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看各国如何遏制“择校”风?

发布时间:2021-04-24

幼儿看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看各国如何遏制“择校”风?》,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择校盛行看各国如何遏制?

日本:教师校长全国大轮岗

日本教育采取均衡政策,基本上使该国不存在“择校热”。该国为适龄儿童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保证每个学生有同等的学习权利。每个学校的硬件部分基本相同,不会有哪个学校因为设备不完善而影响教学质量。

轮换调整教师队伍和校长是日本特有的一大机制,日本的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衡一致。他们中小学教师都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公立学校的教员属于国家公务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校间师资轮换和调整。没有重点学校,自然也不用特意择校了。

英国:就近入学“抓阄”择校

英国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既有国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原则,所以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出高价在好学校附近购置房产,以便让子女就近入学。但是这样一来,很多收入差的家庭的孩子被关在了热门学校之外。但公众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不满意,英国教育部表示,允许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能进入热门学校学习。随着抓阄入学的办法实施,名校周边的房价可能下跌。

法国:改学校须请教育局决定

在法国,中小学的择校问题不是热门话题,主要原因在于法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全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不存在众多生源争夺有限优秀教育资源的问题。

法国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大多数家庭的儿童都上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局按照学区分片,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指定学校,校长没有自行接收学生的权力,家长也没有选择让孩子上哪一所学校的自由。如果家长想要改学校,必须提出“特殊并且充分的理由”请教育局决定,有些地方甚至规定学生有特殊原因改校需市(区)长批准。

美国:多种选择缓解压力yjs21.COM

国外最注重择校的非美国莫属。而择校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从宗教、种族到对社会阶层的认同以及对公立学校的不信任,都是择校的原动力。

美国的法律规定6到16岁者必须入学学习。美国的公立学校的经费也是来自政府税收,学生免费入学,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对逐年下降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满,择校呼声越来越高。在美国现在已经开放招生制度,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有学生希望进入不是就近的公立学校时,只要提前交上申请,学区管理部门会认真考虑,有位置一定满足需要。

俄罗斯:承认学生的天赋差异

俄罗斯教育制度承认学生的天赋差异,到了高年级,会按学生的兴趣编班,分人文学科或数理化学科,这样的区分会让学生意愿与学校教学大方向发生不吻合,产生了“择校”倾向。国家尚没有出台适当的解决方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幼升一择校,说说模拟题


说说模拟题。

坛子里有位好心MM提供了“最接近真题的题型”,我看到那个帖子,马上就理解了,并且考虑规则不会是固定的,不能让孩子认为“A就是里外换换,B就是左右倒倒”,于是自己创造一套新的规则,手绘了一些单个变化和2重组合变化给孩子做,我还在编选项呢,他已经把正确答案自己画出来了。

经过一些组合的尝试后我发现,大部分题目都会相当简单,基本所有理解了考题类型的孩子不用多聪明都可以一眼就看出答案,但有些2重以上组合会很难,多个元素多重变化,费脑子,记住一个元素的变化后再看另一个元素的变化,时间可能会来不及,这就是真正区分出脑子好使和不那么好使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之处。

我纠结,要不要专门刷这部分题呢。网筛结果下来到考试只有3天,也许抱佛脚会来不及。

补充一下

题目从易到难出现,依次A,B,AB,BA,C,AC,CA,BC,CB,D,AD,DA,BD,DB……等等。每个级别有几道题,答对若干数目,比方说3道吧,进入下一个级别。

然后出现一个新变化有时间限制,例如5分钟没有把AB,BA全部做对,C就不会出现了;15分钟没做到D,D就不会出现了,就会反复做AB,CB,ABC等等组合。

所以我猜做得好做得顺利,应该是一路2重组合,而一旦出现ABC这种3重组合,说明下一个变化不会再有了。

据说出现F是稳过,出现过E也是有希望的。

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遇到BC组合比较难,连续做对3题直接进入下一个组合,那要是做对2题,第3题错了,是再做1题就进入下个组合呢,还是需要再做对2题才进入下个组合呢?这个我不明确。

