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22 多媒体设计制作课件 多媒体设计课件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

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编写教案课件,因此可能需要每天都进行编写。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有助于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分享这些信息也会给你的朋友们带来惊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1】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自制的课堂教学课件基本都是PPT多媒体课件,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在教学应用中,很多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存在一些误区,运用PPT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课堂教学。[趣祝福 zfw152.COm]

选择与设计表达教学内容的媒体根据选题过程的分析、教学目标制定的情况和教学策略选择的结果,确定和知识点采用何种信息媒体来表达。在多媒体课件中,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图象、活动影象、音频等。一般应根据学科特点、内容分析和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媒体,合理地设计课件中文、声、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的运用形式,恰当地表现各种教学信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特性是确定表达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及其运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性相协调,并能够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时,多媒体课件的助学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教育性:包括直观性—课件内容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趣味性: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颖性:设计新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启发性:在教学中应具有较大的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培养能力

针对性: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创新性:应能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科学性:应做到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准确真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描述概念的科学性: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

技术性:技术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者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设计原则。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

另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稳定性: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易操作性: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到操作简便、快捷。

易维护性:课件应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使用性与实用性:集中体现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导航系统清晰,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

网络化与共享性:这是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课件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制作出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的课件制作软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地传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速课网是基于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该平台功能强大,界面简洁明晰,操作方便快捷,能方便地插入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影音文件,而且可以实现比较简单的动画效果。用户可通过速课网来制作出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速课网已经广泛运用在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简便的制作过程

速课网清楚和友好的界面,你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其制作功能。例如:

1.可快捷的将试题分组并随机抽取——避免将题目分散;

2.试题包含图片、视频和声音——甚至可以通过几个页面来表现一个内容场景;

3.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测试结果设定不同的学习分支路径;

4.通过可拖动的时间轴功能控制动态组件及其出现时间;

5.可以从大量的专业设计风格中挑选模板或者自创模版;

6.根据考试结果给予学员不同的反馈效果。

速课网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它具有多样化的创意动画与教学组件,为课件快速集成各类教学交互设计。采用一线学科教师和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应根据现行的学校教学大纲要求,根据知识点确定内容,贯穿重点、难点,以优化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从教育思想、操作界面、程序灵活性等各方面,为学校提供具有价值的、全新概念的精品课件。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2】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涵盖了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的领域,如图像设计、视频制作、动画制作、音频编辑等等。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的强大技能,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数字媒体制作的机会。本文将就“图像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图像设计在数字媒体制作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首先,图像设计在数字媒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数字媒体中最突出的形式之一,往往被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图像设计可以传达各种信息,包括关于品牌、产品、服务和个人的信息。它可以用于网站设计、电子邮件营销、广告宣传和视频制作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中,图像设计常常是与其它内容一同发布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媒体。 图像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数字媒体的成功与否。

其次,图像设计对品牌的形象塑造和传播也非常重要。在设计数字媒体中,品牌形象及风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风格可以使产品或服务更具吸引力。图像设计是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能够传达品牌的理念、价值和形象。当数字媒体中的图像设计与品牌形象一致时,能够给目标人群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进一步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亲和力。

再次,图像设计在数字媒体中也能够帮助提高用户的体验。数字媒体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方便、有效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图像设计可以使数字媒体更加直观、易于理解。例如,如果数字媒体中存在复杂的产品或服务介绍,一个好的图像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此外,图像设计也可以提高用户对数字媒体的忠诚度,增加他们的留存率。

综上所述,图像设计在数字媒体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提高数字媒体的质量、凸显品牌形象、提高用户的体验。因此图像设计专业的人才在数字媒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未来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其视觉呈现和用户体验,这也将为图像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3】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涵盖了多种技能与知识的学科,它突出了对视觉、听觉、文字等多种媒介的应用与融合,强调了通过技术手段来表现信息与想法的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已经离不开各种数字化的技术工具,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化技能,已经成为众多行业所必需的一项技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就应运而生。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富有创造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创作影音等数字媒体内容,更是教授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创意与想法通过数字技术表达出来的方法。这门课程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工具来进行影音的制作、网页的设计、动画的制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技能,比如图像、视频、声音等数字媒体的编辑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动画制作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还涉及到人机交互、视觉传达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在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基本的数字技术工具,理解数字媒体内容的制作过程以及数字媒体的表现手段。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制作中的创新点,提高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多媒体作品更加优秀。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技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所必需的一项技能,学生掌握了这项技能之后,不仅可以在相应的行业中找到一份好工作,更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富有潜力的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学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4】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多媒体课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出发,就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提出一些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手段,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

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迅雷、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

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参考文献】

[1]秦志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7).[2]张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1).[3]邵华.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与注意的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5】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及要求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之后,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之中。多媒体课件是各种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利用性能卓越的硬件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软件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根据创作人员自己的创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软件。网络多媒体课件 :适用于internet网络传输和用于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步骤 1.选题

选择开发课件的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还得进行“查新”,避免与其他单位的作品雷同。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课题应选择学科较为重要的内容或急需的内容,以及较为抽象的重点和难点。

(2)主题单一性:课题内容尽量集中,涉及面不要太宽。(3)课题表现性:在选题上应选择用常规方法难以表现而又适合于计算机多媒体表现的课题。例如:一些微观、图片多、动画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6】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一、前言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经验和成果呈现在互联网上,而多媒体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呈现方式。因此,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成为了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概念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各种设备制作出具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媒体语言的作品。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交互式界面等多种形式。它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广告、教育、游戏、文艺创作等。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都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三、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学习方法

1. 学习基础知识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属于计算机艺术领域,因此需要学习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工具和技能。

2. 学习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基础,如色彩原理、构图原理、字体设计等。学习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并能够更好地实践。

3. 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

多媒体制作软件非常多,例如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After Effects等。这些软件的使用也是多媒体制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4. 学习创意思维

创意思维是多媒体制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创作总要避免陈旧的模式,要发现富有潜力的、充满想象力的新颖构思。因此,学习如何进行创意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四、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应用领域

1. 广告领域

广告宣传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瞬间可达的呈现形式,被广泛应用。多媒体的视频广告、动画广告等,极大地促进了广告的传递和传播效果。

2. 教育领域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强调知识的传达和学习体验的提升。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游戏领域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在游戏中的应用,增强了游戏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游戏的玩家交互性和娱乐性,大大提高了游戏的用户体验。

4. 文艺创作领域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在文艺创作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多媒体艺术形式呈现而成,包括如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既可以表达个人创作的情感,也可以传达团体的意识形态。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已经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轻松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并将这项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7】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不仅能够改善教学环境,还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如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演示为主,缺乏交互性,制作水平不高等。

那么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尽量改善甚至解决这些问题呢?

明确教学中使用课件的作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多媒体课件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使用者设计的,所追求的效果主要是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实际上,我们要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没有,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纳入课件之中。通过教师主导,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最后得到结论和答案。毫无疑问,学生这样自主的学习,将会掌握得更加深刻。

2.实现个别化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教育理想。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下,这种理想基本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进度慢的和进度快的学生可以互不影响,速度和时间的差异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设计合理的程序和借助网络,教学过程将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参考和帮助信息。

3.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课件仅仅为教师“讲授”服务,远远没有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所的巨大潜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其实是由计算机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劳动,使教师从大量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发展上面。

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安排哪些必要的讨论?需要补充哪些重点讲解和演示?……这些在教学中需要真正关注的问题都有可能解决。计算机辅助教学带给学校教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代表着教学现代化的方向,促使教师的角色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1.明确课件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因此,制作课件,必须首先对所选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课程目标、要求,分析重点、难点:其次,规划课件的板块组成,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各板块所涉及的内容。然后,对课件表现形式分析,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地方在哪儿,采用什么形式能攻克这个难点,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为目的,确定整个教学课件各部分中的表现形式。

2.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制作的课件如果全部由老师操作,不给学生去动动手,那么就又回到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所以课件制作的关键是要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使学生的活动及时反馈给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

3.应用多媒体的交互性

课件设计应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友好的交互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课件能对回答作出判断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人机之间可以实时地相互交换信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4.合理使用素材

为了使课件更加生动,更富表现力,必须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课件的素材。例如:用视频、动画描述生活中平常观察不到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能表现某一瞬间的生动,或者展示结构:通过语音介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内容。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多种素材表现学习内容,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件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把自身置于学生中,考虑到学生能不能接受。课件除必要的包装外,应该做得朴实些,毕竟,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课件制作

速课网”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它具有多样化的创意动画与教学组件,为课件快速集成各类教学交互设计。采用一线学科教师和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应根据现行的学校教学大纲要求,根据知识点确定内容,贯穿重点、难点,以优化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从教育思想、操作界面、程序灵活性等各方面,为学校提供具有价值的、全新概念的精品课件。

为保障课件质量,所有课件均由名校一线教师撰写脚本,专业软件工程师、美工等通力合作,争取每一个课件都经过精雕细琢、科学性强、制作精良、画面精美。为满足教师应用需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课件可分步演示,再配合大量的交互程序,模拟真实环境,实验中的数值和现象都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精品教学课件库还附带了大量相关的素材资源,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为满足各类学科学习需要,速课网课件的形式多样化,包括操练与练习、个别指导、辅助测验、模拟、问题解决、教学游戏等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它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未来的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课件的教学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并非万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求和完善,还要结合其它教学手段,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件【篇8】

(36课时)

专题一: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各个阶段教学不可替代的手段,多媒体教学也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践先进教学理念与开展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组成多媒体教学结构的学习资料,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编制则成为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一 什么是媒体

媒体(Medium)一词,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即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按照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呈现方式将媒体划分为五种类型:

(1)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形、图像、数据、表格等。(2)呈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指感觉媒体和传输信号之间进行转换的一些设备,如录音机、扬声器、扫描仪、打印机等。(3)再生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感觉媒体,常用的加工处理技术如声音编码、图像编码、文本编码等。(4)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用于存储再生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磁盘、光盘等。(5)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用于传输再生媒体的物理介质,如同轴电缆、微波、光缆等。

从以上的划分可以看出,这五种类型的媒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种主要指信息的载体,如感觉媒体和再生媒体;另一类主要指用于存储、传输和呈现媒体的设备,如呈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信息”,传播媒介不只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在掌握文字前主要试用当面交谈的手段,即听觉、视觉并用。而有了印刷文字后,人们便长期依靠报纸、书籍(视觉);以及有了电视,人们才将视觉、听觉并用,既延长了感官,也恢复了感官的平衡。接着,他在在《理解媒体------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他把任何一种媒体都看成是人体某一器官的延伸:

“过去的一切技术只不过是我们手、足、牙齿和体温控制系统的延伸,他们全都是我们人体的延伸”。

“电力系统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的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

现代大众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从“工具论”的角度给媒介下的定义。他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他说,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流程的渠道和工具,他起着承载、传递信息给大众的作用。

国内诸多学者也对媒体(媒介)作出了诸多定义: 天津师范大学游泽清教授认为:媒体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只有通过某一种或几种媒体形式才能表达出来,如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是通过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这些文字、图形、表格便是表示知识内容的载体,即媒体。感觉媒体和经过处理后的再生媒体均属于媒体的范畴。

在何克抗、李文光所著的《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一书中对“媒体”的界定是: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有两层的意思,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像、图形等。二是指存储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光盘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教授在《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一书中对媒体作了这样的界定: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可以指实现信息从信源到受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承载信息的载体,如载有信息的纸片、磁带等;其二,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例如,一张白纸、一张空白的透明胶片,或者一盒空白录音带,都不能说是媒体,白纸印上新闻消息的文字与图片成为报纸,磁带录上音乐信息符号成为音乐带,才能成为媒体。

总的来说,媒体就是介于信息源与受信者两者之间,是双方发展能量信息交流、能量交换的一切人和物。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中,我们注重强调的媒体是诸如声音、图形、图像、数据、表格等感觉媒体。

二 什么是多媒体

1.多媒体的词义

多媒体一词来自于英文“Multimedia”,是一个复合词,由“multiple”和“medium”的复数形式“media”组成而成。“multiple”有“多重、复合”之意,所以按照字面理解,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即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传播媒体。

同时,人们也将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的综合体统称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多媒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集成性

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存储信息的实体的集成。(2)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3)交互性

多媒体的交互性将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使用户获得更多的信息。(4)数字化

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媒体信息全部数字化,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实现了高质量媒体信息的存储与传播。

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把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完整的、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所以,人们人们也普遍地认为,“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常常不是指多种媒体本身,而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它的一整套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广泛意义上的多媒体平台,主要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有以下四点:

(1)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技术

多媒体信息由于表现形式较多,根据各种媒体的不同特点,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也不尽相同。

(2)多媒体创作和编辑工具开发

人们为更加方便地操作与制作多媒体信息,研制开发了许多媒体创作和编辑工具,并在做进一步改进。

(3)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技术

多媒体数据一般数据量很大,特别是声音、影视数据更是海量数据,目前存储这类数据的最佳介质为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低,易保存), 目前常见的光盘技术有CD技术、DVD技术。(4)多媒体的应用开发

多媒体数据库、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环球超媒体信息系统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和文件

教学讯息是教学内容的符号化表示,是教学内容的媒体化表示。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中,主要通过文本(Text)、图形(Graphic)、图像(Image)、动画(Animation)、视频(Video)、音频(Audio)等多媒体元素表达教学内容所要传递的信息。(1)文本(text)

是指以文字和各种符号来表达信息的一种形式,是众多媒体中最基本、最重要且使用最多的一种符号媒体形式,是人和计算机交互作用中的最主要形式。文本的特性包括有字体、字号、颜色,文件扩展名为“.txt”、“.doc”等。常用的文本编辑软件有Word、Wps和记事本等。

(2)图像(image)

点位图,是由点的像素排成矩阵组成的,每一个像素都可以是任意颜色。在位图图形文件中的图形元素均由像素点来表示。位图是用像素表示图形。位图放大时,放大的是其中每个像素的点,所以看到的是模糊图片。(3)图形(graph)即用数学方法(算法和特征描述)如画点线圆函数等生成一幅图形,由这些数学方法组成的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图。矢量图形文件是用向量代表图中所表现的元素。如直线,在矢量图中,有一数据说明该元素为直线,另外有其它数据注明该直线的起始坐标及其方向、长度和终止坐标。而矢量图形无论如何放大,它依然清晰。(4)动画(animation)

传统动画技术是一种把一连串绘制好的图片按一定排列连续拍摄下来,每一幅画面称为动画的帧(Frame),各个图片按一定速度连续播放出来形成动作变化的一种视觉效果,动画自从出现之日起就很受人们的喜爱,它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人的视觉引向一些客观不存在的,或人力所达不到的东西,从中获得艺术享受。

目前有许多动画制作软件,如常用制作二维动画的Flash,制作三维动画的如3ds max、MAYAY。

(5)音频(audio)

声音信号,即相应于人类听觉可感知范围内的频率。音频的作用是直接通过讲话或演奏音乐表达信息,制作某种效果和气氛。它可能是多媒体元素中最容易被人感知到的媒体成分。常见的音频文件有.WAV、.MID、.MP3等。

(6)视频(video)与动画一样,视频也是有一幅幅单独的画面组成的序列,并以数字信号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上。播放时,这些画面以一定的速率连续地投射在屏幕上,使观察者获得图像连续运动的感觉,一般在一秒之内播放24帧至30多帧不等。这样视频图像看起来是平滑和连续的。通常,伴随着视频图像还有一个或多个音频轨道,提供声音。常见的视频格式有.AVI、.MPG、.DAT、.MOV等。

4.多媒体硬件设备介绍

(1)光盘驱动器与光盘

光盘驱动器是用来读取光盘上的信息。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播放CD、VCD、DVD。

光电存储介质俗称光盘。主要有只读光盘(CD-ROM)、一次性写入型光盘(WORM和CD-ROM)、可擦写型(REWRITE)光盘和直接重写型(OVERWRITE)光盘。

(2)声卡

声卡是多媒体电脑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包含记录和播放声音所需的硬件。

声卡的基本功能是能录制话音(声音)和音乐,能选择以单声道或双声道录音,并且能控制采样速率。声卡上有数模转换芯片(DAC),用来把数字化的声音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同时还有模数转换芯片(ADC),用来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声卡往往已经被集成在主板上。

(3)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通常具有视频叠加和视频捕获能力,可以通过视频摄像机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视频,并可以从实时视频中捕获单帧,且以不同的格式保存起来,或者将实时视频序列保存为AVI格式文件。捕获的单帧图像可用JPG、PCX、TIF、BMP、GIF和TGA等文件格式存储。

(4)触摸屏

触摸屏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一种定位设备。它能够使用户直接通过带有触摸屏的监视器向计算机输入坐标信息。常见的触摸屏有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和红外线式触摸屏。

(5)扫描仪

扫描仪就是将照片,书籍上的文字或图片获取下来,以图片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电脑里的一种设备。

(6)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自动存储在相机内部的芯片或者存储卡中,然后就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三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

1.多媒体教学软件

在教育技术领域,教学软件泛指各种媒体化学习材料及相关的使用说明资料,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音像带、教学投影片、电子讲稿等,并呈现出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祝智庭(2005)老师从“内容预制”和“内容自由”这一连续系统总结出教学软件的分类图。

内容预制的教学软件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而设计的软件,在设计时通常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介绍事实和概念、提供范例、阐述原理、提供练习与测试等。内容自由的教学软件实际上是一些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包括认知工具(如语义网络工具、专家系统等)、效能工具(如Microsoft Word、WPS等)、通讯工具(如email、聊天室等)等。

另外,根据教学软件运行的环境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划分为单机版教学软件和网络版教学软件。前者通常是以光盘形式存储、发行的教学辅助软件,便于自行携带和使用。后者则是在网络上,如校园网、因特网上使用的教学辅助软件。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

2.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的基本类型

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与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课堂演示型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一般来说是为了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而开发的,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提示,放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主要用于课堂演示教学。这种类型的教学软件要求画面要直观,尺寸比例较大,能按照教学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现。如图示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细胞分裂的微观过程生动逼真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了解细胞分裂的全过程。

(2)学生自主学习型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放映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提供相应的形成性练习供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并设计许多友好的界面让学习者进行人—机交互活动。利用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3)模拟实验型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提供可更改参数的指标项,当学生输入不同的参数时,能随时真实模拟对象的状态和特征,供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探究发现学习使用。如图示中学物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Flash模拟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t值,然后演示出不同的波形。

(4)训练复习型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用于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设计时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知识点覆盖率,以便全面训练和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另外,考核目标要分为不同等级,逐级上升,根据每级目标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5)教学游戏型

教学游戏的功能是通过给学习活动增加游戏规则来提高学习动机,主要有操练与练习游戏和模拟游戏两种。它与一般的游戏软件不同,是基于学科的知识内容,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改善学习环境,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在游戏中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敏捷性、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游戏型教学软件大多是操练与练习游戏,例如,英语单词记忆、算术速算、语文组词等,对于这类软件的设计,特别要求趣味性强、游戏规则简单。如图示界面,创设“我也要救小鱼”的游戏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和拼音。

(6)资料、工具型

资料工具型教学软件包括各类电子工具书、电子辞典以及各类图形库、动画库、声音库等,这种类型的教学软件只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源,并不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这类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供雪很深在课外进行资源查阅使用,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事先选定有关片段,配合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学。如图示,该“y=Asin(ωx+φ)图象的系列变化”的几何画板教学软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下册中“函数y=Asin(ωx+Ф)的图象”知识点的工具软件,学生可以借助观察演示随着各个参数的变化图像的变化情况。

四 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思想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整个20世纪中,对知识的不同看法成为隐藏在学习与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制约着、影响着人们对学习、教学的认识。20世纪上半叶,学习理论主要是行为主义的活动舞台,心理学家依据实验室中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学习是反应的强化”这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习隐喻。由于作为反应强化的学习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而忽视了有意义的学习,逐渐被一些学者专家质疑。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认知心理学家以计算机作为类比物,在将人与计算机进 行比较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有关学习的隐喻——学习是知识的获得。根据这一观点,知识则像物品一样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且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以知识的讲授为目的的讲座。显然,这一隐喻完全数参照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式建模的,系统知识被切割,学生的学习显得孤立化、简单化。

从198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反思行为主义与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前提下,逐渐对知识的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认为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经由信息社会向着鼓励知识创新、以培养知识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知识社会转型时,更应该认识到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知识生产和知识学习的新范式。(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大出版社,序)

由于以上对知识的新认识,学习的隐喻也发生了变化: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下,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这四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基本观点有: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

(3)学习从属于发展。学习者学习到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教育教学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学习者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

(4)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5)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比掌握知识跟重要。

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具备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为搭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也有效地促进着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形式多样的认知工具也都越来越深入地促进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多媒体教学软件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也是学习者开展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重要支撑环境之一。因此,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体现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

(1)因地制宜,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结合教与学 建构主义是源于国外的学习理论,搭建学习者自主知识建构的环境务必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出发,细化建构主义各个观点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操作性表现,有效地将当前以教为主的课堂集中讲授的优势与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建构理念结合起来,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模式。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各类情景,注重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以自主探究的“个人建构”与协作交流的“社会建构”两种形式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就要结合学科知识内容和结构,集成大量的学科资源,为学习者有意义建构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并提供多样友好的交互界面,为学习者知识“外化——内化——再外化——再内化”提供有效的支撑工具和平台环境。

(3)强调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以发展性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了把学习者从社会环境孤立开来的不足,应知识社会发展需求,强调学习者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强化“随机进入”策略的应用,将知识点的学习提炼到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过程中,以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标准多样、内容多元、评价主体多元的学习评估界面。

(4)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加强学习指导和帮助

知识是复杂的和默会的,在频繁使用超链接结构时,务必保障知识结构体系完整,优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导航设计,提供灵活、人性化的帮助提示工具界面。2.教学设计理论

