势语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用一幅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同一身势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Step 3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Listen to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 Does body language have the same mean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 What is the best example of universally understood body language?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听力的形式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并训练学生通过听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好文章的内容。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key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in pairs.

Para 1: We use both words and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Para 2: Just like spoken language, body language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The same gesture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Para 3: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how the same idea in different ways.

Para 4: Some gestures seem to be universal.Para 5: Perhaps the best example of universally understood body language is the smile.

-Teachers can also ask students how many parts we can divide the whole text into and wha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is.

Part 1 (Para 1): We use both words and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our thoughts and opinions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Part 2 (Para 2-3): Just like spoken language, body language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Part 3 (Para 4-5): Some gestures seem to be universal.

阅读课要提高学生提炼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另一方面也可提高阅读技能。

(3)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 What body language varies greatly?

S: Eye contact, gesture OK, thumbs up, shaking heads, “crazy” gesture, nodding heads.

S:

eye contact some countries a way to show that one is interested

other countries rude or disrespectful

a circle with one’s thumb and index finger most countries OK

thumbs up the US great or good job

moving the index finger in a circle in front of the ear some countries Crazy

Brazil You have a phone call.

T: Some gestures seemed to be universal. What are they? How to communicate them?

S: I’m tired, I’m full, and I’m hungry.

T: Why is the smile the best example of universal body language?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细节,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和技巧。

Try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ody language in china and that in the US

Meaning Gestures in the USA Gestures in China

No, don’t do that.

Moving the index finger from side to side. Moving the head or hand from side to side

I don’t know Shrugging one’s shoulders Shaking the head

Well done Thumbs up. Thumbs up.

Incredible. I can’t believe it.

Rolling one’s eyes.

Money Rubbing the thumb and forefinger together Rubbing the thumb and forefinger together

Moving the index finger in a circle in front of the ear. No such a gesture

Cross the fingers on both hands No such a gesture

Moving the index finger forwards and backwards. Moving one’s hand up and down with the palm facing down.

本部分通过表格形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研究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异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Imagine you are the boss of the company and you want to employ a man as your assistant. Judging from the body language of the four men, which one will you choose? Why?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心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的技能;准备好四张卡片,让四位学生上台用身势语将卡片上内容表现出来。让其他学生作出选择,并解释选择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身势语表达自己。另一方面锻炼了口语。

Think of some situations in your daily life in which you use body language and then try to act them out without any words. You can work in pairs or groups.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讨论真实语境下的身势语的表达,通过这一话题,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从而学会生活;同时在表演结束后再让其他学生用英语描述表演者所表现的情景,培养观察身势语的能力,并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形成内心语言,最终用语言复述自己的思想。

?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

入国问禁, 入乡随俗。

? Manners make the man.

礼貌造就人。

? Good manners are the art of making those people easy with whom we converse. ---Jonathan Swift

礼貌周到是使同我们谈话的那些人感到自在的艺术。

1. Read the passage and try to recite it.

2. Finish Word study on Page 60.

3. Try to know more about body language.

英语优秀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开购物单。为后两课学习购物做准备。

2. 学会讨论吃什么饭,买什么东西。

3.复习一些礼貌用语和习惯表达,如:How about…? What about…? Can you come with me? 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 this evening? Let me and have a look.等。

4.新单词:chicken, tofu, fridge, list, shopping list, buy, kilo

句型:What do we have for dinner this evening?

Fish is my favourite.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have?

Don’t we have any eggs?

Let me make a shopping list.

