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一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3-05-19 七年级单元教案 七年级教案七年级一单元教案8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七年级一单元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1)
设计主题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我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突出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唱、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在课改的背景下,本套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重视了学生的情感。本单元结构有三个部分: section a为目标句型提供分步示例和指导性练习;section b使学生对学过的目标句型运用自如;self-check使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明确的认识。本单元标题where’s your pen pal from?体现了本单元话题和语言结构。本单元的语言目标为talk about countries, nationalities and language;ask and tell where people live.本课时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课型为听说课。教材一开始通过主题图引出本课表国籍的重点词汇(1a),又通过1b的听力练习的输入进一步巩固单词以及主题图中的重点句型;1c的结对练习是对主题图中的重点句型进行简单的模仿、重复和替换,进行简单的输出练习。2a、2b、2c是进行深一层的输入,在复习国籍的基础上加入了城市的名称的练习,并结合听力练习。2c是结合2b听力练习进行简单的写的练习;2d则为更深一层次输出练习了。最后的语法聚集(grammar focus)是让学生发现和总结阶段了。本节课为听说课,为下一节综合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半年的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教学环境以及家庭条件等的影响,许多农村的学生英语基础没打好.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基本词汇量不过关,更谈不上语法和句型了.基础不好的学生有可能会失去对英语学习兴趣.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本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习惯。本节课我的预习作业的设计(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如:它的国旗、国名、人民、语言、著名人物等,并能用英语做简单介绍)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到课堂上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既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懂、会读和会说单词: canada, fran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singapore, he united kingdom, sydney, new york, paris ,live2、能听懂、会读和会说句型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he is from ….----where does he live?---he lives ….3、能自编有关国名、人物、语言的小诗。
4、能用本课所学语言讨论国名、人物、语言等,并可以用较好的语音语调流畅地进行对话。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策略与意识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30-40分钟。
2、能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完成自我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本课单词和词组:canada, fran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singapore, he united kingdom, sydney, new york, paris ,live,be from /come from
2.能流利地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会话。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he is from ….----where does he live?---he lives ….教学难点:1.本课表国籍的部分单词: canada, fran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australia, singapore, he united kingdom, sydney, new york, paris
2.用所学的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描述国籍、语言和居住地。
5.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步骤1:warm up
播放flash歌曲《my new friends》
设计意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步骤2:free talk1、free talk: hobbies(谈论自己和家人以及你身边的一个好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动机。
步骤3:presentation
1)learning new words1、以country,people,language分类,看中国国旗引出单词:china chinese2、利用幻灯片分别展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按country,people,language分类,学习新单词
country
people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hinese
canada
canadian
english
france
french
french
australia
australian
english
japan
japanese
japanese
…
…
…
设计意图:设置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目标。通过个人、整体学习掌握单词。
2)反馈:模仿创编小诗
say a rhyme:
china , china.i’m from china and i like china.chinese , chinese.i am chinese.i speak chinese.china , china.my friend is from china.he likes china.chinese , chinese.he is chinese.he speaks chinese.canada, canada.i am from canada.i speak english.设计意图:在说一说、玩一玩,自编小诗的活动中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玩一玩是对学生注意力的适当调节,在学中找乐趣,在玩中学知识。
3)learning new sentences1、请学生自我介绍,师生问答,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再用其它国籍进一步巩固: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i’m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he is from ….----where does he live?
-----he lives in canada.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解决了课堂中学习单一化的问题,句型呈现直观明了,优化了常规教学。
2、教师呈现图片,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对话。
设计意图:呈现自然清晰,使学生很清楚将要完成的任务。
3、反馈:形式多样,按整体、小组、个人,选择图片进行对话,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在发扬个性学习的基础上,仍然注重全体学生的知识整体学习。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4、游戏:每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进行国旗的传递,当音乐停止时,传递也停止。如果你拿到了国旗,那它就代表你现在的国籍,你需要回答组内其他三人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游戏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路,为后面学生对话练习奠定了基础。
步骤4: summary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对本节课重点句型作出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国名、人名、语言,增强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情感。
步骤5: talking1、呈现哈里波特等一些外国名人的照片,请学生发问,教师示范做介绍,再让学生之间进行操练。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给予学生学习的乐趣。不同的形式以及语言知识由易渐难的积累,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2、小组合作:谈论自己通过预习获取的知识,并自编对话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体参与,根据所设计的内容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小结国名、人名、语言,增强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情感。
设计意图:德育渗透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小结更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温习了一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步骤6 homework:
a.listen and read the new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py the new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llect the data of the countries
(进一步收集有关国家的资料,如:首都、名胜、主要城市的英文名称):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作业分层。通过这样的作业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书写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本课力求通过一系列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该话题的会话能力。
2、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景交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人物的目标,感受成功。
3、教学过程中注重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心设计,努力导入自然,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评价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途径,倡导全体学生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手段主要是采取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和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2)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七年级(上) 周 次 备课 时间 主备 教师 集体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单元 Unit5 Lessons33―37 备 注 第一课时 Lesson 33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1. Words and phrases 生词和短语 family,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daughter, son, young, yea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aunt, uncle, cousin, love 2. Key sentences 重点句子 How old are you? I am ____ (years old). How old is she / he? She / He is _____ (years old).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How to ask about people’s ag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Learn the expressions to introduce their family members.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 教学过程与方式 Step I Revision a.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 Mr… b. Count from one to twenty. Step II Presentation a. Show two pictures to present “young” and “old”. One is a picture of an old man and the other of a young man. T: (Point to the old man.) He is old. Old. Ss: Old. Step III Practice a. Listen and answer T: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fter listening, the teacher asks and the Ss answer. T: How old is Li Ming? S1: He is twelve years old. T: How old is Danny? S2: He is thirteen years old. b.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c. Ask and answer in a chain. Ste IV Presentation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student book of Li Ming’s family and read the words several times. Step V Practice 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The teacher writes som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then Ss retell according to these words. b. Learn 1. In English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aunt”, “uncle”, “cousin”, “brother”, and “sister”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2. I have no … or … e.g. 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I have no car or house. c. Draw their own family trees and talk about “My Family.” T: This is Ling Ming’s family tree. There are ten members. I’ll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draw your family trees. Then show your picture and tell us the members of your family. Then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present in front of class. T: Good job. Next class you could take a photo of your family if you like. Then you can introduce your family member to us. OK? Ss: OK. Step VI Homework a. Finish the exercise in the activity book. b. Recite the passage in this lesson and write a short one about your family. c. Preview Lesson 34. 第二课时 Lesson 34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1. Words and phrases 生词和短语 her, my, his, name, bus, Mr., Mrs., student, police officer, driver, bus driver, worker 2. Key sentences 重点句子 My ___ is a ___. Her / His name is _____. She lives in Canada. We are the Smith family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How to introduce their family member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Learn to introduce the family members’ jobs and names.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 教学过程与方式 Step I Revision a.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 Mr… b. Ask and answer about each other’s ages. c. Introduce the family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tree or the photo. T: Is there anyone who take the photo of your family? If you take the photo, show it and introduce them to us. Step II Presentation Introduce Li Ming’s family, present the verb form for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form and explain the use of them. T: This is Li Ming’s family. He lives in Canada. He has no brothers or sisters. His mother and father only have one son, Li Ming. His uncle and aunt have one daughter, Jing. He loves his family. Step III Practice 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ere does Jenny live? (She lives in Canada.) 2. Who is Mr. Smith? (He is Jenny’s father.) 3. What is her brother’s name? (Her brother’s name is Bob.) 4. Who is Lynn? (She is Jenny’s sister.) b.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c. Draw and talk Let the students draw their family trees and exchange them with their partners. Then talk about their partners’ family trees. Step IV Presentation Show pictures to introduce the new words “bus driver”, “worker”, and “policeman” and read the words several times. Step V Practice 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 What’s Jenny’s mother, Mrs. Smith?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in Chinese.) 1. the Smith family = the Smiths 2. The family are watching TV. “Family” refers to “family members”. 3. The Smith family is a happy one. In this sentence, “family” is regarded as one group. So “is” is used. d. Pair work T: We have known Jenny’s family. Now let’s have a pair work. One acts as Jenny. One ask and answer about Jenny’s family in pairs. A sample dialog: S1: What’s your name? S2: My name is Jenny. S1: How old are you? S2: I’m twelve years old. Step VI Homework a.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e activity book. b. Recite the introduction about Jenny’s family. c. Preview Lesson 35. 第三课时 Lesson 35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1. Words and phrases 生词和短语 birthday, party, candle, present, tonight, will, really 2. Key sentences 重点句子 I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tonight. Happy birthday to you. Will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too?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How to talk about their birthday part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birthday party. Step I Revision a.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 Mr… b. Tell something about Jenny’s family. Step II Presentation a. Introduce “birthday party. And tell them the birthday party is a very important family activity. 背景知识:英美人士对自己和亲友的生日都很重视,特别是年轻人。每次过生日都要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party. 其中尤以16岁,18岁,21岁的生日party最重要。 b. Show pictures and introduce “birthday cake”, “candles”, “present” and read the new words several times. And tell the origin of the candles on the birthday cake。 见教学资源库1 Step III Practice 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b. Explain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 with “will”. c. Practice and act. Read the dialogue with a partner and then act it out. Step IV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his is a traditional English song that you sing to someone on their birthday, usually just be fore they blow out their birthday candles. Tell the students that a name gives in the blank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Step V Activity book Fill in to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words. Step VI Homework a.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in the activity book. b. 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 in the lesson. c. Preview Lesson 36. 第四课时 Lesson 36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1. Words and phrases 生词和短语 above, below, beside, bed, TV, telephone, computer, radio, bedroom, lamp 2. Key sentences 重点句子 Where is it? It’s above / beside / below _____.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How to talk about the positions of the objects.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 教学过程与方式 Step I Revision a. Greeting b. Read the dialogue in Lesson 35. c. Ask and answer T: Where is your classroom? Ss: Here it is. Step II Presentation Show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words of “bedroom” “bed” “lamp” “TV” “telephone” “computer” and “ radio”. Lead them to read the words several times. T: They are the necessities in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family own the modern objects. What else do you know? Let Ss try their best to give more answers. Step III Practice 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b. Ask and answer. The teacher points to different pictures and asks the students or lets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Step IV Presentation Put an object in the classroom in different places to introduce the new words “above” “below” and “beside” and 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several times. “Obove” means higher than sth. “Below” means at or to a lower position, level, rank, etc than sth. Step V Practice a. Listen and answer. T: Listen to the tap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3)
一、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i have two _______ (dictionary).one i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and the other i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2. a: what’s the result of the race, mary?
b: jane is the ____ (one) in the race, barbara is the ____ (two) and i am the _____ (three).