所谓教学设计,即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从本质上讲,如同“建筑设计”、“工艺设计”一样,教学设计是一种为了实现构想和实现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是一个由目标指引、创造某种新东西的过程。其中,理论性是基础,创造性是关键。主要内容包括:

(1)进行教学需求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2)应用系统方法,将教学思想与理论连接起来,使得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的策略方法具体化;

(3)教学设计是以评价反馈为途径来检验计划实施的效果,并不断修订完善。用系统观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等。在进行教学优化设计时,不能孤立地研究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应将各要素纳入整个教学系统去考查,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如下图示):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阐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设计(包括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和教学评价几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线性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掌握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不同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渗透到软件的各个组成要素中,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学软件。

3.学科教学理论

学科教学理论是以某门学科教学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包括某门学科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及其自身的研究对象、方法等。学科教学是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旨在使学生“习得”知识、能力与态度,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在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理论中,关于教育目的、教育规律、教育过程、教育模式、教育效益等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学科教学的实际运用,它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软件主要是面向学科教学的,是为特定学科教学服务的,可以辅助实现特定学科教学的最大效益。加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性,因此,在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时,就不能不对学科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运用学科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开发出教学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对学生富有启迪的优秀教学软件。例如,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活动理论”、“实践活动理论”、“沟通理论”、“媒体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各个学科各自的课程目标、教学大纲等都指导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

4.认知心理学原理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认知心理学家将人脑与计算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加工器(Processor)组成,结构如图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为了分析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他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得到广泛认可且影响深远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如图示

如上图,加工系统主要由接收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从外部环境中来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受器(感觉器官),信息在一个感受记录器里短暂停留后由选择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经过加工(pattern)输入短时记忆。如果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没有被复述,一般保留不到20秒,且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次只能记7±2个项目。需要记忆的信息须经过语义编码(semantic encoding)转化成有意义的模式(多数是类似句子的有意义命题)进入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信息经过两条途径进入反应发生器。一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先回到工作记忆,再由工作记忆进入反应发生器,引起反应。另一条途径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直接进入反应器,引起反应。而执行控制系统会对信息加工记忆的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预期系统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是受目的指引的。

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者整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中就能够提供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的环境,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步骤。例如,给学习者多提供产生有效表象的界面;提供有效记忆的知识分布序列;提供能够让学习者完成短时记忆所包含的信息组块数量;提供足以让学习者形成概念、产生概念结构的各类信息,突出概念结构中的属、种的特点以及经典实例,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完成概念的学习。

五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开发流程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一般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和流程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问题定义;②可行性分析;③需求分析;④软件结构设计;⑤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⑥编码和单元测试;⑦综合测试与评估。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性,除了遵循一般的软件工程规范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里,我们采用诸多学者一致认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流程,如图示

首先是选择课题,接着通过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数据准备、软件编辑等步骤编制成教学软件,将教学软件在小范围教学中试用评价,发现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产品。

(1)项目定义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项目定义,通常包括如下内容:课题名称、制作目的、使用对象、主要内容和组成结构。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有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结构的选择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设计、媒体信息的选择设计以及各类评估的设计等。

(3)软件的系统设计

经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以后,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媒体信息的选择、知识结构的设计以及诊断评价的设计等工作,确保了教学软件的教学性和科学性。但如何将这些知识内容在计算机上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表达,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和疑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需要进行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导言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交互界面的设计、导航界面的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等,具体的设计将在后面详细讲解。

(4)软件制作脚本的编写

脚本是软件开发和制作的直接蓝本,它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包含的各个具体的细节问题细化与描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脚本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

文字脚本是学科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描述出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使用对象与使用方式的说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描述以及文字脚本卡片的设计填写,这些还不能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

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脚本是体现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它的编写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结构的说明、主要模块的分析、软件的屏幕设计、链接关系的描述等内容。

(5)软件的数据准备

多媒体素材是组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组成要素,素材的准备主要包括文本的键入,图形图像的扫描与处理,动画的制作和视频的抓取,根据教学内容和选择设计的媒体内容来准备,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工制作符合教学内容的素材资料。

(6)软件的编辑

根据编辑的软件设计水平和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利用程序语言或多媒体开发工具编写和生成所需要的软件,将准备的各类多媒体素材资料集成为系统的软件。

(7)软件的试用与评价

编制出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应该用到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计算机辅导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发现软件设计以及编制未能发现的技术错误或不足,进而修改完善。

(8)形成产品 经过反复的修订,最终确定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就可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成产品进行推广使用。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制定的计划书,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整理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提高您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1】

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  谢珣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使学生得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这里可理解成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偏向于MIDI音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由上可见: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某首经典乐曲,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解、“欣赏全曲”和“分段听、反复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把主旋律、和弦 、以及打击乐等每个部分分割开来进行形象的欣赏和讲解(当然,教师必须事先将乐谱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之中),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

    一个优秀的CAI课件应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应注重视听教学的特征,突出启发教学,还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做到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流畅,真实感强,解说、音乐清晰动听,功能丰富,演播运行安全可靠。

在制作多媒体CAI课件时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应有较好的软件脚本

    软件脚本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性很强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描述,决定内容的取舍与组织,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并注重于启发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脚本的创作一定要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支持完成。

    二、应选一个合适的制作工具

为了创作出一个成功的多媒体CAI课件,工具选择得好可以大大地加快开发进程,节省开发人力和资金,有利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脚本和软件的设计中去。选择多媒体制作工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编程环境、超级链接能力、媒体集成能力、动画创作能力、易学习性、易使用性、文档是否丰富等。工具问题我们在下文中将有所介绍。

三、应充分发挥交互作用

    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CAI的最大优点莫过于课件的交互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多种输入输出功能,使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四、应使用超文本结构

    将超文本结构引入到课件中来,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使学生更容易得到他所想要学习的信息。这种超文本的结构给学生从一部分跳转到另一部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其中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允许学生挂起正在阅读的部分而去读一些辅助内容,然后再返回来继续阅读。

    五、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好的CAI课件要有最佳的视听综合效果,应当尽量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课件图文并茂,叫人过目不忘。课件应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图象,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其达到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学习效果。

    六、应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从学生使用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看就能灵活自如地使用,而无须去学习专门的操作方法。因此,设计一个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也非常重要,这样能使软件得以很好地推广和普及,否则软件本身使用上的困难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障碍也会大大地降低课件本身的教学效果。

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

    七、在设计上以学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参与;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开发多媒体CAI课件的基本步骤

    1、脚本写作

       根据教材内容写作脚本,是创建多媒体CAI课件的第一步工作。脚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过程流畅进行。其基本做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逻辑划分和组织,使其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类似“章节”);对教材内容需要的各种媒材作必要的指定或描述等。

     2、页面设计

        在CAI系统中,页面的设计应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清晰的条理性和易学易用性,并能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钢琴课CAI为例,它将乐曲选择、乐曲分析、乐曲示范、弹奏要求、资料查询等等,以按纽方式(或热点、图标方式)分布于不同的页面上,形成树状或网状分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路径。如:选择乐曲示范-->确定乐曲示范-->确定示范速度等等。       

    3、素材准备

      对脚本指定的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素材内容,应借助于专门的素材制作工具制作。这些工作可由课件开发成员分别进行。对视频素材的制作,建议使用Adobe Premiere工具。该工具使用比较简单,但功能非常先进,能将采集于录像机、扫描仪、数字照相机上的素材任意编辑,并进行特技处理;图像素材制作,可使用Adobe Photoshop等工具;动画素材制作,可以使用3D Studio MAX等工具;而声音素材中的音乐部分,可通过Cakewalk Pro Audio等工具来制作,或通过录音、CD去采集;语音部分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可在windows 或Sound Blaster中的“录音机”上直接录制。由于音频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故应对其按6:1或3:1的比例进行压缩。

     4、模块制作

        为了充分提高开发效率,利用Authorware的模块功能,可将CAI课件中的内容分支、交互类型等,以模块方式由开发成员分头制作,从而实现软件开发工程化。

     5、模块组装

       按照总体设计,在流程线上将模块组装在一起。其过程主要通过组合图标来完成。

     6、运行调试

       利用Authorware中Try It菜单中的Run命令,运行基本编制好的程序,如运行不畅或不合要求,可使用Start和Stop旗帜将程序分段运行后,再作必要的调试。

     7、编译打包

       完成上述步骤后将文件以扩展名.APW存盘,然后选取Package(打包)命令将存盘后的*.APW文件编译为.EXE,这时,开发好的课件即可脱离Authorware环境独立运行。

    多媒体技术并不神秘,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也并非编程专家莫属,任何懂得计算机基本原理的专业课教师,只要热心于这项工作,通过学习、实践和探索的努力,就能够亲手开发出理想的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多媒体CAI教学课件,改造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计算机化,将为音乐教学展示更加美好的前景。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2】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变化,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课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样才能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呢?本文具体从三个方面浅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要点。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希望能比传统教学手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整个过程不太清楚,从而影响了课件的质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实,只要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点,制作一个好的课件也会变得简单。

多媒体课件常用形式。

通常可分为教学课件、练习课件、测试课件等,随着其教学性质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1)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重在知识的传授,这种课件强调先把教材内容提供给学生,然后依照学生的学习速度教给学生各种概念和技巧,设计评价学生成绩和进行诊断与补救的方法。

(2)练习课件。

练习课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或者在教学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后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决定下一阶段的学习,通常用于教师指定家庭作业或进行教学评价。

(3)测试课件。

测试课件是在学习进入到某一阶段,需要进行评价时设计的软件。

在制作这种课件时可以参考其它形式来设计课件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学生,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

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首先明确自己需要的是哪一类型。

不同性质的课件制作的流程和框架结构的也会随之不同。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动手制作课件前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你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准备用什么媒体,什么方式来展现你的教学内容?

(2)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

一个优秀的课件不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

(3)搜集所需素材。

确定教学内容后,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可用的辅助资源;也可以找对应内容的录象片、VCD或DVD碟片。

或者磁带等等途径寻找需要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音频和视频素材,然后花些时间进行整理和加工。

(4)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首要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

一般来说,如果制作时间不很充裕、课件制作结构比较简单或制作者操作水平不是很熟练,可以选用PowerPoint中文版或frontpage2000。

这两个软件易于学习、使用简单。

对于有一定的课件制作基础的教师,可以考虑用Authorware等软件。

(1)素材制作工具。

前面提到,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要先搜集相关的素材,这包括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在没有现成素材直接使用的情况下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制作。

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也文字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素材制作工具: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Adobe Dimensions),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等。

当然,不是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人员很难掌握也无需掌握所有的制作软件,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需要适当的选择一两种来熟悉操作。

(2)多媒体编辑工具。

在素材准备完成后,怎样把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这需要用到多媒体编辑软件。

这里笔者推荐一款非常优秀的多媒体集成软件Authorware。

Authorware是一种基于设计图标与流程线的多媒体集成环境,以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扩展性强而著称。

Au-thorware的功能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开发方式;非凡的集成功能;超强的交互能力和全方位的网络功能。

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研究。

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

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界面不能过于花哨,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②形式不能太单调,避免“黑板搬家”,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③课件的制作要取材合理,用材得当,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才能使课件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要制作出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除了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更多的软件的应用,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3】

现阶段,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省在下一学年要全面推行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新的教学手段的需求也极为迫切。

而英语和电脑又是新时期知识型人才不可获缺的两大基本素质,被喻为是打开新世纪大门的两块敲门砖。因此将两者结合,将多媒体技术恰当,灵活的运用于英语课程的教学之中就刚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音乐单元)

多媒体课件的在高三复习课的使用最能体现这一作用。在知识的归纳总结上,多媒体课件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划分知识结构;总结知识要点。(定语从句,树状图)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动画,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和他们切实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生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英语不是老师交会的,而是自己练会的。(电影单元)

在很多情况下,课本的知识是很空洞的,象没有血肉的躯体。旧的教学方法是让教师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性,利用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尽量的充实课本知识。但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课本的知识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灵魂,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能体会课文深层的含义。这也正呼应了新课标关于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在情感方面的充实--关于关注和关心爱滋病病人等)

过于关注课件,忘了课件知识辅助教学的工具,忽略了教材的中心地位。可能使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但当课程结束后,在脑海中省下的是一无所有。

要使用课件说明问题和讲清道理,但要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反例:课件只是介绍只是点的工具,直接给出例句)

课件展示过快。应该对没张课件进行解释和补充,充分利用每张课件的外表和内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教育。切记:仅仅成为图片的展示台。(污染单元:在展示环境污染现状的时候让学生充分联想自己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教育)

造成原因和以上几条有关:过多的关注课件;课件内容的教育挖掘不够充分;教室布局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

在制作课件之前首先要研读教材,并且要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选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

最好将所需的教材列成清单,然后逐个去寻找。材料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就同一内容要多选择一些资料以便制作时可以进行充分的挑选。首先,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针对性。要充分体现课程所需要的内容,紧扣教材,教案,切记偏题,离题。其次,要注意选材的时代性。要选择有时代特色的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十面埋伏)。最后,注意选材的合理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声,光,电,色的结合使呈现部分达到最佳效果。

力求课件灵活多变,流畅自然,雅而不俗,赏心悦目。课件的整体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思路,还取决于课件制作的手法和技巧。

正确把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切忌华而不实,反客为主。多媒体技术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官的综合刺激。但有些老师在设计课件时片面的利用这仪优势,过分注重视频技术和音频技术,过于重视动画,色彩,声音的效果,结果是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的老师在上课是过分的注意了课件的使用,而忽略了师生的双边交流,结果是课堂教学活动趋向于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放映工”。

顾全大局,填充局部,注意衔接。

8.多样性 变化但要注意“度”

1. 高一第八单元 (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4】

摘要: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引入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多媒体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上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掌握课件制作的技巧便尤为重要.

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多媒体形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而制作出来的,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一定要学生的思维同步,要运用适合的教材,这样的话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被所有的教师认可,这才能算是好的课件,如何能让课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这是制作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课件的构成结构。

若把一个课件比作一本书,那么它也有封面、目录、章、节、页或单元、课、页等,其中页是基本单元,为显示器上的一屏信息,包括背景、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标、按钮等,同时还有声音、背景音乐等不可见信息,这些媒体组合起来共同表现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就是指课件制作的本身必须遵循谁知规律的同时,要有很明确的教学目的,这样就可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通过各种媒体本身合理运用、巧妙的组合来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课件的内容必须保证准确无误、逻辑严谨,另外在进行模拟仿真的时候动画特技必须要合情合理,所呈现出来的图像、色彩反应必须真实,必须保证学生对课件的内容能够正确的理解。

一方面交互性实质上指学生对媒体的操作性灵活、方面,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与需要能够随时随地的搜索、评定、学生与机器之间形成相互交流信息的多样性,因此,交互性就是教学者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正是多媒体课件和别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实质在进行课件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是说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集成性一方面是多种媒体信息设备的集成,另一方面是多种媒体信息载体的集成。教学媒体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其活动要求选择的,在对不同媒体形式使用的总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其各自的表现特性,做到科学选择、优化组合,使其发挥各自的表现能力,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展示。另外经济性就是应以最少的投入编制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多媒体课件。

选择课题是进行课件制作的第一部分,在进行制作之前,制作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选题论证的相关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也就是说,在进行选题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对于很难理解、老师难降解的难题、重点进行,尤其是那些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宜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

在制作的环节之中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制作后的效果、能否符合教学标准就在于教学设计方面,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制作,要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需求,要确定课件解决问题的步骤,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组织教学媒体、方法,根据教学媒体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呈现的内容及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等

相对来讲课件的设计就像是影视剧;里面的编剧一样,里面包括课件怎样安排、声音怎样配置、色彩怎样搭配,动画视频加入的时机,怎样与学生交互等,因此,脚本设计也是整个课件制作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的脚本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

1、文字的脚本:就是课件教什么、怎样学的文字,之中还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取得,教学进度、媒体运用、课件的类型和使用的时机等。

2、制作脚本,就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会给出课件制作的方法:页面的元素与布局、人机交互、跳转、文字信息的呈现、音乐或音响效果、解说词等。一般情况下,教学流程的每一个子项的制作脚本包含以下几个内容:界面布局、界面说明、屏显内容、屏显类别、屏显时间、交互控制、配音及配乐。但是这些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灵活运用,这就需要老师写出具体的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好的发挥课件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3、收集素材。媒体素材的采择是表达学习内容服务的,所以在选择使用多媒体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表达学习的主题、思想的表达、另一方面必须要克服多媒体设计的内容与学习内容相脱节,努力做到“为内容表现而设计媒体”。因此,在脚本设计、素材准备完成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

4、测试修改阶段。在编辑好的课件完成后,一般的情况下都要预演的,在预演之后还要拿到课堂中去试验,并要有老师们对课件评价标准来进行审查,最后再经过不断的修改、补充、完善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件很庞大的工程,除了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外,还会有很多值得我们重视额问题,这样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进行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的实际要求,争取制作出更好的课件,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懂得学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缪亮,付邦道.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高军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1.

[3]蒋华,蒋涛.浅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广西教育,2003,26.

[4]王春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5.

[5]方振宇,伊学义.关于多媒体课件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0,4.

[6]涂跃进,范炳鑫,涂杰斌.自制多媒体课件中应注意的问题[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Z1.

[7]刘萍.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5】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处理、传送和贮存多媒体信息的数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6】

为保证课件的正常使用,还需要多次测试,以便能够发现课件在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测试完毕后,通常还要将制作好的源文件打包,使之生成可执行文件。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对教学没有起到设想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老师要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不怕修改才行。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

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教师所用的课件从图片的处理、文字的选择到播放的艺术效果,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追求细节的完美固然是好,但是也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

如语文课堂常有复习词语的这样环节,有的课件在显示词语时,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了三、四种不同的字体,或是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做背景,还不时跳出几个动画的卡通小人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之前我听了市里举办的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都使用了课件,其中有一些课件大量运用了Flash动画效果,精彩是精彩,但是如果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只会被其眼花缭乱的动画所吸引,而具体的内容可能还是学不到,这些课件都是学校里的学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制作的,技术上是无可挑剔,但是跟课本脱节,就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了。

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课件得到老师的认可,它们都是一些既能体现教材内容,又适合教学的而且具有相当高水准的课件。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

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网络功能等。从目前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来看,大部分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把图片、视频、文本等内容转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课件。

我们说一个课件就是一个完整的教案,就是一个完整的一节课,它能够反映我们教学基本功。而我们许多人制作课件,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比赛,为了职称等目的,根本不花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件事,或是花了少量的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要完成一个好的课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来设计的、来完成的。

粗制滥造的东西,不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且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几种内容 的拼凑,而是各方面知识的有机熔合,不能为了课件而课件。总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

而通过我们的这些苦心钻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同时透过这个制作过程,还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电脑技术水平。。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7】

1、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就是指教师根据自已的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一个课件制作方案。方案应从如何突出创新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来考虑,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课件的设计确定了课件的主题,它是整个制作过程的主导。确定主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使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2、脚本创作

脚本是贯穿课件制作全过程的依据,是课件制作中最主要的部分。

脚本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章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基础。

3、素材准备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多媒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图像,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用话筒输入语音,或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

4、程序设计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课件。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易学,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方便。

5、总装与测试

在实际制作中,一个课件往往被分割成一系列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制作,最后总装生成一个可执行的应用程序。在总装后,还须进行全面的测试,测试的目的最主要是检测程序是否可以顺利的运行,内部连接是否正确,各种声音,动画是否可以正常播放等等,以免使用时出错。

应用课件制作完成后,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确保课件质量的最后一关。如果存在某些问题,应继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交果,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8】

论文关键词:篮球战术;双语多媒体课件;设计;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部分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及实证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拓展研究,以探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促进的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我国关于篮球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有很多,但结合双语教学的课件制作研究较少,其中有关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训练方面的双语多媒体课件的研究还是个空白。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我们考虑如何在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本文是通过对部分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进行研究,以其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与提高,促进学生在学习篮球战术基础配合中提高英语水平,并为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应用与理论指导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制作。

2、研究方法

多途径检索体育多媒体课件研究文献、双语课件制作文献、体育双语教学课件文献。

走访专家,以便更好地为课件制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撑。

运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篮球战术教学的认知理论、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理论、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制活动变化规律、篮球运动技能开放与对抗性理论、战术教学与训练原理和方法、双语教学理论为课件内容与方法设计制作的理论指导。

课件开发与制作遵循科学性、教学性、高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学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通过控制课件的演示来进行战术基础配合的讲解示范和纠错;通过优秀运动员典型精彩视频的示范来了解战术环节、技战术动作全过程;通过课件中的中英文声音、文字的播放来学习专业英语。

(方法和要点、运用时机及特点、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练习方法与手段、典型战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组织教学和训练建议等。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的内容框架采用不同的媒体内容,并有中英文对照。例如在突分、夹击配合的方法和要点中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内容为主,在练习与训练方法中主要以视频媒体为主。对某一战术配合环节可进行中英文字说明、视频演示和图片显示,从而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课件对学生的刺激,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课件的结构与界面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对于节点主要考虑根据学习者特点及认知规律来选择节点大小,尽量减少冗余信息;一次只显示一个节点信息;对根节点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来进行设计,使知识内容层次清晰。

在链的设计上,为了清楚体现各节点之间的层次、归属关系,反映各节点间的逻辑联系,本课件主要采用线性链。

在设计网络时主要考虑课件主模块和子模块之间、知识单元之间、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跳转关系。

在人机交互设计上主要采用常用的按钮、热字热区和按键的人机交互方式。力求使课件的交互系统友好、灵活和透明,让学习者能清楚地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还在系统的不同部分采用了相似格式和人机操作方式,使学习者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的烦恼。

2、课件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图片、视音频、动态交互的多媒体集成,并能以网页的形式通过网络浏览器呈现。使用以教师课堂播放演示为主,学生课下联网自主选择学习为辅。

