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沙发底下藏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大班绘本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绘本说课稿大全 绘本幼儿园教案设计意图:绘本《沙发底下藏着什么》讲述的是玛丽和爸爸在沙发底下找车钥匙的事儿。玛丽爸爸把车钥匙弄丢了,为寻找钥匙弄得焦头烂额。这时,玛丽为爸爸出了一个主意——到沙发底下找找。玛丽说自己有很多宝贝丢了,都是在沙发底下找到的。于是,父女俩开始在沙发底下找,结果钥匙没找到,却找出了钻戒、项链、梳子以及鸭子、狮子、蜘蛛玩具等一堆宝贝。绘本诙谐幽默,充满生活情趣和父女亲情。歌曲《吉祥三宝》节奏欢快,展现了亲子间浓浓的爱。把绘本《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和歌曲《吉祥三宝》相结合,在节奏、内容和情感上都很贴切。根据音乐结构,我对绘本进行调整,将钻戒、项链、梳子等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段歌词,将鸭子、狮子、蜘蛛等动物名称填入第二段歌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还根据歌曲从绘本中提取相关图片,便于幼儿观察和学习。由于音乐活动要在熟悉绘本的基础上进行,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将绘本阅读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融入音乐,使幼儿多通道参与解读绘本,加深印象;在音乐活动中融入绘本,使原本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情节,提升幼儿理解音乐的能力,以此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的理念。活动一目标:1.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绘本的快乐情绪和亲子游戏的有趣。2.大胆想象、清楚表达观察到的画面内容。准备:从绘本中截取相应图片制作成PPT课件,绘本人手一本。过程:一、感受爸爸丢了钥匙的心情1.感知玛丽和爸爸的形象。(教师出示图1:玛丽和爸爸。)师:瞧,这是玛丽和他的爸爸。你觉得玛丽的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为什么?幼:是一个不开心的爸爸,因为他嘴角往下,很不开心。幼:是一个乱糟糟的爸爸,因为他把裤子口袋都翻到外面了。幼:是一个头发很少的爸爸。因为他用手抓着头发,头发都快破瞅光了。师(小结):对,玛丽爸爸挂着嘴角,瞪着眼睛,揪着自己的头发,裤子口袋往外翻得乱糟糟,看起来像是很不开心的样子。2.猜测爸爸不开心的原因,引出主题。师:玛丽爸爸这么乱糟糟,不开心,还揪着自己的头发,你猜他有可能发生什么事了?幼:他可能工作上碰到了难题。幼:他有可能被领导批评了。幼:他有可能是丢东西了,在自己的口袋里找不到,所以不开心。师:他把口袋都翻出来找,这个东西可能会是什么呢?幼:钱,手机,也有可能是家里的钥匙。师: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来看一看。3.感受爸爸的状态和心情。(幼儿观看图2~3,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师:玛丽爸爸到底怎么了?幼:他把车钥匙弄丢了。师:果然,他像你们说的那样丢东西了,丢了车钥匙。师:玛丽爸爸因为丢了车钥匙而变得一团糟,很不开心。为什么丢了车钥匙会这么不开心?你爸爸丢过车钥匙吗?是不是也很不开心?为什么会不开心?幼:因为丢了车钥匙他不能开车,上班就会迟到,会被领导批评,还要被扣工资。幼:因为没有车钥匙他不能开车,就不能上班赚钱。幼:他很担心,所以就揪自己的头发。师(小结):是啊,玛丽爸爸把车钥匙弄丢了。这可真是糟啊!这可怎么办呢?(析:该环节通过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爸爸丢失钥匙的原因及之后可能带来的结果,感受和理解爸爸的情绪,为之后更好地理解在沙发底下一起寻找宝贝的情节做铺垫。)二、阅读绘本,大胆猜测、讲述在沙发底下找到的宝贝,初步感受其神奇1.拓展思维,猜测沙发底下有十么。师:这时玛丽给爸爸出了个主意,是什么主意呢?(教师出示图4。)幼:到沙发底下找找。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幼:爸爸跪在地下,把手伸进沙发底下了。师:不错,爸爸现在把手伸进了沙发底下。你看他怎么了?幼:他好像摸到东西了。幼:他眼睛瞪得很大,嘴巴也张得很大。师:他一副很惊讶的表情。你猜他在沙发底下可能摸到了什么?幼:他肯定是找到车钥匙了。幼:他摸到了很多脏东西。幼:他摸到了钱。师(小结):你们太有想象力了。沙发底下可能有车钥匙,也可能藏着很多我们想不到的东西。到底有些什么呢?2.自主阅读绘本7~18页(教师事先将其余页面订好),感知并大胆表述其中内容。师:到底爸爸在沙发底下找到了什么?请你们翻看绘本7到18页,等一下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观察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师:你看到爸爸从沙发底下找到了什么?