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4-07-21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小学五年级课件

2025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品7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学质量和教案的质量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经过多次筛选小编为您找到了最新最全的“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我们将持续提供该领域的相关信息!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

(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

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1)讨论:(考试祝福网 WwW.692P.COm)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②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③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演示1栏填表。

①分组实验(表中2~6栏)。

②汇报实验结果。(填出演示记录表)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实验1、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3、4: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5、6: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②三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实验3、4:重物(力)<拉力(费力)

实验5、6: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讨论后填写思考题。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1)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2)分组观察镊子。

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3)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三)布置作业

观察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三点,研究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思考: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3)


科学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学科,通过课件的形式可以帮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的魅力。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在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件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课件通过图文并茂、动画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通过有趣生动的实例,如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课件还详细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如温度对物质的影响、物质的状态变化等。通过课件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课件,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和动物的不同器官结构和功能。课件以图像为主,向我们展示了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动物的头、躯干、四肢等结构。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图像,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三、地球与宇宙


地球与宇宙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科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壳板块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并理解地震、火山等现象的原因。同时,课件还向我们展示了宇宙中的星球、恒星、银河等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宇宙的广阔与复杂。通过科学课件的学习,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四、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大亮点。科学课件结合实验教学,通过动态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索科学问题。课件中会给出材料、步骤和实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科学知识的正确性。科学实验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文展示和实验教学,科学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世界,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希望通过科学课件的学习,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能够探索科学的奥秘,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的科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4)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主要通过手影游戏明白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再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获得影子的相关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源的意义;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学准备:

课件

手电筒、橡皮、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手影表演,激趣引入

1、手影视频引入,初步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

1)提问引题:今天的教室有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暗)对了,这是为了学习光和影特别布置的。

2)说到影子,同学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吗?不过大家要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视频。

2、好看吗?你们能玩的这么好吗?那降低要求,同学们能制造一个影子吗?

(二)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1、同学们认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会产生影子,真的是这样吗?(师拿手电筒照到手上,投影到远处的墙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

2、引出另外一个条件:屏(教师适当解释下屏的定义:接受光的屏幕)

3、课件出示: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

4、改变屏的位置,请学生指出光源、遮挡物、屏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例)

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它们会发光吗?

2、都是自己发光吗?为什么?

3、总结梳理,揭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没有通电的电灯和没有点燃的火柴,算不算光源呢?也不算,因为它们虽然能自己发光,但是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能不能算光源。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时,首先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而不是发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叫光源。

(四)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影子特点

1、玩影子,探索影子变化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造影子,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影子。

A、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学生说,教师引导)(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改变手电筒(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手电筒照的时候放的越平,影子就越长,手电筒照的时候放的越陡,影子就越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光源斜射得越厉害,影子就越长。

B、在保持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遮挡物)离手电筒(光源)的距离,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在保持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遮挡物)离手电筒(光源)的距离,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说,教师引导)(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大小变化与遮挡物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屏位置不变,手电筒与木块距离越远,得到的影子就越小)

C、改变遮挡物的对光面,影子会发生变化吗?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改变遮挡物的对光面,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学生说,教师引导)(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侧面形状有关。光源垂直照到物体的表面上,得到的影子叫做投影。

(教师介绍)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等很多地方用到了投影画(课件出示一些投影画),当让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光源从正面照到物体上得到的影子才是投影。

(五)实验小结,运用实践

1、出示三个实验的结论

2、学手影(课件出示)。请学生根据要求(让影子变大、变小;让影子变换形状)表演手影,应用得到的实验结论。

五、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形成条件:光源、遮光物、屏

影子特点:1.与影子不同侧

2.大小与遮光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

3.形状与不同侧面有关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5)

一、说教材

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调查水》。

教材简析,本课与《生命离不开水》、《家园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一起组成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本课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效果,主要是引导学生调查水的一些性质。首要经过对一杯水的调查,让学生描绘水,并能辨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学生调查方塘在水中的改变,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终引导学生调查水中纸巾改变和硬币上杯口上水表面的改变,然后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课时组织二课时,依据实践情况,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体作为别的一深时的教育内容。本课的中点是我定位为:让学生阅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探求进程,并体会趣味;难的是感悟,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全面本质开展的需求,从情感、常识、等方面制定本堂课的教育方针。

才能方面,学会用多种感官知道水,能区别什么是假改,什么是现实。

情感方面,在探求进程中,能探求进程中可以仔细调查,尊重现实,尊重他人的定见,喜爱研讨与水有关的现象,乐意与同学沟通观点。

常识方面,了解水能发生细水现象,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二、说教育办法。

建构主义以为,科学常识不是经过教师教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必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同伴的协助下,运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经过自已含义建构而取得的,在这一理论的辅导下,对本课的教育规划和学法辅导作如下考虑:

直观教育,依据本课教育思路,联络学生日子实践,经过分组试验和(什物展现)让学生动口、着手、动眼、动脑,充沛注重学生的直接阅历,感触取得。

情境教育从儿童身边天然事物,日子中关于水一些风趣的`现象,开端探求活动,运用一些必要的东西,营建科学探求的学习情境,倡议让学生阅历科学探求拓学习活动,在探求中培育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着重自动参加,小组协作,以探求为主的学习办法,很多的时刻让学生进行参加或探求活动,促进学生自行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已找水喝。

持续运用调查剖析,总结等办法。

三、说教程序

本课的教育预备主要是教师预备,喷水试验器件,各种液体、硬币、餐巾纸、滴管、回形针等。本讲堂的教育力求表现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下,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自动参加小组活动,并以探求为主的学习,依据教材教育方针剖析,教育方针等回来选用如下教育流程。

情尔寻入,运用喷水试验,影响学生感官,会集学生的留意力,敏捷让学生进入人物,激起学生对水的探求愿望。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中心校方明

教学内容:月考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练习的整体情况

前天,我们进行了1—2单元的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最高分96分,90分以上有12人,80—89分的有13人,60—79分的有5人,测试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的,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不过考得比较理想的可不能骄傲,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我分析试卷

1、首先由自己去订正一下错题,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学生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的错题)

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2、学生交流反馈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三、典型错题讲评

1、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形近字组词

噪()缓()末()坏()侠()衰()

躁()援()未()怀()峡()衷()

燥()暖()本()杯()狭()哀()

易错字音

调教(diào tiáo)似的(shì sì)相似(shì sì)空闲(kōnɡ kònɡ)露珠(lòu lù)姓华(huáhuà)

2、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

(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3、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4、讲评第三题“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让学生说说语病错误一般可以分为哪几类?(句式杂糅、重复、缺少主语、搭配不当……)

(2)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补充课外病句:

A:我们要虚心改进自己的缺点。

B:看了这部电影,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汽车在公路上飞快的疾驰。

四、习作讲评

1、分析习作的要求

2、指出要求“回忆你的父亲曾为你做的点点滴滴,从中选择一两件事,写一篇作文,融入父亲对你的爱,写出你的真情。”这是一篇些人的习作,这人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爸爸,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爸爸对你的关爱!

3、分析本次作文的不足:有些同学并不是写人,而是些事;有些同学写了爸爸关心自己的两件事,但两件事之间没写好过渡语……,写作文前先认真审题,再下笔习作。

五、谈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说说你的收获吧!

2、请考的最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考试经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7)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五年级科学课件锦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五年级科学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1)

活动目标:回顾成长过程,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遇到问题和困惑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1、让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最近的照片比一比,让学生说自己都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照片并说有什么变化。

3、学生的照片用实物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说有什么变化。

4、让学生把自己的成长变化纪录到课本。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自己成长过程中快乐的事情。

2、每个组选出自己组内有代表性的故事,让同学来讲。

3、让学生看《我的成长日记》。

1、以小组为单位办报,让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并配上每个同学的成长日记。

2、学生在办成长报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化成漫画,可以写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话,可以取名为“童言无忌”。„„

1、让学生说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烦心事。

2、全班同学针对有的同学说的烦心事进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及时加以引导。

4、让学生看看里面的小朋友有什么烦恼,让学生说针对小朋友的烦恼,你有什么解决办法。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5、有些同学可能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烦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作一下讲解,如可以想学生说一下有的同学变声的问题,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现象,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因此而烦恼,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是一个人正在不断长大的标志。

6、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2)

授课内容

溶洞里的钟乳石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资料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测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

(一)导课

谈话:我国广西地区处石灰岩地区,常年温暖多雨,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崎岖不平、怪石林立的桂林山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成为壮丽的旅游景观。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猜测钟乳石的形成。

1.观看钟乳石的图片。

通过观察,谈谈你对钟乳石的印象?

2.就自己对钟乳石的了解与同学交流。

3.猜测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注意小鼠标的提示)

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适当提示:

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

4.做石灰岩与酸反应的小实验。

(1)选择一块石灰岩。

(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滴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

(5)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5.汇报实验结果。

谁能把刚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汇报给大家。

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交流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和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碳酸钙)的冲刷、溶解,使其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形成天然溶洞,洞内有钟乳石、石柱等。

活动2:自制钟乳石

1.按照书上P68的步骤,设计自己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物体的溶解、毛细现象、再次结晶。

2.师生讨论:模拟实验设计。

(1)我们要发现的是什么钟乳石或石笋是否是山洞里的石灰水滴形成的。

(2)我们要模拟的条件和环境是什么?山洞里含有石灰质的水滴缓慢地滴落。

(3)我们用什么来模拟?用苏打水模拟石灰水;用瓶子模拟山洞的地下水;用毛线或棉绳模拟山洞中的渗水层。

(4)我们怎样控制实验利用毛细现象来控制水滴能持续不断落在碟子中。

(5)我们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鼓励学生坚持做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4.阅读科学在线

解释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5.撰写赞美钟乳石的小诗。钟乳石的形成

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采,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状的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在它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致越垂越长。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溶洞里的钟乳石

1.介绍钟乳石。

石花、石幔、石柱

2.钟乳石的形成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自主探索的方式,初步了解动物们过冬方式的原因。

3、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

1、跳舞的音乐一个。

5、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蛇、蝙蝠、刺猬、蜗牛、蚯蚓、乌龟、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

6.小动物的图片牌若干。

2.在音乐中,跳一段动物舞蹈。

二.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1.出示下雪天的PPT,“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再次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录音“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2.“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3.“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a.白天他们睡觉吗?

b.他们在睡觉的时候吃东西啊?

c.他们要睡多长时间呢?

