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语气课件
发布时间:2023-07-18 虚拟语气课件虚拟语气课件8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虚拟语气课件8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虚拟语气课件 篇1
主题一:如何使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常遇到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可以用来表示一种“虚假的”假设,即讨论的情况并不是真实的,或者说是假设的、假想的。虚拟语气在语法的使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虚拟语气的使用方法:
1.假设语气:
假设语气是虚拟语气中最常用的一种,可以用来表示与事实相反的情形或者未实现的条件。例如:“如果我是富翁,我就会给慈善机构捐赠一定的资金。”这句话中的虚拟语气“如果我是富翁”表示的是虚假的假设情况。
2.建议语气:
在英语中,建议常常与虚拟语气搭配使用。例如:“如果你我较量,我建议你选另一个对手。”,其中的虚拟语气“我建议你选另一个对手”表示的是一种未实现的建议。
3.祈求语气:
祈求语气可以用来表达虚假的请求、愿望、反问等语气。例如:“要是你不开心,我愿意陪着你。”,其中的虚拟语气“我愿意陪着你”表示的是一种虚拟的愿望。
4.命令语气:
虚拟语气也可以用来表示命令、禁止等反转的语气。例如:“如果你的狗在公众场合大声叫,你要控制住它。”,其中的虚拟语气“你要控制住它”表示的是一种虚假的命令。
虚拟语气在英语的学习和应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见到。只要我们掌握了虚拟语气的一些基本常用方法,就可以更好地运用英语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主题二:虚拟语气的几种典型用法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在英语中的使用非常广泛。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形,或者是提出某一不太可能发生或者未实现的情况。以下是虚拟语气的几种典型用法:
1.虚拟语气表示假设
虚拟条件句表示的是一种条件和其结果之间不可能实现的关系,比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to the concert. (如果我是你,我会去音乐会。) 这里的虚拟语气是 "were" 而不是 "was",因为这里表示的是假设情形,而不是事实。
2.虚拟语气表示建议
虚拟语气常用来表示建议。例如: I suggest that he study harder. (我建议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这个句子中,虚拟语气 "study" 展示了一个未实现的行动.
3.虚拟语气表示命令
虚拟语气也可以用来表示命令、禁止等反转的语气。例如: The teacher demanded that the students be quiet. (老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 这句话中的虚拟语气 "be" 表示了一种未实现的命令。
4.虚拟语气表示愿望
祈愿和愿望也是虚拟语气中常见的用法之一。例如: I wish I could speak French fluently. (我希望我能流利地说法语。) 这里的虚拟语气 "could" 表示一个未实现的愿望。
虚拟语气在英语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知识点。掌握虚拟语气的几种典型用法,在英语学习和交流中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虚拟语气课件 篇2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新途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真正接触到语法和考虑语言使用的阶段,尤其是涉及到虚拟语气,更是具有一定难度。虚拟语气在语法应用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表达一种假设、可能、愿望等意义,具有一定的虚拟和条件性。为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虚拟语气的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它既可以讲授基本的概念和语法规则,还能提供大量具体的实例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虚拟语气。此外,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的设计构思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自信心和正确性。
首先,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语法规则。在授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给学生讲解虚拟语气的特点、构成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同时辅以适当的语言模拟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虚拟语气的应用。此外,虚拟语气还具有多种表达手段,如用虚拟语气形式表示感叹、祝愿、怀疑等具有情感色彩的语境等。因此,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的特色就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虚拟语气形式和情感语境,给学生提供实用的教学体验。
其次,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授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虚拟语气的纯语法训练上,更需要利用具体的语境去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思考和创造能力。有趣的题材和练习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以及怎样避免使用过于生硬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需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技巧,课件可以设置相应的问答互动环节,并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程度。
最后,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还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语法形式拼凑,还要在具体语言交流情境中灵活运用。在此方面,虚拟语气的语法形式往往给予了语言表达更多的情感色彩,也更加拓展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和课件在授课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去解读语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化、投射性的虚拟表达,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高中虚拟语气课件是一种新时代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件的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的指导,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虚拟语气,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自如地在语言交际中发挥自己的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推广和运用虚拟语气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虚拟语气,更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虚拟语气课件 篇3
虚拟语气是语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虚拟条件句、虚拟语气的用法以及虚拟语气的变化形式等方面有关。虚拟语气是指讲话者表达不确定、没有直接发生的情况或者是假设的情况的语法形式。其主要分为“谓语虚拟语气”和“名词从句虚拟语气”两种形式。
谓语虚拟语气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对于未来、假设、不确定的情况进行表达,例如:
(1)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
(2)If I had known, I would have told you.
(3)I wish that I could speak English fluently.
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的虚拟形式表示的是不存在的假设的情况,用于表达讲话者的希望、愿望或推测。
名词从句虚拟语气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对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假设、推测和愿望表达的情况,例如:
(1)If I were him, I wouldn’t take this job.
(2)I don’t think that he is telling the truth.
(3)It’s important that she come to the party.
在这些句子中,主要涉及到了假设语气的使用,目的是对虚拟的情况进行表述,并且形成条件性的语句结构。
虚拟语气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中,虚拟语气的使用都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所想表达的内容。
例如:
1.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环游世界。)
2. Suppose I were to die tomorrow, what would you do?
(假设我明天就死了,你会怎么做?)
3. I hope he can pass the exam.
(我希望他可以通过考试。)
4.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a break.
(如果我是你,我会休息一下。)
总之,虚拟语气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虚拟语气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加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语言能力提升和表达效果的提升。
虚拟语气课件 篇4
虚拟语气是我们在学习语法过程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概念。虚拟语气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并不常见,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虚拟语气通常用于表示假设、愿望、建议、怀疑等情况。本文将从虚拟语气的定义、形式、用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定义和形式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现象,表示的是一种“非真实”的状态。虚拟语气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虚拟条件句、虚拟语气引导的陈述句、虚拟语气引导的祈使句、虚拟语气引导的感叹句等。虚拟语气的形式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达假设、愿望、建议、怀疑等情况。
用法
在文学作品中,虚拟语气常常被用于描写或者描述一个虚构的场景或者人物。在这种情况下,虚拟语气的目的是增强叙述的真实感和情感色彩。在我们日常用语中,虚拟语气的使用要更加简单明了。
虚拟条件句
“虚拟条件句”是虚拟语气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最常见形式之一。虚拟条件句用“如果”或“要是”等引导,后跟“就”、“便”、“可能”、“会”、“应当”等虚拟语气的动词形式。虚拟条件句只表现一个条件,没有实际的结果。
例如:
如果我会唱歌,我就去参加歌唱比赛了。
要是今天下雨,我们可能不能去爬山。
虚拟语气引导的陈述句
“虚拟语气引导的陈述句”是表述一种或者多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一种陈述句形式。虚拟语气引导的陈述句中,动词形式使用的是虚拟语气。虚拟语气引导的陈述句可以表示可能的条件、假设、建议等情况。
例如:
我要是那个公司的老板,我就会给自己员工更多的福利。
要是不下雨,我们今天就可以出去玩了。
虚拟语气引导的祈使句
“虚拟语气引导的祈使句”通常是用于表示“要是能够……就好了”或“要是不要……就好了”这样的情况下。虚拟语气引导的祈使句中,动词形式使用的也是虚拟语气。
例如:
要是能多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要是不要那么辛苦就好了。
虚拟语气引导的感叹句
“虚拟语气引导的感叹句”是表示愿望、怀疑或惊奇等情感的一种句型。虚拟语气引导的感叹句中,动词形式同样是虚拟语气。
例如:
要是我们能够一直旅行下去,该有多美好啊!
要是他今天考试没有挂科,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
结语
总体而言,虚拟语气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和写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习虚拟语气的时候,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定义、形式和用法。通过分析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虚拟语气在语法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它的使用。
虚拟语气课件 篇5
虚拟语气的主题范文:理解虚拟语气的重要性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结构,用于表达与事实不符的假设、愿望、建议或命令等虚构情况。虚拟语气不仅增加了语言表达的多变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因此,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虚拟语气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假设和未实现的事情。在英语句子中,虚拟语气构成的句式通常是“如果+主语+had/were+动词的过去分词”或者“should/would+动词原形”。例如,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我会去旅游。这个句子中使用了虚拟语气,表达了一个假设,即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旅游。
其次,虚拟语气还可以表达愿望和建议。例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abroad.这个句子中,用了虚拟语气表达了建议,告诉对方如果我是你,我会去留学。同样地,虚拟语气还可以用来表达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和未来的期望。
最后,学习虚拟语气对于学习语言和翻译工作非常有帮助。语言学习者要深入掌握英语语言中虚拟语气的用法,才能在交际中更加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更是必须准确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和使用,精准翻译,使译文保持语言原味。
总之,虚拟语气并不是一种难以理解和使用的语法结构,只要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多加注意,积极运用,就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精准度。
虚拟语气课件 篇6
虚拟语气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语气。它并不表达事实或者现实,而是表达一种假设或者虚构的情况。虚拟语气的使用需要仔细慎重,因为会对句意产生很大的影响。虚拟语气主要包括虚拟条件句、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和虚拟表达式等。
在语法上,虚拟条件句是一种用于表述未发生情况或者假设情况下可能的结果的语法结构。虚拟条件句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虚拟条件子句,另一个是虚拟结果子句。虚拟条件子句通常以"如果"或"假如"开头,表达一种假设情况下的可能,而虚拟结果子句则表达在这种假设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虚拟条件句在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它的时态必须是将来时态,否则就无法表达对未来的假设情况。
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是一种表示假设的动词形式。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包括"要"、"应该"、"能"、"愿意"、"必须"等。这些动词都表示一种假设性的语气,它们的使用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个错误的动词形式可能导致整个句子的句意出现偏差或者误解。
虚拟表达式也是虚拟语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表达式是一种用于表达假设情况或者虚拟情况下的语言结构。常见的虚拟表达式包括"要是"、"如果"、"假如"、"假使"、"除非"等等。这些表达式都可以用于引导虚拟条件句或者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
在应用虚拟语气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语境。虚拟语气的使用必须和上下文和语境的环境相符合。其次,要注意语态。虚拟语气的时态必须是将来时态,而且要保证前后时态的一致性。最后,要注意情态动词的选择。不同的情态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
总而言之,虚拟语气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语素。在使用虚拟语气的时候,需要特别注重语境、时态和情态动词的选择,以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虚拟语气的运用需要细心思考和不断实践,让人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精彩和有趣。
虚拟语气课件 篇7
虚拟语气的课件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结构,在英语中使用比较广泛。虚拟语气在语法上有很多用途,例如表示假设、愿望、建议、命令、建议、疑惑等等。本文将从虚拟语气的定义、形式、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虚拟语气的课件。
一、虚拟语气的定义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结构,指的是说话人所表述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合,或者是假设情况下的假设语气,常用于表示虚拟、假设、愿望、可能性等语气。虚拟语气有三种形式:过去式、过去完成式和would/could/should/might(虚拟语气动词)+动词原形。
二、虚拟语气的形式
1. 过去式:指现在或将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表达与现实相反的愿望。例如:If I had known the truth, I would have told you. (如果我当时知道实情,我就会告诉你了。)
2. 过去完成式:仍然表示在现在或过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是以更强烈的语气表达。例如: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如果我当时努力学习,我就能通过考试了。)
3. would/could/should/might+动词原形:表示虚拟条件,表示假设现在进行或将来进行的情况。例如:If it were to rain, I would bring an umbrella. (如果天要下雨,我会带雨伞。)
三、虚拟语气的用法
1. 表达与过去现实相反的情况:例如:If I had known the truth, I would have told you. (如果我当时知道实情,我就会告诉你了。)
2. 表达对将来的虚拟条件:例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on a trip. (如果我是你,我会去旅行。)
3. 表达对过去或现在的愿望或坏结果:例如:I wish I were taller. (我希望我能更高。)
4. 表达对现在的建议:例如:You had better not go there. (你最好不要去那里。)
四、注意事项
1. Would/could/should/might+动词原形是表示虚拟条件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最常见的误用形式。
2. 一些谓语动词不使用虚拟语气,包括need, want, expect, hope和believe等等。
3. 否定形式应该是would not, could not, should not或might not,而不是wouldn't, couldn't, shouldn't或mightn't。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虚拟语气,学会正确使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在英语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愿望、建议、疑虑等情况,还可以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虚拟语气课件 篇8
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应用
【经典例题】
1. If my lawyer _______ here last Saturday, he _______ me from going.
A. had been; would have prevented B. had been; would prevent
C. were; would prevent D. were; would have prevented
2. If I had worn my overcoat, I _______cold.
A. won’t have caught B .couldn’t have caught
C. won’t catch D. wouldn’t catch
3.—If he ______ , he ______ that food.
