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好朋友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好朋友说课稿 好朋友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好朋友教材简解: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预设了"好朋友"这样一个主题。本次活动选择了这一主题下的《找朋友》及《我们都是好朋友》两个点。在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小动物,对音乐《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预设目标:
1、增强保护鸟类、关注环境的意识。
2、知道有内在联系的几种物品。
3、了解与人类关系和谐的各种事物,知道它们也可以做我们的朋友。
4、熟练的背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实物水壶、水杯、桌子、椅子、钥匙、锁、雨伞、雨鞋等。
2、教学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找朋友》、《交朋友》。
3、幼儿连线作业纸、绘画作业纸、彩笔、油画棒等。
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参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而《好朋友》这一活动我以儿歌的形式,参透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幼儿了解到与人类和谐的各种事物。
设计思路:本活动共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听音乐《找朋友》,基本部分:每人一张作业纸,进行连线练习活动;学习儿歌《好朋友》;结束部分:听音乐《交朋友》,师生做游戏。活动延伸:老师帮助孩子们进行儿歌《好朋友》录音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找朋友》,和幼儿一起听歌词做找朋友的游戏 ,孩子们边拍手边走步,找朋友。
2、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吗?(开心--)老师这儿有几种物品,不知道它们的好朋友在哪儿,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一找好不好?(好)。
二、基本部分:
1、分别出示水壶、水杯、桌子、椅子、钥匙、锁、雨伞、雨鞋。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从中找出它们的好朋友。
2、每人一张作业纸,进行连线练习。让孩子们一边连一边说出谁是谁的好朋友。加深巩固一对一好朋友的关系。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连线做得很好,都知道水壶的好朋友是水杯,桌子的好朋友是椅子,钥匙的好朋友是锁,雨伞的好朋友是雨鞋,它们呢谁也离不开谁,它们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小朋友在用它们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
4、出示鸟笼:
师:哎,小朋友,这是什么呀?(笼子、鸟笼子)那你在哪里见过呢?(我家里就有,老爷爷有鸟笼子……)那谁知道鸟笼的好朋友是谁呢?(小鸟)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你们整天关在屋子里不让出去,你们愿意吗?(不愿意)那同样的,你们想一想,把小鸟整天关在笼子里它们也不愿意啊。小鸟啊,也愿意飞向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所以 ,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才是它们的好朋友。老师相信小朋友都喜欢小鸟,所以爱鸟的孩子也是它们的好朋友。
5、出示教学挂图,学习儿歌《好朋友》。
(1)老师示范朗诵儿歌。
(2)逐句教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跟随录音机一起朗诵儿歌。
(4)集体朗诵儿歌。
(5)幼儿分组比赛读儿歌。
6、幼儿讨论:人类的朋友还有谁,想想怎样才能和这些朋友和谐相处。
7、绘画:
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好朋友,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把好朋友描绘下来吧。
幼儿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画出儿歌中的或生活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好朋友,并把画好的张贴在互动墙壁上,进行展评。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交朋友》,师生做游戏。
四、活动延伸:
老师帮助孩子们进行儿歌《好朋友》录音。比一比,谁朗诵的最好!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小班综合活动——好朋友
活动目的:
l丰富幼儿生活知识经验,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情感。
l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表述。
活动准备:各种有对应关系的图片(茶壶、杯子;雨伞和套鞋、锁和钥匙、椅子、桌子)、实物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符)
活动过程:
一、看看“好朋友”
指导:
1.出示图片,请幼儿讲讲这些图片的名字
指导语:我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他们叫什么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为这些图片找找好朋友。
提问:你想为哪个客人找朋友?
它的朋友是什么?
二、找找好朋友
指导:为周围的实物找找好朋友
提问:你为什么东西找朋友?
它的朋友是什么?
三、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指导语: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一边听音乐,一边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好吗?