You can help me carry the things.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图片或实物等。也可用一盒子,里面放上一些包装和一些图片,如:可乐瓶、雀巢咖啡盒、方便面口袋、巧克力盒以及面包等。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本节课的Duty Report完毕后,可让值日生和同学们讨论今天中午可能吃什么。让值日生临时和一同学编一对话,其内容大致可以是:学校的饭不好吃,要去外面卖东西吃。

也可让值日生事先编一对话,上课时和老师对话,尽量用上这几句话: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Shall we go and buy something to eat? What’s in the fridge? Let me see. What do we have for lunch today? How about…? What about…?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have? Can you go and buy the things? Let’s go.等。老师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提问全班同学。复习一些食品的名称。

Step 2 Presentation

有以上对话的铺垫,现在引出购物的话题。教单词fridge。然后我们列一购物单,教单词list, shopping list, buy, buy things, kilo, one kilo of chicken legs 练习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have? What do we have in the fridge? Can you go and buy the things?

Step 3 Read and say

听录音或使用媒体资料学习第113课第一部分,最好不看书。可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What’s in the fridge? Is there any fish in the fridge? Are there any chicken legs in the fridge?

Don’t we have any eggs in the fridge? Why do they go shopping?

跟读直至读熟。然后两人读对话。

Step 4 practice1

1. 让同学们也把值日生做Duty report的话题练习一遍。

2.假如你今天邀请几个朋友吃饭,让学生看着盒子(假定为冰箱)里的东西列出一购物单,所买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够吃即可。看谁的东西经济实惠。老师画一商店的图,并画出商店所卖的商品和价目表。供顾客们选购。

根据购物单同桌两人便对话。一人为售货员,一人为顾客。可用这几句话:Can I help you? I’d like ….. Here you are. Here is the money. 对话可长可短,因人而异。

Step 5 practice2

老师可再设几个话题,在不同的商店不同的人买东西。(见教参P124)

Step 6 Consolidation

Do workbook

Homework

Blackboard Handwriting

Unit 29 Shopping

Lesson 113

New Words: chicken tofu fridge list (shopping list) buy kilo

Useful expressions

What do we have for dinner this evening? What about…? How about…?

Let me make a shopping list. Fish is my favourite. What do we have in the fridge?

英语优秀课件 篇6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初入教学领域的半年时间里,我就初步体会到其言之有理。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艺术家,在不同的领域塑造着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也深深陶醉在浓厚的教育艺术氛围中,成为幸福的探索者之一。

刚接触小学英语教学时,是在英语培训机构,大多是需要速成的模式,所以老师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技能,也在课堂上反复训练和增强。可是,慢慢的会发现,教学好像进入了一个暂时瓶颈,无论教师如何使劲,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只能一直处在一个水平,无法提高。后来发现,学生应该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上最能充分体现活力的人。

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应尽最大努力组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探求、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这种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情感热烈投入、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察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个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最近读了《小学英语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下面谈谈读完后的几点看法:

一、 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英语就是死记硬背”、“满堂灌”,故而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不良恶果。小学基础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转变“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教学,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积极性、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教师就得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科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课堂活动就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一特殊的思维活动中主动思考,严格要求自己,并经历种种诸如困惑、焦虑、喜悦、激动等情感的变化,获取了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思维能力、发展了兴趣爱好,从而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科学的态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利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来理解和解决新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

渗透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消除西方文化的糟粕,吸收其精华。随着教学内容而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得、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会上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对学生的口头错误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会是的实践活动为主,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达一课时的70%以上。

多样性原则。教师应设计多种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的认知主体,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使活动适合每个学生,吸引他们的兴趣,有必要使活动多样化。

灵活性原则。学生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材料、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法的选择等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的进行中遇到困难,受到阻碍将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时,教师要随即应变、果断放弃已有的设计,灵活采取更合理、方便、科学的活动方案和方法,以保证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依据活动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巧三个领域)、教材内容设计、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征、活动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新颖性原则。活动过程设计的新颖,体现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或在活动过程中能突破常规和经验发禁锢,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做法。

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将语言从准焦点交际转移到实际交际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用于实际的交际。

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

课堂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教师控制不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英语教学活动进程受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现有知识、活动技能、学习心态、学习情绪、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活动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控制活动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灵活选择活动模式: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活动过程的方向盘,也是活动过程的驱动力。教师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许多适合自身特点和方法来,优化活动方法,从而推动活动进程畅通无阻的向前进行。

