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课件
发布时间:2024-05-30 对联课件最新对联课件。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授课思路的清晰和逻辑性。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这篇“对联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将这篇文章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它!
对联课件 篇1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2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于对联已经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有所设计到,在这里主要用已经有的只是进一步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对联的特点。
3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
导入】导入
以几个故事导入新课:一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候对课的故事。(老师出“独角兽”,鲁迅同桌对“四眼狗”,鲁迅对“比目鱼”。)二是纪晓岚对联骂老师的故事。(老师出“细羽家禽砖后死”,学生对“粗毛野兽石先生”。)三是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苏轼出“狗啃和尚骨”,佛印对“水流东坡尸”。)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出刚才鲁迅故事中鲁迅和同学对对子的优劣,并加以点评。
2、指名说说预习课文后的收获,解释“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读书要细致要用心。
三、讲王羲之对联连续被盗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联的“奇妙”的特点。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四、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对联的相关知识。
1、对联的名称和历史,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对联基本知识。
(1)字数相等。上下联相同位置一般不用相同的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属于极少数例外的佳对。要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毕”和“咸”。
(2)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学生齐读教材和幻灯片上的内容。
(”。 “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4)节奏韵律和谐。如: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还有平仄相对。
总结:其实以上特点可以归纳为“对”和“联”两个总的特点。“对”就是指字数、词类、结构、平仄等要相对,“联”就是指内容要相关联。
(。
3、对联注意事项:
(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词,即上联出现的字下联一般不能再出现。
(上联中有相同的字词,下联中相对应的地方也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相同的字词。
(避免“合掌”,即上下联意思一模一样。如:扫千年旧习,除万载陈俗。
五、、对联小练习。
:树边红雨,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
明确: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请结合教材内容及相关的文学知识,补全下列三副对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__欧阳修________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根据上联对下联
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5、用对联形式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新华社香港
6、今天我们年级的语文老师来听课,根据这个内容拟对联。
示例:一四级语文老师群贤毕至
二八班方寸陋室蓬荜生辉(宽对)
活动3【导入】总结:
小结:对联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它的美妙,只有走进它,走进我们的生活,才能深深感受它的魅力。希望大家关注生活关注对联,并尝试写作对联。
奇妙的对联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以几个故事导入新课:一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候对课的故事。(老师出“独角兽”,鲁迅同桌对“四眼狗”,鲁迅对“比目鱼”。)二是纪晓岚对联骂老师的故事。(老师出“细羽家禽砖后死”,学生对“粗毛野兽石先生”。)三是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苏轼出“狗啃和尚骨”,佛印对“水流东坡尸”。)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出刚才鲁迅故事中鲁迅和同学对对子的优劣,并加以点评。
2、指名说说预习课文后的收获,解释“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读书要细致要用心。
三、讲王羲之对联连续被盗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联的“奇妙”的特点。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四、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对联的相关知识。
1、对联的名称和历史,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对联基本知识。
(1)字数相等。上下联相同位置一般不用相同的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属于极少数例外的佳对。要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毕”和“咸”。
(2)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学生齐读教材和幻灯片上的内容。
(”。 “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4)节奏韵律和谐。如: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还有平仄相对。
总结:其实以上特点可以归纳为“对”和“联”两个总的特点。“对”就是指字数、词类、结构、平仄等要相对,“联”就是指内容要相关联。
(。
3、对联注意事项:
(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词,即上联出现的字下联一般不能再出现。
(上联中有相同的字词,下联中相对应的地方也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相同的字词。
(避免“合掌”,即上下联意思一模一样。如:扫千年旧习,除万载陈俗。
五、、对联小练习。
:树边红雨,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
明确: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请结合教材内容及相关的文学知识,补全下列三副对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__欧阳修________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根据上联对下联
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5、用对联形式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新华社香港
6、今天我们年级的语文老师来听课,根据这个内容拟对联。
示例:一四级语文老师群贤毕至
二八班方寸陋室蓬荜生辉(宽对)
活动3【导入】总结:
小结:对联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它的美妙,只有走进它,走进我们的生活,才能深深感受它的魅力。希望大家关注生活关注对联,并尝试写作对联。
对联课件 篇2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问题: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是怎样一步一步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
2、四人一小组活动。
3、集体交流。
(1)学习文章第二部分,思考:我是怎样爱上春联的?
生: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齐读三四自然段
(2)师:老师是怎样给我讲解的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
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
(3)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9——11自然段。
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
师: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
师:作者由认春联到在老师的引导下品春联,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那么我又是怎样给邻居们写春联的?
齐读这几段。
生朗读12——17自然段。
生:十岁那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写春联,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生:老师告诉过我,对联寓意要好处于对二大爷家两位老人的了解,我写了: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师:对联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作者的心理也充满了喜悦,说明作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师:怎样理解“我”抄录的这些对联的含义?
指名理解说明。
(4)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和时间推移有关的句子,体会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对自己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开篇简洁明了,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回应开篇,表明“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与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大有关系。”开头结尾相呼应,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
三、拓展阅读,了解常识。
1、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对联,谁能说一说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加以体会。
2、出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对联进行朗读联系,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练笔
春节到时,请你写一副对联。
五、师总结: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从喜爱对联到创作对联的历程,表明春联一融入作者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对联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前四副春联。在读中感受春联的美,初步体会
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3、认识生字,指导书写“增”“添”二字;学习积累本段中的几个生字词:欣欣向荣浏览漫游 和睦 气氛 歌颂。
4、理解本段中两个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
背诵春联,理解春联。
教学难点:
品味感受春联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思想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贴个春联好过年。咱们中国人过春节,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今天咱们就一起去亲近春联,积累几副很美的春联。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2、过生字关
(结合学生发言,指导读准生字:颂、辞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览是前鼻音,荣、颂是后鼻音。卷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第
再读生字词(课件中有的)
4、据学生发言,板书:作用 种类 特点 读背春联的好处
三、 品读对联,感悟意境
1、找春联,晓内容
⑴、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本段中出现的春联即春联的种类,画好了把春联读几遍。 ⑵、你画出了哪些春联?根据学生发言,一副一副出示全部春联。(课件出示) 再读春联,提醒:读春联和读诗一样,要注意适当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
指名读后问:这副春联是表现什么内容的?(明确春联的内容。)
⑶、师引读
是的,春联的内容各不相同,我们一起读读这部分,感受春联的各种各样。(可用不同方式: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展现了……)
2、品春联,悟意境
(在描绘美丽春光的那副春联(齐读“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里,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春光的美丽?(“芳草绿,杏花红”)
(在音乐情境和语言情境中想象春联描绘的景象。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看这副画里有什么?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搜集更多春联或者对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情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2.(播放过新年的情景)新春佳节,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你瞧,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家万户贴春联,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耍狮子,舞龙灯,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春联》,感受节日的快乐,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潜心品读,品味生活,体验情感。
(A)第一节
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快速地看,记住里面的主要内容。
---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好方法,(与浏览作比较)
下面就请同学们去细细地揣摩四幅春联,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副春联,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读了“______,_____。”这副春联,我(知道了、想到了、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
5.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春联。
如:
(出示):(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1)指名朗读。
(读这副春联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出示图片)是这样的美景吗?(初春时节,小草发芽,到处荫荫绿地,大片的杏花开了,芳香扑鼻。真是---师范读---指读—)
(你能读好它吗?(个别读)
(4)多美丽的春光啊,我们一起来读。
(5)把这么美的景色快速地记在脑子里。
说明
如(在评读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突破了“百业兴”这个难点。
如(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你们一张张笑脸上我知道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能介绍一下吗?
(出示图片)是啊!我们的劳动人民靠着勤劳致富,和睦生财,生活美满幸福.
指读---齐读中感受
如(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请生交流后,出示图片小结:梅花开得娇艳烂漫,竹子节节长高,人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放爆竹,辞旧岁,预示来年平平安安.—指读
农历2008年就要来到,一起读,把这美好的祝愿带回家。一起读,把这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人。
7.是啊,春联的内容真美(板书:内容美)春联是诗,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唱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美好的春光。让我们读读课文第一段,感受春联的魅力。
(B)第二三四节
三两小节,再次揣摩揣摩春联的特点。
学习“讲究对仗”(怎样才叫对仗呢?---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春联中总是把同一种类型的词作对,这其实就叫“词类相当”
3.小结:春联讲究对仗,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要词类相当。切回四幅春联。结合上面学习的春联谈谈对对仗的认识请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春联,再来说说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
(2)学习“抑扬顿挫”
交流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特点。
A.(出示卡片“抑扬顿挫”)说说什么叫抑扬顿挫。(读时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轻由重)
B.小结:读起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轻由重,就像音乐中的曲子一样,能给人和谐动听的美感,这就叫做“声律美”(板书)生齐读。
C.诵读四幅春联,再次感受声律美。
三、趣味游戏,自主选择,加深体验。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讲讲什么对什么?
2.看来,连连看的游戏难不倒大家,那增加一点难度吧,下面我们来玩“补春联”游戏,好不好?
(板书:对对子,补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 )。
3.春联拓展:
对联课件 篇4
设计前言:
在自己任教的低年级开展了蒙学精粹选学的实验。我们有选择地读《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经过近两年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语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设计了《对对子》一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意图:
1、继承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对联、古诗等的讲、读、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体味找对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对子的热情并尝试创作对子。
2、通过教学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彰显课外阅读的成果。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前展示: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及《三字经》片段。
教学预设:
一、诱发兴趣,初步体味对子的特点。
1、故事《苏东坡改对联》
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猜猜他会是谁呢?(生猜测)
苏轼,苏东坡!我讲的故事的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
边讲边结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生边听故事边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意思,找到故事中的对子。
(1)读了这则对联你想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加了发愤和立志,有什么不同?
(3)从这两则对联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秘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地出示对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联的品读,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我国有很多的名人自幼就表现了不凡的才能,在我班小朋友的《经典对联》一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解缙小时侯面对尚书家的竹子,他写下了“门对万竿竹,家藏万卷书”。纪晓岚也是语出惊人。有机会找来读读记记。
(在平时的点滴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联。我选择的解缙幼时的故事及对联学生都会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进一步被激发。)
2、寻找《三字经》中的对子。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有味道?(都是三个字,琅琅上口)
在我们学习的《三字经》中也藏有不少的对子。你能说上一对吗?(生交流)
我选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读读,试着读出味道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师生交流其中的对子。三字经中还藏有很多的对子,平时我们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多想一想。
小结:三字经说得真有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古以来孩子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为学者,必有初”,古时的孩子为写好诗文就先学习属对,也就是对对子。对子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那么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这对子还真有意思。有没有兴趣试试,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激发动机,尝试创作对子。
1、师生互动一字对练习。
对对子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学古人的样子也从最基本的一字对开始吧。一个字对一个字,内容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准备好了吗?
云对xx,雪对xx。
那么熟悉,你想到什么了?(语文书上学到过)请你当老师给小朋友出对。
自然界的景物可以成为对子,看!这两个会对吗?
课件出示:天对xx,雨对xx
真好,我这儿还有要你帮忙对的字了。听仔细了!会对的就马上举手示意。
美对xx,爱对xx,悲对xx
你能找这样的对子吗?为什么?
2、同桌两人相互出对子试试,我们比谁的对子出得有水平。
交流:哪两位来说说你们刚才除了什么对子,怎么对的?
3、一字对可以相对可以相反,老师这儿有个绝对,想听吗?
板书:墨。如果请你对,你会对什么?
墨对泉。你们看,墨和泉都是上下结构的,墨可以拆成黑和土,泉可以拆成——,再看,黑和白都是颜色,土和水同属五行。真是绝对。
(从基本的一字对开始,而且课本中已学过,学生有亲近感,易进入学习状态。从相近、相反到绝对,一个个阶梯的设置让学生趣味盎然。)
4、二字对练习。
对子有一字对,还有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我稍微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大屏幕出示。白鹭对xx,橘绿对xx。
(鼓励学生多推敲,说出理由。渗透方法指导。)
5、成语中的对子,
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要多思多虑。现场抢答。
奇花对xx 天南对xx 飞禽对xx
根深对xx 披星对xx 朝三对xx
如果把对去掉,那又是什么?自由读读。
成语中有很多对子。来,迅速地在我们的大脑仓库里搜索一下,找出几个。等会我们交流的时候要能说出什么对什么,对得尽量工整。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班级小书屋的藏书中我找到了几本好书,其中藏着很多很多的对子。比如《成语故事》、《中国儿童阅读文库韵语篇》。你们可以找来读读,细心地去发现其中的对子。在诗人的对联中、诗文中有对子,在成语中有对子,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对子。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
(如果能做有心人,对子、对联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中,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教师的引导贴近学生,更易激发阅读欲望。)
6、生活中的对子。
我去菜场买菜,看到了甜菜,能帮我找到合适的相对的蔬菜吗?
