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矛盾论读书笔记(精华九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矛盾论读书笔记。

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矛盾论读书笔记(精华九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1】

还清晰的记得小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矛盾”这词语的场景,那篇寓言故事里,一位智者问那个吹嘘自己拥有世界上最锋利的矛和世界上最坚实的盾的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只是这样的一个提问,让我们都记住了自相矛盾的故事,记住了矛盾一词的用法,记住了生活中会有矛盾的情况。

从生活中的“矛盾”转向哲学上的“矛盾”应该是一个质的转变,而在这种转变当中,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矛盾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抗战开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著作,仔细品读这部著作,荡气回肠,、国际严峻形势下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我想著作对现在和平建设时期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部著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矛盾论的雏形是本末论,《大学》开篇: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可谓近道矣。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本质的矛盾理论在于:

一。一方面,矛盾必然会消除另一方面,胜利会产生新的矛盾;另一方面,新的矛盾会相互斗争,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同一系统中共存。

而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探求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他在文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然,强调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主要矛盾可能会减少到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能上升到主要矛盾。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状况也不固定。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力量的增减,可能相互转化。对各种矛盾不平衡的研究表明,领导革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原则。

在毛泽东看来,无论是什么矛盾,什么方面的矛盾,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或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如果“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这两种矛盾状况的区别或特殊性在于矛盾力量的不平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平衡论。”当然,毛泽东也不完全否认矛盾双方在力量、规模和发展速度上的某种暂时的和大致相当的情况,即存在着矛盾暂时平衡的情况。

但他坚信,平衡只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所以,《矛盾论》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体现了矛盾不平衡的思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和统一是不平衡的,对立是绝对的,而统一则是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作为反映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基本特性,二者也是不平衡的,抓住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就抓住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事物矛盾的两大基本性质,二者也是不平衡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而斗争性则是绝对的,等等。

当毛泽东用这一矛盾不平衡性的思想来对事物的诸多矛盾和矛盾诸方面的关系作考察的时候,他就水到渠成地看到: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矛盾就是这一事物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矛盾系统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发现,在各种矛盾之中,不论是主要的或是次要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方面是所谓矛盾其主导作用。

事物的本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取得支配地位方面存在着矛盾。到目前为止,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的思想已经形成,哲学上主要矛盾的范畴地位已经由毛泽东正式确立。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2】

世界上万物都存在一定的惯性,在一定的惯性系统中运行。要想产生新事物,必须打破旧有惯性,产生新的惯性。要想打破旧有惯性,就必须有新的力量的出现,而旧有惯性又会抵抗新的力量,从而矛盾出现了。旧有惯性相对静止,建立新的惯性相对运动,静止与运动的交替便是矛盾的表现。新的惯性建立过程中又会由相对运动逐步变为相对静止,新的力量逐步融入新的惯性中,那么这个矛盾就逐步的消失了。

矛盾刚出现的时候会逐步使事物分发展减缓变慢或停止不前甚至向后倒退,这是矛盾量化改变的阶段,对旧有的惯性产生影响但不足以改变惯性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

当矛盾的发展能够持续的不断的发展到质变的阶段,就会打破旧有的惯性,开始产生新的惯性,使事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不论是大的社会、历史变革、生产力变革,无不体现出矛盾的存在。矛盾的产生都是缘由于人类对旧有的不满足而产生,进而发展处新的可以替代旧有的新事物的出现,这就是创新的出现。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变迁,都是人类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的进化结果,也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产物。

人类之本性是对旧有的世界存在熟悉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与渴望,可能是更安全、更好、更快、更强等等,但这都受制于人类生产力的能力,所以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以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即存在与发展的矛盾,这也是人类不断改变、改进、创新的根源之所在。

矛盾是客观存在与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只要事物存在这着发展,就会存在着矛盾,没有发展也就没有矛盾,因为没有发展这个事物就已经死亡了,就从相对状态变成了绝对状态。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虽然无处不在,但任何事物间的矛盾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除了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间的矛盾不是单一的,而是分复杂的多样的,会有多重矛盾存在。这样就存在着矛盾的主次之分,即主要的和次要的矛盾,矛盾主要的方面和矛盾次要的方面。这样就要求我们对事物分分析必须全面,完整,才能对矛盾建立正确的认识。

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因为事物间的矛盾虽然复杂,但既然定义为主要矛盾,说明其是最重要的,占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大部分因素。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能解决事物的发展问题了。

