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 《铺路》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幼儿园综合活动方案 幼儿园综合活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礼貌用语,发展幼儿的数数与相应的形状对应的综合能力。 3、乐意参与各种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愿意帮助他人。
二、教学准备 1、石头若干,每人一个筐 2、两只大筐,贴有小老鼠和小兔子头饰的两座房子玩具,两张较宽的长凳 3、布偶:小老鼠,小兔子 4、相应的三角行,方行,圆形,心形及时贴 5、比较宽敞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一)以体育游戏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介绍场地
1)我们小朋友你们仔细看,这两座房子都是谁的家呢?(小兔子、小老鼠)
2)你们又是怎样知道呢?(因为房子上面贴着它们的样子。) 林老师告诉你们,在小兔子和小老鼠的房子前面都有一条路,可是现在没有路,只有空地。空地前面是两座大桥,桥的那边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石头。 2、老师介绍游戏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帮小老鼠、小兔子铺路。我们小朋友铃着一个小筐,经过大桥之后,小耳朵仔细听老师的命令捡石头,听到铃鼓响起赶快回到空地上,放下小筐。 3、捡石头:能数数捡石头(数量控制在5以内)。 1)听口令捡石头。 小朋友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的数数,老师数几下,小朋友就捡起几块石头。(1,2,3,捡3块)、(1,2,3,4,5,捡5块) 2)听拍手声捡石头。 这一次,小朋友不仅要竖起耳朵,还要睁大眼睛。老师拍几下手,小朋友就捡起几块石头。 3)拍碰铃声捡石头。(出示碰铃) 这一次是听什么?有是怎样?(对,碰铃碰几下,就捡几块石头。) 4)铃鼓发出声音,回到空地,放下筐子。 (二)出示布偶:小兔子、小老鼠,进行情境表演。 1、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社会性行为。 大家好!我是小兔子,我是小老鼠,我们谢谢小朋友帮我们捡这么石头。谢谢小朋友! 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说呢?(不客气!) 2、观察石头,感知石头的各种性质:硬、光滑、粗糙,以及形状。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许多)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那么硬。有的滑滑的,有的糙糙的。) 3)教师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粗糙,有的光滑。石头的形状也都是不一样:有的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方形等。 3、按照光滑,粗糙进行分类。 1)以布偶对话引入。 (合)小朋友说得很对,石头是各种各样的。(兔子)我是小兔子,我喜欢光滑的石头。(老鼠)大家好!我是小老鼠,我喜欢粗糙的石头。(合)这么多的石头,谁愿意来帮助我们把石头分类一下?(我愿意!我愿意,老师!) 2)认识粗糙与光滑图示。 出示粗糙的图片 ,这图片的石头上有一点点,表示摸上去糙糙的,不平整。这是什么图片?(粗糙石头的图片)
出示光滑的图片 ,这图片的石头上什么也没有,表示摸上去滑滑的,很平整。这是什么图片?(光滑石头的图片) 3)幼儿自我操作,进行分类。 我们把粗糙的石头放在贴有粗糙图片的大筐筐里面,我们把光滑的石头放在贴有光滑图片的大筐筐里面。 4)教师检查并表扬分类正确的幼儿。 4、按照相应的形状,进行铺路。 1)出示布偶,再一次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社会性行为。 (布偶):太好了,谢谢小朋友。谢谢你们帮我们的石头分类! (小朋友):不用谢!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石头的形状。 老师发现石头的形状好象也是不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请我们的小朋友来说说你发现的石头是什么形状的? 3)老师小结:石头的形状也都是不一样:有圆形,有三角形,有方形等等。 4)幼儿操作,按照空地上贴有图形进行对应的形状铺路。 很多小朋友已经看到小老鼠的前面的空地上贴着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那么我们要从哪个筐里拿相应的图形?(粗糙的筐里拿圆形的石头摆在圆形的图片上,这样铺路小老鼠才会更开心。) 很多小朋友已经看到小兔子的前面的空地上贴着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那么我们要从哪个筐里拿相应的图形?(光滑的筐里拿圆形的石头摆在圆形的图片上,这样铺路小兔子才会更开心。) 5)教师检查并表扬铺路正确的幼儿。 (三)总结。 太好了,太谢谢我们小朋友了!我们向你们鞠个躬!(布偶做鞠躬动作)太感谢你们了!(小朋友)不客气,我们愿意。不用谢,我们都是好朋友! 反思: 各个部分、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幼儿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 一、幼儿园整合课程是给幼儿提供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设制的活动内容,体现的是幼儿喜欢学什么。幼儿对石头的兴趣、科学知识、生活经验来安排、延伸的。游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他们的学习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实现,只有从孩子的兴趣着手,才能让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课程整合《铺路》活动中,教师以帮助小老鼠、小兔子搬运石头、分类石头、相应石头铺路的游戏中,进行各领域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运用了布偶情境表演。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了石头很硬的特性的同时,让幼儿学习从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石头的形状。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发现石头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形状说也说不出来…… 在活动中,幼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捡起石头时,由于幼儿的动作有快有慢,导致有的幼儿捡了7,8块石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这样为幼儿数数带来了难度,但不影响后面的分类。根据幼儿实际水平,把活动的重点安排在帮小老鼠、小兔子按不同的知识、相应的石头来铺路游戏上。给幼儿提供融学习、生活、游戏为一体的自主活动,更进一步强调了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积极开发和有效运用
