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7-02 岛的观后感岛的观后感范本4篇。
我们为您精选了一篇题为“岛的观后感”的文章,您认为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呢?观后感的自我表达丰富了电影的独特性和深度,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岛的观后感(篇1)
《蓝色的海豚岛》是美国的斯。奥台尔写的,这是一本女孩版的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人公卡拉娜,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强、勇敢、乐观。
我很喜欢第八章<山洞养伤>,它体现了卡拉娜的坚强。卡拉娜的脚肿了一大块,可她还是坚强的爬到泉水边打水,这里面还有很多句子能体现出她的坚强。比如:由于脚肿得厉害,我有五天不能出门,因为没有草药治脚,我有足够吃的东西,可是第三天篓子里的水就所剩无几了,又过了几天,篓子空了。我不得不去峡谷到泉水边打水。我前进得很慢,因为我只能趴在地上往前爬,背上背着食物,手里拿着武器。如果我有一天也像卡拉娜一个在岛上,我也要用双手创造一切。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卡拉娜那么顽强的活了下去。当她忍受孤独和失去亲人的痛苦时,她又是怎么从悲痛中走出来的呢?后来我总算明白了,她是靠乐观活下来的,她知道这里依然是她的家,她要活下去。我很佩服她。
这是一本鼓励人遇事要乐观的书,痛苦中充满了卡拉娜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令人感动。
岛的观后感(篇2)
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之中,有一个小小的岛屿,形状好似一条侧躺的海豚,它就是海豚岛。海豚岛上居住着一群印第安人,他们一直守护着这个家。这里有成群的海獭,灵巧的蜂鸟,好斗的野狗……
故事的主人公卡拉娜是印第安酋长的女儿,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拉墨。在一次与猎捕海獭的阿留申人的战斗中,很多印第安人都失去的生命,包括年幼的卡拉娜的父亲。
深受打击的印第安人决定到遥远的东方去。当所有人都不舍地站在船头上时,卡拉娜发现自己的弟弟拉墨正努力地在海水中喊叫想追上大船。人们惊慌失色,卡拉娜不顾一切跳下水想帮弟弟,结果船正慢慢地向无尽的蓝色驶去。
拉墨在一次捕猎中被野狗咬死了,卡拉娜悲痛万分,从此便一个人生活在岛上。12岁的她在岛上独自冒着生命危险捕猎海豹来制作武器,从沙子里挖出死去鲸鱼的肋骨做房子。她还学会利用海中的一种银鱼做灯。
一次意外,卡拉娜偶然发现了野狗的领地。卡拉娜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拉墨,决定报复野狗们。卡拉娜一箭射中了领头狗的胸部。等卡拉娜再发现它时,它浑身虚弱。卡拉娜发现领头狗并没有,于是收留了它,取名郎图阿鲁。后来,卡拉娜又与郎图的孩子小郎图阿鲁,一只蜂鸟和一条红狐狸生活在一起。
18年里,卡拉娜与一个阿留申姑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也曾造过船,游览了先人的石窟,遭受了洪水暴风雨和地震的侵袭。可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总有一天她会看到去东方的船,找到自己的家人。
终于,卡拉娜在一次风暴后等来了白人的船,她带着自己的狗狐狸和蜂鸟依依不地离开了海豚岛……
读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同样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怎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可能是海洋送给了她毅力和信念。我被卡拉娜的善良所打动,她收留了到处游荡的郎图阿鲁,为了自己的弟弟不顾自己的生命。我也被她的勇气所打动,她不但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还自己用双手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家。她爱她的亲人,动物,海豚岛和大自然,她珍惜生命友谊。我们不应该向她致敬吗?不应该向她学习吗?