矛盾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虽然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同一性,但其根本还是斗争性,即相互对抗。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矛盾的存在,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斗争性存在着的问题,并不是一提到斗争性就是激烈的、猛烈的,斗争形势也可以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3】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天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

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万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性和综合性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分析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与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矛盾的特殊性,而且要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矛盾。

再有,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但是,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头脑脑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所谓“指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框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5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居民消费的粮油实行定量配给,即每人每月半公斤油、20公斤油

七、八斤的口粮。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

原来呀,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

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列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再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条条框框。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4】

必须坚持“两点论”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也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都不可忽视,这是两个观点。而一点论与此相反,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只看到一种矛盾情况或一个矛盾方面,而忽视甚至抹煞另一种矛盾情况或另一个矛盾方面。

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认了矛盾的存在。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则,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与重点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要把两点论和关键论统一起来。要抓住制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键点,而不仅仅是眉毛胡子。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

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现实中,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和国家,万事万物,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学会弹钢琴,坚持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讲的“两手抓”和“两手都要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

为了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手指的动作要有节奏,相互配合。”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要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生,也是如此。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课程,把知识与素质、能力融为一体,把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起来。

要找准学习重点,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点,坚持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3、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注重从我做起

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坚持这一思想的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他有利于抓住世界革命的机遇,充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自己的工业革命思想。

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路线。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始终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国家发展和强大以及政治独立的根本。

在学习和工作中,无论是工作还是行为,都必须坚持这一理念。凡是要多找自己的原因,少强调客观,解决问题首先在自己,在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搞好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键是要从自己做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根本原因和动力。

四、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实际出发

《矛盾论》中指出了矛盾的普遍性,更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才能解决”。矛盾是发展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而我们党内的矛盾,还有人民内部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任何事情约不能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从国情、单位情况、个人自身条件和学情出发,不分具体条件的照抄照搬和墨守陈规于事于己都是有害的。王明对苏联革命道路的照搬,脱离了中国革命的现实,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将中国引向了繁荣富强、健康发展的方向。

在学校学习时,还需要分析专业特点合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做到适半功倍。

5、 善于从矛盾的发展变化中寻找积极因素,乐观自信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了矛盾的运动是其存在形式,矛盾始终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也成为解决旧的矛盾的方式。恩格斯说:“运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就是旧的统一和构成统一的对立因素让位给新的统一和构成统一的对立因素,所以新的过程发生了,而不是旧的过程。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wwW.Yjs21.COM

新的过程包含着新的矛盾,开始了自己的矛盾发展史。事物发展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就是矛盾本身。”毛泽东还指出:

“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在于内在的矛盾。”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论述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是可以转化的。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要正视矛盾,不要怕矛盾,因为矛盾是普遍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会出现,新的矛盾也会形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运动是其存在方式。

因此,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增强战胜矛盾、解决问题的信心。矛盾是发展运动的,可以克服的。要正确认识积极与消极、优势与劣势、进步与落后等问题,正确把握它们的转化规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劣势为优势,乐观、自信、阳光、积极,成为主导学习、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基调。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5】

读书,使我们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是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的演讲。《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哲学中讲到: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

两种宇宙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中的对抗地位。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存在于万物之中,贯穿于万物的发展过程。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是万物所固有的,不是从人的主观意志中转移出来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回避矛盾,否定矛盾,找不到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矛盾。

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回避矛盾,否定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则等,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事物都有矛盾,而且总是矛盾。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万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矛盾运动。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性和综合性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分析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与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矛盾的特殊性,而且要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矛盾。

历代文献宝库中有大量歌颂我国壮丽山水的作品,但后人可以从不同的描写中分辨出具体的环境。试想,如果作家们对山水风光的特殊性和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留下具体的分析和深刻的把握,他们能否创造出这些流传千年、荣耀后人的文学瑰宝?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支配和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称为主要矛盾,从属的不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称为次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不仅要抓住重点,而且要学会统筹兼顾。

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要注意他们的转变,否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矛盾理论系统地阐述了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转变使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阶段性差异。

矛盾非均衡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它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同学的优点很重要,我们就应该肯定他,向他学习。即使一个同学有严重的缺点,他也应该团结起来帮助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同学,建设班集。

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斗争相结合,构成了万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一种形式。

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解决矛盾的方式,即斗争的形式,应根据矛盾的形质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要研究各种矛盾和斗争的具体情况,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不加分析。

