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
发布时间:2024-02-09 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 春节过年风俗作文 过年风俗作文 过年作文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通用3篇。
作文是一种有效地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顺思路,写作可以快速提升表达技巧。根据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了这份有价值的“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欢迎您来到本页留下对于内容的宝贵回馈!
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到春节,我最开心的就是可以自己做年货了,尤其是做油堆。做油堆过春节是我外婆家——广西柳州的习俗。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十斤的油堆过春节。
每逢腊月二十八,外婆便取出自家种的糯米泡上一夜。到了二十九,外婆又用石磨把白胖胖的糯米粒磨成米浆,将其装在白色的布口袋里。接下来,将布口袋放在大大的木板上,再压上菜板、砖头,这时,米浆里的水就会像下雨一样从布口袋里渗出,等上几个小时,口袋里就剩下一块洁白如雪的柔软的米面团了。外婆把胖娃娃般的米面拿出来放到干净的盆里,加上白糖,使劲地揉,就像揉面团做包子一样,等白糖融化,米面能粘在一起不散就可以了。
开始做油堆了,外婆架锅起火把花生油烧热。我和妈妈负责把米面揉成一个个圆球。我拿起一小块米面,先使劲地捏捏紧,然后放在左手手心里,右手手心盖住米面不停地转圈圈揉动,不一会儿,一个圆球就揉好了。一个,两个,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在玩橡皮泥。揉着揉着,便没了力气,想休息休息。一抬头,看见妈妈保持着实足的干劲,始终一丝不苟地捏圆球。妈妈这时看出了我的小心思,笑眯眯地对我说:“女儿,咱俩比赛,看谁捏得多,怎么样?”“比就比,外婆做评委。”我不服输,只好放弃休息,重新鼓足了干劲,继续捏圆球。
做好的圆球乒乓球般大小,放在簸箕里等着下油锅。油锅冒泡了,外婆就把我们揉好的圆球一个个像下饺子一样放到油锅里。一开始,圆球是沉在锅底的,等几分钟,它们就会一个个像潜水的鸭子一样露出头来,颜色也慢慢从白色变成浅黄、金黄,外婆用铁网不停地压圆球,等到圆球能压扁颜色也变得更深,就可以起锅了。起锅后的油堆装在桶里,浓浓的香味在院子里弥漫,久久不散,这香味真是太诱人了,令人垂涎欲滴。嘴馋的爸爸被香味吸引来,不顾油堆还没冷透,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外婆忙说:“刚起锅的油堆不能吃,吃了嗓子上火说不出话。”“管他呢,这个时候口水都流出来了,哪里还能等?”不顾一切的爸爸边吃边说太香了,太好吃了,引得我也不禁咽起了口水。好不容易等到油堆冷透,我拿起一个,轻轻咬一口,外表酥脆,内里Q弹Q弹,很有嚼劲,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我一口气吃了五个,简直停不下来。
油堆真是太好吃了!期盼明年春节快点到来,我还要去外婆家做油堆吃。
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篇2)
作为南国港城湛江中心城区的赤坎,是历史悠久的古埠 ,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独特的风情。
这里有蔚蓝的大海,碧海银沙,浪卷云飞;这里有赤红的土地,捏一把红土,里面渗透了先民艰辛开拓的汗水,也晒下了先烈为保卫这寸金寸土的热;这里有青翠欲滴的原野,一望无际的稻田,菜园和花木苗圃,一代一代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还有老城区那古街,古渡,古井,古庙,无言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里还有热闹的商业中心,繁忙的港口码头,耸立的商厦楼宇和城中嵌绿镶翠的公园……
赤坎之美是清纯的。蓝的是碧波的海湾与明净的天空,绿的是椰树与花园,红的是热带赤土与民俗风情。她既象一幅色调鲜明的水彩画,也象一曲悠扬的\'月下村笛。
赤坎之美是不经意的。那古榕下吸"大绿竹"的老人,那古井旁汲水的少女,那弯弯曲曲的街巷,那苔痕班驳的青石古渡头……这虽然不是旅游名胜,但只要你轻轻一瞥,一定会锁住你游离的眼神。
赤坎之美是兼容的。古埠赤坎本来就是各地客商云集聚居而形成,因而不为城墙所囿,福建街,潮州街,高州街,这些沿用至今的古老街名道出了古埠五湖四海同成而居,乐也融融的情形。而赤坎的建筑更能看出这种兼容的美,这里有传统的古典庙宇,岭南风格的商号民居,欧陆情调的法国建筑和民国期间南洋风格的楼房,参差错落,遍布于老城区,成就了赤坎又一道的风景。