5.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小博士:“大家好,我是小博士皮皮,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他们都是冷血动物;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听一遍青蛙的话)

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鸟一样有温暖的羽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6.出示动物图片,“又谁呢?请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当中什么动物是通过冬眠的方式过冬的呢?为什么?并让小朋友学一学动物冬眠的动作。

7.“小白兔,白又白・・・・・”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是怎么过冬的呢?

8.放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8.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4)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有了解,但并不明白现象发生的本质缘由。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因此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毛细现象的原理

(2)学生能够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出现毛细现象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纸变色以及一系列对比实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以及原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的求知欲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提高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2)知道毛细现象的原理并将其推至日常生活中

难点:

(1)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2)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3)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白纸,粉笔,铁丝,玻璃,木棍,有颜色的水,烧杯(或者其他容器)

教学过程

导入(2min)

师:“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了,那大家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水管”“河流”“矿泉水”

师:“那么,这些从水管里出来的水,河流中流淌的水,就你们的观察来看,它们都是朝着哪个方向流呢?是往高出还是往低处?

生:“低处”

师:“对,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到【语言过于书面化,可以采取更口语化的方式如“同学们都说到了…..”】水都是往低处流的,其实古人对这样的问题有同样的思考。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句俗语,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实。那么,大家认为水有没有可能往高处流呢?谁来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生:“水不可能往高流,原因......”

师:同学们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今天的主题,水到底可不可能往高处流呢?

生:“水会往高处流,原因......”

设计意图:引入今天的主题,水往高处流的现象

教学内容(28min)

1)5min

师:“下面老师来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大家看到老师在讲桌上都放有什么工具呢?”

生:“水杯,白纸,红颜色的水”

师:“好,非常棒,下面老师就要开始变魔术了哦”撕下一块白纸,将其下半部分深入水中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生:“白纸被红色的水染成了红色“

师:“大家看,水是不是往高处流了呢?”

生:“水往高处流”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更好的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2)15min

师:大家看到,遇到白纸,谁会往高处流,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老师把粉笔,木棒,玻璃,铁丝同样的放到红颜色的水中,那水会不会顺着他们往上流动呢?你们觉得哪个东西会?哪个东西不会呢?

生:学生回答。

师:下面老师就找几位同学上来分别实验一下,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看在这些东西的引导下,水会不会往上流呢?谁愿意上来?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现象哦。(做一个实验,询问学生现象,并将其记录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的形式的很好,但要注意教室一些位置比较偏僻的同学可能会看不到现象,这时可以选一名同学来仔细观察,然后向其他同学阐述现象。】

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提出假设。下面的学生观察现象。

3)8min

师:同学们看,我们做了这么多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当白纸,粉笔和木棒放入到水杯中时,水会往高处流,而当玻璃和铁丝放入到水杯中时,我们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讨论)【实验过程注意控制变量,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同学们传递这个思想。】

生:同学讨论

师:我们把白纸,粉笔,木棒分为一类,把玻璃,铁棒分为一类,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这两类物质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导致他们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请同学起来回答。

生:学生回答

师:“对,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是的,第一类物质,他们都有空隙,而玻璃和铁棒都没有空隙,都是实心的。”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对比试验,更深刻的认识实验现象,并更深一步探究问题,总结规律

总结(10min)

(1)师:其实呢,我们看到的水往高出流的现象在科学界有规范的名词,就是,毛细现象,他具体是指什么现象呢?(板书: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 通俗的来讲,就是水能克服重力沿着有缝隙的物体的缝隙上升。缝隙越细,水就沿缝隙上升得越快。

这个定义中有一个关键词,我们刚才做实验也得出了,大家说是什么呢?

生:缝隙

(2)师:其实,这个毛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十分普遍,比如说,把毛巾挂起来,将底下的一小部分浸入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后,整条毛巾都是湿的。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大家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有关毛细现象的例子吗?

生:回答

(备用例子:1.酒精灯中的油精能源源不断的到达灯芯顶端。2. 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来,使得室内潮湿。建房时在地基上面铺油毡,就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造成的潮湿。3. 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经常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壤,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师布置作业:大家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毛细现象有利有弊,那我们知道了其原理以后,要做的就是尽量的避免他的弊处,或者学会规避它,同时他要利用好他的利处。

大家今天学习了毛细现象,通过实验相信大家对毛细现象都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那么,老师来给你们布置任务来了哦!怎样利用毛细现象更好的给植物浇水呢?大家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思考一下哦。

设计意图:总结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并将实验结论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同学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学以致用。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5)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学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准备】

1.教师:显微镜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惊奇的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 “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二、新授:

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㈡、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讲解演示: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步骤

(这一部分可直接出示教师制好的切片简单讲解,也可以讲解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教情学情自定。)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理回顾

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的完整结构,总结评价各组情况。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6)

听了任老师讲的一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从总体上说,任老师的这节课较为成功,现以我个人的'看法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3、任老师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例如:任老师在讲到卵生和胎生时(这是本课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她采取让学生自己说对卵生和胎生都是怎样理解的,然后配以视频欣赏懂得卵生和胎生再加上活动,并举例说说,加深印象最后给出卵生和胎生的定义。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而且记忆相当深刻。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十分注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突破学生的学习盲点。既满足了教学和自学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还为学生课后探索与交流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7)

3、感 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 提问: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 提问: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调查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提问: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提问: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五年级科学课件(篇8)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2025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十五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

课题:Unit 4 My home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Learn the sentences

2、Learn the animals

教学重点:The new words

教学难点:The new words

教学用具:Tape/recorder/pictures/things

教学过程:

Step1: Revision

Step2: Learn the new words of fruits

1、Look at the fruits

2、Learn the new fruits

3、Listen to the recording

4、Read the words

5、Say out the fruits

6、Step3: Let’s do

1、Look at the pictures

2、Listen and do

Step4:Exercises

1、《基础训练》

2、 Look and say

Step5:Summary and homework

板书设计:

Unit 4 My home

Where are the keys?

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words.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听懂What’s your?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He`s/She`s…回答。

(2)能正确使用What’s your?He`s/She`s…,语音语调正确。

(3)进一步掌握四个单词。

重点难点:

(1)能听懂What’s your?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He`s/She`s…回答。

(2)能正确使用What’s your?He`s/She`s…,语音语调正确。

教具准备:

图片、挂图

作业设计:

课内:活动手册P6

课外:听录音,熟练朗读A部分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s your father?

a doctor/a nurse/a worker/a cook,

——What’s your father/your mother?

——He`s/She`s a…

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1、对照B部分图片,请同桌相互练习。

——Who’s he/ she?

——He’s/ She’s my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再以不同形式的分角色练习,如男生问,女生答,左边两组问,右边两组答等,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熟练度。

B、Presentation

教师通过复习第一单元的A部分对话,逐步引入话题。

T: (出示本单元的课文图片)Look! Su Hai and Helen are still talking about the photo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播放课文录音,引出课文内容。

C、Learn to say

1、采用听录音后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学习句型。

T: (指着第一幅图照片中Helen 的父亲) What’s Helen’s father?

Ss: (引导学生回答)He’s a doctor.

2、教师采用听录音、集体跟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对话,要求模仿语音语调。在教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what 和 who 在词义上的区别。

3、操练与应用

(1)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对话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根据对话,分角色进行表演。

(3)让学生带着家人或朋友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用Who’s he/she? 和What is he/she ? 相 互询问照片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职业。在此对话基础上,再让学生用This is …和 He’s/she’s a …向全班同学介绍。

(4)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类似场景,进行拓展表演。

D、Practice 活动手册P6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内容。

(2)听录音,学生做题。

E、Assign homework

(1)听录音,熟练朗读A部分对话。

(2)鼓励学生结合家庭照片尝试对话交流。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Make and play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运用不定代词修饰名词

2. 能力目标:根据不同的名词归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别不同物体的类别

重点难点:

Using attributive adjectives to show quantities

教学准备:

scissor, glue, felt pens

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

1. Say the rhyme

2. Sing a song

3. Daily talk

二、Revision

1. What have you got? I?ve got some…

2. Review the food items using the picture cards. Use realia to review: doll, toy car and rubber. Write: the supermarket, the toy shop, the bookshop on the board. Invite students to give you names of objects you can buy each shop and have them list on the board.

三、Presentation

1. Distribute a copy of Photocopiable page 32 to each pair of students. Have the students cut out the small pictures at the top of the page and put the relevant objects in the right shop

2. Invite pairs of students to report back, e.g. We?ve got… in the supermarket / toy shop / bookshop. Allow students to put some objects in different objects, e.g. rubber, because people can buy rubbers in supermarkets, toy shops, bookshops.

3. Group work Have students put all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objects sold in a department store on the group?s desk.

