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益智游戏:魔方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中班游戏。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益智游戏:魔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教案:益智游戏魔方

三阶的魔方,大家都熟悉,这个活动更适合小朋友玩的,简单魔方哦!

活动名称:红蓝魔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2、锻炼幼儿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红蓝魔方各6个、音乐、绳子3条。

【活动过程】

一、《找对应》

教师将红蓝魔方随意摆放到圈中,当老师说到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时,例如:2+2,红队幼儿和蓝队幼儿要将正确得数的魔方放到自己队伍的圆圈中,哪队最先完成就为获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运算能力,在活动中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

二、《比多少》

教师将红蓝魔方随意摆放到圈中,红队、蓝队幼儿听到音乐后立即将红蓝魔方放回自己队伍的圆圈中,音乐停止后哪队的魔方多,就为获胜队,主要锻炼孩子们的配合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规则]

1、游戏前将孩子分成红蓝两队。

2、游戏开始后每队幼儿必须将红蓝魔方分别放到自己队伍的圆圈中。

三、《扭扭走》

教师引导孩子将红蓝魔方按规律摆放成一条直线,进行S线行走,主要锻炼孩子的按规律排序和身体协调性。

[游戏规则]

首先孩子要将红蓝魔方按照红蓝红蓝……的规律摆放成一条直线,并且每个魔方中间要有一定间隔,能够绕S线走。

四、《跳跳跨跨》

在上一个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将红蓝魔方变换一种方式按照红红、蓝蓝的规律进行摆放,练习双脚跳跃和分脚跳跃,主要锻炼孩子的跳跃能力

[游戏规则]

孩子在第二关游戏之前,要将魔方重新按照红红蓝蓝……的规律按一定间隔摆放好,看到红色魔方就双脚从魔方上面跳过,看到蓝色魔方就要双脚分开从魔方侧面跳过。

五、《叠叠高》

教师引导孩子将红蓝盒子两两重叠摆放,进行跨跳练习,锻炼孩子的跨跳能力。

[游戏规则]

孩子在第三关游戏时,要将魔方两两重叠摆到一起,孩子从魔方前面起跑跨跳,跨过魔方。

六、《搭建城堡》

红队幼儿和蓝队幼儿分别拿自己队伍中的6个魔方进行城堡的搭建,哪对搭建的高又不会倒塌就为获胜组,主要锻炼孩子们之间的配合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规则]

1、幼师再次将孩子分成红蓝两队,请小朋友用自己队伍中的魔方来共同配合搭建城堡。

2、在搭建城堡过程中小朋友不能走出自己队的圆圈中,看看那队的小朋友搭建的城堡最高,并且还能最快搭建完。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红蓝魔方》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红蓝魔方》》

中班教案《红蓝魔方》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锻炼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红蓝魔方》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2、锻炼幼儿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活动准备】

红蓝魔方各6个、音乐、绳子3条。

【活动过程】

一、《找对应》

教师将红蓝魔方随意摆放到圈中,当老师说到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时,例如:2+2,红队幼儿和蓝队幼儿要将正确得数的魔方放到自己队伍的圆圈中,哪队最先完成就为获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运算能力,在活动中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

二、《比多少》

教师将红蓝魔方随意摆放到圈中,红队、蓝队幼儿听到音乐后立即将红蓝魔方放回自己队伍的圆圈中,音乐停止后哪队的魔方多,就为获胜队,主要锻炼孩子们的配合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规则]

1、游戏前将孩子分成红蓝两队。

2、游戏开始后每队幼儿必须将红蓝魔方分别放到自己队伍的圆圈中。

三、《扭扭走》

教师引导孩子将红蓝魔方按规律摆放成一条直线,进行S线行走,主要锻炼孩子的按规律排序和身体协调性。

[游戏规则]

首先孩子要将红蓝魔方按照红蓝红蓝……的规律摆放成一条直线,并且每个魔方中间要有一定间隔,能够绕S线走。

四、《跳跳跨跨》

在上一个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将红蓝魔方变换一种方式按照红红、蓝蓝的规律进行摆放,练习双脚跳跃和分脚跳跃,主要锻炼孩子的跳跃能力。