幼:爸爸从沙发底下找到了钻戒、蜘蛛、鳗鱼、扇子、彩钉、海盗、小丑……(教师同步用课件呈现相应图片。)师:原来沙发底下藏着这么多东西,玛丽的、妈妈的、爸爸的都有。这张沙发给你什么感觉?幼:我感觉这沙发就像魔术袋一样。师(小结):你说得太好了。这个沙发就像魔术袋一样藏了太多太多的宝贝。(析:本环节是活动的主体部分,教师采用引导幼儿猜测及自主阅读、表述等方式感知理解绘本的内容,体验沙发底下能找出那么多宝贝的神奇,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为幼儿理解爸爸的情绪情感奠定了基础。)三、体验在沙发底下找到宝贝的快乐1.体验玛丽和爸爸的快乐心情。师:沙发底下能找出这么多东西,玛丽和爸爸感觉怎么样?幼:太开心了,以前丢掉的东西都能找出来。幼:太神奇了,沙发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师(小结):是呀,玛丽和爸爸感觉太神奇了,沙发底下藏着这么多好玩又新奇的东西,好多好多的幸福都藏在沙发底下,真是太开心了。2.回忆生活经验,迁移快乐体验。师:你在沙发底下找到过什么?幼:我找到过变形金刚。师:哇,找到变形金刚,你一定也很开心吧!幼:我找到过水彩笔。师:哦,从沙发底下找到水彩笔,又可以画画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幼:很开心!师(小结):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在沙发底下找到过自己的东西,这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析:教师结合绘本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从沙发底下找出宝贝的快乐情绪。)延伸活动:师:你们家里的沙发底下会藏着什么呢?回到家里也和爸爸找找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呢!活动二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2.乐意进行互动表演,体验歌唱游戏的快乐。准备: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并会唱歌曲《吉祥三宝》。物质准备:课件、音乐、头饰、图片、沙发。过程:一、感受节奏师(出示玛丽的图片):你们还记得她吗?请看,我是怎么和玛丽打招呼的。师:很高兴能见到你呀玛丽你好师:你们能像我这样和玛丽打招呼吗?(幼儿尝试。)师:你们的声音很好听。我们用这样的节奏再来一次。师:太棒了,你们的节奏感很强。师:玛丽家的沙发底下都藏着什么?(师幼一起回顾玛丽家沙发底下藏了什么宝贝。)二、倾听、理解第一段歌词师:我把玛丽和爸爸在沙发底下找宝贝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下面请你们来听听。(教师唱第一段歌曲。)师:歌曲里说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幼:钻石、项链。师:到底对不对,请你们再听一遍。师: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幼:钻戒、项链、梳子。三、在情景中学唱歌曲1.出示沙发,学唱第一段。师:瞧,沙发在这儿,我请一位“爸爸”上来,看看沙发底下藏着什么,把它拿出来。师(唱):爸爸。幼:哎!师(唱):你说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幼(从沙发里找出钻戒图片):钻戒。师:爸爸。幼:哎!师(唱):钻戒拿了下面还有什么?幼(从沙发下找出项链图片):项链。师(唱):项链拿了下面还有什么?幼:梳子。师、幼(唱):钻戒、项链、梳子,哎呀。这么多!师:你们刚才听清楚我是怎么问的了吗?师:对,是唱着歌儿问的。现在我再请一位“爸爸”上来找并且回答,请你们听清楚我是怎么唱的。(教师与个别幼儿再次互动演唱。)师:现在,谁愿意来当“爸爸”?接下来我要请所有小朋友和我一起来问“爸爸”。(师幼互动演唱。)2.在情景中学唱第二段歌曲。师:你们唱得太棒了,特别是××小朋友。接下来,我们要变化了,变成爸爸来问,孩子来找并回答。师:现在,我请××来找找沙发底下还藏着什么,请所有男孩子当爸爸。你们会用唱歌的方法问吗?(××与全体“爸爸”对唱。)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想上来找?请你先为自己找一位“爸爸”,让“爸爸”问,你一边唱一边找。(个别幼儿和“爸爸”对唱。)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和“爸爸”对唱,由“爸爸”问,小朋友答。最后一句一起唱。3.尝试完整演唱。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第一段歌曲里面唱了什么藏在沙发下面?第二段歌曲里面呢?(幼儿回答,教师操作课件点击相应物品。)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来对唱整首歌。第一段孩子问,爸爸答;第二段爸爸问,孩子答。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4.看图谱完整演唱。师(出示图谱):这个图谱你们看懂了吗?