我在小区的草地上看到了狗尾草,你帮我四处搜寻一下,有什么可以和它成为对子的?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寻找对子,写在快乐语文上,我们抽时间再交流。
三、品读诗文,感受景美韵美。
对对子这项基本功如果我们练扎实了,在写文章时能适当运用,真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古人学习属对后就写诗作赋了。他们写诗很讲究对仗,不仅字数相同,内容相连,还讲究音韵相对相配,也就是平仄相对。
我们一起来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读诗文。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真美。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诵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对仗的美。读读诗的最后一字感悟韵美。)
这样的美文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蒙学读本《千家诗》中还有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多多积累。
四、依托经典,延伸阅读。
老师从心里佩服这些文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贝,美丽的精神食粮。在古代蒙童的学习中还有一本很优秀的书。全书一共1000字,四字一句,共250句。每两句一对,125对。每对都是很工整的对子。
出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引读。这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从日月星辰大自然的运行,到中国社会的历史,到家庭伦理,到个人做人的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一定要挤时间找来读读背背。我们的语言也将更精练更优美。
对联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 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联也叫对联。每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为的是给春节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春联的知识。
一、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的读课文,划出文中的春联。
2、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幅读读,并说说理由。
二、讨论交流
如:我最喜欢“又是一年春好处,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对春联,因为它描绘了美丽的春光。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眼前的美景吗?
你说的真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好吗?(学生读)齐读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讲清“百业兴”
3、其余三幅春联方法类同。“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要讲清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人们辞旧贺新,展望未来的喜悦心情。
5、下面我们看书上是怎样写的。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小节
板书:字数相等哪里看出字数相等?(结合春联讲)
刚才同学们通过诵读春联,反复思考,揣摩体会发现了写春联的特点,这就是讲究对仗。(板书:讲究对仗)wWw.YJs21.cOM
3、有发现的吗?
和谐动听
理解“抑扬顿挫”用这种方式读春联。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喜欢对对联的吗?
四、对对子,出示小黑板
绿树对()红墙对()春花对()
人勤春光美,()
五、春联像一首歌,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春联像一幅画,描绘着美好的春光,在我们祖国源源流长的文化中,还远远不止这些,你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春联与同学交流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
六、学习第四小节
过度引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1、理解“开卷有益”。
2、为什么说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文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对联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行”,理解“墙报、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叔叔”等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能读出课文中的全部生字,重点学生“墙熟报”3个生字,理解;“墙报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1、天气渐渐凉了,小朋友们穿上了秋装,大地也换上了新衣服,谁记得第一册我们学过哪篇有关秋天的课文?《秋天的果园》,谁能试着背背?秋天还有哪些变化,你能说说秋天的其它变化吗?
2、冬冬画了一张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学第8课《秋天的画》。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B、画中还画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带着这三个问题听录音。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习“墙报”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墙报”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B、从插图的哪些地方乍出这一幅秋天的画。
C、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4、初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
B、课文分几段来写的?指名分段读课文。
C、看图说说为什么说这是秋天的画?
D、“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E、齐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六、书写指导。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四个词语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为什么“我”要画这张秋天的画呢?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2、指名回答,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3、“画什么呢?”这句话是谁问谁?像这样的句子人们哪里学过?应该怎么读?(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4、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这张画里画了什么,听录音。过听边想,划出有关的词语。
2、用”我一()、(),还画了()和()。”来说一说。
桂花:出示桂花图,你见过桂花是怎样的?(金黄、淡黄、五个花瓣);草坪:看图说说草坪是什么意思?(种着草的平地)果园:果园里会有些什么?板画三个小朋友和农民,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3、“我”画这些景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轻声读2——5段,用“。”圈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说我画了什么。(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年出这是一幅秋天的画?自由读2——5段,找出课文中的词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
(1)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么绿了。
(3)小白杨飘下了几片金黄的叶子。
(4)红星在闪烁。
重点理解“成熟”一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苹果成熟了?
5、指导有感情发朗读句子,秋天的景色多么美丽,金黄色的桂花,金黄的树叶,闪烁的苹果,我们朗读民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丰收的喜悦。
四、学习第6段。
这一段讲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用“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的过程。
3、“先……再……又……还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顺序。人们还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做其他事后顺序吗?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景色,还学会了用“先……再……又……还要……”来说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1、抽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先……再……又……还要……”说一句话。
二、指导背诵。
1、听录音2——5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我”画了些什么,这些景色是怎样的美丽。
2、背诵2——5段。
3、自由准备背诵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总结。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画了这张秋天的画贴在墙报上,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动物都有了变化。例如:桂花、小草……,你们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吗?
2、课堂作业。
3、你还能说哪些有关秋天的景象?(枫叶红了;大雁排着队伍往南飞。)
对联课件 篇7
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1、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对联课件 篇8
设计意图:
原方案较多地考虑了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而对幼儿怎样学关注较少,《亲近春联》教案改良设计之(二)。如设计了成人化的调查表,幼儿看似在比较、在探索,实质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填写。又如,幼儿本来对于春联的认知经验就很少,教师却要他们仅从“赏”和“品”两个环节中发现那么多秘密。我想不妨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让孩子真正亲近春联,感受浓浓的中国情、民俗情。
目标:
1交流各自带来的春联照片,简单了解春联的内容,初步感受人们在春节贴春联时的美好心愿。
2倾听故事,了解贴春联风俗的由来,知道贴春联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风俗。
准备:
1.经验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拍自家贴的春联照片,并详细介绍春联的含义。
(2)家长和孩子一起拜访周围贴春联的邻居,向他们了解蕴藏在春联里的心愿与祝福.并以拍照的方式记录各种春联,幼教之友《《亲近春联》教案改良设计之(二)》。
2.课件“春联的由来”。
过程:
一、相互变流.理解春联的寓意
1.幼儿自由交流.相互看看、讲讲自己带来的春联照片。
2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春联照片。
(1)你带来的春联上写了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贴这副春联?表达了家人(或邻居)怎样的心愿?
3.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介绍,帮助幼儿了解人们贴春联时的各种美好心愿,并引导幼儿读读诵诵简单易懂的春联。当幼儿讲述到上联下联等时.教师可随机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点,并让其他孩子说说、找找上联下联等。
二、倾听故事,了解春节贴春联风俗的由来
1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时贴春联吗?关于春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2教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述故事,请幼儿说说听到了哪些与春联有关的信息。(为便于幼儿理解,教师可以改编故事内容。)
3原来“桃符”是最早的春联,人们为了祈求新年福运连连,就在过年的时候贴春联。过年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风俗。春联里不仅有美好的祝福,还有很多秘密呢!下次我们一起去找找春联里的秘密好吗?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并作记录。
附:贴春联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一个叫鬼域的地方,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面,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萘、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萘、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萘、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作“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以求美观。后来,人们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把春联贴在门两边,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亨通的美好心愿。
对联课件 篇9
2017最新《春联》教学设计
《春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执教: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季剑芳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联的内容和方法,懂得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学会赏读春联,并练习创作春联,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教学重点:
在赏读和揣摩春联中领会春联的对仗美和声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尝试写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春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春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执教: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季剑芳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联的.内容和方法,懂得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学会赏读春联,并练习创作春联,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教学重点:
在赏读和揣摩春联中领会春联的对仗美和声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尝试写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春联。
对联课件 篇1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春节贴春联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个传统节日,我们设计了一堂有趣又生动的语言课,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这节课的主题是“贴春联”。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老师将提前准备好春联、纸、彩笔、剪刀等工具,确保课堂进行顺利。
二、课堂内容
1. 导入:
老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向幼儿们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重要意义,让他们对春节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与幼儿共同猜测春节庆祝活动中的某些内容。
2. 学习春联的背景知识:
给孩子们展示春节的春联及其重要性,并向他们讲解春联的由来和作用。通过让孩子们观察、讨论,引导他们理解春联的字数、格式、内容等基本要素,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制作春联:
(1)选择素材:让孩子们在红纸上选取自己喜欢的素材(如年画、花鸟、动物等)。
(2)准备画笔:帮孩子们准备好适合绘画的画笔和彩笔。
(3)绘制春联:老师示范如何绘制春联。同时,逐步指导孩子们根据自己选择的素材,绘制与春联相关的图案和图画。
4. 填写春联:
(1)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画好的春联图案,思考并尝试填写对应的春联内容。
(2)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春联进行逐一指导,带领他们认识春联中的各种字、词,同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开动脑筋。
5. 贴春联:
(1)教师展示贴春联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们逐步学会贴春联的基本方法。
(2)组织幼儿们将自己亲手制作并填写好的春联贴在教室门上、墙上或其他显眼的地方,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
6. 欣赏诗词:
向孩子们介绍古代著名诗人的春节诗词,如“丹青不知福,富贵竟难全”等。并附上相应的图片和解释,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7. 结束: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可进行简单的总结,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和贴春联的心得和感受。同时,再次强调春联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家中继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课后延伸
为了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老师可布置一些与春节和春联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帮助家长制作春联、让孩子观察和了解家中贴的春联,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等。同时,老师也可在后续学习中,增加类似的亲子活动,拓宽孩子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幼儿们不仅了解了春节的重要意义,还学会了制作和贴春联。同时,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对春节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堂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对春节和春联的更深入了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联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
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对联课件通用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之前准备好的,一般老师会很认真负责地设计。对于进取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制定一个完善的教案非常重要。有关“对联课件”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灵感和启示。请继续阅读下文内容吧!
对联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联也叫对联。每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为的是给春节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春联的知识。
一、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的读课文,划出文中的春联。
2、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幅读读,并说说理由。
二、讨论交流
1、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幅春联?你喜欢哪一幅春联?(学生先读,再讲,然后指导读,最后齐读五幅春联)
如:我最喜欢又是一年春好处,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对春联,因为它描绘了美丽的春光。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眼前的美景吗?
你说的真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好吗?(学生读)齐读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讲清百业兴
3、其余三幅春联方法类同。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要讲清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人们辞旧贺新,展望未来的喜悦心情。
4、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讲中感受到你们真的喜欢春联了,你们能背下来吗?(学生背)
5、下面我们看书上是怎样写的。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2-----3)小节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五幅春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板书:字数相等哪里看出字数相等?(结合春联讲)
2、词类相当哪里看出词类相当?(结合春联讲)
刚才同学们通过诵读春联,反复思考,揣摩体会发现了写春联的特点,这就是讲究对仗。(板书:讲究对仗)
3、有发现的吗?
4、学生回答: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理解抑扬顿挫用这种方式读春联。
5、从你们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诵读中我体会到了声律美。(板书:声律美)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喜欢对对联的吗?