设计思路:
最近《我的好朋友》是我班进行的主题活动之一,通过“找朋友”、“猜猜我的好朋友”、 “小兔子生病了”、“礼物给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创设了“与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的氛围,逐渐培养起孩子喜欢自己的朋友,学会关心自己朋友的良好情感。
在“好朋友”的活动中,幼儿不仅体会集体游戏的快乐,同时通过看看、讲讲、找找等形式,培养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乐意于他人交流,并且在交流中丰富、提升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综合的完成教育目标。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动物朋友
活动目标:
1、说说小动物的外形,有兴趣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2、体会亲近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和视频、ppt多媒体课件(小动物隐藏在背景中,有发出小动物叫声的按钮,音乐)、各种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流程:
一、说一说可爱的小动物。
提问:喜欢小动物吗?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长得什么样?
(用短小的儿歌帮助幼儿体会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本领。如:小鱼,小鱼游呀游,摇摇尾巴游呀游。)小结:不同的动物长得不一样,还有不同的本领。
二、看一看我家的动物朋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吗?
(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小结: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做出来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再让我们跟随小鱼、乌龟和小狗一起来热热身。
三、猜一猜森林里的动物朋友1、运用多媒体演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寻找、猜测森林里的小动物导语:小动物们不见了,淘气的小动物是在和我们捉迷藏。
重点难点:根据露出的局部猜测动物。根据所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猜测动物。
提问:你是从什么地方猜出来的?
2、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念儿歌,学动作提问:刚才我们在小树林里看到了那些动物呢?这些动物又有些什么本领呢?
有谁愿意模仿一下?
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延伸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小动物?
小班综合活动设计——好朋友
小班综合活动设计——好朋友
活动目标:1、喜欢与别人友好地交往,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尝试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说话。
活动准备:图片(请客);音乐(找朋友、客人来了)
活动过程:
一、 找朋友。
1、指导语:幼儿园里真快乐,我们小朋友已经向除了半年了,一定交了很多的朋友。就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去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吧!”
要 求:唱完“你是我的好朋友”以后,请你说出你找的好朋友的名字“XXX是我的好朋友。”
① 教师示范。
② 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集体单句练习。
2、音乐游戏《找朋友》
强调一句带过:你们是3个人,也是好朋友,2个、3个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
二、 我的好朋友。
1、指导语: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真开心呀!
2、介绍朋友:
① 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和谁是好朋友,他叫什么名字?(请能力相对较弱、胆小的幼儿)
② 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有什么本领吗?(请能力一般的幼儿)
③ 让大家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请你先说说好朋友的特征:男孩还是女孩?头发怎么样的?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他的是哪个小动物?(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好朋友的特征)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好朋友呢?(请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
3、教师小结:原来好朋友会和你一起玩,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会来安慰你,让你感到快乐;当你生病的时候,会惦记着你,盼着早点见到你;当你碰到困难时会来帮助你,互相帮助真快乐!
三、 邀请朋友。(情景:电话邀请) 1、指导语: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方老师也有好朋友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猜猜看?我最最最好的朋友就是黄老师、小陈阿姨、小雪、朱怡婕,还有你,你们大家都是我的好朋友。设 疑:有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觉得好快乐,好开心哦!我想明天邀请大家到我家来做客!可是今天XX没来,你们帮我想想,我可以用什么办法联络他啊?他也是我的好朋友呀!2、小 结:哦!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啊:邀请朋友来做客,好办法呀真不少,写封信、打打电话,还可以上网发E-mail,好朋友看了真欢喜,开开心心来做客。3、游戏:打电话
① 打电话:“我这里正好有个手机,我来试试看哦!(教师演示打电话)
(拨电话号码)“电话通了,喂,你是楼逸吗?我是方老师呀。(你们也跟楼逸打声招呼,)你听到了好朋友的声音了吧!你病好点了吗?我们都很想你。明天,请你到我家来做客,你的好朋友们也来的,那就说定了乐,明天见。(和楼逸说再见)拜拜"这个办法又快又方便,楼逸通知好了。”
② 幼儿操作:“我们好像还有个朋友没来嘛,是XXX,也得邀请他呀,这次你们帮我打电话请他好吗?
③ 幼儿再次操作:“如果哪天你们要邀请我去你家做客了,你该怎么说呢?你们来试试打电话给我吧!”(通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四、 朋友来做客。
1、观看图片,学习礼貌用语:请进;请坐;请喝水。
① “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叶子,我今天请了我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快看,他们来了。”
② “豆豆你来了,快请进;请坐;请喝饮料。”“谢谢!谢谢你,”“不用谢!”