4. Play the cassette. Students repeat.

5. Invite individual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四、Consolidation

1. Make a dialogue:

2. Grammar Practice Book P26, P27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PEP教材中Unit 4,Part B的第三课时。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家里的各类房间living room、study、kitchen、bedroom and bathroom及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家具phone、fridge、TV、sofa、table、shelf and bed等展开的一系列话题,这些东西都是学生非常熟悉而且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也乐于学习,并易于在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Read and ?write,这部分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一幅较为形象的图片来教授五个要求听、说、读、写都能达到的四会单词。第二部分,Write and say,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写一写、说一说的活动,从而巩固第一部分所学的五个四会单词。此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活跃课堂和培养兴趣而设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能听、说、读、写window 、door 、desk、chair、bed这五个单词,并能运用这五个四会单词看图填空,能用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It is a nice room. I like it等句子,结合学过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房间及室内家具陈设的名称、特征等。如:This is my room,It is big,I have a window 、a door 、a desk、a chair and a bed .本课时重点及难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Read and write部分单词的拼写,My Home这是一个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特别是在学习了家具desk、chair、bed这些名称以后再学习句子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使得学生更能融入生活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接下来,我就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说一说。

首先、给学生交流的空间

小学生活泼好动,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课堂进行的活动教学应该是能直接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能使小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因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直注意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的交流。如:在热身运动中,进行日常的见面对话。在句型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房间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介绍等等。我都努力着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比较多的交流机会。

其次、采用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生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学生善于接受,记忆深刻的。因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如:I have a big room,In my room,I have a door、a desk、a chair、a bed,I like it very much,Do you like my room?welcome to my room!然后出示Read and write的图片,让学生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在认一认、听一听、读一读、拼一拼中四人小组talk about the picture. ?我在这堂课上安排了两个比较简短的游戏。如游戏Quick:任意拿出一张已经准备好的单词卡片问What Is this??Can you spell the word “desk”?让学生快速反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并使他们在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中,提高注意力与他们的兴趣。再如游戏Write and match:将四会单词字母顺序打乱,比一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好单词,让学生拼写单词和连线,在写一写和连一连中提高课堂兴趣,并且在写一写中达到了复习所学单词的目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My Home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话题。我从这一点出发,紧紧围绕生活来开展教学。在Write ?and ?say这部分内容的教授中,我通过介绍我自己房间里的家具,如:This is my room,you can see a window、a door、a desk、a chair、a bed,Oh,It is a nice room . I like it,引出句型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引导学生说:I can see a window、a door、a desk、a chair、a bed,Oh,It is a nice room . I like it,然后安排同桌间拿出自己准备的房间图片,根据房间图片,相互之间询问。要求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房间内家具陈设的名称、特征等。学生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房间图片,亲切感、生活的真实感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此时他们用学习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别强烈。

最后、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我在这样的教学中渗透了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因为,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港湾,我们要爱家,爱护家里的每一样家具。

总而言之,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尽可能地采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各个环节之间还不够连贯,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5

1、话题:Numbers

2、课题名称:How many?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16-20的数字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2、能听懂、会说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了解西方复活节(Easter)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数字单词16-20的听、说、认读。

教学难点:单词eighteen和twenty的发音,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在实际

情景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本课用词卡和图卡、一套多媒体课件、一个兔子头饰、一篮彩色小巧克

力蛋,一个自制的金色五角星,一个皮球、一张翻动式数字片(如附图1)、一

套射飞镖活动用具、一个装有铅笔的笔盒、骰子若干个、学生每人一份的调查表

(如附图2)和一套16-20的单词卡片。学生自备文具用品若干。

板书设计:(课前写在黑板上)

How many eggs do you have?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up / Revision (热身/复习)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 教师戴上复活节兔子的头饰,提着一篮子彩蛋,向全体学生

作自我介绍:Hello! I’m Easter Bunny. I’m from American. Nice to meet you. 然后走向几位学生,问几个问题: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How are you?等。Boys and girls,the Easter Sunday is coming.简单向全体学生介绍一下复活节Easter和Easter egg。并说明将把彩蛋奖励给课堂表现好的同学。最后获得彩蛋总数最多的组,将得到一颗金色五角星。(全班分为四个大组)

2、Let’s do(Book 1,Unit 6).“Show me 1 and me 3 and 4….”(课件提供节奏和动画,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动作)

3、Let’s do math.(课件出示一系列算式,如4+7=?3+9=?……。教师问:What’s four and seven?....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和是什么。复习单词eleven到fifteen。把彩蛋奖励给答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以下环节都注意适时适当的奖励。)

4、Sing a so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课件提供歌曲和动画,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Step 2 Presentation (新授)

1、当学生唱完上面这首歌后,教师问:How many candles can you see? 学生答:Ten.

接着屏幕上又跳出6支蜡烛。教师问:How many candles can you see now? Can

you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fourteen? (你能根据fourteen的发音来回答吗?给学生一点提示) 有学生答:Sixteen.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上跳出sixteen这个单词,并伴有拍手声) 教师:Great! You are right. Sixteen, we can see sixteen candles now. This is for you.(奖励答对的学生)引导学生回答:Six and ten is sixteen. 教师出示词卡带读,一小组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

2、以相同的方法教seventeen和nineteen,分别由7+10及9+10引入。

3、课件出示一幅风筝图。教师:Spring is coming. Many people like to fly kites. Look! 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Let’s count. One, two,…当数到最后一个18时,有的学生会发/’eit’ti:n/。这时教师强调eight的发音是/’ei’ti:n/, 与前面教的三个数词在发音和构词上都有区别。同时出示翻动式数字片比较16-19四个数字单词的异同。教师出示词卡带读,然后一小组开火车认读这四个单词。

4、教师拿出一个皮球,说:Look! What’s this? Oh, It’s a ball. I can bounce the ball. Now, I

will bounce it, please count! 教师拍球,学生数数,数到20,故意把球拍丢了。问学生:How many times did I bounce? 教学twenty。教师出示词卡带读,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

5、教师拿出一只笔盒摇一摇,说:I have some pencils. Guess, How many pencils do I have?

让学生猜,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打开盒子数一数。教师和学生一起数:One, two,…oh, twenty pencils. I have twenty pencils. 带读I have…这个句子。然后问学生: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教师可提示)

6、课件出示一些画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如球、钢笔、小船等。教师问:How many balls do you have?并带读多遍。让学生从中随意挑选一样物品向教师提问:How many…do you have? 教师根据画面回答:I have….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问答。

Step 3 Practice (练习)

1、Let’s play. 教师让一个学生上台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Bounce 20 times. Jump 18

times. 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发令,每组派1人依次进行比赛,其他学生为他/她数数,教师计时,最先完成者可赢得5个彩蛋。

2、射飞镖游戏。飞镖靶上贴着五种水果的图案,每张图案背面分别写上16-20的数字

单词。请学生上来射飞镖,取下射中的那张,并用口形读出背面的单词,但不能发出声音,下面的学生根据他/她的口形猜单词,并快速出示该词卡,猜对人数最多的一组可获5个彩蛋(作为分数暂记在黑板上相应格子中)。

3、课件出示画面:小红帽急着要过河到对岸生病的外婆家送点心,小河上只有五只乌

龟。她想让乌龟帮忙,踩着它们的背过河。但是乌龟们要她猜出它们各自的年龄才让她一步一步过河。范围是16-20岁。你能帮助小红帽吗?教师依次指着乌龟问:How old is it? 请学生在上来回答的同时点一下这只乌龟,如果猜对,它会说:Cool! 同时小红帽可以跨上它的背。反之,它会说:Try again! 奖励猜对的学生一个彩蛋。直到小红帽顺利过河后说:Thank you! 游戏结束。

4、掷骰子游戏:四人小组同时开展活动。每组三个骰子,骰子六面各画有不同数量的小苹果(各组骰子上的图案不同,如可以是cake, ball等)。一人掷骰子,其他三人问:How many apples do you have? 掷的人将投的三个骰子的点数相加,如加起来是17,就回答:I have seventeen apples. 四人如上轮流掷骰子,得的点数最多者为优胜者。可得到一个彩蛋。

Step 4 Consolidation (巩固)

四人根据调查表上的事物用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句型互相问答,并在表上记录下被访问同学的姓名和答案,自己可以改动或添加表中的事物。教师请几个小组长反馈本组调查结果,并将其填写在课件上类似的表格中。

Step5 Assessment(评价)

教师统计各组所得彩蛋总数:How many eggs do you have? 把结果写在黑板上(见板书)。把金色五角星贴在得分最高的组上。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句型:What’s for dinner?What would you like (for …)? I'd like some...,please.

2.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进行相互调查。

3.掌握字母e不同情况下读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 I'd like some…

难点:字母e不同情况下读音。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单词卡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学案):

预习内容:Unit 5 P48 A Let’s talk Let’s survey P50 Let’s spell

预习要求:

听Let’s talk 录音两遍。注意hungry,soup,bread和vegetables的读音。

自读Let’s talk对话,将不会读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

写出对话中主要学习的句型,并参照课本P75写出相应汉语意思。

阅读以下单词,感受字母e的发音。

[i:] me he she we be

[e] bed red pen pencil get let

教学时间:共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 预习展示:Listen to the tape:让学生听Let’s talk录音两遍,说一说对话中主要学习的句型,拼出不会读的单词,由教师板书以便教读。

(预计板书: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some…,please.单词hungry,dinner,would,soup,bread,vegetables,ready)

二、新课呈现与操练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1. 教师呈现Mike和妈妈在厨房的情景,并播放对话录音中Mike的语言:“Mum,I’m hungry.What’s for dinner?”让学生模仿朗读和表演理解句型“What’s for dinner?”的意义,教读hungry和dinner,解释dinner的意义——中午或晚上吃的正餐。

2.教师呈现汤和面包的图片,问:What’s this?根据学生回答作出反应,如:Yes,it’s bread and it’s soup.教读soup和bread.Now,Mum asks Mike: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s her meaning?Can you guess?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回答:你想吃什么?教师及时点播:用来征求用餐意愿。How does Mike answer ? “I’d like some soup and bread,please.”教师点播:I’d like…对What would you like?进行回答,用来表达用餐意愿。

教师呈现一组食物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练习对话。

3.教师呈现Mum和Mike’s father 对话的情景。Now, It’s time for dinner.Mike’s father comes back home, What would he like for dinner?学生根据课文回答:Some fish and vegetables.教读单词vegetable,分音节领读vege-ta-ble,强调v的发音位置。

4. 教师完整播放对话视频,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Dinner’s ready的意义,并教学这句话。

5. 请学生回答问题:

What would Mike like for dinner?

What would Mike’s father like for dinner?

6.教师说:Now I’m Mum,who wants to be Mike\Dad?找两名学生和自己做示范,师生对话。

7. 三人一组做课文对话表演。

8. 让学生到前面表演对话,进行评比。

Let’s spell

1.教师播放Read ,listen and chant部分四个单词的录音,学生跟读并准确模仿-e的发音。

2.出示歌谣文本,学生听录音跟读,请几个小组单独朗读,关注学生-e的发音是否到位。

3.播放Read ,listen and tick录音,勾出听到的单词,进一步巩固-e的发音规则,并复习-e-的发音规则。

4.完成Listen,circle and tick活动。

三、扩展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et’survey

教师说:Suppose it’s dinner tim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Let me make a survey.教师手拿调查表,写好一学生姓名,然后问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学生回答I’d like…教师在相应的食物下面打勾。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完成Let’s survy.并说一说组内最受欢迎的晚餐食物,对比Mike 的晚餐,说一说中西方饮食中主食的区别。

2.Bingo or Uh-oh

教师朗读一系列包含-e或-e-的单词,过塑学生听到认为含有-e的单词说Bingo!认为不是的说Uh-oh.学生认真听音作出判断。

四、总结(Sum-up)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lesson, what knowledge have you learned?