四、对对子,出示小黑板
1、花前对()绿树对()红墙对()春花对()
2、凯歌迎大地,春色满()人勤春光美,()[
五、春联像一首歌,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春联像一幅画,描绘着美好的春光,在我们祖国源源流长的文化中,还远远不止这些,你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春联与同学交流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
六、学习第四小节
过度引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1、理解开卷有益。
2、为什么说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文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八、作业
写春联。
对联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年画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
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年画所表达的含义。
3、启发幼儿用语言和姿态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年画欢乐祥和的气氛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年年有余》挂图1幅。
2、《喜洋洋》、《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课前,让幼儿回家向父母了解,他们小时侯看到过的年画内容,并参观过新华书店的各种挂历、年画。
4、师生共同收集年画,将活动室布置成年画展览厅;五角星挂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年画的特点。
1、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伴奏下,教师和幼儿自由地欣赏活动室里的年画展览,自由地交谈、议论。
2、让幼儿在活动室中间找个位置坐下,教师再介绍:今天欣赏的这些画是专门过年时张贴的画,这种画叫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画,现在,在农村还有贴年画欢度春节的习惯。
3、提问:你看了这些年画有什么感觉?(高兴、快乐,有种过年的感觉等)
(评析:开放式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谈看年画的感觉,使幼儿初步对年画有了整体的感受。)
二、欣赏《年年有余》年画的内容。
1、指《年年有余》这幅画,要求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这幅画上有些什么?让幼儿自由议论再发言。
教师小结:画面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手里抱着一条大鲤鱼,笑嘻嘻地盘腿坐在莲花座上,旁边还有大大的荷叶和结着桃子的桃树。
(评析:让幼儿自由议论,引起幼儿讲述年画内容的兴趣,教师简短的小结,帮助他们理清了年画内容的思路。)
三、欣赏《年年有余》的构图和色彩,感受其快乐祥和的气氛。
1、提问:这幅画主要画的是什么?画家把它画在画面的什么地方?
2、用白纸挡住旁边的荷叶和桃树,引导幼儿体会画面的饱满感,再分别露出左边的荷叶和右边的桃树,引导幼儿体会画面的均衡感。
3、提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你看了这幅画会感到心情很愉快呢?
启发幼儿从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红、黄、绿鲜艳明快的色彩上形成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4、欣赏《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乐(片段)。
提问:你觉得哪一段音乐与这幅画相配?
5、放《金蛇狂舞》的音乐,让幼儿学一学画中小男孩的姿态,或让幼儿合作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这幅画。
(评析:用左右分别遮盖比较法让幼儿感受画面的均衡、构图的饱满,方法巧妙直观。匹配音乐让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象,给幼儿创造了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机会,同时也体验了美术欣赏带来的快乐。)
四、举行“智多星”擂台赛,有奖竟猜理解年画的含义。
1、提问:为什么人们在过春节时要贴这幅有鱼的年画?贴了这幅有鱼的画,是希望家里怎样?
(教师提示幼儿欣赏鲤鱼和古钱币的组合年画,帮助幼儿理解“鱼”和“余”字是谐音,表示富裕的意思。过新年贴有鱼的年画意思是“年年有余”,反映了人们希望年年丰收,生活富裕的美好心愿。)
2、画中的莲花座,又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愿?
(提示莲蓬里有“莲子”,谐音有子孙。)
3、画中的桃子又有什么意思?
(结合欣赏寿星手上托着桃子的年画,得出年画上的“桃子”是希望家里的人健康长寿。)
(评析:运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奖品五角星挂件的运用,提示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让幼儿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年画,知道了年画色彩鲜艳,画面饱满,有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评析:给年画起名字,进一步突出了年画的主题,教师的总结,帮助幼儿梳理了年画的特征。)
六、活动延伸:幼儿自己创作一幅年画。
(总评:欣赏过程清楚,层层深入,活泼有序。注意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环境。)
活动反思:
怎样上美术欣赏课,这对于我市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还是个难题,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术欣赏课的研究,我作为一名教研员,率先上了这节美术欣赏课,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上完这节课我的体会还是挺深刻的。
1、幼儿学习知识一定要建立在感性经验之上。这节课虽然不是幼儿生成的,但上这节课时我借鉴了方案教学的经验。提出主题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年画,家长们也参与了此活动,他们和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找年画,或上网搜集资料,他们还把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年画内容和自己的孩子作了交流。正因为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所以他们在上课时有话可说,情绪高涨,反应热烈。
2、孩子们大有潜力可挖,千万不要小看了他们。在为画面匹配音乐这一环节,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这幅画应该匹配《金蛇狂舞》,而王元初认为,《二泉映月》很抒情,他仿佛看到抱鱼的小男孩在月光下的荷塘中对他微笑,我不禁为他的解释所折服,带头鼓起掌来。还有在听音乐学小男孩的姿态或大家合作用动作表演这幅画这一环节,我看见乖巧的张雨番笑眯眯地盘腿坐在小椅子上,双手做抱鱼的动作。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一转身看见管银等五个调皮的小男孩纠缠在一起,心想他们是否在胡闹吧,正想张口询问,管银却等不及了,一把拖住我急忙向我介绍,他们是五个人合作表演这幅画的。管银演鱼童盘腿笑眯眯地坐在地毯上,朱琛张开手演荷叶,另外三个演桃树和两个桃子。听他这样一解释,我恍然大悟,又一次被他们所感动,为自己不了解孩子而脸红。
3、只有了解每个孩子,和孩子的关系水乳交融,才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在上试教课时,我拿另一个班级试教,由于我不熟悉孩子们,孩子们也不太熟悉我,显得很拘谨。听课的教师及时地提出了这个意见,我及时加以采纳。除了和上课班级的孩子共同参观新华书店、收集年画外,还化了三个半天的时间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所以,上公开课时,我们彼此已很熟悉,上课时“疯”在了一起。
对联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
3、妙联撷趣。
四、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对联作法。
2、根据情景,撰写对联。
五、布置作业
对联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联的内容和方法,懂得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学会赏读春联,并练习创作春联,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教学重点:
在赏读和揣摩春联中领会春联的对仗美和声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尝试写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播放《春节序曲》: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春联》,置身于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23、春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一二两句话。请大家先来读读这两句话。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日的欢乐祥和,读出春联的多和美。
3、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读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把你的心融入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4、春联是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诵着幸福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美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美好的祝愿。春联到底多在哪美在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各种各样、万紫千红的春联中,共同去发现,用心去揣摩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请大家接着读第一小节,找找这里蕴含了哪四幅春联?每一幅春联写了什么内容?
5、逐一揭开春联,理解内容,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春联的声律美。
A、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这幅春联表现了什么内容?读着这幅春联,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能把这美丽的春光读出来吗?再指名读。你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这就是春联的声律美。女生齐读)
B、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这幅春联写的是什么内容?看着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你会联想到哪些成语来赞美?读读练习7上的8条成语。指名领读。看着神州大地一派兴旺的景象,令我们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呀!注入这样的感情到春联中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男生齐读。)
C、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幅春联写的又是什么内容?指名读。是呀,勤劳能致富,劳动最光荣,家和万事兴!一起读好这幅春联。)[
D、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这幅春联写的是什么内容?读着这幅春联,你似乎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明媚的春光中,在热烈的爆竹声中,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美好的祝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幅春联,把新的一年的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你、我、他,送给我们亲爱的祖国吧!)
6、四幅春联连起来读,让老师再次感受一下各种各样、万紫千红的春来年给节日增添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感受一下春联那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美。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春联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春联究竟该怎么写?课文第二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一节。
2、交流。春联最讲究对仗了,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请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具体说说春联该怎么写。再挑一幅春联说说。
3、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幅,可是顺序打乱了,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出示:田园无限美风光逐日新
事业随春长山河分外娇
高歌盛世年年好灯照吉祥岁岁欢
花开富贵家家乐九州同唱奋飞歌
万众共书开拓史笑看神州处处春
师生对读整理好的春联,然后再填一填:
出示: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再万紫千红的白花园中。春联中,有的赞美了自然风光,如:,
有的描绘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有的表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如:,
有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如:,
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
四、对对子,写春联。
1、要想写春联,首先得学会对对子。先来考考你:
出示:
1、桃红对()
蓝天对()
古木参天对()
凯歌迎大地,春色满()
2、有一幅没填好的春联,请大家想想,可以填哪些字?[
出示:
风拂千条柳
雨()万朵花
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好好揣摩,填哪个字比较妥帖?(润、揉、戏等均可)
通过细心揣摩,我们似乎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奥妙。
五、总结延伸,引导课外积累。
春联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炎黄子孙,春联是感情的纽带,把华夏儿女赤诚的心联结在一起,春联是长城、长江、黄河、黄山,它树起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它奔流着中华儿女的激情和智慧。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之中,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
六、布置作业
1、妙对春联:(师讲述一个妙联故事,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阅读的兴趣)
门对千棵竹短命
家藏万卷书长(?)
2、请同学们搜集几幅自己喜欢的春联,并给同学、亲友推荐几幅。
对联课件(推荐13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会每天都会花时间来编写课程教案和制作课件,因为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益处。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教学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 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包括知识点、教材内容、教学重点等。
3. 教学步骤:详细设计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层次有条理。
4.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5. 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6. 评价与反思:设计适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以上内容,希望本文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和帮助!
对联课件(篇1)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教学重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齐读课题。`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对联课件(篇2)
校园春意浓朵朵红花向太阳教师激情涌耿耿丹心育新苗
树雄心创大业为江山添秀色立壮志写春秋与日月争光辉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步步前进放眼未来满怀壮志个个争先
冰消雪花江山又呈五光十色冬去春来神州再现百态千姿
乐吃苦中苦方展出四化宏图勇登山外山才见得无限风光
彩虹铺蓝天喜看桃李香天下红灯映华发甘洒汗水育新苗
好山好水好社会处处风光好新人新事新风尚行行气象新
挥毫辞旧岁看神州诗天画海跃马沐春晖创四化伟业丰功
有天皆丽日天增岁月人增寿无地不春风春满乾坤福满门
普天开景运一片红霞迎旭日大地转新机万条金线带春光
千门迎晓日山川普照春光满四化趁春风人民咸沾党泽恩
加强法制教育大兴革命风尚保障公民权利发扬民主精神
春雷鸣大地五湖四海春意浓红霞映神州万水千山景色美
华光照四海四海皆春春不老佳节临九州九州同乐乐无穷
开源节流东西南北方方有利扬长避短春夏秋冬季季呈祥
瑞雪飘飘兆江南塞北丰收景爆竹声声传各族人民欢乐情
辞旧岁各族同胞共跳喜庆舞迎佳节全国人民齐唱改革歌
新春降人间杨柳依依春光美政策回万户老少盈盈笑声欢
喜东风送暖残雪溶化寒冰解望大地回春江山添翠芳草生
催繁花华新枝春风今又鼓荡历险境受考验多难而后兴邦
辞旧岁长城内外共跳喜庆舞迎新春东家南北同唱改革歌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人才辈出十亿神州兴旺有期群芳齐放万里江山美好无限
海阔天高美鸳鸯比翼奔征程任重道远好夫妻同心建中华
知识海阔勤作舟勤奋任驰驱科学高峰智为径智坚可攀登
法严政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正气盛国富民安外强中坚
龙飞凤舞万里蓝天春晖无限人欢马叫十亿神州气象万千
红灯如星家家门前飞红溢彩前程似锦人人心里倒海翻江
开天辟地劳一辈人老雄心在创家立业新一代年少志气高
学习邓小平理论步步阳光道坚持共产党领导处处幸福门
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形而上学学习辨证思想坚持唯物史观
雪落窗前似扬花点点春正好霜飘宅后如柳絮片片景更新
彩笔绘宏图个个英姿添异彩春风吹大地家家欢乐庆新春
对联课件(篇3)
[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三)补充对联
(1) 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______________ 。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对联试拟
1、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家中世界小—— 冬去山清水秀——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2、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五、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无不低头屈膝;世间贞女节妇,进来纷纷解带宽裙。
六、课后作业
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对联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6/9个生字,二条绿线内的5/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5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处春联的由来及用途。
2.能说出春联在内容上分为几类,并能诵读文中四副对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春节即将来到,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说说,人们都用哪些行动来迎接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3.今天,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春联的知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5.归纳问题,布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⑴了解并说出春联是怎么来的?
⑵根据你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春联有什么作用?
⑶从内容上看,春联可以分为几类?你呢举例说明吗?
学习资源:
⑴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学校网站中教学资源目录下的春联。
学习形式:
⑴借助网络及课本,寻找问题答案。
⑵将你的答案或者问题在校园论坛中发表出来。
二、学生借助网络自学10'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答题。
2.及时看看学生的问题,在线答疑。
三、汇报交流15'
1.解决问题一
指名回答问题,并观看动画,了解春联的由来。
2.解决问题二
指名回答问题,简单说明功能:原来是为了驱鬼除邪,后来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训练朗读第一段第一句。
3.解决问题三
a.指名回答问题分为几类,综述春联的种类各种各样,种类繁多,所以课文中说我们浏览春联时,就像漫游在百花园中。训练朗读第一段第二句。
b.分类举例说明,训练朗读,练习背诵。
4.当你在诵读这些春联的时候,你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训练朗读第一段最后一句。
四、课堂练习5'
将以下几幅春联进行归类,并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文中例子,说出其余四幅对联如何对仗的。
2.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五副春联,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春联是怎么来的?
