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旋转乐园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主题目标:
1.探索生活中旋转的物品和玩具,比较不同物体的旋转效果,培养观察能力,简单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并知道台风行进的速度,研讨风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习自制旋转玩具,有耐性地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比较旋转和图案的关系,尝试做渐层图案设计;获得自动探索发现的成绩感,享受旋转游戏的乐趣。学习尊重自身和他人的劳动,欣赏同伴的作品,并互相交换分享。
3.知道电力可以发生旋转,学习简单的分类度调查统计。
活动内容:
《转不停的小狗》-语言《什么东西会旋转》-科学《陀螺》-整合
《江畔独步寻花》-语言《旋转大风吹》-科学《单簧管波尔卡》-艺术
《旋转大漩涡》-科学《好酷的溜溜球》-艺术《我会旋转》-整合
《卫星绕着地球转》-科学YJs21.coM
环境与区域:
墙饰:粘贴各种会旋转的物品的图片或实物,以和小朋友们关于旋转的小问号
科学区:各种旋转玩具,具旋转现象的物品,小工具等
美工区:制作旋转纸蛇的资料,制作拉线转轮的资料,各种圆筒资料。
阅读区:与旋转有关的图画书,旋转玩具的儿歌挂图……
家长工作:
1、收集各种会旋转的物品:或请幼儿画下旋转的物品。
2、做好"旋转乐园"的调查表。
3、培养小朋友敏锐的观察力,对身边会旋转的事物感兴趣。
其他活动:
计算:《变装大风吹》《这么多怎么算》《那个比较重》《大公鸡》《二十几怎么数》《涂脚丫》
语言:《12生肖歌》《捉迷藏》《摇篮》
音乐:歌曲:学雷锋、歌曲:小狗抬花轿、韵律:杀鸡宰鸭、歌曲:卷炮仗、欣赏:金蛇狂舞、歌曲:戏说脸谱
美术:快乐寒假、热闹的元宵、欣赏:塔和亭子、节日的街道、我爱我的幼儿园、我和妈妈(线条画)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会旋转
活动目的: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活动准备: 八音盒一个。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1) 做第一套广播体操。(2) 音乐:对列入场 2、基本部分: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 (幼儿欣赏)(2) 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 (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 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 ) (3) 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4) 全体幼儿起立: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 (5) 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 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 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 结束部分: 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 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 延伸活动; 各种旋律的物品: 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旋转》
活动目标:
1、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旋转的知识经验。
2、在操作中发现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
3、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6、激发了幼儿对旋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可以旋转的物品、图片。
人力:风车、拉线小风车、音乐盒小风车、陀螺、战斗陀螺玩具、时钟、大转盘、小童车、回旋镖、地球仪、飞盘、溜溜球、果汁机、球、呼啦圈、轮胎、风火轮
风力:风车、跳舞娃娃、旋转木马。
电力:电子钟、电动钓鱼盘、电动灯笼、电动螺旋桨、录音机磁头。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饮料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实物投影仪、展示板、胶水、抹布。
4、认知准备:有关物体旋转的知识。
5、录象片断《生活中的旋转》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相关信息。
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将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图片带到幼儿园来。(丰富的操作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保证。而来自于幼儿周围生活,由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不仅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热爱科学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大量的能旋转的物体,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探索的过程。)
2、分组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许多可以旋转的物品。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旋转的原因,鼓励幼儿用较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终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中,一位幼儿发现用吸管搅动饮料,可以使饮料转起来,实验完他把吸管扔下准备离开,这时老师发现吸管也跟着旋转起来,而该幼儿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他“你再看一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随着水的旋转可以不停转动”。)
3、交流讨论《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1)、同伴间自由交流。
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旋转起来的?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讨论之中形成的。”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他们渴望表达和交流,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你发现的秘密真有趣”“还有别的想法吗”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接纳与认可,从而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三个小朋友围绕“怎样使风车旋转”各抒己见。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用手不停的拨风车,它就转起来”,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大声的说“我在奔跑,风车也能不停的旋转,我用尽力气拼命地跑,风车就转得飞快”,第三个也不甘示弱“我把风车放到空调前面,空调吹出的风使风车不停的转呀转”……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讲述思路,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大部分幼儿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人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教师通过“人并没有碰到车轮,车轮为什么会转?”“脚蹬带动哪儿转了?”“链条使哪儿转了起来?”等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幼儿发现“人转动脚蹬,脚蹬带动链条,链条带动车轮旋转”这一复杂的现象。还有一位小女孩发现自己旋转后,裙子飘舞起来,象站在圆圆的荷叶上,她高兴地大声嚷嚷:“我是个荷花仙子。”)
4、引导幼儿讨论物体旋转的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幼儿设计标记。
用什么标记能表示电力、风力、人力和其他旋转的原因呢?