还有出现重复题目以避免孩子“蒙对”的情况。

看各国孩子的财商培养


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择校的重要因素正发生转变


牛年春节过后,择校悄然升温,成为许多家长的热门话题。家住上海市中心的蒋先生年前就为将要升初中的儿子到处打听能够选择的学校,并从网上拉了一份学校名录。他说:“已经让孩子上了一所好的小学,上初中要搞‘连续剧’,最好能找到一所与孩子已有特长接轨的好初中。”蒋先生的择校想法在家长中颇有代表性。

记者调查后发现,困扰了家长多年的择校热,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优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公平的进一步期盼。

进入2009年,某民办初中的校长接到要求提供择校帮助的“请求”,已经达到两位数,有的甚至提早整整一年发出了“求援”信号。

择校热,无需动员。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几乎覆盖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

不过,一些相关权威人士也冷静地表示,延续至今的择校热,尽管在择校行为上没有多大区别,但择校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社会的理解度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人认为,过去择校热等同于“开后门”,是个贬义词,可如今随着大量民办教育机构的产生,择校却渐渐成了一个中性词。一位圈内人士甚至指出,择校热是一个匹配教育内在供求关系的重要元素,作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社会现象,更需要以平和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并从中找准社会需求,以加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一个新建小区住宅楼7楼的两家住户,今年各有一个上小学与初中的女孩。701室的户主对702室的邻居充满羡慕:“我们当年帮孩子选小学是‘差中选好’,你们现在是‘好中选优’,可以对学校挑挑拣拣了。”

从“差中选好”到“好中择优”,择校热折射的不同风景,实际上反映出近年来教育的发展轨迹。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近年来投入数百亿元,对中小学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初中建设工程”、“校舍达标建设工程”等,经过几轮更新,学校的教育设施发生了基础性变化,中心城区与郊区学校的硬件差距明显缩小。“水涨船高”式的中小学办学水平提高,夯实了优质教育的“底盘”,也使择校从原来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饥渴”,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富裕的“选择”转变。

如果说,过去择校基本上是在民办小学和初中之间进行的,那么现在一些公办小学和初中却更多地受到了追捧,尽管这些公办学校并不属于政策允许可供择校的范围。每年招生季节,静安区的一师附小、一中心小学,徐汇区的汇师小学、高安路一小,虹口区的三中心小学、四中心小学,闸北区的实验小学,卢湾区的一中心小学等都成为大热门。由于公办小学实施的是“就近入学”的招生办法,一些家长便通过购买与其对口的住宅,使孩子能顺利进入优质小学。此外,记者也发现,择校的主体已经由原来的本市户籍生,扩大到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外来从业人员家庭,纷纷把眼光投向优质学校,从而形成了新的择校群。

幼升小择校:应试教育or快乐童年?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和玩耍,孩子输在应试教育上考不上大学,就会被很多工作机会拒绝,这样的孩子拿什么去和同代人竞争?

郑渊洁: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拿张文凭。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家长要肃清当天应试教育流毒,让孩子在家里多玩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两手都要硬。读书改变命运没错,但也要看读什么样的书,如果只读学校里的教科书,就很难出人头地,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在读它们,你拿什么来超越他人鹤立鸡群?和别人的知识结构完全一样是人生悲剧。

记者:您说上学就是为了拿张文凭,如果全中国的孩子都在应付学校,未来的科学家将从哪里出呢?

郑渊洁:每个人的天赋和个性都不同,现实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作家或者科学家。不管当作家还是科学家,想象力至关重要,没有想象力的人只能重复前人的工作,难以突破创新、出人头地。

记者:您刚才讲两手都要硬,在学校之外要多看课外书、多玩耍,为什么不能单靠学校教育?