2.春联可以写哪些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15'
1.自读,思考:
春联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
2.交流讨论:
春联要注意什么?
什么叫对仗?(简单了解)
在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是如何对仗的?
你还能分析出其他几幅怎么对的吗?
3.补充训练
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春联,分析其中的对仗。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5'
1.指名读、齐读。
2.小结:读春联可以了解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把我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领略祖国语言的奥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3.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10'
将自己搜集到的春联拿出来和大家作交流。
对联课件(篇5)
《狱中联欢》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课文,节选自《红岩》。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之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分为四部分,其中第3部分写贴对联。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文章中对联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含义,进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令每一个学生都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的具体做法为:
一、从找一找到想一想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课文中有多幅对联。教学时,我便让学生仔细找一找这贴对联部分中有几幅对联,分别在每幅对联旁注上标号。不少同学找到古人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不是对联,产生了疑问。于是,我让学生明确: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来表达相关内容的两个句子组成的对句就称之为对联。这样一明确,很显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大地春回是对联,同时又很快找到了蕴含课文中的另一幅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在找到全部对联5幅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每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写在对联旁或画在书上。
二、从读一读到议一议
学生在思考对联含着的意思时,必须先自己将对联读一读或读对联的上下文。在读的过程里,我就指导学生要恰当地运用音调,停顿,议议个别词的读音、词义。如第二道中乾坤一词,原指天地,但在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首对联的横额扭转乾坤里,扭转乾坤就是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通过这样从读一读到议一议的过程,监狱里被囚禁的生活和全国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三、从读一读到背一背
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特殊形式,作为新年联欢会的重要内容。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开展贴对联这一特殊的活动,用这些对联有什么好处,你对革命者有什么认识,又对敌人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看法,各抒己见。教师从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出发,联系当时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不难体会出革命者乐观、幽默、昂扬的革命激情。许多同学自然而然被革命前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所感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慨之中,指导学生背诵,正好水到渠成。
总之,在《狱中联欢》的教学过程,教师以对联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对联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领会课文中心。
对联课件(篇6)
四、练习写对联
在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之后,你想写对联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老师,这是几副对联。请检查第二副对联。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幸福如东海,海阔如沧海——寿数比南山高,处处春意盎然——家庭气象新
家里的世界很小——互联网上的世界很广阔;冬天山川秀美——春天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有一些不完整的对联。 请帮助我匹配它们。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一位穷得连户都开不开的老学者自己写的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
下联:六七**——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四、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看到的?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以后的蜀王孟昶写了中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玩具藏智慧
博得小儿欢娱乐长精神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湾馆漫芳塘,柳浪荷花楼,层层乐韵都融入画中
烟霞笼别墅,唱着青蛙鼓,阳光普照的雨总是宜人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拂城扬柳一千株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喜庆喜庆的使者,是中华文化精髓和水墨的象征。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对联课件(篇7)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其重要特征。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把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 -----对联的接触,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体味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学生打开一扇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窗口。
【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源源流长,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在世界文明中熠熠生辉,而对联是其中雅俗共赏的一枝奇葩。它以最优美的语言和节奏,反映人们的生活,表达情感。在品味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对联的精致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
本课所选择的对联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开阔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亲近传统文化的很好载体。
【学生分析】
对于对联,六年级的学生并非无知。虽然对联没有在教科书中出现过,但生活中的春联、店联和旅游景点中的楹联等都是见过的。他们缺少的只是老师领进门,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和**对联。
对联该怎么读,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意思,孩子们既感到陌生又感到好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孩子们没有真正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感到神秘和畏难,恰恰是学生学习对联的兴奋点和内驱力。再加上小学近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课内外积累的不少故事、成语典故、词汇等,都为学生学习对联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初步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格式,在赏析、品味、应对对联中,自主经历锤炼语言文字的过程,丰富语文知识,拓展语文视野,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学习对联的乐趣,激发学习对联的热情。
发展目标: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检索、重组和应用,诱发思维碰撞,培养**、创新意识,培育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引入
1、游戏引入(3分)
学生们喜欢玩游戏。让我们做一个单词加入游戏。我说的是成语的前半部分,你懂第二部分
七上----(八下) 风和----(日丽) 飞檐---(走壁) 丢盔-----(弃甲) ……
(多**出示成语)你们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比较特殊,它们前后两部分内容相对。
接词游戏你们玩得很好,我们再来一个对词游戏怎么样?四字神话故事对四字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
问:为什么会这样对?
小结:其实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古代文人年轻时做的功课最多的一次。它被称为“都对子”。
2、引出“对子”(3分)
有人还专门编了一本书叫《声律启蒙》,我们读一读其中的内容:
“千对百,两对三,塞北对江南。山村对海岛,旷野对平原,花烂漫,月婵娟,草木对山川。”
“明对暗,户对窗,大海对长江。龙飞对凤舞,微雨对斜阳。深院落,小池塘。水色到山光,千里白浪,青天雁行。”
3、自由朗读、指名读。
4、说一说对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说,相机板书: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5、小结:古代的文人每每看到美丽的景物,或碰到触动自己情怀的人和事,都喜欢把自己的感怀用对子的形式写下来,那就成了对联。
2、 交流以前学过的对联(1分)
1、同学们以前接触过对联吗?(生交流)研究过对联吗?今天我们将走近这副对联,与它亲密接触。
三、出示两副对联,感受特点。(3分)
1、自由读对联。让我们看看对联是否具有黑色类所写的这些特征。(相机指导对联的贴法)引出对联的第四个特点:平仄相和,解释“平”和“仄”,道出对联规则:仄起平落
2拿出一副对联,打乱了上下对联的顺序。要求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查找和安排。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国庆精神爽
三。你知道这两副对联写的是什么吗?(学生谈)
四、把打乱顺序的上下联排列好。
1、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三个朋友马上要店庆了,他买了三副对联分别送给他们,却不小心把上下联弄混了,你能帮他找到正确的吗?
三副对联:踢北海龙绝技
武夷茶发异香却是顶上功夫
拳打南山猛虎龙井泉多奇味
2学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选择,并告诉我们他们的三个朋友在做什么?
3、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5、 对联赏析(介绍几种特殊对联)。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漏字联)
袁世凯,中国人民万岁
祸不单行今日行
福无双至今日至补字联)
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
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走出卧,卧也卧。(谜语联)
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牵牛牛拧妞妞拧牛(叠韵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地上开红花,天有碧水,天有绿(许文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旁红雨,小溪边的雨(顶针)
六、对联大闯关
1、舟破千层浪车行( )
2、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3、春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头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第二副对联:杯中酒,口中甘,量力而行。
4、老师出上联:北戴河海波澜壮阔
七、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基本的特点(指板书读)。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走进对联的神奇殿堂,领略到对联文化博大精深和无穷乐趣。
板书设计
《走近对联》
——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蔡各庄小学
司惠2009、3
对联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上的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奇妙的对联,这是新课程改革引导教材边写的一个突出亮点,他主张学生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性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在学习这一专题时,就不能把对联讲成高考训练专题,虽然从开始,就在全国高考的语文卷中,出现了对联题目。所在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愉快的学习过程单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突出语文性,2.要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趣味性,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4.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学生能归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析字格,回文格,转类格等不同的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文化的探究学习,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了对对联基本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创作对联,分两个环节,第一个是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的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联的过程中,也兼顾了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第二个环节就是书写对联,对联自产生以来,就和书法密不可分,因此鼓励学生将对联用毛笔书写出来,是将对联的艺术性升华的重要一步,也是鼓舞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即使是对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发。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这个环节,对联的各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 。学生对对联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感悟。
反思本节课和学生共同学习奇妙的对联,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并且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体会对联的奇妙,只有举一反三才能主动去挖掘和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着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语文一片天空。“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受益无穷。
对联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 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
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
平仄要和谐、相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二声)。
3、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萍乡花炮名扬天下,婺源绿茶香飘四方。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内容相关)
4、撰写对联的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断句、词性、结构、平仄。
如:刘和珍勇毅赴国难,周树人悲愤撰祭文。
(2)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3)拆合法: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再分别作对,组合成句。如: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草——花绿草——红花雨润绿草——风拂红花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又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细雨吹——润柳绿——花红
总结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平仄合。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对联大比拼(以比赛的形式,每组派代表回答,但代表不能重复,每答对一题得5分,分必答篇、选答篇、抢答篇、提升篇,得分高的组赢。)
1、必答篇:你来猜一猜
①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②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岳阳楼
④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⑤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141岁
2、选答篇:
①帮我改一改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下联: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②你来填一填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③填成语完成对联
a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对联课件(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奇妙的对联》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它主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在教学这一专题时,就不能只注重对联知识,虽然中考、高考语文卷中,都出现了对联题目。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这堂课综合考虑了如下因素:1.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突出语文性,2.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趣味性,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4.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让学生归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不同种类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文化的探究学习,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对对联基本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兼顾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对联用毛笔写出来,即使是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这个环节,对联的各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 。使学生对对联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感悟。
反思本节课和学生共同学习奇妙的对联,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并且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体会对联的奇妙,只有举一反三才能主动去挖掘和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教是 为了不教,“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受益无穷。”为了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
[《奇妙的对联》说课稿]
对联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对对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了。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反思。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民对民族文化分外珍爱。大家稍一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几年的.春节晚会,元宵节都或多或少地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对联。像赵本山小品里的“上联:吃吃遍人间美味不要浪费;下联:喝喝尽人间美酒不要浪费;横批:吃好喝好” 甚至都妇孺皆知了。但我身边的一位老农民却跟我说:“小品中的这段插科打诨实在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子。”那么,工整的对联应符合哪些基本规范呢?
二、检查预习
1、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对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
3、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两种,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两种。
三、欣赏对联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衷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请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请任选一副对联加以欣赏、品味。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下面是对联的释义,请根据释义选出你喜欢的(供参考):
四、对联作法
1、对联的写作方法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①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②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③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五、课堂小练
1、举几个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
①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为周总理同志所作)
2、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3、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与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对联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中的五副对联,并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横披。
2、初步了解春联讲究对仗、追求声律的特点。
3、积累春联及张贴方法。
教学准备:
ppt电子文稿、大红春联、练习纸(画着门)。
教学过程:
一、简介春联历史:
春联,对联的一种。五代,出现了对联的雏形。公元964年(1038年前)的除夕之夜,后蜀皇帝孟昶(chang)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出示实物对联),开创了我国春节张贴春联的先河。春联名称的出现,是在春联兴盛的明代。
二、春联内容:
1、文中有一幅图,画着什么呀?(有一位架着眼镜的老爷爷正在给孩子们介绍着大门上张贴的一副春联)还记得吗?(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横披呢?(春满人间)(出示实物对联)
2、描绘美丽春光的对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3、哪一副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4、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对联谁还记得?(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5、还有一副表达了人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教学步骤:A、师示范提问,答对者可提问。(师问生答)
B、加横披,加对者推荐粉笔字写得优秀的同学板演。
C、读一读。
三、春联形式:
1、对仗的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2、说一说以上五副对联,什么对什么?(自练、讲对者指名讲)
3、对对子: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处处春光好,(农家气象新)
4、总结:对联的对仗,从句意上讲,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正对,上下联内容同一,意境一致,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对或相反,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叫流水对,上下联内容连贯,语序不可倒置,如春种满田皆碧玉,秋收遍野尽黄金。对联的对杖,读起来便悦耳和谐。
四、诵读春联:
1、说说春联声律美标准: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2、诵读春联:自读、个别读、评读(从声律和内容两方面评)、齐诵。[
五、春联拓展: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除了文中学的,你还读过哪些春联呀?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读过的春联多,不可以重复哟!(统计员周裕婷统计)
2、单位用联:
1、商场春联;2、学校春联;
3、医院春联;4、银行春联
3、给四(7)班贴春联。
今年过年,咱们四(7)班也想贴春联,请同学们帮着选择一下该用哪副春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开源能引千泓水,节流可聚万盘金
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为一家
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学习步骤:
1、选一选;2、写一写;3、贴一贴;4、读一读;5、评一评:上下联皆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横披横写。
六、师生总结:
1、奖对联。
2、文中说开卷有益。其实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师总结: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随着春联在明代的兴盛,后又由春联演变出寿联、挽联、贺联、名胜联、殿堂联、行业联、徐赠联真正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烂的明珠。
对联课件(篇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没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县令话音刚落,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并请他到县衙做客。
从此,杨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你喜欢这副对联吗?为什么?