3.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_______ (long) river in china.
4. the boy is old enough to __________ (dress) himself.
5.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quite ___________ (difference) from that in guangzhou.
6. i’m very _______ (interest) in that _________ (interest) story.
7. it’s more _________ (convenience) to take a taxi to the station than take a bus, but too expensive.
8. be careful! put the secret letter in a _________ (safety) place.
9. lucy is _________ (jealousy) of her friend’s beauty.
10. liu xiang and yang liwei are _________ (hero) in different fields.
二、试试你的判断力,选择正确答案。
( ) 1. everyone in our class_____.
a. enjoys to swim b. enjoy to swim c. enjoys swimming d. enjoy swimming
( ) 2.both you and i ___ wrong.
( ) 3. they ____ many happy hours ____ along the beach during that holiday.
a. spend, walking b. spent, walking c. cost , walking d. gave, walking
( ) 4. john ____interested in chinese two years ago.
( ) 5. ______ adults began to learn english in this small town.
a. thousand of b. thousands of c. thousand from d. thousands from
( ) 6. which one has the same meaning as “take your time”?
a. take it easy b. no hurry c. hurry up d. be quick
( ) 7. can you tell me ____________?
a. how much does it cost b. how much it is
c. how much it costs d. both b and c
( ) 8. yao ming is a _____ boy who is helping the houston rockets in nba.
a.2.16-metres-tall b. 2.26-metre-tall c. 2.16 metres tall d. 2.26 metres
( ) 9. he was ____by her beauty.
a. fascinate b. fascinated c. fascination d. fascinates
( ) 10. i feel _____after a good sleep.
a. relaxation b. relaxed c. relaxes d. relaxs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4)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总结
1.go on a trip to 去„„旅行2.Guess what!猜猜看3.learn about学习,了解4.send sb.sth=send sth.to sb.给某人寄/发送某物5.be made of 由„„制成(能看出原材料)6.have/take a chance to do sth.有/抓住机会去做某事7.leave a note for sb.给某人留个便条8.lead the trip带队,lead sb.to sp.带某人去某地9.—Yes, you may./No, you may not.征求意见的句型。May是情态动词,后跟动原。10.how far多远(用来询问距离,标志是from …to…);句型:—How far is it from A to B?从A到B有多远—It’s …?11.have time to do sth.有时间去做某事12.part of „„的部分13.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中国的历史文化14.along the way沿着路15.take a train to…= go to…by train, 坐火车去fly to ….=go to… by plane/air坐飞机去„„fly home=go home by plane坐飞机回家e back to返回到17.a visit to…一次去„„的旅行18.welcome to 欢迎来到19.walk/go along/down沿着„„走20.over=more than超过21.climb up攀登22.ring the bell按铃 23.have a lot of fun玩得非常高兴horses(one of+n.pl.“„„中的一个”)26.take photos/pictures of sb.给某人照相27.No photos/parking 严禁拍照/停车28.go for a walk=go for walks 29.Go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30.三个“到达”arrive in+大地方/at+小地方,get to,reach+地点 31.take a tour around围绕„„旅行32.be famous as“作为„„著名”(+职业,身份),be famous for“因„„而著名”(+特产,作品)eg:Lu Xun is famous as a writer.Hangzhou is famous for silk.33.I can’t believe it.34.the same …as 35.on one’s(my, your, his, her, their)way to…在去„„的路上36.fall off= fall down from摔下来37.a few + n.pl.一些,few很少,38.look for 寻找39.of course not当然不40.thousands of数以千计(与of连用+加s,不与of连用不加s;与数词连用不加s)41.back in time时光倒流42.someday有一天,常与将来时连用43.一般将来时:will +v.原。变否定直接加not,变问句把will提前。标志:tomorrow,next week,in the future,soon不久,in+时间 表将来等。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3、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4、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5、教具准备:课前各小组准备鼠妇10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表、笔、一份实验用表。
二、说教法:
本节采用的是引导法,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说学法:
本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吗?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引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如: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阴暗处长势就不好。那同学们能分析出你们举的例子是受环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响吗?水、温度和光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这又是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呢?下面我们就以鼠妇为例来分析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1)引导分析、提出问题:通过课外捕捉鼠妇,你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提出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今天我们先验证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3)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变量确定后,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懂得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5)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数据,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6)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7)布置课下内容:课下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同学不盲目从事,一定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应将鼠妇放归自然。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光照、湿度对鼠妇的影响。实际上除了上述两项外,鼠妇的生活还受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仅鼠妇,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干旱缺水会导致农作物死亡;洪涝灾害也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长时间缺氧会使动物死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死亡等。
大家说得很好。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不但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这些其他生物就是我们上节课所提到的生物因素。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而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合作关系以及寄生关系。如:捕食关系:植食性动物中的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中的狼又以兔为食物,大自然中的“弱肉强食”就是这种关系。竞争关系:水稻和稻田中的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小家鼠和褐家鼠争夺居住空间和食物;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生物界的寄生关系非常普遍,如:蛔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体内。
也可即兴表演,分小组扮演不同的生物来表示各种生物因素。第一小组:可以表演捕食关系由学生即兴发挥。第二小组:可以表演竞争关系。(牛、羊吃同一片草地中的草)第三组:可以表演合作关系。第四组可以表演寄生关系。各小组的同学可以利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发挥想像力。充分展示一些同学的表演天赋,使同学们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评出最佳演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课堂小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两大类。这两大类因素对生物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
总之,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生存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三、巩固练习:
1.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A发现问题、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
B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目标检测题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6)
新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3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They ______ a village in the evening and lived there.A.arrived inB.arrived atC.left forD.got
()2.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A.How oftenB.How longC.How farD.How soon
()3.He gets up early and ______ breakfast.A.have a quickB.has quick aC.has a quickD.have quick
()4.The No.6 Middle School is not far ______ his home.A.toB.fromC.withD.at
()5.My school isn’t far from here.It’s only _____ walk.A.fifteen minutesB.fifteen minutes’ C.fifteen minute’sD.fifteen minutes’sYjS21.cOm
()6.—__________。— By bus.A.Why does he go to work?B.How does he go to work?
C.When does she go to work?D.Where does he work?
()7.—__________is it from your school to the zoo? —It's about six miles(英里).A.How muchB.How manyC.How longD.How far
()8.I like to _______my bike _______ weekends.A.take;inB.catch;a t ;onD.ride;on
()9.________ it take you to walk from(从)your home to(到)your office?
A.How long isB.How long does
C.How many time doesD.How many hours are
()10.It will(将)take the men half a year ________ the work.A.finish(完成)B.finishingC.to finish
()1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I ______.A.take busB.take the busC.by the busD.on the bus
()12.“does it take you to go to the park by taxi?” “About 30 minute.”
A.HowB.How farC.How long
()13.They’re waiting(等)______ the bus stop.A.onB.inC.at
()14.______ do you think ______ China’s education? D.How many D.for D.finishes
A.How;likeB.What;ofC.Where;ofD.Who;about
()15.One of the twins(双胞胎)is a doctor, ______ is a policeman.A.otherB.others
二、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C.the otherD.another
1.How far __________ Jim __________(live)from here?
2.There __________(be)sixty __________(minute)in an hour.3.It takes __________(I)2 hours __________(do)my homework.4.Let him__________(look)at your map.4.He ____________(ride)his bike to work every day.5.Don’t say(说)it in____________(China), Say it in English.6.What do you ____________(usual)do on Sundays?
三、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从学校到汽车站不是很远。
It isn't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e school to the bus stop.2.坐火车去北京需用多长时间?
How long ____________ it ____________ to go to Beijing by train?
3.你每天怎样去学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2.他每晚花了半小时完成作业。
I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an hour _______ _______ his homework.every evening.3.“我该乘哪路车?”“ 这取决于你在哪里。”
—__________ bus should I __________?
—It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you live.4.通常你怎样去上学。我通常骑车去上学。
---__________ __________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I usually go to school __________ __________.5.他通常每天用一小时做作业。
It usually _______ _____ half an hour ______ _______ his homework every day.5.你家离学校有多远?
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it __________ your home __________ school?
6.从你家到学校大约要花多少时间?
_________ __________ does it __________ you __________ get to school from your home?
四、按要求变换句型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Jim usually get to school by bike?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orange would the girl like?
(就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your school?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your little brother?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do children need to sleep every day?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7)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一、1——5 BDBAB6——9 BBDCB10——15 ABBDA16——18 AAD
二、19、(1)人心齐,泰山移。(2)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3)单则易折,众则难摧。(4)独木不成林。(5)众人拾柴火焰高(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0、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④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21、①注意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老师可以给予我们学科上专门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们不断丰富知识、经验。②注意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③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设施,使我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使学校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
2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也肩负着多种责任,人与人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
23、(1)反映出在体育竞技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竞争需要公平和正义。
(2)真正的竞争在承认别人的长处、为他人喝彩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超越他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竞争意味着“双赢”。哪些借助不正当手段而获胜的竞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因为它不是实力的较量,其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3)我会敢于与对手竞争,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争取超越对手。同时,我要善于合作,向对手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双赢。
七年级一单元教案(篇8)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发表意见”,具体涉及用英语谈论电视节目,时尚流行,以及学生围绕电视节目和时尚饰品谈论不同程度的喜好,并发表见解。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几乎都围绕“发表见解”这一中心话题设计的。
词汇:能理解、内化、运用以下生词(soap, situation, sitcom, nothing, mind, host, agree, belt, wallet, fashion, idea, colorful.