为方便课件制作过程,确保课件表现功能的实现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软件开发平台为公认的交互性能最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

(PowerPoint、Director、方正奥思等来完成。这些多媒体创作工具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这使得课件制作者不用学习复杂的编程语言就可以调度各种多媒体信息和设计用户界面等,从而摆脱了繁琐的底层设计工作,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设计和创意,不仅大大简化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而且大大提高了课件的质量。   以采用Authorware来制作为例。所需各种素材准备好后,就可以在Authorware软件下开始制作了启动Authorware,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篮球突分、夹击基础配合战术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在属性面板中将文件大小设定为1024×768,保存此文件。选择“插入”→“媒体”→“flashmovi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浏览”,导入flash影片,在流程线上加入一个等待图标,在属性面板中选择响应的方式为“单击鼠标”。在等待图标下加入一个擦除图标,擦除上面的flash文件。在擦除图标下加入一个显示图标,双击图标,在里面插入准备后的图片。在擦除图标下加入一个交互图标,在交互图标的右侧插入3个群组图标,分别命名为“突分配合”,“夹击配合”和“退出”。将“突分配合”和“夹击配合”的响应方式定义为热区域,然后在其中插入准备好的内容,在“退出”图标内加入一个计算图标,在里面输入程序“quit()”,将准备好的资料全部插入以后,选择“文件”→“发布”→“打包”,选择运用平台为“Windowsxp,NT和98”,勾选所有选项即可。

三、课件的教学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采用同组前后测试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实验,以验证在教学中应用本课件的教学效果。以本院突分和夹击战术基础配合水平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以实证本课件对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表明,双语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用到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学效果明显,切合教学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研制的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双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界面友好、开放性和实用性强,体现了篮球战术教学实践性与英语专业知识趣味性丰富表现的较佳知识组合。利用本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战术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能力和水平,也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2、建议

制作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双语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是对篮球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建议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拓展研究,以探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促进的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耿岳.掷标枪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3]于红霞,何志波等.体育院校的新课题——体育双语师资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

[4]刘卫东.高校公体篮球课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孔军.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蔺新茂,蔺丽萍.体育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9]陈钧,张全宁等.在我院篮球实践课中运用双语教学的初步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9】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另外,还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条件限制,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是形象生动的,但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以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篇10】

摘要:随计算机硬件的普及和软件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PowerPoint为例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经验和一些常用的小窍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PowerPoint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形式灵活、色彩及动画内容丰富等特点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却反映有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板书教学模式,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与多媒体课件相关,如有的课件存在内容过多、跳跃性太强或颜色过于杂乱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一些技巧和诀窍。

一、制作课件的常用工具

从Director、OutStartTrainer、TooIBook 和PowerPoint以及国内相关公司开发的方正奥思、广州凯迪、课件大师(瑶光)、洪图等“1,但是在国内使用最为普及的只有Authorware和PowerPoint。

Authorware是由Macromrdia公司推出的极具实用性的优秀多媒体集成软件,涉及文字、动画、声音和视频的制作技术,它兼顾制作动画的方便,配音效果的完美,交互性强,衔接性好,画面优美等诸多方面,突出了CAI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与集成性两大主要特点。它的最大特点是创造了基于图标的创作方式,只需对13种图标进行拖放及设置,就可以完成普通课件的开发。在多媒体教学初期应用Authorware的较多。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Office组件之一,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PowerPoint易学易用、上手特别快,适合制作教学用的演播型课件。其优点是能配合教师讲课的进程,随着教师讲解逐步展开,一步步演示和呈现各种文字、图片、动画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文中以PowerPoint为例对高校教学类课件的制作原则、相关经验和小窍门进行了总结。

二、课件制作原则

(一)目的性明确

用于不同目的的多媒体课件有不同的特色,如商业宣传用多媒体要注重色彩的艳丽,主题鲜明,第一视觉就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讲求短期效应。高校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结合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和理念。他追求的是长期效应,结合教师几十个课时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一门系统知识,所以课件内容,页面风格、配色方案、组建布局和动画效果的使用都应该以教学为目的而展开。

(二)结构清晰

教学用课件不同于一般的会议报告或商业宣传,其内容包括整门课程,往往由多个文件组成,既要保持单个课件的系统性还要讲究不同课件间的衔接性。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一般以教材的章节为单位组织多媒体文件。一个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封面、前言、主体、子模块和片尾几部分。封面包括章节名称和制作者信息;前沿包括教学目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要点以及核心内容;主体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子模块是对难点的补充解释或其他视听材料:片尾是章节的'总结和概括。

主体部分是课件的关键,在教学中学生最为反感的就是整张幻灯片都写满文字,教师照本宣科。理想的课件应该采取标题式结构,用三到四级标题列出课程框架,不同标题下填充关键词配合相关图表,通过围绕标题、关键词和图表进行展开和解释达到授课目的。

幻灯片中字号和字体也不要随意使用,要力求规范。统一,避免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一张幻灯片上一般不要超过三个层次,不同幻灯片上相同层次的文字要采用相同的颜色、字体和字号。

风格统一,就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表现出来的习惯配色、字体组合方式,合适的风格能突出主题。最简洁的方法是通过”母板”定义好PPT的风格,以保持整个PPT课件的每个幻灯片的风格一致。教学应用的PPT课件一般应趋于”保守”、”简明”的风格,原则是”尽量少的文字说明,适当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尽量多的图表”。

(三)简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通过图、表和文字结合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幻灯片本身从来不是演示的主角,人们来倾听、感受或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不要让幻灯片喧宾夺主,由此决定了制作教学用多媒体课件的简约性原则。

简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和形式。从内容方面而言,不要试图把所有信息都加载到幻灯片中,内容过多容易引起学生的惰性和厌烦心理,同时产生可以课后自学的想法。其次是体现在形式上,幻灯片应该留有足够的空白空间,不要用妨碍理解的标识或其他不必要的图形或文本框来填充空白区域。再者就是动画和过渡效果的应用上,有的年青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色彩艳丽,动画和过渡效果丰富,一张幻灯片往往要点击十几次鼠标才能完成播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新颖、活泼、明快,引人入胜。授课过程中适当采用动画或过渡特效在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要掌握度,应用好了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了就是喧宾夺主。

(四)美学原则

美学特性就是看过课件后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往往通过色彩搭配和页面布局达到美学效果的目的。色彩激发情感,传递感情。合适的颜色具有说服与促进能力。研究表明色彩能够提高兴趣,改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能力。配色一般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组合搭配,有时设计师为取得一种特定效果而采用多种颜色的搭配。多媒体课件不是绘画作品,与网页设计类似,配色方案应该追求简洁、明快。在课件制作中最忌讳”五颜六色”,过多的颜色会显得杂乱,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页面布局,所有课件都使用一种模版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或厌烦,所以不同章节的课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配色方案和动画效果。

为了让演示看起来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每张幻灯片上,可以设计一些固定的元素,如与课程或学校相关的图片。这些固定元素可以放到幻灯片的母版上,节约了时间。适当的时候使用视频或音频,应用视频短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可提高主动认知能力,这是人们自然的学习方式。

三、课件制作经验

(一)模版与母版的使用

所谓”母版”就是一种特殊的幻灯片,它包含了幻灯片文本和页脚(如日期、时间和幻灯片编号)等占位符,这些占位符控制了幻灯片的字体、字号、颜色、阴影和项目符号样式等版式要素。母版通常包括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四种形式。幻灯片母版通常用来统一整个演示文稿的幻灯片格式,通过修改幻灯片母版,可以对模版中格式进行统一修改。

(二)超链接

许多老教师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多媒体课件只能线性播放,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跳跃性思维。PowerPoint中的超链接是指从一张幻灯片指向另外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同一文件的不同位置或另外一个PPT文件,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网页、一个多媒体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在幻灯片与幻灯片之间、幻灯片与其他外界文件或程序网络之间自由转换。

(三)图形表格

图形是多媒体课件的最重要组成元素,对于不同性质的图形应该采用不同的格式和分辨率,以确保演示效果,同时有效控制文件的大小。对于黑白线条图一般采用*.tif的raw无损压缩格式,分辨率最好能达到600dpi,而一般的照片或彩色图片最好采用*jpg或*.gif格式,如果单纯用于屏幕演示96dpi的分辨率就足够了,还需要打印,最好要达到300dpi。对于Excel或Word中生成的图形可以通过拷贝和选择性黏贴中增强型图形文件的格式导入PPT。PowerPoiQt可以自己生成表格,也可以把Word或Excel中的表格直接导入PPT文件。

(四)存储格式

PowerPoint文件绝大部分都存为}.ppt格式,需要注意的是Offce版本不同,可能在打开文件时碰到问题。如果做好一个PPT,担心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不能正常播放,可以将其存储为*.pps格式。

打包:如果课件中包含了链接到外部文件的超链接,例如音乐或视频,常常碰到的问题是拷贝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这些超链接不起作用了,超链接找不到链接文件,那么我们可以采取打包方式,”打包成CD”功能可将一个或多个演示文稿以及支持文件复制到CD或其他目录中。在默认情况下,PowerPoint把播放器打包到CD上,即使在其他未安装PowerPoint的计算机上也可以运行,符合脱离软件平台运行的要求,而不用担心到其它的计算机上不能播放或者播放效果不正常。

(五)控制信息量

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明显加大,如何围绕标题展开控制讲课的进度可能是部分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年青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初期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做了四五十张幻灯片,把课件讲完可能还不到下课时间。对于学生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了海量信息,效果如同走马观花,分不清重点也难以融会贯通。

一般而言,单张幻灯片中文字的字数最多不超过60个汉字,讲授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一次课比较合适的幻灯片数量应该是20-30张。

(六)善用帮助和互联网

如果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软件的帮助功能,即菜单的最后一栏,输入关键词即可查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果在帮助中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只要打开Google或Baidu等搜索引擎,输入相关的关键词,一般都可以可得到所需的结果。

(七)其他

快捷键:快捷键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除常用的拷贝、粘贴、存盘和撤销操作等命令之外,还有Shifi切换视图模式:FPageDown、右箭头(一)、下箭头(I)或空格键执行下一个动画或换页到下一张幻灯片:PageUp、左箭头(一),上箭头(t)或Backspace:返回到上一个幻灯片;+Enter超级链接到幻灯片上;Esc、Ctrl+Break或连字符(.)退出幻灯片放映。

备注页:备注页功能是一种视图模式,它的上半部分是幻灯片的正文,下半部分就是备注内容。使用备注页方式播放演示文稿时,台下的听众看到的是正常的演示文件,而演示者在计算机上还能看到幻灯片下部的备注内容。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标题式课件,有时我们没有完整描述各标题下的详细内容,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尽管文中分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方法以及一些制作经验,但是幻灯片的目的在于支持教师的叙述。多媒体课件仅是教师授课的工具,决定授课质量的关键因素还是人对课件的驾驭,最佳的授课效果是通过人对课件诠释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吴建平,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J】学科教育,2004,4.

【2】徐定华,缪亮,陈丰.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5.

[3]杰诚文化PowerPoint2007多媒体演示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多媒体课件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开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间了。教案是促进师生之间教学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它会包含哪些部分呢?栏目小编整理了与“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帮助您更加清晰地制定未来的规划!

多媒体课件(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教师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演示。这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演示方式就是多媒体演示,国外一般称为“电子显示”(electronic presentation)。把多媒体演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即为多媒体演示教学。

多媒体演示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接受各种感觉的刺激,可以更有利于其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照顾到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使各种认知偏好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得到发展。

传统课堂演示主要使用挂图、幻灯、录像等手段,演示一般局限于较小的范围。而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突破时空上诸多限制,把演示范围得以无限扩大。只要具有条件,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向任何需要者进行演示,甚至可以把演示教学内容放到互联网上,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

传统课堂演示一旦制作好,在课堂上使用时很难更改。而多媒体课堂演示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随着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的日益精通,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演示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性的修改,如添加、补充、删除一些内容,使演示的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共同参与演示内容的修改,这样会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

多媒体演示教学综合利用语言、音响、图像、动画、图表等多种媒体,能直观、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感受所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的培养。这种教学很容易营造出教学所需要的课堂气氛和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学生能在这种情境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尤其对于一些离现实生活、离学生经验较远的问题,使用多媒体演示模拟情境,能很生动直观地使学生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1)多媒体演示要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多媒体演示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动态和充分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的特点,但它不能单独用于课堂教学,必须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课堂上,教师在演示课件时,要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有意识地将学生置于总结发现的地位,促使学生思索、探究,而非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3)掌握课件的可控性。课件在使用时必须能根据教师的意图进行操作,如暂停、跳转、返回、继续、重复某一内容、静音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效力。否则,授课教师就不能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来控制课件的走向,而是被动地成为课件的解说员,就无法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4)课件设计时要心中有学生。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如颜色的设置,要考虑是否对比明显,学生是否看得清楚,是否喜欢等。再如顺序的安排,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课件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多媒体演示教学按时间先后、教师的任务不同可以划分为目标定位阶段、课件制作阶段、演练阶段、课堂演示阶段这四个基本阶段。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演示教学时,首先要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还要明确在这个总目标下,如何划分小目标以促成总目标达成。还要考虑这些小目标在各个教学阶段如何实现。如《石榴》一课,一位教师想进行多媒体教学,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体会“美”,并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在这个总目标下,总目标被分为几个子目标:如体会“美”可以由浅到深分为体会水果之美、成长之美、成熟之美;写作方法目标又可以分为从颜色、味道、形状等方面来描写事物。这样教师就可以继续设计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这些子目标达成。在目标定位阶段还要考虑到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教师所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目标,过难或过易的目标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前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点、疑点等,并对这些教学要点总结归纳,组织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之后,确定哪些内容要采用什么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就自己的初步想法设计出教学流程图,设计出教学的每个阶段进行什么内容。其次,教师要根据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包括声音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等。教师在资料收集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设计的流程图来进行,使资料为教学服务,资料要能生动形象地支持所要传达的观点。资料收集来后就要进行整理。把所收集的资料放入所设计的流程中,看是否合适,对有些资料要按照教学内容和流程的要求进行剪切、合并或删除等,如录像的剪切、文字与动画的合并、某些不合适资料的删除等。接着就要根据自己所制作的流程、选择的资料进行课件制作。在课件制作中要注意选择好软件,一般使用的课件设计软件有Authorware和PowerPiont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教学资料的结构与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心理发展逻辑顺序。如小学生好奇心强,在课件顺序上要考虑调动其好奇心,课件展示要给学生留有疑问,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演示课件中还可以包括备注页、讲义等内容,使教学演示更为完整。

课件制作好后并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尤其对新手教师来讲。还需要一个演练的阶段。教师运用设计好的课件进行教学演练,找出课件中还存在的问题,把握操作技术,思考如何使语言与课件配合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课件进一步地修改使之更完善,更科学。

教师把自己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真正用于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在课前把上课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调试好,如调试好计算机、投影仪、麦克风、灯光等。其次,要注意语言讲解和课件展示的结合。现实中许多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要会点鼠标就可以了,课件里什么内容都有。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念,教师在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课时,并不只是一个操作者,他还应该是讲解者、调控者。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语言讲解,使自己的语言与课件完美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来控制课件演示的放映节奏。在演示中要适当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长时间不用课件时,应把课件屏幕设计为白屏或黑屏,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课件在课堂演示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新问题,自己在课堂上产生的新想法,对原来设计好的课件进行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教师在演示课件时,在课件的空白处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添加一些文字或图形。这样,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更加具有灵活性,也更能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多媒体课件(篇2)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这样,就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林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微软公司出品的制作幻灯片的软件,此软件制作的电子文稿广泛地应用于学术报告,会议等场所,用本软件制作课件也是目前中学老师最常用的手段,就此软件来说,他的优点是做课件比较方便,不用多学,很容易上手,制作的课件可以在网上通过IE来进行演示文稿的播放;但就其功能来说就相对差了一点,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的展示制作较为方便,很容易起到资料展示的.作用,但是如果要达到交互方面较好的效果那就比较繁琐,完全可以做到按钮、区域交互。由于office软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powerpoint课件的使用一般也不需要进行打包等处理,只是需要注意易机使用时的音、视频文件的路径。

Authorware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多媒体开发工具,由于它们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简便的用户界面及良好的可扩展性,所以深为广大用户的欢迎,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开发工具,一度被誉为多媒体大师,现在的版本已经发展到7.0,用户比较多,广泛用于多媒体光盘制作等领域,教师用些软件来进行课件制作的人数也比较多。此软件的主要特点是:Authorware是基于图标(Icon)和流线(Line)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具有丰富的交互方式及大量的系统变量的函数、跨平台的体系结构、高效的多媒体集成环境和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等。可用于制作网页和在线学习应用软件。如果变量函数用得好的话,可以用他来开发一些小的应用软件。我用过一段时间,他的交互比较强大,就是不会编程也可以做出一些交互好的课件。唯一让我感到不好的地方就是做起动画来比较困难,如果不借助其他的软件,做一些好的动画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不是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虽然有很多插件,但打包以后还要带着走,所以对于制作一些生活有趣的课件有一些困难。另一个就是打包后的文件比较大,不利用传播。

Director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多媒体开发工具,是全球多媒体开发市场的重量级工具,据统计,它在美国专业CDROM开发市场占据85%以上的份额。它不仅具备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而且拥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它本身集成了自己Lingo语言),全称是:Macromedia Director Shockwave Studio,目前最高的版本为Directo MX(也就是9.0)。主要定位于CDROM/DVDROM(多媒体光盘)的开发。用Director制作多媒体动画,无论是演示性质的还是交互性质的,都显出其专业级的制作能力和高效的多媒体处理技术。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等这些多媒体元素,在Director中都可以非常方便而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精美的动画。因为非常专业,所以教师用此软件制作课件的不多,我也见过几个,非常漂亮,交互也比较好。特点:帧动画与编程相结合的多媒体编制软件,用帧可以做出很多漂亮的动画,有Lingo语言可以编出你想要的交互,引入的外部的多媒体元素非常丰富。可是生成的文件比较大,在网络传输方面做得还不是很理想。对于初学者来说,用他来做课件比较困难,说实在话我非常喜欢这个软件,也正在学,对于Lingo语言我还是一知半解。(我实在是非常的笨)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用在互联网上动态的、可互动的shockwave。它的优点是体积小,可边下载边播放,这样就避免了用户长时间的等待。FLASH可以用其生成动画,还可在网页中加入声音。这样你就能生成多媒体的图形和界面,而使文件的体积却很小。FLASH虽然不可以象一门语言一样进行编程,但用其内置的语句并结合JAVASCRIPE,您也可作出互动性很强的主页来。FLASH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安装插件PLUG-IN,才能被浏览器所接受!当然这也避免了浏览器之间的差异,使之一视同仁!有人曾经说过:下个世纪的网络设计人不会用FLASH,必将被淘汰出局!我相信这句话没错!(因为我们学它,所以我多讲一些了)

1. 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流式播放技术使得动画可以边播放边下载,从而缓解了网页浏览者焦急等待的情绪。

2. 通过使用关键帧和图符使得所生成的动画(.swf)文件非常小,几K字节的动画文件已经可以实现许多令人心动的动画效果,用在网页设计上不仅可以使网页更加生动,而且小巧玲珑下载迅速,使得动画可以在打开网页很短的时间里就得以播放。

3. 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Flash作为网页动画设计的首选工具,并且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电影)效果。而且在Flash4.0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支持MP3的音乐格式,这使得加入音乐的动画文件也能保持小巧的‘身材’。

4. 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设计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出高品质的动画,通过ACTION和FS COMMAND可以实现交互性,使Flash具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它与当今最流行的网页设计工具Dreamweaver配合默契,可以直接嵌入网页的任一位置,非常方便。

总之:做动画非常漂亮,你是知道的,也看过的,做交互非常多,你用过的,也玩过的(FLASH游戏等),做网页非常酷,现在你感觉得到,将来你会看到很多,做课件非常小,而且生动、交互好、文件小、利于网络传播等。

多媒体课件(篇3)

掌握中国画中锋、侧锋、散锋用笔方法,生动地表现动物脸部特征与情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绘画步骤和用笔、用墨方法,大胆对动物的脸进行夸张与表现。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抓住并夸张动物脸部特征,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创作。

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动物五官及毛发。

多媒体课件、国画颜料、纸、墨、笔、调色盘、毡子等。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的朋友,它们就是可爱的动物。课件出示大象、狮子、小猫、老虎、熊猫、猫头鹰等动物图片,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的脸,你会发现它们的脸各具特色,那么,我们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它们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画一画《动物的脸》,顺势引出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胄先生的一幅花猫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是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猫的?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作品中的猫和图片中的猫有什么不同?

2.突出表现了花猫的哪些部分?对创作有什么好处?

3.画家主要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来表现猫?