郑渊洁:从某个角度讲,学校好比流水线工厂,孩子们就像工厂里模板批量制作出来的成品,这些成品也许能顺利卖出去,但不会有个好价格,因为那是批量生产出来的,数量太多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法则。所以,仅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大的比重应放在学校之外(这里并非指课外名目繁多的辅导)。

记者:有些孩子拿您做挡箭牌,说郑渊洁小学没毕业也能成功,以此作为讨厌学校的理由,这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郑渊洁:“郑渊洁成功”和“小学没毕业”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能把它演变成这样的逻辑:因为郑渊洁小学没毕业,所以他成功了。应该看郑渊洁在校外做了什么,看了什么书。我之所以反感学校和应试教育,是因为它只允许出现一个标准答案,扼杀了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郑渊洁。实际上,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李开复、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任何一个成名成家的人都知道,想象力至关重要。

为什么家长们挤破头的为孩子择校,见过的最好解释


最近是升学热点期,小升初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不少孩子已经成功上岸,QQ群里、论坛上都是家长们关于孩子升学的讨论。大家都在为孩子升学忙碌着!为什么家长却要孩子挤破头,面临各种压力参加择校呢?

对话里孩子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早上起床,记单词,背课文。

上学、放学、去上培优或者兴趣特长课程。

回家以后写作业、写培优作业、第二天预习、练习英语听力……

一项项完成以后才可以睡觉。

周末更是变成了单休——半天。

旁人听起来,说这孩子可真累啊!

但是那位妈妈说,你们以为我不心疼孩子啊!但是不累怎么办呢,我们对口的学校不好,还要考XX学校呢!有的补习还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大家都这么过来的……

是的,我们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好的学校光从外表来看就很漂亮!(这个说法很肤浅,但是至少说明了他硬件设施优良!)再说师资比起普通学校也确实强太多了!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作为妈妈,还是要说一说!

为什么我要“砸锅卖铁”的让孩子起早贪黑培优补习去上好学校?

1、优秀的师资力量

很多超级中学的重本率达到80%,意味着在这里你只要跟着老师走,上一所不错的211是完全没问题的。稍微努力一点,一个重点的985就不是太难。而很多普通中学,经常会出现全校没有一个人可以考上本科一类大学。这的确有生源质量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成果与一批优秀的教师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师资力量不用怀疑:哪怕是普通班,教师的水准也是相当之高。而且教学安排会非常合理,张弛有度,学校既不会对学生放任不管,也不会压榨学生所有的时间。

学校里的很多老师,在办公室里会看英文的原版文章,会写自己的学术论文,会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缜密的总结并整理成文。这样的老师会不断充实反思自己,会时刻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因材施教,会不断提升。更重要的,这代表了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的无限热爱。有了这样的热爱,无论是刚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工作了三十年的老教师,都会抱有同样对教学的热忱,教育质量自是毋庸置疑的。

2、浓郁的学习环境

你交际圈子的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你自己的水平。

在一所超级中学读书意味着,你的周围会生活着很多学霸,你的孩子可以每日目睹他们雷厉风行的作风,周详缜密的学习计划,细致入微的个人习惯。耳濡目染的作用绝对是显著的,说不定哪一天,某位学霸的某个做法就启发了你孩子学习的思路,让孩子发现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更何况,如果孩子周围都是努力用功的学生,那么你孩子就算曾经再放浪不羁,也会慢慢开始学会沉下心来学习的吧。

也许,还可以与他们交流一下人生目标之类的话题。他们大多有着极为强烈的目标和超凡的执行力,与他们在一起,会有一种境界上的全然提升。

要记住,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会是同龄人中最优秀的那一批。与他们一起待上整整三年,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如果孩子身边的只是很多与孩子同层次的人,那么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接纳这个层次,没有任何更上一层楼的激励。谈吐,观念,生活的一切都和他们一样;到最后考的分数,也只会和他们一样。