限时作业:

看一看,选一选,说一说。

Dinner’s ready!

B.What would you like?

C.Some fish and vegetables,please.

圈出与所给单词划线字母读音相同的单词。

(1)me he get pen

(2)rice pig fish white

(3)cake cat face fat

(4)nose long boy home

板书设计:

hungry What’s for dinner?

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for dinner)?

soup and bread I’d like some…,please.

vegetables Dinner’s ready!

[i:] me he she we be

[e] bed red pen pencil get let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7

下面是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 3.Numbers 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四 年级英语第 三 单元Numbers 的第 三 部分。这一单元的所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提高和加深, 由原来 所学 的 数字 1至1 0 扩展到了100.。第十部分是对 这单元 前面所学数字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展开对话,进行英语交流, 教学内容简单且富有生活情趣,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参与意识和 学习热情 , 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用英语谈论价格 。 学生 通过 现场购物的活动 。 应用了 所学的 语言 知识,达到学英语,用英语的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和教材的特点,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a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乐趣,培养学生 参与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b知识目标:能听、说100以内的数字,运用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来询问价钱。

c能力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主要语言 , 与同学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 情境 交际 ,能和同学进行沟通与协作 。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运用句型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二、说教、学法。

1,教法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歌曲导入法,情境创设法及实物 辅助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采用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氛围中,掌握知识。

2,学法指导

孩子们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本节课主要依靠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 小学生都 爱表现自己,通过现场购物这一任务,让孩子们 活动中 学会 运用英语 ,使用英语 , 使 成绩不好的孩子 也会大大方方地说上几句英语, 让孩子们在实际语言材料中感知,在课堂上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热身和复习( Warm-up and Revision )

1,学生听、唱歌曲“Ninety-nine bananas a day ”

通过 演唱数字歌曲 ,使学生在欢快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本课任务的开展做热身准备。

2,数字听说游戏:找邻居。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老师报出数字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数。比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通过这样的竞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100以内的数字,为后面的情景表演打好基础。

(二)新课呈现

1, 学习掌握句子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学生在前面课时已初步了解How much is it?,这里主要是区分How much is it? 和How much are they?的不同之处。

A , 我先拿出一个标有价钱的苹果,问:What ' s it? How much is it? 学生能很快回答出来。我再拿出两 个这样的苹果,问:How much are they?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形式回答。 这样通过实物对比,学生很容易知道这两个单、复数句子的区别。

B , 然后拿出同样标有价钱的一个、两个和三个香蕉,请学生回答价钱或询问价钱,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C , 最后学生以小组形式用实物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语言能力练习。

这一部分主要是完成Part 5 的内容 。 我分了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听出购买 的 物 品 及其价格。

第二步,听出句子并跟读。学生要努力学习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模仿正确。为下一步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部分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听 说能 力。且设计也是由易到难。

第三步, 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情境 表演。(先分小组在下面表演,然后请上 台利用实物表演。)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结 合作的能力。并且这一环节简单明了,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接受。能充分的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3,拓展延伸。

在完成Part 10的基础上,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购物。要求学生用上How much is it? 和 How much are they? 物品价格要多样化。这个练习,不仅巩固和应用了所学知识:100以内的数和How much------ ? 句型,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使他们在兴致盎然的购物活动中,体验英语的快乐、增强参与交流的意识。

4,展示与评价。

挑选部分小组的同学上台进行展示表演,要求其他同学从知识能力、团结协作、表演技能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选出最棒的一组。 这个环节对本课起着总结升华的作用。 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在本课中一共设计了三个任务:“从 复习数字 ”到“谈论价格”,再到“现场购物”实现了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知识向能力的过渡,让 所有 学生在活动中学英语。同时也着重于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扩展,如小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等。

四、说板书 设计。

这节课以活动为主,在板书设 计上我采用了句型呈现的方式,既简洁又明了, 又能体现本课的重点内容。

Unit2 Numbers

--How much is it ? How much are they ?

-- It is ... They are ...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8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教师教授新课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 习。鉴于前置性作业在生本课堂中的重要性,按学校的要求,本学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前置性作业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以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为例,介绍一下课堂教学中设计前置性作业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况。

前置性作业设计时首先我事先让学生根据本学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简图),但不标出场所的名称。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做成小卡片。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下列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 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要求学生做到:

(1)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

(2)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将学生分为4一5人一组 (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拿出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学校平面图和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 (队)。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每个大组派两个人到前面,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首先完成且贴得正确的大组获胜。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场所 (如:This is theplayground.)。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如It is small,but I like it.

把学生贴好的平面图贴在班级的墙报上,或者贴在学校的布告栏或校门入口处,当作本校场所位置的英文示意图。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所教学校的平面图,并用英语向他人作介绍。此项活动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真实的任务(贴卡片),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9

Unit 1

A部分:computer计算机 board 写字板 fan风扇 light 灯

This is my computer.这是我的电脑。 That is your computer.那是你的'电脑

B部分:teacher′s desk讲台 picture图画;照片wall墙壁 floor 地板

Is this a teacher’s desk? ——Yes, it is.

Unit 2

A部分:one一two二three 三four四five五six六seven 七eight八nine九 ten 十

What time is it ? ——It’s two o’clock.

B部分:math数学 Chinese语文 English 英语 P.E.体育music 音乐class课程

It’s 9:45. It’s time for math class.

Unit3

A部分:red 红色的 blue蓝色的yellow黄色的green绿色的white 白色的

Is this(that) your T-shirt? ——No, it’s not.(Yes,it is.)

B部分:jacket 夹克衫shirt 衬衫 skirt裙子dress 连衣裙T-shirt T恤衫

What colour is it? ——It’s white.

Unit4

A部分:jeans牛仔裤 pants长裤 socks袜子 shoes鞋子

It’s warm today. Let’s play football.

B部分:sunny晴朗的 warm 温暖的 cold 寒冷的snowy下雪的

It’s cool. Is it cold?——Yes,it is.(No, it’snot.)

Unit5

A部分:big大的 small小的 long长的 short短的 nice好的

How much is it? —— It’s ten yuan.

B部分:apple苹果banana香蕉 pear梨orange 橙子watermelon西瓜

How much are they? ——They’re three yuan.

Unit6

A部分:cat猫 rabbit 兔子 pig猪 duck鸭子 dog狗 horse马

Are they ducks? ——No, they aren’t.

B部分:eleven十一twelve十二thirteen 十三fifteen十五twenty二十

How many horses are there? ——Twelve.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6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Meet My Family的第五课时Part B Let’s talk部分。本课主要是学习本单元的几个重要句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询问他人的姓名和职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描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第三单元如何对人物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本单元中介绍人物职业和外貌等知识的运用和扩展。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积极运用这些常用句型与别人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因此,学好本课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点:

【认知目标】:

A、能听懂、会说本课的重点句型:Is this your father/…? He looks strong/… Are they farmers?

B、能理解、会说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把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Is this your …? What’s your…? He looks …等句型,并把他们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难点是对句子They look young. Are they farmers?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标》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参加万圣节化装晚会这一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们说的愿望,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寓教于乐。同时,我采用了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了一系列的趣味活动和任务,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增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会本课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并通过设置各种任务和活动让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根据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Warm-up、2、presentation、3、practice、4、extension、5、Homework.

Step 1、Warm—up

1) 上课一开始,老师用body language带动全班同学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目的:这个Let’s do 的导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复习了前面已学过的Short, tall 等形容词。

2)接着,我设置了一个庆祝万圣节的情景:欢快的歌曲,各种各样的节日图片,将学生带入万圣节的欢乐气氛中。

这时,老师点明主题:Today is Halloween day. All the children will have a party. We invite same parents to join us. Let’s see who are they?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情景,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复习与呈现新知识部分。

Step 2、Revision & Presentation

1)呈现人物,练习对话。

屏幕上出现6副图,分别是3个学生家长的照片。我请这3个同学逐一和我进行对话,并用已学过的句型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其他同学一起猜出哪副图是他们所描述的。最后,由做描述的同学做出判断:Yes, you are right/ no, you are wrong.

(生会这样描述:This is my father. He is strong. He likes sports. 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我引出本课的新句型:He looks strong.)

目的:通过这个guessing game既让学生复习了已学过的句型来描述人物,同时又引出本课的新句型:He looks strong.

2)学生以同样的方法介绍完爸爸妈妈后,老师通过询问:Are they teachers/ doctors? 与学生进行对话。既复习有关职业的表达,又引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句型:Are they farmers?

3)接下来,晚会开始了。所有家长都戴上了面具。这时候,请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快认出自己的爸爸妈妈。

首先,老师指着一副图片示范性地用新句型: Is this your father?问三位学生。接着,让全班同学一起用这个句子问他们。这三位学生用Yes, he is. 或No, he isn’t. 进行猜测。每猜一个人物后就点击该图片看看他们是否猜对。如果猜对了,图片就会显示爸爸妈妈的真人;如果不对就得继续猜,直到认出自己的爸爸妈妈为止。最先猜对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万盛节的礼物:小南瓜。

目的:在这个猜一猜,认一认的游戏过程当中,学生多次对句型Is this your…?进行了操练。

4)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一起看黑板读句子——看看我们“收获了多少个南瓜”。接着,让学生一边传南瓜一边造句,造得好的同学同样可以获得一个小南瓜作为奖品。

5)在上一个环节呈现与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后,呈现本课的对话内容。老师说:今天,Amy的家人也要来参加这个Party,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人呢?(播放对话VCD)要求学生听完第一遍录音之后,能回答出分别有哪些人来参加Party, 听完第二遍后要求学生能听出这些人的职业。播第三遍时,请学生跟读对话,熟悉主要句型。

Step3、Practice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活动一:大屏幕上呈现一些卡通人物的照片,让学生描述其中某一个人的外貌特点和职业。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句型及本课所学的新句型来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和职业,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活动二:让全班同学拿出各自的家庭像册,仿照课文对话,用英语互相询问和介绍家庭成员。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本课重点句型进行对话,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的最终目的。

Step4、Extension

在学习及操练完本课的对话内容后,老师设置一个任务。这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扮家家游戏。要求学生们自由组合家庭并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家庭成员角色。不同家庭之间的同学通过交流,了解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及职业。

目的:通过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运用今天及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对话。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我们以一首Let’s chant结束本课。

Step5、Homework

1、听课文录音,复习课文对话。

2、让学生自己画一副家庭成员图,跟自己的朋友对话并描述他们的外貌和职业。

板书设计:

通过设计一个万圣节的氛围,把本课的几个主要句型展现在学生面前,重点突出,直观明了。

综观整节课,我以万圣节为主线,设计了各种活动,进行任务教学,环环相扣,寓教于乐。让学生始终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与学习,最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1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教学重点:六个生词的正确发音以及序数first, second的用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Let’s play和Story time的教学铺垫新句型:Is this the …?/ Is that the …?