短语:(think of, soap opera, talk show, sports show, don’t mind, can’t stand, game show, agree with..
听:能捕捉特定信息,抓住关键词(如can’t stand , don’t mind 等.。
说:能熟练掌握与话题相关的常用词汇与表达。如: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不同意见,如何表达自己对事物不同程度的喜好,使学生能就话题较好的完成一些开放性话题,以提高在真实语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读:获取关于电视节目和时尚饰品的相关信息,且进行一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如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搜索信息和获取main idea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为我所用。
3.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用英语思维和发表意见的能力,以及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
1.让学生了解各类电视节目,对各类电视节目有筛选性的进行收看。
2.引导学生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不同程度的喜好,培养发表不同见解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于看过的各类电视节目,对各类电视节目有筛选性的进行收看。然后根据要求发表信息,达到语言表达流利,说法得当之目的。
教学重点:
1. 词汇: soap, soap opera, situation, sitcom, nothing, ha, stand, mind, king, How about…?, in fact, culture, host, agree, sunglasses, key ring, belt, wallet, fashion, said, article, put, idea, colorful
2. 句型结构: 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I can’t stand them. I don’t mind .I don’t, either. I do ,too.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love, like, don’t like, can’t stand, don’t mind 恰当表达对有关事物的观点和态度。
1.教法:
(1.情景交际教学法:本单元话题源自生活,立足这一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然后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多种任务活动,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和同学进行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策略:
(1.通过表演、猜词、记忆等一系列比赛,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2.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学习语言。
第一课时 section A 1a/1b/1c/2a/2b/2c/ Grammar focus
☆创设情景,以旧引新:Play a popular TV show and let them enjoy it.
T: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S: Yes. I like them very much..
T: What kinds of TV shows do you know?
S: (T helps) talk shows, sports shows, game shows, sitcoms, soap operas, news, ads.
在这一过程中,边教新词,边放相应的电视节目,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各类电视节目。
1a Match the TV shows with the pictures.
MATCH的活动往往让学生觉得过于平淡,缺乏兴趣。所以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利用多媒体,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呈献给他们。
然后以GUESSING GAME的形式,用描述,猜出节目类型的方式进行巩固,(课前分好A与B.比只是看图搭配更有乐趣,同时锻炼了学生根据直观形象进行准确恰当描述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于抽象描述的判断能力。
Guessing game(可用各种不同的计时方式.陈述TV shows的情景,如:1.A man is playing basketball.(sports show)
2.A funny show. The people on TV do or say things that make TV watchers laugh.(sitcom)
教师讲关于自己对各类电视节目不同程度的喜好,老师先做example通过体态、夸张的语言来突出love, like, don’t like, dont mind, can’t stand 这几个词所表达的不同喜好程度,让学生再次直观的体验其情感态度,再引导学生相互问答组成小对话。这一环节是对本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的巩固。在课本的教学要求中,只要表达喜好就可以了,但是,考虑到实际的交际需求以及对之前学习的巩固,在对话练习中,我要求学生必须要给出自己的理由。而且,如果只机械地pair work, 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没有激情,所以可采取比赛机制,让学生在pair work 中一定要用语言体现出喜好的程度,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演能力给予不同的加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运用、巩固知识的活动也在表演中达到了高潮。
在听录音跟读时,请学生在书本上标出重读与升降调,以便更好地模仿朗读。
2c Practice in pairs内容主要是对2b的练习,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对电视节目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一环节就要让学生脱离课本,enjoy a short play:灰姑娘。进而让学生对灰姑娘、继母及继母的两个女儿进行评价,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
HOMEWORK: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考虑到下节课要学习部分中央台电视节目的名称,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后就利用电脑,报纸等媒介工具完成课前参与。除此之外,象SOAP OPERA 等名称的来历都有着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还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和积极地去寻求和学习这些重要又有趣的文化知识,这既是新知识的学习,更是兴趣的激发。
在做3a之前,检查课前参与内容,将这些节目:Tell it like it is,Legal Report,CCTV News, News in 30 Minutes,Man and Nature,Chinese Cooking,Around China,Sports news,Lucky52,Animal World,Culture China, Healthy Living与中文相匹配。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与鼓励,以激励他们今后会更加自主学习。
3a引入AGREE WITH的讲解,在学生发现两人观点始终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简单的点拨,体会这一词组的准确含义,自然而轻松地学习这一语言点。在这一课时内容较少,我们可适当加入一篇与本单元有关的阅读。即是巩固又起到延伸的作用。
“我做小记者”。在班级内调查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 学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也可以离开座位询问其他同学。
1) What do you think of …? Why?
2) Do you like …? Why?
3) How about …?
最后经过调查让学生选出最受欢迎的CCTV programs,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通过图片呈现给学生这些fashionable things,迅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请学生作为小老师,教授新单词,新颖而高效。接着让学生介绍:I have a watch, a scarf, and… 时刻给学生表现先自我的舞台。
任务性活动中:Talk Show电视台要举办 一次有关时尚话题的“脱口秀”,邀请你们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六人一组展开讨论后,进行汇报表演,即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平台。
3a 语法较少,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处理。
HOMEWORK:在作业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个体英语基础的差异,允许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写写自己熟悉的SCHOOL UNIFORM,而程度好的同学,就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模仿3a写一写WHAT IS COOL?
Self Check 1这一环节上转换“老师”与“学生”的模式关系,四人一小组教学self check中1部分的单词,相互纠正发音,检查单词的拼写。利用第一部分中的单词,在班上快速轮流做句子,要求不能重复运用同一个句式。
Self Cheek 3可打破常规,先听后读,再评议。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Homework:在作业设计中,采用了备战辩论赛的形式,给出了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good for us! 请学生自己选择正方或是反方,并且收集和整理支持自己观点的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被激发了,因为人人都想要张扬自我,并期待认可。所以,有部分学生会在课堂外获取新的知识,达到了课外有效学习的体验。而这一次作业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学生心理的洞悉和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起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现代的英语课堂应是一个能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即: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场合和机会,努力为学会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使学生“沉浸”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是呈现者;组织指挥者。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激发学生求真、探索的潜能,使学生用心去体验集体的力量,去感悟合作的无穷魅力,在任务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
以上是自己的说课材料,不妥之处难免,望同仁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教案(经典5篇)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篇1
一、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要在一百天的时间里把整个初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同时要做足够的练习,使学生们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学任务很繁重,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百日冲刺,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百日冲刺。为了能让学生们在中招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作为教师,我有义务和责任。
二、做好整体规划,制订短、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步骤
因为时间很短,作为老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复习过程的进度,作好复习过程中短、中、长期规划,制订详细的复习步骤及在复习过程中采取的措施。经过九年级三位老师的共同商酌,整个复习过程拟如下进行:
三、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三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基础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还不及格。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也很愿意吃苦,他们的学习情绪基本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偶尔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10多个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基本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有些喜欢享受欢乐,有些来个默不出声。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精神不振,课后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极个别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科甚至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共五册,我们争取在三月份上完九年级全一册,四月中旬复习完三册课本,边复习、边归纳、边练习,复习一册就测试一次。在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向学生反馈遗漏、模糊、条理不清的知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过的知识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体系。五月份系统复习,六月份做模拟套卷。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班上的实际,本学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动脑的优良习惯,课堂上精讲多练。即将面临的是中考,学生的态度变化多变极不稳定,要动员好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分数,每次考试都要写总结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标只准前进不许后退,建立错题库自我评价。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3)每堂课教师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注意检查学生做笔记的情况。每天都要布置作业不然有的学生比较懒散。记忆背诵是很重要的老师没有时时跟着学生,我选了学习小组长每天跟踪复习,自己随意抽查哪组做不好就狠狠的惩罚。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应用的机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写作中学阅读,阅读中学写作。积累经典名言名句等。
(6)作业要天天有,作业教师要收上来改并写上评语,做得好的要表扬,没有按时完成要给予批评,并监督完成。作业上问题比较突出的要提出来讲解分析。对与问题比较严重的,如有必要,教师要单独做做思想工作。
(7)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培优补差。把学生分成两类,中上提高括充知识点,中后有一定潜力的,以抓好基础知识为重。缩小两极差异兼顾整体共同进步。
(8)要想学好英语就要用英语。学生大部分不好意思开口说话。这给听力教学和交际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障碍,特别语言越来越注重交际性。好多学生学了只是为了考好试,不愿去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先带好几个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部分带动整体。
五、工作内容
实现英语成绩达标,完成学校交给的升学目标,和各课任老师团结思想相互交流、学习。注意收集中考资料,到周边学校交流探究、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每次考试后都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诊断措施及反馈训练。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小奖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give, letter, sorry, like, tall, will, young, man, woman, snowman.
2)能灵活使用重点短语:
give…to…, look like
3)能运用下列句型谈论人物相貌: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she is tall like you.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通过“听”和“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和交际。
3.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颜色及相貌在中英文中的区别,了解文化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竞赛、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生词和句型描述人物相貌;
2)掌握have/has的否定形式;
3)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
1)have/has的否定形式的教学;
2)上课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enjoy a song
review the words about colors.
t: we enjoyed a song just now. we have learned some words about color in section a. now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1) what color is it?
2) how do you spell it?
step 2 presentation
1.lead in 3.talk about the colors of some national flags. finish 3.
t: what color is the national flag?
where is he/she from?
what color is his/her hair?
what color are his/her eyes?
t: do pair works.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2. lead in 2.teach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show another two pictures of women)
(teach new words and phrases: look like, tall, man, woman, young.)
t: what does the woman look like?
ss: she is young. she has short blond hair and a small nose.
t: what does the man look like?
ss: he is old. he doesn?t have gray hair. his hair is black.