[游戏规则]

孩子在第二关游戏之前,要将魔方重新按照红红蓝蓝……的规律按一定间隔摆放好,看到红色魔方就双脚从魔方上面跳过,看到蓝色魔方就要双脚分开从魔方侧面跳过。

五、《叠叠高》

教师引导孩子将红蓝盒子两两重叠摆放,进行跨跳练习,锻炼孩子的跨跳能力。

[游戏规则]

孩子在第三关游戏时,要将魔方两两重叠摆到一起,孩子从魔方前面起跑跨跳,跨过魔方。

六、《搭建城堡》

红队幼儿和蓝队幼儿分别拿自己队伍中的6个魔方进行城堡的搭建,哪对搭建的高又不会倒塌就为获胜组,主要锻炼孩子们之间的配合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规则】

1、教师再次将孩子分成红蓝两队,请小朋友用自己队伍中的魔方来共同配合搭建城堡。

2、在搭建城堡过程中小朋友不能走出自己队的圆圈中,看看那队的小朋友搭建的城堡最高,并且还能最快搭建完。

小百科:魔方与华容道、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而魔方受欢迎的程度更是智力游戏界的奇迹。

幼儿园益智游戏:言行一致


活动目标:

1、集中幼儿注意力,发展幼儿反映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

2、太阳公公头饰一件,雪花头饰每人一件。

3、让幼儿穿好适于运动的服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讲故事《雪花》“冬天到了,太阳公公(出示教具)多到家里睡懒觉,雪花宝宝们悄悄地飞了下来落到了地上。时间一长,雪花宝宝就睡着了。第二天清晨,太阳公公出来散步了,雪花宝宝们被太阳光照的融化了。底墒只留下了水的痕迹。”

2、提问:故事中都有那些人物?(太阳、雪花)

故事中讲的是哪个季节?(冬季)

给幼儿鼓励“嘿嘿GREAT”

二、基本部分:

1、师:恩刚刚小朋友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啊?(雪花)那今天啊老师就教大家完这个游戏,好不好?(好)

2、组织幼儿排队到活动场地。

3、先带幼儿作准备活动。师:在玩游戏之前,我们要先象解放军叔叔一样绕操场走一圈。小朋友都不要说话,齐步走121。121....

4、表扬幼儿走的真棒,走的真精神。

5、教游戏: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好了)小朋友要仔细听好了。(教师发雪花头饰,)你们就是雪花宝宝,老师就来演太阳公公。老师还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要做雪花的动作。教师讲解是示范:冬天到了,太阳公公躲在家里睡着了{双手合拢,放在耳侧}雪花宝宝悄悄地飞了下来{挥动双璧,踮脚轻轻走}他们落在了地上{蹲下}不一会儿,雪花们睡着了{双手合龙放耳侧}第二天清晨,太阳出来散步,{伸懒腰}雪花宝宝被太阳光照的不见了,{幼儿摘掉头饰}地上只流下了水的痕迹。{小手在体前摆动}。

6、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7、找个别幼儿扮演太阳公公再进行一遍。两边后可以要求幼儿边复述故事边进游戏。

8、给予表扬。

三、结束部分:

1、师:现在,太阳公公下山了,我们也该休息了。

2、组织幼儿排队,回教室休息。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6篇


教案可以让小朋友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作为一名优秀的中班老师,我们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让小朋友们在课堂和老师互动起来。作为一名中班老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栏目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篇1)

目标:

1、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2、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体会节奏的变化,感受空拍子。

3、让幼儿学会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4、利用空间来进行故事的表演活动。

准备:

海鼓、音乐磁带、彩带、报纸

过程:

1、欢迎歌:get to gether

2、坐地蹦跳:i can see me

3、乐器练习:传递海鼓,让幼儿通过介绍自己名字来认识海鼓这种乐器,并初步掌握使用方法。

4、身体部分:儿歌“小手跳舞”

让幼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以2/4拍的节奏型来进行儿歌的说唱,感受拍子的强弱变化。