教具准备: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教师准备相关的词卡。

教师准备一幅大楼的框架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师生齐唱本单元的Let’t chant B部分的歌谣。

学生起立边跳边唱歌曲《Our school》。

教师说一个句子,如:I can see many flowers in it. Where is it? 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单词,然后做出正确的回答。

请学生模仿教师说句子,其他学生判断说单词,说一说校园里还有些什么设施和课室等。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播放A部分Let’s do的声音,学生表演 “听听做做”活动。

教师提问:Where do we water the flowers? 学生回答:In the garden. 教师再问:Where do we read story-books? 学生回答:In the library. 然后教师继续提问:Where do we have computer classes? 引导学生说出:In the computer room。

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图片,说,This is the computer room. 教授其余五个生词。

听录音,跟读、模仿。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教师将一幅教学楼的框架图贴在黑板上,让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教师说:The wash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让学生在讲台上选出washroom的词卡,并将它贴在正确的'地方。速度快的学生为胜者。或者教师提问:Where’s the library? 学生快速报答:It’s on the first/ second floor. 一共有六张类似图片。

教师把贴在黑板上的六张图卡分别翻过来并打乱顺序,用手盖住单词,然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the music room? 或者指着某张图卡问学生:Is this the washroom? 让学生回答,借此铺垫新句型:Is this/ that the …?

播放Story time 的课件或录像,学生观看后回答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教师尤其需要向学生强调“Is this/ that the …?”的不同用法:this通常指距离较近处的事物;that指距离较远处的事物。

学生先跟录音朗读课文,再分角色朗读。

(四)巩固与扩展

做本单元B部分Let’s learn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可以在课后将Story time 中的故事表演出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阐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学会了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2

做"找朋友"的游戏。(此时黑板上已贴有一张大的教室图片和单词卡)让学生把单词卡贴到图中相应的地方。贴好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如果对了,就大声朗读出来;如果错了,请他人改错后再读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这个游戏还可把单词卡直接贴到教室中相应的地方。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记忆单词。

(四)作业布置(homework)

Listen, draw and say

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

2. 教师说一段话,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在纸上作画。

所听内容:This is my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picture, two boards, two doors, three windows, six lights , many desks and chairs.

3.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画的内容,核对答案。

4. 两人一组,看图做问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天气”这一题材开展,是学生掌握表示天气状况的九个形容词,并能运用五个新句型对天气状况进行询问、预报、统计及讨论和确定相应着装。本课是本单元中第四课时。在A部分学习掌握了四个相关气温的形容词并运用它们讨论相应着装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rainy,snowy,sunny,windy,cloudy五个相关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注意鼓励学生收集表示天气的图表,掌握各种天气预报符号及各种天气情况下人们从事的活动形式。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的方式,在巩固和丰富“表述天气”这一项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为后阶段“问天气”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知识准备。

2、教学目标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已基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并用英文表达天气情况。

(2)只是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windy,sunny,cloudy,rainy,snowy。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A、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B、学习策略:注重观察,交际功能。

C、文化目标:了解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差异。

3、重点与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英汉语言差异,我认为对五个形容词及交际性语言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世界几个重要城市的名称及地理位置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4、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情景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法、全身反映法等教学方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由英语天气预报开始,创设外语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参与天气情况的表述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二、教学过程

1、以学生为主体,复习导入

当课堂奏响“以人为本”的主旋律,课堂也有专制走向民主。我反思传统课型,一改复习由教师唱主角的现象,根据学生一周内读写的综合表现评选出几名优胜者,通过教师的指导在第二周的课堂上带领同学们进行有目的的复习。本课时也采用此法,请两位同学先领唱歌曲“Thunder”,然后作天气预报并带领全体同学复习A部分的单词cold,worm,cool,hot。

学生A:Good morning.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学生B:出示词卡并领读weather。

这种方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兴趣。

2、变课堂为生活,句中学词

语言的实质是交际,交际的环境是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有来自于生活的语言才是自己的语言。”因此,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以电教为手段,呈现材料

心理学研究,人们对初次接触的材料尤其是生动形象的实物或实景会有很深的印象。我根据这一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分别反映风、雪、雨、晴、多云等五种天气状况。并且继续以天气预报为主线,在句子中领读单词,适时出示相应词卡。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新词对已学城市进行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让学生在一系列既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语境中自主学习,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的五个重点词汇,并能熟练运用句型It‘s rainy in……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2)以游戏为方式,突破难点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传统课注重机械传授,忽略了体验与参与。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图有所改进,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游戏。

A、找朋友

在课前我事先让学生通过观看天气预报,自行制作天气预报符号的小卡片。教师出示词卡,学生朗读并出示相应的符号。反映最快的同学带领大家继续联系。

B、比记忆

操练完毕后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This is a world map。Let’s say the world weather。由此进入下一个记忆力游戏。教师出示符号让学生齐读,并将其贴于特定城市旁,同时慢速重复:It‘srainyinLondon。也可让学生跟读。贴完五个词卡后马上出示并领读本课涉及到的五个城市名称,然后由学生凭记忆将名称贴于相应天气符号旁。这一活动既练习了新词,又使学生很自然的了解到五个重要城市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由于此任务的目标明确,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性强,所以在突破难点方面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我最棒

由教师指词卡领读个城市名称并将其放入句子中:It’s windy in Masco。替换其他形容词和城市进行练习。可由教师领读转为有单组学生领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Workinpairs,ingroups,inrow,interm以及Boys say,Girls say等多种不同方式操练巩固。在此基础上小组操练:It‘s the world weather. It’s rainy in London。进行表演,比比谁最棒。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活动设计在此处,适应了小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再一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两点构成了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新课呈现。

(3)以巩固为窗口,拓展知识

小学段学生活泼好动,所以TPR活动会深受儿童喜爱。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的语言。运用全身反应法来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对于Let‘s do部分,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让学生静静地听录音,仔细观察图片,理解语句;第二部分图片模仿并做动作,为放慢速度,可由教师领读;第三步听录音做动作,对于有能力的同学鼓励其跟读。

3、变生活为课堂,自主学习

课堂的终点在哪里?如果有,我想应该在生活中。因此,我以本课为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已学语言介绍,谈论天气状况,收集近期的天气预报并相互交流,跟读拼写四会单词sunny和snowy。这也是本课的家庭作业,这时本节课也就告一段落了。

三、学法指导

在本课中,我努力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通过“天气报道”把所有的新知识融合串联起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机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4

教学重点:需要学生能准确理解图和对话的内容,并重点掌握上述四个单词以及两个重点句子:“This is my computer. That is your computer.”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学生看图自己填出四线格中的单词,和这几个单词以及一组句子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应的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跟录音演唱C部分的歌曲《Our School》。

2.请一组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复习所学的新句型。

3.引导学生复习第三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A部分的Let’s learn,巩固学习六个单词并请学生用该部分的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来介绍自己的教室。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播放Let’s chant B部分的歌谣,引导学生将学校场馆library, art room, canteen, gym和动词read, draw, eat, play对应起来认读。

2.教师对歌谣中的内容进行提问:“Where do you read? Where do you draw?”等等,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提问:Where do you play computer? 学生会比较容易地答出:in the computer room. 这时教师可出示图片说:This is a computer room.

3.师生之间对图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交际性问答后,教师展示在四线格中书写单词和句子并讲解书写规范:

句子打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句子末尾要加标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的句号为实心点,汉语中的句号是空心小圈;

句子当中的`单词间距为一个字母宽。

学生第一次接触句子书写,教师需要悉心指导仔细检查,及时指出学生书写当中的错误。

4.角色表演。学生载上头饰表演Let’s talk的内容,巩固本课时的新句型。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听音判断。学生合上书本,教师取下图片。教师根据图的内容说一些句子,如:There are three computers in the room. 请学生根据记忆中图的内容判断正误。

2.Good to know

先让学生思考:Can we drink in the computer room? Can we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 由此引出Don’t drink in the computer room.和其他学校常规的英语表达。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Read and write A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朋友或家长听。

板书设计:

Unit 1 Our school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 篇15

1. 能听懂、会说:This is classr.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r is green...并能用This is...和表示颜色的词来描述教室中的事物。

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puter, teacher's des, fan, wall, flr。

学习单词:cputer, teacher's des, fan, wall, flr。(学习重点)

1.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在不会读的单词前标“?”。

1. 教师出示一个男孩的图片,提问:Wh’s this b?然后显示文字:M nae is ae.教师引导学生拼读:/d3/-/ei/-//----/d3ei/,/n/-/ei/-//---/nei/.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另外一个男孩的名字Dave进行拼读。

2. 教师出示ae做蛋糕的图片和句子I can ae a cae。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上述拆音法和拼音的方法拼读ae和cae

3. 完成Read, listen and tic的活动。

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cat/cae,请学生拼读,引导学生感知cat和cae中a发音上的区别。学生尝试拼读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单词。教师随后播放本部分录音,学生在听到的单词上打勾。

二、通过语音歌谣强化a-e在单词中的发音。

1.教师出示歌谣的第一段:M nae is ae. M nae is ae. I lie nae. And I can ae a cae.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教师请个别学生展示,重点关注学生a-e的发音是否到位。

1.把上面的单词大声读给你的组员听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1.小组内自由读。 2.小组推荐优秀组员展示读,并领读,全班同学跟读。

2.你能用英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吗?