—Luckily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immediately.
A. was warned; would not take B. had been warned; would not have taken
C. would be warned; had not taken D. would have been warned; had not taken
4. I didn’t see your sister at the meeting. If she _______, she would have met my brother.
A. has come B. did come C. came D. had come
【答案与解析】
1.A.本题考查虚拟语气。因为从句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故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而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 have +过去分词形式。
2.B.本题考查虚拟条件句中主句谓语动词的使用。因为从句用了过去完成时,可知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 / could have +过去分词形式。根据句意,可知选B。
3.B. 根据答语,可知本题考查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故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而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 have +过去分词形式。
4.D. 根据句意“在会上我没有看到你的姐姐。如果她来的话,她就见到我哥哥了”可知,这是考查对过去事实的虚拟。主句用could have done,故从句谓语动词应该用过去完成时。
【重点归纳】
一、虚拟条件句的类别
虚拟条件句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叙述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一类是叙述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另一类是叙述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其主句和从句的谓语动词构成如下:
1. 与现在事实相反
条件从句用过去时(be动词的过去式一律用were),主句用would (should/ might / could)+动词原形”。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to the party.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将接受去舞会的邀请。
If I knew her well, I would tell you about her.
如果我很了解她的话,我将告诉你关于她的事情。
2. 与过去事实相反
条件从句用过去完成时,主句用“would /should/ might / could + have +过去分词”, 如:
If you had been there last night, nothing would have happened.
如果你昨天晚上在那儿的话,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If I had got up earlier, I would have caught the first bus.
如果我起得更早一些的话,就赶上头班车了。
3.与将来事实相反
条件从句用过去时或者“were to + 动词原形”或者“should+ 动词原形”,主句用“would (should/ might / could)+动词原形”, 如:
If it were Saturday tomorrow, we wouldn’t have an exam.
如果明天是周六的话,我们就不考试了。
If you were to visit the school tomorrow, you would see Professor Smith.
如果你明天去参观学校的话,你就会看到史密斯教授。
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 the sports meet would be put off until next Friday.
如果明天下雨的话,运动会将被推迟到下周五举行。
【特别提示】
在虚拟条件句中,谓语动词按照“后退一步法”使用,即:与现在事实相反,从句中用一般过去时;与过去事实相反,从句中用过去完成时;与将来事实相反,从句中用过去将来时。
二、虚拟条件句中的省略与倒装
如果if虚拟条件句中有were, had, 或者should等词时,可以省略if,把这些词放在主语前,形成倒装句。如:
If I should meet her (Should I meet her), I would tell her.
如果我遇见她的话,我就告诉她。
If I were in your position (Were I in your position), I would do it better.
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我会做得更好。
If they had made preparations (Had they made preparations), they would have succeeded.
如果他们做了准备的话,他们就已经成功了。
Grammar work语法专练
动词变形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 If the factory ___________ (belong) to me, I ___________ (not sell) it.
— But it isn’t yours.
2. — If you ___________ (keep) the secret, nobody ___________ (know) it.
— I’m sorry for making such a mistake.
3. If the weather were to be (be) fine tomorrow, I ______ (go) for an outing with my parents.
4. ___________ (be) I you, I would think about this problem once again.
5. ___________ (have) I had time last night, I ___________ (go) to see this wonderful film.
完成句子
根据中文提示完成下列各句。
1. 如果你年轻五岁,你该怎么办?
What ___________ you ___________, if you ___________ five years younger?
2. 如果你开车更小心一点,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故。
If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car more carefully, such a traffic acci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明天下雾,我就不能开车去购物。
If it ___________ foggy tomorrow,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car to go shopping.
4. 如果明天天气转晴,我们就去野餐。
If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ear up tomorrow,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a picnic.
5.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我当然会去参军。
If I ___________ a boy, I ___________ certainly join the army.
6. 如果你是我兄弟,你也会一样对我。
If you ___________ my brother, you ___________ treat me in the same way.
7. 如果我有你这样的姐姐会非常幸福的。
I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very happy, if I ___________ an elder sister like you.
8. 如果我捡到了那只钱包,一定交给失主了。
If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p the wallet,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to its owner.
9. 万一明天下大雪,一切都将被改变。
If it ___________ snow heavily tomorrow, everything ___________ be changed.
10. 如果你那天没有抽烟,火灾就不会发生。
If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 day, the fi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ut.
Grammar quiz语法小测
测一测
选择答案。
1. He ______ you more help, even though he was very busy.
A. might have given B. might give C. should give D. may give
2.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________ as far as the river bank?
A. Bob had walked B. if Bob should walk
C. had Bob walked D. if Bob walked
3. ________ I in your position, I would not accept the invitation.
A. Was B. Were C. Be D. Am
4. If my father ________ her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he ________ me at all.
A. came, can’t see B comes, couldn’t see
C. comes, couldn’t have seen D. came, couldn’t see
5. If it ________ to snow next week, I would not go to visit that mountain village.
A. is B. be C. were D. are
6. If it ________ rain this evening, I would not go to see this American film.
A. would B. should C. could D. might
7. __________ asked to do this, I would certainly do it in a different way.
A. Were I B. Am I C. If I am D. Was I
8. If he could help us, I am sure he ________.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A. should B. had C. would have D. did
9.________ her in time, she would have jumped into the river.
A. If I stopped B. Did I stop
C. If I didn’t stop D. If I hadn’t stopped
10. If I _________ ten years younger, I _________ out to try my luck.
A. am, would go B. was, will go C. were, would go D. were, would have gone
11. If you __________ my advice, you _________ such a serious mistake.
A. followed, can’t make B. followed, couldn’t have made
C. had followed, couldn’t make D. had followed, couldn’t have made
12. If I _________ that crowded bus yesterday morning, I _________ my purse with a lot of money in it.
A. didn’t take, couldn’t lose B. hadn’t taken, wouldn’t have lost
C. hadn’t taken, couldn’t lose D. didn’t take, can’t have lost
语法专练 (One possible version)
动词变形
1. belonged; wouldn’t sell 2. had kept; would have known 3. would go 4. Were 5. Had; would have gone
完成句子
1. would; do; were 2. had driven; couldn’t have happened 3. were; couldn’t drive 4. were to; would go 5. were; would 6. were; would 7. would be; had 8. had picked; would have returned 9. should; would 10. hadn’t smoked; wouldn’t have broken
语法小测
测一测 1-5 ACBDC 6-10 BACDC 11-12 DB
虚拟语气(二)
——虚拟条件句的一些特殊用法
【考点导航】
1. —My cat’s really fat. (2007浙江)
—You ______ have given her so much food.
A. wouldn’t B .couldn’t C. shouldn’t D. mustn’t
2.—How’s your tour around the North Lake? Is it beautiful? (2007全国卷I)
—It _____ be, but it is now heavily polluted.
A. will B. would C. should D. must
3. I told your friend how to get to the hotel, but perhaps I _____ have driven her there. (2007陕西)
A. could B. must C. might D. should
【答案与解析】
1.C。shouldn’t have done表示“本来不应该做某事而实际做了”。
2.C。根据句意,“本来这个湖应该是很漂亮的,但是现在被严重污染了”可知选C。should 在这里表示“本来应该……,暗含着实际上不……”之意。
3.D。should have done表示“本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未做”,本句意为:“我告诉你朋友该怎么到达旅馆了,但是也许我应该开车把她送到那儿去”。
【重点归纳】
1. 错综时间条件句:
有时在非真实条件句中,主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条件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同时发生,这时主句和从句的谓语动词要根据各自所指的不同时间选用适当的虚拟语气形式。如:
Had I taken my umbrella with me when I came out this morning, I should not be wet now.
如果我今天早上出来的时候带着伞的话,现在就不会淋湿了。(从句说的是过去的事情,而主句说的是现在的事情)
If you had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you would be all right now.
如果你(那时)听从我的建议的话,现在就不会有事了。(从句说的是过去的事情,而主句说的是现在的事情)
If I hadn’t finished my composition by now, I would be working on it tomorrow.
如果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成作文的话,我明天还要接着写。(从句说的是现在的事情,而主句说的是将来的事情)
2.含蓄虚拟条件句:
有时一个假设的情况并不用条件从句表示,而用其它方式来表示,这样的句子叫含蓄条件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with, without,but for等介词短语来替代条件从句, 它们都可以转换成由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如:
We might have died without your help. =We might have died if you hadn’t helped us.
如果(那时)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可能已经死了。
Without the sun, nothing would grow. = If there was no the sun, nothing would grow.
没有太阳,万物都不能生长。
2) 用or, otherwise, but that, suppose/ supposing (that), provided / providing (that) 等引导的虚拟语气。如:
You didn’t come yesterday, or you would have seen him.
你昨天没有来,否则的话,你就已经看到他了。
I was very busy last week, otherwise I would have come to see you.
我上周很忙,否则的话,我就来看你了。
Supposing I was still a little child, I would study hard from now on.
假如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话,我将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3) 通过上下文来表示虚拟:这种情况下,需要加以分析。
I would have given you more money, but I was so poor then.
我(那时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给你更多的钱了,但是我当时太穷了。
I would have called you, but I forgot your telephone number.
我本来可以给你打电话,但是我(那时)忘了你的电话号码。
Having known the fact in time, we couldn’t have said that. = If we had known the fact in time, we couldn’t have said that.
如果我们(那时)及时知道事实的话,就不会说那件事了。
Any man in his position would have done that.
处于他那个位置的任何人都会那样做的。
4)由should +动词原形或者should/could/might have +过去分词构成的虚拟语气。
种情况下,虚拟条件句经常省略,而只剩下主句结构,如:
I should have told you that, but I was afraid that you couldn’t accept the fact.
我本应该告诉你那件事,但我担心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Tom, you are so lazy! This work should have been finished hours ago.
汤姆,你太懒了!这个工作本应该几个小时之前完成。
3. 在if it were/had been not for …句型中的虚拟语气
If it were not for…,表示对现在事实的假设;If it had not been for…,表示对过去事实的假设。
If it were not for the Internet, everything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要不是互联网,一切都会变得很难。
Had it not been for your overcoat, I would have died.
要不是你那件大衣,我就被冻死了。
Grammar work语法专练
选择答案。
1. _________ the thick forest, we would often have to suffer from a sandstorm.
A. If it is not for B. If it were not for C Is it not for D. Was it not for
2. _________ your offer of rice and vegetables, we would have gone hungry.
A. If it hasn’t been for B. With
C. Has it not been for D. Had it not been for
3. __________ your timely and correct guidance, I couldn’t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so smoothly.