5、嗓音练习:用卷起的彩带来让幼儿进行嗓音练习。当教师打开彩带时幼儿发出“啊”的音,当打开

彩带的动作停止时,幼儿发音停止。然后练习继续进行。

6、唱歌游戏:she is my friend

7、歌曲:为了妈妈

让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时抒发热爱妈妈的情感体验。

8、古诗:早发白帝城

第一节让幼儿有节奏的说古诗;第二节加入歌曲的形式让幼儿唱出古诗;第三节请幼儿进行卡农的尝试练习,借以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的文化。

9、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

教师首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最后当幼儿了解音乐后,请幼儿进行表演音乐。以达到了解乐曲的目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第二节让幼儿用报纸来当道具,可以听到音乐有不同乐段变化时把报纸撕成有规则的条形。

10、圆圈活动:谁是小熊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一个小朋友当小熊,其他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围城圆圈坐好,当听到儿歌说到“小熊小熊在哪里”时,马上帮助小熊找到他的好朋友,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11、结束:good-bay to you

以歌曲“good-bay to you "这首歌曲为结束曲子,让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结束这节音乐活动,稳定幼儿情绪,为下一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通过中班的学习,幼儿初步能学会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这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继续学习有控制地演奏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演奏的乐趣。《郊游》是中班幼儿学过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节奏型上适当地提高了一些难度。这对刚进入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新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2、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一次)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象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五、结束活动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习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舞曲欢快的旋律和愉快的情绪,并尝试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

2、学习踵趾小跑步,创编采果子的上肢动作。

3、能将踵趾小跑步和采果子的上肢动作配合形成合拍的舞蹈动作,并随音乐完整地舞蹈。

活动准备:

歌曲《采果子舞》

活动过程:

1、 听着《开汽车》音乐,脚以八分节奏,小碎步进入活动室,并作出小司机开车状。

(1)师:“我们开着汽车去果园采果子喽!”

(2)播放音乐,幼儿完整地感受舞蹈音乐。

师:“听,果园里传来了好听的音乐。”(第一次完整倾听音乐。)

2、反复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情绪。

(1)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完整舞蹈。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我真想跳个舞。”(教师随音乐旋律完整表演舞蹈)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情绪、内容。

师:“刚才舞蹈里我在干什么?”(采果子)“对,刚才我跳的舞蹈就叫《采果子舞》。”

3、学习踵趾小跑步

(1)教师随音乐优美地做踵趾小跑步,同时说:脚跟、脚尖跑跑 跑。

师:“我是怎么采果子的?”

(2)教师示范第二遍:“看看老师去摘苹果时脚上做了什么?”(幼儿答出,老师作出并告诉幼儿:这叫踵趾小跑步。)

(3)儿坐在椅子上,用脚做出“脚跟、脚尖跑跑 跑”的动作,“跑跑 跑“时用右、左脚脚尖轮流点地。

(4)教师带领幼儿分组练习[1]—[8]小节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一组幼儿听音乐做踵趾小跑步,一组幼儿拍手,鼓励幼儿动作合拍,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创编不同方位的采果动作及采完果子的喜悦心情的动作。

(1)教师用自己的身体扮做一棵果树,用手臂当树枝说:“我是一棵苹果树,结了很多的苹果,有的长在上边的、有的长在下边的,有的长在左边的,有的长在右边的。我不停的移动胳膊,表示上、下、左、右的树枝。请你们想一想、做一做,怎么采果子?”幼儿自由创编采果子动作。

(2)教师将幼儿简单的动作舞蹈化,再将动作带入音乐的乐句中,与基本步结合跳出来。

(3)全体幼儿随教师哼唱乐曲,做踵趾小跑步采果子。指导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注意引导幼儿合理利用空间,不互相碰撞。

4、完整表演舞蹈。

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连贯完整表演《采果子舞》2—3遍。

活动延伸:

待幼儿熟悉动作后,可以变成双圈邀请舞形式。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篇4)

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准备:

画纸、画笔、教师熟悉歌曲内容、儿童舞录像带

过程:

一、教师示范唱歌曲,并提问

1、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2、第一部分大家为什么都生气了?(让幼儿充分的联想自己进行讲述)

3、后来大家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拉拉勾?

