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家来排队 [也可作礼仪教学]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幼儿园社会教案 幼儿园教案社会教案 活动名称:大家来排队活动目标:1. 通过游戏使幼儿理解和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2.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 让幼儿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分组游戏《瓶中的小球》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预测结果:A.所有小组都失败 B.有的成功、有的失败1.针对预测:A.引导幼儿讨论: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小球不能顺利的拉出来?
B.鼓励幼儿说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归纳好办法。
2.再次进行游戏,体会秩序的重要性。
二、出示排队幻灯片。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说一说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yjs21.cOm
三、观看flash《汽车站的故事》
1. 观看flash动画(上)说一说flash宝宝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一起想出好办法来帮助flash宝宝。
2. 观看flash动画(下)通过成功帮助flash宝宝使幼儿感受排队的重要性。
四、知道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1.提问幼儿为什么11日定为排队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观看课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和排队日标志。
五、游戏《找错改错》
指出并改正图中小朋友的错误做法,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深化排队的重要性。
六、争当排队日小志愿者。
情景体验:在领取排队日徽章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觉的去进行排队,内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七、结束。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排队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_排队”!
运动目的:
1、经由过程将花片举行分类、分列、记载,努力摸索、阐发评论辩论感知物体的巨细、数目与分列是非的干系。
2、引发幼儿进修数学的爱好,生长幼儿的逻辑头脑本领。
运动预备:
学具: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纵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暗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1、树模用操纵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运动历程:
1、导入运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爱好。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摸索运动:感知数目雷同、巨细纷歧的花片,分列是非纷歧样。
(1)解说操纵方法。
师:请你们帮助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居,排列队。
出示操纵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间要从红线开端,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背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纵,幼儿园教育随笔用花片在纸板上列队。
(3)幼儿报告分列效果,并评论辩论“为什么都是十个,步队却纷歧样长呢?”
(由于小花片小,以是排得最短;由于大花片大,以是排得最长;由于中花片不大也不小,以是排的步队不长也不短。)
(4)小结:雷同数目的花片,花片越小分列越短;花片越大分列越长。
3、第二次摸索运动:感知巨细纷歧的花片,分列是非雷同时,数目差别。
(1)不雅察纸板另一壁,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要是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列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目会不会一样多?(一样;纷歧样)
(2)交接摸索请求,幼儿操纵,追求谜底。
师:请你们用差别的花片分离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分列,看看它们的数目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幼儿报告操纵效果。
(纷歧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起码。)
(4)评论辩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步队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起码?
(5)小结:步队一样永劫,小花片用的数目多,大花片用的数目少。
4、连系生存现实,进一步感知巨细、数目与分列是非的干系。
(1)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要是用雷同数目橘子和苹果列队,谁的步队长?谁的步队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步队长;苹果大,排的步队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步队,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步队一样永劫,大的苹果用的数目少,小的橘子用的数目多。
幼儿手工制作(2)师幼游戏“走钢丝”。
*先生和一幼儿走“钢丝”,全部幼儿分成两组分离为先生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出发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尽头线,各人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评论辩论:为什么先生用的步子少,小朋侪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先生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侪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本日的很多新发明、学会的新本事报告其他的小朋侪吧!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_排队”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家来泡茶》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大家来泡茶》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观察比较泡茶时茶叶的变化,并能说出喝茶的感觉,知道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培养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与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大家来泡茶》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时,拿出“茶具”来“泡茶”及招呼客人“喝茶”,泡茶与喝茶的样子真是象模象样的。大班幼儿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而,促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泡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它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特别是在我们闽南地区,只要有客人来,我们总会端出茶具来泡茶,以好茶相待。幼儿园的孩子对此虽熟悉,但却不太了解。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热爱民族文化,特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
2、观察比较泡茶时茶叶的变化,并能说出喝茶的感觉。
3、培养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与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事先邀请幼儿家长中的熟悉茶艺及爱茶人士来园。
2、茶具四套、茶叶、开水、盘子。
3、三用机、古筝乐曲磁带、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
1、组织幼儿观看茶艺表演(古筝乐曲伴奏),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结合茶具与茶艺表演与幼儿一起讨论“泡茶需要什么?怎样泡茶?泡茶时应注意什么?”。
3、提出分组泡茶活动的注意事项,并提出观察记录的要求。
二、小组活动:
1、将一撮干茶叶放在干净的盘子上给幼儿看,请幼儿注意观察
茶叶的外形、颜色、并闻闻干茶叶的味道。请幼儿说说观察的结果。