岛的观后感(篇3)
一则童话犹如一幅画卷,赏心悦目;一个故事犹如一汪清泉,澄净身心;一本好书犹如一阵清风,放飞思绪。暑假里,最让我快乐的事就是让书本带我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文学的海洋,品尝沁人心脾的文字,与经典同行,与好书相伴。
在暑假里阅读的好书中,《蓝色的海豚岛》最吸引我。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奥台尔写的,是他为少年读者写的第一本书。书中的开头写着:在茫茫的大海上,有一个岛屿,它叫海豚岛。在这里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獭在嬉戏。就已经让我的思绪随之一起飞翔,就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去读这本书了。
走进《蓝色的海豚岛》,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卡拉娜。起初,在海豚岛这个岛屿上住着印第安人,他们每天都过着快乐的生活。可是有一天,阿留申人过度捕杀海獭,受到了印第安人的反对,于是,他们种族之间发起了竞争,结果阿留申人逃跑了,印第安人的男人也只剩下15个,其中7个是老年人,7个是年轻人,还有一个就是卡拉娜的弟弟——拉莫。于是他们派出一个年轻人出去探寻其他的商船。过几个月,那个年轻人终于回来了,他带来了一艘船,印第安人都上去了,可是,卡拉娜发现他的弟弟还在岸上,于是她跳下船,游到了岸上。现在这个岛上只剩下她和弟弟拉莫。可是不久,拉莫被野狗咬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于是她在岛上,上演着女版鲁滨逊的一幕幕,她自己一人烧饭,寻找住处,和野狗搏斗,还驯服了野狗朗图和蜂鸟。她在岛上生活了18年,最后终于被一艘船接出来岛,接到了其他的国家。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敬佩起卡拉娜,她是那么勇敢和坚强,她是那么热爱生命,她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当我在暑假里参加“宣城十佳小记者”评选准备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会想到卡拉娜,她让我不要畏惧困难,让我知道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你勇于挑战,你就会战胜困难;当我进行小提琴考级时,心里有些胆怯时,仿佛卡拉娜告诉我要勇敢,让我自信地走进考级考场:当我练习书法,感到疲惫不专心时,卡拉娜的微笑在脑海中展现,仿佛告诉我要学习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我仿佛和书中的卡拉娜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今后的生活中,我要继续学习她的好品质,不断超越自我。
岛的观后感(篇4)
这个暑假,看完了《蓝色的海豚岛》顿时感觉小姑娘卡拉娜非常勇敢,非常坚强。不怕任何困难,勇敢的迎接各种命运的挑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形状像一只侧着身子的海豚,海豚岛因此而得名。海豚岛有海豚在戏水,有海象在战斗,还有野狗在斗争,这是一个平和、美好的地方,卡拉娜和弟弟拉莫还有村民们开心开了的生活。一天,阿留申人来到海豚岛,就因为海獭皮交易的事起了冲突,卡拉娜的父亲死了,我们的战士也牺牲了。这个片段看得我气愤极了,阿留申人和卑鄙的俄国人可恶万分,原本开心快乐的村子现在被悲哀笼罩了。
我觉得拉莫也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战斗大野狗。卡拉娜驯服朗图那个片段我也挺喜欢的,卡拉娜和朗图勇捕大章鱼,朗图咬掉一只长臂,卡拉娜拿刀插进它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往大章鱼身上捅,章鱼终于停止了活动,瘫软在地了。
卡拉娜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最后终于等到了救援的船,结束了长达十八年的孤独。
看完这本书,我被主人公卡拉娜深深感动了,18年的孤独,18年的期盼,18年的奋斗,非常人所能承受,但卡拉娜做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一个小女孩的奇迹!
编辑推荐
鸡毛信观后感(范本4篇)
作文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文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和概括的能力,写作文时需要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好的作文一般都具备什么要素?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鸡毛信观后感(范本4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鸡毛信观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鸡毛信》。其中主人公海娃为了送一封很重要的信,勇敢、临危不惧的突破了种种困难,最终把信安全地送到了张连长的手里。这种勇敢、爱国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抗日时期,小八路军海娃接到了一个任务,让他去给张连长去送一封很重要的鸡毛信。他挑了一条小路,一边去送信,一边去放羊。走着走着,远远地看见了一帮鬼子,他急急忙忙的想把信藏起来。忽然,他灵机一动,从身上撕下了一条布,系在了一只老羊的尾巴上。鬼子问不出什么,便想抓几只羊吃。海娃又用智慧让鬼子巧妙的避开了那只老羊。晚上,海娃拿着鸡毛信逃了出去。眼看就要到了,又来了几个鬼子,让他带路。他凭着自己路熟,逃走了。海娃飞快地跑到山王村,将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按着信,带着队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楼,消灭了里边的鬼子,取得了胜利。
我们要学习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尤其是在敌人的恐吓、威逼、诱惑面前表现了他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反,对在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难就要靠家长,真是和他差了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他那不怕困难的精神,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临威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靠自己的力量和不怕牺身的精神,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在抗日时期,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他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我佩服海娃的勇敢、临危不惧,更佩服他的视死如归的品质。我一生都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鸡毛信观后感 篇2