(show the four pictures in part 2.)
t: turn to page 35, look part 2. match the descriptions with the pictures.
(ss match them)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t: do pair works, ask and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four pictures.
3. pair work: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finish 2.
step 3 look, listen and say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学生的书。)
t: now here is a book. it?s not mine. it?s tom?s.
(然后请第一排的一位学生把书往后传递,最后递给tom。导入新课。)
t:运用手势提示。)
(teach “give…to…”)
2.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ss: it?s a
t: it?s maria?s letter. i want to . but i don?t know her.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3.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
1) what class is maria in?
2) what does maria look lik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ss: 1) she is in class four grade seven.
2) she is tall like the girl, but she doesn?t have long hair. it?s short and brown.
4. teacher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
5. listen to the video and repeat.
6. do pair works. 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finish1a.
step 4 listening
1. guess the answers.
1) does the snowman have black eyes?
2) what color is his nose?
3) does he have short arms?
4) does he have hair?
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3. listen and color the picture. finish 4.
step 5 class activity
1.t: what does the snowman look like? he has a long red nose. but he doesn?t have hair. his armsare long. they aren?t short. what about kangkang and michael?
2. group works: find out the rules of the negative forms of ?have/has? and ?be?.
3. play a game:唱反调。pid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ents from group a say the
positive/negative sentences, the students from group b say the negative/positiv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group b. finish 5
step 6 sum up
1.学习生词:give, letter, sorry, like, tall, will, young, man, woman, snowman.
2.学习短语:look like, give…to….
3.学习句型: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she is tall like you.
i?ll give it to her.
4.学习语法:探究掌握have/has的否定形式,注意be动词和实义动词的否定形式。
step 7 practice
do some exercises.
按要求进行句型转换,每空一词。
(1) she has big hands. (变为否定句)
she ________ ________ big hands.
(2) does jane have small eyes?(做肯定、否定回答)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her eyes _____ big.
(3) i have long hair. (变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________ you ________ long hair?
i ________ ________ long hair.
(4) jane doesn?t have a round face. (变为肯定句)
jane ________ a round face.
(5) 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 (变为否定句)
they _________ in the same class.
(6) he is tall and strong.(对划线部分提问)
step 8 homework
1. recite 1a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2.write a passage, describe a person you like.
五、学生活动评价
本课充分利用课堂竞赛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环节之间紧密相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激励机制,辅以动画等,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六、创新设计
第一步:才艺展示
创设浓厚的学习气氛,通过合唱“the color”这首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单词竞赛
由英语科代表组织,各英语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组织颜色单词的听写。并要求小组长在完成之后交上听写成绩。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指导。
第三步:短语交流
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以及竞赛形式的采用,并要求学生用自己展示的短语造句,激发并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交流完毕后,进行随堂练习,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第四步:故事乐园
事先在学生中间招聘“小演员”,给大家表演1a的对话。通过生动而逼真的表演,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使课堂气氛再度活跃。并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五步:解题大比拼
接第七环节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总结并复习have/has的用法。为了避免学生由于不同层次而失去竞争的动力,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让学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伴相互挑战。每次挑战2名学生,另选2名主考官。谁答对的,在黑板上给出相应的分数。
第六步:听力比比看
播放英语小故事磁带,让学生听完之后,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
七、教学反思
1、本课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理想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性教学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不足之处在于小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仍无法跟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步伐。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Go for it(下)Unit 5。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别人的行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SectionA 1a―1c部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通过常见的一些动词短语引出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学好本课对以后的SectionB部分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短语和单词doing homework,watching TV,cleaning,eating dinner,reading a book,talking on the phone,apartment
2)句型结构
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s he/she doing?He/Shes reading。
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 watching TV。
3)语法The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The present participle
2、语言技能
1)能用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形式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正在发生的动作。
2)能掌握现在进行时态及一些表示具体动作的词组搭配,如:doing homework,watching TV,eating dinner…等。
3、学习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时能用现在进行时来准确地表达所发生或进行的动作。
4、情感态度
通过对本单元的任务性活动,我的目的是能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5、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人是如何表达或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三、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词汇、词组搭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教学难点为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及读音,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
四、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以中等生为主),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学习英语既感到好奇又担忧,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1)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种新的语法项目,而本单元的话题源自生活,立足这一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或半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然后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2)开展多种类型的任务型活动,如小组表演、游戏、做报告、编歌曲等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和同学进行合作,为完成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围绕着课堂任务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Greeting
Step2 Revision
What do you(does he/she)do?
What do you(does he/she)want to be?Why?(通过复习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结构为下面的现在进行时的学习起一个比较的作用。)
Step3 Presentation
1、Listen to a song(听一首活泼愉快的歌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顺利地过渡到现在进行时的学习)
2、Lead out the new phrases and target languages。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actions。)
eg、T:What are you doing?
S:I am doing homework。(Help him/her to answer)
T:What is he /she doing?
Ss:He /she is doing homework。
Teach:watching TV,cleaning reading a book,eating dinner,talking on the phone……as the same way。(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和学生的亲自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短语和感受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
Step 4 Practice
1、Ask and answer in pairs:What is he/ she doing?He/She’s。
2、Groupwork
A:What are you doing?
B:I am doing homework。
A:What is he/ she doing?
C:He/ Shes doing homework。
(我设计的任务是要求三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问答练习。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在情景中用现在进行时交际,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从而突破了难点,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细心观察。)
3、The structure of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and the present participle。(让学生观察句子和现在分词形式分别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怎么给动词加ing,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Step 5 Practice 1a and 1c
1、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in Section A(1a)
2、Pairwork,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s。 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1c)
Step 6 Listening 1b
接下来的任务型听力要求学生对动作作出反应,教师可承接刚开始的话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语言完成以下任务:
1、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2、Write numbers from 1a below。
3、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like this:
A:What is Jenny doing?B:He is watching TV。
A:What are Dave and Mary doing?B:They are eating dinner。
A:What is John doing?
B:He is doing homework。
(通过听力训练,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得以很好的落实)
Step 7 Guessing game
(在大组之间进行竞赛性的游戏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Step 8 Make a survey
Step9 Make a report
Hello!Everyone!I am a reporter from…(通过做调查和做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奖励的机制,给表现好的同学发小礼物。)
Step 10 Make a song(利用所学的目标语编歌曲,实现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奖励优秀歌手。)
Step 11 Exercises(笔头及时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Step 12 Summary and Homework
1、Blackboard design
2、Recite and copy the new words and target languages。
3、 Draw a picture of
A、your school B、a park C、a club D、a zoo
then talk about “What are they doing
板书设计
Unit 5 I’m watching TV。(Section A 1a—1c)
doing homework What are you doing?
watching TV I am watching TV 。
cleaning What is he/she doing?
eating dinner He/She is reading。
talking on the phone
现在进行时结构:主语+ am/ is / are+动词的现在分词
六、课后反思
本课时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基础较差学生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的交际练习。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进行了大量的游戏、做报告、编歌曲等口头练习,语言能力拓展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关建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感;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任务的难度系数(深度)是可以调控的;而面对同一群体里的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任务设置时注意不同角色的设定,做到有针对性,使每一层面的学生皆有所得。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学生以教材上的简单东西为媒介向他们熟悉的生活发散开去,大胆地用英语去了解生活中的各类简单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简单事情。教师要善于活化教材,对其精加工,在给定的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适度挖掘和拓展,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目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篇4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这个学期虽然我被告知我只教一个班,但是我却觉得担子好沉重哦。这个班虽然绝大数同学都是成绩优秀的,但还是有少数同学学习缺乏自觉性,养成惰性,成绩偏差。所以本人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础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尤其是一千多个单词的记忆和简单的语法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必须知难而上,坚守教师职责,实实在在为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
三、教学目标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了知识迁移过程。常用的训练活动有以下几项:
(1)Daily report:值日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情况,其它学生可互相提问题,询问个人职业。
(2)Play a guessing game:用问题“what does he do?”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Ask the way:创设问路情景,根据实际情况telling the way,eg. I want to go the hospital完成对话活动。
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课堂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
2.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3.要求学生坚持每周两篇日记记述日常生活,每单元一篇与所学内容相仿的作文,并及时批阅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加以改进;
4.每周背诵课文中的文章或语法(尤其是重难点句型)。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掌握语法知识的应用技巧;利用“组长检查及教师重点抽查”的方法及时检查,表扬并肯定学习积极的学生以学习保证效果;
5.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给学生鼓励、表扬,不使用消极的语言打击学生;,
6.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制定合适的学习评价方法,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
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8.要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技术,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全册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教材体系,把握重点单元和章节,在此基础上制订全学期授课计划。掌握教材的教育因素和知识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难点,明确德育渗透,双基训练、智能培养等各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定最佳教学方法。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二、 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将以学校教育处和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听课,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期英语教学目标。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知识,训练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英语”向“会用英语”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6)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学生57人,男生33个,女生24个。七(6)班有学生57人,男生32个,女生25个。在这些学生中,两个班均是男生人数大于女生,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水平不一,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接触过英语,但应用能力十分薄弱,特别是听力题,大部分学生听起来都很吃力。面对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不一,我将采用高效课堂模式,分层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另外,两班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个别学生不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些同学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不敢用英语表达;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一些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除了从思想上给予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上,有针对性、目的性、有系统、有计划地上好课。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12个单元,其中包括3个预备单元和9个正式单元。本书在之前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变动,对Self-check部分删除,新增加了音标部分,另外对教材重新进行了整合。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和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导入新的教学内容;运用每单元的知识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结对和小组练习;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完成各类任务及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等。
六、具体工作
其一,我必须认真细致的钻研课程,一步步切实做到“研”课。首先,我必须认真贯彻学校布置的提前一周备课任务,结合学校配备的《初中同步英语鼎尖教案》《英语新目标教师教学用书》及《新课程英语成长资源》等教辅材料,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在教材上认真圈点勾画,初步思考设计教学步骤与环节,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自我实现初步备课;其次,我会利用每周一次的组内教研活动与课下的闲暇时间,与大家主动交流探讨新课的教授方法,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主动提问求教,及时化解疑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每节课前,我都会再次修改导学案,在初次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最近期的学习水平,仔细斟酌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是各个环节时间的分配。最后一步,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步就是在每次课下,我会在第一时间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败的原因,并及时记录。
其二,我要积极听课、评课。我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参加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对照自我,获得提升。通过师徒结对,多向我的师傅王琳老师请教,同时加强不同年级英语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向新老教师学习,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听课时作好详实笔记,并在课后交换意见,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其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七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做好优生的辅导工作,并对后进生及时做好扶差工作,以提高合格率。尽量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胆小,在学习不愿意开口。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摸准他们的心理脾气,在教学中尊重他们,关心体贴他们,及时鼓励他们。对那些双差生,应满怀热情地关心爱护他们,决不嫌弃、歧视,而是不厌其烦地说理教育。从赞美着手,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学习中尽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尽力鼓励他们,尽量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
另外,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我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充实自我。积极进读教学专著,并写心得体会。 能够抓住机会积极参加教学评优活动,多落实课改方案。 同时作为英语教师坚持养成听英语新闻,看英语节目,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的习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适应新时期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总之,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我相信成功的彼岸将不会离我们太遥远。我将一直怀揣“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矢志不渝地与我校所有优秀的老师为伍,紧追“有效教学”的步伐,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求进步,力争实现自我更大地提升!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八篇
如果您还不了解“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的话建议阅读一下本文,本报告仅供参考不代表实际情况一定如此。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点内容不被遗漏。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1
【单元学习内容】
学习本单元有关学校生活中用到的一些英语知识及整体感知26个字母。其中有8个三会单词:ruler, eraser, crayon, pencil, bag, pencil box, pen, book.两个对话中的主干句型:Hi!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单元学习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简单打招呼及描述自己的名字,如:“Hi! I’m from… My name’s…”等。
2、能提问他人的名字,如:“What’s your name?”等。
3、能听懂Let’s do中的一些指令,如:Open your pencil box.