二、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自然声音唱

2、引导幼儿将两段不同意思的歌词内容,用声音演唱表达出来

四、放儿童舞录像带

引导幼儿跟舞蹈伴唱所学歌曲

五、教师指导幼儿跟录像带学习歌曲动作

幼儿自愿结合,教师个别指导

六、师生边唱边表演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人们对爱的表达比较含蓄。“我爱你”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许多的感情色彩,让孩子明白爱是要大声说出来的,一个人的心中只要充满爱,就会变得幸福,就会感到快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你》,抒发情绪。

2、理解歌词的含义,爱身边的人。

3、感受生活的快乐与歌曲之美妙。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曲谱、爱心卡片等。

活动过程:

1、感受节奏的旋律,体验感情色彩。

2、朗诵第一段歌词,感受音乐的美妙。

3、老师示范唱。

4、一句句教。

5、设计歌曲伴舞动作,表现出歌曲的主题是我爱你。

6、再次示范唱,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歌词含义。

7、分工歌唱,老师唱后半部分,孩子唱前半部分。

活动反思:

让孩子们学会歌唱歌曲《我爱你》,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孩子的情商得到锻炼哦。让孩子们在音乐当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理解了爱的含义与快乐。

幼儿园中班音乐益智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形式。

2、 尝试用语言、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3、 能积极愉快的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 音乐磁带、录音机

2、 多媒体课件《雨后戏水》

3、 鸭妈妈及小鸭子的胸饰。

活动过程:

一、 创设环境,引出课题。

1、 创设环境,出示多媒体画面。

师:在草地上下了一场雷阵雨,不久雨停了。你们看,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呀?(出示多媒体画面)呀!原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有一群爱玩水的朋友想到草地上玩水。你们猜一猜它们会是谁呢?

2、 幼儿听音乐拍手,请出小鸭子。

二、 感受音乐,创编动作。

1、 欣赏第一段音乐幼儿想象创编出动作。

(1)、幼儿听音乐想象小鸭子出来的动作。

师:原来是一群爱玩水的小鸭子,我们一起听听音乐想一想,小鸭子是怎么出来的好吗?(幼儿边听音乐)

(2)、幼儿模仿小鸭子出来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出小鸭子在下过雨的草地上踩水的动作。

(4)、跟着音乐学学小鸭子是怎么出来的。

2、 欣赏第二段音乐幼儿创编动作。

(1)、创设情景让幼儿想象创编出动作。

师:小鸭子在草地上边走边玩,走着走着。啊!前面有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水好请啊!听听音乐,想一想,猜一猜,小鸭子们会干些什么?(幼儿创编各种小鸭子在池塘里戏水的动作)

(3)、跟音乐学学小鸭子在池塘里戏水的动作。

3、 欣赏第三段音乐创编动作。

(1)、创设情景,让幼儿听着音乐创编出小鸭子回家的情景。

师:小鸭子们在池塘里游泳、捉鱼、洗洗羽毛,多好玩呀!可是天色不早了,小鸭子要回家了。听听音乐想一想,小鸭子是怎样回家的,好吗?(幼儿听完音乐后创编动作)

(2)、跟着音乐回家。

三、 完整地欣赏音乐。

师:有一群小鸭子也想去玩水了,你们看,它们来了!(播放多媒体)

四、 集体表演。

1、 幼儿戴上胸饰到草地上池塘里戏水。

2、 和多媒体中的小鸭子共舞。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


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作为一位幼儿园中班老师,我们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让小朋友们在课堂和老师互动起来。写好中班音乐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节奏X X | XX X |,踩着跳舞毯上的脚印变换不同的跳跃动作。

2、通过自己创编跳舞毯上不同方位的脚印,从而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所想的动作,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发展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及思维的创新性。

活动准备:

1、用4块小泡沫地垫拼成的大正方形地垫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大地垫的不同方位贴上不同数量的脚印标记。