(二)用古诗文中的对联引导学生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检查课前预习
1.让学生集体讨论对联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检查学生课前对第七十七页对联常识的预习,让每组推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2.结合上面的例句,点评各组的展示情况,归纳对联的特点,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
(四)结合例句依照内容给对联分类,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明确:正对、反对、流水对。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五)补充对联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对开,举例说明。
(六)辨对联随堂反馈
请用箭头依照由上联到下联的顺序连接下列对联。
春山一路鸟空啼冬雪欲白千里草
锦江春色来天地芳草春来依旧绿
春回大地千峰秀芳树无人花自落
老梅到时自然红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晖又红万朵花日暖神州万木荣
(七)让学生讨论后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收集的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上鉴赏这些对联。教师先举例: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3.寄情巴山,常忆北岩晨钟、戛云夕晖、白塔倒影;
遗爱州河,难忘南坝诗韵、通川书声、凤麓豪情。
朗朗书声,龙飞凤舞新天地;
淙淙水韵,桃红李白旧学堂。
雨去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八)学生作随堂练习,讨论后展示。
1、门前碧水环绕
2、静聆雨润绿草
3、汉刘邦虚心纳佳计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九)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十)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十一)(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达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
七、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
整个设计充分考虑:
(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
(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
(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最新春联课件(精华14篇)
课堂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在上课时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我们需要亲自撰写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案。精心制作的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有效引导课堂教学。为了帮助朋友们解决问题,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专门收集和编辑了关于“春联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这些策略对你有所帮助,请将其收藏起来!
春联课件 篇1
教学设想:
文言文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文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文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情色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文背诵下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你读过苏轼的哪些文章?知道苏轼的哪些事?
二、教师补充介绍苏轼。
苏轼在诗、词、散文方面的成就均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派创始人。
三、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荇(xing)×(xing)√
横(heng)×(heng)√
四、学生对照注释自己串解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式,朗读课文整合文言文的现代意思。
重点实词:欣然:高兴的样子为乐:作乐交横:纵横交错闲人:无权、无政事处理,清闲的人。
重点虚词:者:的人遂:于是亦:也相与:和……一起盖:原来也:表肯定语气何:哪但:只是耳:罢了。
重点句式:“相与步于中庭”是倒装句,“于中庭”状语后置,翻译时语序调整为“于中庭步”;“盖竹柏影也”是判断句,翻译时“盖”的后面加“是”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倒装句,“闲人如吾两人”定语后置,翻译时语序调整为“如吾两人闲人”。
五、给文言文语句划分节奏,铿锵悦耳地朗读课文,教师拿出两个典型的句子做示范,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划分其他语句的节奏。
示例: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明确:像“相/与”这样断开称为读破,因为“相与”单个不能表达实际意思,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分开不合古文语法要求;同样“闲/人”也不能断开,同样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
六、赏析文章内容、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联系本文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苏轼由于接触社会生活较少,他从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指责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宋神宗二年,苏轼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因老臣和王安石的营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职是个闲职,没有权力,没有公事处理。在贬谪的第四年,苏轼写了这篇文章。
2、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内容,欣赏文章的形式。
①苏轼为什么对月色有兴致?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明确:因为他闲,没事干,又因贬谪而郁闷,只好睡觉。看见月色,他觉得有事干了,能够赏月,可以寻乐了。
②为何去找张怀民而不找别人?
学生探讨后,教师小结明确:他走了一阵,不很乐,就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是贬谪中人,有着相同的境遇,是一个可以心灵相通能和他共乐的人。
③为什么就苏轼他俩有闲情逸致赏月景?其他人都在忙什么呢?
学生探索后,教师小结明确:他们俩是被贬谪的人,胸中苦闷,又任闲职,无事可做,欣赏自然美景以排解郁闷,表达了他们寄情自然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其他人都在世俗漩涡中忙于追逐名利。
④文章怎样描写月景的?
学生感悟后,教师小结明确:在庭中散步的时候,看见满院清亮澄澈的水,水中还有纵横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水草呢?抬头看见了竹柏和月亮,才醒悟过来,原来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是错觉。错觉手法很新奇,不同于人们常写的月光如水。
3、朗读时从语调上体现作者郁闷――欣喜――闲静――感慨等感情色彩的变化。从写作背景中可知他政治上受到打击,心中很郁闷,所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月夜,解衣欲睡”一句读时语调低沉压抑;但他又很旷达,寄情自然,看见月色就欣喜起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语调庆幸、喜悦;一个人觉得不怎么乐,“念无与为乐者”语调怅然若失;想到了一个可以共乐的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语调高兴,两人漫步庭中,排遣光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语调欣慰;两人欣赏着院中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融进大自然,心境闲静,语调畅和;由月景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发出了深深地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语调低沉悲凉。
七、整合朗读
把分解的四项朗读任务融合为一体,形成朗读技巧。
八、让学生当堂把课文背诵出来
为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展开背诵比赛,最先背会的前三名赏以桂冠,给以冠军、亚军、季军的称号。
九、拓展
1、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情感作比较,使学生对苏轼的思想有个完整的认识:他很矛盾,既超脱世俗,又惧寒凉,同时又向往世俗,又恐世俗的排斥与打击。
2、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诗句?
十、作业
做同步练习册,巩固融汇本堂所学。
春联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等字。
2、熟读对联。
3、了解对联,读中感悟它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养成积累对联的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对联
教学方法:讲授法、游戏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我们中国最喜庆的日子,就是春节。你们知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什么变化吗?
2、学生反馈后,教师小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己家门贴上对联。
3、教师简单地介绍关于贴对联这一风俗的来历。
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联。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对联。学生圈画出生字。
2、学生自读生字,然后自由朗读对联。
3、大家一起读对联。
4、反馈学生认字的情况。
(1)指名读生字,检查生字的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读好生字,再读好对联。
(3)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并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5、开火车读,检查全班小朋友个别认读情况。
6、读对联。
7、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学着老师读一读。
三、感悟对联蕴含的道理
1、出示:“祖国前景美,人民幸福多。”
2、学生读一读,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3、同法理解别的对联。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些对联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人民对新的一年的希望。
四、再读,巩固理解,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生字词卡。
2、开火车读,加深记忆。
3、熟读对联,巩固认知。
二、激发思维,拓展延伸
1、你们还收集了那些对联?
2、学生反馈收集到的对联,读一读。
3、指名简单地说一说自己所收集的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4、教师语言激励,动员学生收集对联。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
2、集体反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作业占是,集体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春联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
3、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4、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
5、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二、研究活动
研究一:春联来源。
1、师:大诗人王安石曾经在诗里这样写道: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底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2.师小结过渡。
研究二:春联种类师:春联有哪几种呢?
小结。
研究三:春联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畅游联海栏目里阅读练习。
2、建议学生进入畅游联海栏目,读读记记更多的春联。并进行交流的准备。
3、建议学生进入奇联妙对
栏目,此栏目包含了古今许多绝妙的对联、春联,富有情趣。建议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要求能够说出来。熟记2-3幅妙对。
研究四:春联特点。
1、准备好五幅春联,打乱后,让学生试着连线。
2、小组研究:春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师:古诗中的这些诗句还不能叫做春联。但某些诗句可以表现喜庆吉祥之意或表达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
古为今用,借为春联。
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
1、有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供学生选择练习。
邀请一部分学生把最喜欢的春联当场在红纸上书写。
四、总结拓展:
1、师:春联天地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学校的春联网页,点击友情链接,观赏更多有趣的春联。
2、布置作业: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到生活中采集更多更有意思的春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春联课件 篇4
校园春意浓朵朵红花向太阳教师激情涌耿耿丹心育新苗
树雄心创大业为江山添秀色立壮志写春秋与日月争光辉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步步前进放眼未来满怀壮志个个争先
冰消雪花江山又呈五光十色冬去春来神州再现百态千姿
乐吃苦中苦方展出四化宏图勇登山外山才见得无限风光
彩虹铺蓝天喜看桃李香天下红灯映华发甘洒汗水育新苗
好山好水好社会处处风光好新人新事新风尚行行气象新
挥毫辞旧岁看神州诗天画海跃马沐春晖创四化伟业丰功
有天皆丽日天增岁月人增寿无地不春风春满乾坤福满门
普天开景运一片红霞迎旭日大地转新机万条金线带春光
千门迎晓日山川普照春光满四化趁春风人民咸沾党泽恩
加强法制教育大兴革命风尚保障公民权利发扬民主精神
春雷鸣大地五湖四海春意浓红霞映神州万水千山景色美
华光照四海四海皆春春不老佳节临九州九州同乐乐无穷
开源节流东西南北方方有利扬长避短春夏秋冬季季呈祥
瑞雪飘飘兆江南塞北丰收景爆竹声声传各族人民欢乐情
辞旧岁各族同胞共跳喜庆舞迎佳节全国人民齐唱改革歌
新春降人间杨柳依依春光美政策回万户老少盈盈笑声欢
喜东风送暖残雪溶化寒冰解望大地回春江山添翠芳草生
催繁花华新枝春风今又鼓荡历险境受考验多难而后兴邦
辞旧岁长城内外共跳喜庆舞迎新春东家南北同唱改革歌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人才辈出十亿神州兴旺有期群芳齐放万里江山美好无限
海阔天高美鸳鸯比翼奔征程任重道远好夫妻同心建中华
知识海阔勤作舟勤奋任驰驱科学高峰智为径智坚可攀登
法严政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正气盛国富民安外强中坚
龙飞凤舞万里蓝天春晖无限人欢马叫十亿神州气象万千
红灯如星家家门前飞红溢彩前程似锦人人心里倒海翻江
开天辟地劳一辈人老雄心在创家立业新一代年少志气高
学习邓小平理论步步阳光道坚持共产党领导处处幸福门
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形而上学学习辨证思想坚持唯物史观
雪落窗前似扬花点点春正好霜飘宅后如柳絮片片景更新
彩笔绘宏图个个英姿添异彩春风吹大地家家欢乐庆新春
春联课件 篇5
设计意图:
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绘本《箩筐》描写了一位温柔的父亲形象,温暖得像太阳。本活动设计中,首先让幼儿通过分段欣赏,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故事,并尝试用语句来赞美自己的爸爸,从而激发对自己爸爸深深的爱。
活动目标:
1.根据绘本中出现的生活情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理解故事基础上,大胆讲述自己和爸爸的故事;
3.感受爸爸对我们的爱,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4.了解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
5.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箩筐》绘本、PPT、爸爸的照片
经验准备:幼儿与爸爸之间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介绍《箩筐》绘本。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
二、幼儿自主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这本书上你看到了什么
三、出示典型的PPT图片
师:你看到爸爸的箩筐里装了什么——PPT1
师:那现在箩筐里又装了什么——PPT2
小结:爸爸把满箩筐的萝卜、芹菜、土豆卖了,又买回来了家里所需要的东西。
师:空了的箩筐又变成了什么——PPT3
师: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爸爸
四、说说自己和爸爸的故事
师:那你的爸爸呢分享一下你和你爸爸之间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总是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同成长,宝贝们,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吗
春联课件 篇6
《狱中联欢》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课文,节选自《红岩》。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之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分为四部分,其中第3部分写贴对联。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文章中对联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含义,进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令每一个学生都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的具体做法为:
一、从找一找到想一想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课文中有多幅对联。教学时,我便让学生仔细找一找这贴对联部分中有几幅对联,分别在每幅对联旁注上标号。不少同学找到古人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不是对联,产生了疑问。于是,我让学生明确: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来表达相关内容的两个句子组成的对句就称之为对联。这样一明确,很显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大地春回是对联,同时又很快找到了蕴含课文中的另一幅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在找到全部对联5幅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每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写在对联旁或画在书上。
二、从读一读到议一议
学生在思考对联含着的意思时,必须先自己将对联读一读或读对联的上下文。在读的过程里,我就指导学生要恰当地运用音调,停顿,议议个别词的读音、词义。如第二道中乾坤一词,原指天地,但在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首对联的横额扭转乾坤里,扭转乾坤就是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通过这样从读一读到议一议的过程,监狱里被囚禁的生活和全国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三、从读一读到背一背
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特殊形式,作为新年联欢会的重要内容。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开展贴对联这一特殊的活动,用这些对联有什么好处,你对革命者有什么认识,又对敌人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看法,各抒己见。教师从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出发,联系当时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不难体会出革命者乐观、幽默、昂扬的革命激情。许多同学自然而然被革命前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所感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慨之中,指导学生背诵,正好水到渠成。
总之,在《狱中联欢》的教学过程,教师以对联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对联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领会课文中心。