A. Had it not been for B. Were it not for
C. If it has not been for D. If it is not for
4. Jane would have gone to Washington ________ to get a plane ticket.
A. was she able B. if she had been able C. would she be able D. if she is able
5. ________ for her encouragement, I would not have paid for that good-for-nothing huge vase.
A. Were it not B. If it is not C. Had it not been D. If they were not
6. If I ________ a lot of money like you, I ________ buy that large company.
A. had, would buy B. have, would
C. had, would have bought D. have had, would have bought
7.If she ________ my English teacher, I ________ much from her.
A. was, can learn B .is, could learn C. were, could learn D. had been, could learn
8. If I ________ out to work last year, I ________ much more money.
A. had gone, would make B. had gone, would have made
C. went, would make D. went, would have made
9.I supported him in time, otherwise he ______off the bike.
A. might fall B. would fall C. should have fallen D. would have fallen
10. It is hard for me to imagine what I would be doing today if I _____ in love with Mary in my hometown.
A. wouldn’t have fallen B. had not fallen C. should fall D. were to fall
11. Without the air to hold some of the sun’s heat, the earth at night ______.
A. would be freezing cold B. will be freezing coldly
C. would be frozen cold D. can freeze coldly
12.— Why don’t you buy the necklace since you like it so much?
— I ______, but I don’t have the money.
A. would B. will C. should D. may
13. — Finally I got to my grandmother’s home on foot.
— Really? You ______ a ride there.
A. must have taken B. could have taken
C. shouldn’t have taken D. couldn’t have taken
14. If I had worked harder at school, I ______ in a comfortable office now.
A. would sit B. would have sat C. would be sitting D. were sitting
15. My father told me how to get here but perhaps he _____ me a map.
A. had to give B. ought to give C. must have given D. should have given
Grammar quiz语法小测[迷你句子网 www.jZ139.COM]
I.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语。
1. 要不是你帮忙的话,我会失败的。
.
2. 如果不是两次考大学都失败的话,他也不会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
.
3. 如果不是你及时的支持,我就会输掉这次大选。
.
4. 没有这本杂志,我们打发时光就很难。
.
II.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完成句子。
1. If it ______(要不是)your mobile phone, I couldn’t have got in touch with her.
2. I was really very busy that day, otherwise, I _______(就去参加舞会了).
3. _________( 要不是天气好的话), I couldn’t go climbing that day.
4. Providing that I had finished the report two days before, I ________( 就不会被开除了) now.
第16期B3版Keys:
语法专练
1-5 BDABC 6-10 ACBDB 11-15 AABCD
语法小测
I. (One possible version)
1. But for your help, I would have failed.
2. Not having failed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wice, he wouldn’t have left home without saying a word.
3. If it had not been for your timely support, I would have failed in the election.
4. Were it not for this magazine,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us to kill the time.
II. (One possible version)
1. hadn’t been for 2. would have gone to the party 3. But for the fine weather 4. wouldn’t be fired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虚拟语气的课件汇编5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虚拟语气的课件汇编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虚拟语气的课件【篇1】
虚拟语气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语气。它并不表达事实或者现实,而是表达一种假设或者虚构的情况。虚拟语气的使用需要仔细慎重,因为会对句意产生很大的影响。虚拟语气主要包括虚拟条件句、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和虚拟表达式等。
在语法上,虚拟条件句是一种用于表述未发生情况或者假设情况下可能的结果的语法结构。虚拟条件句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虚拟条件子句,另一个是虚拟结果子句。虚拟条件子句通常以"如果"或"假如"开头,表达一种假设情况下的可能,而虚拟结果子句则表达在这种假设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虚拟条件句在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它的时态必须是将来时态,否则就无法表达对未来的假设情况。
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是一种表示假设的动词形式。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包括"要"、"应该"、"能"、"愿意"、"必须"等。这些动词都表示一种假设性的语气,它们的使用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个错误的动词形式可能导致整个句子的句意出现偏差或者误解。
虚拟表达式也是虚拟语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表达式是一种用于表达假设情况或者虚拟情况下的语言结构。常见的虚拟表达式包括"要是"、"如果"、"假如"、"假使"、"除非"等等。这些表达式都可以用于引导虚拟条件句或者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
在应用虚拟语气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语境。虚拟语气的使用必须和上下文和语境的环境相符合。其次,要注意语态。虚拟语气的时态必须是将来时态,而且要保证前后时态的一致性。最后,要注意情态动词的选择。不同的情态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
总而言之,虚拟语气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语素。在使用虚拟语气的时候,需要特别注重语境、时态和情态动词的选择,以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虚拟语气的运用需要细心思考和不断实践,让人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精彩和有趣。
虚拟语气的课件【篇2】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它只存在于虚拟的情况下,通常用于表示条件、愿望或建议等,包括状语从句、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等。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一、条件虚拟语气
条件虚拟语气表示所列条件是不现实或不可能发生的时候,通常使用虚拟语气。例如:
1. If I were rich, I would buy a big villa.
如果我很富有,我会买一座大别墅。
2. If he had studied harder,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如果他学得更刻苦些,他就会考过这门考试。
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一个条件和一个结果,但都有一个假设情形。这个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使用了虚拟语气。
二、愿望虚拟语气
愿望虚拟语气用于表示愿望。它可能不切实际,或者与实际不符。例如:
1. I wish I were taller.
我希望我身高更高。
2. If only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finish this book.
要是我有更多时间,我就能读完这本书了。
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但它们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使用虚拟语气。
三、建议虚拟语气
当你想给出某种建议或建议时,可以使用建议虚拟语气。例如:
1.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took the bus.
如果你坐公共汽车的话会更好。
2. I suggest that he see a doctor.
我建议他看看医生。
这两个句子都表明了一种建议或要求。建议虚拟语气通常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建议或建议。
总之,理解和熟练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不仅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中,也在解读和理解英语文章,掌握好虚拟语气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将会更加顺畅,更自然。
虚拟语气的课件【篇3】
虚拟语气的课件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挑战,也是许多英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部分之一。虚拟语气出现在许多语言功能中,例如表达假设、愿望、建议、命令和感叹等等。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形式表明一个假设情况或一些虚构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现实情况。
一般来说,虚拟语气有两种形式:条件虚拟语气和命令虚拟语气。条件虚拟语气稍微容易一些,主要用于表达假设情况,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harder. 也可以用在虚构的语境中,如 The teacher asked that she speak English more fluently. 这种情况下,虚拟语气需要使用过去式动词形式。
命令虚拟语气则更加复杂,它主要用在表达建议、要求、愿望和假设的情况下,同时表明这些情况是虚构的或不太可能发生的。例如,如果你想表达一个愿望,你可能会说 "I wish I could speak fluent English", 这个句子中的虚拟语气表明你现在不会说流利的英语,而这个愿望可能不会实现。如果你想表示一种建议,可以说 "He suggested that we go to the beach", 这个句子中的虚拟语气表明这个建议是虚构的,或者说你不确定会不会去海滩。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复杂问题,不仅需要英语语法和语境知识,还需要对语言功能的理解。掌握虚拟语气可以让你更加自如地表达你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帮助你理解英语中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虚拟语气的课件【篇4】
虚拟语气的使用在英语中相当常见,常用于表达可能性、愿望、建议以及假设情况等,因此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虚拟语气的定义、使用场景和常见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虚拟语气。
一、虚拟语气的定义
虚拟语气是指说话人在表示非事实的情况时使用的一种语气;它表示的内容不是事实,而仅是可能性、愿望、假设或建议等。
在英语中,虚拟语气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规则。在使用虚拟语气时,我们不需要直接说明某种情况或事件不是事实,而是通过特定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例如使用谓语动词的过去式或虚拟语气的特定形式。
二、虚拟语气的使用场景
1. 表达可能性
虚拟语气的常见使用场景之一是表示可能性。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某种事情可能是真的,但我们不能肯定,可以使用虚拟语气,如下所示:
-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如果我是你,我会接受这份工作。)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were”代替“am”来表示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并不是事实上的你,而是假设情况下的你。
2. 表达愿望
虚拟语气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表达愿望。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我们希望某种情况是真的,但是它不是已知事实,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这个愿望,如下所示:
- I wish I could speak French.(我希望我能说法语。)
在这个例子中,“could speak”是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现实中不能说法语,但是他表达了他希望自己能够说法语的愿望。
3. 表达建议
虚拟语气还常用于表示建议。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告诉别人,如果要达成某个特定目标,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如下所示:
-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you might try online classes.(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你可以尝试在线课程。)
在这个例子中,“might try”是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并不是直接告诉别人要这样做,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4. 表达假设情况
虚拟语气的最后一个常见使用场景是表达假设情况。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假设情况下的结果,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如下所示:
- If I had known that you needed a ride to the airport, I would have offered to drive you.(如果我知道你需要去机场我会开车送你。)
在这个例子中,“had known”和“would have offered”都是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并不是真正知道你需要去机场,所以这只是一种假设情况。
三、虚拟语气的常见表达方式
虚拟语气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过去式
虚拟语气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之一是使用过去式。这种形式通常用于表示过去的可能性、愿望或假设情况。例如:
- If he had more time, he would read more.(如果他有更多的时间,他会读更多的书。)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had”代替“has”所形成的过去式,用于表达假设情况。
2. “were”代替“am/ is/ are”
虚拟语气的另一种常见表达方式是使用“were”代替“am/ is/ are”,尤其是在表达可能性和愿望时。例如:
-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more.(如果我是你,我会多学习。)
在这个例子中,“were”代替了“am”,用于表达虚拟的假设情况。
3. “should”
当表示建议时,虚拟语气通常使用“should”。例如:
- If you want to pass the test, you should study harder.(如果你想通过考试,你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在这个例子中,“should study”用于表示建议。
4. “could”
虚拟语气还可以使用“could”表示可能性或愿望。例如:
- If I had more money, I could travel more.(如果我有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更多地旅行。)
在这个例子中,“could”表示虚拟的假设情况。
总结: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法技能,学习虚拟语气的规则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我们提高英语表达的水平,更好地表达想法和情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阅读英语文本,积累虚拟语气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英语更加自然、流畅。
虚拟语气的课件【篇5】
虚拟语气的课件
作为汉语语法的一种重要形式,虚拟语气在日常使用中常常出现,但是它的使用却又十分复杂。虚拟语气不受实际事实的限制,可以用于表达一些非真实的情况或假设,有时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些要求、建议、命令等语气。本文将从虚拟语气的基础概念、用法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虚拟语气。
一、虚拟语气的基础概念
虚拟语气是指在句子中表示假设、推测、愿望、要求等语气的形式。虚拟语气不同于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而是具有特殊的语法形式。虚拟语气可以分为虚拟条件句和虚拟假设句两种。
虚拟条件句表示一种条件假设,用于表述一个逻辑上不可能实现的情况,通常采用“如果……就……”的句式。这种句式的条件句主句使用虚拟语气。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那么做。”
虚拟假设句表示句中所述情况与事实相反,也就是与现实不符合,通常使用“要是……就好了”、“希望……”等句式进行表达。例如:“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可以去野餐了。”
二、虚拟语气的用法
1. 表示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或假设
虚拟语气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一种否定的情况或假定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例如:“如果我有超能力,我就可以飞到天上去。”在这句话中,“我有超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因此使用虚拟语气。
2. 表示现实与愿望相反的情况
当现实与我们的愿望不符合时,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例如:“我希望我昨天晚上没熬夜,今天不会头疼。”在这句话中,“我昨天晚上没熬夜”与现实不符,因此使用虚拟语气。
3. 表示建议、要求和命令
在表达建议、要求和命令时,我们常常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一种紧迫和强烈的语气。例如:“我建议你早点睡觉,不然明天上课会困。”在这句话中,“我建议你早点睡觉”是一种虚拟语气,因为它并不确切标明对方一定需要睡觉,只是提出了一种建议。
三、虚拟语气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法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在实际使用中过度使用它,避免造成语言的紊乱和混乱。
2. 注意虚拟语气的时态和语气
虚拟语气的时态和语气要与情况相符合,否则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如果我将来可以当上总裁,我就很满意了。”这句话中,应当使用“将来可以”而不是“将来能够”,否则容易使语言表述含混。
3. 注意虚拟语气的逻辑关系
虚拟语气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应当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和逻辑关系,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之,虚拟语气作为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法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不同的语境和情况,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虚拟语气,以便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语言含义和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运用。
拟行路难课件7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专门为你搜罗整理了与“拟行路难课件”相关的各种资料。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落实教育部门教学要求的必要手段。想了解更多欢迎到我们的官方网站!