2、音乐《丑小鸭》。

活动过程:

一、随着音乐《丑小鸭》进场。

二、出示跳舞毯,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小脚很能干,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其实小脚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跳舞。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跳舞毯,让幼儿尝试在跳舞毯上可以怎样踩着脚印跳舞。

(1)跳舞毯上有什么?一个脚印表示这里只能放一只小脚,两个脚印表示这里可以放两只小脚丫。

(2) 在我想请小朋友试试在跳舞毯上踩出刚刚小鸭子高兴的叫声“呷 呷 | 呷呷 呷 |”,请记住,你的两只小脚都要踩到脚印上。

3、幼儿尝试动作并进行交流,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鼓励大家一起尝试富有创意的动作。

4、尝试自己重新摆放脚印的位置,创编多种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跳舞毯都是一样的,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跳舞毯来?

(2) 变成新的跳舞毯啦!让我们试一试,跳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了?

5、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毯上跳舞。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好看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吧!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技能:初步学会在歌唱中间插道白。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胆地进行节奏型的短句创编。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乐谱。

活动过程:

1、小青蛙律动入室。

2、练声《青蛙青蛙在哪里?》

3、复习歌曲《悄悄话》

①齐唱一次;分组唱。

②创编语言节奏。

启发幼儿想象青蛙说的话,并创编出符合“X X |X― |”, X X X X | X― |”两种节奏型的语句。

请个别能干的幼儿独唱,并在道白处用清楚的声音说出他所床边的话语,教师引导其与幼儿模仿。

③合作演唱。

请邻座的幼儿两两结伴,互相讲悄悄话,要求幼儿能非常认真地讲和倾听悄悄话。

在道白中,第一句由甲唱给已听,第二句由已唱给甲听。

4、复习歌曲《听》

5、舞蹈《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反思:

能够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够熟悉“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初步学会了在歌唱中间插道白。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胆地进行节奏型的短句创编。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说唱结合形式的歌曲结构。

2.初步学唱歌曲《数高楼》,体验理解与学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ppt、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来运动

师:看,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在干什么?

我们也来跟他们一起玩一玩吧!(跟着音乐游戏。)

弟弟妹妹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唱了首好听的歌,刚刚你听到我唱了吗?我唱了两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说说唱唱:弟弟妹妹数高楼

师:看看,这位小妹妹发现了什么?房子有几层里面会住着谁呢?

我们把好朋友叫过来一起去看看?谁会把草地上好朋友叫过来?

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教师示范歌唱)

带领幼儿一同歌唱。

师:好朋友都来了,我们去看看房子里到底住着谁?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高楼建筑

我们的上海也有很多的高楼,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以后我们也来把这些高楼编到歌词里面去唱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填词法学习歌曲,并在唱唱、玩玩中进行歌曲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2、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创编歌曲

难点:将两个字的歌词填进三个字的里面。

活动过程:

一、复习:《大雨小雨》

1、蔬菜宝宝口渴了,我们一起去给它们浇水吧!先唱一遍。

2、有的蔬菜宝宝浇的水要多一点,有的蔬菜宝宝浇的水要少一点,我们用歌声表现出来,大雨的`时候声音要大点,小雨的时候声音要小点。再唱一遍。

3、我们小朋友还有对唱的本领我们来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吗?(好)

二、新授:《变小手》

1、我们不仅有唱歌的本领,小手的本领也很大,我们告诉客人老师小手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变小手。念儿歌。

2、我们的小手除了能变成小拳头,还能变成什么啊?请你们想想。边听音乐边个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3、我发现有好多小朋友已经想出来了,请你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变变小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4、我看见小朋友都变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把变出来的念到儿歌里啊?(能)

5、请个别小朋友来表演。并请其他小朋友来学学他。

6、你们变了这么多,杨老师也想来变变看,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是怎么变的。老师范唱。

7、刚才老师的小手变了什么?你们发现老师在变小手的时候唱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听清楚了吗?老师是把儿歌唱进好听的音乐里,你们行不行?(行)我们一起来试试,把你自己想变的东西唱进歌曲中。

8、请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将自己编的儿歌唱进歌曲中。

9、好多小朋友都已经变出来了,谁想来表演?请个别小朋友来表演。

10、还有很多小朋友变的小手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变小手吧!