(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了“电力、人力、风力、其他力量旋转”的不同标记图,如:有的幼儿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高压电线上的警示符号,设计了相应的符号表示依靠电力旋转的标志图。)
6、幼儿共同推选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标记符号,将标记贴到展示板上,并将自己手中的图片分类按标记粘贴到展示板上。(幼儿按旋转原因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复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8、观看录象《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使物体旋转的方法。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它们旋转有什么作用?(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才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我的意义,也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会旋转,帮助幼儿拓展了相关经验,了解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家的电风扇会转,能让我觉得很凉快。”有的说:“我家的闹钟会转,它能告诉我几点了,还能准时叫我起床。”还有的说:“果汁机会转,能让我喝上甜甜的果汁。”爱跳舞的小朋友还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动作轻盈,真美!”)
9、活动延伸
活动区探索活动,让它们都转动起来。(幼儿到活动区操作探索,思考运用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动手实践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活动评价:
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和同伴交流讨论的时间,努力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活动中及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整个活动以疑激趣,以趣激学,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效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作用;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主体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幼儿百科: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如地球绕地轴旋转,同时也围绕太阳旋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旋转乐趣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动》调查记录表。
2.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筷子、绳子、圆纸片、塑料管、木质圆形象棋、手绢、帽子、杯子、薯片罐、硬币、裙子、雪花片、乒乓球、铅笔。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师幼一起游戏(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转动的啊。
二、出示调查记录表,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及作用
师:昨天我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能够转动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的东西?它是怎么转的?(幼儿根据记录表大胆回答,并请个别幼儿模仿)
师:你知道这些能转动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吗?
小结:风扇转动能让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转动能让车跑起来。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师:今天,老师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下材料,你能想办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转起来吗?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测感知。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吧。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呢?(师幼共同观察)
师:我们猜测完了,将下来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组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看看哪些东西能转动起来,哪些不能转动?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2.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亲自操作,我们发现风车、呼啦圈、帽子、乒乓球、硬币、裙子、雪花片等可以通过吹、跑、用胳膊转动、用手摇、转、拨等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像筷子、铅笔、毛巾、绳子、塑料管等就不容易转动起来。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1. 教师提出第二次探索的问题和要求,请幼儿做实验。
师:在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呢?
2. 幼儿自主开展第二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3. 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孩子们在玩这些材料的时候,产生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让这些东西转动了起来。把铅笔放在手心里搓一搓,铅笔就转动起来了;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只要我们肯想办法,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五、观看教学资源,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靠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播放图片: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螺旋桨等)
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风力发电机、工厂里的机器、飞机上的螺旋桨等,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活动延伸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学去,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或者请幼儿自己在教室里寻找一些小一点的物品,探索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快乐的活动区
活动目标:
1、会根据班级区域活动的需要选择2~3个区域。
2、尝试在小组内分工,并共同为某一个区域指定规则。
重点难点:学会制定活动区的规则,并制作简单的标志表示。
解决难点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丰富各个区角的材料,鼓励家长参与到规定的制定和标志的制作。
活动准备:
1、建筑区,生活区,美工区等照片。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 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的活动室美吗?你们最喜欢在我们的活动室哪些地方玩呢?小结:我们的活动室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活动区,有的在活动室里,有的在活动室外,在这些活动区里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玩的既开心又能学到本领呢?
2. 讨论为那些活动区制定规则。
我们要在活动区活动得好,应该怎么办?有那些区域需要制定规则?为什么?"在绘画区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在图书阅读区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3. 我们怎样为区域制定规则并分工合作。
(1) 我们怎么样为活动区制定规则呢?
(2) 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自然分成3~4组。
(3) 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画好后将标志贴在相应活动合适的地方。
4. 交流反馈:
1)分组介绍自己组制定的规则。
2)讨论:这些规则制定得是不是合理。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为各个活动区制定了规则并制作了标志,如果大家都同意,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标志贴到区域里去了。有了这些规则和标志,我们在活动 区就可以玩得开心又有秩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