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图书阅读交流月”主题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阅读月活动方案 幼儿阅读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方案中班“图书阅读交流月”主题活动方案
在上学期末我们开展了“图书漂流月”活动,幼儿和家长积极踊跃借书、读书、积极参与活动。作为此活动的延续,本学期我们中班3月份进行“图书阅读交流月”主题——“我讲故事,你来听”幼儿讲故事活动。旨在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
活动目标:
1.初步做到有序、连贯、清楚、生动讲述故事。
2.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口语发展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句。
3.能勇于大胆表象自己、体会表现自我的乐趣。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述。
活动时间:2019年3月
活动地点:中班教室
活动准备:评价表、奖品若干
活动准备:
1.班级内准备好适合幼儿所用的图书,以备幼儿借阅用。
2.利用班级微信群,宣传"图书阅读交流月"-“我讲故事,你来听”幼儿讲故事活动的相关内容,引起家长重视,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工作。
活动方法:
1. 每天我们选取3名幼儿以讲故事或表演故事的形式,利用下午离园前时间为大家分享故事。讲故事的幼儿的家长提前入园,一起欣赏孩子精彩的表演。
2. 家长提前帮孩子选故事并辅导孩子掌握故事内容。
3.根据幼儿表现,会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相应的奖品。
4.演讲时尽量做到:
(1)使用普通话讲述,语言清晰,讲述流畅,声音响亮。形象落落大方、动作、表情生动自然。
(2)幼儿独立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幼儿,家长协助完成。
附:中班图书阅读交流月"-“我讲故事,你来听”幼儿讲故事活动时间安排表。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中班主题活动:我爱读书
主题活动:我爱读书
一、主题
升入中班以来,孩子们逐步的爱带书来幼儿园,恐龙书、故事书,品种渐渐增多,寒假以后孩子们有的幼儿带来许多新书,孩子们互相交换着看书,但缺少细致的观察,有的只看书里喜欢的人物,有的被色彩吸引,不能连贯的讲述图书内容,所以我们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读书,读懂书,把书当作真正的朋友,所以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爱读书
二、核心目标:
1、喜欢看书,愿意与同伴分享读书的乐趣。
2、掌握读书的方法,看图讲述的方法及初步续编故事的方法。
3、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把读懂的书及续编的结果将给大家听。愿意分享其中的知识与乐趣。
三、活动过程:
这一学期的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这个阅读过程是一个与教师、家长、共同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的第一需要——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幼儿眼中,这样的阅读便是一次失败的游戏。因此在活动开始我们在家长的一封信中介绍主题的目标,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活动,在家长园地向家长们介绍了什么是分享阅读,分享活动的意义以及我们要达到目的。我们反复宣传这种分享阅读中的分享就是强调享受——既让幼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让幼儿享受到父母、老师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父母、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共同创造的。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幼儿带者听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态和父母、老师一起阅读,阅读活动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都由大脑诠释安详、惬意、深切的亲情。因此,阅读自然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甜蜜的享受,孩子们纷纷带书来一起分享,我们一起认识新书书名,孩子们把心爱的图书绘画出来,讲述着自己的书有趣的地方,增进了交流的机会,对看书有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阅读活动的重复、深入,孩子们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并开始从被动的听故事最终过渡到自己主动阅读讲述故事。在阅读多个故事以后在把曾经阅读过的故事拿出来让幼儿再次阅读,这也是一种反复阅读。此时的分享阅读,已不需要家长、老师的太多的参与或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即可,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独立的阅读、讲述。孩子们都喜欢到前面给小朋友讲故事由此获得阅读的成功感、胜利感,胆小的雪婷,默默无闻的莹莹,怕被人笑话的曦曦,在老师们和小朋友的鼓励下,在轻松的读书环境中,都开始争着讲故事。,看到他们勇敢的样子,真让人欣慰。孩子们都争先龙后的讲述,很短的环节时间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在讨论后,我们开始了给好朋友讲故事活动,谁讲得多,可以在争做“读书小明星”榜上盖上多个可爱的笑脸,读书小明星活动使分享交流达到了高潮,也促使他们进行更多的阅读活动。
1、学习一页一页地看图讲述。