赤坎之美又是豪迈的。昔日樯帆如林的古港湾,今天已建成了巨轮穿梭的现代化港口;昔日潮声寂寥的海滩,今天已变成了花树掩映的金沙湾新城;昔日一弯穿城而过的古河道,今天已变成景色迷人的风景线;一片片的红土丘陵上,正在崛起一座座商业城,工业园和住宅小区。赤坎的豪迈,就如铺育她的大海那样,胸襟宽阔而充满自信。
我身为一个湛江人,一名中学生,我因此而感到非常的骄傲,我深信湛江会比现在发展更好,更完美,更卓越,湛江有一天会变成中国之最。
春节过年家乡风俗作文(篇3)
《舌尖上的中国》曾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说的就是香肠、腊肉。这些味道是我的家乡重庆过年时不可缺的年味儿,是记忆中家的滋味,灌香肠、熏腊肉也就自然成了重庆过年的一种仪式、一种风俗,重庆人碗里有了香肠腊肉,才叫过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庆大街小巷、村头村尾灌香肠、熏腊肉的时候。家家户户阳台上无一不用晾衣杆挂满了腊肉香肠,看上去喜庆无比,浓浓的年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边,一边帮忙一边好奇地看她将新鲜猪肉绞成肉丝,加以配料调味拌匀,接着套上“肠衣”,最后均匀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结后用一根绣花针放掉多余的气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准备香肠是年味儿的开始。
灌好香肠,也不能忘记熏腊肉。飞速发展中的重庆过年年味儿最浓的,除了香肠,非腊肉莫属。当腊肉挂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间,那种俗世的热闹和烟火气又回来了。“重庆的腊肉沿袭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民间加工秘方,“外婆一面用各种材料熏制,一面对我说”使腊肉从鲜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能让肉就不坏。“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制是为了这些啊!“不错,而且这样还能使得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外婆耐心地继续讲到。原来一块腊肉也有这么多学问!
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到了香肠腊肉可以摆上餐桌时,春节就正式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块儿,享用这独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满是年味儿的浓厚气息。
其他人还在看
[最新]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通用5篇
作文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工作学习中,写作给予了我们独处的空间,好的作文可以获得高分,也能锻炼我们的文采,作文中您会很好地遣词造句吗?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1)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窜出火光,映红了天,映红了人们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这就是我们的春节特有的风俗—点旺火。
点旺火的这个“点”也是有讲究的,是得用金黄金黄的麦秸才行。爷爷老是在每年挑麦秸时净了手,郑重其事地用他那浓厚的乡音道“金闪闪,亮堂堂,来年有个好收获。”
到了三十夜里,老爸总把先前挑好了的麦秸,买好了的爆竹逐一摆在院中,美其名曰“五瓣梅花阵”,实在就是用了麦秸放于正中,四周用了五门的花炮环个圈,当作梅花五瓣罢了。
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各个家的院子里一齐点火,火光一现,也点燃了四周的引线,烟花爆竹也上了天,在天空中炸开一朵朵琼花,曼妙无比,这年味也愈浓愈重了。
问到为什么要点这旺火呢?一提起这个来,奶奶总是扯着她那独特的大嗓门,嚷道“好了么,可不是那个老灶头儿,不是老糊涂了,不识得自家门在哪了”。她口中的老灶头儿当然就是灶王爷了,自打尾月二十三送了灶王后,到了两年的界点这一日子,得把灶王爷接回来。可是这一家一户的这么多,哪里去找自己家啊!于是便引起了旺火放上了炮作一个信标,给灶王爷示意下,让他好找地儿了吧!
旺火————烧去的是旧年的烦恼,点燃的是新春的夸姣!在这里我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学们学有所成!