拟行路难课件(篇1)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李白《行路难》教案。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3.背诵本诗
三、李白生平及其创作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北宋徐积《李太白杂言》
1.李白的生平
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长安时期(42至45岁);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准备北上讨伐安史叛军,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当涂病逝。
2. 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3.李白的创作
李白诗歌现存有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 ⑴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⑵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⑶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 ⑷歌唱爱情和友谊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赠汪伦》等. (5) 对女性的同情与赞美 :《长干行》…… (6) 为帝王撰写的游乐诗 。 (7) 边塞诗 。
4.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1)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2)奔放豪迈的感情;(3)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4)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李白的词作体裁以古体、绝句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国以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建国以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四、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五、插播配乐诗朗诵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六、题解 “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七、讲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 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八、李白饮酒诗的个性特征豪放率真.
李白饮酒诗展现了诗人豪放爽直的性格魅力 例如:《行路难》 、《山中与幽人对酌》、《梁甫吟》、《将进酒》等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傲岸自负。李白饮酒诗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外在体现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将进酒》等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拟行路难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二、把握情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分析: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延伸拓展:
1、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明确】
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四.当堂检测
默写《拟行路难》
五.学习反思
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忧思
(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 斗争中保全自己
(详细内容见补充资料)
六、作业布置:
拟行路难课件(篇3)
引导语: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 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
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
9、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教学课时及教学时间
2课时20xx年12月27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5分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了解诗歌写作背景:(10分钟)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赏析学习(45分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同学们看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同学们想一个这样的情景: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
问:同学们你们想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同学们看这四句中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yǐn,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问:那老师在这里问一下,同学们,诗人在这里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呢?(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自己说:(同学们理解的很透彻,看来同学们听课都非常专心啊!)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
的最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背诵课文并翻译诗句
六、小结(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行路难》这首诗,通过本节课,我们要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思想境界。
七、作业:(2分钟)
见习题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第9道题。(6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
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
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3分)
9.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3分)
参考答案:8.(3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9.(3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拟行路难课件(篇5)
教学目的: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e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f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拟行路难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
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领悟意境,培养学生朗读、赏析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感悟诗歌情境
难点:体味诗人复杂变化的感情
四、教法分析
本文语言凝练,意蕴含蓄,立意深远,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除了注重诵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学法分析
1.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课前要让学生查阅资料、感知质疑进行预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读、思、品、说、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课堂,从课堂走进生活;课后要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这正符合了新课标所主张的“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并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展示学生积累,激发阅读兴趣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朗读感知
1.听读,创设良好情景
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掌握字音,朗读节奏,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那种震撼人心、气韵流畅的朗读,会把学生带入到那场充满离愁别绪的宴席之中,在朗读的感染下学生会逐渐进入情境
2.练读,指名朗读
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字音、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然后指名朗读,师生点评,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3.思读,感受作品的精妙
出示问题组,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
a.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明确:比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
c.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够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此环节是教学的主体,通过一组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品味重点诗句,体味作者情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品味,并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4.赏读,找出最欣赏的诗句,并陈述喜欢的理由用“我最喜欢诗句 ,因为它 ”的句式发言
5.背读,当堂成诵
(教学中,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让学生从语言、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明其意,诵其情,懂其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感悟诗歌的意蕴,并拓展到现实生活获得教益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以各抒己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看法,不做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
(三)点击生活、拓展延伸
1.让学生感悟李白的自信、豁达、乐观,从他的经历出发,调动生活积累,搜集具备同样精神品质的人物资料,并简述其事迹
2.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自信或正确对待挫折的名言警句,及其他使自己可以获得教益的古诗句
3.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该怎样去做呢?”,写一句话作为鼓励自己战胜困难的座右铭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动口、动脑、动心地进行学习,在积累素材、能力发展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人生教益)
(四)布置作业
1、 积累
2、 用上诗中的某一诗句,写一段话
(在作业中通过积累名言警句和化用诗句的形式,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朗读感知、拓展延伸等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其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达到了这堂课的预期效果
附板书设计:
行路难
拟行路难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品味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对李白诗歌的想象奇特、语言华美、比喻繁复、夸张大胆的特点的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合称“李杜”。他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具有很强的任侠风范: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规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采神容,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
二、朗读诗歌,注意字词
金樽珍羞投箸歧路
三、背景介绍
李白遭受奸臣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反复诵读,赏析品味
1、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联系背景,说明原因)从而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行路难”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3、但是诗人并不是那种性格软弱的人,你们觉得他会这样消沉下去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对,从“拔剑四顾”开始,诗人就表现了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的思想。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接下来诗人又用了“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得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因此有感而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现了诗人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心理。
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志向?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我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抱负和实现理想的坚定的信念。
五、小结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典故
2、采用夸张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
六、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朗读并背诵诗歌
七、作业
查找李白的《将进酒》,与本诗进行比较,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吹气球课件(汇编8篇)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效总结,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有一篇网络文章讲述了“吹气球课件”分享给大家,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吹气球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几个动物角色。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尝试和朋友分享。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
2、小狗、小猫……
3、出示狗熊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听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胖熊吹气球》。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看图片)
小胖熊有几个气球送给谁?它把黄色的气球送给谁?它把绿色的气球送给谁?小猪的紫色气球怎么会破的?气球破了怎么办?
2、第二遍欣赏故事。
(1)说说不同气球的颜色像什么?
(2)小胖熊还没有气球,你有没有办法让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气球呢?
(3)小胖熊和小猪、小兔、小猫、小狗一起玩气球,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谁?
三、看图说一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的玩具坏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说)
孩子们一起来找找朋友吧。
【活动反思】
一、活动内容的选材对于小班新生来说难度很大,这一时段的幼儿最多只能认识三种颜色,而此活动中老师预设了五种颜色,所以孩子们根本分不清楚。
二、活动中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有的孩子喜欢吃手指拉衣服,并且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比较的分散。
吹气球课件 篇2
一、说气球。
(价值取向:在说说气球的过程了解气球的特征。)
1、师:宝宝们,我们都听过《胖熊吹气球》的故事,对吗?还记得胖熊送给其他小动物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
2、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气球,师:你觉得气球是什么样的?
小结:原来气球是圆圆的、大大的,下面还有一条弯弯的绳子。
二、画气球。
(价值取向:幼儿复习画圆,尝试圆形和线条的组合。)
1、师:那今天又来了许多的小动物,看到胖熊送给他们的气球很好看,都想要。那怎么办呀?
2、幼儿自由讨论。
3、胖熊就决定也送他们一些气球,不过它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那我们来帮帮他吧!
4、教师示范画圆:“今天,请我们的魔术师笔宝宝来帮帮忙!瞧,笔宝宝在我们的铅画纸上跳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舞+扭扭舞,哈哈,变出了什么?”(气球)
5、孩子画画,教师注意个别辅导,提醒孩子正确的坐姿以及握笔姿势。
三、装扮气球。
(价值取向:幼儿尝试用撕贴、涂色、印章等形式装扮气球。)
1、师:现在,我们帮助胖熊吹好了气球,可是小动物们觉得没有颜色的气球不好看,那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我们的气球再送给动物朋友们,好吗?
2、幼儿尝试用各种形式装扮气球:涂色、撕贴、印章等。
四、分享气球。
(价值取向:在大家一起玩气球的过程中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幼儿将自己吹好的气球送给好朋友,大家一起玩。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吹气球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重点:
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难点:
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教案出自:教案网)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
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教案出自:教案网)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
(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吹气球课件 篇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三、活动准备:
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幼儿学会往瓶子上套气球
四、教学环节与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来.源教.案网,鉴于此,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它不注重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乐中学五类教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具体介绍一下。
1、以疑激趣--抛出问题,怎样用瓶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玩中学)气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我们要怎样玩?玩出什么新花样?活动一开始,教师巧妙的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通过吹起瓶口气球的形式再现出来。游戏的形式让科学现象变得直观、生动、趣味,使科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变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创造与快乐。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想中学、做中学)师:瓶子里装的什么材料这么神奇?我们来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这个过程中幼儿要通过观察杯子上的标记来判断杯子中的材料,要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间说议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扩展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猜想、验证,孩子会体会到猜想有时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亲自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用中学)师: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这一步是活动的重点,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间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4、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乐中学)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幼儿在总结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会做的更投入、更认真、更成功。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复实践,任何事情都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这样的情感渗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实验中产生的这些气体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老师告诉孩子,这些气体不仅广泛应用在我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饮料中,医生可以用它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消防员叔叔可以用它来灭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欢继续去探索它的奥秘!到这里,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点燃,我相信,参与这节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带回家,会继续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活动反思:
《瓶子里吹气球》这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吹气球课件 篇5
设计思路:
在我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中,孩子们都渐渐地知道自己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的朋友。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自己的朋友又没有什么感觉,常常表现为对朋友的漠不关心,并且总是和朋友挣抢玩具不会分享。于是我预设了《胖熊吹气球》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孩子了解到有朋友的快乐,以及能够愿意和朋友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几个动物角色。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尝试和朋友分享。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
2、小狗、小猫……
3、出示狗熊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听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气球》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看图片)
小胖熊有几个气球送给谁?它把黄色的气球送给谁?它把绿色的气球送给谁?小猪的紫色气球怎么会破的?气球破了怎么办?
2、第二遍欣赏故事
(1)说说不同气球的颜色象什么?
(2)小胖熊还没有气球,你有没有办法让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气球呢?
(3)小胖熊和小猪、小兔、小猫、小狗一起玩气球,他们是的朋友,宝宝们你们有没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谁?
三、看看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的玩具坏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说说)
孩子们一起来找找朋友吧。
活动反思:
一、活动内容的选材对于小班新生来说难度很大,这一时段的幼儿最多只能认识三种颜色,而此活动中老师预设了五种颜色,所以孩子们根本分不清楚。
二、活动中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有的孩子喜欢吃手指拉衣服,并且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比较的分散。
吹气球课件 篇6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文.章出自教.案网]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吹气球课件 篇7
【设计意图】
本节课属于物质与物体的一节课。醋和小苏打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在食物当中的材料。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了解少之更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及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故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激发探索的欲望和观察能力。
3、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醋、盐、小苏打、气球、透明瓶子、实验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瓶子吹气球的原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厨房中的调味品,并了解各种调味品的作用。
——请幼儿自己讲解一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也取出实验中的教具,一一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一说、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醋、盐和小苏打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两瓶白醋,一袋盐,一袋小苏打及2个透明玻璃碗。将盐和白醋及小苏打和白醋分成两组。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师:是盐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是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发生呢?
——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师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不仅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会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示气球)就是可以让气球鼓起来,你们相信吗?激发幼儿兴趣。
3、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在幼儿得出结论之后,进行操作。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气球被吹起来了)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被瓶子吹起来呢?