孩子们带来很多的新书,为了学会阅读新书,掌握阅读的方法,我们开始在孩子带来的书中寻找它们有兴趣的材料,我发现然然和陈平带来的幼儿画报非常受欢迎,恰巧我们家也有,我把图片扩大,请幼儿观看图上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图上都有谁?你喜欢谁?为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怎么看出来的?逐步由学会观察什么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果。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可阅读的环境,挖掘让孩子们喜欢和可观察,自由想象的材料,例如;“离不开妈妈的波波”,“我想我会飞”等等,教材涂色活动“下雨了”,“旧房子变新房子”等等,我逐步发现,好的语言教材其实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运用它。
2、感受事件顺序经过,学习续编故事,感受续编的快乐。
摸索中我逐步的发现寻找适宜的材料并不难只要老师心中装有目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就会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而且我也发现语言活动中学习材料的选择是第一关键,我们开始续编结尾,《红鼻子的小羊》〉让我看到幼儿真正需要什么样的阅读作品,想象力是吸引孩子兴趣的所在,想象力要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却可以遨游世界。小羊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帮助遇到困难的红鼻子小羊,孩子们的想象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眼睛。有的选择用飞机带小羊飞翔,有的选择作一对飞起来的翅膀,有的用弓箭把小羊射向月球,热气球、飞艇、降落伞,他们互相交流着经验,感受着故事的离奇和完美,也感知了故事的结构,又上了一节道德品质课。
孩子们体验到自己编书的自豪、成功感、激发了对续编故事及语言的热情。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尝试让幼儿续编故事的开始、成因、过程,例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孩子们不同的描述呈现了一只凶狠的大老虎,老虎为什么没有了牙齿了呢?孩子们超出了我们想象的门,还续编出时代的气息。“老虎看到我们制做的假小兔,猛地扑上去,我用遥控器小兔独立的石头就起来,老虎的牙被咯掉了”“老虎吃了小狐狸送来的特质棉花糖,把牙齿黏掉了。”等等
又如: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选材幼儿画报,是来源于幼儿中间的,老师用电脑放大情节,根据目标需要了改编并制作了部分情节,色彩明快,动作表情明显,直接刺激幼儿的感官,一出示这样的图书孩子们立即有了兴趣,也营造了了良好的阅读情景。耷拉耳朵的小兔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而且中班孩子在交往逐步会出现被嘲笑及生气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他们在故事中会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这样的选材有利于清楚的表达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孩子的表现力。
有了适宜的材料以后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自己的第二个关键。每一个画面我抓住了关键点去提问,每一幅图让孩子学会怎样观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还有---但他们都有一对竖着的耳朵,看这只小兔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孩子们很快集中到出现的小兔子的身上,发现小兔的耳朵不一样。我觉得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孩子们仔细得的观察、思考、再表达所以每一幅图片我都不会给孩子直接的讲述,让孩子自己猜测下一个情节,“你们看小伙伴们见到这支特别的兔子会怎么说?它是怎么对待小兔子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兔子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兔子非常难过一心想把耳朵竖起来,怎么办呢?你快来想一想。”老师最后再给与孩子简单的整理或巩固幼儿的回答,达到分享的目的,我也发现孩子们由续编结尾的能力发展到猜测高潮以至于续编开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们沉浸在续编的快乐中。孩子们为帮小兔子把耳朵竖起来及救小兔子想出了十余种办法,在这次创编中我没有把孩子想象的整个画面画出来,因为在以前的创编中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耗费时间太长,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涣散,因此我用简单的图谱来表示,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如:用绳子帮忙,用曲线表示,请大象则画出他长长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则画一个粗粗的尾巴,对孩子来说我想这是一个肯定,既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又蕴含了幼儿对续编想象的理解,他也记录了我们班不同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及想象水平, 为后面的绘画结尾及制作成完整的图书提供了依据。