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

”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

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

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

《矛盾论》读后感想[***被屏蔽词语]指出,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被屏蔽词语]

[***被屏蔽词语]明确指出,

[***被屏蔽词语]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被屏蔽词语]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被屏蔽词语]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矛盾论》一直是我反复阅读的经典。在此基础上我还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感到自己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6】

有些书让你认识一件新事物,有些书让你进行深入认识,进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再进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最后达到改变你整个人的目的。现是《矛盾论》的读后所想。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在最细微的原子、分子范围内考虑差异,有人会说,两个铁原子,原子核是一样的,电子是一样的,就不存在差异,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在两个完整的铁原子,倘若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两个铁原子,原子核一样,那么他们的电子一直绕原子核运动,两者的电子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是在固定位置或绕固定方向运动。任何两个同种元素的在假想状态下完整的原子都存在差异,可知在微粒范围内说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也是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得证。

以上是客观物体存在差异,其实差异也是存在于抽象的人的思想内的。现扩充讨论差异的范围,差异包含实际存在的物体的差异和抽象的人类思想的差异。

现实物体的差异,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那怎么样的物体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并促进事物的发展,须得这种差异是在事物内部的。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例如,两片颜色不一样的叶子,存在差异,却不会产生矛盾,也不会促进叶子的发展。(但两种事物的差异会在人类的认知里产生矛盾,两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在人的大脑中能促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为人的大脑将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此时这种差异产生的矛盾便变成了人内部的矛盾,促进人的认知。)两杯盐分不同的水,盐分不同就是差异,盐分相互渗透,两杯水变成一杯水,最终这杯水每个部分盐分是一致的。一个物体两部分温度不同,存在矛盾,最终温度传导,使得各部分温度一致。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两者碰到一起,温度的不同便产生矛盾,开始温度的传导。

客观事物的差异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在化学和物理中已经见识了很多。但人思想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促进人的发展?以下进行分析。

人与人思想有差异,会有冲突,冲突产生矛盾。也存在人和他人思想观念不同但是可以克制自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是因为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亲密关系。但人存在一种天性,希望自己思想上能控制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对方偏离,内心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心理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更甚。若是朋友或亲人,思想不同造成的矛盾会频繁产生冲突,矛盾的发展会改变两人的关系,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发展,最终两人看法一致或分道扬镳(这里在生命无限且两人频繁的相处在一起的条件下进行考虑)。

现实物体的差异在人思想上的反应,是因人的偏好不同而产生矛盾。有的物体颜色、味道、形状……你喜欢,他人不喜欢,便有了矛盾。这种矛盾只在两人对物体偏好存在差异且两人都面对这个事物时产生。苛刻的条件使得这种矛盾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所以产生的影响较小。

具体事物的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每个人可以见证的。但抽象的思想的发展,是很混乱的,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止思想发生错误,也就是要时时刻刻与自己本质属性内根深蒂固的东西做对抗。但思想的发展应该是总体往好的方面,因为思想上坏的方面经过实际检验后会被人摒弃掉。

事物的变化皆有其规律。只要事物出现的次数够多,加上仔细地观察,必定会有所收获。就算是无规律的布朗运动,其规律就是:分子的无规律运动。矛盾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很小的事情发现规律。(观察的低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得到客观事实,高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并经过大脑思考得出规律,人最难的是善于观察自己)

例如,你和你室友之间的矛盾。你的室友经常做清洁,很爱干净。你没有那么爱干净。这便是你们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时间的增加,他越爱干净,你越不爱干净。他将房子的卫生打扫很干净,而你享受着舒适的环境。你不会有负面情绪。你的室友会有负面情绪。

表象上的爱干净和不爱干净的矛盾,转化为了你室友劳动付出后的负面情绪和你不劳动却享受舒适环境的愉悦情绪之间的矛盾。情绪在生活中会进行表达,可能是在言语之中,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之中。你的室友会在语言上批评你,或在行为上让你感觉不舒适。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怎样化解这样一个矛盾?或者说缓解这样一个矛盾?你要让你的室友知道你也为房子的清洁做过卫生。以前有一种观点,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你做好事不留名,你无法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矛盾。

要化解矛盾,此时要做好表面功夫。当着你室友的面,去做清洁,去倒垃圾。此时,他知道你也为你们的生活环境做了贡献,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会减少。就达到了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由于爱干净与不爱干净的矛盾。这一过程发展的是你跟你室友的关系,同时发展的还有你的卫生习惯。

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例子,我们从中发现一定的道理。人是希望自己发展的,而矛盾能促进人的发展。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制造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发展我们自身。通过和爱干净的室友生活,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如果我们和不爱干净的人相处,那我们就形成不了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交的朋友很重要。这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形成的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那我们怎么去主动形成或制造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呢?