得出结论: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剂,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3)防腐剂,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4)制冷剂,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致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5)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5、活动延伸
课后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好玩的科学小游戏。
【活动反思】
《瓶子气球》这是一节陆慕中心园王叶青老师上的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一来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吹气球课件 篇8
活动设计:
中班科学《瓶中吹气球》,这一活动的灵感来源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小小智慧树”,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贴合幼儿生活而又有趣的科学知识。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瓶中吹气球的兴趣,让幼儿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积累科学知识,经历分析、尝试到判断的过程。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预设幼儿的想法,经历三次尝试与分析,活动流程为:经验的回顾(吹气球)——分两次探索得出瓶中吹大气球的秘密——借课件提升“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瓶中吹气球”比赛——延伸到日常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我主张让幼儿自己去探究,与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在不同的探究中发现、分析得出不同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电气课件
想要了解“电气课件”编辑已经为你整理好了,热烈欢迎您来到本网站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美好的时光。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电气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讲授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师请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法拉弟。
教师:谁研制出发电机?
学生:西门子。
教师: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学生:19世纪70年代
教师: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学生: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教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教师: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学生:美国、德国。
教师: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教师: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
学生: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
教师: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教师: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师: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学生: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教师: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
学生:1885年,本茨。
教师: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教师: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
学生: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教师:根据127页“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教师:最早使用机器发动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谁发明的?
学生:飞艇,齐柏林
教师: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
学生:19xx年,莱特兄弟。
教师讲述: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xx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xx年猛增至xx万吨。
19xx年12月17日,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驾驶“飞行者一号”飞机进行试飞。飞机在空中飞行12秒,飞行距离为36。5米,此举成为人类第一次可操纵的动力飞机的持续飞行。站在飞机旁的是他的哥哥威尔伯莱特
电气课件 篇2
注册电气工程师是电力行业中的一项重要职业,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获得资格。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职责包括设计、安装、维护电力系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转。在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培训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设备的选型和安装等。
注册电气工程师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
一、现代电力系统理论:包括电力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原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等。
二、电力设备选型和安装:包括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电力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原则。
三、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原则,电力系统的容量计算和负荷分析等。
四、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原则,电力系统的维护和巡检等。
在以上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培训课程还涵盖以下领域:
一、电力系统安全:包括电力系统的安全设计和运行原则,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处理等。
二、电力系统的节能和环保:包括电力系统的节能和环保原则,电力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治理等。
三、电力市场和电力法规:包括电力市场和电力法规的基本概念,电力市场的竞争和监管机制等。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注册电气工程师可以掌握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注册电气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锻炼能力,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
总之,注册电气工程师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是专业电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电气课件 篇3
医学检验导论属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新设课程,国内已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该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但通过维普、知网、万方等网站检索未见相关报道,可见针对该课程的研究不多,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国内仍缺乏该课程规划教材,各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个别学校编写了讲义或校本教材,以必修、选修课形式开设,而大部分学校因无讲义与校本教材,便以讲座形式进行。作者所在学校从起就开设了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医学检验导论校本教材(第二版)和课件、习题集、病例资料等教辅资料的编写。同时,积极开展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已发表相关论文一篇,对该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2]。因该课程内容设置局限、学时安排欠合理、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单一,故需要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
电气课件 篇4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电气课件 篇5
首先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第一线的学生需求进行详实分析,达到佐证金融会计实践教学重要性及寻找实践教学有效途径的目地。问卷主要涉及金融会计学科和实践教学领域,对涉及金融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了分类调查,分为三大类。
问卷系统调查了金融会计及实践教学这2个重要概念在研究对象中的认知情况。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详实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学习金融会计课程的前期基础。
受调查对象为经济类专业学生,已学过基础会计,正在学习金融会计。对于希望通课程学习获得什么,在可复选的情况下78.64%的同学认为是基础但重要的记账方法,61.17%的同学认为是最新金融会计资讯,75.73%的同学认同熟练的操作技能,60.19%的同学则选具体详实的会计分录,大多数同学认为金融会计课程十分重要并希望从中获得至少一项甚至多项的知识和技能。问及对金融会计和企业会计看法,94.17%的同学认为二者不同但有相通之处,48.54%的同学认为金融会计较难,41.75%认为两者都难。35.92%的同学认为熟悉金融会计,而47.57%的同学两者都不熟悉。89.32%认为两种会计都非常重要。15.53%的同学学习金融会计出于课时学分压力,78.64%的同学学习金融会计的动力来源于将来工作需要。但只有0.97%的同学出于各种考虑考取了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统计结果反映了作为经济类专业必修课程,金融会计对于希望将来从事金融行业的同学来说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近半数同学认为金融会计非常难,而另外大多数觉得会计都非常难。而且只有1/3同学表示熟悉企业会计,近半数同学两者都不熟悉,几乎没有同学获得相关资格证书,这虽然和同学们精力有限有关,但也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学习会计特别是金融会计的前期基础不扎实,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另外近4/5的同学表示自己学习金融会计课程源于将来工作的需要,说明同学们已经意识到学习重要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未来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后面进行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二类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如下图:对于实践教学,47.57%的同学表示略知一二,而48.54%表示不太清楚,但不管是否清楚,64.08%的同学认为实践对于教学很重要,想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学习课程,32%的同学认为比较想学,只有0.97%的同学不喜欢也不想学。61.17%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的作用是能更好地了解理论课程,而41.75%的同学表示对于将来工作有帮助。对于实践教学的现状,39.81%的同学认为现阶段各学校基本上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有实践教学,也有40.78%的同学意识到尽管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还有21.36%的同学提出,虽然很多学校都在提倡实践教学,但是实施情况大多不到位。针对第二类问题即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了解情况的调查,近半的同学不太了解实践教学是什么,而其他也大都一知半解,这和实践教学在我国各校的实施情况有关。那就是提得多,做得少。连老师都不一定了解,更何况学生。即使如此,仍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意识到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另外大部分也认为可以或值得学习,学生们普遍认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同学们眼中,目前各高校和学科对于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近2/5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很少,但是另外2/5的表示看到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不少同学提出很多实践教学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做到行知合一,而实践教学本身更应该积极地付之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和职能。
第三类问题将金融会计课程和实践教学结合,用以了解当前学生对于在金融会计课程中推行实践教学的看法及建议。
这是在具体课程中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首先,56.31%的同学认为金融会计课程和实践教学密不可分,40.78%的同学认同实践教学和实际的具体课程比如金融会计可以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29.13%的同学认同可合并成一门课程,但是理论为主,实践为辅。44.66%的同学认为教学过程中,需要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甚至有27.18%的同学提出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并且在同学们心目中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复选的情况下,53.40%的同学认同案例教学,认为采用讲解案例的方式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实际操作。45.63%的同学希望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实际操作。68.93%的同学希望能够进行实验室教学,通过实验模拟操作,或通过相关软件锻炼动手能力。还有71.84%的同学希望能够提供户外教学,通过带领大家直接参与业务,以实习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在复选情况下,91.26%的同学都认为具体的实例演示是至关重要的,80.58%的则侧重于操作规则的讲解,还有77.67%和63.11%的对技能的训练和凭证的演示非常在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将金融会计课程和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认为实践教学最大地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课程,而且从长远角度讲对将来工作也十分有利。当然大多数还是非常理智地选择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比重,这和现在实践教学的困境以及高等教育的理念都非常吻合,值得我们在教学研究和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而且很多同学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实践教学的不足,那就是提多做少,这也是我们日后要逐步改善的问题。而且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偏好,给出了他们心目中倾向的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最受欢迎的是实习型的户外教学,其次是模拟型的实验室教学,再次才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通过了解同学们心中的所感所想,为我们今后教学进步提出了宝贵的参考。
实践教学不仅仅需要好的理论教材,还需要很多辅助的工具。不管是采用课堂演示,实例演习,操作示范还是实训模拟,都要寻找到适合的教材及工具。如课堂演示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多媒体,影音设备,教学视频的制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实例的演示和操作示范更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不仅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要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作为全方位训练的实训模拟,更要求有健全的实验制度和便利的实验设备及详细的实验教程。别人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因此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尽量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甚至鼓励教师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自行研发教材和其他工具,以达到教学用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金融会计学由于跨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特征以及对实践的需求,因此要求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效果。譬如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和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以及形式上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和单一的评价模式,将“岗位模拟”和小品演绎方式运用于教学,以发展性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发展,并注重学生创造性精神和能力的体现。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计划,建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辅助设备,以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吃透,然后再结合案例分析和具体的'实例演习方式,达到真正了解实际操作及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方法,对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要求教师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能密切关注银行业务发展并搜集相应材料。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总结案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银行业务模拟实验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熟悉各种单据的处理流程,熟悉银行计算机处理程序。最后还要能合理分配理论、案例、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会计学课程跨学科难度较大,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要求颇高,因此在考试形式的选择方面不必拘于旧式,可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成绩中实践考察成绩的占比,理论考试中金融知识和会计操作的比例,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布。另外,考试中还可以提供一些范围和难度适宜的扩展题作为加分题或者选做题,给以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权利,以求达到理论实践教学的双丰收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学生了解某种业务的所需凭证及核算过程后,可运用实践模拟方式,通过学生亲自传递凭证、操作模拟金融会计核算的某阶段或全过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能在头脑中形象的、清晰的呈现出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加深对这一业务核算的理解的目的。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加深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系统地掌握了金融会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同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并予以及时补救。事实证明,金融会计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发展和完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使教师建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电气课件 篇6
汽车电气课件是一种介绍汽车电气原理和维护技术的教学资料。随着汽车电气系统越来越复杂,课件也越来越受欢迎。学习汽车电气课程是对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汽车电气课件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它包括车辆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的介绍,包括发电机,电池,启动电路,照明,匙扣和其他加装设备。此外,课件还涉及汽车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技术,涵盖多个主题,如故障检测和诊断,电子控制单元的重要性以及电路板维护。它还为成功的汽车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
在汽车行业,学习汽车电气课程的意义重大。随着国内和国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修理、维护、改进和设计汽车电气的需求也在增长。汽车电气课件有助于培养未来汽车工程师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技能,了解汽车电气系统并解决电气问题和故障。这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价值和职业可持续性。
汽车电气课件的受众包括学生、汽车技术教育专业人员和汽车维修专业人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汽车电气课程是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对于汽车技术教育专业人员来说,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并保持其技术水平的现代化。对于汽车维修专业人员来说,它有助于提高技能和知识,学习最新技术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的来说,学习汽车电气课程对汽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至关重要。汽车电气课件有助于人们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构造和原理,提高技能和知识,并为未来的汽车技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气与气候课件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与气候课件”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1
知识点:
1.天气与气候区别: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的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相对稳定性。
3.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
4.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判读典型气候图。
一、你会判断吗?
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0C~80C。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11.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看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气候有:( )
1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3.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1.A.B两低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 ,读图可判断A地位于_____带,B地位于______带。
2.A.B两地中属于冬雨夏干的是______,终年多雨的是______。
3.读图可判断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B地气候类型是______。
材料A:每年秋收以后,许多机场的飞机因为附近村里的农民焚烧秸秆空气能见度低,而被迫停航。
材料B: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因一场大雾使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气无法扩散,地面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致使4天中死亡4000人。
材料C:美国阿那空大铜矿的冶炼厂排出的含砷废气,使周围牧草受到污染,24千米内的牛、羊、马等家畜中毒,其中中毒的羊多达3000多只。
(1)材料A说明,污浊的空气严重影响了( )。
(2)材料B说明,空气质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 )。
(3)材料C说明,有毒气体对( )和( )也有危害。
(4)由此看出:空气质量一方面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 )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影响尤为重要。
材料D:赤道地区的绝大多数居民一生中从未亲身经历过下雪的天气。
材料F:春节期间,我国北方居民喜欢到南方旅游,感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而南方的人们则愿意到北国观赏冰雕、雾凇,领略那种晶莹剔透的绝妙风景。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地理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1)全球气温明显变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2
本节课以三个活动“天气离我们有多远、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关爱气象关爱生活”贯穿始终,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探究、体验、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点、难点、又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由“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
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应尽量与当地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开心,学得有意义,自然课堂气氛活跃。
内容比较抽象,概括性强,学生不容易懂。需要大量的例子和地图结合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展开联想。气候的名字不统一,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名称很笼统,学生容易搞混淆。气候特点表述不一,也让学生不好记。所以在讲这一节时应该让学生多练。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3
第1课时(多变的天气)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认识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
读右图,回答:
1、什么是天气?如何来描述天气状况?