主动把握活动时间: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内容不同、活动目的不同、活动主体(即学生)不同,所需时间也就不同。为了达到活动目的,时间的分配必须灵活适度,要合理地控制、安排活动时间,有效地控制活动进程,以优化课堂结构,达到活动目的。

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控制: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学生心理因素以情绪最为突出,特别是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丧失信心等消极情绪的影响,外语教学要成就就要对学生的情绪予以科学地控制,即把情绪信息和情绪反馈,消极情绪的抑制和消退与积极情绪的产生和强化都纳入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控制系统之中。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

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心态、有效地促进学习进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活动技能指导:学习活动技能,例如粘贴,着色,绘画,运动,绘画,表演等。

这些技能的有效引导可以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发口令做动作: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来表现理解,教师再用多种新的常常是幽默的方式来重新组合指令,一旦学生能说的时候,反过来由他们对教师发指令或互相发指令,游戏、幽默短剧、语言的意义用动作来澄清。传话:

学生可以在教室里用座位进行水平或直排比赛,也可以在一个小组中没有两个水平或两个直排。教师低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来说一个单词或句子,要求依次低声传下去,由每组最后一个学生起立大声重复,传话又快由准的为优胜。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逐渐增加交流的内容和难度,以训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动作猜谜:一组中的一个学生做表意动作,模仿某一动物或动作,另一组学生必须用英语说出是何种动物或动作,表意动作也可以是表示大家熟悉的内容,要求对方用英语说出。如:

在教“cat”一词时。模仿其叫声,或模仿抚摩猫的动作,再要求猜出,并大声说出“cat”。 表演:

发动学生亲自制作道具,参加表演,表演课本剧、唱歌、跳舞、会话等,其情其景,十分融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找个朋友:把卡片和物品发给学生,每人两张,每个问题一张,每个答案一张。

竞赛:包括个人抢答竞赛(教师出要求,学生自由抢答)、分组竞赛(将学生按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小组,组与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注意精神)、师生竞赛(在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师生间的“心心相容”,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开展竞赛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学会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会上更好地主动学习)。竞赛形式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小学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很多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和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尽量使用肢体语言,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实施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师应通过有趣、实用、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夏雯

英语优秀课件 篇7

permission, nation,reduce, fetch, compare, therefore, remain, dislik, share, persuade, hardly, go ahead, burn down, compared to, give up, call for, be used to, get into the habit of

May / Could / Can I do that?

I wonder if I can do that.

Would / Do you mind if I come earlier?

Will you tell me if can go now?

Yes, please. / Of course. / Sure. / Certainly.

Go ahead, please.

That’s all right. / OK.

It’s all right to me.

I’m sorry, but it’s not allowed here.

You’d better not.

I’m afraid not. It’s not right.

The main dialogue of this unit is to practise the students how to ask for permission, refuse and give permission ability. Though learning the way of expressing are able to remind the students speaking in daily life. This dialogue is the main idea to learn to use these phrase for permission. Though two men’s talking. Meanwhile this lesson offer some practice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learn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dialogue. In order to master these phases, this lesson has short dialogue to give the students to speak each other.

1)catch fire:begin to burn着火;烧着。catch fire有动态含义,揩“开始燃烧”。

例如:

Paper catches fire easily.纸容易着火。

The bed clothes catch fire and the whole house may be burnt down.铺盖着火了,整个房子都可能烧掉。

2)be on fire:be burning着火;失火。 be on fire有静态含义,指“燃烧的状态”。

例如:

The house was on fire.房子着火了。

She woke up at midnight and found the kitchen on fire.她半夜醒来发现厨房失火了。

英语优秀课件 篇8

1.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欢迎学生回到学校,从巩固问候语开始,如:Welcomeback!Nice to see you to see you,too.接着学习自我介绍I'm… I'm from… 及问句Where are you from?和9个单词Canada, China, USA, UK, she, he, student, teacher, pupil以及元音字母a的发音。在上个学期知识点Good to meet you.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能更好地学习自我介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好地为以后学习介绍他人奠定基础;字母的学习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课本通过新学期新学生与大家见面、学生之间做自我介绍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句型的意义及应用情景。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社会与家庭的渲染与影响,学生对新课程充满了好奇,想了解英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习热情也比较高。这也是学生从对英语的无知向求知发展的动力。这对他们学好英语有很大帮助,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里充分展示英语的魅力,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爱上这门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He/She is…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UK,Canada,USA,China,teacher,student,pupil,he, she。

(3)掌握Let's spell中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

(4)学会Let's check, Let's sing等部分内容。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询问他人的国籍或籍贯并回答。

(2)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句型He/She is a… This is… My name is… I'm… and I'm from…等简单介绍自己及他人。

3.情感、文化及学习策略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合作学习。

(2)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个人信息。

(3)通过学习国家名称,了解中国和主要英语国家的国旗以及标志性建筑物。 (4)能够逐步做到见到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能认读,听到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能拼写。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Main Scene A Let's talk Look and say 第二课时:A Let's learn Let's chant 第三课时:A Let's spell 第四课时:B Let's talk Look and say 第五课时:B Let's learn Let's chant Start to read 第六课时:B Let's check Let's sing C Story time

活动建议

本单元重点词汇:UK, Canada, USA, China, she, he, student, pupil,teacher。要求学生做到能听、会认,并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表达。可选用的活动有:

活动1:魔法锤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几张不同国家的国旗或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然后学生拿一个充气锤子,教师说单词,学生听后,马上跟读,然后将锤子砸在相应的图片上。

活动2:鳄鱼池逃生

教师让10名学生把椅子围成一个圈,在圈中间的地上画一条鳄鱼,把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大家坐进去。教师拿出几张卡片,写上今天学过的单词,然后通过抽号的方式抽出5名学生,问他们每人一个单词,看他们是否会读,读对的就从鳄鱼池出来,读错的继续留在鳄鱼池。也就是说,有五名学生有机会先跳出鳄鱼池。

剩下的人怎么办呢?我们开始用准备好的'免死金牌!金牌的背面写上今天学的单词或句子,每人抽出一张金牌,读对背面的单词或句子就可以出来,否则就留在鳄鱼池被咬死。咬死的人不得参加下一轮游戏,看谁留到最后。

本单元的重点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Who's he/she?Thisis… He's/She's… 可选用的活动有:

活动1:传气球

6—8人一组围坐成一圈,每组发一个气球。谁拿到气球谁就要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游戏开始时,一人拿着气球说:I'm 'm from China.然后把气球随便传给另一个人,拿到气球的人要继续游戏。(注: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把自己当成其他国家的人。)

活动2:击鼓传花

谁拿到花,必须用上英语单词he或she介绍自己的好朋友。Who's he/she?This is… He's/She's…教师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或教材中出现的人物的剪影,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

活动3:你问我答

教师将人物头饰、写有数字的小球和几面小国旗放入三个不同的箱子,请一名学生上台,全班向他问候Good morning/afternoon.并依次提问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学生根据抽到的头饰、小球和国旗灵活回答。

活动4:听音辨人

一名学生背对大家,任意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话,让背对大家的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用He/She is a boy/girl.和He/She is+名字.句型来回答。

本单元的语音:学习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

可选用的活动有:

活动1:击鼓传花

谁拿到花,必须说出一个含有字母a的单词。

活动2:找朋友

学生每人写两张字母卡片,大小写各写一张。教师将卡片混合后再发给学生,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朋友(大小写配对),并一起大声读出这个字母。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单词的认读及句型的运用。可选用的活动有:

活动1:摸鸵鸟游戏

两名学生背对背,教师在其后背各放两张卡片,数1、2、3,学生同时转身看对方的单词,谁先说出对方的单词谁就赢。如果双方都没有看到,那教师就再下一个口令,学生开始跑动着去看对方的单词,谁先说出来算谁赢。

活动2:看国旗,编对话

运用句子:I'm… I'm from…介绍自己。

活动3:展示学生照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介绍他人。如:This is myfriend, Amy.