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风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
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习俗。
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3)
过年了,过年了。在我们传统的中国节日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我就来说说我们家乡的特殊风俗吧。
大家都知道,在农历23号这天是小年。一到小年过年的气息就已经弥漫开来。
小时候听爷爷说呀,过小年当天不能出门,我很奇怪,也告诉我,据说呀,是因为后半夜灶王爷要查人口,看看家里几口人,根据人头发粮食。所以在祭灶这天,无论是在外打工还是求学,都必须赶回家里。
小年到,烧饼俏这是奶奶经常说的一句俗语。按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烧饼,预示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还有呀,听爷爷说灶王爷也爱吃烧饼呢。
过完小年还有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块肉但在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二十八贴花花了。
在这一天里,家里的学子都要忙着贴上迎春的对联啦。而贴对联也是有要求的一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横批是从左往右读的二最后一个字为择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而我今年也帮了爷奶奶,爸爸妈妈贴上了迎春的对联。
在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习俗做法,也是不同的,但我们家乡的习俗是我最喜欢的了。
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4)
今天是大年节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以为“春节很热闹,由于它是一个团聚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常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泛起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在北京延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包饺子,奶奶告诉我“饺子”又名“交子”代表“更岁交子,团聚福禄”。还有一个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庶民捱饥受寒,耳朵冻烂,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烧,两耳很快就痊愈了。吃饺子时,先往一个小碗中倒入一些醋,用筷子夹起饺子,轻轻蘸几下就可以吃了,吃了一口“真好吃,一点儿也不烫。”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个饺子全部塞了进去。就这样,一碗饺子顺利地被我“消灭”了。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徐徐地熄灭了,整个北京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抄了北京,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关于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5)
莒国历史,积厚流光,这里的春节必然会跟着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丰硕多彩。
记忆中的春节从尾月中旬就开始了,大家纷纷忙着看望亲朋挚友,乐不可支。邻近小年,大家又开始购买糖果、柿饼等年货,等尾月二十三晚上祭奠仙人,尤其是灶王爷。过完小年,人们就见缝插针地打扫房间,将自己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
盼星星,盼月亮,久违的大年节终于到来了。这天,我老是先帮助爸爸把各种福字贴好,接着便能为所欲为地玩耍了。夜幕逐渐降临,妈妈端上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整整洁齐地摆上六只羽觞和六双筷子,姥姥倒上三分之一的白酒,倒三次,距离约五分钟,说是先让仙人来吃。姥姥到阳台烧事先叠好的宝和打好的纸,我则给天底下各路仙人,家里的观音老母、灶王爷、财神爷烧香。大家一起磕头,以示尊重,祈求保佑。
仙人们吃完,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相互敬酒,共享年夜饭。在出色春晚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二点,爸爸下楼放鞭,妈妈去煮水饺,我再把香烧一遍,吃几个饺子,倒头就睡。
一觉醒来,便是大年初一。先祝福家人一句“新年好”,穿上崭新的衣服,给长辈磕头拜年,说吉利话,长辈就赠与红包。接下来的'几天,无非就是拜年、待客,春节忙碌的影子也徐徐远去了。
年年岁岁,我们一如既往地过一年一度的春节,累并快乐着。
家乡风俗作文
文章是人生的阅历读者是人生的启迪者,善于观察能写出好作文,写好一篇作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吗?无数篇文章中幼儿教师教育网认为“家乡风俗作文”最值得一看,如果您有这个问题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帮到您!
家乡风俗作文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极为重视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许多的讲究,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春节里也有着许许多多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吧。
吃饺子。在除夕晚上吃饺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来年交好运。而在大年初一(春节)的早晨吃饺子是指一年交好运的意思。吃饺子更多是为了一家团圆,不光是吃的时候团聚在一起,还有做饺子的时候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念。做饺子时,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饺子时,一家人快快乐乐。
拜年。春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去亲朋好友邻居家里向他们祝贺新春,旧时指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是从家中开始的,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就把先前打算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去给亲朋好友邻居们拜年了。
这就是我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了,不知你们家乡在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是否和我的相同呢?