2、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思考:天气有哪些特点?天气与气候有何不同?
知识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下边卫星云图中的各种颜色代指的意思是什么?
2、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天气符号,你知道的
还有哪些天气符号?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Ⅰ1~50优
Ⅱ51~100良
Ⅲ1101~150轻微污染
Ⅲ2151~200轻度污染
Ⅳ1201~250中度轻污染
Ⅳ2251~300中度污染
Ⅴ300重度污染
3、获知天气情况的途径有哪些?
想一想:怎样制作天气预报?
知识点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读右边表格,回答:
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防治大气污染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知识网络: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特点同一时刻,不同的天气不同
同一地方,不同的天气不同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风、和的情况
蓝色:
多变的天气明天的天气怎样卫星云图绿色:
白色:,越白表示
天气符号:晴、阴、小雨、雷阵雨、大雪、
沙尘暴、雾、多云、冰雹
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二级良
101-200
中度污染
五级〉300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天气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天说变就变,刚才还阳光灿烂,现在已是乌云密布,这说明天气是________;第二,同是在中午,济南下起了大雨,而北京却是艳阳天,这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区天气可能差别___________。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的情况。
3.预知近期天气,可以及早作准备,充分利用______的天气,避免和预防_____的天气危害。
4.在卫星云图上,不同地方,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________,表示云层_____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_____。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还越来越关注每日______________。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受_________的影响,并且受其影响还比较大。
7.下列描述不是天气现象的是()
A.晴转多云B.今天有大雾C.风和日丽D.冬冷夏热
8.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明天肯定还有雨
B.刚才还晴得好好的,突然狂风暴雨,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C.今年夏季天气多云到暴雨
D.我们这里天气这么晴朗,北京也一定是晴天
9.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B.多变C.表现为冷热D.表现为风雨过程
10.对风的预报主要内容是风向和风级,下面对风向和风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东南方吹向西北方
B.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西北方吹向东南方
C.风力指风的强弱,风力最大时风级是10级
D.风力指风的强弱,风的级数越大,表示风力越弱
1、今天“降水概率100%,温度3~8℃”是说()
A.今天肯定有雨,气温可能是3°C,也有可能是零下8°C
B.今天100%没有雨,气温是3°C和零下8°C的平均值即零下2.5°C
C.今天100%有雨,今天最高气温是零下8°C,最低气温是3°C
D.今天一定有雨,且最高温度是3°C,最低温度是零下8°C
2、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夏热冬寒B小雨夹雪
C四季如春D冬暖夏凉
3、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图像
B卫星云图白色是云雨区
C因台风移动迅速,卫星云图不能正确显示
D卫星云图,可以直接显示暴雨出现的位置和强度
4、对于天气预报和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A.观测一接收数据一处理资料、制图一分析判断一做出预报
B.观测一接收数据一分析判断~做出预报
C.观测一处理资料一分析判断一做出预报
D.观测一接收数据一分析判断一处理资料、制图一做出预报
5、下列天气现象,在山东省的内陆地区不多见的是()
A.雷雨B.雾C.台风D.雨夹雪
6、明天大家约好去春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为了表现一下自己,小明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后说:“这就是明天的天气情况。”
右图就是小明画的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1)天气由_________转________。
(2)风向____________,风力___________。
(3)最低气温_______℃,最高气温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
7、课外调查
阅读材料: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那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则可以渗入到血液中,并携带有毒重金属和细菌以及其他污染源。而每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万立方米的空气,儿童呼吸的空气重量大于他们的体重,工作和运动量大的人呼吸的空气量就更大。因此人们如果不断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如果吸入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或死亡。
读完上面材料,我们认识到了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给全国乃至全世界30多个国家带来灾难的非典型肺炎病毒的形成就跟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所以每位同学都有义务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保护环境,首先要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请你作一个课外调查,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有没有污染,人类活动通过哪些方式污染了我们的大气?把你的调查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污染大气的人类活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收集天气与生产、生活有关的谚语,并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这些谚语中所包含的道理。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4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 四季如春 冬长夏短 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练习反馈
①分组练习
②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4 月(℃)7月(℃)10月(℃)
北京4.310.222.710.4
伦敦3.05.017.010.0
开普敦24.612.99.816.2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3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该教案对教材的处理合理,既考虑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由"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4、南通地区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5
郜凤霞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教学重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多变的天气。
提问: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解释:区别在于持续时间和长短和变化快慢。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
据图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和空气质量等级。
强调:重点掌握风和灾害性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提问:气温的测量和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最高7月,最低1月。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补充:要会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等温线分布图,能够在图上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气温年较差。在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低温区和高温区,分析影响气温的原因。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雨、雪、冰雹等。工具是雨量器。
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补充:掌握降水的几种形式,知道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会简单总结影响降水的原因,为下面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打下基础。
4、世界的气候。
据图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强调:判断气候类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出气候类型的名称,据此分析其特点和典型的分布地区,这是考察的重点,要熟练掌握。总结:本章主要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识,从常用的天气符号,到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最后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内容多,难度大,要多练习,勤总结,力争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2.常用天气符号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最高7月,最低1月。2.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雨、雪、冰雹等。工具是雨量器。
2.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3.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四、世界的气候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⑴以温定位
⑵以温定带 ⑶以水定型 【教学反馈】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6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存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由本章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学习这节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
3、学会阅读简单卫星云图。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
1、课件展示:今天晚上到明天,郑州,晴转多云,偏北风五级,最高气温16oC,最低气温8o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学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2、师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近地表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的特点:(学生回答)短时间、具体状况、多变性。
师:“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即 “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下边老师交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情况的方法。
1、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2、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58页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
4、记忆天气符号:
(活动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活动二)挑战主持人:熟记了“天气符号”屏幕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
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航天照片,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6、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判断出课本第58页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2)完成课本第59页活动第2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风和日丽②暴风骤雨③四季如春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4、大气环境监测: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做好指导)通过师生辩论,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7
课前活动:上课前,带着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展开想像,从颜色、形状、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绘云,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同学们,你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生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写法。)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使用的作用。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等,同时还用了拟人、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1.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什么说明方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什么说明方法?
(4)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6)给下列字注音。
2.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2)比较下边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动的地方,从准确生动的角度说说改动之处的优点。
②原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根本不能看见,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改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改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①组改动的地方有:山—峰峦,水—河川,棉花—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及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棉花、薄纱,有形而无生命,不及雄狮奔马,具有动态特点,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动。准确的写出云块变幻、飘动的实况。
②组改动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见——都躲藏了起来。修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比原句既准确又生动形象。
③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虽然相同,语言则完全变了,修改句运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更明确、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说明两者有关系,但不能准确说明关系的性质。
④修改句改“气候”为“天气”,原句“气候”用词不准确,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候情况,“天气”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的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的气候情况,所以以用“天气”为宜。
3.本文之所以在语言上既准确又生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不断的锤炼语言。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作过多次修改,那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所描绘的云的句子,进行修改。
4.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分析:这段描摹了夏天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就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在描摹天气动态方面相当出色。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动词(争奇、变黑,崩塌、弥漫)。
5.生动的语言不仅是因为使用了比喻以及动态描摹事物,还有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的多种修辞的使用,在文中找出例子来体会作用。
(1)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比喻、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2)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间笼罩得很阴森。
(3)站得高的云,叫卷云。……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准确的说明语言。在本文中,作者准确地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等副词,在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1)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2)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
(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以上加点的词表明天气的阴晴变化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是绝对的。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楚,开头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再详细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这一部分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些象征天气晴朗的云的位置、形态特点以及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依次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阴雨风雪预兆的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就云上的光彩现象——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文章结尾,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及局限性。强调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文章不仅通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和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摹来体现生动具体形象,还借助于词语的锤炼,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来体现准确性,富准确于生动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
二、1.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比。比喻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具体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对比的作用是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印象。
2.出现、凸起、争奇、耸入、崩塌、弥漫、下等。这些动词准确地描摹出夏天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也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这一系列动态描写相当出色。
3.从你自己喜爱的工艺晶中挑出一个有趣的来,用平实的语言说明它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有趣,在班上作交流、比赛。
常规的气象观测一般分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两种,地面气象观测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湿度、温度、气压、风、降水、蒸发、日照等项目;高空气象观测包括高空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项目。配合专业工作的需要有农业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和船舶气象观测等。由于无线电电子学和其他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气象观测工具也日有进步,因而有采用遥测技术、火箭和卫星等进行更专门的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根据观测资料就可对天气和气候进行分析、研究,服务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
包围在日、月外围的光环。俗称“风圈”或“枷”。包在太阳外围的叫“日晕”,多是内红外紫的彩环;包在月亮外围的叫“月晕”,多呈白色,是日、月光线经过高空卷层云中冰晶发生折射或反射而成。因卷层云有时出现在低气压和锋面的前部,紧接着就是高层云和雨层云,常出现大风或阴雨天气,故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农谚。
包在日、月外围的彩色光环。由日、月光线通过小水滴或冰晶时,经衍射作用(光线绕过障碍物行走的现象)形成。分别叫“日华”和“月华”。一般比晕小得多,色序内紫外红,多出现在高积云或层积云中,半径大小与云层中水滴半径成反比,若华由大变小,说明水滴由小变大,云层加厚,天气变坏;反之,天气转好。
天空出现的彩色或白色的圆弧。分主虹和副虹两种。若同时出现,主虹在内,副虹在外。主虹,又称“虹”,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所产生的分散的各色光线组成,包带为内紫外红;副虹,又称“霓”,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两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成,色带为内红外紫,色彩不鲜明。在夏季雨后,出现在太阳相对的一边天空上。中纬度地区,高空盛行偏西风,云雨等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若虹现东方,说明云雨区在本地以东,不会影响本地;虹现西方,
天气与气候课件 篇8
本节是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介绍影响到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阐述天气现象形成原因,为第四节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等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形成原理。
(2)了解冷锋与暖锋的区别,掌握锋面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从本地的雨引入,探讨雨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关注本地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加之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也有了一些对天气现象的初步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天气系统有了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还比较弱,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安阳是我们朝夕相伴的家乡,每个人心中一定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那你最喜欢咱安阳的什么呢?(师生互动)我就偏爱安阳的雨!跟我一起,坐在窗前,品品雨,一年四季,春天的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可却潜藏巨大的能量,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几夜间,把大地装扮得绿意盎然,万紫千红。夏天的雨,任性,泼辣,刚烈。秋天的雨,安静,沉稳了些,冬天,银装素裹,冬雪皑皑。
安阳的雨,科学数据表明,夏季占了64%,秋季19%,夏秋占了83%。夏秋多,冬春少,那雨是下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师生互动)
如果我们能知道雨的成因,准确预报,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主动,从容,合理安排出行,提前预防和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其实在安阳雨90%是锋面雨带来的,那什么是锋面呢?锋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和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锋与天气。
2 锋面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并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自主探究。
教师讲解:
1锋,交锋的意思,谁和谁的交锋?