4、会唱歌曲 and 。
二、知识目标:
1、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do, Let’s chant中的单词及字母,并能做到会听、说、读。
2、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3、理解Let’s do, 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并能够在教师指导和录音带的伴奏下完成听听做做和会吟唱等目标要求。
4、能完成Let’s check中的练习,了解Story time等部分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能做到见面与人主动打招呼,做有礼貌的好学生。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创新。
3、文化目标:了解西方与中国名字的差异。
【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本单元重点有关生活中打招呼的一些英语知识。重点学习句型是:Hello./ Hi. Goodbye. /Bye.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A、B部分的Let’s talk渗透了这几个新的句型,应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2、本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字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
【单元内容学情分析】
1、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尤其是通过实际生活来学习,让学生感知ruler, eraser, crayon, pencil, bag, pencil box, pen, book.而应当让学生在听录音学习过一两遍之后,并学会使用它们的单复数形式。
2、在接触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前,应当让孩子先对句型有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开学的情景让同学们之间进行打招呼,自然地引入新句型的学习,呈现新知。这样既有趣,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新句型。在教学Let’s talk部分时,应当先进行整体呈现。让孩子像观看故事一样兴趣盎然地感受语言。在跟读、分角色练习等操练后,一定让孩子模拟情景表演一下对话的内容。
3、教师可利用书中提供的情景让学生编对话、表演,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情景练习、表演,或者让有能力的同学自己设置情景、编对话、进行操练和表演,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又检验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对话时,不
要求学生都必须按照课文内容表演,可根据实际情况或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用学过的相应词汇进行替换。在扩展操练部分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创编对话和表演,真正让语言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对于字母部分,先让学生学会字母歌曲,整体感知26个字母。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talk Let’s play
第二课时:A Let’s Learn Let’s chant
第三课时:A Let’s sing Let’s find out
第四课时:B Let’s talk Let’s play
第五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第六课时:B Start to read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PEP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 A 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ello. Hi. Goodbye. Bye-bye. I'm...
2.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Hello/Hi. I'm...
2. 教学难点:元音字母I在单词I、Bye、White 中的发音。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Warm up)
T: Hi, boys and girls. Look, what's this?
Ss: CD/VCD/DVD.
T: Cool. You're great!(做动作:竖大拇指表扬学生。)你们知道的英语知识真不少!Yes, it's a VCD. It's Magic English. (展示给学生看)
T: Do you like cartoon(动画片)?
Ss: Yes.
T: Let's watch it, then tell us 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you hear?
T: What can you see, boy?(Ask one student to answer.)
S1: 我看见有小飞侠、米老鼠、唐老鸭、阿拉丁……
S2: 我看见有Snow White和七个小矮人……
T: What can you hear, girl?
S3: 我听见米老鼠说:“Hello! I'm Mickey...”
S4: 我听见说:“Hello! Nice to meet you! ...”
2.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⑴ T: Today, Miss Li will make some friends.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s?
Ss: Yes.
(The teacher walks to a student.)
T: Hello, I'm Cami (My English name). What's your name?(教师将手伸向该下学生,做出请他回答的手势。)
S1: Hello! I'm Wang Jiaqi.
T: Hello, Wang Jiaqi.(教师友好地与该学生握手)
S1: Hello, Cami. (对该学生进行奖励,将小贴画贴在该同学身上。教师也可以和她拥抱一下表示友好。)
T: I'm...(提醒并纠正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
Then the teacher walks to other students and greet them in the same way.
(2) 用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示这节课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熟悉他们的相貌和名字。
T: Now you have many friends. Do you want to make more friends?
Ss: Yes.
① 通过幻灯呈现本课人物 Sarah、Miss White、Mike和Wu Yifan的图片。
T: Hi, kids. Look, this is Sarah. This is Miss White. This is Mike and this is Wu Yifan. They are all my friends. (将名字带读几遍)
②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put on the headdresses of these characters: Sarah, Chen Jie, Mike, Miss White to practice "Hello! I'm ..."
③ The teacher takes out a headdress on which is Sarah. The teacher puts it on and says, "I'm Sarah." Then the teacher walks to a student.
T: Hello! I'm Sarah.
S7: Hello, Sarah!
T: Goodbye.
S7: Goodbye.
T: Hi, boys and girls. Is he cute?(师竖大拇指)
S7: Yes.
T: Yeah. I think so. Super!
⑶ 听录音来展示并跟读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 趣味操练(Practice)
⑴ 击鼓传花
教师先讲清规则:全班分为两大组,教师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教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Hi, I'm ...
⑵ 情景表演:表演A部分对话
教师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安排四人小组上台表演。
⑶ 学唱歌曲:Hello!
4. 任务实践(Task-based Teaching:Make friends.)
教师先讲清楚要求,必须用今天学的单词、句子“Hello!” “ Hi! I'm...”“Goodbye”等和你想交的朋友交流,交流成功请互换小贴画。让学生明确这是活动也是竞赛,看谁交的朋友多。(背景音乐:播放本单元歌曲:Hello!)
T: Well, kids. It's time to make friends. Listen carefully. It's a task and also a competition. Please make friends by using what we've learned today like "Hello! Hi! I'm... Goodbye! " Let's look, who can make the most friends. Try hard, everybody! Ready ---- Go!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 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 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要用Hello/ Hi打招呼;分手时要用Goodbye/ Bye-bye道别。
6. 评价小结(Assessment and Summary)
数一数看谁身上的小贴画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小小外交官”。
T: Let's have a look, how many stickers have you got?