11、我们下次再来变小手。

三、游戏:听音找家

1、小手的本领很大,我们的小耳朵本领也很大的,听听是谁来了?(小鱼)

2、跟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当音乐停,小鱼停下来休息仔细听小鱼游到了哪个音宝宝家里。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中班主题活动《好朋友》中的一个课题活动,它体现小朋友之间一起说说做做,嬉戏追逐,唱歌演奏等共同活动的快乐。在幼儿对歌曲旋律较熟悉的基础上,让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及肢体动作,通过律动,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及音乐的节奏感,引发幼儿的预知经验学习新经验,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从而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本着既能让幼儿掌握知识,又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演唱时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

2、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体验并享受与同伴歌唱、跳舞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即兴地创编新歌词,并能根据歌词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感情(高兴、快乐)地演唱、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进行歌词创作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图谱一张;钢琴简谱一张;

2、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布偶各一个;

3、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帖纸若干张;录音机;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1、导入:在律动《郊游》中边表演边进教室。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舞会,小朋友们要紧跟纪老师,不要迷失在森林里。

2、欣赏歌曲

师:嘘……听,森林里传来了动听的音乐声。肯定是小动物们在玩游戏。

(播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小朋友们,刚才都听到了谁在玩游戏?

(教师出示洋娃娃和小熊布偶)

洋娃娃(教师扮演):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森林里,我和小熊是好朋友,我们在一边唱歌一边跳圆圈舞,小朋友们想要跟我们一起玩吗?

师:洋娃娃邀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可是小朋友们还不会唱这首歌,等我们学会这首歌后再跟洋娃娃和小熊玩吧。

(教师出示图谱:图谱由洋娃娃和小熊的贴图构成,直观形象,同时留有空余的地方让幼儿改编歌词。)

3、学唱歌曲

(在钢琴伴奏下,教师指着图谱,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听到老师唱什么啦?

师:他们在跳什么舞?

师:小熊是怎样跳的?

师:洋娃娃看见小熊跳舞,她有什么样的表情?

(教师适当地表扬幼儿)

师:老师想跟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呀一起来学唱这首歌,纪老师唱歌词,而小朋友用“la”音为老师伴唱(教师鼓励幼儿用“la” 模唱旋律。)

(师幼一起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要是小朋友们能把歌词也唱出来,洋娃娃和小熊一定很开心。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把歌词唱出来?

(教师小声带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将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师:纪老师发现小朋友刚才唱歌的时候,声音有点小,纪老师喜欢小朋友用美美的声音唱这首歌。

(老师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歌唱,并帮助幼儿找出唱的不足的地方,纠正错误,幼儿基本掌握歌曲后,采用分组接唱的游戏方式,巩固歌曲。)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棒!老师记得洋娃娃在玩游戏的时候,还配有动作,我们也给这首歌曲配上动作吧?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认真想一想,你们觉得洋娃娃和小熊是怎么样跳舞的呢?

(给2分钟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候教师走到幼儿身边,参与、指导幼儿的讨论,并请几位幼儿表现自己创造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去找洋娃娃和小熊一起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洋娃娃、小熊布偶)

洋娃娃:小朋友,欢迎你们跟我们一起玩游戏。

(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洋娃娃或小熊的角色,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4、创编歌词

洋娃娃:今天跟小朋友玩得真开心,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鸡和小鸭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你们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么?

洋娃娃:那小朋友们,你们等一等,我这就去请我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游戏。

师:洋娃娃去请小鸡和小鸭来玩游戏,小朋友们是不是应该唱一首歌来欢迎他们呀?