(1) 这是我的教室。

1.你能正确读出下面的词组吗?你能正确翻译它们的汉语意思吗?来试试吧!(自学,可借助单词表)

cputer( ) flr ( ) wall( ) fan( ) teacher’s des( )

2.你能流利读出下面的句子吗?你知道它们的汉语意思吗?

This is classr. The wall is white.

1. 练一练你的耳朵。教师读单词,根据你听到的顺序给单词标序号。

cputer, teacher's des, fan, wall, flr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精选9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一些与您需要的信息“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并通过对课堂的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质疑精神。

二、背景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含本课时在全部内容的定位分析,所涉及到的三级课程门类及其章节内容)

《燃烧与灭火》首师大版科学教材四册空气单元第四课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两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本课题可需一至两课时,此设计为一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实验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认识到了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燃烧的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二)初步了解一些火灾自救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二)通过对燃烧条件的破坏得出灭火的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学会知识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二)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

蜡烛、小石子、滤纸、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火柴、水、酒精灯、小烧杯、烧杯、镊子

与燃烧有关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过程、教学策略、流程图、教学资源利用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与燃烧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从钻木取火到现在液化石油气的使用,人类几乎每天都与燃烧接触,对于燃烧你了解了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观看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生

互动,

探索

新知[提问]: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忆思考,并进行归纳。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燃烧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问]回忆生活中的燃烧场面,你认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归纳、小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归纳]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并根据归纳出的学生的猜想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1]: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或者本小组自带的药品和仪器分小组进行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收集处理证据和得出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并投影。学生讨论、归纳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思考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组织学生再探究】[探究实验2]师生共同完成此实验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课本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2、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本的实验与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相对比,有什么优缺点?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小组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和质疑精神。[提问]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回答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燃烧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乐趣。[提问]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学生回答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燃烧带来的灾难的图片。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并使他们树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的思想。并激发他们对灭火知识的求知欲。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

师生

互动,

探索

新知[提问]: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探究实验3]: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学生分小组进行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收集处理证据和得出结论。

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你是怎样熄灭燃着的蜡烛的?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发言、同学评议,归纳实验结果--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媒体展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学生归纳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爱国思想教育[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汉字灭怎么写?这体现了灭火的哪种原理?

[讲述]这充分体现了我过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投影)

[讨论与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

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掌握灭火原理,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知识迁移,学以致用通过幻灯片播放: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生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楼房火灾与自救:如果你所在房子出现火灾,你如何逃生?

学生回答后通过PPT课件展示火灾中自救逃生的图片。学生讨论、发言、观看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反思收获,课外拓展[交流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

[课后实践活动与作业]学生完成学习结果的评价

作业:

1.调查校园灭火器种类、适用范围,掌握使用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及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1)可燃物

燃烧条件:(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2

开从百花后,占断群芳色。更作琴轸房,轻盈琐窗则。石榴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因而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石榴的果实为圆形,顶端隆起果嘴,果皮通常为橙色或金黄色,也有深红的,质地很坚硬。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写:深著红蓝染暑裳,啄成纺玳敌秋霜。果皮下是蜂窝状的果窠,每窠生一子,开头极像人齿。秋后经霜,果皮绽开,露出了石榴子,晶宝透亮,宛如张开的笑口。石榴子之间有淡黄色的薄膜,整个果实看起来就像金盒子中镶嵌着无数晶莹的珍珠,恰似杨万里所赞:半含笑里清水齿,忽绽吟边古锦囊,雾谷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

石榴的果实属浆果类。我们吃的所谓果肉,事实上是种子外包的外种皮。它酸甜多汁,十分可口,一度用来酿酒。在新疆地区,人们还将石榴榨出汁饮用,称石榴血。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写到:商秋受气,收华敛实,十房同膜,千子如一。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可见石榴的妙处。

石榴含有机酸、维生素C和B、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以酸石榴入药,有涩肠止血,收敛、抑菌的效用。果皮中的石榴碱有驱虫、治肾结石、糖尿病的功能。

石榴的用处很多,自古以来就是水果中的上品,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石榴必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韩愈在《题榴花》中所感叹的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想知道,爱提问;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种类。

二、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准备工作,请你们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样品,不知道你们的收获怎么样?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了的土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回答。

(二)制定方案,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各种土壤由什么不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吧!

(学生把从不同地点采集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比较研究)

〔让学生用各种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土壤,如:对土壤进行捏团、颜色、颗粒大小、气味、加水搅拌后沉淀等比较,〕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课件出示)

活动二:我们给土壤分类

师:刚才,各小组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了不同土壤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你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数量等

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老师在学生汇报结论时进行归纳,在归纳中得出鈥溔嗣窍肮呱习凑胀寥乐泻沉康亩嗌伲淹寥婪治啵汉沉拷隙嗟耐寥澜猩持释粒缓ね两隙嗟耐寥澜叙ぶ释粒簧澈宛ね梁渴手械耐寥澜腥劳痢#渭鍪荆┌迨?/p>

活动三: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

师: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为了三类,你猜一猜这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猜测,试着说出理由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土壤、漏斗、水、杯子等材料。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其它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实验方案。(在三个漏斗中按顺序装入不同的土壤,再把水缓缓的倒入土壤中)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就差,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你们几点提示(出示课件):

1.要做这个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样的倒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时间同时开始。

2.小组合作认真观察,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土壤:

保水性(强、弱)

砂质土:

黏质土:

壤土: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黏质土的保水性最强,砂质土的保水性最弱。)

师: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不同,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每种他们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总结:由于砂质土的含砂量多,颗粒大,所以它的渗水性就强,而渗水性强的土壤它的透气性也强。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出示课件)

(三)展示交流活动:玩一玩我们自己带来的各种土壤。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你自己带来的土壤,根据含沙量的多少看看它们属于哪一类的?

学生活动。

(四)拓展创新

1.土壤分为哪几类?

2.谈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性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3.科学知识方面: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表示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洋的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2.教师准备: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上有什么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1.师生玩猜谜语的游戏。

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

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1.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

教师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活动三:观察地图,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学生观察,发表意见。

例如:发现有颜色上的差别,分别代表海洋、高地和平原。

活动四:观察地球仪,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上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

活动五:总结

1.总结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呢?学生交流展示。

2.教师出示观察星、思考星和合作星,你认为自己能得哪颗星?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三)展示交流:(任选其两项完成)

1.展示自己做的小小地球仪。

2.利用已有的资料,展示自己办的手抄报。

(四)拓展创新:继续搜集关于地球的资料,并将所获得的资料做成剪贴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5

宋朝的出色工程家怀丙在指挥人们打捞铁牛前曾说过: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他所说的这后一个水宇,实际指的是水的浮力。

什么是水的浮力:凡曾在水中游泳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水对身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量,这就是水的浮力。任何物体浸入水中,都会受到水的一个向上的浮力作用。这个浮力有多大?它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大铁牛掉入河水中,同样也会受到河水的浮力作用。这个浮力的大小恰巧与大铁牛自身体积相同的水的重量相等(当铁牛完全浸入水中时,它所排开水的多少就是它本身在水中所占据的空间量)。铁牛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可却沉入了河底,这是因为它本身的重量大于它所受到的河水的浮力,浮力已经托不住它的重量。

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打捞上来的呢?

他首先用了两只大木船,把船舱里装满了泥沙。这样做就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6

活动三:"果实分类"

1、播放课件:各种果实,考考学生对果实共同特征的掌握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表扬)首先以谈话的方式介绍苹果(带头饰)出场,并与大家打招呼,说出此行的目的(找朋友一起参加果实大会)接着鼓励学生一起帮助苹果找朋友。

2、(其他小朋友带上头饰,比如:萝卜,姜等一些非果实的图片)播放课件"找朋友"学生游戏,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在游戏结束时,一起看看苹果都找了哪些朋友。(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紧接着询问苹果:"为什么找到它们呢?"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都是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然后大家欢送苹果。

3、师以惊讶的口气询问:"咦!怎么还有一位呀。"引导学生说出马铃薯别名土豆。并介绍马铃薯也是来参加果实大会的,可是它们没有和它一起去,谁知道为什么呀。接着找个别的学生说出理由。并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没有压力,在愉快的气氛中,教学重,难点会不知不觉突破。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的教学也体现了"做中学"这一教学主旨。)

活动四:拓展活动。

为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采集南瓜的种子。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和欢乐,把科学课从课堂走到生活实践中。

七、板书设计

果实累累的季节

果实的特征:都是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苹果、橘子、西瓜、辣椒

非果实:土豆、红薯、萝卜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岩石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用岩石村本

2、工具:放大镜、小刀、锤子、滴管、稀盐酸

3、课件

说教法、学法: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图——赏石头——设质疑——引导提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岩石分布——接触自己搜集的实物赏识自然美→产生质疑

第二部分:采用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组织分工——分组操作——观察讨论——组织交流——比较分类

第三部分:采用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关于岩石的话题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完图片,同学们会产生疑问:这些美丽石头哪来的?

出示另一幅图告诉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石头都是岩石。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岩石

2、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学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石头

提问:(1)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2)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板书

二、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

1、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先对岩石的特征进行研究。

2、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岩石进行研究呢?

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水、土壤的研究方法,让他们自己说出观察岩石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三年级下册所提出的用多种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的手段。学生会提出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刀刻,把岩石放入水中等方法,这些方法我们以前都已接触过,不必作详细指导,只要提醒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发现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2能用图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调查表示出来。

3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海产品旅行线路图。

4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本组同学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2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其他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在独立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生活中交通问题的设想或方案,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

能利用图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相信多数同学都住在学校附近,因此,多数同学都是步行来的,但你们爸爸、妈妈上班都是步行的吗?

学生:......

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交通与生活》,探讨一下交通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授新课

调查爸爸妈妈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时间。

分组

发表格,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汇报。

分析并小结:(为什么会距离不同,但能同时到达,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产品的旅行路线图,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谈话:荔枝是我们岭南的特产,而且保鲜时间短,但时现在远在外国的人都能吃到鲜美的荔枝,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谈话:荔枝运输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运输方式?用到了哪些交通工具,采取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学生思考回答:......

谈话:还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事例吗?

学生思考回答:......

分析并小结:......