家乡风俗作文 篇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
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
家乡风俗作文 篇3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要说我最喜欢的节日就要数春节了。关于春节,我的家乡也有许多特别的风俗。
在腊月初旬的时候,奶奶就把熬腊八粥的食材准备好,到了腊八那天,就开始熬腊八粥锅中的粥,咕嘟咕嘟地直冒泡,散发的香味把我和弟弟勾引过来了,馋的我们在锅边直转悠,一心想着什么时候能熬好,经过漫长的等待粥终于到了嘴里。一种甜腻腻的感觉……
到了腊月二十三前后,爸爸妈妈结束了一年的忙碌,从外地回来过年,我们一起去集市上买年货,准备过年用的和吃的。
一眨眼到了除夕,妈妈和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包饺子,等到全家人都起完床,饺子就同鞭炮声一同下入锅中,说到这里,除夕的“重头戏”不外于贴春联和守岁了。傍晚,就着红红火火的春联和春晚,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下,结束了一年的忙碌,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候了。接着就是守岁了,每次我都信誓旦旦的以为自己能够熬过这一个晚上,但都是熬着熬着在沙发上就睡着了。睁开眼,我竟然在床上躺着,不必惊讶,又是爸爸把我扛到床上的,毕竟每年都是这样,见笑了各位哈哈。
大年初一,街上特别热闹,每一处地方都有一堆人,街上布满了欢声笑语。
过了大年初一,剩下的就剩走亲戚了,拜访完亲朋好友后,年也就这么过去了,爸爸妈妈又要去外地忙碌了,作为学生的我,也要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了。
我家乡的风俗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我很喜欢我的家乡,因为它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地方,我也很喜欢家乡的风俗,那里有我难忘的记忆,快来一起分享你的家乡吧!
家乡风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是江苏的淮安市,我的家乡风俗非常多,如:春节时吃年夜饭、放鞭炮、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庙会,这些都是传统节日,我想肯定在各个地方都有这些风俗,一年一度,给平凡的日子点燃了一起激情,大家听说过节,总觉得那天喜庆了好多,而且不光是过年过节的风俗,平时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风俗,大家也都是特别自觉的遵守,所以我想中国的传统和风俗就是在人们一辈一辈地遵守中,慢慢地发展与演变,流传至今。我记得最深的,在淮安的风俗就是庙会。
我这个人本来就爱热闹,其实淮安人都非常热情,非常爱热闹。在庙会时,表现得就更加积极,更加明显。我听我奶奶说旧时,迷信活动中最大的是庙会,在中国传统中,确实庙会是属于迷信的,而且次数频繁。如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二月十九南海观音香期;三月初三幡桃会;四月廿眼光菩萨香期;五月十七都天庙香期……每次大的`庙会,城市各家都挂灯结彩,庙会上结扎的彩轿、彩亭等等,大家都积极的去过这些节日,在这一天中置办热闹的装饰品,来营造这些热闹的氛围。除此之外,在船上习俗也比较多,我们家以前有一条船,多数的时候,爸妈都是在船上工作着,一年中以春节和中秋节最为讲究,除要供祭公鸡、鲤鱼、猪头外,还要烧香磕头,并要用公鸡血从船头挡浪板上往下流,称为“挂红”。过年节时,上桌的菜肴,哪一样都不能吃光,意谓要“有余”。有时我也跟爸妈在船上过节,所以我妈从小对我在这些细节方面要求特别严格,我懂得这些都是比较严肃的事情。
虽然现在觉得这些都是迷信,可是每次遇到这样需要禁忌的细节的时候,我还是会遵守,因为习惯已经养成,风俗的存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它不是迷信,而且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约定。
家乡风俗作文 篇5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气。这生气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宛如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分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憧憬。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此刻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欣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 篇6
在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元宵了。元宵虽然比不上除夕这天热闹,但我就是喜欢它。
在元宵这天是我一年当中最忙的一天。早晨我早早起床了,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元宵上市,“逛灯”。在这一天很热闹,一条大街全是人,就连一些商店里,没有一个可以坐的地儿。真所谓是人山人海。
我们过元宵都是放在晚上再过的,因为早上大人们还要上班,中午回来吃碗饭就赶着去上班了,所以在早上没有时间过元宵。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夜宵就好,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炒年糕了,每次去外面吃夜宵,她们都点年糕给我吃。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量就是大,要吃两盘年糕,两盘粉干,还加上一些菜。
在几个节日中,我最喜欢元宵节了,因为元宵节能一家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我们小孩吃完就到一边玩起来了,那些大人在那笑得特别开心,还把脸喝的红红的。相关文档推荐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小学生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5篇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六年级 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50字 小学生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查看小学生作文全部文档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