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数脚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中班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数脚

目标:

1、能感受故事的有趣,知道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

2、学习词汇:又轻又快、蹦蹦跳跳。

准备:

1、磁性教具:数字卡及相关动物的脚的图。

2、配套幼儿画册。

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出示图片(画有小鸡脚)。

提问:猜猜它是谁?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习词汇:又轻又巧)大家来学一学。

(2) 分别出示小兔、螳螂、螃蟹的图片,步骤同(1)。

2、

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提问: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脚吗?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

3、再次欣赏故事。

出示如下图示,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讲述,并学做夸张动作。

(动物图片)

(数字)

小鸡2

小兔4

螳螂6

螃蟹8

蜈蚣42

4、讨论:蛇、老鼠、乌龟、蝴蝶、大象各有几只脚。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中班语言活动《数脚》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习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的天气真好,草地上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1.师: (出示小鸡图):它是谁呀?

师:小鸡有几只脚呢? 那你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学习词语:又轻又巧)

2.师:(出示小兔图)谁又来了?

师:小兔子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习词语:蹦蹦跳跳)

3.师: 咦!这是谁,你们知道吗?(出示螳螂图片)它有几只脚啊?

师: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呀?(学习词语:大摇大摆)

4.师:(出示螃蟹图片): 螳螂有六只脚,有一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呢,我们来看看会是谁呢?(螃蟹 )

师: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学习词语:“横冲直撞”)

二、欣赏、理解故事。

1、 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小动物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

师:小鸡怎么说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说的呢?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

2、 幼儿听故事的后半部分。

师: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

三、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数脚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

四、 扩散思维,进行迁移。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螳螂有六只脚,螃蟹有八只脚,蜈蚣有四十二只脚,那除了故事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第一个环节“猜猜它是谁”中,每种动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使幼儿对“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等词语的学习显得非常自然,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在第二个环节“欣赏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顾及了整体幼儿,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应让个别幼儿完整地说。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其它的动物有几只脚,并学一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幼儿情绪高涨,但对于幼儿说的“章鱼有10只脚,在水里游”,我在课上没有及时做出纠正,课后我纠正“章鱼有8只脚,又叫八爪鱼。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脚印》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跑来跑去像什么?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编)

例如:青蛙,毛毛虫等等。

5、表演:脚印

规根据自己的创编内容进行表演。

附;儿歌《脚印》

小鸡的脚,尖尖的,跑来又跑去,竹叶撒满地。

小狗的脚,圆圆的,跑来又跑去,梅花落满地。

小鸭的脚,扁扁的,跑来又跑去,小扇铺满地。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脚步声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故事《脚步声》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文学作品,山羊奶奶根据三只羊走路时脚步声的不同,判断是谁来了。利用这个文学作品,让幼儿学习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判断,不但发展了幼儿细致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幼儿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够留意身边不同的声音。通过学学说说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萌发了初步的角色对话意识。

根据孩子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生长的环境,故事里的“姥姥”这一称呼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把故事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故事中称呼“姥姥”改为山羊奶奶,出现的象声词走路的脚步声也进行了简单化,便于孩子学说。

活动目标:

一、听故事《脚步声》,初步学习故事表演。

二、尝试分辨大羊、中羊和小羊以及其他动物与人群走路时不同的脚步声。

活动准备:

操作图片;故事配音音乐;脚步声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听故事《脚步声》

1、老师分段讲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重点提问:

A、是谁上山去看山羊奶奶了?

B、为什么山羊奶奶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呢?

C、X羊看见奶奶是怎么说的呀?

(幼儿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脚步声,学说三只羊的话。)

2、老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重点提问:

A、X羊的脚步声是怎样的?

B、X羊见到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脚步声,学说三只羊的话。)

小结:哦,原来大羊、中羊和小羊的脚步声都不一样,所以山羊奶奶一下就听出是谁来了。

二、经验迁移

1、你还听到过谁的脚步声

2、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3、教师小结:宝宝还听到了这么多脚步声,原来不同的小动物,脚步声也不同哦。

三、听录音,猜猜谁来了

师:这里还有脚步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录音磁带:其中有妈妈穿着高跟鞋、爷爷用拐杖的脚步声。)

重点提问:

A、这是谁的脚步声?

B、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不相同,仔细听,开动小脑筋,找找特殊的地方。

附:

故事:脚步声(改编)

山羊奶奶住在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天,山羊奶奶病了,不停地打喷嚏:“啊——嚏!啊——嚏”真难受啊!