(生答:冷气团和暖气团)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界面就是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为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锋。
2锋面的形态,图上看是个倾斜的面,这个面为什么没有直立起来呢?(激起思考)
看锋面两侧的气团性质,一冷一暖,冷的沉甸甸的,占据了锋面下方的地盘,暖的',轻飘飘的,占据了锋面的上方的地盘。冷暖性质不同,因而锋面非直立,而是倾斜的。
3在锋面附近,暖气团向上爬,越向上爬,温度越来越低,就会凝结,成云,致雨。锋面附近多阴雨天气,我们再来看,一冷一暖,存在巨大的温差,有温差就会有压差,有压差就会有风,因此在锋面附近,刮大风下大雨,风雨交加。那风雨过后,温度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生答:那得分情况,看谁的势力强大,总的来讲,有三种情况)恰好,我们可以按势力强弱分为三类锋面
用动画形象讲解冷锋:
顾名思议,冷气团主动进攻,长驱直入推动暖气团迅速爬升,到高空暖气团遇冷成云致雨。从图画中概括冷锋的特征:
暖锋,准静止锋交给学生,分别讨论形成原理和特征,调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过渡:我们学习锋面理论就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的,接下来看看在生活中的锋面的实例。
冷锋过境前,安阳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过境时,冷锋势力若特别强,大风,降温,下雨。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雨过天晴,气温变低,气压升高。)以安阳冷锋过境前后,特征分析,引导学生组织语言。结合生活实际,
(案例一沙尘暴)沙尘暴,漫天黄沙,天空模糊,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案例二雪)大雪纷飞,缓解冬季旱情。但多了便成灾了,人们的出行不便,大棚压蹋,低温冻害,农业减产,交通中断。
暖锋过境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过境前中后天气情况。生活里案例,渐渐变暖的现象,如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
这节课给我们的感受是,用我们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地理知识让我们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大自然。
2024c语言课件(汇编8篇)
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完成。编写完善的教案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学。接下来,让我们与编辑一起了解关于“c语言课件”的内容吧!希望您在这里能够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将其收藏起来!
c语言课件【篇1】
He did it out of curiosity他那样做是出于好奇。
It is ~ that she didn’t remember the incident.
奇怪,她竟不记得那事了。
award/receive a decoration 授予/获得奖章
unearth buried treasure 发掘埋在地下的宝藏
6. emperor n. 皇帝 (empress n. 女皇)
Even the emperor has his poor relatives.
皇帝也有草鞋亲。
a drawing pin图钉 a rolling pin 擀面杖
In the accident \he was ~ned under the car.
在这次事故中他被压在车下,动弹不得。
I ~ my hopes on him. 我对他抱有信心。
The map was ~ned up 那幅地图被钉在墙上。
Guard against a hidden arrow.谨防暗箭。
The arrow found its mark.箭射中了目标.
two (many, several) dozen pencils
Snow cushioned my fall.
因为下面是雪,所以我跌得不重。
a weapon of defense防御武器,
A potter is making pottery by hand.
陶器匠正用手做陶器.
What would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
在闲暇的时候,你喜欢干什么?
Can you spare me just a few minutes
He doesn't spare himself.他律己甚严。
I have several spare ticket.我还富余几张票。
Please spare me my life. 请饶我一命。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
[谚]孩子不打不成器。
I (tend to) prefer black tea.我一贯喜欢红茶。
Women tend to live longer than men.
The injured were well ~ ed in the hospital.
He is~ forty years old.他快四十岁了。
An average of two students are absent each day. 每天平均有两个学生缺席。
He averaged nine hours' work a day.
他平均每天工作九小时。
establish a ~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 up theory with practice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The road links all the new towns.
这条公路连接所有的新城镇。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人民英雄纪念碑。
His actions are a monument to foolishness.
他的行为是愚蠢的典型例子。
We study for our homeland.我们为祖国学习。
25. in terms of用...来; 考虑到; 就…而言;
~ money, he's quite rich, but not ~ happiness.
就钱来说他很富有,但就幸福来说就不然了。
26. Payment is made in terms of cash用现金支付status n.地位;身份; 状况
What's your official status in the company?
你在公司里的正式职位是什麽?
Women have very little status in many countries.
在许多国家, 妇女没有什麽地位.
In the eyes of my parents, I'm forever a child.
在我父母的心目中,我永远是个孩子。
28. remote adj.偏远的;久远的;
Go to the ~ mountain areas到偏僻的山区去
29. distant adj.遥远的; 冷淡的,
The sun is distant from the earth.
太阳距地球很遥远。
She's always very distant with Ann.
她对安妮总是很冷淡。
Please ~ with my book.请帮我拿一下书。
31. site n. 遗址;地方 Banpo Site半坡遗址
There is a large quantity of milk.
A quantity of baskets were on sale.
Quantities of food/books were on the table
These views serve as a guide in life.
这些观点可以作为处世指南。
Painting mask脸谱; a gas mask.防毒面具
I accompany you home.我陪你回家。
He has a vast appetite.他胃囗很大。
n. 正方形; 广场 【数】平方,
city square城市广场 draw a square画正方形
64 is the square of 8.六十四是八的平方。
The ~ into the accident was carried out by two policemen.两名警察对这一事故展开调查。
c语言课件【篇2】
一、设计思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四、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师:用你的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动起来。
幼:有小象,还有小鸟啊!
(学小象走,学小鸟飞,每一个幼儿找一个座位。)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学了小象和小鸟,它们谁会飞,谁不会飞呀?
幼:小鸟会飞,小象不会飞。
师:你们说说还有谁会飞呢?
幼:飞机、热气球、大雁……
师:那你们说,小猫会飞吗?
幼:不会。
师:可是有一只小猫就想飞,咱们一起听听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飞的小猫》。
3、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有谁呀?
幼:小猫、小鸟、草地、小河。
师: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不仅这图很漂亮,故事呀更好听。你们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啊!
师:小朋友们,小猫看到了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你们猜猜小猫怎么想的?
幼:它也想飞,它想有一对翅膀。
师:它怎么跟妈妈说的呢?
幼:妈妈,我也想到天空看一看、玩一玩……
师:它又遇到谁啦?快看一看。
4、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老师讲了一遍故事,咱们又认了字,现在一起看字讲一遍故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讲的非常棒!
5、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6、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①师(出示猫头):小朋友们听一听,谁在说话?
“妈妈,我还想到天空上去看一看,您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有啦!今天这儿有许多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小猫,好吗?”
②师:小朋友们,你们快帮一帮小猫吧!闭上眼睛仔细想一想。
③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怎样帮助小猫飞上天。(鼓励想法奇特、大胆发言的幼儿)幼:A 帮小猫做一对大翅膀
B 坐上热气球
C 坐上直升飞机
D 坐在飞艇上
E 让小猫坐上宇宙飞船
F 让小猫坐火箭
五、结束活动
师:哎!你们的故事讲得都非常棒!你们是从那看到的这些故事啊?
幼:幼儿画报,还有彩色故
事书。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本故事书啊?这本故事书的名字就是……
幼:想飞的小猫
师:你们已经想出办法来帮小猫飞上天空了,改一改名字,叫“会飞的小猫”,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随我出动活动一下吧!
(放音乐《小飞机上蓝天》,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走出活动室。)
c语言课件【篇3】
设计意图:
逃家小兔讲叙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体谅父母的苦心,我想通过这样一节课让孩子们了解妈妈的伟大和辛苦,以后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多替妈妈想一想,做个懂事的孩子。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先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朗诵了前三幅图,让他们认真的倾听故事,初步感受小兔子和妈妈玩的游戏,然后再逐幅的出示课件,让孩子观察,每个问题的提出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尽量的引导孩子说,感受语言的美。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续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用如果……我就把话说完整。
材料准备:
1、逃家小兔课件2、图片3、配乐
活动过程:
上课前组织谈话活动:有没有在家里和妈妈玩过捉迷藏的游戏,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导入,孩子们咱们上课前一起讨论了和妈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也是关于一个妈妈和他的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来听一下。
一、配乐故事朗诵1——3部分。
第一幅图:
孩子们逃家小兔,逃家是什么意思?小兔子在离家出走后跟妈妈玩起了你变我变得捉迷藏活动,小兔子刚开始变成了什么?他的妈妈变成了什么?他的妈妈是怎么钓他的小宝宝的?为什么要用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为什么不用鱼钩?
总结:当孩子变成小鱼以后,妈妈就想要变成最了解小鱼的人,于是他就变成了捕鱼人,把小兔子带回家,可是又怕钓鱼的时候伤害到小兔子所以用了胡萝卜钓小兔子。多么伟大的母亲阿。
第二幅图:
可是小兔子特别调皮他又变成了什么?他的妈妈变成了什么来找他?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妈妈的装备,妈妈爬山都带了什么?带着这么多东西爬山你觉得妈妈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还要去找小兔子?
总结:妈妈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为了孩子他会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如果孩子有危险哪怕付出她的生命她也会去找到自己的孩子,把它带回家,多么了不起的母爱啊。
第三幅图:
可小兔子还是没有停止逃跑他又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什么?观察一下园丁,你猜他在干什么?给小花浇水施肥,经过园丁浇水、施肥、松土小花会变得怎么样?
总结:做妈妈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象园丁照顾小花一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快乐的生活在阳光雨露下。
你猜一猜接下来小兔子会变成什么呢?提问孩子展开讨论……
第四幅图:
咱们来看一下他到底变成了什么?那你觉得他的妈妈变成什么才能把小鸟带回家?(小朋友自由发挥)小鸟的家是安在哪里啊?咱们来看看妈妈是怎么变得,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大树好让你飞回家。
加上表演请孩子扮演小鸟,老师扮演大树进行表演。
第五幅图:
小兔子这次又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它变成翻船的?那它的妈妈应该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帆船是靠什么行走的?导出如果你变成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回家。
加上表演
第六幅图:
小兔子变来变去到头来都被妈妈找到了,你们猜小兔子最后是怎么做的?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到底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出示最后一幅图画,小兔子说:天啊,我还是呆在这里做你的小宝贝吧,妈妈说好吧,就这样吧,来孩子吃一根胡萝卜吧,小兔子知道了妈妈有多爱他再也不想离家出走了,从此以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朋友们今天小兔子也来到了我们班跟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把他请出来吧,出示黑板,边翻开白纸边和孩子一起用如果我就把故事再复述一遍。
创编:
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的话你会变成什么?谁来作他的妈妈把他找到。
小朋友小兔子是真的想离家出走吗?不是,他只是为了证明看看妈妈到底有多爱他,现在咱们也知道妈妈有多爱他的孩子了,你应该怎样爱你的妈妈?现在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遍《逃家小兔》这个故事希望小朋友静静的听。
配乐朗诵《逃家小兔》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小朋友现在都知道了妈妈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自己对妈妈的爱,今天回家后你要搂着你自己妈妈的脖子对它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c语言课件【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并表演角色对话。
2、萌生运动兴趣,愿意早起参加锻炼。
二、活动准备:
蓝灰色海洋及天空背景、黄色沙滩,小动物、太阳图片、鱼线,小动物挂饰,健康歌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太阳宝宝怎么了?