鸡毛信观后感(3):
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我们**了一部电影《鸡毛信》,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主角海娃在日本侵略者进山时将爸爸交给他的一封鸡毛信送给八路军张连长而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于艰辛万苦地完成了任务。
海娃他那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精神让我深深震撼了。
初遇敌人时,他面不改色、冷静坦然地用智慧与敌人斗争着,因为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必须让敌人放下警惕,才能让任务有完成的可能。在敌人夜寐时,他小心翼翼地逃离包围区,而当时年纪小小的他完全可以赶着羊溜回村,但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舍弃了与自己朝夕共处的羊,这是多么大的抉择啊!可见海娃是一个极其无私的孩子。
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当海娃与侵略者的硝烟战火中被误击时依然用手紧紧握着信坚强地爬到张连长身边,亲手将信递给连长,嘴里还忍痛吐到:“张连长······信……信……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动: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就能不惜自己的痛楚,誓死完成任务。
而自己呢?虽然我们不能像海娃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勇敢和坚强。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勇敢的反思自己,坚强的面对现实。
《鸡毛信》你是我的心灵鸡汤,你让我品尝到心灵的美味;你就像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鼓舞我进取。
鸡毛信观后感 篇3
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民族英雄,如刘胡兰、草原姐妹、王二小等。他们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着。而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关于抗日小英雄——“海娃”与日本鬼子斗争的影片《鸡毛信》。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名叫海娃的牧羊人给八路军写信。他利用每天的放羊时间站岗放哨,监视山下的日本鬼子,如果鬼子来扫荡,他就推倒旁边的消息树,通知村里的人赶快转移。
一天,海娃的父亲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并让他给八路军张司令一封非常紧急的鸡毛信。在送信的路上,海娃被日本鬼子发现了。海娃巧妙地将鸡毛信藏在一只老羊的大尾巴下,巧妙地与魔鬼周旋,积极寻找机会。海娃把鬼子引到一个山沟里,趁机向山上跑去,鬼子发觉后,立即追赶并向他开枪。
海娃的手中了子弹,但他非常勇敢,奋力向山上爬去,最终将信送到张连长手里,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海娃那勇敢机智、顽强不息的精神让我深深震撼了。第一次遇敌人见面时,他没有变脸,用智慧与敌人冷静地斗争,因为在这个生死关头,主敌必须放松警惕,才能完成任务。在敌人夜寐时,他小心翼翼地逃离了包围圈,而当时,而当时年纪小小的他完全可以赶着羊溜回村,但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舍弃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小羊羔们,这是多么艰难的决择啊!
可见海娃是一个非常无私的孩子。
最让我难忘的是,当海娃在与侵略者的斗争中被误打误撞时,她仍然用手紧紧地抓住那封信,爬到张连长跟前,递给张连长。嘴里还忍痛说了几句话。看到这里,我感慨万千:
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能不顾痛苦完成任务吗?虽然我们不能象海娃那样勇敢,但我们可以向他学习,让自己坚强起来。遇到困难,我们不应该责怪别人,而应该反省自己,坚定地面对现实。这部影片是一部振奋人心的歌曲,鼓励我前进。
海娃,你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学习,致敬!
鸡毛信观后感 篇4
东风小学五(2)班李津娴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抗日战争《鸡毛信》影片,它讲的是12岁的海娃突破层层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他意志坚强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鸡毛信》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村——龙山村,鬼子经常去抢粮食。他们做了一棵信号树和一个稻草人。魔鬼来了,他们把树和稻草人放在上面,村民们就会知道魔鬼来了。
丰收的季节来了,鬼子也来了 。树倒了,稻草人也倒了,村民们知道魔鬼来了,就收拾食物逃走了。海娃在外面放羊,他父亲来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
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嘱咐他:“你可千万别弄丢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要把它送到山王村指挥部,一定要亲自交给那里的张连长。
”海娃说:“爸爸,你大可放心,我一定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他看到他要走的那一条路的消息树倒了,他就换路了。
于是他选了一条最安全的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好是鬼子上山的路。这时候海娃马上想到鸡毛信:“呀!
那可怎么办呀?”他心乱如麻,把信一会儿藏在石缝里,一会儿藏在裤袋里,最后,他灵机一动,撕下布条把鸡毛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用力地赶着羊群勇往直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看见了,说:
“小孩,你的小八路,嘶拉嘶拉地。”海娃心惊胆战地说:“什么小八路,我不懂,反正我是放羊的。
”日本鬼子没办法,可是想到要吃烤羊肉,便伸手去抓羊了。这时海娃想:“如果正好被抓到藏了鸡毛信的那只羊可怎么办呀!