3、开明的管理理念

很多超级中学社团活动、学生会、课题研究、选修课等等都是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们所占的时间比重不会太多,但终究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恰恰在这些重点学校才有试点的可能性,越是普通的学校,则越向应试教育靠拢,甚至到了最末流的学校,连“应试教育”四个字都无从谈起了。

越是好的中学,能以一种开明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抓早恋,不搞激情跑操,不干涉学生的选择。这些理念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今后走出校园的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学校带给我的除了优异的成绩,还有今后对一生的影响。

4、良好的校园秩序

重点中学的打架,抽烟,赌博,作弊等行为,要远少于其他普通中学。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安分守己的,偶尔有一两次这样的行为,也会因学校的严厉处置而绝迹。好的校园秩序,营造了好的名声,从而吸纳进了更多的守己的好学生,良性循环。

5、开阔的人生眼界

多元化的环境,多种多样的人,让孩子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书桌前的一亩三分地,让孩子能够抬起头来,以一种更加宽容而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人还可以激励孩子去在学校课业外充实自我,去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渐渐的,孩子所懂得的东西也不再只是课本,而是更多的课本外的知识。

6、丰富的机会

很多重点中学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大学签有合约。如果孩子排名相对靠前(不同学校要求略有不同,最低可到前80%),而且不愿意走高考这条路,就可以报名这些国内外大学的自主招考。而且普通学校很少能接触到非常有用的信息,比如自招报名,优秀中学生夏令营之类的。就算再想把握机会,但你不知道有这么个机会,也是毫无意义的。

择校是为了让孩子接触更优秀的人,并且跟他们一样!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名校也好普通校也罢,首先要参考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更适合于哪一种教育模式,其次要考量家庭经济可承受能力,现在的好的私立学校可不是一星半点的贵,最后家庭距离也很重要,特别对于初中孩子来讲,除了学习自理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尽量还是选择走读,因为初中三年是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开始阶段,很多东西开始萌芽,这时候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十分重要。

看国外儿童如何过暑假


美国 做义工,传递正能量

在美国,长达三个半月的假期,老师不会布置太多书写的作业,但会鼓励学生到社区做义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做义工与孩子们未来是否能上一所好大学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名校会将此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一般孩子到高中毕业前,平均每年的社会义工服务时数不能低于100小时。所以,孩子们普遍会利用假期时间,向不同组织提交申请。据统计,有约60%的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在暑假期间参加过各种义工服务活动,如在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在图书馆帮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在学校辅导同学功课等。义工的种类非常繁多,只要有心要帮助他人,就一定有机会。

美国新奥尔良市圣贝尼托高中的佩纳老师告诉记者:“放假前,我会给学生布置做义工的任务,假期结束返校后,所有做过义工的学生会把自己做过的事,通过照片加日记的形式发到网上,与同学和老师们分享,有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的,有在教会门口帮忙洗车的,还有帮老人粉刷墙壁的。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着‘正能量’。”

佩纳表示,学校希望通过义工服务,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与他人沟通,成为有爱心的孩子,而不是单单为了个人利益。

加拿大攻克“课题”

加拿大中小学每学年有三次假期,分别为寒假、春假和暑假。其中,暑假是最长的假期,从7月初至9月初,长达两个月之久。如此长的假期,安排适当的学习和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放暑假前老师会给学生留一定的暑假作业。说是作业,其实通常是发一个日记本,以及几道难易不等的“课题”。学生每天要在日记本上记录一件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事。但许多学生不用文字写日记,而用类似四格漫画的形式“记”日记。

“课题”则需翻书或上网查阅资料,再自行编排、组织成文。这个“课题”可能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可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但大多与后者有关,而且并不难,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动手查阅资料和组织资料的能力。

此外,大部分公立中小学放暑假前,老师都会给学生们一份推荐书单,但都安排在暑假结束、新学期刚开始时,由家长选择订阅、购买。而私立学校则在阅读方面抓得紧一些,学生在暑假期间会收到老师开列的阅读书单,学校阅览室允许学生假期借阅。宗教团体办的学校,还会要求学生阅读宗教著作。