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四、创编动作演唱1.依次创编钻戒、项链、梳子、鸭子、狮子、蜘蛛的动作。师:真是难不倒你们,那我要加大难度了。接下来我们要边唱歌曲边做钻戒、项链、梳子、鸭子、狮子、蜘蛛的动作。想想看,你想给这些东西加上什么动作?师:下面我们来PK,男生当“爸爸”,女生当玛丽,分别站在两边,看我的指挥边做动作边演唱。2.为歌曲取名字。师:这么好听的歌还没有名字呢。你们能为它取个名字吗?幼: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师:看来大部分小朋友都赞同“沙发底下藏着什么”这个名字。延伸活动:师:今天回家,你们要把这首歌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对唱,也可以试着把家里从沙发底下找出来的宝贝填到歌词里。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沙子的下面是什么
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绘本内容的奇妙有趣,积极带着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萌发对科学秘密的探索欲望; 2.能通过粗读、精读、再读等方式反复阅读绘本,获得对比前后页读、重点画面细致读、完整连贯读等阅读经验; 3.能在游戏体验式阅读过程中,理解科幻故事情节的神奇有趣。 活动准备: 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每人一本;根据绘本内容制作PPT;地球剖面结构图;自备一件外套用于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引发阅读科学绘本的兴趣 1.师:小朋友喜欢玩沙吗?可以怎么玩? 鼓励幼儿用完整语句简单讲述自己玩沙的经历。 2.PPT集体阅读P1~3。 3.引发幼儿谈论“沙子的下面是什么?” 二、关注共鸣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在书中寻找答案 1.粗读:鼓励幼儿逐页翻书,带着问题“沙子的下面是什么?”自主阅读。 2.精读:结合PPT,帮助幼儿观察重点页面,引导幼儿发现地球里面的秘密。 (1)重点阅读P6~8,结合画面观察,了解沙子的底下是淤泥,淤泥的底下是岩石的科学知识。 师: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呢?刚才小朋友在书中发现了答案。大家先发现了什么?接着发现了什么?最后发现了什么? (2)对比阅读P6~8和P13~15,了解地球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结构是一样的。 结合地球剖面图,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发现的快乐。 (3)集体阅读P9~13,探索地球里面的结构,获得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科学认知。 结合地球剖面图,引发幼儿对神秘地球的探索欲望。 三、关注幼儿阅读特点,鼓励重复阅读故事 1.再读:跟老师一起完整翻书阅读故事。 注意讲故事的语气语调,能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关注,重点读角色的对话。 2.配合PPT,模仿画面中的角色对话。 PPT呈现幼儿感兴趣的画面,幼儿看着画面情景主动表演对话。 四、关注幼儿游戏体验学习,帮助感受科幻故事的神奇有趣 1.通过游戏体验故事的精彩部分 师:快穿上隔热服,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地幔吧! 幼儿用自备外套装扮自己,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角色,在游戏中体验P9~13的故事情节,PPT同步呈现P9~13的页面,营造身临其境的场景。 2.运用多通道参与阅读,感受理解科幻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多通道多感官,边听讲解边看画面边随情节变化表演。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带着小任务通过上网查找、图书查阅、视频欣赏等多途径阅读。 师:沙子的下面是另一处沙滩,故事里的这个答案你想到了吗?还有可能是什么?神秘的地球到底还藏着哪些秘密,请你们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
幼儿园小班绘本《吃什么呢》
设计背景:教材《吃什么呢?》是幼儿东方宝宝11年2月份的绘本刊。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动物形象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在研究教材时我们发现,故事中的教育内容偏向于数学领域的较多,于是我们从事物的个数上开始着手:大象吃苹果---"1"和"许多",小猪吃红薯---手口一致点数"6以内"的数,小兔吃西瓜---能说出两种物体的总数。师幼共读时,带领幼儿一起找出小动物吃东西中存在的小秘密,让幼儿知道事物由大变小、由多变少的自然规律。
活动名称:吃什么呢?