春联课件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上的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奇妙的对联,这是新课程改革引导教材边写的一个突出亮点,他主张学生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性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在学习这一专题时,就不能把对联讲成高考训练专题,虽然从开始,就在全国高考的语文卷中,出现了对联题目。所在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愉快的学习过程单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突出语文性,2.要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趣味性,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4.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学生能归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析字格,回文格,转类格等不同的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文化的探究学习,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了对对联基本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创作对联,分两个环节,第一个是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的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联的过程中,也兼顾了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第二个环节就是书写对联,对联自产生以来,就和书法密不可分,因此鼓励学生将对联用毛笔书写出来,是将对联的艺术性升华的重要一步,也是鼓舞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即使是对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发。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这个环节,对联的各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 。学生对对联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感悟。
反思本节课和学生共同学习奇妙的对联,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并且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体会对联的奇妙,只有举一反三才能主动去挖掘和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着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语文一片天空。“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受益无穷。
春联课件 篇8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到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2.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还要在大门口张贴大红的——春联。(板书课题:24. 春联,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春联内容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所表现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2.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春联,用“ ”画出春联的内容。
3.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指名)
我们一起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齐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
你能来读好它吗?(个别集体)
这么美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把它记在脑海里。(指名背)
5.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表现第二种内容的春联。
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
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谁来试着读好它。(个别集体)
快速把它记在脑子里。(指名背齐背)
6.课文中还有表现其他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下面请一、二组看上面一副春联,三、四组看下面一副春联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片,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7.谁来讲讲你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适当地点拨)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下面考一下大家的反应能力,我说内容,大家马上把相应的春联读出来。
9.出示下面几副春联,请同学齐读。
10.下面请大家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11.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文本研读,了解春联特点
1.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看课文二、三自然段。
(板书:特点 )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 红桃开口贺新年
适当点拨 辞: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对仗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齐读第二自然段。
3、老师读第二副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板书: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板书:声律美 )
4.出示:开卷有益,卷有两种解释(1)试卷(2)书本 , 请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四)迁移运用 自主学习
1.知道了春联的这两个特点后,考考大家。这里有几副春联的上联,请大家为它在后面找出正确的下联。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 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 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 绿水跃白鲢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快过年了,老师家里想贴一副春联,却不知道哪一副好,你能推荐一副吗?说说你的理由。(请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明理由)
2.参考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及你收集的春联,向家人推荐,并向他们说明这些春联的内容及特点。
春联课件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你留心过春联的内容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效果。
⑴指名读生字。
开火车读。
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齐读。
⑵指名读二类生字。
开火车读。
齐读。
⑶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祥和描绘欣欣向荣歌颂
辞旧岁技巧奥妙开卷有益
齐读。
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的?(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相机描红练习)
⑷从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读出生字词所在的句子。
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
3、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
5、理清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内容特点作用
三、作业:
1、描红。
2、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欣赏春联。
1、同学们,置身于今天的教室,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
2、自读(请你读一读,欣赏一下这些春联)。
3、挑选出一副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春联。
1、出示春联(老师也带了五副春联,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你读出了哪副春联的意思?能否用你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说。
4、这五副春联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5、拓展:周围的春联哪些与这五副春联同类?哪些春联与这五副不同类,是写其它方面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春联?
6、春联的内容真丰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7、复习对子。
提起对仗,老师想起以前我们曾做过关于对仗的练习题,是什么题目呢?你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8、找对子。
春联中也藏着不少对子,你能从前面的这五副春联中找到吗?指名说。
四周的春联中也有,你发现了吗?
9、指导朗读。
过渡:对得如此工整的春联,我们该怎样读?书上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你找出来。
①自由练读。
读前面的五副春联,希望你能读出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感觉。
②指名读。选你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副读。
③指名评议
三、背诵春联。
过渡: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些名联,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你想不想背呢?
1、自由练背黑板上的五副春联。
指名背。
2、拓展。
(我们教室四周的春联都是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也很美,你想不想背呢?)
自由练背。
3、南背对抗赛。
(南边两大组为一组,北边两大组为一组,南边有人说出上联,北边必须有人接出下联,再反过来进行)
①要求所说春联必须是教室里张贴的。
②接出下联就加1分。
四、赠送春联。
新年就要到了,同学们都想给自己的朋友送一些礼物。其实,春联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既能使他们体会到欢乐、祥和的气氛,又能使他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课后,请你将这最宝贵的新年礼物送给他吧。
今天,老师还带了一副春联,请一位同学代表全班赠送给客人老师(赠春联),让我们一起祝客人老师新年快乐(鼓掌)!
春联课件 篇10
前言:新年到,春节都会写对联(春联),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要学习的就是对春联,哈哈!这些小家伙都难为住了,小家伙们听的可认真了,我们想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自己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
教案目标:
1、理解对联要点。
2、了解对联、窗花的含义。
教案准备:民间艺术品、剪纸、花炮、“稿”字、对联。
教案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过年时各家门前、窗上增添了什么。
2.简要介绍窗花的含义:表示喜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好?
3.出示剪纸、花炮、“福”字。讲解这些民问艺术品丰富的内涵,如在家中悬挂花炮是希望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倒贴“福”字是期望新的一年里福气来到,生活富裕。
4.出示对联,讲解对联的来历、含义,重点讲解对联的要点(上联、下联、横批)。点击查看:幼儿园大门对联集锦
5.幼儿试着编对联。教师在鼓励、肯定的基础上帮其整理。
6.分组出对联:小组商量确定后请老师写出来
——最新微专题:蛇年图说——幼儿园新年素材
春联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三)补充对联
(1) 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______________ 。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对联试拟
1、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家中世界小—— 冬去山清水秀——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2、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五、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无不低头屈膝;世间贞女节妇,进来纷纷解带宽裙。
六、课后作业
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春联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对对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了。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反思。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民对民族文化分外珍爱。大家稍一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几年的.春节晚会,元宵节都或多或少地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对联。像赵本山小品里的“上联:吃吃遍人间美味不要浪费;下联:喝喝尽人间美酒不要浪费;横批:吃好喝好” 甚至都妇孺皆知了。但我身边的一位老农民却跟我说:“小品中的这段插科打诨实在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子。”那么,工整的对联应符合哪些基本规范呢?
二、检查预习
1、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对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
3、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两种,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两种。
三、欣赏对联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衷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请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请任选一副对联加以欣赏、品味。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下面是对联的释义,请根据释义选出你喜欢的(供参考):
四、对联作法
1、对联的写作方法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①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②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③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五、课堂小练
1、举几个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
①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为周总理同志所作)
2、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3、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与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春联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冬、去、春、语、香、竹、声、新、年、入、关、心”12个生字,会写“心、鸟、竹、关”4个字,认识“卧勾、竖折折钩” 两个新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通过认识对联,联系生活,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知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认识会认字,写好会写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过春节的习俗,放鞭炮,吃饺子,贴对联,拜年,穿新衣,戴新帽
师: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最喜庆的日子,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装扮一新,人们还会在自家门口贴对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粗略了解对联。
4.简介对联。(对联,又叫对子,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它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二、读对联,识生字。
1.出示本课三幅对联,学生自由读。
2.师领读。
3.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4.抽学生个别读。
5.字词大乐园
(1)出示生字,带拼音,个别读
(2)去掉拼音读。
(3)小组赛读
(4)全班拍掌齐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巩固生字:摘苹果识字游戏
6.词语大积累
(1)出示词语: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2)小老师领读,齐读
7.再读对联
(1)指名读对联
(2)全班齐读
三、学习对联,朗读感悟
爆竹
新年
第一副对联:“冬去山清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1.齐读对联
2.在这副对联中有哪两个季节?(冬天、春天)
3.每个季节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山、水、鸟、花)
4.主要写那个季节?(春天)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5.我们一起读出春天来了,过年的喜庆气息,师范读,学生分组读,齐读。
第二副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年”
1.齐读对联
2.在这副对联中写了哪两种事物?(爆竹、锣鼓)
3.放爆竹、敲锣鼓是为了什么?(辞旧岁、迎新年)
4.过年的时候放爆竹、敲锣鼓真是喜庆啊,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副对联!
5.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第三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齐读对联
2.在这副对联中同学们听到什么声音?
3.这些声音好听吗?
4.我们要关心哪些事情呢?
5.老师小结:对啊,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6.再次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指导书写,积累词汇
出示生字卡片“心、鸟、竹、关”,读一读。
2.“心”字注意笔顺,第二笔是卧钩,注意字形美观。
3.指导书写“鸟”,第四笔是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还要注意“鸟”的结构。
4.指导书写“竹”,注意笔顺的书写,第五笔是横。
5.老师范写生字及关键笔画。
6.学生练写,集体评议。(先指导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指导书写)
7.展示学生的书写。
五、课堂小结
1.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对联的相关知识,而且通过学对联认识了新字。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多积累,认识更多的字,学更多的知识。
2.回家观察对联,认识对联上的字,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识字8 读对联
冬去山清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爆竹声声辞旧岁
锣鼓阵阵迎新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春联课件 篇14
【内容简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副对联、九个会认字和四个会写字。通过读对联识汉字,让学生了解祖国一些传统文化,初步了解一些对联的意思。
【设计理念】
引导儿童多种途径识汉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将识字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联认读“美、民、岁”等九个会认字,掌握“万、百、民、竹”四个会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用生字组词造句,培养识字能力。
3、熟读课本中的对联,感受祖国文化。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正确书写四个会写字。
难点是用生字组词造句。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谈话,揭示内容
1、同学们,在过新年的时候,你家大门口贴上了什么?(对联。)你记得你家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吗?记得的自由站起来说。
2、揭示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二、读对联,读准字音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难读的字借拼音多读几遍。
3、你觉得哪个字难读?谁能把这个字读好?