师:我们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的歌词改一改,欢迎小鸡和小鸭。

师:恩,小朋友们现在开动小脑筋,认真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改呢?谁想好了,我就请谁来做小小创编家。

(给小朋友思考2分钟)

(教师请2到3个幼儿来回答,引导幼儿改编歌词,创编动作,并将小鸡和小鸭的图纸贴在图谱上。改编玩歌词后,教师提示小朋友等一下小鸡和小鸭来到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将这首好听的歌唱给他们听,教师出示小鸡、小鸭布偶)

小鸡(老师扮演小鸡):小朋友们好!我和小鸭是洋娃娃的好朋友,我想跟你们一起玩游戏,好么?(钢琴伴奏下幼儿齐声唱改编后的歌曲)

小鸡: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也想玩。

(老师出示小鸡、小鸭、小熊、洋娃娃头饰,让幼儿自己找一个小舞伴,分配好角色。)

老师示范:洋娃娃和小鸡跳舞,跳啊跳啊,叽叽叽…(在助教协助下,边唱歌边做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想请谁来跳舞呢?邀请你的小舞伴来表演一下吧。(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游戏)

5、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森林的其他地方邀请其他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舞会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学习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贴近幼儿生活,又能体现一定挑战性的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节奏鲜明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趣味性很强。此歌曲是简单而生动,易于接受,符合让幼儿身心愉悦的教育初衷。

针对此歌曲的特点,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适宜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比如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布偶各一个,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帖纸若干张;录音机;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头饰若干等。考虑到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与参与的兴趣,我还准备了很多的小礼物,奖励能干的幼儿。虽然按照儿歌结构很简单,念起来也琅琅上口,但想要幼儿富有感情(高兴、快乐)地演唱、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中班幼儿益智音乐教学教案(篇6)

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熟悉《拉拉勾》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准备:

画纸、画笔、教师熟悉歌曲内容、儿童舞录像带

过程:

一、教师示范唱歌曲,并提问

1、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2、第一部分大家为什么都生气了?(让幼儿充分的联想自己进行讲述)

3、后来大家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拉拉勾?

二、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自然声音唱

2、引导幼儿将两段不同意思的歌词内容,用声音演唱表达出来

四、放儿童舞录像带

引导幼儿跟舞蹈伴唱所学歌曲

五、教师指导幼儿跟录像带学习歌曲动作

幼儿自愿结合,教师个别指导

六、师生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较特别的歌曲,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且根据教学要求,还要求幼儿结合动作表演以及间奏的乐器演奏。因此,我将歌曲分为两课时教学,分别突破重难点。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中班益智游戏:魔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红蓝魔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2、锻炼幼儿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红蓝魔方各6个、音乐、绳子3条。 【活动过程】 一、《找...
    2020-09-28 阅读全文
  • 中班益智游戏 中班益智游戏 01接反话 玩法: 1、教师出示任意一组图片,如小猪是胖的,猴子是…… 2、幼儿立即接猴子是瘦的。 3、教师再次任意出示一组图片,向幼儿提问,如此反复游戏。如: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头...
    2020-10-3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体育游戏:《红蓝魔方》 游戏名称:《红蓝魔方》 适宜年龄:3—6岁幼儿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2.锻炼幼儿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游戏准备:红蓝魔方各6...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红蓝魔方》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红蓝魔方》》中班教案《红蓝魔方》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锻炼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
    2022-05-03 阅读全文
  • 中班益智游戏4则 中班益智游戏4则 01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
    2020-12-0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2、锻炼幼儿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红蓝魔方各6个、音乐、绳子3条。 【活动过程】 一、《找...

2020-09-28 阅读全文

中班益智游戏 01接反话 玩法: 1、教师出示任意一组图片,如小猪是胖的,猴子是…… 2、幼儿立即接猴子是瘦的。 3、教师再次任意出示一组图片,向幼儿提问,如此反复游戏。如: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头...

2020-10-31 阅读全文

游戏名称:《红蓝魔方》 适宜年龄:3—6岁幼儿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2.锻炼幼儿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游戏准备:红蓝魔方各6...

2019-12-16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红蓝魔方》》中班教案《红蓝魔方》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锻炼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培养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

2022-05-03 阅读全文

中班益智游戏4则 01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

2020-12-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