在整合活动中,如何让游戏材料更好地使幼儿积极活动,大胆、想象、自主创造、真正地发挥材料的有效作用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忙着引导幼儿朝预设目标走。在整合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是活动情况的观察者,应对活动的预计目标、实际玩法、材料的使用,存在不足进行观察记录。从而了解材料适宜、适时度。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发展幼儿与人交往、协作能力,在谈话中,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在使用材料中的创新表现,并鼓励幼儿说出活动中运用材料遇到什么困难。在交流中了解幼儿的需求,教师能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满足幼儿活动要求。同时教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后进一步进行反思:投放材料的合理性情况;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要增加或删减等,使幼儿使用的材料更加合理,面向全体,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游戏材料的收集中还可以利用环境资源,在活动《铺路》中,小朋友亲子秋游时拾了许多石头,拾来的石头第二天还带回幼儿园进行认知石头活动:找找光滑石头、粗糙石头的不同特征;数学活动:根据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点数活动,也可以延伸活动,石头按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统计活动;艺术活动:用石头进行摆放、拼贴游戏;甚至在表演区活动:装饰成珠子等表演道具。这些活动即实现了幼儿动手制作,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愉快游戏,又让幼儿科学解决了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利用大自然与家庭的资源。让孩子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动手动脑愉快游戏,通过幼儿自己对石头的仔细观察,进一步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及与同伴交往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和谐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走路
设计意图:
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爱模仿更是小班幼儿突出的特点。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有趣的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对活动产生兴趣,能情绪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情绪愉快的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宝宝们,今天呀,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想)出示图片:小兔子,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
二、教师提问,幼儿讲述,并大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
师:“宝宝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
提问:
1、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2、现在我是小鸭子问:“嘎嘎嘎,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呀?” (谁愿意来学一学!)3、小乌龟说:“今天我在跟妈妈学走路,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呀?”
4、小花猫说:“喵喵喵,宝宝们知道我是怎样走路的呢?”
“宝宝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好吗?并学一学它们走路的样子”
三、幼儿集体表演《走路》。
“宝宝讲的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呀?”
幼儿跟着录音边唱歌曲边模仿小动物走路四、活动结束。
“宝宝们本领真大,学会了小动物们的走路,现在小动物们累了,我们也累了休息一下吧!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铺路
导读: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接着为了引出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变魔术”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感知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铺小路
活动目标: 1、感受路面图案的多样,尝试撕、贴出“小路”。 2、欣赏“小路”图片,学习掌握撕纸的基本方法,尝试撕出条状、块状的纸片。 3、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报纸块铺路,在活动中情绪愉快。 活动准备:报纸、浆糊、各种场景的底版四块、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经验,调动欣赏兴趣。 师:幼儿园外面有条大马路,汽车走的路是什么样的呢?小脚步行的路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欣赏小路图片,感受路面的多样。 1、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路? 2、师:公园里还有许多小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a 、比较:弯弯曲曲、笔直 b、小石子路 c 、比较:大块面的路、不规则块面的路。 三、尝试用报纸撕出条状、块状的方法。 师:森林里建了一个游乐场,有滑梯、旋转马车、摩天轮,小动物都想去玩,可是路还没有建好,全是泥巴地,怎么办啊?我们帮帮它们吧! 1、教师出示报纸,你们看这是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帮小动物铺路吗?(请个别幼儿示范。) 2、教师示范:撕纸。 师:两只小手捏住它,听听报纸在唱歌。(幼儿于教师空手练习。) 3、幼儿练习撕纸。 要求:将一条一条的地砖放在一起、一块一块的地砖放在一起。 四、铺小路,教师个别指导。 师:请你用条条或块块来帮助小兔铺路吧!想好在哪里要铺小路,老师帮你们刷浆糊。铺路的时候要把砖头压压紧,不要翘起来绊倒小动物们!(可以适当地用树叶和小花瓣装饰。) 五、展示评价 将铺好的小路在墙上展示,看看哪些小路铺好了!
综合活动――影子
活动名称:猪太太生宝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宝宝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有的又像爸爸又像妈妈。
2、懂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31―32页。
活动过程:
一、猪太太快生孩子了。
1、猪太太快要做妈妈了。猜猜看,猪太太生了几个孩子?她的孩子长的像谁?今天要讲一个《猪太太生宝宝》的故事。
二、猪太太做妈妈了。
1、幼儿边看活动材料,边完整倾听教师讲述故事。
2、猪太太想生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3、猪先生看到的是长得怎么样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三、可爱的猪宝宝。
1、大家数一数有几只白猪、几只黑猪、几只花猪,共有几只猪宝宝。
2、为什么猪宝宝有的白,有的黑,有的又是花的呢?引导幼儿懂得一家人因为血缘关系,就会有相像的地方。
3、翻阅活动材料,幼儿自由讲述故事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