4、指名读对联,其他同学听、评、正音。
5、同桌互相读。
6、师指导读好对联,要注意读好每副对联的停顿。
三、识汉字,积累词语
1、读九个要求会认的字。
(1)认读带有注音的生字。
(2)去掉生字上的注音,认读。
(3)选喜欢的字组词说句。
2、学习四个要求会写的字。
(1)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记这些字。(结构、笔画、笔顺。)
(2)指导书写。(“民、竹”两个字是难写字,重点指导。)
四、活动与作业
1、回家以后把今天学到的对联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邻居的小朋友听。
2、收集一些简单的对联读一读,背一背。
最新关联词课件(精华15篇)
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关联词课件”内容。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重要载体。这篇文章仅作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联词课件(篇1)
关联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联词及其作用;
2.掌握关联词的种类和用法;
3.能正确运用关联词进行连贯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
1.关联词的定义和作用;
2.关联词的种类和用法;
3.连贯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同时帮助学生注意描述内容的连贯性。
2.讲解关联词的定义和作用:
(1)通过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段落或全文的重要工具,能够使文章更加连贯。
(2)解释关联词的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有逻辑性、连贯性,并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3.分类和用法:
(1)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关联词,包括并列关联词、选择关联词、对比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和顺序关联词。
(2)通过例句,分析不同类型的关联词的用法,如:并列关联词用于列举相同重要性的事物,选择关联词用于表达选择或对比,对比关联词用于表示对比等。
4.连贯的写作技巧:
(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使用关联词的技巧,如使用并列关联词列举事物时,需注意事物之间的平衡性;使用选择关联词进行比较时,需注意对比的准确性;使用对比关联词进行对比时,需注意具体的细节等。
(2)教师提供一些常用的关联词和句型,如:不仅...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管...都...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连贯性。
5.练习:
(1)教师出示一篇文章,供学生进行修改,使其更加连贯。
(2)学生自己上台进行语言表达,要求使用关联词连接句子或段落。
6.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联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关联词,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内容连贯,使用丰富的关联词。
五、教学反思
1.在讲解关联词时,需要注重实例的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在练习环节,可以用一些图片或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以上仅为一篇教案范文,内容不足1000字,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关联词课件(篇2)
关联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关联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学习常见的关联词,能够正确运用;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连贯地表达观点。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关联词;
2. 常见的关联词及其用法;
3. 练习连贯地使用关联词。
三、教学过程
Step1:导入新知
1. 呈现一段短文,要求学生观察文中的关联词,理解其作用,并回答问题:关联词是什么?举个例子说明。
2.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关联词的定义和功能。
Step2:介绍常见关联词及其用法
1. 教师介绍常见的关联词,如:“所以”、“因此”、“然而”、“而且”、“从而”、“因为”、“所以”等,并逐个说明其用法和作用。
2. 教师可以利用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关联词的用法,并鼓励学生多举例子。
Step3:练习运用关联词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所学关联词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英语作文。
2. 学生需要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不同的关联词,以达到连贯表达观点的目的。
3.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四、课堂总结
1. 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关联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2.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关联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没有完成的部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关联词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对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撰写作文的实践,更好地掌握了关联词的用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部分关联词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使用不当。因此,下一步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巩固,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联词课件(篇3)
关联词教案
一、教案背景:
关联词是指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词语或短语的词语,通过使用关联词可以使文章逻辑清晰,语义明确。在写作时,正确使用关联词可以使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增强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的流畅性。
二、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了解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一些常见的关联词,如因果关联词、转折关联词、例证关联词等。
3.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关联词连接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步骤: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如何写好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关联词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可以将关联词分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表示例证关系的关联词等。并给出一些常见的关联词,如因此、所以、但是、然而、而且、例如等。
3.示例演练(20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要求学生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判断关联词的分类,并给出关联词的作用。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对关联词的分类和使用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4.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环境保护、健康饮食等,然后根据主题,讨论写一篇文章。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使用关联词连接句子和段落,使文章的逻辑清晰,连贯。
5.展示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文章。其它小组成员要对该小组的文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文章中的关联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是否使文章结构紧密,以及文章的流畅性等。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一篇文章,并确定文章中的关联词种类和作用。
四、课后反馈: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评价和指导,并需要学生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关联词范文示例:
主题:健康饮食
关联词分类:因果关联词、转折关联词、例证关联词、并列关联词
范文:
如何保持健康饮食
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饮食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如何保持健康饮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因为食物不仅仅是我们的能量来源,还是维持我们身体功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高纤维的粗粮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然而,有些人却喜欢吃垃圾食品,如快餐和饮料。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却含有大量的糖、盐和油脂,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这些食物的摄入。相反,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替代品,如水果沙拉和果汁。
另外,我们也应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定时进食,不要暴饮暴食。此外,我们还应该适量摄取蛋白质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多喝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总之,保持健康饮食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减少对垃圾食品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
关联词课件(篇4)
关联词教案:关联词的用法和意义
关联词是连接词和短语的特殊词汇。通过使用关联词,可以更好地组织句子和段落,使文章更连贯、更具逻辑性。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关联词,并给出相关主题的范文来说明其用法和意义。
一、并列关联词的用法和意义
1. and:表示并列关系,连接两个相同重要的词、短语或句子。例如:
My sister and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我和我姐姐昨天去了公园。)
2. also/too:表示并列关系,并且用于肯定句句末。例如:
Tom likes apples. I also like apples.
(汤姆喜欢苹果。我也喜欢苹果。)
3. as well as:也;还;除了(之外);以及。例如:
He speaks French as well as English.
(他会说法语和英语。)
4. both…and:两者都;又是…又是……。例如:
She is both smart and beautiful.
(她既聪明又漂亮。)
范文:My Best Friends
I have two best friends, Lily and Emily. They are both in my class at school. We not only study together but also play together. We like the same things and have similar hobbies. We both love reading and often recommend good books to each other. Besides, we both enjoy playing basketball and have joined the school basketball team. Moreover, we both have the same dream of becoming doctors in the future. We often discuss how to achieve our goal and support each other.
二、因果关联词的用法和意义
1. because:因为。因果关系中最常用的关联词,用于引出原因。例如:
I stayed at home because it was raining.
(因为下雨,我待在家里。)
2. so:所以。用于引出结果。例如:
She studied hard, so she passed the exam.
(她努力学习,所以考试通过了。)
3. therefore:因此。用于引出推理的结果。例如:
He failed the test, therefore he needs to study harder.
(他考试不及格,所以需要更加努力学习。)
范文: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Regular exercise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a healthy lifestyle. Because exercise helps to increase metabolism and burn calories, it can help prevent weight gai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obesity. Moreover, exercise can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strengthen muscles, so it is beneficial for overall physical fitness. Furthermore, exercise can also boost mental health by reducing stress and anxiety.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incorporate exercise into our daily routine to stay healthy and happy.
三、转折关联词的用法和意义
1. but:但是。用于正面与负面、对比、转折等情况。例如:
I wanted to go to the party, but I was too tired.
(我想去参加派对,但我太累了。)
2. however:然而。用于表达转折、对比和让步。例如:
She studied hard. However, she still failed the test.
(她学习很努力。然而,她还是考试不及格了。)
范文:Technolog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oday's digital age, technology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way we interact with others. While it has brought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it has also led to a decrease in face-to-face social interaction. Many people spend hours on their smartphones or computers, communicating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messaging apps, but they may rarely meet or talk to people in person.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value of real-life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benefits they bring, such as building closer relationships and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refore, we should strive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echnology use and real-life social interaction to maintain healthy relationships and meaningful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通过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关联词,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地表达观点,从而提高写作的质量。在写作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能够让文章更有逻辑性和可读性,给读者留下良好的阅读体验。
关联词课件(篇5)
关联词教案
关联词是指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它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增加了句子之间的衔接性,使得表达更加流畅自然。因此,关联词的使用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添加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递进关系是指在上下文中,意义递进渐进的关系。为了使文章表达得更加连贯,可以使用以下关联词:
首先,其次,然后,再者,而且,另外,此外,最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更不用说,况且等等。
例如:
首先,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其次,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学到如何合作与配合。另外,社团活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参加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
2. 添加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转折关系是指在上下文中,意义发生了转变的关系。为了使文章表达得更加完整,可以使用以下关联词:
但是,然而,可是,不过,不料,相反,虽然,尽管等等。
例如:
火车晚点了,不过我还是按时到达了目的地。尽管天气很冷,但是我们仍然决定去户外运动。虽然他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忍受。
3. 添加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因果关系是指某种情况的发生与其他情况之间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为了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有说服力,可以使用以下关联词:
因为,所以,因此,由于,以致于,由此可见,结果是,所以导致等等。
例如:
我努力学习,因为我想考上一个好大学。他病倒了,所以他不能参加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他早早地离开了聚会。
以上只是关联词的简单应用范例,实际使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关联词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关联词,不能随意使用。合理运用关联词,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条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总结起来,关联词在写作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可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的关联词,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
关联词课件(篇6)
导语:关联词是连接不同句子、段落和篇章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本文将通过一个主题为“环保”的范文来展示如何运用关联词。
环保的重要性和挑战
环保是当今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议题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地球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保护环境变得尤为紧迫。
首先,环保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物种多样性至关重要。许多野生动植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一些宝贵的生态系统也被破坏。只有通过环保措施,我们才能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环保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环境污染已成为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增加。此外,环境破坏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水资源减少会导致饮水困难,土地退化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然而,实现环保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环保行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例如,净化污水、治理大气污染和回收废弃物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其次,环保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协调。许多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如气候变化和跨国污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努力远不够。
因此,解决环保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企业应遵守环保要求,减少排放和污染,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个人也可以做出贡献,如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废物,参与公益活动。
总结而言,环保是一个全球性且紧迫的问题。我们应意识到环保对于生态平衡、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克服环保工作中的挑战,共同努力保护地球,为我们和未来的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注:以上范文共计285字,不足1000字,如需进一步拓展,请根据范文思路自行发挥。
关联词课件(篇7)
一、关联词教案
关联词是英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连接句子、段落和文章的桥梁,可以起到使句子结构更加通顺和紧凑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学习关联词需要注重语境的分析和理解,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主题范文来学习如何使用关联词。
二、主题:旅游
1.主题范文:旅游
在这个美丽的夏季,人们都喜欢到外面去旅游。如果你喜欢海边的风景,那么你可以去一些度假胜地,如夏威夷、巴厘岛等,这些地方有着最清澈的海水、最美丽的沙滩和最舒适的气候。如果你喜欢山区的风景,那么你可以去登山、徒步旅行或者骑行,比如去云南的虎跳峡、西藏的那曲等,这些地方有着最壮观的山峰、最广阔的草原和最神秘的文化。
然而,在旅行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损害当地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旅游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主题范文:旅游安全
旅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能够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地方的美好风景,也能够让我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但是,旅游也有一些风险和危险,例如在未知的地方迷路、钱财被盗、受伤或者生病等问题。为了保障旅游的安全,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和安排,了解当地的交通、饮食、住宿等情况,避免走进危险区域或者遇到靠不住的人。
其次,我们需要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带上口罩、消毒液等消毒用品、带上急救药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最后,我们需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例如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一些求助的方法、提前备好手机电量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旅游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满意。
三、结语
通过以上两篇主题范文,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主题下,使用关联词的方法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主题来进行选择和运用。因此,在学习关联词时,我们需要多做一些练习,总结不同主题下的关联词语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联词课件(篇8)
关联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联词的概念和作用;
2.学会使用关联词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3.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关联词。
二、教学内容
1.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
2.常用的关联词及其用法;
3.关联词在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一段文章:
我喜欢夏天。每到夏天,我都可以穿着轻薄的衣服。夏天的天气很热,我可以游泳、野餐、去海边玩。夏天的夜晚,星星都特别亮。总之,夏天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段文章中是如何表达相似或相对的观点和信息的。
2.学习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讲解关联词的概念:关联词是指用来连接不同句子、词组或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
教师介绍关联词的分类:
1)并列关联词:表示并列、递进、选择关系的词语,如“而且”、“并且”、“不仅...而且...”、“或者”等。
2)转折关联词:表示转折、让步、否定关系的词语,如“但是”、“然而”、“虽然”、“不过”等。
3)因果关联词:表示因果、推理关系的词语,如“因为”、“所以”、“由于”、“由此可见”等。
4)顺序关联词:表示顺序、时间、空间关系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最后”、“在...期间”等。
3.掌握常用的关联词及其用法
教师列举并解释一些常用的关联词的用法,如:
1)并列关联词:而且、并且、不仅...而且...、或者等;
2)转折关联词:但是、然而、虽然、不过等;
3)因果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由此可见等;
4)顺序关联词:首先、然后、最后、在...期间等。
4.关联词在写作中的应用
教师以写作为例,展示关联词在不同段落连接句子和表达观点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关联词。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关联词,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讨论移动支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求在写作中使用不少于5个不同的关联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关联词的概念、分类和用法,并通过练习加深了对关联词在写作中的应用的理解。在布置的作业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关联词来连接段落和表达观点,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
关联词课件(篇9)
关联词教案
关联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句或句子的词语,它能够使文章表达更加连贯,更易于理解。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可以使文章结构更清晰,逻辑更有条理。下面是一个关联词教案的范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关联词。
教学目标:
1. 了解关联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习常见的关联词及其用法;
3. 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关联词使文章更连贯、更有逻辑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一段短文向学生展示没有使用关联词的版本,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引出关联词的重要性。
二、讲解关联词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关联词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它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学习常见的关联词及其用法(30分钟)
1. 时间关联词:首先,其次,最后等。用于表达事情发生的顺序。
2. 原因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等。用于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3. 对比关联词:但是,然而,相反等。用于表达事物之间的对比或转折关系。
4. 例证关联词:例如,比如,如,而等。用于举例子或提供详细信息。
教师通过示例和习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关联词的用法,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和总结。
四、练习运用关联词(3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关联词来完善段落。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也可以自行撰写段落,注重使用关联词来提高段落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评和指导,并展示一些精彩的段落,让学生感受到关联词的妙用。同时,强调使用关联词应注意选择恰当、合理的关联词来保持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使用关联词来完善文章。同时,要求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关联词来提高写作水平。
关联词范文示例:
题目:足球对我意味着什么?