活动目标:
1、能收口一致的点数"6"以内的数,知道"1"和"许多"的区别。
2、体验物体"由大变小""由多变少"的规律。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1、大号绘本《吃什么呢?》、幼儿人手一份小号绘本《吃什么呢?》。
2、苹果、枣子、饼干、香梨等,数量五到六个不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阅读。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本新的绘本,小朋友自己先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的往后翻看。
2)幼儿再有阅读,师巡回知道并提问。
2、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绘本内容。
师:在绘本里面,你们都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逐一出示大图片)
1)大象:有几只大象?它在干什么?
嘴巴里面有几个苹果? 盘子里面有几个苹果呢?
师:甜甜的的苹果真好吃呀!大象唔嘛唔嘛,一口一口吃的好开心。
2)小猪:几只小猪?在吃什么?
手上有几个?盘子里面有几个?(请幼儿上台数一数)
师示范数。幼儿个别数。
3)小兔:几只小兔?他们在吃什么?
小白兔的手上有几块西瓜?盘子里面有几块?
师:手上有三块,盘子里面也有三块。那这一幅图画里面一共有几块西瓜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4)小朋友:在干什么?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几样好吃的东西呢?
随机教育:小朋友啊呜啊呜吃的好开心啊。他有没有挑食呀?没有,而且吃的很干净。他是一个不挑食、讲卫生的好宝宝,我们要向他学习。
3、师幼共同阅读。
1)师:这本绘本讲的是小动物们和小朋友吃东西的故事,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吃什么呢?》
师幼共同手指点读《吃什么呢?》
2)幼儿跟随老师一页一页地往后翻阅。
P3提问:在这一页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们来找一找哦。
师引导幼儿范县苹果越来越小的规律。
3)游戏:《吃苹果》
4)师幼共同寻找在其他小动物里面藏着的小秘密。
4、品尝各种食物。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吃的,猜一猜是什么呢?
(苹果、枣子、饼干、香梨等,数量五到六个不等)
师幼共同品尝,体验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跟着线走
设计意图: 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班级的“材料超市”也投放了一些线,幼儿用线捆扎、系结、玩花绳等,发现线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另外,前段时间孩子们接触了绘本《跟着线走》,从中感受到了用线想象、创造的乐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我设计组织了该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用一根线创造不同造型的过程,感知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验创意表现的乐趣。 在设计“跟着线走”这一活动时,我通过PPT课件引导幼儿跟着一根线进入奇妙的旅程,欣赏一根线创造的有趣画面,获得审美体验,并为大胆表现打下基础。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使幼儿在充满“惊奇”的情境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本活动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欣赏绘本《跟着线走》的PPT课件,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跟着一根线进入奇妙的旅程,欣赏用一根线所创造的有趣画面,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感受用线造型的美感,丰富其想象力,为下一环节积极、大胆地表现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教师鼓励幼儿运用一根线在有粘性的操作画板上大胆想象、表现跟着线去旅行的不同场景,体验用一根线创作所带来的奇思妙想和乐趣。 第三环节:欣赏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不仅体验到线条变化的丰富,增强审美能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产生了进一步创作的愿望。 目标: 1.欣赏用一根线所创造的有趣画面,感知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2.尝试用线表现不同的造型,体验大胆想象、创作的乐趣。 准备: 1.幼儿前期经验准备: 在“材料超市”中投放各种各样的线,供幼儿自由活动时玩;活动室门外有一块穿线板,供幼儿玩穿线游戏。 2.教学具准备: (1)教师用的PPT课件(绘本《跟着线走》的画面),粘性画板一块,毛线一根,音乐《菊次郎的夏天》,绘本《跟着线走》。 (2)幼儿用的有粘性的操作画板、不同色彩的毛线若干。 过程: 一、欣赏PPT课件,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 1.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什么?最近我们一直在玩穿线的游戏,今天我想请你们一起跟着这根线去走一走、看一看,环游大世界。 2.幼儿感受用线造型的魅力。 (1)画面一:大海 师:猜一猜,线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大海及帆船的分解图,幼儿跟随分解图自由猜想。) 师:这片大海和这些小帆船是什么变的? 师(小结):神奇的线带我们来到了大海边。真有趣! 师:这根线还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幼儿自由猜想。)我们跟着线出发吧。 (2)画面二:天空 师(放音效):听,什么声音?