做个小主人。P66

谈话:在P66的课文中,有两个方案,你对哪个方案有兴趣,就设计那个方案。但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了事,你的设计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有个更大的进步的。

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进行方案设计,以便下节课进行讨论。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谁养过蚕?能告诉大家养蚕要注意什么吗?没养过蚕的同学也可以说说,你准备养蚕了,你将要做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3、小组观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用尺子量一量蚕卵有多长?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1、蚕宝宝出世了,你们看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将刚出生的蚁蚕分发给学生)?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6、指导学生做好第一篇养蚕日记

7、面对可爱的蚁蚕宝宝,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要爱护蚕宝宝,珍爱小生命。

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蚕蛹-蚕鹅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件教案 篇9

活动二:"找星星":在学生对秋天的果实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学生用找"星星"这一趣味活动,探究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1、表扬并提问:你们吃过的水果里,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并询问学生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看到果实的内部。引导学生说出:横切和纵切。并播放课件。

2、学生可以用桌上的的材料,利用刚刚获得的方法(横切和纵切)去探究果实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活动之前,首先,介绍实验材料(各种果实,小刀,盘子,餐巾纸)接着介绍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卫生方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嘱咐学生把观察记录记下来。接下来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在汇报中对表现好的小组适当表扬。

3、出示课件:各种切开的果实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刚刚的实验记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并板书:果实的特征:都是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2025科学水课件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2025科学水课件,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科学水课件【篇1】

一、感受秋天的变化。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着装、大自然环境的变化)

小结:秋天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也变凉了。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

小结: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就会慢慢地变黄,慢慢地离开大树。

2.播放动画后半段提问: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后做了什么事情?树叶宝宝是通过什么办法,怎么样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们的形状一样吗?颜色一样吗?

教师小结:小树叶终于亲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树叶和影子在形状和大小上是一样的。

三、在观察、比较、质疑中发现秘密,获得经验。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树的叶子,一到秋天我也会离开大树妈妈,我也想去亲亲自己的影子,你们能帮我找找我的影子吗?

1.帮梧桐叶找影子(出示众多梧桐叶的影子)请幼儿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叶的影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树叶和它的影子在形状、大小上是一摸一样的。

2.拓展有关落叶树的知识讨论:秋天里还有哪些树叶也可以亲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有好多树的叶子会掉下来,我们把这些树都叫做落叶树。

3.幼儿操作,匹配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教师:让我们来帮帮这些小树叶找找他们的影子,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科学水课件【篇2】

1.骑车入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呀!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家“骨碌玩具店”,你们想不想去。骑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一辆跟着一辆走。准备好了吗?出发……(幼儿每人一辆小车一个跟着一个)

师:我们开车来的真快!“骨碌碌玩具店”到了,我们把停到停车场,来到老师身边来,我们走路快还是骑车来的快,为什么?

幼:因为车上有轮子,它会骨碌碌,就能很快的带我来。

2.创设情境,乐意玩滚动玩具

(1)快乐“车吧”,自主玩车。

师:“骨碌碌玩具店”漂亮吗?(听录音1)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骨碌碌玩具店。今天我们骨碌碌玩具店免费让你们来玩。小朋友们要遵守玩具店的规则,不能弄坏玩具,不能大声说话,玩完后的玩具要把它们送回家,能做到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吧!看这是什么?(车吧:放有各式各样的车)

师:看这里还有车道呢?(三组车道:s路、十字路、上坡路)怎么玩?谁来玩一玩?小朋友们可以选一辆自己喜欢的小车玩。

师:我们要做文明小司机,排排队不推也不挤。

幼:幼儿自主玩(可放轻音乐)。

提问式小结:

师:小朋友们车能够骨碌碌吗?哪里骨碌碌?(教师启发引领幼儿回答。)

(2)创意玩具,自由玩耍。

师:“骨碌碌玩具店”还有许多好玩的,把车送回家,我们接着参观!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幼:好多玩具。(快乐吧:各种自制的能够转动的玩具。)

师:这些玩具是骨碌碌玩具店特有的,别的商店可没有呀!小朋友们,你们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你们来试试他们能够骨碌碌吗?

师:小朋友可以交换玩一玩?

师:还能让他怎样骨碌碌?

小结:圆形圆柱形的都能够骨碌碌。

(3)骨碌骨碌“球”吧,大家一起乐

师:请宝宝们把玩具送回家,我们接着参观,还有更好玩的等我们呢!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什么?

幼:这里是球。

师:想办法让球骨碌碌,自己去玩一玩,试一试吧!

3.快乐游戏,巩固提高

(1)游戏:推推乐

师:和小球骨碌碌真好玩,我好想和球做游戏呀!

师:你们看羽毛球拍怎样和小球做游戏?来让我一起推推乐(出示羽毛球拍)。

科学水课件【篇3】

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课后他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观察蚕茧是什么样子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茧的长度和宽度,拿着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想看看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许多孩子还会问老师有关抽丝的许多问题,因此一个充满着丰富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活动而产生,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三、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已有蚕宝宝的生长的知识经验

4、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5、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①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②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点评: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知道蚕丝的作用,以及蚕丝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幼儿学习抽丝的欲望。)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总结

(点评:展现幼儿关于蚕丝、蚕茧的已有认识。激励幼儿思考蚕丝的来源。)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①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②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③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总结: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点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幼儿的想法很多,同时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通过交流环节,展示幼儿对于蚕丝的已有认识和抽丝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关于剥茧抽丝方法。)

(2)、指导幼儿抽丝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摘乱丝(看完录像)

问:看完录像,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个别幼儿操作)。

②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③浸泡: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浸泡时间大概为

1分钟。

④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整理,并找到丝头。有什么好的方法?

①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②请看整理蚕丝的录像。(利用录像,细致地指导幼儿掌握剥茧抽丝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通过看录像再来描述抽丝各个环节的方法,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提高了幼儿参与该环节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

(3)、幼儿示范抽丝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通过让幼儿示范抽丝过程,暴露幼儿在接下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为接下来的全班性抽丝活动打下技术基础。)

(4)、指导缠绕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点评: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抽丝方法,为接下来的抽丝做准备。)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①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②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整理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4(活动要求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规定的任务,更有助于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究习惯。)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总结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引导幼儿对自己活动的反思让幼儿更加关注自身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评析: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抽丝”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交流发现,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我们来抽丝》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课本上要求学生在养蚕的基础上对抽丝地得过程进行体验,并了解丝织成绸的过程。因为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所以没有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但是为了充实课堂的内容,在设计时由嫘祖发现蚕能抽丝的视频短片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短片中提到一千只蚕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叶却只能吐0.5公斤,并引用唐代诗人的诗“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提到丝绸我们都会想到丝绸之路,通过一段资料使学生简单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丝绸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蚕茧是如何缫成丝并织成绸的呢?再通过一个短片使学生了解缫丝——浸泡——络丝——并丝——捻丝——卷纬——整经——织造的过程。视频结束后使学生对短片中提到的八个步骤进行排序。

本节课的内容很紧凑,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

科学水课件【篇4】

大班科学:水中倒影

--“走进童心”上海赛区优秀获奖作品

时间:2013-05-09作者:赵华单位:闵行区华漕镇中心幼儿园

设计意图:

新课改倡导给孩子们越来越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大班的孩子爱学问,对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他们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原理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观察感知、表达表现,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充足、适宜操作的材料,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主动地**、亲身的参与,引起幼儿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浅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中倒影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水的这一有趣的特性和变化既能引发幼儿对生活周围自然美景的关注,也是引发幼儿好奇好问等科学精神的重要线索,且具有一定的挑战点,因此,在开展大班《有趣的水》主题活动时,老师们常常会选用这个素材。5-6岁《学习活动》教师参考用书和上海托幼《学习活动》(大班)主题活动方案选编中就有相关的参考案例《水中的哈哈镜》,本次活动在进一步分析理解《学习活动》新教材参考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们对倒影产生浓厚的科学**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凸出第二阶段课程改革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如何提供材料,让孩子们更清楚地看到水中的倒影?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体验到自我发现的成功感呢?

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和尝试,从而进行了这次科学的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物体在水中反射的现象和变化。

2感受生活中水的倒影之美,对水的倒影感兴趣。

焦点:观察知觉物体在水中反射的现象和变化

难点:理解倒影的特点,知道倒影是倒过来的(既图像的翻转)

活动准备

体验准备:提高儿童对水的兴趣和感知;了解孩子们对猴子捉月故事的熟悉程度;

环境准备:(1)小猴**一张、《猴子捞月》**两张、倒影字卡一张;(2)黑色大型垃圾袋覆盖在水箱上,扎住边口,然后倒入3cm左右深度的水(按照幼儿人数准备水箱,建议大水箱4-5人一组,小水箱2-3人一组);(3) 篮子,毛绒玩具,泡沫块,书,蜡笔,水彩笔(根据一只手)。(4)倒影风景照***五张、倒影对与错**三张;(5)毛巾、托盘(拖把备用)

活动过程

1、 这个故事很有趣,引起了人们对水中倒影的注意

(一)出示**,《猴子捞月》故事导入

重点提问:

1小猴子在河里看到的月亮怎么了?

小结: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月亮在天空中的反射。

(材料说明:我们班孩子对《猴子捞月》的故事是很熟悉的,因此该环节中,我用两张**、一张字卡以及极其简约的话语引出话题)

(现场互动:我一提问,孩子们马上想到 “是倒影”,我边小结边出示倒影字卡。然后我用了一句衔接语:水中真的会有倒影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顺利进入下面的主要环节)

2、 集体观察,感知水的反射,发现水反射的秘密

(一)观察感知

重点提问:

1、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

幼儿观察并相互交流

小结:水箱里的水平静如镜。你可以看到水箱周围各种东西的倒影。真的很有趣。

(材料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材料的准备是关键,经过了多次尝试,我们发现如果在脸盆里或者水桶里直接盛水,倒影比较模糊,如果先放置黑色垃圾袋再盛水,倒影就会清晰可见。为了便于孩子们观察,我们用建构室里以及小班舀豆豆用的大周转箱替代了脸盆和水桶,这样使得水面更宽,而且执教前放置在教室内光线相对较强且阳光又直射不到的区域,这样可以观察得更清晰。

)(现场互动:孩子们一走到水箱边上就说:“有倒影的,水中真的会有倒影的。

”接着就开始叽叽喳喳说开了,“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手”“我看到了窗帘”“我看到了窗户” “墙壁”“天花板上的灯”……这时,有一组孩子脚碰到了水箱的边缘,水轻轻晃动了一下,其他孩子看到了觉得很新奇,都开始去拍水箱边缘,我马上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孩子回答:

“倒影没了”我又追问:“怎么回事呢?”孩子回答:

“水一动,倒影就没了” 然后我请其他孩子也去试一试、拍一拍,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我先问了预设的问题,然后问了刚才孩子们产生的现象:你刚才发现了什么?