教学反思
虽然三年级的孩子在一二年级已经提前接受了英语教育,但对他们来说,本节课是他们的第一堂正式英语课,如何打好初学这一炮,让他们一开始就喜欢上英语,我努力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 电教引趣。针对孩子们爱看动画的特点,我选用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经典迪士尼动画为人物主题的Magic English的相关内容引入,消除孩子们第一次上英语课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感到英语并不遥远,英语并不神秘,自已也能说点儿英语(如:VCD),既增添几分自信,更对英语产生好奇。
2. 游戏激趣。新授本课内容后,我开展了“击鼓传花”“情景表演”游戏环节。密集的鼓点激发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他们那种想让花在手中来又怕它到手中来的情景尤在眼前,没传到的暗自庆幸,接到花的也落落大方;情景表演也是可圈可点,虽然单稚,但孩子们兴致盎然,这不正是英语课标中所倡导的理念——在玩中学,在用中学吗?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3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长征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老山界1课时
草1课时
《长征》节选2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思考
2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明确任务
2巡回指导浏览课文、目录
3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讨论
4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1.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3.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自我反馈
2自我小结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雪》,自我朗读《七律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倾听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播放录像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范读全诗听教师朗诵全诗
4倾听、引导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介绍“四字学习法”听讲
2巡回指导“译读悟诵”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4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听讲、思考
5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6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思考,讨论
7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反思
1播放录音听《七律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
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复习《七律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指名朗读自由阅读
4及时正音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回答问题复习
2巡回指导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
3组织交流、及时释疑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想象思考
4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引导到作品的描写和主题的把握)发表观点
5组织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阅读课文,思考
2引导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办法绘图、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完成表格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三、播放视频,再度体验红军精神
课后学习: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第5课时《草》
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复习《一面》、《柳叶儿》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由《柳叶儿》导入,柳叶儿好吃吗?不好吃,作者为什么还觉得好吃?草好吗?文中的草能吃吗?不能吃,主席为什么还要吃?回顾、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4组织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中的疑难交流
2导入,请学生划出对阳光和副主席描写的语句阅读、勾画
3问题创设:作者重点描写了主席的哪方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5作者通过描写展示了主席的哪些人格魅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6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副主席的伟大人格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讨论:结合《草》、《柳叶儿》,以“说吃草”为话题,说说你的看法结合课文与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150左右的片断,主题不限
第6课时《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
1理解基本的剧本情节
2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请学生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四个场景阅读剧本,思考
2引导交流评价,注意事情的要素发表观点,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选择场景、创作剧本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课文节选了四个场景,哪个场景最使你感动,为什么?阅读、讨论、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下节课将它进行表演。小组的分工,进行选题
4巡回指导阅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剧本的再加工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小组进行表演的彩排,分工合作
第7课时《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
通过自身的表演,进一步体会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前学习:
反复阅读课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彩排。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观看学生表演按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剧本
2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结合课文,从多个角度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3播放《长征》片断观看电视剧《长征》24集
4引导学生合理评价对比电视剧,进一步比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教学反思
第8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网上学习《长征》
学习目的:
1.结合网页中的相关资源,进一步体会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完成相关专题作业。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新精神和群体合作能力。
课前学习:
搜集有关的长征的网址
网络教学环境: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长征》导入学生畅谈学过《长征》后的感受
2师生共读《长征》学生感情朗读《长征》
3明确任务: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长征,颂扬长征。①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②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③你最佩服“长征人物”中的谁?为什么?明确任务
4巡视、指导上网搜索、下载、
5组织交流资料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查找的内容随机交流自己的收获
6教师总结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9课时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学习目标:
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主持大方自然。
课前学习;
搜集一部分名主持人的主持节目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引导自学”自学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2交流谈自学体会
3播放视频观看央视“挑战主持人”或其他著名主持所主持的栏目
4引导、点拨结合电视加深主持人要求的体会,交流体会
5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同学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一次虚拟的节目主持,将串连词在班级交流
第10、11、12课时写作
第10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写作指导口头完成习题二,口头讲述“一个有关我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供参考题目:“一个有关我的故事”、或“我们班的新鲜事”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2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4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黑龙江 马万茹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物风采”,所选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贝多芬传》(节选)向我们介绍了悲苦中“讴歌快乐”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面》记录了一名普通工人与文学大师鲁迅的一面之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介绍了为世界建筑史做出卓越贡献的美籍华人贝聿铭;《赵普》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介绍中国古代一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宰相赵普;“诵读欣赏”选编了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对他的无比思念。本单元所选文章,感人肺腑,荡气回肠,颇具艺术感染力。
五篇记录优秀人物的文章,立足于表现人物的风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杰出人物的思想、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习时多诵读,读出感情,有些精彩的片断要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体会平易的叙述中蕴含着的深刻内涵。走近这些人物,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细腻的语言,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手法。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恰好吻合。建议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会贯通,有机结合。阅读为写作做必要的准备,写作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做一回小记者”。建议此次活动打通课内外界限,可以在校内进行,还可以走出课堂,选择最佳采访对象,明确采访主题。
贝多芬传(节选)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大多数学生对文中人物贝多芬了解不多,给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感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容,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语 设计:
1.从课下搜集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人手,导入 课文。
2.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英雄》或《命运》的选段,师生交流感受后引入课文。
3.网上搜集维也纳音乐会上演粼第九交响曲》的盛况,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画外音:古之成大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贝多芬在“悲苦”中制造的快乐的人生。
二,、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感知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准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品味出作品的妙处。要求能读中悟,悟后读,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1.借助工具书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渎全文,师生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可采用范读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中强烈的抒情色彩――歌颂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气概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怀。
思考:
3.师生讨论、解疑。
三、师生共同研读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5、7两段明确:
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第九交响曲》主题的深刻,乐曲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这部巨作的巨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作者的笔法细腻而传神,叙述、抒情、描写及议论浑然一体,层次清晰,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在独立品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挖掘这两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可逐字逐句地赏读、感悟。
四、再读全文,第二次播放《第九交响曲》,休会交响曲中蕴含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并感受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的不屈抗争。
[教学设计B]
采用比较阅读法与音乐欣赏法相结合。
创意说明:通过对两篇同写贝多芬文章的品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这位音乐巨人的伟大人格的认识与了解,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陶冶性情都有益处。另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更直观地体会伟人的情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
1.导语 可同上。
2.认真品读两文,说说两篇文章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体会两文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3.学习两文调动各感官描写音乐的方法,听一段乐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写一篇小文章。字数可不限。
4.推荐比较阅读篇目:罗曼・罗兰的《不朽的贝多芬》。
不朽的贝多芬
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1927年3月26日)
[4] [5] [6]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5
庙滩镇小学 蒋小华
本部分学生学习的核心句型是I’m from ….课本通过新学期新学生与大家见面,学生之间做自我介绍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该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教学目标是:1、听懂会说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I'm from America.;2、掌握 I'm from...句型.;3、认识美国 、加拿大、中国的国旗,并会介绍自己。重点句型是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I'm from the UK.难点是Welcome的发音。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的句型是学生身边的情况,新学年开始有转来的新生,教师通过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介绍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同时师伴随着鼓掌的手势说Welcome。师:I am from Miao Tian. Where are you from?引导生说I am from Miao Tian.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学习兴趣比较浓。学生通过模仿跟读很快会运用这个句型了。通过播放教学光盘理解句意,跟读教学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使得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操练时出示不同国家的国旗,教学USA ,UK, Canada, China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的来说,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具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中熟练地掌握了新句型,使学生少走了许多弯路,并且能灵活自如地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起来。
二、不足之处:由于小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有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句子太长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应把较长的句子采用逐词叠加的方式来进行教读,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新学的内容。本节课教学中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虽然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感觉在USA ,UK, Canada, China的呈现这一环节上形式有些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还有少数学生单词的形学生没记住,只会说,比如我说汉语学生说英语说的好,但让其单词和图片连线少数学生不会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单词卡片,让生认读,活动中再让生单词和图片匹配,再有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有的英语教学指令还不够简洁,有些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听懂,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也只能把这些指令翻译成中文。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Let’s read部分,并能判断短文后的句子是否正确。
2、能够理解C Str tie 的故事。
3、帮助学生建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并了解不同国家交通规则的异同。
教学重点
理解句型:In China/the US, drivers drive n the …f the rad.
教学难点
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车辆靠右行驶,在其他一些国家车辆靠左行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加波等。
教具准备
Z zip plicean的头饰,录音机和磁带等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Step 1 、热身(War-up )
(1)教师说口令:If u g b car , b bie r n ft, u ust watch traffic lights and nw the traffic rules. Red! ellw! green!学生听音做动作,“Stp! Wait! G!
(2) 教师说动作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交通灯的颜色。比如:wait –ellw stp—red g—green .学生之间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
step 2、预习(Preview)
教师举起左手,说:This is left hand. Shw e ur left hand! Then, shw e ur right hand.确定学生能够区分左右之后,请学生上台做动作:Turn left, turn right, turn bac.
step3、新课呈现(Presentatin)
Let’s read
(1)教师站在课前画好的分道线的右侧,往前走,边走边说:Nw I’ waling n the right side f the rad. I nw the traffic rules. D u thin s? 教师重复该句并板书:Wal n the right side f the rad.教师再沿路的左侧往前走,请一名学生描述:u are waling n the left side f the rad.教师板书句子:Wal n the left side f the rad.组织学生讨论:Which is right and which is wrng?
(2)教师接下来说:In different cuntries, traffic lights are the sae, but the traffic rules are different .请学生打开书本第九页,教师问: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 pictures? Which picture is abut China and the US? Which ne is abut England and Australia? 教师引导学生从短文中找出答案:….教师领读句子。
(3)学生阅读短文,完成文中的判断题。
(4)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Str tie
教师播放C str tie 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Where d Z and Zip want t g ? Hw d the g there?”
学生打开课本第十三页,教师提问:Wh dn’t the g b taxi? Wh des the plicean stp the? 学生读故事回答问题。
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故事,然后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Step 4:巩固和延伸(Cnslidatin and extensin)
学生分组戴头饰表演A.B 部分的对话和C部分的故事。
完成本部分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围绕“谈论和比较不同的东西和事情”这个话题,进一步为学习用现在完成时描述事件而设计了相关的语言情境。Section A 1—2c呈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现象—如何给别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设计了听力活动、俩俩结对活动,从听、说角度训练了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并在Grammar Focus中进行了归纳总结。Section A3a—4所设计的活动,学生运用信息沟通的方法展开俩俩结对和小组活动,提供扩大词汇和训练核心句型的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谈论如何“送礼物”,进一步提高了交际技能。SectionB1Aa-2b边循环Section A中出现的语言目标,变介绍新的词汇。然后,设计了两个听力活动,分别从两个层面,从宏观到细节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的东西和事情。SectionB2c-4设计的活动,则通过听、说读与写的活动,谈论做宠物的动物,对学生谈论和比较不同的东西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训练,首先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补充阅读文章告诉我们,由于北京深奥成功,全国又掀起了一场学习英语的热潮,文章以一句问句作为标题,给我们提出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唱英语歌。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单元重点词汇:suggestion comment album guy spider mouse hamster turtle child pig advantage disadvantage rabbit company present bench stage winner Spokesperson progress statement
本单元重点句型: (1)What should I get sb? (2)Why don’get /buy sb.sth.?
(3)What/How about sth.? (4)It’s / They’re too +adj (5) Present perfect tense^(6)掌握如何表达给别人买什么礼物。掌握如何建议为别人买礼物的表达方法。掌握如何比较物品的质量。通过学习如何赠送礼物,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采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把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即学习掌握“送礼物”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老师提供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主动的学习状态,产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同时通过听力训练为主;第三课时集中词汇教学;第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询问为别人买什么礼物以及提出建议别人应该买什么礼物,达到了解、关心别人的目的,以此增进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What should I get sb? (2)Why don’get /buy sb.sth.? (3)What/How about sth.?