小组讨论并汇报:作品中的花猫以中锋浓墨勾眼圈、点眼睛,画胡须和眉毛;以湿笔浓淡结合的破魔法画身体,给人以体态丰硕的感觉;背部用浓墨破淡墨,勾画出花纹效果和绒毛质感;猫爪处浓淡相宜,以浓墨勾画出指甲的尖锐与锋利。

教师对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不完善的进行补充。

教师以小猫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利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2.五官:在脸的中间位置用淡墨中锋勾出眼睛的外形,在眼睛下方中间的位置侧锋画出鼻子和嘴,为了使眼睛更有神,再用重墨画眼珠。

3.毛:淡墨以皴擦法表现小猫脸部短而硬的毛。然后,笔锋蘸淡墨,笔尖蘸少量浓墨,以侧锋按压在一张废纸上,使笔尖水分变少并形成扁平的“散锋”,在小猫头顶及耳朵周围用毛笔的“散锋”适当添画短而稀疏的毛。

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些动物脸部的照片,请学生每人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它的脸部特点,准备怎样用中国画的笔墨形式进行表现。

作业要求: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运用中国画技法大胆表现动物的脸。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介绍自己的作品,并重点说说本组哪一幅作品的脸部特征抓得准确,哪一幅作品的笔墨运用的恰当,选出本组表现大胆、特点突出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2.教师点评各组评选出的表现大胆、特点突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中国画的形式尝试创作各种内容的作品。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保护它们,使我们共同在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快乐的生活。

多媒体课件(篇4)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境界。如何把握好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应用,对于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平台的选择、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谈了作者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其无可比拟的声光效果和眩人耳目的新技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呈现出空前的热情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要做好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掌握一定的相关软件的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有了计算机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才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也层出不穷,如美国Macromedia公司的专业级多媒体制作软件Flash, Authorware,自带高级语言和大量的函数;还有美国微软公司的Office组件中的电子幻灯Powerpoint等。要求普通教师精通计算机,熟练各种课件开发软件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强大。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应具有所见即所得、媒体集成度高、各种特殊效果丰富且容易实现的特点。

2.容易上手。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的操作应简单易用,必须使一个完全不懂程序设计甚至完全不懂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使用方法。

3.兼容性强。课堂教学中要用到的素材千变万化,开发平台必须要兼容绝大多数的媒体格式,支持各种输入设备,能够采用所提供各种素材。

美国Macromedia公司的Flash和Authorware软件适合于制作大型的教学光盘,电子商务,复杂的课件等,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使用才能掌握。而一般的图文声像加简单目录跳转的报告方式的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不用编程只需轻点鼠标就可完成。因此,我认为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教师来说,应该选择Office组件中的PowerPoint。PowerPoint的操作极其简便,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是PowerPoint的最大特色。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使你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课件。

选择好了课件的开发平台,为了制作更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还应根据自己专业特点掌握一定的相关软件,这样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象Office组件中的Word、Excel,或者是金山公司的WPS办公组合等文本编辑软件可以编辑您收集的文本素材和制作统计表格,可以让您电子化储存从报刊,杂志上筛选的文章片段和一些突发的灵感;而Photoshop、Acdsee等图象编辑软件可按你的要求修改、处理图片;JetAudio 等音频处理软件能帮助您将磁带等音频音频资料整合到课件中;超级解霸、会声会影等视频处理软件能根据您的要求编辑、裁减各类视频文件……

其次,要多方位多渠道收集各种素材。

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教室,电脑网络等。素材的收集与制作,不管什么课件都需要有它的内容,象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或视频片段等等。这些都可说是课件中的素材。要想制作出好的课件与选择合理、生动、形象的素材是分不开的。而这些素材就要靠我们去不断的收集与制作,从报刊杂志,书籍,光盘书库、图库或声音库中可收集到许多对我们有用的.文字、图片和声音资料,从VCD和一些专业影视资料中可获取所需要的影视片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如能在上网时稍加注意,都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素材,尤其是从事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教学工作的人士,往往可从网上获取到国内外最新的、图文并茂的素材资料,同时,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更能迅速地找到相关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只要经过合理的整全,都能成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当然,多媒体素材准备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每次课件制作都要临时准备素材,常常就会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而且每个人能够搜集的素材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做到资源的共享,平时在素材的收集的时候,若能与其他教师多做交流,实现彼此间的素材共享,那就一定能够事倍功半了。

在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前,对课件的设计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经常存在这一些误区:一个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减少了教师书写版书的时间,增加了固定时间的课堂上授课内容的容量,因此,很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加快了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另一个是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一味地追求最新的“技术”,把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课件毕竟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只有设计好课件,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那么,课件的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 课件的可教性入手。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化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由于科目、专业的不同,课件不一定非要有复杂的编程和庞大的组织结构。多媒体课件可以说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如果能用几段文摘、资料,几幅图片或一小段视频动画程序来陈述问题、展示现象、说明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或接受,总之能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都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课件,但如果在课件中能适当的利用交互功能加入目录跳转或让课件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可随参数的变化而改变,则将会使课件变得更加生动,灵活。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因此,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还要在能够脱离本机的其它计算机环境中运行。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安装步骤简单,可以方便地拷贝到硬盘上运行。课件启动要迅速,不能让学生焦急等待,白白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课件要尽可能占据小的容量,一定要改变课件越大越好的错误观念,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课件最好还要能方便地移植到网络平台上。

(2)友好的操作界面。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有指示明确的按钮和提示,主要应是鼠标操作,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以免引起误操作;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可以方便地在教学的各个章节之间跳转。

(3)课件运行要稳定。在课件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复杂的函数和容易引起歧义的按钮,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很容易地回到课程的主框架内,或重新启动,尽量要避免死机和出错现象,提高课件运行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4)应充分发挥交互作用。不能把课件做成从头放到尾的“电影”,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优点莫过于课件的交互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多种输入输出功能,使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在制作课件时应适时地设计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解决。

(5)课件要方便修改和扩充。一个好的课件要经过无数次修改才能成功,即使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有不少新的修改和补充。因此要能够十分方便的修改和补充课件内容。这就要注意课件平台和媒体元素的选择,要尽量选用扩充、修改容易的开发平台。

如果一个课件的演示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 赏心悦目,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说明它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样的课件可以说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完美结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不仅教师的 美术基础要扎实,还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所以这一方面的要求也不宜过高。一般说来,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的整体布局要简洁明快、一目了然、突出主题,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习的重点;

(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课件要根据使用的环境而进行合理的搭配,在使用投影设备进行演示的教室里,尤其是当教室的光线较强时,课件内容应使用较为鲜明的颜色色,尽量使文字与模板背景明显区分开来,避免学生因看不清板书而无法正确理解课堂内容。这一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教师常常因为不注意这一点,而使制作的课件在电脑上演示时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件,但一旦用在课堂上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图片的使用要小而清楚,避免引用一些尺寸过大的图片,这些大图片常常会造成课件使用过程中的停顿,因此,尽量要使用jpg格式或gif格式的图片;

(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不要使用过多的按钮配音,这些配音按钮往往会使我们的课件容量大大增加,给课件的稳定运行造成一些,尤其是那些尖锐、激烈的音乐,更是容易造成学生的烦躁情绪;

(5)动画的运用要少而精。可以采用Flash等软件制作的矢量动画或者是Animator等制作的gif格式的动画,这样动画的体积通常很小,课件在使用的过程就能够很流畅,能够很好的渲染课堂气氛。

4.要多进行交流,博采众家之所长。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方式在当今只会阻碍人的发展。

总而言之,一个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在课件制作的实践中,只要肯努力钻研,还可摸索出更多的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不断促进多媒体教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课件(篇5)

一、教学资源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身就属于新型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信息化的产物。而信息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有使用价值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方面有所开拓、有所创新,否则缺少实际的应用价值。因此,评价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首先需要评价的是课件中的“教学资源”。1.丰富性: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存储教学资源的数量上有着常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巨大的存储能力,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课件中的教学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思路是否开放、视野是否开阔。例如,深圳高级中学祁兵老师的《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扩展阅读中收集了大量的古色古香的胡同图片,最适合学生对胡同进行专题性研究。语文多媒体课件中,特别是网络课件的设计在体现教学资源丰富性方面有着一般课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类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都采用网页制作,资源容量极大,多数近乎网站,可以满足学生专题研究或自学的需要。2.贴切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是评价教学资源的惟一标准,如果收集的教学资源缺乏贴切性,即不适合于所教的内容,教学资源即使丰富,也是没有用的。例如:《论语》,学生对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是很陌生的,他长得什么样?他有什么个性?这些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多媒体教学中,可选择的孔子的图片很多,选哪个更贴切呢?现代人学《论语》不再把孔子当成圣人,而是当成哲人、智者。因此在选择孔子图片时,不应当选那些缰硬的、带有灵光的圣人图片,而要那些突出他睿智特点的图片。3.感染性、吸引力: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是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性、吸引力是必不可少的。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诵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诵读资源比较多,但从教学资源的感染性、吸引力的角度来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片断可谓绝佳:鲍国安所演的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高声吟诵《观沧海》。此景、此情、此神韵,是教师一般性范读、甚至是专业播音员也无法企及的。朗诵的教学资源最好截取名人的专业朗读,不要录自己的朗诵,尤其是当教师自己方言比较重、音质不美的时候更不应当录下来献丑。二、“程序设计”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结晶,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信息技术的产品,首先必须评估其技术含量的高低;其次因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殊用途,又需要评估技术与语文的融合度的大小。1.课件中的技术含量:对于大多数网络运行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而言,交互性越强、开放性越强往往意味着制作难度大,技术含量更大。网络教学的课件一般都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课件范围,由教的单一用途向教与学多用途发展,特别是往自学、游戏方向发展。一般来说,这类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有模仿网络聊天室的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特有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读书研讨、发表意见等交流活动。其中“大厅”的作用是供学生对共性的问题展开讨论,“独立窗口”用于向有争议的学生提供专题讨论区。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另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作为研讨和发表见解的观点或论据。有的课件还特别设计了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等。制作这类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高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课件制作的高技术与课件的高性能一般成正比。从大量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参与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程序设计一般比较完善、兼容性较好,尤其是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相对复杂,性能比较稳定,要较用其他工具制作的课件更高级;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一般要比单机版课件设计程序要更高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赞同语文教师独立开发、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因为这恰恰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短处。2.课件中的技术与语文融合度:从技术与语文融合度的角度来评价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需要关注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否像语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1)程序设计的自由度:自由度是评价语文课件设计的重要因素。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核心是教学资源,程序设计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存储、调用和呈现这些教学资源。①教学资源调用、呈现程序的简便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调用教学资源的便捷功能,在设计调用程序时,要采用流行的傻瓜设计,要简化界面,简化项目,尤其是音频、视频的播放系统要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想干什么只需轻轻一点即可,使用起来应当像随手翻一本书那样简捷,使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也能轻松使用。②教学资源调用、呈现程序的可选择性、可控制性。这是实际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播放教学资源的程序设计上缺乏可选择性、可控制性,采用的是线性的、不可停止的播放方式,无论你怎么想让它停下来,它都不停;无论你愿不愿意看,都得耐心看完。因此在设计播放程序时,可以把教学资源设计成非线性的资源块,可选择性、可控性较强。例如:祁兵的《胡同文化》连续播放胡同图片,不可控制,只能看完,其中有些图片很贴切,可遗憾的是教师无法把它单独挑出来进行教学。《木兰诗》课件视频设计巧妙,可控性好,可以满足教师随机需要,特别是诗《敕勒歌》配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选择《致爱丽斯》《孤独的牧羊人》《二泉映月》,尽管这三首曲子均不贴切,但音频可选择性好。③存储的开放性。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程序设计方面最大的弊病是资源存储的封闭性,只能使用课件本身预先存储的教学资源,而无法随时存储自己选择的教学资源或其他课件中的教学资源。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教学资源存储程序应具有开放性,程序设计应当考虑到课件本身的资源库的有限性,而资源本身则具有无限性。尤其应当设计网络下载的接口,让别的使用者能够链接和存储他想使用的任何资源。(2)语文课件设计的风格: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都带有一定的文化气息。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鲜明的文化风格,这是技术与语文融合的最高境界。语文化的程序设计要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课文风格。这方面难度较大,因为教材中的文章古今中外都有,风格迥异。因此在程序设计时要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中国现代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不同课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应体现不同的文化风格。例如:吉林市九中窦志刚老师的《老子二章》课件,用古朴尤其是阴阳鱼的设计,一眼就能使人看出这是给老子文章所设计的课件。新疆五家渠一中邱旷老师的《沁园春·长沙》课件引用大量毛泽东的书法、诗词,特别是大量使用红色,有一种独特的“毛泽东式”的美感。有一个《七根火柴》课件,在欧化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楼的红军战士在泥泞中跋涉的场面,感觉十分不协调,如果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亲吻镜头则恰如其分。三、教学适应性课件最终是要用于教学的,因此是否适合实际教学,能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起来非常别扭的课件,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好课件。

多媒体课件(篇6)

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本人初步探索出一条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路子。以下简单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那末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是指日可待的。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再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

1、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激趣”。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最佳情绪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我在教《慈母情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学习剧本《奴隶英雄》(节选),如果只是讲读剧本,能调动八九岁的小学生多少情感的投入?但放一段演出录象,整个气氛又将怎样?记得当我为学生播放看《斯巴达克》时,学生对古罗马的奴隶的悲惨生活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再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声,电,光,色,激情的表演,对人的感情起着多大的作用。

二、用多媒体易于创设情境,以情感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共鸣,使之自觉地随同作者进行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讲台上端放着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悬挂着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上披着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着每人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考虑到课文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差距,单凭教师讲述很难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再配上哀乐,先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范读,使他们沉浸在对周恩来总理的沉痛缅怀追忆中。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心灵受到难以言状的震颤,从而被悲痛欲绝的送别场面所深深吸引与感动。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1、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2、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如《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小羊弄脏它喝的水,小羊反驳时说的话,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插入了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小羊和狼的位置、水的流向,轻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3、借助动画形象突破字义教学中的难点。

理解重点字义词义是读懂课文的关键。《小壁虎借尾巴》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学生不易分辨它们的细微区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时,借助动画,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只有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多媒体课件(篇7)

多媒体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认可,逐步的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然而一个完善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构建系统的测评体系对其内容、手法以及使用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一次为软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根据。

现存教学课件大体存在两种问题:一是过分追求效率,课件与课本不分,完全依赖课本内容。另一种是过度追求技术与艺术效果,忽视课件制作成本。成功课件具有良好的.平衡特点,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充分的传达教学内容,又使用了较低的制作成本而且在艺术与技术性上实现较为平衡的搭配。课件教学评价的体系应该包括教学、经济、技术与艺术几个维度。1、教学维度教学维度主要指课件在教学层面的作用与价值,要看其能否有效的传达教学内容,准确的实现预期目标服务。评价标准包括“内容使用、知识表达、重难点的解析、创造性培养、多媒体整合”等多项要求。2、经济维度经济维度指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对经济性的考虑,要遵循最小代价或最大价值。在课件涉及过程中,既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也不单一的强调功能,应该综合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尽量运用较低成本获取较好效果。3、技术维度技术维度是指课件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性和稳定性。其主要指标包括了:使用可靠、操作简便、综合处理能力、导航功能、移植性和可重用性。4、艺术维度艺术维度是课件在视觉效果上的追求,指课件的图像、文字、声音等的综合协调效果。课件艺术评价指标包含图片布局、色彩、声音效果、文字等内容。

教学课件评价指标系统与其设计系统类似,通常也包括了相对应的教育、科学、技术、艺术以及操作与交互等要求。

1、教育性(30%)教学软件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的辅助设施,首先要具有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首先要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紧密结合教学大纲设置,准确传达国家教育方针。(6%)。(2)选取和使用课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6%)。(3)适应教学对象需要(4%)。(4)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6%)。(5)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5%)。(6)良好的组织表现形式(3%)。

2、科学性(30%)课件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在于其科学性,所谓科学性主要指要严格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并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律。(1)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内容充分、逻辑准确(6%)。(2)虚拟现实的影像、动画要生动、准确、形象充分展现要传达内容,避免无关的内容出现。(6%)。(3)表现方式要恰当(4%)。(4)课件结构布局合理,版面设计要科学(5%)。(5)为了说明问题,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夸大或缩小事实(4%)。

3、技术性(18%)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努力实现,基于教材、紧扣大纲、突出重点、紧扣难点。(1)充分运用二维、三维动画,以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4%)。(2)画面设计合理,生动形象(2%)。(3)配音的效果要求,音量适中,快慢适度、抑扬顿挫与画面同步进行(4%)。(4)课件内容与学生知识相互衔接,教学进程与学生节奏相互匹配。(3%)。(5)能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上快速传播(3%)。

4、交互性(6%)CAI的课件关键突出了其交互性,交互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其操作性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其多媒体的多层次输入、出功能,提升教学过程的交互特点,使课件演示与教学活动轻松方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5、艺术性(8%)课件的艺术性要求是对其更为高层次的追求。主要体现为其界面的简洁、易用(1%)。(2)艺术特点(1%)。(3)画面畅通、无跳跃、模糊现象(1%)。(4)语音搭配融洽,音色优美(1%)。(5)课件的整体风格统一(1%)。(6)画面整体大方(1%)。单一课件的色彩数量有所限定,不宜过多。(7)文字使用恰当、既能传达准确信息又可保持画面的简洁。(1%)。(8)内容呈现形象化(1%)。

6、使用性(8%)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主要为了协助教学,提供简洁、快速的内容传达方式,教学目标、步骤以及方法的使用,要能够保证其通用性和兼容性。(1)教学课件使用简便,可以通过多种介质进行传递。(2%)。(2)操作界面友好简洁(1%)。(3)课件运行要稳定(2%)。(4)及时的交互应答(1%)。(5)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使用手册(1%)。(6)具有良好的通用性(1%)。

[1]王寄鲁,杨兵,魏文忠,吕健.多媒体教学的评价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期刊,(3)

[2]张宁.多媒体教学课件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教学管理,(3)

[3]陶书中,朱彤兵.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信息化,(10)

多媒体课件(篇8)

教师所使用的一些教学用具、课件还有板书等等作为教学辅助语言是教师的另一种语言,它的运用会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过程,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平日的活动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木偶、图片等相应的小道具,来导入话题,如小班美术活动《网鱼咯》,教师先出示小猫,以小猫过生日这一情景激发幼儿去捕鱼,从而导出用横线和竖线为小猫织一个网捕鱼,此情节的设置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他们兴奋的数着河里面的小鱼,并和老师一起用手指在空中画横线和竖线,完全融进了捕鱼的情景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语言魅力。

当然,我们在运用一些比较常规的形式时,也可以运用一些其他的形式,如当下越来越多使用的多媒体,它有效地展示着活动的过程,不仅辅助着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如《可爱的小兔》这一活动,教师将小兔的出示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将幼儿学习了解的部分也就是小兔的尾巴和耳朵先隐藏起来,让幼儿自己发现和寻找,从而加深印象,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即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长耳朵和对尾巴。它一改往日的顺向思维改为逆向思维,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教学辅助语言的运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篇9)

活动名称:

艺术领域——律动“嘀哩嘀哩”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选择了幼儿喜爱的、充满童趣的歌曲《嘀哩嘀哩》作为自编律动动作的元素。这首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配以天真稚气的童声演唱,给这首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给人以心旷神怡、情不自禁的感觉,歌词更是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易于幼儿理解。

歌曲本身能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因此,幼儿能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班幼儿对音乐比较感兴趣,表现欲望也教强。每当音乐响起,他们就会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地翩翩起舞,虽没有高深的舞蹈技巧,但他们总想充分展示自己的“童龄妙舞”,根据新纲要中培养好奇探究自信的目标,让幼儿有充分的表达与表现的机会。我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网络中下载的MTV),将幼儿带入一幅春天的美景中去。并鼓励幼儿自己编动作,自由表演,使单一的律动教学变得丰富起来,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享受创造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充分的快乐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培养节奏感。

3.初步学习跳点步,能听音乐统一、整齐地做动作。

2.知识准备:学习歌曲“嘀哩嘀哩”;了解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重点分析——让幼儿根据音乐能愉快的表演。

难点分析——初步学习跳点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小小孙悟空律动,导入课题。

教师做动作幼儿猜,这是谁?(孙悟空)你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他很聪明,你表演表演孙悟空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做动作学习(引导幼儿学习跳点步)

二、展开1.欣赏歌曲MTV,复习歌曲教师:“看小朋友是不是比孙悟空还聪明,我来考考大家。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呢,歌曲的名字也很特别是小鸟的叫声,你猜出来了吗,是哪首歌?让我们赶快看着动画片一起听一听吧!”(放音乐“嘀哩嘀哩”)

2.引导幼儿分组编动作。

(1)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画图教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当孩子说出“很好听”及时引导幼儿“你做一个好看的动作表演一下,好吗?”)