英语优秀课件 篇9

Step 1. Lead-in (2min)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Who’s on duty today? Ss: … T: Is everyone here? I’m glad to hear that. Now, are you ready for our class? Ss: …

T: Ok, class begins. We have learned some words about the kinds of movies last time. Who wants to tell me some of them?

S: comedy, triller, cartoon, action movie, science fiction, love story, documentary.

T: And a special kind of art, it’s our national opera, do you remember it?T: Yes, it’s Beijing Opera, very good. I think you must study very hard after class.

Step2. 2.1 Pictures show (1 min)

T:Now,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ell me what kind of movies they belong to? The first group. Ss:…

T: Ok, so clever your boys and girls.

2.2 words writting (2min)

T: Please look at the nouns on the blackboard; we know all of them are in singular form. Now I’d like to choose some of you write the plural form of each words on blackboard. …… other people can write them down on your paper. (comedies, documentaries, thrillers, cartoons, action movies)

T: let’s check the answer, is it right? Ss: ….

T: Did everyone get the right answers?Ok, let’s read them all together, please read after me. (…) Well, I think you have already kept them in your mind.

2.3 videos show(3 min)

T: Now,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s? T: I know you want it, so I took some fragments of movies, let’s relax. Here we go! (播放视屏剪辑)

T: Ok, that’s all.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ovie it belongs to? T: and why do you like it, can you describe it use the adjectives we have learned last time? Tina? Do you like it? And Why?

T: Ok,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2.4. graph show (5 min) 2.4.1. find words (3 min)

T: Now, look at the graph on the picture, and find the correct adjective for each movies. Look at them carefully and tell me your choice.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comedy?Ss: …

2.4.2 Pair works (2 min)

T: Ok, let’s do some pair works. Please make a diologue, ask your partner about his /her like about movies. I will give you 3min. And you can say like that.

T: Who wants to share your diologue with us? Ok, Cathy, try it!

T: And other people please listen to them carefully, I will ask you do a

report about one of them.

相关推荐

  •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系列13篇) 如果您需要阅读优质文章,建议阅读“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教案课件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编写教案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愿此能给您一些启发。...
    2023-12-23 阅读全文
  • 猫优秀课件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猫优秀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
    2023-07-31 阅读全文
  • 雪优秀课件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选的一篇关于“雪优秀课件”的文章。为了准确有序地上课,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认真规划好教案和课件,所以要花费不少时间。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帮助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得力工具。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06-10 阅读全文
  • 优秀的课件推荐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这篇精选文章将着重探讨“优秀的课件”的重要性和价值,请认真分析本文中的数据和统计!...
    2024-03-04 阅读全文
  • 优秀的课件热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助手。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编辑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终于准备好了今天的“优秀的课件”,希望您能对本文的作者留下良好印象!...
    2024-09-04 阅读全文

如果您需要阅读优质文章,建议阅读“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教案课件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编写教案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愿此能给您一些启发。...

2023-12-23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猫优秀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

2023-07-31 阅读全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选的一篇关于“雪优秀课件”的文章。为了准确有序地上课,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认真规划好教案和课件,所以要花费不少时间。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帮助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得力工具。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06-10 阅读全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这篇精选文章将着重探讨“优秀的课件”的重要性和价值,请认真分析本文中的数据和统计!...

2024-03-04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助手。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编辑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终于准备好了今天的“优秀的课件”,希望您能对本文的作者留下良好印象!...

2024-09-0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