(4)It’s / They’re too +adj (5) Present perfect tense
2、难点 (1)too +adj.意为“太……” (2)adj.+enough 意为“足够……”
四、教学关键
A.重点词汇名词:suggestion comment album guy spider mouse hamster turtle child pig advantage disadvantage rabbit company present bench stage winner
Spokesperson progress statement
动词:receive choose open enter encourage suggest drive
形容词:personal special pot-bellied trendy perfect clean asleep native modest earlier interested 词组:fall asleep, give away, hear of, an interest in, make friends with
B.语言结构 What should I get my sister? Why don’t you get a camera? That’s too expensive.
How about a watch? That’s too personal. Why don’t you buy a scarf?
That’s not interesting enough. What should l get Lisa? How about a CD?
No,that’s too cheap. What’s the best present you have ever received?
C:语言功能。Compare qualities
五、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根据《英语课标》和本单元教材内容,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将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任务链,尽量使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听说读写法,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篇8
第 一 课时
一 学习目标
's learn.本部分主要学习认读pear,apple,orange,banana 这些单词。要求学生能听懂、辨认图片中所学的水果及书写形式。并利用课文提供的场景和动作呈现句型,以加深学生对Doyoulike ?? Yes,Ido....的理解。
's chant.本部分要求学生能根据指令唱读。
重点:学习认读pear,apple,orange,banana 这些单词
难点: 利用课文提供的场景和动作呈现句型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apple,pear,orange,banana的实物、图片、单词卡片。学习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歌曲“Let's have a fruit-picnic today”,学生一起拍手演唱
(2)游戏:找一找,拍一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游戏:Guessing game;教师拿出一个篮子让学生猜里面装有哪些水果复习PartA学过的单词,引出新单词apple,pear,orange,banana。教师把图片挂在黑板上,示范后,全班齐读。
(2)教师出示四张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让学生小组讨论配对单词卡和图片。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配对。
(3)巩固新词活动,进行单词接龙游戏。
(4)教师创设情境,引出Doyoulike pears?Yes,I do。并带读(教师配上表情和动作)操练句型.学生听Let's learn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书上相应的图,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替换不同的水果单词。
(5)让学生一边听Let's chant的录音,一边跟读。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选词竞赛: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四个新词中的一个,选手跑步,快速在讲台上找到所说词的词卡,并举起词卡大声读出单词,谁先完成即为胜利者,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目标检测 教师考察部分学生的单词掌握 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布置
1、听录音,仿读句子。
2、将所学的有关水果,做成英语图片单词卡送给家长。
板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Pear,apple,orange,banana
帖图片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与“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相关的文章,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设计教案需要注重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17争论的故事
讲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问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赞许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相机板书(语文园地八)
出示课件1:
二、复述小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探究复述故事的方法。
师引导:好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会经常把它们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吗?其实,分享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把故事背给别人听,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支撑。好的分享,会让听者兴趣盎然,相反,再好的故事也提不起他人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呢?
出示课件2:
2.学生认真回顾并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3:
3.提示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看看每段话分别写了与复述故事有关的哪方面内容,分别又介绍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4:
预设1:第一段话是介绍复述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于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预设2:第二段话明确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第三段话提醒我们在后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以致用。
4.再读第二段话中提到的几种复述故事的方法,联系单元学习看看各自都在哪篇故事中运用过。
教师提示思考: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复述这些故事的?
(1)指名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5.6:
(2)用这些方法进行故事复述有什么作用?
预设:更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不会遗漏精彩情节。
5.出示一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复述。
师过渡:是的,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故事复述,也就能按照顺序进行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以上都是针对我们学过的故事。那么,如果拿到一篇自己以前没有读过的故事,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出示课件7.8:
6.小组讨论并复述:选择一种方式,如借助表格、示意图或文字提示。
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生根据评价单点评指导。
出示课件9:
8.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0:
相机板书(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设计意图:复述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也需要不断地借鉴、模仿,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本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说练结合,打开学生的思路,学习总结的方法。)
三、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11:
2.指名朗读词语,识记多音字“吐”。 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12:
“咳嗽”的“嗽”读轻声,“唠叨”的“叨”也读轻声。“吐”是多音字,在“呕吐”一词中读第四声。
3.再次朗读,认真观察这8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是口字旁,第二组大部分都是言字旁。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这些词语的意思跟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关联紧密,比如“咳嗽”就是跟嘴巴有关系,“辩论”跟说话、言语有关系。
出示课件13: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口字旁”和“言字旁”的词语。
出示课件14:
5.辨析形近字“辩”与“辨”。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明确:“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
出示课件15: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6:
相机板书(形声字 形旁表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根据形旁判断形声字的意思,学会一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四、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两组句子
出示课件17:
2.对比读两组句子,你感觉每组句子的哪一句写得好,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点:学生们会说每组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好,但是在谈谈理由时可能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时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读第二句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可以尝试动作表演,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加点词语表现的情景。
学生讨论。
预设:我们发现第二句更能体现顾客的急不可耐,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二句话,并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现的情形。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预设:(内容见课件)
4.教师点拨:加上像“噌的一下子”“扑通”这样的词汇,句子就给人一种画面感,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就叫做拟声词,拟声词给句子增添了色彩和情趣,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相机板书(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预设:(内容见课件)
出示课件18:
5.拓展练习,在下面的句子中加上合适的拟声词。
6.你能自己用用拟声词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19:
预设:布谷鸟咕咕地叫个不停。
预设:妈妈“哐啷”的一声把锅掉在地上。
(设计意图: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文字才有生命力。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用拟声词自己说一句话,学生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实践是检验理解的唯一标准。)
五、课堂回顾
教师进行小结。
出示课件20: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 形旁表意
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七、课后作业
选择课外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习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细读题目,发现趣味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师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21: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预设:慢—急,胖—瘦,大—小,大方—小气都是反义词。
预设: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22:
相机板书(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4.模仿例子,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23: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学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设计意图:本板块由发现已给题目的趣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写有趣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上一次习作课的进一步提升,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1.师过渡: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个人的话转述给另一个人听,如何转述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转述别人话的技巧。
出示课件24:
预设:这两句意思没变,都是说裁缝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这两句的标点不一样,第一句有冒号引号,而第二句把冒号改成了逗号。
预设:这两句中的人称代词不一样,第一句用的是“我”,第二句用的是“他”。
预设:语气词“啊”去掉了。
2.表演: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着说一说这两句话。甲是裁缝,乙是“我”,丙是另外一个人。甲对乙直接说第一句话,丙没有听见,乙再把甲的话转述给丙,说的是第二句话。
3.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出示课件25:
相机板书(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4.练一练:小组内练习改为转述句,下面这两句话,注意意思不变,标点和人称要变。
出示课件26:
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悄悄话游戏,口头转述。
(1)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台来,老师对这个同学说一句话,请这个同学转述给下一位同学听,下一位同学再转给下一位同学听。
出示课件27:
(2)游戏结束后,评比优秀话务员。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28: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语言,还要用语言。转述句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对比异同,找到转述句与原句的变化,“悄悄话”游戏创造使用转述句的情境。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转述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得心应手。)
三、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预设: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出示《大林寺桃花》,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出示课件29:
3.简介作者——白居易
出示课件30:
4.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出示课件31:
5. 教师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写初夏四月诗人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花卉已经凋谢,但他在山寺中意外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惊讶与欣喜之情。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代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6.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对古诗的感知,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
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2:
7.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出示课件33:
8.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出示课件34:
9.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0.你还学过白居易的哪些诗句呢?
出示课件35:
(设计意图:朗读古诗,读出诗情,解说词语,借助图片理解诗意,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意境,让学生亲近古诗,喜欢古诗,进而生发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四、课堂回顾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36:
五、课后作业
积累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目的在于学会复述故事,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能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体会词语在语句表现的情景,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学会给故事编写有趣的题目;学会对古诗的欣赏,并积累背诵。
在“交流平台”栏目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复述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复述课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对集中复述方法进行总结。讲故事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我在教学中课上出示课外故事《小鼹鼠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评议环节,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又能够把复述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识字加油站”中就是将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连字成词,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用自己观察,小组交流谈论的方式,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指导。把共性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一起解决。使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与生活经验挂钩,从而知其意、懂其情、读出味、记得牢。
“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拟声词在句子中所产生的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在转述的讲解中我创设了多种转述的环境和课堂情境,比如“说悄悄话”的游戏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所学习的方法内化,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做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积累的结合,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发现仅仅通过解释字词来学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出示图片,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知识掌握扎实牢固。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2主题图 彩色笔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5)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事情的经过。
4、体会比喻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事情的经过。
2、体会比喻的含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出示《雨中》挂图。
2、看图,说图。
3、过渡:这样一幅图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习《雨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①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②了解运苹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经过。
④了解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汇报学习情况
①解决第1题
②解决第3题:事情的经过在第4--5自然段,写小男孩子和同学、司机、行人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起苹果。
三、体会文章表现的精神。(简要讲)
大家这样帮助姑娘,体现了什么?(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仔细读课文,把每一个自然段都想象成一个画面。
助人为乐的画面。
热心助人的画面。
义务助人的画面。
五、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小结:
课文描绘了美丽的雨中画面,记叙了一个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七、板书:
撒苹果
雨中助人为乐
捡苹果
七年级《春》教案8篇
这篇“七年级《春》教案”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的一篇内容丰富不容错过,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魅力感受文字的灵魂。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完整的教案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
难点: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例题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解:这两条直线平行。
∵b⊥ac⊥a(已知)
∴∠1=∠2=90°(垂直的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
方法一: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2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BE平分∠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DBE=∠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由此能得出BE∥AC吗?为什么?