教师:“大家用动作和表情表示出了自己的心情可真好,这首歌曲每一句都描述了不同的景色,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歌词和你的感受给这首歌曲便上动作呢?那好咱们就先编歌曲的第一段,第一段都唱了些什么呢?小朋友来唱我来画。”画完后提问:“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对了,就是歌曲的前两句,小朋友一看就知道了,还有什么啊,有青翠的山林、红的花绿的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1)分组编动作教师:“咱们就看着

图来编动作吧!(分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一下。”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自由编动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3.完善学习幼儿编出的动作孩子在老师身边,观看的小朋友站在一边,表演的另一边。

(1)分组请幼儿上来表演,引导其他幼儿给与完善并学习。

重点——跳点步的学习:教师:“春天在那里?春天在哪里?是小朋友开动脑筋一边想一边找,那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启发幼儿想)“像孙悟空一样,到左边去找找,再到右边去找找。”八字步移动重心:“双脚分开,胳膊就像柔软的树枝一样随风摆动。”告诉幼儿一拍一下,做几次,提醒节拍。

小黄鹂的动作围着椅子转圈:“小黄鹂飞得可真美啊,怎样做才能把翅膀都打开啊?”(翅膀展开几次?)边唱边告诉幼儿到小黄鹂的地方再展一次翅膀。

(2)集体编“嘀哩嘀哩——”的部分教师:“最后还有几句呢(转 载 于: 书 业  网:幼儿多媒体教学教案)是小黄鹂在唱歌,你听(教师唱)小黄鹂唱的多好听啊,你听了感觉怎么样啊?”“对了,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又听到小黄鹂这么美妙的歌声真的是开心极了,都想跳起来了,那用什么快乐的动作来表演呢?”(强调节拍)

4.教师示范教师:“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终于编完了,小朋友真的很了不起,我老师也学会了,我想先来表演表演小朋友同意吗?”5.幼儿练习教师:“有些小朋友都坐不住了,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表演了。

求,“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也像老师一样为这小椅子飞,可是有的小朋友是从左边开始飞的——————都碰到了一起怎么办呢?”讲评:“小朋友的动作又整齐又舒展,还都笑眯眯的,这么快乐,好看极了。今天还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也想看看咱们的精彩表演,怎么办呢?好转过身子咱们给听课的老师表演一遍,表演的好听课的老师也会给小朋友鼓掌的。”(看情况进行分组表演)

教师:“小朋友的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表扬和鼓励,这首歌还有两段呢,请小朋友拍手唱着我来表演好吗?”2.(课件)好了让我们给老师们再见,学着小黄鹂飞回到教室里去吧。”

多媒体课件(篇10)

要想使一个课件的版面能给学生愉悦、亲切的视觉美感,那它必须是和谐的。如果某一部分过分地突出,而忽视了其他部分,课件版面的美感就会大大减弱,就不会让人产生沁人心脾的审美愉悦。像比例、疏密、色彩的和谐以及标题与正文、图片与课件版面、装饰手法和留白等一系列的和谐,都是课件版面的设计者在工作实践中力求做到的。

(一)比例的和谐处理好课件版面的比例,会产生动人的效果。课件的制作是在软件提供的一个规定的面板内进行的,其比例是4:3,与显示屏的长宽比相吻合。而生物学家发现,人类双眼的视角最佳比例为16:9,在这样的比例下形成的视觉冲击最为逼真、强烈。因此,版面中各单元的长宽比应以16:9的比例为宜。但这并非唯一的选择,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处于竖和横的长方形间的正方形,给人以朴素、公正、客观的感觉,适用于竖和横大致相等的图片;1:2的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文雅、高尚的风格。此外,还有2:3和5:9等良好的比例形式。人类的感觉器官是依据自然规律及自然界的生活条件形成的,因此,自然界最重要法则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也会被我们的视觉系统所顾及并因此产生视觉误差,如高与宽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其正方形的一面使人感觉并不是正方的,而是略显宽了一些。另外,对于课件版面来说,重要的视觉中心,也有类似现象,它比“几何中心”略高一些,位于版面自下而上5/8的区域。而几何中心给人的感觉是显得略低了一些,只有视觉中心才是舒服的,才能够符合美学上的要求。

(二)疏密的和谐俄国现代绘画创始人康定斯基说:“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在平面上高和低之间存在着感觉上的细微差别,上半部分使人产生轻松、飘动和自由的想象,下半部分则给人以完全相反的感觉:压抑、束缚、受限制,但是稳定、沉重。这种高与低的感觉差别是人类眼睛在平面上受到万有引力(重力)的影响形成的。左和右这两个部分也给人以类似的感觉:左半部分感觉轻松、流动和自由,右半部分感觉紧密、沉重和固定。这在于人的眼睛感到从左到右的运动是自然的,如阅读、书写等,这种条件反射也带到平面上来了。有时受内容的制约,会感觉空间很挤,特别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1卷狭小的空间。克服拥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疏-密-疏”的布局,这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既不感到疲惫,又渴望受到刺激的舒适状态。“密”的关系给人紧张、窒息和厚重之感,而“疏”则给人一种空间、轻松和秩序之感。这两种关系的互动才能产生和谐的气氛。如果把空白单纯地看作空白,它与疏密相联系,它自身的形状、大小、方向和运动的比例关系决定着课件版面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没有空白,也就没有了文字和图片。空白就好像绘画中的背景和建筑物的环境,它有着烘托和加强主题的作用。如果把空白看作“留白”,将“空白”拿来用在课件的版面之中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则它又与文字和图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满目的文字、图片之间有意留出的空白,意味着文与文、文与图之间的空间转换和节律的停顿,创造了一种疏落有致、清新宜人的意境,让学生的感官有一个短暂的休憩,甚至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三)色彩的和谐色彩的和谐首先是色彩与人的和谐。和谐的色彩使人愉悦,同时也是形成课件版面和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能够影响人乃至动物的情绪。比如浅蓝色、淡黄色和橙色能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尤其是橙色,能产生活力,还能减少同学之间的对立情绪。但橙色也最容易引起食欲,在饭前的课堂上应控制应用。色彩的亮度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暗色会使人觉得沉重,亮色会使人觉得轻松。如黑色具有镇静、安定的作用,在课堂上使用会产生催眠的副作用。色彩的纯度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淡的会使人觉得柔和,深的会使人觉得强硬。如让发怒的人观看粉红色,情绪会很快冷静下来。此外,色彩的和谐还要求各个元素之间的搭配和谐。在课件的彩版设计中,标题与正文之间字体颜色的搭配,标题与标题之间字体颜色的对比,正文文字的颜色与底纹颜色的对比,都有一个色调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同色搭配,即在课件版面上使用同一种色系的颜色,只在明度方面进行处理,如深红、浅红、粉红等最和谐;二是类似搭配,也就是使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或者使用明度、纯度相近的色彩,如白与黄、橙与红等,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用色方法;三是补色搭配,即采用强弱对比的方式,课件版面以一种颜色为主,配色则使用低纯度的其他颜色。在图文编排的实际操作中,标题和文字的颜色往往可以从该版照片的主色调中抽取,这样会非常和谐。另外,在课件版面中出现两次以上的色块能产生节奏感,给人以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因此,课件版面中一种色块应出现两次以上并彼此呼应、形成联系,从而把课件版面色彩打造成有机的整体。

优美的艺术,必然具有优美的韵律。缺乏韵律的作品,必然呆滞僵涩,难脱平庸。所以说,韵律是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方法,是所有艺术最基本的力量所在。韵律之于艺术,不仅是外形,更是生命。如人类生活中的走路、划船、打夯等都是以韵律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些千万次重复的动作,人类获得了一定的条件反射,因此,产生对韵律的欣赏情结。但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要求有组织、有变化的相互交替。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课件的版面设计亦然。这不仅是指版式设计流畅、富有动感,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也要饶有趣味,既有相得益彰的互补,又有对立统一的矛盾,使对抗的双方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艺术情调。多媒体版面的韵律美是通过造型、装饰、色彩等体现的,以表现出一种大小、高低、曲直、明暗、虚实、动静、素丽、体量的有序变化,从而形成多媒体版面的韵律美。标题的精心制作、正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使得整个课件版面充满灵性、诗意和节奏美,能更明确、更完整地体现版面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能够加强人们的视觉印象,使人获得完美的视觉感受。总之,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韵律。从一定意义上讲,韵律对艺术作品的成败与高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报章杂志的版式如果呈现明显的层次感,不仅能够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也能提高版面的美感,令版面错落有致,构成立体美。多媒体课件版面的复杂程度虽然不及报章杂志,但也有部分版面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因此,多媒体课件也必须考虑版面的立体美。层次性对一个课件版面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直接体现老师的教学意图,形成视觉中心,同时也能让学生顺利地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课件版面某一局部的强势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吸引力最大的就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人们在欣赏一个画面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次序:先通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在画面上的某一处,即画面的视觉中心―――画面的强势所在。然后,视线才会移动,看遍全画。之所以有这样的次序,是因为从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的依次排列来加以引导,课件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依次排列所呈现的次序,叫“区序”。“区序”体现出一个课件版面的层次,引导学生的视线,从而构成课件版面的立体性。色彩能更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可以吸引几米之外的学生的眼球,形成课件版面强势。同时,通过色彩关系,能较好地处理课件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另外,通过色彩明度的对比、纯色强弱的对比,可以明确视觉层次,引导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老师的要求,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以视线的流动形成课件版面的层次美。黑白版面同样也可以用黑白灰色块的和谐搭配,丰富课件版面的色彩与层次,使平面凸显出立体美。此外,文章的长短、图片的大小以及字体、字号、线条、网纹也是体现版面层次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课件版面的处理中,可以对重要内容或重要区域,以彩色突出强势。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氛围,相邻内容或不重要的版区不做彩色处理,形成中心内容与其他内容的色彩反差,形成立体美。从整体上看,还要注意题文关系上的颜色反差;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从而达到既突出颜色部分的强势,又不失整体的清新俊秀之美的目的。

复杂的版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上文讲到的层次性就是降低阅读难度的一个有效手段。版面编排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排斥繁琐、追求简单”。这不仅方便教师编排,更主要的是方便学生阅读。因此,简洁应以“易读”为宗旨。首先,要把握好装饰的“度”。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的、清爽的。课件版面的装饰亦然,应力求适度、力戒奢华。一节课45分钟,无论是对教师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不珍惜这珍贵的每一秒。这要求老师在设计课件版面时必须非常重视降低学生阅读的“费力程度”,减少课件版面的装饰性元素,让学生轻松阅读。使课件版面简洁、易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文字、标题的横排。有些教师在一个课件版面之中喜欢采用横竖兼有的排列方式,追求一种变化的美,但为了方便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好采用横排方式。线条的使用也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干净的直线是最能体现这种力量的手段。一般来讲,花边对文字阅读有很大的干扰,故应尽最大可能少用花边。其次,还要把握好用色的“度”。简洁的色彩会使学生产生兴奋之感又不至快速疲劳,以愉悦的心情完成阅读。色彩可以通过视觉对大脑形成刺激,色彩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会形成视觉后像,使记忆效果大为改善。有研究表明,色彩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彩色版面较黑白版面更加吸引人,因此色彩的使用非常必要。有些教师(高校的居多)担心色彩搭配不当,制作的课件仅比黑板多了几幅彩照,这就有违使用多媒体的初衷。但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女性居多)的色彩运用则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仅凭喜好在课件版面上随意涂抹,标题、正文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课件版面上既无重心,也没有主色调,就像在百货公司浏览各种花色的面料一样,这样的课件极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一个简约的课件版面应谨慎而少量地运用纯色,多用复色和次纯色,如粉绿、湖蓝、钴蓝、淡黄等。100%的饱和度的纯色如大红、柠檬黄、翠绿、鲜蓝等,鲜艳强烈、明确易记,具有一定的力度和硬度,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纯色在课件版面中的大量使用,也会使课件版面显得过分刺眼、生硬,从而失去美感。此外,还应多使用自然的色彩,尽量避免自调色彩,造成色彩浑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文附质也”。也就是说,内容是由形式决定的,形式服务内容,无论形式有多重要,它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看到美的形式就想拿来,不问内容是否需要,是多媒体版面设计初学者的通病。如果仅仅着重于形式的出奇,不管内容需不需要,动不动就把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往上搬,学生的眼球倒是被这些表象吸引去了,但分散了对内容和内涵的注意力,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造成内容为形式所累,受到形式的损害。产生这种结果,问题不在形式,而在运用形式的人。当然没有一个好的形式,也不可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这就要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样的版面才是最好的版面。《读者》美编高海军在设计该杂志的版式时,总是先认真地通读全文。文字与美术是不能分开的,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算是完整的版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文字的力量要用版式来体现,有时候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靠版式来完成。高海军认为,自己设计版式时,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读后感”。这对我们多媒体版面设计极具借鉴价值。多媒体课件的每一个版面就像一幅画,应有其独特的神韵。因而,探求课件的版面美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蒋文彬.色彩的心理影响及其在课件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114.

[2](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3.

[3]赵雪峰,邱爱军.教学网页色彩设计中的心理属性[J].广西轻工业,(3):74.

[4]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46.

多媒体制作课件收藏十三篇


想了解“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请继续阅读,我们为您提供这些信息希望它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某个领域。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制作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学和演示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学校教育、公司培训还是商务会议,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以其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深受人们的喜爱。


多媒体制作课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更是运用多种媒体元素,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将内容进行整合和展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同时,多媒体制作课件还能够增加互动性,通过设置交互按钮和链接,使得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探索和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首先是需求分析和内容设计。制作者需要明确展示的内容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导图和故事板的制作,确定整个课件的结构和脉络。其次是素材收集和编辑。制作者需要搜集与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对素材进行剪辑和处理,确保其质量和适应度。接着是排版和制作。制作者需要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Adobe Flash等进行排版和制作,将素材按照故事板的设计进行组织和展示。最后是测试和修改。制作者需要对制作完成的课件进行反复测试和修改,确保其流畅性和完整性,以及符合受众的需求。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好处不胜枚举。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破除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或者存储设备的传播,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元素的加入,使得学习者更加贴近真实情境,提高学习的效果。多媒体制作课件还能够增加互动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探索,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内容的简洁和重点突出是制作课件的关键。过多的文字和图片会降低视觉的效果,使得学习者分散注意力。通过合理选择和编排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学习者的思考和理解。多媒体素材的质量和适应度要求高。图片要清晰、音频要流畅、视频要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和注意力。交互性的设置要合理。按钮和链接的设置要方便学习者的操作和使用,避免复杂和冗长的操作流程,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现代教育和演示的重要工具,其生动、直观的方式能够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还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和内容设计、素材收集和编辑、排版和制作、测试和修改等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思考,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提升效率和质量。同时,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如内容的简洁和重点突出、多媒体素材的质量和适应度以及交互性的设置等。期待多媒体制作课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教育和演示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2】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是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集结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先进的制作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个信息时代,多媒体制作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释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核心内容包括多媒体资源的获取、制作技术的运用以及教学设计的方法。多媒体资源的获取是制作课件的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如何寻找高质量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并且要学会运用各种制作工具进行素材处理和编辑。制作技术的运用是提升课件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掌握各种制作软件的操作技巧,以便能够制作出专业水准的课件。教学设计的方法是课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元素,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好处不仅仅在于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呈现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易于实时更新和调整,保持课程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多媒体制作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技术要求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制作成本较高等问题。教师在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时需要坚持不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制作的核心技术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节约备课时间,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制作课件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制作技术,就一定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3】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是指通过培训课程来教授学员如何有效地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升其在教学、演讲或宣传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制作在各行各业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设计应当注意力求生动、活泼,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员更加直观地感受课程内容。比如,可以运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元素,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添加配乐、声效等元素,来提升课程的整体氛围和感染力,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课件设计时,要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水平来确定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确保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通过实例分析、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学员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比如,可以设置在线直播课程、实体课堂授课、视频录播课程等不同形式,让学员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和兴趣,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设置课后练习、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以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评估和反馈应当及时有效,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发现和纠正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多媒体制作技能。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考试测试、作品展示、评优评比等形式,对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估,以激励学员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是一项重要的培训课程,通过培训学员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提升其在教学、演讲或宣传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力求生动、活泼、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评估和反馈及时有效,从而帮助学员全面系统地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提升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能力和竞争力。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4】

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构建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引言: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定义、优点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一部分: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定义

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具,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富有视听效果和互动性的电子课件。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元素,通过动态的视觉呈现和交互操作,提供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

第二部分: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优点

1. 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能够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多媒体的互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和探索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促进深度思考: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与内容的交互,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创意思维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提供个性化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设置分级难度、选择题库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4. 开发学生技能: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如使用技术工具、设计思维和多媒体表达能力等。学生通过制作课件,能够学习到图像处理、视频剪辑、声音编辑等技术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能够应用于各个学科和教育阶段,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它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展示,提高学生对学科内涵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可以将经典诗词、散文等内容以动画、配乐等方式进行呈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几何图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并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科学动画等形式,提供直观和真实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四部分: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1. 个性化定制:未来的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2. 混合式学习模式: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将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形成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和自主探究,而老师则扮演指导和解惑的角色,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3. 移动学习: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未来的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将更加注重移动学习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和互动。

结尾:

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作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它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深度思考、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开发学生技能。同时,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加个性化和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希望本文能够深入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课件的优点和应用,并引发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和讨论。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5】

导言: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里,多媒体制作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教育、娱乐、广告还是宣传推广,多媒体的运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多媒体制作,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套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

第一部分:多媒体概述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一部分是多媒体概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什么是多媒体以及它的基本概念。我们将阐述多媒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对多媒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为什么要学习多媒体制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部分:多媒体制作工具与软件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二部分是多媒体制作工具与软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多媒体制作所需的工具和软件。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例如计算机、摄像机、音响设备等。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一些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Adobe Creative Suite、Final Cut Pro等。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和软件。

第三部分:多媒体制作流程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三部分是多媒体制作流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多媒体制作的整个流程,从策划到发布。我们将解释如何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目标、收集素材以及制定时间表等。接着,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内容创作,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的录制和编辑。最后,我们将讲解如何进行制作和发布,包括选择媒体格式、导出和分享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多媒体制作的整个流程,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多媒体项目。

第四部分:多媒体制作技巧与实例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四部分是多媒体制作技巧与实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多媒体制作的技巧和经验。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剪辑技巧、调色技巧以及音频处理技巧等。同时,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多媒体制作的实例,让学生们可以实际操作并加深对多媒体制作技巧的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提高他们的多媒体制作技能,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第五部分:多媒体制作实践与项目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五部分是多媒体制作实践与项目。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进行实际的多媒体制作实践和项目。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一个多媒体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将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多媒体制作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多媒体项目,并展示他们个人的多媒体制作能力。

结语:

通过这套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学习,学生们将对多媒体制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流程。凭借这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将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运用多媒体制作,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将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向数字化世界的大门。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学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制作在学术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术形式,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全新平台。本文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的意义和特点。

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旨在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展示学术研究成果,使得信息传达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相比于传统的纸质论文或口头报告,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能够更好地展示研究成果。学者们在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通过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可以将这些结果以图像、表格、统计图等形式逐一展示,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研究过程和结论。而传统的纸质论文无法完全呈现出这种细节和信息。

其次,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具有交互性和参与性。在传统的口头报告中,观众通常只能被动地听取演讲者的讲解,而在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中,观众可以主动点击、拖拽、放大等操作,与展示的内容进行互动,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内容。同时,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还可以进行问答环节,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发送问题,与演讲者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术研讨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能够使得学术研究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工具软件的帮助,学者们可以制作出充满创意和艺术感的多媒体内容,如动画、音效、视频等,使得学术研究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形式的呈现不仅提高了学术研究的吸引力,也增强了观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最后,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传统的学术研究成果往往只能被同行学者通过论文的方式阅读和引用,而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被更多的人群获得和分享。这种形式的传播不仅有利于学术界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也能够将学术研究更好地分享给社会大众,提高学术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具有展示研究成果、交互参与、生动有趣和广泛传播等特点。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者们应该积极借助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的优势,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为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者也应该加强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为更多学者提供制作优质多媒体论文课件的能力和机会。只有不断推进多媒体制作论文课件的发展和应用,才能够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7】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一门涉及数字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资源的创作和设计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视频编辑、音频处理、图形设计和动画制作等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教学效果。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他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软件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软件来创建课堂教学所需的图像、音频和视频,以及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样的课件。


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搜集和筛选,以确保所使用的素材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他们将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整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制作动画和互动效果,以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将了解不同的动画制作技巧和工具,并学习如何运用它们来设计各种形式的动画效果。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如何通过添加互动功能,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探索中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技术知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制作课件还注重学生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并学习如何评估和提升课件的教学效果。他们将了解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故事讲述、情景模拟和问题解决等,并学习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课件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意识。


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技术和创造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通过问题解决,学生可以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将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反思。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一门涉及数字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教学效果,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和互动,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启发,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为他们将来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8】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指利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设计和展示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制作课件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设计要求具备详尽、具体、生动的特点。一个好的多媒体制作课件应当具备详尽的内容,确保能够准确传达教师想要表达的知识和信息。教师需要仔细策划课件的结构,将重点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出来。课件需要具体而具体,即通过图像、图表、实例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对于化学实验的演示,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将实验步骤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生动是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关键特点之一。一个生动的课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音效、动画和声效来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海底地貌变化的过程,并加入鲜活的音效和动画效果,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一个精美的课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件不仅能够提供有趣的图像和动画,还能够呈现各种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网页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知识。同时,多媒体制作课件还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通过课堂练习和答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到探索中。


除了以上特点外,多媒体制作课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形式,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他们可以在制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图像、音效和动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和配色方案,以及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其他同学。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术能力。


小编认为,多媒体制作课件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将课程内容更加详尽、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9】

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说是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随着科技的升级和发展,多媒体制作工具的出现,让老师们在课程教学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能够借助丰富多彩的功能和功能强大的工具来进行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程枯燥乏味的次序,增加了教育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性。

作为一种高科技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可以方便地将各种多媒体元素进行整合和处理,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等,可以在自己的课件中添加多种不同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解,强化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予学生们更好的感受。

多媒体制作课件有许多的优点,其中最大的优点便是其强大的实用性。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我们可以很轻松、方便地将多种不同的教育元素进行混合和组合,从而使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加生动立体。例如,在一次英语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将一篇短文的文本、图片和视频素材一并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们在阅读、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直观、有趣的体验。

此外,多媒体制作工具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控制功能,帮助教师们更自由、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和调整。例如,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轻松调整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顺序,达到进行积极引导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工具添加各种交互式组件,如视频剪辑、音乐剪辑、互动测试等等,使课件更加灵活多变,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效率和便利性,同时还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将会成为教学的新方式。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10】


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是一种用于教育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工具。它通过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信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及优势。


一、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的定义


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将教学或商业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档,以供演示和传递信息。它可以以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包含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元素,增加交互性和趣味性。


二、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的特点


1. 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丰富内容表达,提高学习和演示效果。


2. 交互性与参与感: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学生和观众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或演示过程,提问、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增加学习兴趣。


3. 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内容通过图片、图表、示意图等形象化展示,提高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度。


4. 灵活性与可重用性: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或演示需要进行修改和改进,同时也可以被多次使用,达到终身教育和多次传播的效果。


三、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的应用领域


1. 教育领域: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包括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内训等场景。教师和培训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将知识点、实验操作等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和参与者,增强理解和记忆效果。


2. 商业领域: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在商业展示和销售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或品牌形象,吸引客户和投资者的注意,并提高销售业绩。