假期结束后,若新学期仍由前一学期的老师任教,则会组织学生谈谈假期感受,阅读方面的心得自然也会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通常都不拘形式。

德国学生给自己留作业

从8月初开始,德国各州中小学就陆续开学了。德国孩子的暑假是怎么过的?《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德国的学生和老师。

在柏林夏洛滕堡区的一所小学里,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在课堂上分享“暑假作业”,这可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留的作业。孩子们用投影仪向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暑假成果,真可谓五花八门。

马林等几个孩子参加了童子军组织的“磨难营”。童子军的宗旨是,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目标。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得穿童子军服,背着帐篷、睡袋、食物、炊具、餐具和衣服等生活用品。五六个孩子组成团队,由一个有经验的高级别成员担任队长。孩子们每天的活动很多,要行军、爬山,根据路标识别方向、划船、搭帐篷、做饭。

一些孩子则参加了柏林博物馆、科学研究所、高等院校、医院等机构开展的暑假活动,如托马斯就参加了柏林工业大学举办的“小发明夏令营”。在一周的夏令营中,孩子们要听取科学家们的报告,了解小发明的制作流程。然后,每个小组会在大学生的辅导下开展一些小发明项目。

所有这些暑假活动,都由辅导员带队。辅导员必须经过资格考试,并需要多年经验。在活动期间,辅导员是孩子们的临时监护人,要负责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和安全。

分享会结束后,老师会把一些优秀的“暑假作业”推荐给报社、电视台等机构。德国洪堡大学教育学者阿尔弗瑞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暑假占了一年中1/6的时间。暑假参加各种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坚强的意志力等“软性技能”。

家园共育《看各国如何遏制“择校”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看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升一择校,说说模拟题 说说模拟题。 坛子里有位好心MM提供了“最接近真题的题型”,我看到那个帖子,马上就理解了,并且考虑规则不会是固定的,不能让孩子认为“A就是里外换换,B就是左右倒倒”,于是自己创造一套新的规则,手绘了一...
    2020-09-29 阅读全文
  • 看各国孩子的财商培养 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
    2021-04-27 阅读全文
  • 择校的重要因素正发生转变 牛年春节过后,择校悄然升温,成为许多家长的热门话题。家住上海市中心的蒋先生年前就为将要升初中的儿子到处打听能够选择的学校,并从网上拉了一份学校名录。他说:“已经让孩子上了一所好的小学,上初中要搞‘连续...
    2021-12-23 阅读全文
  • 上岸之后看择园之反思 特殊区域,限于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资源限制,其特殊性不作为普遍论述的前提 其实上幼儿园这件事,简单说,三种拼:拼资源/关系——小区、单位、熟人拼勤奋——走遍看遍心里有数拼诚心——无数个电话,无数次上门守...
    2021-07-17 阅读全文
  • 幼升小择校:应试教育or快乐童年?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
    2021-03-17 阅读全文

说说模拟题。 坛子里有位好心MM提供了“最接近真题的题型”,我看到那个帖子,马上就理解了,并且考虑规则不会是固定的,不能让孩子认为“A就是里外换换,B就是左右倒倒”,于是自己创造一套新的规则,手绘了一...

2020-09-29 阅读全文

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

2021-04-27 阅读全文

牛年春节过后,择校悄然升温,成为许多家长的热门话题。家住上海市中心的蒋先生年前就为将要升初中的儿子到处打听能够选择的学校,并从网上拉了一份学校名录。他说:“已经让孩子上了一所好的小学,上初中要搞‘连续...

2021-12-23 阅读全文

特殊区域,限于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资源限制,其特殊性不作为普遍论述的前提 其实上幼儿园这件事,简单说,三种拼:拼资源/关系——小区、单位、熟人拼勤奋——走遍看遍心里有数拼诚心——无数个电话,无数次上门守...

2021-07-17 阅读全文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

2021-03-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