足球,这项古老而神奇的运动,对我来说,意味着激情、荣耀、友谊和成长。
首先,足球是一项让我充满激情的运动。每当我踏上球场,弯下腰系鞋带,我就能感受到那股澎湃的力量,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无限广阔。而且,团队合作也让我感受到团结和友谊的力量。在球场上,我和队友们相互激励,互相默契,终成一体,与对手们展开激烈的较量。
其次,足球也是一项能带给我荣耀和自豪感的运动。每当我听到观众们为我欢呼,看到队友们因为我的进球而振奋不已时,我不禁陶醉其中。足球让我感受到天赋与努力的融合,为我赢得无数荣誉和骄傲。
最后,踢足球是我成长的过程。无论是训练场上的挫折,还是比赛场上的失败,足球都教会了我坚韧不拔和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它教会了我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责任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位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足球对我来说意味着激情、荣耀、友谊和成长。我将一直热爱这项运动,不仅是因为它让我感受到快乐,更是因为它让我变得更强大、更有价值。
关联词课件(篇10)
关联词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它的作用是使文意更加连贯,减少重复和歧义,确保文章更加通顺和流畅。对于想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人来说,学习和使用关联词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联词的分类。英语中的关联词可以分为七大类,包括连词、副词、介词、代词、形容词、名词和动词。每一类关联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下面我会一一详细介绍。
连词时最常用的关联词之一。它可以将单个句子或多个话题串在一起,从而使其更加连贯。例如,我们可以使用“and”来连接两个同等重要的观点,使用“but”来表示转折或对比,使用“or”来表示选择等等。另一个常见的关联词是“although”,它可以用来表示让步、转折或让读者注意到某一个限制条件。
副词也是一种常用的关联词。在语法上,副词是作为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来使用的。例如,我们可以使用“however”来表示对先前论述的反驳或转折,使用“alternatively”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进行补充或提供其他方法等。
介词是另一种重要的关联词汇。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描述动作或条件。在语法上,介词通常被用来修饰名词、代词或动词短语。例如,我们可以使用“in”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for”来表示目的和时间的限制等。
代词是一种代替名词的词汇。其作用是为了避免重复和简化语言。代词通常被用在名词前面来代替它。例如,我们可以使用“it”来代替“这个观点”、“这种事物”或“这项任务”。
形容词通常被用来描述名词和代词。在语法上,形容词被用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我们可以使用“interesting”来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人,使用“good”来描述一种品质或特点等。
名词是另一种通用的关联词。名词可以用来引入话题、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和提供细节等。在语法上,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和其他复杂结构的一部分。
动词是一种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在语法上,动词通常被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例如,我们可以使用“run”来描述一个人或人物在跑步,使用“be”来表达状态或存在等。
总体来说,关联词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词汇。了解这些关联词的不同类型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用英语来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人都应该花时间来研究和理解这些关联词,以便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能够运用自如,并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和易于理解。
关联词课件(篇11)
关联词教案
关联词是指连接语句与语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词语,用来引起语句间的关联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学习关联词的运用可以使写作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下面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范文,其中运用了关联词与句子之间进行连接。
范文如下:
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然而,环境问题的恶化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环境恶化导致了自然灾害频发,例如洪水、干旱等。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还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环境的恶化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只有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限制和制裁。政府和各种环保组织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管,严惩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另外,还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等。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环境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总之,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更加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范文中,使用了很多关联词,如首先、其次、此外、总之等,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各段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通过关联词的运用,使文章的逻辑更加连贯,表达更加准确,使整篇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联词课件(篇1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关联词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连接词到复杂的逻辑关系,关联词贯穿着整个语文学科,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什么是关联词?关联词就是在句子、段落、文章中对各种语言材料进行关联或衔接的词语。它们可以是一些连词,比如“和、或、虽然、因为”等,也可以是一些副词,比如“然而、同时、之后”等。关联词在语言表达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能够将独立的语言单元和思想互相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关联词不仅在口语交流中十分常见,在写作中也十分重要。在文章中,恰当使用关联词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序,使文章更加连贯,表达更加准确明确。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关联词的教学:
1.基本连接词的教学。将and、or、but、so、because、although等基本的连接词作为入门词汇,鼓励学生认真分析不同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且自己创造实例来展示这些关联词的用法。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连接词来串联句子,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较为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高级语言关联词的教学。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的连接词之后,可以引入更加复杂的逻辑关系连接词,如therefore、meanwhile、nevertheless等等,让学生能够从句子层面感受到关联词的作用,以及它们与思想表达之间的关系。
3.句子和段落内的关联词的运用。在对关联词的基本和高级语言的教学后,需要对学生运用关联词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时用适当的关联词来表达他们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使句子之间、段落之间更加连贯通顺。比如,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因为……所以”来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或者使用“然而……相反”来引起读者反思。
总之,关联词是语文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口语和写作中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连贯。我们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关联词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关联词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关联词课件(篇13)
关联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使用关联词正确地组织语言;
2. 学生理解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
3. 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锻炼综合语言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讲解并巩固关联词的使用;
2. 实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使用关联词。
三、教学难点:
1. 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适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2. 培养学生锻炼观察能力,准确抓取切入点。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解与生动示例互动的方式。
五、教学步骤:
1. 老师回顾学生已经掌握的关联词“and”“but”“so”,并向学生提问“这些关联词在你们写的英语作文中使用频率如何,你们使用多少种不同的关联词?”
2. 介绍常见的关联词,如时间顺序的“after”“before”“then”;数学计算的“plus””minus”;因果关系的“because”“so”“accordingly”;转折的“although”“however”“nevertheless”“yet”等。
3. 老师通过PPT呈现带有关联词的句子,让学生辨别关联词,并领会关联词切入语段的技巧。
4. 老师给学生设计一些写作和口语练习题,通过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1. 让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注意阅读中的关联词,并做好笔记;
2. 让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关联词,欣赏语言的美感和流畅。
关联词范文:
1. 主题:出门旅行
When I was younger, I used to be very excited about traveling. My parents would take us on trip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we would have the best time together. We would visit national parks, cities, and beaches, and we would always learn something new. However, as I grew older, I started to become more cautious about traveling. I started to worry about the cost, the safety, and the logistics of it all. Plus, with my busy schedule, I never seemed to have enough time to plan a trip anyway. Therefore, I haven't traveled much in recent years, but I hope to change that soon. I would love to visit some of my favorite childhood destinations again, and to explore new ones too. So even though I'm a little nervous about it, I'm going to start planning my next trip soon. I'm excited to see where it takes me.
2. 主题:节省时刻
These days, it feels like everyone is busier than ever before. We're all juggling work, family, social obligations, and personal interests, and there never seems to be enough time to fit everything in. However, I've found that there are a few simple ways to save time in my daily life. For example, I always make a to-do list each morning, so that I can stay focused and motivated throughout the day. I also try to batch my tasks whenever possible, such as answering emails or doing chores in one big block, rather than scattering them throughout the day. Additionally, I've started using shortcuts and automation tools whenever I can, such as keyboard shortcuts or programs that can automate repetitive tasks. Finally, I've learned to say no to things that aren't important to me, so that I can free up time for the things that are. Overall, these small but effective strategies have made a big difference in my productivity and my happiness.
关联词课件(篇14)
关联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关联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关联词的分类和用法;
3. 学会运用关联词连接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内容:
1. 关联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关联词的分类和用法;
3. 运用关联词连接句子和段落。
三、课前预习:
1. 完成相关知识点的阅读和笔记,了解关联词的概念和作用;
2. 阅读相关课文,搜寻和标注关联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T: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关联词,关联词在句子和段落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使语言更加流畅,深入和连贯。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联词吗?
2. 学习:
(1) 概念和作用
T: 关联词是一种在语言中起连接作用的词汇,是一个句子或者段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衔接句子之间的关系、使语言更加通顺连贯。请大家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句:She is a good student. She is also a talented athlete.
这两个句子都对同一个人进行描述,我们通常使用关联词来将其连接并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可以使用“also”这个关联词,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句子。关联词可以使句子更加凝练和简明,更加容易被理解。
(2) 分类和用法
T: 关联词有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请看下面的表格:
表格
T: 以上是关联词的一些常见分类,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用法。
① 并列连词
这类关联词用于将同一类的事物或句子连接起来。
例如:
I like apples, pears, and oranges. 我喜欢苹果、梨和橙子。
He is tall, athletic, and good-looking. 他高大、健壮、好看。
② 递进关系
这类关联词用于表示一个事物、句子或观点逐渐加深或扩展的过程。
例如:
The problem is not only difficult, but also complicated. 这个问题不仅难度大,而且也很复杂。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support the project is increasing. What's more, the government also gives its approval. 支持这个项目的人数正在增加,而且政府也已经批准。
③ 转折关系
这类关联词用于表示句子之间的对比或者转折关系。
例如:
Although he is young, he is very talented.尽管他年轻,但是非常有才华。
I would like to buy a new car, but I can't afford it. 我想买一辆新车,但是我买不起。
④ 解释关系
这类关联词用于解释或者强调某一个观点、事物或者句子。
例如:
In other words, we need to work harder if we want to make progress.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取得进步,就必须更加努力。
The student, who i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tudies English very well. 来自美国的学生英语学得非常好。
(3) 运用关联词连接句子和段落
T: 关联词在句子和段落连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体验它们的运用。
1、使用并列连词串联起几组信息: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tennis.
He is smart and hardworking.
This museum is not only interesting but also educational.
2、使用递进关系连接句子:
The city is polluted. Furthermore, it is also overcrowded.
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Moreover, it is also informative.
3、使用转折关系连接句子:
I like to travel. However, I hate flying.
She is very kind. Nevertheless, she can be very strict when she needs to be.
4、使用解释关系连接句子:
The weather is too cold. In other words, it is not suitable for outdoor activities.
I don't lik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That is to say, I prefer comedies and dramas.
T: 关联词在不同的句子和段落连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五、课后练习:
1. 用适当的关联词连接下面的句子:
① I enjoy reading books. _____, I spend most of my free time in the library.
②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our lives. _____, it has also created many new problems.
③ He is not only a great teacher, _____ also a talented artist.
④ I like to play volleyball. _____, my sister prefers to play basketball.
2. 编写一篇关于健康的段落,使用适当的关联词。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关联词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于关联词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讲解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关联词的用法及其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关联词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联词课件(篇15)
语文学习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而关联词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小学语文关联词教案。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关联词
关联词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用来链接不同词组、词句或者句子的词语,它的作用是使整个语言表达更加完整、清晰、有条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连词、副词、介词、代词等。其中连词是最常用的关联词,它包括并列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条件连词、让步连词等。
二、小学语文关联词的学习
1、词义的理解
关联词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它的词义。如“因为、所以、而且、但是”等等,这些关联词在语言中的作用和含义不同,小学生要学会准确理解和使用。
2、运用的练习
除了理解,小学生还要通过练习掌握关联词的使用。练习可以包括填空、变换句式、组合练习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3、关联词的效果展示
最后,小学生还需学会如何利用关联词来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关联词的使用能很好地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增加句子的层次感,使表达内容更加丰富有层次。
三、小学语文关联词教案
教案中,老师要在讲解课堂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引导、纠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1、讲解环节
通过语言、图表和实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关联词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方法。
2、练习环节
针对不同的关联词,设计填空、选词、连句等多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3、应用环节
通过一些简单的小组合作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关联词使文章更有层次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对关联词使用得当进行展示和点评。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关联词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提高,多通过有趣、生动的练习方式加强学生转换关联词的能力。同时也要从文字表达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在表达中,怎样使用关联词能够使文章表达更为连贯、富有层次感和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