解:∵BE平分∠ABD
∴∠ABE=∠DBE(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DBE=∠A
∴∠ABE=∠A(等量代换)
∴B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数学教师应坚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课改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展示成果,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和剪刀,让他们把正方体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再向学生提问有多少种展开图,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图形的特征,然后作出分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图形一一展示,再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图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的关键就是设置恰当的问题,其中问题的预设、生成、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紧扣数学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抓住教材的精髓,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表述要具体,指向明确,能够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主动预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本内容,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要熟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在内容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设问,选准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方式上,教师要根据设置的问题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时,对于“某商人将自己的十几间铺面出租,每间铺面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200元,所有铺面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6。6万,第二年为8。4万元,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这一问题,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解答,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三个小问题,如:(1)通过观察,你能试着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运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铺面的租金各是多少?这样将问题分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逐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探索高效课堂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再与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先小组内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我讲了,学生都不会;我不讲,学生更不会”,因而不敢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学。俗语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长放得开,孩子才会逐步独立生活,担当家庭重任。因此,教师也要放开学生,放开就是解放,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内驱力才会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在进行合作讨论时才会积极主动,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学习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高效课堂,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勇于展示个性,展示风采,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争论,积极参与;才敢于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抽象概括、计算复杂、推理繁琐是数学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就会让学生热爱老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挖苦学生,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因此走近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四、总结
数学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作者为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农村教学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优化整合,力争构建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效数学课堂。
七年级《春》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读
本文在承担巩固本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艰辛,脚踏实地,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会到处碰壁。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又考虑到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概述故事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理解故事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是正确辨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教学难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介绍
一是强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范读、自由朗读、分段齐声朗读三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教略读课文,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采用营造氛围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突出了“导”;在讨论归纳故事情节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讨论之球”在学生之间传递,当学生甲说完后,我不立即加入,而是让学生乙指出学生甲的不足或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突出了“引”;在释译、理解课文时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等平等讨论方法,即“引”又“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是注重创。“创”就是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的。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地思考状态,通过创新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拓展思维的能力。在“拓展延伸”板块里,我提出了一些疑问:如果王生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生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会有一些新的含义?请大家试试看。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法指导
1、指导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难懂之处可反复朗读,根据语言环境去理解本文蕴涵的深刻道理。这样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2、指导合作学习,养成习惯。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大家合作才能解决。考虑到学生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和“概述故事情节”两个地方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又设计了几个互动环节,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合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还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流程设计
本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首先我用神灵鬼怪,谈狐论鬼的故事集——《聊斋志异》导入新课。因为《聊斋志异》已经家喻户晓,所以大家都跃跃欲试,我问:“那谁能说一个《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呢?”在这里,我抓住学生对鬼怪强烈的好奇心理,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学习内容。
2、引导探究,熏染情感。
①整体感知。新课标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四次朗读:首先是学生自读课文,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难词;然后是听朗读录音,这时,学生可以纠正自己错误的读音和停顿。接着学生再自读课文,并利用注释,解决疑难字、词,把不理解的标出来。然后是分段分组齐读课文。通过整体感知,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会有一些难懂的字词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拦路虎”,所以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②重点突破。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主要采用的是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等平等讨论方法。我首先引导学生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者是句子说出来,由其他同学来回答,之后我再进行纠正或补充。同时,我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讨论,然后回答。最后,出示投影片,这是我备课时归纳出的一些重点词句的释注,让学生识记,使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积累更加具有建构意义。
③双边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思考还给学生”的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运用了二个互动环节,
互动1:用自己的话逐句复述课文。
首先,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该怎样复述。接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个别指导。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说,经过这一轮的交流,让学生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再让学生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总结性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同时我适时地出示四幅插图投影,让学生由情入景,披文入情,培养他们感受、理解、归纳、评价的综合能力。
互动2:开小故事会。分小组开小故事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内容,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④辩明内涵。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这篇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然后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他们思考的部分结果。这里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他讲得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既要尊重学生个性,更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3、达标反馈,拓展延伸。
达标反馈我设计了几个难度适宜的填空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新知。拓展延伸一是让学生改编这个故事,二是让学生谈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王生之类的人,三是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聊斋志异》。
五、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倡导“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在此背景下,我以为语文课堂应从优化整合文本资源,优化课堂动态交流,优化多元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来建构“课堂大语文环境”;应精心策划,使课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体现出与课程资源相和谐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关怀,逐步达到发展学生的语感与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终极目标。这正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七年级《春》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崐。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七年级《春》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记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将在后几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中得以应用,也为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学习科学中物理化学等知识的有力工具。
2、说教学目标
确立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因此结合学生现有的对数学的认知情况,思维状况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确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培养团队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确立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结合先进手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实施教学。
三、说学法
指导在前一阶段,已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因此这一节将继续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预习检测: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230000; 15800…0(共31个0)
(以下是选做题)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4.315 ×103; 1.02 ×106
(3)计算: (8.1 ×108) ÷ (9 ×105)
8.56 ×102 – 2。1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预习检测完成的情况,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疑惑。
2、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 0000平方千米
07年第二季度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盈利—28000000美元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 0000 0000吨
天然气资源量约47 0000 0000 0000立方米
上面各资料有出现较大的数据,这些数记录过程中容易出错,那么有没有其它较为简便的方法来记录以上这些数据呢?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3、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出现的大数引出问题一:以上各数有些什么特点?问题二:有没有简单的记数方式?引导学生回答。
之后让学生观察回答10n的数的特征
讲解如何把图中出现的大数转换成一个数(只带一位整数的数)与10的n次幂乘积的形式。进而引入概念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
设计意图:
引出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通过表示方法总结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并且能理解和掌握转换过程。真个板块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处理掉,让学生感到自然过渡。这里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4、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一个小游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设计意图: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去消化知识,采用”活动促发展”的基本思路,面向全体落实概念,营造课堂气氛,使每位同学积极投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5、探究归纳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数?(指一般用十进制表示的数)
设计意图:
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归纳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
6、实战演练:
1、计算
2、测脉膊(动手实践题)
设计意图:
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感。
7、小结:成果发布会
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
帮助同学理清知识脉络,强化重点。
8、布置分层作业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叙述中较大的数
2、应用题(选作)
3、提高题(选作)
设计意图:
内化知识,培养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七年级《春》教案 篇5
【说学生】
这篇600多字的小短文语言清新活泼,内容简单明了,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不难于理解,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不成问题。除了语言的积累、内容的结构掌握,主要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深切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以至于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勇于尝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说教法、学法】
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法学法设计如下:
1、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详略得当的写法。
⑵过程与方法:养成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习重难点: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课时:一节课。
4、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会写字画画,第一次上网,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加军训……“第一次”的感觉怎样?台湾女作家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她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设计意图:简单的几句话,切入整体,轻松自如地将学生引入所学内容。)
二、作者简介:周素珊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作者情况,并温故知新,回顾这学期已经学过台湾作家的作品──杏林子《生命生命》、张晓风《行道树》。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要求:读音准确,大声流利,情声并茂。
⑴请一学生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⑵生字生词:(大屏幕出示字词)
①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霎时间
②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序)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思,扎实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基本的朗读要求。以大屏幕显示,节省时间,加深印象。)
2、思考:
⑴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感受如何?(请划出原文词语)
⑵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深入感知,合作探究:
找出你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大家交流讨论。
问题汇总:
⑴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比不说“风景画”、“风光画”?
⑵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⑶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⑷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⑸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
要求:小组为单位,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最感人,最精彩。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讲,看哪组最好。
让学生较详细地说完过
七年级《春》教案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登上地球之巅》,它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选的几篇文章都展现了人类对探险的执着和渴望。《登上地球之巅》是郭超人写的一篇新闻报道。作者作为当年的随队记者,真实的纪录了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历尽千辛万险第一次从珠峰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经过。课文节选的是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感人事迹。读这篇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报道,我们不能不为英雄们的精神而感动,不能不为英雄们的人格而震撼!登山英雄们勇于探险的精神、敢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的绝好教材。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这篇报道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快速默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是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阅读,感悟登山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环景描写的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写作联系起来,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的能力;再联系本文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热情参与,团结协作解决问题。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搜集与课文有关特别是刘连满后来情况的资料,并且适当插入写作练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于课文之中,体验登峰的艰难。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登山队员的艰辛。
3.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并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节
4.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
一、导入教学
本文的导入设计是播放珠峰及登山者的图片,并配以高亢的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的思绪进入神秘的珠穆朗玛峰的氛围中,同时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这座山峰的具体情况。创设情境,直切主题。
二、检查预习
1、解决字词问题
2、因为文章篇幅较长,所以布置预习任务时,即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概括内容。所以检查预习时,提出问题:你能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吗?
明确: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三、整体感知
课文学习时,教师指导速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节,把握主旨。然后检测速读效果:讲述这是一个怎样激动人心的过程。
四、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研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队员能够登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为登山健儿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乐观精神而感动。
然后教师小结: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在大自然对人类生命极限的挑战中赢得了胜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所以文章表现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胜利,或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希望同学们从本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五、质疑讨论
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读文探究,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文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魄。使学生懂得记叙文中的写景是为烘托人物、突出中心服务的。
六、拓展延伸
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英雄们的有关情况,更增敬慕之情尤其是把生的希望留给队友而没有登上顶峰的的刘连满老人登山回来后依然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读写互进。学生以《我眼中的刘连满》为题,抒写自己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七年级《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
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
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
②进行创造性表演;
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虫虎豹狼狈为奸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
(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
①注音
缀行甚远驰担持刀少时
②词句理解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重锤敲击词语
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
训练:1、顾野有麦场
2、前狼假寐
3、一狼径去
(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
1、梳理情节
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附:
狼屠户
2、讲故事、做点评
3、揣摩心理活动
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
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4、表演点评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表演一下。
5、分析人物特征
屠户和狼各有什麽特点?
附:
狡猾机智
狼屠户
贪婪果敢
四、讨论主旨
(1)、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部分?(齐读)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为什麽?
(3)、蒲松龄老先生写这一个故事,仅仅为了博得我们一笑吗?你有何启示?
五、推荐《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对其艺术成就最好地概括,深入阅读并用心体会其内容。
板书设计
叙事:
狡猾机智
狼屠户
贪婪果敢
议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七年级《春》教案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 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
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76页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3. 随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并增加了一个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题型,让学生再次了解要先计算小括号中的加法,明确此类题型的计算顺序。
4.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1)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 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5. 作业:
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 自我评价: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