2、幼儿复习礼貌用语:
① 指导语:“笃笃笃!又来了一位小客人了,这次请你们帮小叶子招待客人,好吗?”
② 教师摆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进程复习相应的,招待客人的礼貌用语。
3、情景表演:
① 指导语:“今天小二班里也好热闹!有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也要来做客。你们来招待我吧!”
② 教师和幼儿互动,进行情景表演。
4、歌表演《客人来了》
最近《我的好朋友》是我班进行的主题活动之一,通过“找朋友”、“猜猜我的好朋友”、 “小兔子生病了”、“礼物给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创设了“与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的氛围,逐渐培养起孩子喜欢自己的朋友,学会关心自己朋友的良好情感。
在“好朋友”的活动中,幼儿不仅体会集体游戏的快乐,同时通过看看、讲讲、找找等形式,培养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乐意于他人交流,并且在交流中丰富、提升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综合的完成教育目标。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活动中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在用自己的感官,获得直觉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感知和调整自己,也就是说: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地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活动的主人,自己有能力认识事物,甚至改变事物。因此,丰富又真实的活动场景对他们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想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有……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和筷子做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了解筷子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子的愿望
活动准备
筷子每人一双(不同),每组一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入餐厅,认识筷子
幼儿进入餐厅后,马上就看到用餐的筷子,由于每位幼儿用的筷子都不一样,引起了幼儿对不同特征筷子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着重从色彩、材质、造型方面引导幼儿互相观察、交流、概括。知道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我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二、游戏:娃娃中餐馆
第一盘炒什锦:(有各种蔬菜、荤菜)请小朋友用筷子夹一些蔬菜和荤菜到自己的盘子里。(提醒孩子只能用筷子夹不能用手抓)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幼儿会用筷子夹菜,可有的幼儿怎么也夹不起来。怎么办呢?让会用筷子夹菜的幼儿来传授经验。教师再和幼儿一起将用筷子的方法编成儿歌:小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拿起小筷子;食指中指管外筷,无名指放在里筷下;轻弯食指和中指,夹起饭菜吃得香。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ppt进行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也深受幼儿的喜爱。
第二盘是馄饨:幼儿用刚学会的方法学夹馄饨,数数每人能吃到几个馄饨。让幼儿在吃馄饨的游戏中,巩固练习用筷子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关注个别差异,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找到适合的联系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盘是夹豆子比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豆豆,比比谁夹得又快又好。教师和幼儿共同比赛,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享受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最后让幼儿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理由。幼儿都会从用餐技能、礼仪等方面来评。在评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用餐时不玩筷子、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巧大餐具等等用餐的礼仪。
活动反思
将教学过程创设成餐厅游戏的"情境教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角色间的情感交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将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镶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中,能形成以"真"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手段,以"美"为整合,以"周围生活"为源泉的情境教学。
1. 以"真"为核心--根植幼儿的现实生活。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和筷子做朋友"作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真实的情境,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鱼得水。
2. 以"情"为纽带--达成师生的情感交融。建立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是教学强有力的纽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共同进餐的平等又融洽的师幼合作关系,并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幼儿,以自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幼儿的情感。情感交融反映了师幼之间既悦纳自己,又接纳了对方,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形成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3. 以"趣"为手段--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儿喜欢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参与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娃娃中餐馆"这个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情境-幼儿-教师"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在这样的磁场环境中,三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教学的个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做到教师和所有幼儿的充分活动,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
4. 以"美"为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整合。"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要像艺术那样吸引幼儿。在教学中,我们创设美的场景,美的画面并配合儿歌音乐,将场景、游戏、情感、行为、语言融为一体……以"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感染。在"娃娃中餐馆"的情景中,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特征的筷子,并自己尝试使用筷子,使双手的动作更加优美协调。在进餐的过程中,了解安全常识和基本礼仪,学习怎样做个"行为美"的文明人。修改后的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之美、活动过程的情景之美,活动手段的多样之美。
活动难度不断提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进餐游戏中不断操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