3. 演讲和会议: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作为演讲或会议辅助工具,让演讲者和参会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演讲主题或会议议程。同时,通过插入图片、视频等元素,也能增加演讲和会议的吸引力。


四、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的优势


1.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通过形象化、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提高教学效果。


2. 节约资源与环保: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以电子形式存在,减少了对纸张和印刷的需求,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3. 便于修改和更新: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和更新,及时适应教学内容或商业需求的变化。


4. 方便传播和共享: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云存储等方式方便地传播和共享,提供便捷的学习和工作工具。


总结


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作为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和工作辅助工具,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性,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在教育和商业领域中,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广泛应用,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商业竞争力。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的优势,包括提高教学效果、节约资源与环保、方便传播和共享等。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制作工具课件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11】

多媒体制作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媒介形式的创作过程,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它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多媒体制作,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多媒体制作的技巧和方法,我们编写了这份详细的教程课件,旨在向教育工作者传授制作多媒体教学材料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

在多媒体制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多媒体制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融合多种媒体形式来传达信息。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受众,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选择适合的媒体形式。借助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媒体元素,我们可以讲解概念、演示实验、展示案例等。同时,创造性地运用特效、转场和动画等技巧,能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第二部分:多媒体制作的具体工具

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制作多媒体教材,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其中包括Microsoft PowerPoint、Adobe Premiere Pro、Adobe Audition和Adobe Photoshop等软件。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多媒体创作目标。通过学习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和特色功能,教师们将能够运用它们来创作出精美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教材。

第三部分:多媒体制作的技巧与实践

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讲解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关键技巧和实践经验。首先,我们将介绍一些制作幻灯片的技巧,例如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使用清晰的字体和图像以及运用动态效果等。然后,我们将探讨如何合理运用音频和视频元素,以及如何优化教材的排版和设计,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易于理解。最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在多媒体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部分:实例分析与展示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与展示,我们将进一步加深教师们对多媒体制作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将选取一些优秀的多媒体教材作品,分享其制作过程、核心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教师们将能够进一步掌握多媒体制作的精髓,并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总结: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多媒体制作技巧。通过学习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具体工具、技巧与实践,以及分析与展示优秀案例,教师们将能够制作出生动、精美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教材。相信这份教程课件将成为教师们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力工具。让我们一起探索多媒体制作的魅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制作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讲义相比,多媒体制作课件通过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本文将从需求调研、制作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过程及意义。


在进行多媒体制作课件之前,我们需要进行需求调研。在制作课件前,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以及教室设备的支持情况等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进一步确定课件的设计方向。同时,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件,也需要有不同的制作思路和风格。


在制作设计方面,多媒体制作课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首先是简洁性原则,即要求课件的布局简洁明了,不要添加过多的文字和图表,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其次是一致性原则,即整个课件的风格、字体、配色等要保持一致,以使学习者对课件的整体感觉和印象更加统一和清晰。最后是重点突出原则,即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特殊的字体、颜色或动画效果等方式突出重要信息,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


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多媒体制作课件提供了众多丰富的功能。首先是文字与图像的结合。通过在课件中添加适当的图片和图表,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并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其次是音频和视频的应用。通过插入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素材,可以为学习者呈现更加真实和直观的教学场景,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参与感。最后是互动性的操作。通过在课件中添加互动的测验、游戏等元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吸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教学效果。在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我们也要注意合理运用和不滥用,避免过多的特效和花哨的设计,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和降低学习效果。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教学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支持。

多媒体制作课件【篇13】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多媒体制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多媒体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迎合时代潮流的必备技能。学习多媒体制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追求目标之一。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从基础的软件操作到高级的创意设计,涵盖了各个方面。学习者需要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多媒体制作的特点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学习者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各种多媒体制作软件,包括视频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者可以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功能和技巧,从而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作品。


除了软件操作外,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还包括了创意设计的内容。学习者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传达信息,如何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创意设计是多媒体制作的灵魂所在,只有具备创意才能制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中,创意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除了以上内容外,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还涵盖了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多媒体制作项目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配合默契,才能够完成一个成功的项目。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将教授学习者如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分工合作,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进度和质量,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是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者不仅可以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还可以了解到多媒体制作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从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的学习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学习者可以在其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学习者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多媒体制作人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与制作课件热门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设计与制作课件热门,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1

一、本课说明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利用FrontPage中的图片库功能,来制作自己的“电子相册”,让大家共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性目标

了解在网页中色彩搭配的'简单知识。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在FrontPage中插入图片库,并会设置图片库属性;

(2)学会在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并会设置水平线属性。

3、情感性目标

通过建立图片库,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共享、分享意识,以及从色彩搭配的角度去欣赏网页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网页中插入和设置图片库;

(2)插入水平线;

2、教学难点

(1)设置图片库;

(2)设置水平线属性;

四、教学准备

将收集到的主题图片(如:军事、风景、明星等)发放到学生机中。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所喜欢的体育明星或是所喜欢的风景图片啊?

学生回答。

今天啊,老师就叫同学们用FrontPage软件中的插入图片库功能,简单制作一个网页“电子相册”。

2、学习新课

(1)学习制作网页标题。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几堂课所知识,完成书P38——40有关步骤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制作网页中部。

教师:现在网页的标题已经做好了,现在就把我们自己喜欢的照片插入到网页中吧!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帮助。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欣赏。

(3)学习制作网页底部。

教师:请同学根据前面制作网页底部的知识,参照本课书内容操作,等你学会了,教全班同学一下。

学生看书练习。

学生示范,教师对示范的学生要进行鼓励。

3、实践

任务:根据自己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试一试”部分练习。

学生实践、教师指导帮助。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进行评价。

4、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完成本课的“评一评”,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后感: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2

一、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八课《设计建造我们的桥》。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的一课,综合性很强,是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课,学习内容包括了自主开放的探究过程、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学习过程还延伸至课外。课文一开始就以任务导入——“用我们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设计建造一座我们自己喜爱的桥”,接着提出用简单的材料进行建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建造桥的模型。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讨设计桥要考虑哪些问题,提示了三点:桥能承重,不能弯曲;考虑材料的特性;选择形状和结构。第二部分是设计和制作桥的模型,课本出示了一份桥的设计方案表格,内容包括了“结构说明、需要材料、简图、步骤”等,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指定方案。第三部分是评价桥的设计和制作,课文对怎么介绍桥给出了制作过程、结构知识等。通过本课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三、教学对象分析

桥梁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日常生活中所容易观察的建筑,并且经过前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桥梁的结构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在这些的基础上能利用简单的材料自行设计并把设计的桥梁建造出来。

四、教学调整

建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既然提出要“建造自己喜爱的桥”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在桥梁的外观、美化上,设计桥梁的时候不会主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经常容易忽略了设计桥梁时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特性和数量、桥梁的形状和结构等因素,并且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材料的链接方法是多样的,例如书上出示的塑料吸管的连接就较为复杂,如果在课堂上完成制作过程的话就浪费了时间。

基于以上的理由,本人在教学设计中规定让学生选用常见而又容易组合、连接的材料——报纸来设计建造桥。纸容易裁剪,具有强大的可塑性,不会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

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已经对如何设计“模型”中要有具体的尺寸、材料的数量等可操作性设计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就不用花费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可以把两个课时压缩成一个课时;如果学生的设计能力基础较差,教师要在学生设计前给予充分指导,在小组汇报时利用组间评价及时引导学生完善设计,因此还是需要两个课时的安排,第一个课时设计,第二个课时制作。

注:新版的教科版教材则把此课改为《用纸造一座“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比如,用纸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

五、教学思路

创设一个“东风小学桥梁建筑师”考场的情境,提供三项考试给学生,这三项考试分别是口试——说出图片中的桥梁运用了哪些形状与结构的知识、笔试——综合运用所学的形状与结构知识和经验设计符合要求的纸桥、操作试——根据设计图建造纸桥,这三关就是依照教学环节的推进而展开的,难度也不断在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整个教学环节的流程如下:创设情境、确定研究问题、思考重要影响因素、绘画设计图、操作,其中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都包含了评价与修正、反思。

六、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纸桥的形状和结构等。【过程与方法】

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增强动手能力,提高评价能力。

态度、价值观】

善于合作、不怕困难。

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

七、教学重难点:

纸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经验设计符合要求的纸桥。

八、教学时间:

九、教学准备

,纸桥模型。

,设计纸桥的实验表格,每组4张8开的报纸。

十、教学过程

十一、教学板书

设计建造我们的纸桥

要求:实用、能承受4个钩码

考虑:纸的特性、桥的形状和结构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3

一、名词解释

1.互联网

2.网络协议

3.OSI

4.TCP/IP

5.IP地址

6.DNS

7.WWW

8.网页

9.WEB浏览器

10.重心平衡

11.WEB安全色

12.抖动

13.站点风格

14.LOGO

15.CI

二、单选题

1.以下协议中为硬件协议的是( )。

A.TCP/IP B.IPX BEUI D.100 BaseT Ethernet

2.在OSI模型中,TCP工作在( ),IP工作在( )。

A.应用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3.下列IP地址属于C类的是( )。

A.10.1.1.1 B. 127.0.0.1 C. 191.100.0.1 D.220.149.0.1

4.以下国际域名中属于教育机构的是( )。

C. edu D.gov

5.中国域名采用( )表示。

B.us C.hk D.jp

6.网页设计最最核心的是( )。

A.图像色彩 B.软件的使用 C.创意 D.动态网页技术

7.目前普通电话线上网最高能达到的速率是( )。

A.36kbps B.24kbps C.56kbps D.128kbps

8.ISDN的中文含义是( )。

A.多媒体信息网 B.操作系统

C.综合业务数字网 D.数字数据网

9.Dreamweaver属于( )的网页制作工具。

A.标记型 B.所见即所得 C.编程型 D.图像处理型

10.站点的结构一般为( )结构。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11.网页中动态图片格式一般为( )。

A.jpg B.gif C. png D.bmp

12.WEB安全色最多支持的颜色数量是( )种。

A.216 B.256 C.128 D.64

13.在URL中,最为常用的协议是( )。

A.File B.Http C.FTP D.Telnet

14.非彩色所具有的属性是( )。

A.色相 B.饱和度 C.明度 D.透明度

15.站内搜索引擎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在站点内部提供与外部搜索引擎的链接

B.使用户能够快速搜索站点内部的资料

C.与其他站点进行链接

D.根据客户要求,搜索各种站点资料库,找出相关站点

三、填空题

1.互联网提供的主要服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网络协议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SI七层模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P地址可分为_________类。

5.主页通常命名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6.常用的标志型网页制作工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保持页面重心平衡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彩色所具有的属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原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般的数码照片所采用的格式为___________。

11.构图方法最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色彩的载体是__________,图像的载体是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初学网页制作者需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2.网站设计需考虑的基本原则?

3.站点设计的国际专业流程?

4.网站目录结构建立原则?

5.网站设计应注意的八个方面问题?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4

关于Flash动画制作的优秀教案设计

八年级初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Flash动画制作——引导层动画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从知识、能力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辅助教学网站,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和情感,重在培养学生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依据闽教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展开来讲授的。由于Flash动画制作内容有趣,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Flash的引导层动画制作,重于学生对引导层动画的理解以及制作出简单的引导层动画。引导层动画的内容技巧性比较强的,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元件、动画补间动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是具备一定的Flash操作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Flash的一些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了动画补间动画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教材上已有的一些动画操作后,对于Flash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由于书上没有了其他的知识点,导致了学生感觉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增设内容。根据这种情况,我针对初中学生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增加了引导层动画的这一章节。引导层动画也是Flash动画制作中很常见的一种动画类型,能制作出活泼、有趣的动画效果。

学生能利用前面学习的基本知识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但对于让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还无从下手,因为这些动画一眼看去非常复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注重搭设台阶,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引导层动画的原理。

(2) 初步掌握利用引导层制作动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通过分析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拟,学生挑战、问题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引导层动画制作方法。

(4) 通过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通过“动画之星”评选,提高学习积极性,作品鉴赏能力。

(6) 通过“自我评价”,教师给出建议,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视频和有趣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Flash动画的制作兴趣。

(2) 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 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引导层的建立;

(2) 引导层与被引导层的关系;

(3) 引导线的绘制;

(4) 引导层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

(1) 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2) 使用“调整到路径”等手段控制被引导对象的运动方向;

(3)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地制作引导层动画。

确立依据:制作过程中,运动对象与引导线不重合,或引导层的位置不对,都不能实现最终效果,故确定本课重、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分层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辅助教学网站,教学课件,学生任务素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一段“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魁地奇比赛录像。

师:魔法学校的学员们骑着扫帚在空中飞行,进行魁地奇比赛。老师在Flash中模拟了哈里波特骑着扫把飞行的动画片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两者的区别?

【对比播放】“骑着扫把的哈利波特”动画。

师:有什么差别?

生:飞行线路不一样。(沿直线路径飞行、沿曲线路径飞行)

师:那么沿直线路径飞行的动画你们能实现吗?(能)什么方法?(利用动画补间动画实现)

如果要让对象沿着自己设定的路径运动,又该如何实现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Flash动画制作——引导层动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任务驱动。通过两个动画效果的对比,让学生对引导层动画有个视觉上的直观认识。

二、新授知识,学生实践

师:这是刚才两个动画源文件时间轴面板的情况,上面是直线运动,下面是曲线运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图层(引导层),同时哈里波特图层图标向里缩进了一小段。

师:那这个图层中有什么?——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引导哈里波特飞行的路径,叫做“引导线”,引导线所在图层就叫做“引导层”。要沿着这条引导线运动的对象所在图层叫做“被引导层”。

了解完概念,我们一起来学习引导层动画的制作。

【教师演示】现在大家看到的源文件中已经有两个图层,分别放置了背景图片和哈里波特元件。首先在运动物体所在图层——哈里波特图层创建动画补间动画。现在已有起始关键帧,我们在40帧处添加一个关键帧,调整对象位置,并创建动画补间。接下来,我们要添加引导层,绘制引导线了。

首先,选定运动对象所在图层,右击,选择菜单中的“添加引导层”(或者选定“哈里波特”图层,单击时间轴面板上的“添加运动引导层按钮”)。这样就插入了引导层。

第二步,在引导层中第一帧处绘制引导线。选用铅笔工具,选项设为“平滑”,在场景上绘制条曲线。

第三步,拖动运动对象至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在“哈利波特”图层的起始关键帧上,用箭头工具拖住"哈利波特”元件的中心"+",把它吸附在曲线的一端,同样的方法,把第40帧的“哈利波特”元件吸附在引导线另一端。测试一下影片,成功!此时引导线是看不到的,它只是起到引导对象运动的作用。此时在源文件所在位置,产生了一个动画文件。

好,下面请同学实践一下,让哈里波特沿你设计的路径飞起来。

【学生实践】

【小结】好,这个动画的制作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基本上都让哈里波特沿着自己设定的路径飞起来了。我们小结下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

引导层动画制作方法

1.被引导层——放置运动对象。首先插入关键帧,然后创建“动画补间动画”;

2.引导层——绘制符合需要的引导线;

3.将被引导层的起始、结束关键帧中的运动对象吸附到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上。

【设计意图】

1.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演示及讲解,让学生理解新知识,为实际操作环节打好基础;

3.通过学生实践,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方法的小结,加深对所学的引导层和引导线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曲线运动的本质,突破重难点。

三、挑战自我,巩固提高

挑战一、飞机特技飞行表演

师:下面进入“挑战一”。请同学们尝试完成飞机特技飞行表演动画的制作。请打开“挑战一”中的半成品,进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可以进入站的“挑战一”栏目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求帮助。

【学生实践】提问:很多飞机都是直着机身飞行的,不合实际。如何使机身沿着路径调整方向呢?

师:有同学已经完成了动画。我请位同学上来演示下,大家看看他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演示】【教师解说】首先为飞机图层添加引导层,在引导层第一帧处绘制引导线,拖动运动对象的中心吸附到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测试影片,成功!谢谢,请回座位。

师: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没有完成的同学请抓紧完成。

【小结】通过前面两个动画的制作,我们一起小结下引导线有些什么特点?

1.引导线要有起点和终点,在绘画的时候不能是封闭的曲线;

2.过于陡峭的引导线会使引导动画失败,而平滑圆润的线段有利于引导动画成功制作。

3.被引导对象必须准确吸附到引导线上,也就是元件的中心点必须位于引导线上,否则被引导对象将无法沿引导路径运动;

4.引导线在最终生成动画时是不可见的。

【设计意图】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更复杂的实例,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通过站,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引导线的小结,进一步突破本课重、难点。

挑战二、“我的创意我来秀”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挑战二 我的创意我来秀”环节。

在“挑战二”文件夹中,老师给了几个半成品,希望你利用引导层动画让纸飞机飞起来,轮船开起来,鲨鱼游起来……给定的半成品分为,可根据自己掌握情况选择完成。此外,老师还提供了自选素材文件夹,你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如果你够有实力,还可以访问站“挑战三”栏目里的“高手必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注意,本环节产生的作品将参与本课“动画之星”的评选。

总体要求:

利用本课所学引导层动画知识,完成一件完整的引导层动画作品,作品美观大方,构图合理,运动流畅。

评价参考标准:

1.完成一件应用了引导层的动画作品:得分70分。

2.作品美观大方,且构图合理,运动流畅:加10分。

3.实现多个对象按路径运动:加10分。

4.自选素材、创意新颖、画面有趣、或其它特别之处:加10分。

【学生实践】

师:完成作品后请将文件“导出影片”,并利用站提交作品。

我们的作品提交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请未提交的同学抓紧提交。

好,作品提交截止!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操作,进一步理解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和激励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实践更复杂的例子,实际应用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动画之星”大家评

请同学们进入“动画之星评选”页面,请参考评价标准,为您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并简述推荐理由。每位同学只有一次为其它同学投票的机会,请公正客观地投出您那神圣的一票。得票最多者就是本课的“动画之星”。

【学生投票】

师:我宣布,本课的“动画之星”是……

我们有些同学虽然没有选上,但他们的作品也很优秀……(多个对象的运动,涉及到多个引导层的制作,很有难度;路径设置合理,构图也很美观;原创作品,有创意……)

【设计意图】作品投票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活跃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学生自评

师:本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引导层动画,通过给运动对象所在图层添加引导层,绘制引导线,实现了让对象沿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你掌握得如何?请同学们进行一下自我测评。一会儿请打开站的“自我评价”页面,选择相应选项,单击“完成”按钮后,你会看到老师给你的评价和建议。

【学生自我测评】

【设计意图】对照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了解本节课掌握情况,教师及时给出相应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后继的学习有所促进。

六、网站推荐

好,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如果你对动画制作还意犹未尽,想进一步提高动画制作水平,可以访问这些专题网站进一步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增设出来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创作出沿一定路径运动的Flash作品,这部分的内容是对学生有着比较强的吸引力的,纵观整堂课的效果,学生对于引导层动画的理解、应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学生熟知的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魁地奇比赛视频,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层次教学

课堂中三个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站提供了对应每个任务的技术帮助。三个任务的设计:第一个任务是基本的引导层动画,在视频导入之后,通过哈利波特骑扫帚飞行的两个动画比较,让学生理解引导层动画的原理,完成一个基本动画制作。我发现任务一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任务二:在基本动画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挑战任务: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如何根据飞行路径调整机身,使得动画更真实准确。任务二的完成情况就相对较差,主要是由于任务二的定位是要求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在利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个任务,任务作品提交参加评选,针对学生掌握可能存在差异性,这个挑战任务我设置里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选择。这样让学生在各个层次的练习中选择符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生在练习时会更主动积极。从这部分的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基本的引导层动画,制作的动画运动轨迹合理,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部分学生能通过教学网站,自学,完成了多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同时,由于本环节作品参加评选,为了制作高质量的作品,相互之间主动交流讨论。

3.交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教学网站,学生提交自己的动画作品,然后生生互评,投票评选本课动画之星,教师再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这部分是本课一大亮点,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不足之处

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把元件中心十字吸附到引导线上,导致动画制作失败。还有的同学引导线画的不连续或是有重复的地方,导致动画制作的不成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细节掌握不够,同时对教学网站提供的帮助使用不够,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学生对细节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锻炼。在挑战一、挑战二环节中,需要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这教学网站利用不够,或者面对帮助无处下手。这其中的原因有教学网站任务帮助这块设计不够,除了提供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之外,还可以提供操作的视频演示,这样学生学习可以更直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5

《制作贺卡》教学设计

驻马店市第十三小学 吴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搜集的自己要做卡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要做卡的知识。

2、让学生掌握利用卡资料、图片等进行制作贺卡的方法及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贺卡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手工制作贺卡,形式不限。 难点:如何设计各式各样的贺卡。 三、教学具准备:

卡纸、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程:同学们节日的时候都买过贺卡吧?也都送过贺卡吧?那么你见过有关卡文化的贺卡吗?自己又动手制作过贺卡吗?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手工制作贺卡,制作贺卡!

2.展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贺卡样本以及图片。让学生们先欣赏,后制作。

3、示范讲解方法步骤:

(1)写画。先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画出有关卡的图案及写上有关卡的知识文字,并涂上彩色。

(2)剪。用剪刀剪出有关卡的需要的轮廓,或者将彩纸剪出的图案,将其装饰黏贴在画好的卡纸上。(方法多样)

(3)折。剪好后,将卡纸沿中线对折,做成贺卡的样式。

方法多样,启发学生做出不同的式样,可以是立体的、娄空的等等,自由发挥即可。 4、课堂作业:

根据基本的方法,自由发挥,创作出一张独特的贺卡。 5、展评作品:

将学生做好的贺卡拿到讲台,进行展示,学生们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张,并说明理由!