通过制定目标,你制定的目标跟你的现状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两者之间便存在矛盾。有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我们自己。这种矛盾的发展依靠自己达到目标的决心,在现实中达到的效果根据个人的意志力、决心。这样的矛盾是可以自己主动缓解逃避的。

那么生活中一种你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并发展自己的矛盾,是你生活中有多少比你优秀比你强的人?这种矛盾会逼着你前进。所以每年高考大家都希望去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学校优秀的人更多,促进你发展的矛盾也越多。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7】

(1) 矛盾的含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①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

相互贯通有多种表现方式,主要的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或相互渗透。一句话,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共同生活,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共存,没有一方,就不存在另一方;二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 矛盾斗争是指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分离的趋势。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斗争性和统一性。要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明确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反映了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有如表现:

第一,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是统一体。也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单独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每一方都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其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另一面,它将不存在。“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比如,一块磁铁总有南北两极,这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极而没有北极或者只有北极而没有南极的单磁极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磁极的磁性被消除,另一个磁极的磁性将同时消失。俗话说:

“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说的正是矛盾的统一性问题。正是因为它们是对立的敌人,它们才能聚集在一起,维持一个统一整体的存在。

自然界的力量与反应、生物进化的遗传与变异、认识的真与假等,都是这一矛盾双方同一性的表现。我国古代哲学名著《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着的,没有甲方就没有乙方,反之亦然。

二是矛盾对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这是矛盾同一性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渗透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每一个矛盾的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有我,我有你,有一个,有一个。例如吸引中有排斥,排斥中有吸引;化合中有分解,分解中有化合;同化中有异化,异化中有同化;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绝对真理中有相对真理,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表现,是矛盾双方在要素、因素或部分上的相互包容和交叉。

它是从相互依存形式上的相互联结进到内容上的相互联结,因而它是比相互依存更前进一步的同一性状态和阶段。

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你能变成我,我能变成你。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另一个,即自己的对立面,这也说明了对立面具有相互联系和内在同一的性质。

比如,鸡蛋转化为小鸡而不能转化为石头;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成功转化为失败,失败转化为成功,如此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联结到极端或高峰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渗透过程中准备的整体变化。矛盾双方经过改造,形成了新的统一。在新统一一体化的基础上,矛盾双方继续相互依存。因此,这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形式。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等,这些都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从不同侧面表现着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含义。矛盾斗争是最广泛的哲学范畴之一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例如,上下、左右、强弱、大与小、多与少等。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是建立在二者本质区别的基础上的。矛盾双方的分离首先体现在本质的区别上。(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白差异是对立的。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即“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反对等等都意味着这一点。

存在着本质差异的矛盾双方朝各自相反的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进一步相互分离、相互抗争的态势。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对立互斥的进一步发展是相互克服。矛盾双方都试图剥夺对方的存在,导致事物的发展和飞跃。克服是矛盾斗争的最高阶段的表现,是矛盾双方走向极端和高峰的分离状态。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同的。从他们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性关系到事物的稳定性,斗争关系到事物的可变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指矛盾的制约性。因为,任何矛盾的统一体,以及贯穿其中的同一性的存在,受着特定条件的限制,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种特定条件消失时,矛盾双方就失去同一性, 就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所以,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矛盾的同一性体现了事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因此,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冲突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冲突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矛盾斗争,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同时能够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

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所以,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决不能把斗争性的无条件性误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不与任何条件相联系,而是指事物运动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都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根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

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例如,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它们联结起来;真理与谬误由人的认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始终。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一、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应注意三点:

(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能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人们至今认识不清的矛盾或者根本未认识的矛盾,都大量地存在着。这就需要人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3)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一般说来,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例如:

人在熟睡时有没有矛盾?高山、大厦年复一年巍然屹立,有没有矛盾?如此等等。

二、矛盾特殊性:首先明确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其次分析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最后了解矛盾特殊性的地位。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3)矛盾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以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了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三、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形式与矛盾普遍性两层含义的关系

这是本课的疑点之一,要掌握这个问题;首先从含义和要求去看二者的区别;其次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二者的内在联系。