”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海娃一吹哨,羊群马上转身,跟着主人拼命地逃命。但海娃无论怎么跑最后还是被日本鬼子抓到,被迫在一个乱七八糟的草房过夜。海娃又冷又饿,精疲力尽,想睡一会儿,但他想:
“过了今晚,可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于是,他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但是没想到又被日本鬼子抓了回来。最后,当海娃送来鸡毛信时,他再也坚持不住了,晕倒了。
看完这部电影,海娃的机智和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不怕危险,勇敢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回顾革命先烈的事迹,了解他们的精神,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最美丽的花朵,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范本4篇)
你是否在找一篇就参考意义的参考范文呢?观影后的感受通过写作观后感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述出来,认真观看、仔细体会是写好观后感的基础,根据您的要求编辑准备了这份实用的“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1】
《人民的名义》由“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编剧,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组成明星阵容,在开播之前就收到了各界殷切期待,但其真正的号召力恐怕还在于其特题材的吸引力。纵观十几年来的电视荧屏,一直被偶像剧、宫斗剧、婆媳剧、抗日神剧等统治着,观众早已进入审美疲劳,却又摆脱不掉这种现状。所以当《人民的名义》这类有深度的现实类影视剧题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归观众的视野,观众们纷纷表示,“感觉被重塑三观”、“有一种想要追剧的冲动”、“原来主旋律剧也可以这么好看”!
《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震撼播出,开播首天实际收看人数(含网络)高达3、5亿次。一时间关于电视剧的评论如潮水般蜂拥而至。是什么让一部电视剧从未播先热到播出后收视稳坐卫视黄金档电视剧冠军收视宝座,在一夜之间成为现象级电视剧,成为观众热聊的话题?无疑,这还是要得益于党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和自信。正如原著小说作者、编剧周梅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要让人们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这样的肩负着反腐职责的同志,面对多么大的风险,要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民众是需要这样的现实题材剧来指引我们更好地思考现实的。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2】
《人民的名义》是素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的著名作家周梅森先生时隔八年推出的当代大型反腐题材鸿篇巨制。
《人民的名义》讲述的是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在某省担任省反贪局长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将上至副国级下至科级、国企领导干部的利益链、违法犯罪集团彻底打掉,恢复了当地的治安和投资环境,为当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新的气象。
《人民的名义》中,有一段我印象深刻。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家的保姆田杏枝向李达康反映光明区信访办窗口太低,反映问题只能蹲着说话,故意为难上访群众。李达康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要求区长孙连城整改,可孙连城当耳边风没有去做,于是李达康就在信访窗口里面让孙连城在外面蹲着说话,孙连城最后膝盖疼的都站不起来了。我钦佩李达康,这个方法用的漂亮,同时也痛恨孙连城当官不为民做主,还不回家卖红薯。正如李达康在懒政干部会上说的不作为、不干事、白吃干饭!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上班时间打牌,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等等。
如今,反腐像一枚利箭,毫不留情的射向那些老虎、苍蝇。同时,反腐也要从娃娃们抓起,我们现在年纪还小,对诱惑的抵抗力不强。所以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帮同学买东西要交过路费,帮同学做事情也要收费,甚至在同学之间还有高价买卖。
你跟我们玩,要给我一个xx,否则就不带你。一个孩子王对另一个同学说,结果那个同学还顺从了。这是我在校园里看见的。