6、小结:同学们,中国的卡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做的贺卡非常棒,又加深了对我国卡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做出更多的有关贺卡的作品。

五、教后反思: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方法、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评价,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合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综合表达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在课堂中,教师话语虽然不多,多的是鼓励性的眼神,肯定的手势,赞美的语言,但唤起每一位学生大胆地敞开心扉谈想法,帮助学生改变许多幼稚不全面的见解。整个课堂,学生其乐融融,动手制作兴趣高涨。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和情感体验。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绩,更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受到成功。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6

《制作节日贺卡》教学设计 利辛实验小学:李莉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仍是让学生学习制作电子贺卡,通过制作贺卡,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作品。贺卡作品包括的素材主要有:文字、图片和声音等,这也是制作一个完整多媒体作品所必须的基本要素,为第2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已对POWERPOINT有所了解,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插入文字、插入声音,对POWERPOINT进行一些基本操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了解“占位符”的概念;

2、技能性目标:

学会设臵幻灯片的背景;会在幻灯片中插图片、文本框和声音等素材。

3、情感性目标:

(1)通过对贺卡的调整与美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创造力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设臵幻灯片的背景图片。

(2)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3)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

(4)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

教学难点:

1 (1)设臵背景效果。

(2)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臵。

五、教学策略:

1、通过谈话导入,创设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性学习的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 ——> “操作练习”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操作练习中掌握制作节日贺卡的步骤。

六、教学准备:

电子教室系统、投影仪、课件、图片素材提前发送到学生机。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有很多的节日如元旦、春节、教师节。在节日来临时,你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贺卡,不同的贺卡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春节贺卡从色调、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黄色为主色,配以白色荷花图片、及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再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最后出示的国庆节贺卡,配着欢快的音乐让同学们也觉得非常愉快!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

2、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师:观看了这么多精美的贺卡谁来说说这些贺卡都由哪几部分构成?

2 学生回答:由背景、图片、文字、声音三部分构成。

师:如果让你制作贺卡应该先做什么呢?先插入文字行吗?没有背景和图片,你能确定文字插入的位臵吗?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并出示课件

这四步也是今天我们要闯的四关,你们有信心和老师一起闯关?

第一关:设臵贺卡背景

教师通过屏幕广播演示操作过程:

运行ppt软件,删除占位符(解释占位符的含义)。选择“格式”→“背景”命令,设臵幻灯片背景。

第二步,插入图片

美丽的贺卡还需要图片,接下来应该插入图片。还记得在四年级学过的制作书签中怎么样插入的图片吗?先让学生参照书本,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用投影仪演示强调演示学生易犯错的问题:

1、如何同时插入多张图片?(按ctrl分别单击图片)

2、如何调整图片位臵与大小? 第三步,插入文字

该给我们的贺卡写些祝福语了!想写些什么?该如何写上去呢?

学生参照课本,自主学习,完成第三关:选择“插入”→“文本框”→“水平”(“垂直”亦可)输入文字,并设臵文字的字体、字号与颜色。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可以下位帮忙。 教师总结演示。

第四步:插入声音

3 作品还少些什么吗?声音是作品的灵魂,有了音乐整个作品就更加完美了。

请出一至两位学生试着帮老师来插入声音,并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声音插入时,自动、单击时的有什么不同。

小提示:至此,贺卡制作已完成,别忘了保存贺卡哦!!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提出问题:国庆节的贺卡还可以怎么设计?用什么样的颜色和代表物更能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下面我们进入比赛环节。

任务:同学们可以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看谁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哪一组作品完成的数最多。 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 [设计意图]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师:展示两位同学的作品,让学生谈谈感受:

1、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2、你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呢?

3、你是怎么解决的?

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

5、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优秀作品。同学们,从你们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今天学习成果,最后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份更精彩的PPT作品,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继续闯关,使我们的生活也能“图文并茂”、更加丰富多彩!下课。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7

[摘要]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系统得到了发展,如果将这一技术有效运用到声乐教学中,那么声乐教学就可以实现创新性的发展。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声乐教学的设计及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系统;声乐教学;设计;实践

在目前的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算得上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技术。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人们完全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源越来越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怎样将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中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点之一。

1高校声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

1.1高校声乐教学

高校的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声乐教学能够对学生唱歌时的发声、演唱时的技巧以及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进行指导,不仅如此,声乐教学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一样的锻炼,其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和创造力都能够实现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有效的声乐训练可以使自己的声音得到更好的塑造。

1.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其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性处理,在相互联系之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变得简洁明了,也可以把枯燥无味、简单无聊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一些静态的、很难引起学生注意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展示可以变得生动、形象;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表现的非常具体、直观。将多媒体教学系统运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改变原有学生单纯接受声乐训练的情况,把多媒体教学系统有效地运用到高校的声乐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就不再仅仅是通过演唱来进行,还可以是视觉上的刺激、听觉上的享受。在多媒体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2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1以丰富的'声乐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用丰富的声乐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收集到许多和声乐教学有一定关联的教学资料,教师把这些资料进行一个有效的整理后就可以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直观的教学资料展示下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例如,某一节课的内容需要向学生介绍某些乐器,而学生之前对这些乐器根本没有任何的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能够进行细致、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也无法真正感受到这些乐器对声乐表演具有怎样的帮助和作用。此时,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生动、丰富的乐器图片,以及该乐器演奏的资料为学生进行展示,那么学生就能对乐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样做以后,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且学生在声乐学科上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被有效激发出来,声乐教学的质量也可以得到提高。

2.2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高校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时只有将学习情境良好的营造出来,声乐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营造学习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要摒弃以往教师教授、学生只负责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演唱以及演奏的实际活动中,真正参与到声乐教学和声乐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赏析音乐的过程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从音乐表达的主题、情感以及作品所具有的风格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声乐方面得到训练,其音乐鉴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锻炼。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相对真实的演唱情境,供学生进行演唱训练,在这样一个相对正式的演唱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声乐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3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辅助运用

3.1课程开始之前的运用

在声乐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有趣的PPT课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和动画将教学内容尽量变得丰富多彩,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PPT中,教师还可以系统地展现声带肌肉发声的原理,在这样动态、直观的发声过程展示下,学生可以更加明白发声的整个过程,从而掌握更加健康、正确的发声方法。除了PPT这种形式外,教师还可以制作或引用与声乐教学有关的、学生喜爱的声乐学习视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2课程进行中的运用

在正式的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将多媒体技术良好运用到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录音功能,可把学生的声乐练习记录下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某些软件,可播放学生的练习情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除此之外,录像技术在声乐教学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许多学生在课堂训练时表现很优秀,一旦进行正式的作品演出就会紧张、无法发挥正常水平的情况,此时,多媒体录像技术就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技术可将正式演出的场景进行录制,并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指出学生在正式演唱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录像技术还可以将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让学生自己去观看,使学生发现自己在演唱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将录像技术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还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再害怕正式的演唱。

3.3课程结束后的运用

许多教师认为课程结束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在高校的声乐教学结束后,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声乐教学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录音和录像设备,仍然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极其重要。学生可以运用多媒体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述的重点内容录制下来,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对某一方面的内容有所遗忘,就可以查阅录音或者视频进行复习。学生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运动肌理监测模型,检测其自学过程中的发音是否准确。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4结语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教学系统有效的运用到其中,那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会得到符合时代发展的进步。因此,高校教师在未来的声乐教育过程中,要摒弃过去陈旧的声乐教育思想,把多媒体教学系统巧妙地运用到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只有这样,高校声乐教学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设计与制作课件 篇8

《制作活动日历》

这是一个实践活动课,有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个层次是确定实践活动的任务。第2层次,在正方体木块上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

第3个层次,作品展示。特别是第2层次的活动,要求学生尝试如何借助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表示出一年的12月、一个月的28~31天、一周的周一~周日。这些表征的探索对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挑战。

在作品展示中,学生自主探索得到个性化展示。

1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灵活运用。

2培养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秩序。

3、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日历制作活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四个小立方体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一个月的28-31天和一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天。

教学课件四个小正方体和底座。

【谈话导入】

1问:你看过什么样的日历?

2学生交流,老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体日历、单幅日历、书桌日历、书籍日历。

3、师:这些日历都要表示出哪些方面的内容?

4.老师的指导很明确:一年12个月,每月28-31天,每周一至周日。

5老师:你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程表吗?启示主题: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尝试制作一个活动日程表。

【探索交流】

1(展示制作要求)老师:谁能告诉我们要用什么制作活动日历?

2学生交流时,老师指导明确:准备4个小方块木块(或纸箱)和一个底座。

3、师:制作一个活动日历要表示出哪些方面的内容?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5学生们在小组中尝试探索、合作和交换意见。

6每个小组交流制作方法,老师指导他们找出制作日历的好处。特别要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借助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表示12个月、一周的七天以及如何用两个正方体表示出一个月的天数。

【全课总结】

1、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老师指导,明确要点,总结整节课。略。

最新多媒体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编写是促进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多媒体课件”相关内容,将追求幸福的秘诀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多媒体课件(篇1)

多媒体教学课件标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教师或多媒体制作人员,根据脚本设计内容,应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而形成的一套适合于教与学、包含与多种媒体信息的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课件运行的途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Word文稿或电子版教材不属于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Word文稿授课不属于应用多媒体授课。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1.教学性要求:教学课件应符合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表达和组织能体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素材,要求与所讲知识配合恰当、科学合理、准确真实。

2.技术性要求: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控制灵活,保证达到教学目标;页面停留时间不可太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记笔记时间;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师示范、演示要熟练、准确,实现预期效果。

3.艺术性要求: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画面美观,声音悦耳;屏幕显示简洁美观,画面清晰,文字醒目,与背景颜色搭配合理;动画连续,声音播放协调、适宜,不妨碍学习,视、听觉配合和谐,有美感。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标准:

1.课件页面选择:课件授课主要解决用语言难以表述的复杂结构、运动过程、工程原理、工艺流程等问题,或展示辅助课堂教学内容的图片、表格、影视资料和历史画面等,文字应该是提纲挈领式的。

2.课件内容要求:内容要切合课堂教授内容,符合教学设计要求,编排设计科学、准确,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课件视觉要求:每张课件所用颜色不宜过多,各章节前景色和背景色选取应特别注意显示的清晰度,保证视觉效果;文字应简练、规范,字号要适当,图形、图像清晰;

4.课件学生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处要突出标明,宜动态显示的尽量动态显示,显现视觉效果的同时要保证教室后排座位的学生能看清。

5.课件容量要求:课件课程内容容量应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避免大容量的单向传授。

6.课件互动要求:要有导航和互动功能,以便教师灵活驾驭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开展教与学活动。

多媒体课件(篇2)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指利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设计和展示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制作课件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设计要求具备详尽、具体、生动的特点。一个好的多媒体制作课件应当具备详尽的内容,确保能够准确传达教师想要表达的知识和信息。教师需要仔细策划课件的结构,将重点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出来。课件需要具体而具体,即通过图像、图表、实例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对于化学实验的演示,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将实验步骤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生动是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关键特点之一。一个生动的课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音效、动画和声效来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海底地貌变化的过程,并加入鲜活的音效和动画效果,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一个精美的课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件不仅能够提供有趣的图像和动画,还能够呈现各种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网页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知识。同时,多媒体制作课件还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通过课堂练习和答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到探索中。


除了以上特点外,多媒体制作课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形式,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他们可以在制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图像、音效和动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和配色方案,以及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其他同学。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术能力。


小编认为,多媒体制作课件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将课程内容更加详尽、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多媒体课件(篇3)

导言: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里,多媒体制作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教育、娱乐、广告还是宣传推广,多媒体的运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多媒体制作,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套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

第一部分:多媒体概述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一部分是多媒体概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什么是多媒体以及它的基本概念。我们将阐述多媒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对多媒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为什么要学习多媒体制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部分:多媒体制作工具与软件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二部分是多媒体制作工具与软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多媒体制作所需的工具和软件。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例如计算机、摄像机、音响设备等。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一些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Adobe Creative Suite、Final Cut Pro等。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和软件。

第三部分:多媒体制作流程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三部分是多媒体制作流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多媒体制作的整个流程,从策划到发布。我们将解释如何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目标、收集素材以及制定时间表等。接着,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内容创作,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的录制和编辑。最后,我们将讲解如何进行制作和发布,包括选择媒体格式、导出和分享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多媒体制作的整个流程,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多媒体项目。

第四部分:多媒体制作技巧与实例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四部分是多媒体制作技巧与实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多媒体制作的技巧和经验。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剪辑技巧、调色技巧以及音频处理技巧等。同时,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多媒体制作的实例,让学生们可以实际操作并加深对多媒体制作技巧的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提高他们的多媒体制作技能,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第五部分:多媒体制作实践与项目

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第五部分是多媒体制作实践与项目。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进行实际的多媒体制作实践和项目。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一个多媒体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将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多媒体制作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多媒体项目,并展示他们个人的多媒体制作能力。

结语:

通过这套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的学习,学生们将对多媒体制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流程。凭借这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将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运用多媒体制作,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多媒体制作教程课件将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向数字化世界的大门。

多媒体课件(篇4)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制作的具体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的定义与特点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在教学中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结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展示和传达教育内容的一种教具工具。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生动直观: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教育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


2. 高度互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可以添加各种互动元素,如点击、拖拽、幻灯片切换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多样化呈现: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进行呈现,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4. 强化记忆: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风格和节奏的教学资源。


2.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可以加强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3. 增加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通过生动的图像、动画和声音效果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4. 时尚化的教育形式: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学生的审美需求,提供了一种前卫和时尚的教育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的具体步骤


制作一份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1. 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合理划分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排列顺序。


2. 收集教学素材: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所需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教学素材,确保素材的质量和合法性。


3. 确定课件布局与风格:设计课件的整体布局和样式风格,使其简洁明了、易于阅读和理解,同时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重要性。


4. 制作课件页面: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布局,制作每一页的课件页面,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元素的添加和编辑。


5. 添加互动元素:通过相关软件工具,添加点击、拖拽、动画效果等互动元素,提升课件的互动性和学习的趣味性。


6. 调试与修正:制作完成后,进行整体课件的调试和修正,确保课件的运行和展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7. 教学实施与评估:将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估效果,以不断完善和改进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和工具,正在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直观、高度互动、多样化呈现和强化记忆等特点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篇5)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制作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学和演示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学校教育、公司培训还是商务会议,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以其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深受人们的喜爱。


多媒体制作课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更是运用多种媒体元素,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将内容进行整合和展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同时,多媒体制作课件还能够增加互动性,通过设置交互按钮和链接,使得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探索和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首先是需求分析和内容设计。制作者需要明确展示的内容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导图和故事板的制作,确定整个课件的结构和脉络。其次是素材收集和编辑。制作者需要搜集与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对素材进行剪辑和处理,确保其质量和适应度。接着是排版和制作。制作者需要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Adobe Flash等进行排版和制作,将素材按照故事板的设计进行组织和展示。最后是测试和修改。制作者需要对制作完成的课件进行反复测试和修改,确保其流畅性和完整性,以及符合受众的需求。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好处不胜枚举。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破除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或者存储设备的传播,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元素的加入,使得学习者更加贴近真实情境,提高学习的效果。多媒体制作课件还能够增加互动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探索,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


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内容的简洁和重点突出是制作课件的关键。过多的文字和图片会降低视觉的效果,使得学习者分散注意力。通过合理选择和编排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学习者的思考和理解。多媒体素材的质量和适应度要求高。图片要清晰、音频要流畅、视频要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和注意力。交互性的设置要合理。按钮和链接的设置要方便学习者的操作和使用,避免复杂和冗长的操作流程,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多媒体制作课件是现代教育和演示的重要工具,其生动、直观的方式能够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还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和内容设计、素材收集和编辑、排版和制作、测试和修改等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思考,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提升效率和质量。同时,多媒体制作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如内容的简洁和重点突出、多媒体素材的质量和适应度以及交互性的设置等。期待多媒体制作课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教育和演示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多媒体课件(篇6)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是指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技术,集成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展示、传播和交流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不仅具有视觉、听觉、感性、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很多,包括教学课件、培训课件、宣传课件等。教学课件是教师用来讲授教材内容的工具,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课程大纲、教材指南、课堂笔记、时间表、作业安排、考试试卷和答案等。教学课件与教材密切相连,由于教材本身的结构和设计限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围绕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课件要求严谨、有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培训课件主要是为企业、机构和组织提供专业培训而制作的,其内容涉及员工技能、知识、基础和管理等方面。培训课件的特点是强调实践和操作性,在设计上尤其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与教学课件不同,培训课件的观众一般对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需要深入的例子和详细的细节。

宣传课件是为宣传推广活动而制作的,是大众传媒、企业、组织等重要宣传方式之一。宣传课件要求内容精准、清晰明了,语言生动、有吸引力,以便更好地抓住观众的眼球和兴趣。在设计上,宣传课件通常会使用视觉元素,强调效果和展示性,有效创造出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的来说,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多样,涵盖了各种教学、培训和宣传类型的信息传播和与人的互动交流,对提高教育和培训效果、促进宣传效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不断更新的科技环境下,各种多媒体课件的类型也在不断涌现,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将带来更好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效果,更好地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篇7)

内容摘要: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本文以多媒体课件的小技巧为主题,写了一些常用软件及PowerPoint和Authorware中一些使用技巧,旨在帮助一些刚入门的老师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关键词:

现代教育 信息技术 课件制作 制作技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电脑硬件、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成为可能。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将课堂无法表现的、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和事物发展过程通过媒体技术以动态的、直观的画面和图像以及声音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制作课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它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才能获得制作技能的提高,本人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小技巧,制作的课件也在市级获奖,本文就课件制作小技巧略述一二,供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一、在Authorware 中调用 PowerPoint 文件

Authorware和PowerPoint是两种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功能强大,交互性强,而PowerPoint在制作字幕和图像处理方面较为方便,这两者结合能够制作出使用更加灵活、操作更加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我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总结出在Authorware中插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方法,下面介绍其操作步骤。

1、打开PowerPoint,制作一个用于链接到AuthorWare中的演示文稿文件,取名为a1.ppt。

2、在AuthorWare中插入PowerPoint文件。

(1) 打开Authorware,拉一个显示图标到流程线上,双击该显示图标打开展示窗口。

(2) 单击“Insert”选单,选择“OLE Object...”选单项。显示“Insert Object...”对话框。选择“从文件创建”,输入框中输入文件的路径或单击“浏览”按钮找到要插入的PowerPoint文件,选中其下的“链接”选项。

(3) 单击“确定”按钮可将a1.ppt插入到当前文件中,展示窗口中会出现a1.ppt幻灯片的第一屏。

3、设置放映方式。

(1) 单击Edit选单,选择“Linked 演示文稿 OLE Object”选单项,在出现的六个选项中,选择“Attributes”选项,屏幕上会出现“Object Attributes”对话框。

(2) 在第一个下拉选单“Activation Trigger”中选择“Single click”项,在第二个下拉选单“Trigger verb”中选择“放映”项。在对话框的下端选中“Package as OLE object”项。

(3)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设定放映的方式为单击放映。

用这一方法制作成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具有Authorware和PowerPoint两种软件的优点,所插入的幻灯片如需修改、增添内容,只需对插入的幻灯片对象(.ppt)直接进行修改即可。

注意,如果需打包成可执行文件并在其它没有安装Authorware 软件环境的机器中运行,则打包后的可执行文件的当前目录中应包括Authorware 的应用程序文件a3wole32.dll ,此文件在Authorware 软件的安装目录中可找到。

二、在PowerPoint 中调用 Authorware文件

在PowerPoint 中调用Authorware 文件的思想是:在Authorware 中把Authorware源文件打包成可执行文件,在PowerPoint 中就可将其作为一般外部文件来调用了,调用方式有两种:使用超级链接和建立动作按钮,下面分别介绍:

1、使用超级链接:在幻灯片编辑界面下,选中需链接的文字或图形,执行菜单命令“插入\超级链接”项,出现的“超级链接”对话框;在其中的“链接到文件或URL(L)”项后单击“浏览”按钮,并在随后出现的“浏览对话框”中选择需链接的文件名;并选中“超级链接”对话框中的“使用相对路径” 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即可。放映时点击被超级链接的文字或图形就自动执行与它链接的外部文件。(一旦文字被超级链接后,其颜色就固定了。在显示器上显示还可以看清楚,若通过大屏幕投影,颜色就不是很清楚了,直接影响课件的显示效果。故课件若需通过大屏幕投影的话,笔者推荐用下一种方法)。

2、建立动作按钮:在幻灯片编辑界面下执行“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自定义按钮(第一个空白按钮)”,用随后出现的十字光标拖出一个按钮。随即出现一个“动作设置\单击鼠标”对话框(如不想选择“单击鼠标”的动作设置,可选择“鼠标移动”项),点中其中的“运行程序”选项,并单击其后的“浏览”按钮,在“浏览对话框”中选中需调用的程序文件名(可以是已打包好的Authorware 文件,也可以是其它的程序文件),单击“确定”返回幻灯片编辑界面。再对刚才设置的按钮单击右键,在出现的便捷菜单中执行“编辑文本”以给该按钮添加按钮标题(并可选择相应的字体、字号等)。若对按钮的颜色设置等不满意,可先单击以激活该按钮,再对其单击右键,在出现的便捷菜单中执行“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菜单项,在随后出现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选择该所需的按钮填充颜色和线条、大小、位置、文本框中文本的摆放格式等。幻灯片放映时单击该按钮就会执行已设置好的程序文件了。动作按钮不仅可以调用程序文件,还可以调用PowerPoint 放映文件等,非常方便。

三、在Authorware中调用HTML格式文件(网页)

HTM格式的文件通常只有浏览器才能识读,在Authorware中,通过插入ActiveX控件,建立内在的超文本浏览器,就能间接地达到这个目的。

具体方法:

1、在流程线上放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双击打开输入一张你所喜欢的背景图片。

2、在“背景”图标下单击鼠标,让手形鼠标在其下方。从主选单上选取Insert→Control→ActiveX...选项,弹出[Select ActiveX Control]对话框。从[Select ActiveX Control]对话框中选取[Microsoft Web Browser Control]选项,单击[OK],弹出相应对话框,先保持默认设置,单击[OK]即可。

3、这时在流程线上出现一ActiveX控件图标,将它命名为HTML。

4、在流程线上再放置一[运算]图标,并命名为Load HTML,双击打开该图标如图1输入: CallSprite(@″HTML″,#Navigate,Filelocation″index.htm″,0,0,0,0)其中函数CallSprite(@″SpriteIconTitle″,#method,[argument..])是Authorware4.0的新增函数,这里调用Web浏览器的方法是“#Navigate”,读入变量“Filelocation”(其值为当前文件的路径)指定路径下的HTM文件“index.htm”。第一个参数为0时将隐藏浏览器的边框,如果为1将弹出完整的浏览器窗口。

5、设置浏览器显示窗口:单击[运行]按钮,演示窗口将出现一个很小的浏览器窗口如图2所示。这时单击主选单上Control→pause一项暂停运行,浏览器窗口的四周将出现虚线,用鼠标拖动虚线上的八个小方框可以改变窗口大小,按住虚线拖动可以移动窗口位置,以适合自己的需要。

四、在PowerPoint 中灵活调用MPEG 文件

有时,我们在制作多媒体CAI 课件时需调用某些VCD 视盘上的部分影像信息(PowerPoint 中也能调用MPEG 文件,但调用整个文件中的某一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若没有高档的视频编辑机或视频编辑软件可就束手无策了。其实完全可以利用豪杰超级解霸(vcd光盘播放软件)来辅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将VCD 盘上的 DAT 文件拷贝至硬盘上(可加快调用的速度,也为了能脱离原视盘而运行),再用豪杰超级解霸播放,可在播放器播放面板上的“选择开始点”按钮选择影像文件的起点,再用播放面板上的“选择结束点”按钮选择所需影像文件的结束点,单击“MPG”按钮(将选定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再切换至Po

多媒体课件(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论是从学习效果、教学体验还是教学内容创新等多个方面,多媒体课件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生动、丰富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入手,探讨多媒体课件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其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文字类、声音类和影像类。

1、文字类:文字类课件主要是指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辅以少量图片、图表等形式的课件。文字类课件篇幅通常比较长,适合于专题式的教学或对某个概念展开详细阐述的课程。

2、声音类:声音类课件主要是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辅以图片、文字等形式的课件。声音的变化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欣赏音乐、学习语言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3、影像类:影像类课件主要是以影像为主要表现形式,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的课件。影像可以直观地传递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影像类课件通常包括动画、视频和幻灯片等。

二、应用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也使得课件能够更加漂亮精美,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传递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物理或化学知识时,利用动画和演示可以直观地呈现电路原理、化学反应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提高学习效率和档次

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了更为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且有效率。多媒体课件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程,使得教学档次更高,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三、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传递知识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在学习效率上实现了很大的提升。

3、优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在信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较为丰富,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实现了更加优化。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都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发展也将不断推动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希望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将会越来越广泛和突出。

多媒体课件(篇9)

多媒体的类型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课本教育向数字化的多媒体教育转变。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的学习工具,其具有语言通俗易懂、示范性强、互动性强等优点,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根据使用的媒体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文字课件、图片课件、音频课件、视频课件等多种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类型的特点和优缺点。

1. 文字课件

文字课件是以纯文字形式作为主要信息载体的课件,可以通过排版、颜色、字体等方式来增加文本课件的视觉效果。与图像、声音、视频相比,文字具有直观性差、不够生动等缺点,但其优点也很明显,如内容丰富、易于制作、节约成本、扩展性强等。

2. 图片课件

图片课件则是以图片为主要信息呈现形式的课件,它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等特点。与纯文字相比,图片课件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且更加生动。但是,与视频课件相比,它的描述性和交互性都存在较大局限性。

3. 音频课件

音频课件则主要通过声音进行信息的呈现与传递。它具有传递信息效率高、语音控制自如等优点,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如制作需要专业设备和人才、传递信息的形式单一、无法呈现图像等。

4. 视频课件

视频课件是以视频为主要信息呈现方式的课件,它能够很好地利用动态图像呈现教学内容,具有亲切生动、自然逼真等特点。相比纯文字和图片课件,视频课件可以同时呈现多媒体内容,提高课程的抓人度和吸引力。缺点就是运行过程较重,需要高性能设备支持。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各类形式虽然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但是从整体来看,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极大地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


想要深入了解“多媒体的使用课件”吗以下为你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的体现。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转变!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篇1】

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例谈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美学、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下面试以笔者设计、制作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荷花》为例,略作探讨。

一、课件的设计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设计出实用性、适应性和艺术性强、

交互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与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项特性特别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其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求做到“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结合,尤其是特出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本课件本着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组织引导作用的理念,力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达到

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2、设计思路

为了克服现行商业课件普遍存在的界面花俏、技术性高但针对性缺乏、实用性不强的弊病,笔者认为课件设计应该紧扣学习内容,针对学生实际,特出学科特点,实现意义建构。《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本课教学重点是:审美教育、语感训练、想象训练。

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创设情境,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可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件力图依*多媒体手段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可以培养语感,增强积累。抓住重点词句训练语言,可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发感悟和思考。挖掘教材的“艺术空白”进行想象训练,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获得审美体验,提

高审美情趣。总之,《荷花》课件设计的目的是使阅读教学个性凸现,让教学过程成为教师、

学生、教材、课件之间的积极“对话”。

3、课件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也就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组织与表现方式,它定义了课件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联系的方式,反映了整个课件的框架层次和基本风格。本例中,将课件设计成复合式模块化结构,总的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影音配读、词句品析、课堂训练、图片欣赏),每个功能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基础子模块,使教师(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性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在教学控制策略上采用计算机――教师(学生)交互控制,由计算机控制知识点序列,而在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的表示中采用

超媒体技术,满足实时教学的要求。

4、界面及交互

界面设计即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纽、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软件界面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界面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布局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独特、美观大方的界面会对学生的

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因此,本课件在界面的设计和美化上花了一定的功夫。

首先,课件的教学内容是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所以在课件界面设计上,宜于采用大方、美观、清新、雅致的风格。其次,语文课学习是特别注重形象渲染的,所以要利用尽可能多的各种视频、图像、照片和声音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加快意义上的建构过程。再次,由于本课件既可用于多媒体教室的实时教学,又可以用于网络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课件应该教学信息突出,提示信息明确,美观清晰,丰富多彩。因此采用了较为简单易用的全程鼠标操作方式,为了提示可操作的链接,利用了热字的变色功能和热区的功

能,以及鼠标指针变形和“气泡”文字提示功能,使操作容易,便于使用。

5、脚本编写

文字脚本是课件设计思想的具体表现,它为课件制作提供指导性的方法和步骤。文字脚本就像建筑的设计图一样,是多媒体课件最初阶段的总体设计。《荷花》多媒体课件文字脚本部

分内容(主控页面)举例如下:

文字脚本还不能作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还需要将文字脚本改写成制作脚本。制作

脚本是课件制作的技术施工图。

二、课件的制作

1、工具的选择

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很多,就目前我国应用情况而言,主要有国外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Director、Action、Flash,Microsoft公司的幻灯演示文稿PowerPoint、VisualBasic;国内北大方正集团的方正奥思、武汉汉声公司的洪图多媒体编著系统、武汉凡高软件公司的课件大师等使用较为普遍。本课件制作使用的是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6.0豪华版,它的特点是界面简单、面向对象、所见即所得,具有直观、简便、友好的全中文用户界面和很强的文字、图形编辑功能,支持丰富的媒体播放方式和动态效果,能实现灵活的交互操作和多媒体同步。方正奥思的基本制作单位是页,用户在页中可以加入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及影像等多媒体对象,对象之间可以实现交互控制。方正奥思通过层次结构管理器来设计和管理页,制作出不同的页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页与页之间的超文本链接。此外,用方正奥思制作的课件可以很容易地生成EXE文件或HTML网页格式,脱离奥思环境安装、运行。

2、主要技术及实现方法

(1)文字的编辑

本课件的文字完全由方正奥思6.0自身具有的文字功能完成,为了把标题文字做得比较美观(如封页),使用了方正奥思中矢量文字的变形动画功能。充分利用方正奥思本身提供的各种文字效果进行编辑制作,可以减少制作过程中其它辅助性软件的使用,加快课件制作的速度。

(2)图像的采集

本课件中少量的图片,来自于对教材彩色插图的扫描,如背景图。大量图片文件来自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及Internet,处理时使用到屏幕截图软件HyperSnap-DX。最后在方正奥思

6.0中进行各种效果(如背景半透明及丰富的过渡)的设置应用。

(3)动画的编创

Internet上采集的动画往往并不十分切合我们的要求,因此本课件中的动画都是自行制作或经过加工的。一是通过方正奥思6.0系统本身的图形组合(并接或串接)成动画的功能,实现按路径循环播放(如蜻蜓);二是利用AdobeImageReady7.0、UleadGIFAnimator5.0、

FlashMX等软件自行制作(如蜜蜂、小鱼)。

(4)声音的录制

本课件中声音应用量大,课文朗诵部分取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配套磁带,用磁带录音机播放,通过声卡的Line口传送到电脑,再用创新声卡附送的.录音程序CreativeRecorder转录成WAV格式文件,并根据课件设计中需要分段朗读的具体情况,把朗读声音文件分割

成相应的5段。课件中的其它音效或音乐来自Internet或素材光盘。

(5)视频的处理

本课件的视频主要是用来配合朗读的,也有一部分用来再现情境激发想象。根据预定的教学意图,选择合适的视频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千方百计地利用Internet下载到有关“荷花”内容的视频文件,但播放后发现视频过长,其中不少片段与本课教学无关,于是利用超级解霸3000中的视频处理工具进行文件切割,去除不适合的内容,再用UleadVideoStudio7.0重新组合编辑,加入前面制作的朗读声音,设置好必要的字幕及过渡效果,最终形成新

的视频文件。

(6)课件的生成

为方便用户使用,课件必须能够脱离开发平台而运行。随着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件开发平台对网络应用的支持已变得非常重要,课件能否在网络上应用,已成为评价和选用课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方正奥思6.0提供了打包成光盘发布形式的功能,可直接打包生成“exe”可执行文件,使产品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直接使用。方正奥思6.0也提供了网络发布功能,可生成网页文件格式,直接在网络上应用。这样就使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上更加简单、方便和可*了。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本课件提供了一个友好、生动的操作环境,特出语文学科特点,让学生进行品读、理解、思考、想象、表达等综合性阅读训练,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课件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内容中的基本知识,作为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的建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综合训练,达到对本课知识系统的意义建构,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本课件曾应用于本市小学阅读教学观

摩课教学,并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基本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篇2】

摘 要:

“机械制造技术”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材料的各种成形方法和典型零件加工制造工艺过程,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机械制造技术”;多媒体课件使用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已成为当

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机床、工艺等内容,是机械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后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1]。

这部分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图多,层次多,理解困难,表达困难,同时学时又偏少。笔者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多年,深感有必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模拟现场加工场景。如焊接生产工艺,可以用仿真动画或拍摄、查找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图片和影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仿真动画和反映生产实际的影像资料,把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方法等演示得一目了然、真实生动,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既较好地理解了工艺方法,又了解了实际生产过程。 由于材料的成形、零件的加工是一动态的过程,仅以教材的图例配以教师的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理解掌握该部分内容的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形成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学效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2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实例

2.1 砂型铸造造型过程

砂型铸造是最基本的铸造方法,造型是砂型铸造中一道最重要的工序。在讲解造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借助动画讲解各种造型工艺过程,在此基础上,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然后,让学生对各种造型方法进行比较。如对整模造型,先让学生观看整模造型的动画(见图 1),分析整模造型的特点,然后再观看整模造型实际生产过程的录像,分析录像中工人某些操作的目的。这样,经过理论———实践———理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种造型方法的理解。

2.2 车刀的几何角度

车刀的几何角度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是教与学的难点之一[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而这 车外圆、切断等,激发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具体工艺并与录像片段比较,从而将具体工艺牢牢地记在脑中,这就为分析刀具角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后,在课件中演示刀具几何角度参考系的建立,如图 2所示,使学生获得动态的信息,建立起空间概念,从而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动画展示各平面所处的位置,并结合 3个辅助平面讲解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每个角度进行动画展示,让学生清楚各个角度形成的依据,得到相关的刀具标注角度图形。这样可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易讲,好学,课堂教学效果很好[4]。

2.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许多工序组合而成,每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等程序。一个工艺过程所需要包括的工序,是由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加工精度要求及生产类型决定的。对于没有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讲,这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用动画模拟仿真典型零件的加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生产批量,就有不同的工艺过程及工序。以表 安装、工步和走刀等概念,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也深刻。

3 对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几点思考

3.1 辅助教学而不应替代教师教学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学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辅助作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全过程也不应该都在计算机演示中完成,教师的指导与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课件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替代教师教学,没有必要把整堂课的内容全部搬入课件,课件的使用要因课制宜,因学所需,片断式课件应成为多媒体最合适的辅助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时时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重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3.2 内容要适量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呈现信息量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速度,进而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节奏适中,给学生留有理解和记忆的时间和空间。

3.3 既要注重多媒体的信息传递,又要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微观现象宏观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效果极佳,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品尝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师非常希望得到的效果。

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创造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临其境,只是视听的效果。我们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亲身感受,切不可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替代课外活动和实验实训课等能使学生形成真实感觉的教学过程,这些实践活动是实现丰富信息来源,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5]。

4 结 语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教学密度加大,因此,笔者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再现各种成形方法和典型零件加工制造工艺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的认识。这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还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使其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6]。

参考文献: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7.

[:30-32.

[:158-159.

[:107-109.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篇3】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哪些误区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

课件制作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2、科学性原则: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选原则: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制作的素材,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不追求不等于说不用,就目前中国的音像市场有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我们可通过电脑的视频、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文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又如《斑羚飞渡》、《羚羊木雕》一类情节性很强的文章,若是单让学生朗读,效果不一定好,但若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们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再如上《马》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提供许多其它写马的作品。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古诗;现代作家关于马的作品:等。

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

1、“偷梁换柱”法

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换上你的大名。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不过这可是你“偷梁换柱”的结果。 如果你是位高手的话,也可以用高级手段来“偷梁换柱”。找到合适的网页,可以不是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由这些网页生成“模版”、“css式样表”、“html式样”。这样在做网页时,就可以轻松许多。打开页有下面来句感谢的话:感谢××提供帮助!对于原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对于有版权的图片和视频文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2、合作开发

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

(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 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发布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发布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就如同互联网上的自由软件一样,只要不是商用目的你可以随意使用。 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变相收费方式:说到变相收费即不是真正的收费,有种较为流行的方式可以参考:注册会员,点击广告。想要你源码的教师可以注册成为你的会员,帮你点击广告。你可以从广告商那儿取得你的开发资金。

(3)合作开发的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不管技术有多高,创意有多好,但他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能有所建树,他都会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都会面临一个借鉴的问题。是“偷”还是“盗”?其实高手也要参考。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呢! 任何课件或者素材如果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被别人不断地引用,不断地在实践中被修改,不断地补充;再不断地发布,不断地应用。只有大家都来使用它,其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相信所有的教师在制作完课件后都不是打算让自己欣赏吧!“版权所有,*不究”愿合作开发的日子早日到来吧!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

1、误区之一:

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桃花源记》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桃花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

2、误区之二:

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3、误区之三:

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外,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篇4】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电视到互联网,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使用多媒体来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交流。而在教育领域,多媒体的应用则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多媒体的使用课件,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具体细节和生动案例。

一、多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多媒体是指通过电脑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呈现方式。

多媒体的特点在于其多样性和互动性。通过融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元素,多媒体能够呈现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观众与多媒体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通过互动性的设计,让观众成为信息的参与者。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1. 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图像和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一些地貌和自然景观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来了解地理知识。

2. 强调口语交流和互动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添加文字和图像,还可以嵌入音频和视频文件,提供口语交流的机会。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英语对话的视频剪辑,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对话中的口音和表情。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通过课件上的问题或答题系统,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能力

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并在课件上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每个小组通过研究和讨论一个历史事件的资料并制作一份PPT,然后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小组。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提供实时互动和反馈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配备实时互动和反馈功能,以及测验和评估系统。通过这些功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测验和评估系统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获取针对性的反馈。

三、多媒体课件的成功案例

1. Khan Academy受欢迎

Khan Academy是一个著名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全面覆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这个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讲解,还有配套的练习和测试,以及实时的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建议。许多学生通过使用Khan Academy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薄荷项目带动课堂变革

薄荷项目是由美国一位教育家发起的一项多媒体教学项目。该项目通过将课堂变为学生主导的学习空间,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薄荷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论: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在教育领域中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能够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强调口语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能力,并提供实时互动和反馈。通过相关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显著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篇5】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电视技术、数字音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其中,在校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就基础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有两条主线:一是语言教育;二是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文道统一”,即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兼顾到德育乃至美育。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方位的立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教学成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动态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3、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如:在讲到《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查找了人类探索月球(或者太空)的相关材料,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讲授《真正的英雄》这一课时,教师也查找了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不幸遭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道路上的艰辛,当然也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在语文的复习、练习课中,多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复习知识的多种链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例如对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常识的复习。还可以将各个复习内容制成相关的图片,从中找到它们的联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复习,加深了印象,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在练习课中,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有拖拽式的,有文本输入式的,有单击选择式的等等。在做课堂练习时,过去我们老师要收起作业本来一本本地批作业,而现在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如果你做对了,电

多媒体的使用课件【篇6】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效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能成为我们教书匠一个新的课题。总结几年来的直接经验,观察同行们使用的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中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感受。

一、热衷于形式上的热闹,掩盖教学的主体目标

多媒体课件与“黑板+粉笔”的教学相比,一个最突出的特色,莫过于能用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强烈的感观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学生的记忆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在课件中加入合适的图像、音乐是常用的手法,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刻意装饰,追求美感动感。一堂课,装饰精美的课题、标题,要展示的重点难点、公式定律,接连不断的动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我们应注重的教学目标,却被这些精美的装饰所掩盖。我们本想传授的知识或方法,却远不及这些动人场景留下的印象深刻。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些精美的装饰的确吸引人,但却忽略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认为,每堂课,课件应以一种背景颜色为主,尽量点缀少量的其它颜色。插图和动画,应少而精。

二、喧课件之宾,而夺教学之主

多媒体课件,现阶段仍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老师都想以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和粉笔,这种试图以多媒体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想法,应该是不宜提倡的。

例如我教学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这是一篇散文,文中用优美的语言表现了武夷山风光的美,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比较抽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最后再配合简明的板书来总结全文。如果只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图片,那岂不是成了欣赏山水片了吗?学生怎么可能领略其中的感情呢?还如我听过我的同事们上过的《理想的风筝》、《珍珠鸟》等,都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主角仍然是师生的交流。

三、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课本

随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许多老师都绞尽脑汁地变换花样,力图制作的课件与众不同,富有新意,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了课本。在一节课的课件中,包括课题、课文内容、重难点、课后思考题、插图等都被搬上了大屏幕,学生的眼睛盯着屏幕看,课本倒成了一个辅助品。其实,越是现代的,传统的东西越不能丢。一堂课,学生的听、说、读、写、圈、点、勾、画,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是为了学生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

四、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

教师们往往精心策划,使一个课件的内容恰好能用40分钟,通常都把时间计算得很准,上课时,力求恰到好处地把课件用完。这就是所谓的一课一件。在现有的条件下,课件也只有在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实验课中使用,其余大多数时间仍然是在教室里进行着传统方式的灌输。教师们制作课件,本来认为这节课的某一环节,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其效果会比较好,不得不因此而做了一整节课的课件。由于职业习惯,教师们制作课件,总是力求完整,常常将一节课的几项内容,凑合做在一个完整的课件中,然后作上开头结尾标志,写上作者的名字,最后顺序播放。很多教师花费了不少精力做好的课件,用了一节课后,就被蒙上面纱,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上好的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因此,我觉得当我们遇到一篇好课文或一篇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课文,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教学,形象直观的感悟总比凭空想象的好吧!

五、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课件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就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课件的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以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情境的创设、目标的体现和课堂的组织为重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对话、提供学习资源为目的。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很多老师偶尔制作一两个课件,要花费很多天时间,要是常常制作这样的课件,那么麻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制作课件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操作,降低课件容量。

制作课件是教师的一项创造性劳动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什么教条可循,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各学科的知识结构特征,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关推荐

  •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制定的计划书,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整理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提高您的学习效率!...
    2024-06-20 阅读全文
  • 多媒体课件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开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间了。教案是促进师生之间教学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它会包含哪些部分呢?栏目小编整理了与“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帮助您更加清晰地制定未来的规划!...
    2023-11-11 阅读全文
  • 多媒体制作课件收藏十三篇 想了解“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请继续阅读,我们为您提供这些信息希望它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某个领域。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024-04-17 阅读全文
  • 设计与制作课件热门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设计与制作课件热门,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一、本课说明本课是让学生学...
    2024-05-30 阅读全文
  • 最新多媒体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编写是促进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多媒体课件”相关内容,将追求幸福的秘诀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2024-03-30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制定的计划书,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整理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提高您的学习效率!...

2024-06-20 阅读全文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开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间了。教案是促进师生之间教学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它会包含哪些部分呢?栏目小编整理了与“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帮助您更加清晰地制定未来的规划!...

2023-11-11 阅读全文

想了解“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请继续阅读,我们为您提供这些信息希望它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某个领域。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024-04-17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设计与制作课件热门,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一、本课说明本课是让学生学...

2024-05-30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编写是促进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多媒体课件”相关内容,将追求幸福的秘诀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2024-03-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