2、依泡工夫茶的步骤泡茶给幼儿喝。
3、泡茶当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茶水的颜色如何改变?。
4、请幼儿交流喝茶的感觉。
5、泡完茶时,将茶叶从茶壶中拿出来,将茶叶摊开在另一个盘子上,问问幼儿“茶叶有了什么改变?干茶叶与泡过的茶叶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6、请幼儿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的结果。
三、集中小结:
1、让幼儿讲讲活动中开心的事及喝茶的感觉。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说说泡茶时茶叶的变化。
活动反思:
1、设计引入。在教学中,我使用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景,并提出问题“沏茶时通常需要做哪些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帮助小明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打下基础。在学生大脑活跃的时候紧追着问“怎样安排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合作探究学习。在探讨怎样合理安排这些事情时,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根据合作要求设计沏茶方案,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展示了11分钟的方案(最优方案),当追问“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当问到还有其他方案吗?有一个小组举起了手,但是方案中他提出“接水的同时要找茶叶”,这点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质疑,所以这种方案被否定掉了。也让学生加深理解了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不可以同时做的事情要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完成。
幼儿百科: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家来节约》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大家来节约》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大家来节约》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游戏,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
帮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回答)
三、观看PPT,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PPT: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
2.观看录像: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
3.观看录像: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老师.教案网出处>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进行操作黏贴。
3.教师对节约行为进行统计,小结。
活动延伸:
争当节约小能手
活动反思:
1.通过“挤废弃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动为切入点,给幼儿浪费的概念。
2.开展“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身边。
3.开展“观看图片和视频”。像洗手、漱口、画画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很常见,但都不被孩子们重视。当把这些现象以“曝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发现树立节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幼儿了解资源的紧缺,认识环境的恶化,感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开展“共同寻找节约的办法”。孩子们通过发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意识到,从“不剩饭、不撒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洗完手关上水龙头,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冲厕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环节约用水;纸张两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来折纸,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等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对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节约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大。”
另外,为了是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设置了“节约小能手”记录环节。首先,记录表中的四个项目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有幼儿号数的黏贴纸和合计栏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某个孩子的节约情况。便于幼儿根据记录表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做好节约。
勤俭节约,不是这一节活动,就可以达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动延伸环节,我将“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具体的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班上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的评比活动,每天一张进行统计,每周评选一次,同时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
幼儿百科:节约,就是节省,俭约的意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家一起来节约
一、活动目标:
1、使用敲、甩、推、挤等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并尝试再利用,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学习简单实用的节约小妙招,初步树立节约意识,逐渐养成节约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牙膏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家中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2、操作准备:(1)屋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照片。(2)师幼收集已被更换掉的旧牙膏和擦洗污渍用的小纱布。(3)拍摄二段录像:A.洗手时把水龙头打开——手湿后关上水龙头、打肥皂——冲洗时再打开水龙头;B.自备购物袋上超市。
三、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为什么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1、这个装在屋顶上的东西是什么?
2、谁的家里也有太阳能热水器?
3、你们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做什么呢?
4、你们家为什么要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5、教师小结。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节约的意义1、游戏情境中萌发操作的兴趣。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东西正在被我们浪费。你们看!(出示废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
如,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引导能力中等的幼儿使用推、卷等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的牙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并教育所有幼儿耐心工作。
3、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你平时还看到妈妈用牙膏干什么了?
5、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三)观看录像,学习简单实用的节约小妙招,培养节约意识和习惯1、观看录像A(1)师:你看懂了什么?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师组织幼儿学一学。
2、观看录像B(1)师:人们去干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自己拿购物袋?
(2)师:你去买东西时会怎么做?
3、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