1、师:小朋友很能干,每天都早早起床,上幼儿园不迟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锻炼身体。你们来幼儿园会做那些运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晨间锻炼的项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总结)
2、师:小朋友都很爱运动,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除了小朋友,小动物们也很爱运动,你们看他们早早地起床,在等太阳宝宝起床和大家一起来锻炼身体。(教师出示图片:小动物们站在海边,太阳没有出来)可是,他们等啊等,太阳宝宝还没出来,你们看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猜一猜太阳宝宝可能去哪了?(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二)理解故事:喊太阳起床
1、原来太阳宝宝在睡懒觉呢?小蚂蚁可等不及了。它决定叫太阳起床,你们猜一猜小老鼠会怎么说?(鼓励幼儿说出喊太阳起床的话语,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经验,自己赖床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叫自己起床的)太阳宝宝又会怎么回答呢?(鼓励幼儿想象,引导其完整地说完一句话)
2、我们来听一听小蚂蚁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的话。(教师边模仿小蚂蚁说“太阳,快起床!我要和你一起玩!”边做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对话和动作)太阳宝宝一听玩,就有点想起床了,可是玩什么呢?(教师模仿太阳说“玩什么呀?”)
3、你觉得,小老鼠会叫太阳宝宝玩什么呢?猜猜他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回答,选定一个游戏。将故事中的大力士游戏改为幼儿经验中的游戏。)
4、太阳宝宝有点想玩XX,它呀升起了一点点(教师拉动鱼线,出现一点太阳)(出示第二个小动物,小白兔)小白兔也来叫太阳起床了,猜一猜小白兔会对太阳说什么?太阳宝宝会说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表述)
5、小白兔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学对话)
6、你觉得小白兔会叫太阳一起玩什么游戏?那他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学说句式“我们一起玩XX”,游戏内容根据幼儿经验而定)
7、(教师拉动鱼线,升太阳)XX听起来不错,太阳宝宝又升起了一点点,小花猫也来到了大海边。小花猫怎么样叫太阳起床?太阳宝宝怎么回答?
8、你觉得小花猫会叫太阳一起玩什么游戏?他会怎么说?(巩固句式“我们一起玩XX吧”)
9、XX可是太阳宝宝最喜欢的.运动了,他听了终于“噌”一声整个儿跳了出来,天空都变得亮堂堂了。(教师将太阳整个拉出来)
9、现在我们从头来听一听这个故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0、你觉得睡懒觉好吗?为什么?
小结:睡懒觉是不好的习惯,我们以后每天都要向小动物们一样,早早地起来做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变得棒棒的。
(三)情景表演
1、现在老师来当太阳宝宝,请你们来当小动物,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我这个太阳宝宝叫起床。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师幼共同连贯分角色表演故事对话一次。
四、活动结束
1、教师以太阳宝宝的口吻说:谢谢你们,以后我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和大家一起做运动,现在我们一起来扭扭身体,动起来吧。
2、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韵律操。
c语言课件【篇5】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图片(螃蟹、龙虾)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他们是谁?长得怎么样?有什么本领?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为下一步的教学开展进行了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谁;(3)他们长得怎么样?(4)有什么本领?
2、分段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有一天,螃蟹和龙虾在一条不宽的泥路上想遇了,螃蟹是怎么做的?(挥了挥他的两把钳子)他说了什么话?(喂,你这家伙,怎么走到我这条路上来了,快往边上让一让。)龙虾是怎么做的?(高高地举起他的两把钳子)他说了什么话?(瞧你那扁塌塌的模样,干吗横在路上,快往后退。)他们是怎么打架的?(四把大钳夹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有两只小手捏住了他们)它们的心情是怎么?(螃蟹惊慌、龙虾吓得哭了起来。)它们会怎么做?(螃蟹使尽地向上爬,龙虾憋足了劲往上蹦)他们逃出去了吗?(逃去了)他们是逃么出脸盆的(螃蟹驮起龙虾,使劲往上一顶,龙虾借力一蹦。)(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此环节鼓自己的观点。
3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图片,边完整欣赏故事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1)螃蟹和龙虾开始的时候为了什么打架。(2)后来为什么又互相帮助了?(3)为什么它们不好意思了?这次它们会怎么过这条泥路呢?(4)这个故事有趣吗?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螃蟹和龙虾在遇到困难时会互相帮助,团结才能力量大。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二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谦让:(1)在家如何做到谦让?(2)与小朋友如何谦让?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幼儿即兴表演:幼儿扮演角色,边听故事边进行动作表演。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幼儿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c语言课件【篇6】
中班语言活动:鸟王请客(带课件)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对人类的好处。
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
三。树立保护鸟类不伤害鸟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丰富儿童对鸟类的知识。
2.各种鸟的**和鸟王的形象、诗歌中饭菜的**。
3.树林场景布置,轻**。
活动过程:
1,进入带有* *的活动室,并通过介绍鸟类来回忆关于鸟类的各种知识。
1老师装扮成鸟王,孩子们戴着头饰进入活动室。
老师:树林里真的很热闹,唧唧喳喳,咕咕叫。小鸟们随便找个空位置停下来休息一吧!
2请说出各种鸟类的特征(如五颜六色的孔雀)。
小结:刚才我们的鸟已经介绍了它们的能力。有的能捉昆虫,有的能送信,有的能唱歌。真的很好。
老师问:鸟,你想吃什么?想吃什么菜?
师:大家注意了,我的客人们全到了吗?你们再来一起帮我请一请,好吗?当我问谁是客人时,我会指出你将邀请谁,好吗?
师生共同玩请客游戏。
所有的客人都被邀请了,小鸟。晚饭准备好了。
2、 引导讨论,理解诗的第二部分。
1.引导幼儿讨论:辛苦捉虫整一年,谁的功劳最最大?
2听听这首诗是怎么说的。朗诵诗歌第二部分。
3.谁的功劳最最大,刚才你们听到诗歌里面是怎么说的呢?
3、 教师朗诵诗歌,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节奏的美,理解诗的内容。
4,儿童和老师一起学习阅读诗歌。
1.分节学习,将诗歌分为三个部分。
2.整体学习。
3.幼儿分角色练习。
让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鸟的**说一句诗歌里的话。
五、结束部分
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鸟儿,它们有什么样的本领?
老师: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只鸟。你高兴吗?
教师小结鸟对人类的益处。
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鸟类,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让幼儿画画自己喜欢的小鸟,并将作品布置与教室一角的树林中。
附诗歌:鸟王请客
树林里很忙,唧唧喳喳,咕咕叫
忙些什么事?鸟王在请客。
谁来做客?会唱歌的小黄莺,会说话的八哥,
会跳舞的是鹤,五颜六色的是孔雀。
吃的什么饭?青虫蛋炒饭。
炒的什么菜?绿芽拌嫩叶。
鸟王说些啥?
辛苦工作一整年,谁的功劳最最大?
树公公夸啄木鸟。
风婆婆夸花喜鹊。
白云大姐不服气,拿出一份问卷。:
燕子是最勤劳的。他们每年捕捉超过10万只昆虫。
百鸟一齐来鼓掌,奖它一朵大红花。
燕子羞愧地低下头,反复说他不敢。
c语言课件【篇7】
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始终以情景贯穿,而且活动的内容又是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活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猜猜会唱歌的小动物有谁?以猜谜的形式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纲要》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第二个环节(整个活动的重点部分),老师充分调动孩子各种感官,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来了解感受动物的不同的本领(活动的重点),并且感受儿歌的语言句式(活动的难点),这个环节中老师还注重了师生的互动,老师尽可能地给与孩子表达的机会,所以孩子能大胆的进行表达,第三环节进行表演巩固,鼓励孩子以儿歌形式将动物的本领念出来,并大胆用动作等表演,这个环节也将活动带到了高潮,所以整个活动总体来说,效果还是较好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环节,老师在出示小动物的时候,可以每几个小动物出现后给予用儿歌时的小结,便于幼儿再次感受儿歌句式,以便能更快地了解句式。
c语言课件【篇8】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He crossed the garden in three leaps.
他跳三步就跨过了花园。
Disease is an enemy of mankind.
疾病是人类的敌人。
the constitution of starch 淀粉的组成
have a good/ poor constitution. 体质好/差
be supported by one’s parents由父母供养.
Which football team do you support?
你支持哪个足球队?
daily life/ necessities 日常生活 /必需品
China Daily《中国日报》。
achieve success/ victory 获得成功/胜利
It takes hard work to achieve success.
成功需要努力。
I'm likely to be very busy tomorrow.
It is very likely that I’ll be busy tomorrow.
明天我可能很忙。
Me? Join the army? Not likely! 我?参军?没门儿!
. n. 地带, 区域,
war(battle) zone/ a business zone战区/商业区
smokeless zone 禁止吸烟区coastal zone海岸带; North Temperate zone北温带
The U.S. and Canada are zoned for postal delivery.美国和加拿大划分了邮区。
private teacher家庭教师 private school 私立学校
I'm not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it; it's private.
我不打算把此事告诉你; 这是私事.
The news came through private channels.
消息是私下[小道儿]传出来的。
in private 秘密地[的]; 私下地[的]
Can I speak to you in private?
我可以私下同你谈谈吗?
vt. 创立, 开始, 制定,
He graduated from a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他毕业于一所外语学院。
13.grasp vt.& n. 抓住, 抓紧, 掌握, 领会
Grasp all, lose all.贪多必失。
I grasped the main point of the speech.
我领会了这篇演讲的要点。
She learned to master her anger.
她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发火。
It's not easy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掌握一门外语并不容易。
15. perfect adj. 完美的, 理想的,
perfect weather 极好的天气perfect yellow 纯黄色
Practice [Us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They worked hard to perfect their dance.
他们卖力地使舞蹈更加完美。
arrange the flowers in the vase把花在花瓶里插好
I've arranged with him about feeding the cats.
They arranged to meet at 7 o'clock.
他们约好7点钟见.
He hardly ever sets foot in the city.
他几乎从不进城来。
18.have an effect on/upon对……产生影响
Smoking has a bad effect on you.
You can rely on her word.你可以相信她的话。
Don't rely on going to India.别指望到印度。
20.failure n. 失败, 失败者,
F~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为成功之母。
In a few minutes Tom suddenly came to life.
一小会儿汤姆突然苏醒过来。
With his friends he really comes to life.
他跟朋友在一起很活跃.
the Yangtze/ Changjiang valley 长江流域
23.base n. 底部, 基础, 根据地,
A bottle has a flat base.瓶子有一个平的底
Many languages have Latin as their base.
许多语言都以拉丁语为基础。
One should always base one's opinions on facts. 意见应以事实为根据。
put a mark 做记号 a question mark问号
He got 90 marks for Chinese.他汉语考了90分。
He leaves his mark on everyone he teaches.
他给每一个所教的人留下了印象。
He fired but missed the mark.
他开枪射击却没击中目标。
hit the mark 打中目标, (发言)中肯,
He marked the floor with chalk.
他用粉笔在地板上作记号。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a reporter from Xinhua agency. 一名新华社记者
27.organ n.器官, 风琴,机构,
organs of smell 嗅觉器官 state organ国家机构
He plays the organ in church. 他在教堂弹奏风琴.
28.forword ad.& a 向前地; v. 转交,运送n.前锋
He is forward in his English.他的英语有进步。
Please forward my mail to my new address.
请把我的信件转到我的新地址。
~a idea/ a theory/a plan提出主意/理论/计划.
have/ made/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o the rear, march! 向后转走!
Athletes march in. 运动员进场。
Science is on the march.科学正在进步中。
His aim is uncertain.他的目标不明确.
He aimed (his gun) at the target and fired
他(用枪)瞄准目标开火.
She's aiming at (ie trying to win) a scholarship.
她争取获得奖学金.
announce a football game on TV.
宣布胜利者的名字/消息。
Footsteps announced his return.
听到脚步声,就知道他回来了。
33.evolution n. 进化, 发展,
the evolution of a story 故事情节的发展
study the evolution of man 研究人类的进化
They died in battle.
他们在战斗中牺牲。
The two fighters battled for half an hour.
两个拳击手战斗了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