有一次,一个同学作业没写,他怕老师批评他,便找我要作业抄,我拒绝了他。他急了,说:你借我抄,我给你2元钱。说着便要掏钱。我又拒绝。他又说:那2元加1块橡皮,干不干?我说:不干,你没写作业应该主动向老师承认。他只好走了,我想:我们小学生能抵住诱惑那些大人怎么不行呢?我想到鲁迅先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有着和梅花一样冰清玉洁,洁身自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真心如意为民着想的官,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人民为永远记得他们,像海瑞、狄仁杰。而虚伪、剥削人民的官,终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像秦桧、和绅。
为了人民的名义,做一个洁身自好,冰清玉洁的人!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3】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耐人寻味的是,《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平台竟是湖南卫视。这家以娱乐见长的内地电视台领头羊今年播出的剧集质量一言难尽:某古装剧陷入抠图风波,某现代剧的老套剧情宛如陈年韩剧。说实话,当听说芒果台以2.2亿买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我的心里是一阵纳闷——在我看来,该剧最适合的平台是央视。不过,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如今的国产剧生产和销售已经逐渐实现了高度的市场化,即便是像《人民的名义》这样涉及政府官员形象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话题之作,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创作空间。这对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
观看了前两集,个人认为,《人民的名义》的亮点有以下三点。
首先,剧集向观众展现了反腐工作进行的具体过程,让人身临其境。第一集一开始,陆毅饰演的反贪局侦察处长侯亮平在受贿嫌疑官员赵德汉家楼下蹲点,并向其实施了攻心战。赵德汉起初面不改色,后来发现还要去办公室调查便扬言要报警,得知侯亮平职位后马上满脸堆笑说是误会,最后在搜查过程甚至大发雷霆要告,到了自己隐蔽的豪宅前随即腿软,但依然狡辩到底。一个老奸巨猾、软硬兼施的老狐狸形象被塑造得分外立体。
在赵德汉的家里,塞满冰箱的现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额钱财可谓是触目惊心。当办案的车驶过夜晚的天安门城楼,开进国家某部门的大门时,观众能感受到查处贪官的严肃和雷厉风行,从而认识到国家的决心和魄力。同时,我觉得国产剧的接地气,不只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更需要体现在作品本身的时代风貌上。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的名义》是一部难得的将严肃政治题材进行通俗化改编尝试的电视剧,值得我们点赞。
第二,剧中反贪工作人员的人性化处理能够赢得观众的好感。比如在检察院内,工作人员林华华向上级陆亦可抱怨又要加班不能谈恋爱,还大大咧咧地开单身女领导的玩笑。上下级之间的互动让人倍感真实亲切。之后反贪局长陈海正要出发办案,被突然赶来的检察长季昌明拦下,后者为人谨慎稳重,坚持按照先批复汇报的常规程序来办案,则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体现了查办官员的复杂和曲折。
最后,电视剧对中国官场的现状进行了力度相当之大的讽刺。能动谁不能动谁,要拘还是要规,地方办案还是移交最高检办案,陈海和季昌明前往的这场汇报,表面上在讨论,但似乎在拖延。为了工作也为前程,官员们互相甩烫手山芋,揣摩彼此的心思,可谓是将派系斗争刻画地形象而到位。剧中提到的重政绩纵容贪腐,通风报信,抓内应,都让人收获了谍战大戏般的过瘾体验。
最典型的“谍战”情节,莫过于在酒席上八面玲珑觥筹交错的丁市长察觉风向不对,立马从酒店后面溜走,中途让司机去老家接人,自己换出租车到机场迅速变装逃跑。而另一边,参加汇报各方势力的胶着则又是一场暗战,不时有与会者离开进行私人沟通就足以说明。整体上看,这两集的剧情可以说惊心动魄、扑朔迷离、悬念丛生——更别提背后还有没登场的大BOSS。
此外,虽然没有明言,但我觉得剧集一定程度地讽刺了官员讲话时的官腔。“学习你的讲话精神,和群众保持联系”、“为人民服务”等老套话,不仅老百姓听着不舒服,官员们听着也不舒服。更何况,这些正派无比的话还会被像赵德汉这样口口声声把党,把人民挂在嘴上的贪官利用来显示自身的清正廉洁,而事实是,真正的好官员根本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
剧集中的一些台词也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功力。评论丁市长的台词“你以为别人是敬他酒,敬的是他手里的权力”和总结汇报会的旁白“表面上看起来公事公办,其实另有内容,暗涛汹涌”都辛辣而老道,堪称既行审查条件下的大尺度。就这一点而言,《人民的名义》把背景设定在了一个架空的省份汉东情有可原,一方面不能被认为是在直接影射现实中的某位官员,另一方面也能突破现实的情况,让剧情更有看点。
《人民的名义》在制作上也丝毫没有掉链子。演员的台词功底,稳健的镜头调配和合理的多线叙事,都让看过不少硬件上不忍直视,单纯贩卖明星人气和颜值的IP剧的我感到十足的诚意。无奈的一点是,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化环境里,良心剧往往容易遇冷。但令人惊喜的是,《人民的名义》播出效果意外的成功:豆瓣评分9.0,,CSM__破2,已显露出势不可挡的爆款之态。这个成绩让人欣慰。因为可以说明我们的观众并不是只爱看小情小爱和抗日神剧的,一部用心制作的电视剧依然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作品。
《人民的名义》,还请继续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