然后我问:你想玩一个反思游戏吗?于是带他们来到了操作材料区,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操作探索

1、介绍材料

操作要领:请拍照看一看。它们会在水面上反射吗?那就去玩吧。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孩子们的操作,老师观察和引导,倾听孩子们发现的秘密

3、分享交流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水面平静时,可以看到反射,水面起伏时,反射看不清楚。光线强的时候,倒影亮亮的,很清楚,光线弱的时候,倒影暗暗的,很模糊。

(材料说明:对于操作材料,考虑到大小适宜、有一定色彩、取材方便,我们选取了水彩笔、蜡笔外盒、不同形状的泡沫积木、彩色封面的图书和毛绒玩具。毛巾给孩子们最后擦手用)

(现场互动: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材料去照一照、摇晃水箱、用手拨水等等,并说着自己的发现……有个孩子告诉我“倒影是黑黑的”,于是我马上抛给了其他孩子:“你们觉得倒影是什么颜色的呢?

”这下可引来了质疑,有的说是黑的,有的说是彩色的,有的说与原来的东西颜色一样的,然后就进入了分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针对孩子们的发现进行了提升,比如:幼儿⑴:

我发现图书放在水面上,水里也有一样的图书——回应:水中的倒影几乎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幼儿⑵:

我用手去碰倒影,倒影就歪歪扭扭——回应:水面有波动时,倒影会产生变化。幼儿⑶:

我发现水面很平时有倒影的,我用手一抓就碎了——追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呢?其他幼儿补充:

过一会儿,倒影又变回来了……提升:小猴终于明白了,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等它平静时倒影又还原了,原来,平静的水面上更容易产生倒影。幼儿⑷:

我发现反射有时是黑色的,有时是彩色的-问:反射什么时候看起来黑而模糊?我什么时候能看清原色?

幼儿(5):平放在水上是黑色和黑色的,倾斜在水上是彩色的-演示:是吗?

看看是不是这样?小猴子不懂。 这是怎么回事?幼儿⑹:

是因为光,有光就是彩色的……提升:光线强的时候,水中倒影亮亮的,我们很清楚地就能看到东西原来的色彩,光线弱的时候,水中倒影暗暗地,色彩就很模糊,原来倒影跟光线的强弱也有关)

3、 享受水中的倒影,继续发现倒影的秘密

(一)*****欣赏

重点提问:

1、桥的倒影跟桥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桥的倒影跟桥的方向不一样,它是倒过来的,看上去比较暗。

2.继续欣赏倒影风景,讲解优美

(房子、树木倒映在水中,湖面变得更漂亮了,水中倒影可真美啊。)

(材料说明:水中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因此我从网上**了很多水中倒影的大图,挑选了倒影非常清晰、且内容各不相同的有代表性的**制作成了***,包括石拱桥、房屋、人、大山和树林、傍晚的晚霞共五张,其他**就放在个别化学习时间让有兴趣的孩子再慢慢欣赏。)

(现场互动:理解倒影的特点是本次活动的挑战点,因此,我把石拱桥**放在第一张**,当我问到“桥的倒影跟桥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回答:

倒影比较淡——回应:倒影比较暗;最上面的桥栏到最下面去了——回应:倒影完全是倒过来的;水草应该向上生长,倒影应该向下生长

方向不一样。通过观察和表达,让孩子很快了解反思的特点。接下去几张我就逐一**,并配上了优美的语句,比如:

夕阳西下,夕阳的倒影是诗情画意的。孩子们边看边惊叹这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美景,这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是让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欣赏美,充满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识别水中的翻射,进一步了解反射图像的翻演

重点提问:

1小猴子带来了三幅画。据说它们都是水里的倒影。你怎么认为?请幼儿说说理由,最后打上×或√。

(材料说明:这是一个小游戏,灵感就来自于5-6岁《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我选取了天鹅的**,分别剪辑成三幅倒影图,一副正确的,一副是上下叠加的,一副上下左右相反的,游戏围绕帮助小猴区分对与错来展开,为后续区角延伸利用操作材料包区别对与错以及画倒影作了充分的铺垫。

)(现场互动:孩子们观察很仔细,表述也很精确,有的说:第二幅错了,因为倒影是要倒过来的,它没有倒过来;有人说:第三张图错了。天鹅的头应该在左边。)

四、区角延伸:

1除了水上的倒影,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有反射呢?

2、科探区投放水箱、其他玩具材料,可以继续**

3、5-6岁操作材料包《水中倒影》

活动评析

亮点:1。创新使用新教材,注重过程体验,使集体教学具有共建的意义。

本次活动没有按照《学习活动》书上的参考案例照搬照上,而是抓住了科学活动的价值点,从直观性、参与性、趣味性入手进行了再设计,充分体现二期课改要求的创新性使用新教材的纲领。教师充分发挥智慧,设计教具、创造条件,在看一看、玩一玩、辨一辨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让孩子们通过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发现倒影与水的波动、光线强弱等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孩子们直观的感知和体验,更凸显了活动的科学**性。孩子们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观察也特别细致,语言表达也很丰富,不难看出幼儿的好奇心、**欲和自主性得到了满足,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

所有教具,如:周转箱、黑色垃圾袋等,携带十分方便,对一线教师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阶梯”,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这一活动预设了两个观察发现:第一个发现主要是静态观察,第二个发现是动态操作观察。如果直接进入动态观察,孩子们就会缺乏静态和动态的比较,而且想要观察倒影静态的孩子就会受到干扰,因此静态的观察这一环节是有必要的,两次的观察发现层层递进,相辅相成。

当然,孩子们可能会无法控制而去玩一玩,这没关系,像本次实际活动过程中那样,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动态观察环节。整个活动有根主线贯穿始终,由小猴串联起来,即小猴捞月——帮助小猴寻找倒影的秘密——跟随小猴走进倒影世界——帮助小猴区分对错,这样的形式更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也让整个活动环节、衔接显得更自然,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3.老师和孩子们积极互动,使孩子们的学习更有意义。

科学水课件【篇5】

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

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欲望。有关“白色污染”的总是对幼儿来说有些抽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前组织幼儿清理园内的塑料垃圾,再观看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和纪录片,幼儿会很透彻地理解“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4、白色污染图片及光盘。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情境设计

如今,塑料制品垃圾已成了环境的重要杀手,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初步的环保意识而设计的。

首先祟塑料大棚模型,再通过课前的“垃圾清理”活动和观看光盘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五)活动延伸

1、创造环境,在活动区多投放各种塑料制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巩固对塑料制品的认识。

2、在活动室张贴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动员幼儿带家长利用双休日时间体验“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绝“白色污染”。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水课件【篇6】

科学活动:

会翻跟斗的猴子

活动目标:

1、对科技小制作活动感兴趣,体验玩的乐趣。

2、学习看图示制作会翻跟斗的机灵候,感知物体重心下移使物体下降的现象。

3、能发现问题,学习比较分析及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制作图示、电池、斜坡、纸张、剪刀等。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机灵候成品,激发幼儿对制作机灵候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机灵候从斜坡上滚下的状态

2、引导幼儿围绕"机灵候为什么会滚动"进行大胆猜想与观察探究。

二、观察、探究制作材料及制作的步骤图示。

1、拆分机灵候的成品,展示并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结构与局部的特征。

2、提出问题:为什么药在机灵候肚子里放置电池?

3、展示制作图示,引导幼儿逐图观察,理解图示。

4、师幼互动话题:

A、制作活动由几个步骤完成?你是怎么知道的?

B、按步骤图示的顺序,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C、那个步骤图示你看不懂,需要同伴和老师帮助?

5、提出制作要求:根据制作图示,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制作;制作完成后,是否成功应在斜坡上进行验证。

三、幼儿分组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示,有步骤地操作材料。(在电池摆放位置、纸张重叠黏贴等环节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2、引导个别幼儿分析制作不成功的原因,对照图示,发现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鼓励幼儿多次尝试。

四、游戏"比比谁的小猴滚得快",幼儿从中感受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相关材料,引导幼儿继续制作翻跟斗的机灵候。

活动反思:

幼儿能说出小胶囊在斜面上翻跟头是因为钢珠在里面滚动的原因,并说出钢珠与两外两个材料的不同,活动很成功。

科学水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发现不同的保温材料保温时间的不同,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瓶、冰块、各种保温材料、温度计、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1)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使冰块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融化,有什么办法?”

(2)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1)认识各种保温用品,引起幼儿实验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认为哪种材料的保温时间最长?”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保温时间与保温材料的关系。

3、出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

(2)幼儿看刻度,介绍结果。

(3)将幼儿所说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4、引导幼儿再次实验的兴趣:

师:“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长,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短。那么,每种材料的保温时间究竟有多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你们还可以去试一试。”

相关推荐

  •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精品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的相关资料下面是详细内容。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您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4-06-26 阅读全文
  •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14篇 推荐一些有关“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的必读文章,收藏都非常值得。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上课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在编写时不可草率从事。编写完善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体现。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够将本页内容与您的朋友分享!...
    2023-05-12 阅读全文
  • 2025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五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前提,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深入阐述“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的重要性,希望这些视频能够让你更了解该行业动态!...
    2024-03-25 阅读全文
  •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汇编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汇编,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
    2023-08-26 阅读全文
  •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模板7篇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模板7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教学反思本课《火山...
    2023-12-25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的相关资料下面是详细内容。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您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4-06-26 阅读全文

推荐一些有关“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的必读文章,收藏都非常值得。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上课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在编写时不可草率从事。编写完善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体现。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够将本页内容与您的朋友分享!...

2023-05-12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前提,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深入阐述“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的重要性,希望这些视频能够让你更了解该行业动态!...

2024-03-25 阅读全文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汇编,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

2023-08-26 阅读全文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模板7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教学反思本课《火山...

2023-12-2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