在创编结尾小兔看病的过程中,孩子们猜测小兔肯定有病,这是医生的话需要老师点明中心“小兔没有病,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只耳朵。”,小兔心理发生变化的语言都是点明中心,这种间接得讲道理,让孩子心理更容易接受,所以后面的讨论更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错你会怎么办?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气了怎么办?你遇到了小兔这样的困难怎么办?”这里融入社会性领域的问题,即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在活动有一步深入中我跟明确了我爱读书的阅读活动的目的,我们不是在阅读中让孩子掌握多少多少知识,而是体验阅读的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读的习惯。其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是进行阅读的出发点和基础, 因此分享阅读十分强调在成人和幼儿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让幼儿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联系起来,尤其在进行分享活动中成人应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评判,避免伤害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发现,光靠幼儿带来的图书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愿望,需要开设更大的阅读角,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把我们的表演潜能开发出来,运用身体动作语言,复述及续编,丰富阅读活动。这会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天津 河北十六幼 王志爽
中班主题制作图书
中班主题制作图书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幼儿了解一些小物的特点,尝试按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制作图书教案吧。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次我在与我班幼儿进行谈话时,发现我班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小动物,喜欢看有小动物的图书,我想如果我和幼儿一起制作小动物的图书,这样不但能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还能提高幼儿读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小物的特点。
2.尝试按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3.体验师生共同合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按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一起小动物的图片(包括能飞的、能跑的、能游的、能爬的)A4纸若干;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环节
1.请幼儿到前面观察图片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2.教师与幼儿交谈
这些小动物们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哪些小动物会飞?
哪些小动物会游?
哪些小动物会跑?
哪些小动物会爬?
3.为小动物找家
请幼儿将会飞、会游、会跑、会爬的小动物分类放好
4.制作图书
请幼儿将小动物的图片粘贴在A4纸上,将粘有同类小动物图片的纸放在一起,教师与幼儿一起装订图书。
三、结束环节
师生共同翻看图书,体验共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植物、交通工具等继续制作图书。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我只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一些帮助。但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对小动物的特点了解不够,这节课动物图片准备的过多,这说明我对班中幼儿了解不足,我会在以后图书角活动中让幼儿慢慢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
中班主题图书生病了
中班主题图书生病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知道损害图书的行为是错误的,学习爱护图书的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图书生病了教案吧。设计背景
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幼儿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物质的大量满足,让幼儿们不知道爱惜自己的东西,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多数幼儿对玩具、图书、自已的物品,搞小破坏,乱扔乱放!
活动目标
1、知道损害图书的行为是错误的。
2、学习爱护图书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图书怎样生的“病”。
难点:怎样让图书不“生病”呢?
活动准备
收集破损的图书,准备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剪刀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图书“生病了”。
2、为图书“治病”。让小朋友当医生,一起为图书治病。教师出示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剪刀等,介绍修补图书的方法。大家一起修补图书。
3、学习爱护图书的方法。让个别幼儿示范取书、看书、引导幼儿讨论:他们看书的方法对不对?
4、教师演示正确的方法:取书要轻、不能硬扯,看书要平放在桌子上或双腿上,翻书时动作要轻,不要将书弄皱,不要将书卷筒,放书要将书合上,轻轻插入图书架。这样,图书就不会生病了。
5、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取、放和看图书。
教学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大多数幼儿会和老师一起做,并认识到损害图书的行为是错误的,还有少数的孩子觉得不以为然,可以让妈妈重新买一本,所以,还要请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起修补家中破损的图书等。一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常规和习惯。不仅仅是图书,还有玩具,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渗透爱护物品的常规教育!而不仅仅是一堂课!