大羊,中羊,小羊知道了,都要上山去看山羊奶奶。

大羊“踢——突——,踢——突——”上山。山羊奶奶听见了,心想:肯定是大羊。连忙打开门,真的是大羊来了。大羊说:“奶奶,我来看你啦,送你一把青草。”奶奶可高兴啦。

过了一会儿,他们听见“滴笃、滴笃”的声音,他们知道,肯定是中羊的脚步声。打开门一看,真的是中羊来了。中羊说:“奶奶,我来看你啦,送你一篮青菜”。山羊奶奶更高兴啦。

又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哒哒哒,哒哒哒···啪嗒,骨碌碌碌”的声音。咦?这是什么声音?连忙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小羊。小羊哒哒哒跑得太快了,啪嗒,摔了一跤,手上的苹果骨碌碌碌滚下了山。“奶奶,送给你的礼物掉了”。小羊说着正要哭,看见大家笑哈哈地对他说:“没关系”,小羊也笑了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数一数》


设计意图:

随着我园《民间艺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童谣,这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通俗易学的特点吸引着孩子们。《数一数》是一首富有童趣、节奏明快的数字童谣,内容浅显易懂, 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童谣中的数字、可爱的动物及象声词,能唤起幼儿的学习、探索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学习与仿编童谣,使幼儿在学习使用数量词的同时感受其语言美,发展想象力。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初步学习使用数量词。

2、感受童谣的朗朗上口,尝试仿编童谣。

活动准备:

1、创设与童谣相应的背景图片和相应的数卡。

2、幼儿对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理解学习童谣

(一)理解童谣出示背景图---图上有桃树、房子、虫和猪。

1、师: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美丽的桃花树下会住着谁呢?

有几条小虫?小虫在干什么?

2、师:小猪有几头?你们看看这些小猪长得怎样?胖胖的小猪叫肥猪,肥猪睡觉怎么样?

3、师:桃花树下住着小虫、小猪,还会住着谁呢?

咖啡色马有几匹?添上一匹黄马,是几匹马?马儿一跑会发出什么声音?

4、师:"咯咯哒、咯咯哒",是谁在叫呀?有几只母鸡?又来了一只一共有几只母鸡?母鸡生蛋了,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5、师:9和10在哪儿呢?谁能很快把它找出来?

粉红色的桃花有几朵?深红色有几朵?一共有几朵?

师:桃花树下真热闹,小动物们都说:" 桃花树下是我家。"

(二)欣赏童谣教师完整朗诵童谣。

师: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数到了哪些数字?

小结:这首童谣里有1-10十个数字,所以这首童谣又叫数字童谣,它的前面一句是数数动物有多少,后面一句是说说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本领。

(三)学说童谣

1、分句学说师: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

2、完整学说

1)、看图学说。

2)、幼儿有节奏的说。

二 、尝试仿编童谣

1、师:桃花树下真热闹,还会有谁也想来住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本领?你能不能象童谣里那样先数一数、再说一说呢?

2、教师请2-3个幼儿仿编

3、小结:除了有-----要来桃花树下住,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都来呢,请你们数一数,说一说,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童谣去讲给弟弟妹妹听。

童谣

数一数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

相关推荐

  • 中班语言活动《数脚》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习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 活动过程: 一、观看...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脚印》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
    2021-06-1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脚步声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故事《脚步声》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文学作品,山羊奶奶根据三只羊走路时脚步声的不同,判断是谁来了。利用这个文学作品,让幼儿学习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判断,不但发展了幼儿细致的分辨能力,而且...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数一数》 设计意图: 随着我园《民间艺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童谣,这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通俗易学的特点吸引着孩子们。《数一数》是一首富有童趣、节奏明快的数...
    2021-06-2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小手小脚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
    2019-12-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习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 活动过程: 一、观看...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

2021-06-18 阅读全文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故事《脚步声》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文学作品,山羊奶奶根据三只羊走路时脚步声的不同,判断是谁来了。利用这个文学作品,让幼儿学习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判断,不但发展了幼儿细致的分辨能力,而且...

2019-12-1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随着我园《民间艺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童谣,这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通俗易学的特点吸引着孩子们。《数一数》是一首富有童趣、节奏明快的数...

2021-06-2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

2019-12-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