(1)二者的区别是:①二者含义不同(略)。②二者要求不同。矛盾的普遍性要求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2)二者有着内在联系。①从空间上看,“矛盾的普遍性”是说事事有矛盾,即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每一事物矛盾的特点却不同,且每一事物的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也不相同,这分别是矛盾特殊性的第

一、三个表现。②从时间上看,“矛盾普遍性”是说时时有矛盾,而每一事物的矛盾自始至终的特点会不一样,即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特点不同,这是矛盾特殊性第二个表现。

所以,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形式与矛盾普遍性的两层含义分别对应的。

四、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结起来,有助于整体上把握矛盾分析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这一原理的关键是要理解二者是怎样联结的。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8】

1、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两种学说本质上相反对立;前者主张物质存在为首要绝对,后者主张精神在先推动物质发展。

2、万事万物只有两种状态:相对静止和显化运动;一切运动由事物自身矛盾引起,凡有运动即有矛盾;矛盾贯穿运动始终。

3、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情形(事态、阶段)下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其余皆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依附围绕于主要矛盾。

4、矛盾具有普遍性和个性,个性体现于事物性质的不同;从大数量级的个性分析中概括出普遍性。

5、矛盾具有同一性,失去一个矛盾面另一个矛盾面即不存在,矛盾亦不存在,此为同一性;两个矛盾面的主次地位并非平衡,但总随时间发生相互转化,在转化时期矛盾双方的斗争性陡高,直至斗争最强时刻而后转化即完成。

6、矛盾随时间发展划分阶段,阶段性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旧的矛盾被激化,旧的矛盾被消灭,新的矛盾在产生,亦有因条件的产生导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地位发生转换。

7、对抗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非一切表现形式;当激化条件尚未出现时,矛盾是非对抗的,当激化条件出现,矛盾变为对抗的,对抗性矛盾会被激化,激化斗争之后矛盾双方主导地位发生转化。

矛盾论读书笔记【篇9】

.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今天,我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

毛主席的文章是1937年8月写的。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形势来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她成立第一天起,我们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能为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记得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从内部挖掘、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去了,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刨掉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家破人亡。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政府强迫人民反对他们。这样一来,自然会出现内部矛盾,必然会促进社会进步。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这一席话真是太对了,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再有,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太精辟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但是,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头脑脑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所谓“指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框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啊,整个地球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不是吗?

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难道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逐渐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扣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对社会变革感兴趣的有志志士会先出来探索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刚才我们谈到了矛盾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到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江西中央苏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再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吧,可以说我们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我们的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解决和挽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

”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5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居民消费的粮油实行定量配给,即每人每月半公斤油、20公斤油

七、八斤的口粮。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

原来呀,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

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再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条条框框。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总之,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喜欢《矛盾论读书笔记(精华九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矛盾论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于矛盾论读书心得 反思让我们产生很多感悟,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富有思维定势。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非常用心制作了这份“矛盾论读书心得”希望能够让您满意,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3-04-29 阅读全文
  • 矛盾论读后感11篇 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样才能够突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呢?当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和文学的魅力和威力,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深入浅出的“矛盾论读后感”学习资料。...
    2023-05-14 阅读全文
  • 《矛盾论》的读后感精选 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你推荐的“《矛盾论》的读后感”,每次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这些人生阅历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2023-08-17 阅读全文
  • 矛盾论读后感13篇 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透过读后感表达您对书籍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与“矛盾论读后感”相关的内容,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给您提供一个客观的建议!...
    2023-08-24 阅读全文
  • 《矛盾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 读书可以让我们远离不安,当我们反思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丝心得体会时。真正想要读懂这个作品需要不断的感受书写,你知道如何在读后感当中写清自己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的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2023-07-11 阅读全文

反思让我们产生很多感悟,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富有思维定势。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非常用心制作了这份“矛盾论读书心得”希望能够让您满意,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3-04-29 阅读全文

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样才能够突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呢?当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和文学的魅力和威力,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深入浅出的“矛盾论读后感”学习资料。...

2023-05-14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你推荐的“《矛盾论》的读后感”,每次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这些人生阅历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2023-08-17 阅读全文

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透过读后感表达您对书籍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与“矛盾论读后感”相关的内容,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给您提供一个客观的建议!...

2023-08-24 阅读全文

读书可以让我们远离不安,当我们反思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丝心得体会时。真正想要读懂这个作品需要不断的感受书写,你知道如何在读后感当中写清自己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的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2023-07-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