中班主题到图书馆看书去
中班主题到图书馆看书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阅读《维利床下的鬼》,激发来图书馆阅读的愿望和兴趣,了解幼儿图书馆是藏书、看书、借书的地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到图书馆看书去教案吧。活动思路:
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图书馆,让幼儿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进入图书馆阅读的愿望和初步培养幼儿遵守图书馆各种规则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维利床下的鬼》,激发来图书馆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2、了解幼儿图书馆是藏书、看书、借书的地方。
3、了解在图书馆阅读的规则。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在图书馆准备图画书《维利床下的鬼》《好安静的蟋蟀》和已经阅读完毕的《三个强盗》。
2、经验准备:借幼儿园图书馆开馆之际,教师从图书馆借阅《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三个强盗》等几本充满趣味的图画书,与幼儿一起分享,激发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和参观幼儿园图书馆的愿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阅读的规则并尝试遵守。
活动过程:
一、走进图书馆之前的准备活动
1、引导幼儿发现图书馆的指向标。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发现去图书馆怎么走?
幼儿:(指着箭头说)走这里。
幼儿:这上边写着“图书馆”。
随后幼儿顺着箭头指向来到幼儿园图书馆门口。
2、讨论图书馆的作用及阅读规则。
教师:你们知道图书馆是做什么用的吗?
幼儿:是用来看书的。
教师: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幼儿:安静,要一页一页地翻阅,看完后书要放回原处。
二、图书馆里的活动
1、认识图书馆的两位老师。
介绍图书馆的两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向他们问好,告诉幼儿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请这两位老师帮忙。
2、认识不同类型的书。
(1)认识大书:出示大书《白羊村的美容院》,让幼儿感知大书的特点。
教师:你们觉得这本书和我们平时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很大,就是站在最后的小朋友也能看到书的画面。
教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什么?
幼儿:有不同颜色的小羊,有小河。
幼儿:老师,我们家有这本书,是《白羊村的美容院》。
教师:是《白羊村的美容院》,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来这里借阅。
(2)认识带声音的书:出示《好安静的蟋蟀》。
教师:请幼儿猜一猜这本书会讲什么样的内容。
幼儿:“蝈蝈”“蛐蛐”……
教师:翻阅到书中的最后一页,让幼儿听一听书中发出的叫声。幼儿非常安静,专注地听着从书中发出的声音。
教师:我忘了这本书是从哪里拿的?
教师带幼儿认识熟悉一下书的标志与柜格的对应:这本书应该放在这里,你是怎样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
(3)认识英文及日文书。
(4)介绍正常大小的图画书。
教师拿出《维利床下的鬼》与幼儿共同阅读。
教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睡着了吗?你们想一想他为什么没有睡着?
幼儿:他在睡觉,可是没有睡着!
幼儿:他害怕!
幼儿:他后边有鬼!
教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鬼?你们怕鬼吗?我们看看这个叫维利的小朋友怕不怕鬼,同时介绍作者及出版社。
教师翻到在有眼睛的一页时,孩子们神情紧张地盯着画面,屏住呼吸,纷纷来猜测妈妈是否看到鬼了。当幼儿发现妈妈看到的是老鼠时,都笑了。
3、幼儿自主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
(1)分散阅读。
孩子们自由选择图画书阅读大约10分钟,观察孩子选书并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
(2)分享——我看了什么书?
通过分享,使幼儿感受到图书馆的书非常多,是一个藏书的地方。
4、解还书、借书。
一位教师来还《三个强盗》一书,并请图书馆的老师再推荐一本有意思的书,宋老师推荐了一本《魔法师爸爸》。通过老师的还书、借书使幼儿了解借阅规则。
活动反思:
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养。
(1)初次带幼儿参观图书馆,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刺激;由于选择的图书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比较愉悦,参与热情也比较高。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图书馆的氛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阅读规则,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
(3)对幼儿一些意外而迫切的需求的满足(如帮幼儿找到《哪吒闹海》这本书),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不足之处:
幼儿在图书馆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交谈、跑跳等。
在活动中,当幼儿争着在地毯上看书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很多人在地毯上挤着看书时的感觉,也许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规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