(飞机声。)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天空。) 师:怎么没有飞机呢?(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的分解图,幼儿用手指在空中画飞机、热气球等造型。) 师(小结):这根线带领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真神奇! (3)画面三:动物园 师:现在线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动物园里有哪些用线变出来的动物?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如:有弯弯曲曲的小蛇,有长着长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儿感受到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可以用线来表现。) (4)画面四:小农庄 师:线变出了农庄里哪些有趣又好玩的东西?(如美丽的小树林、漂亮的小房子等。) (析:在该环节中,幼儿共欣赏了四个画面。在欣赏画面一和画面二时,教师通过动态演示线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理解用线变出不同物体的方法,解决了造型表现的难点问题;在欣赏画面三和画面四时,教师通过提供不同维度的画面,拓展幼儿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 3.师幼互动,演示用线造型的过程。 师:这根神奇的线带领我们环游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线,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师:这里有一块神奇的魔术板,谁来试试看? (析: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帮助幼儿拓展视野,从不同维度去想象,另一方面也借此了解幼儿的想法。另外,教师有意识地和个别想象力较丰富的幼儿一起在操作画板上互动,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能想象出一根线去旅行的地方,但不会表现自己的想法。 预见性教育策略: ●了解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在操作画板上共同摆造型。 ●引导幼儿摆好造型后用“小手轻轻压一压”的方法固定造型。 师(小结):这根线真有趣,带我们来到了××(地方)。 二、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 1.幼儿明确创作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和一根线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会带你们去什么地方旅行,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在创作中能否用一根线表现事物的大致轮廓。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的幼儿表现物体时用一根线可能有余,有的幼儿表现物体时用一根线可能不够。 预见性教育策略: ●对于用一根线有余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注意画面布局,要求幼儿撑满画面,或可引导幼儿用多余的线表现物体内部的细节,如花纹等。 ●对于觉得一根线不够用、无法表现完整物体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幼儿再连接一根线进行表现。 (2)幼儿能否表现出不同的、多样的物体。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表现的物体比较单一,有可能只会模仿教师的范例。 预见性教育策略: ●了解幼儿的想法,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从不同维度去想象。 (3)幼儿使用毛线创作时是否遇至Ⅱ困难。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毛线在操作画板上有脱落或翘起的现象。 预见性教育策略: ●引导幼儿用“小手轻轻压一压”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赏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乐 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表现的作品内容。 延伸活动: 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师:今天我们跟着线去旅行,去了许多神奇的地方。线还会带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绘本《跟着线走》,鼓励幼儿进一步阅读,跟线一起去旅行。)摘自:《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我的身体,这是什么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动动,感知自己的身体部位。
2.尝试用"刷刷刷,刷XX,XX刷得真干净""搓搓搓,搓XX,XX搓得真干净"的话来表述画面内容,提升表达能力。
3.感受熊宝宝与熊爸爸之间的亲情以及快乐洗澡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角色,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动物朋友,看看是谁呀?几只熊?
我们听一听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宝宝和贝贝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熊爸爸和熊宝宝今天要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逐页看图,尝试表达
1.看看,他们准备去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们经常洗澡吗?是的,爱干净的宝宝要经常洗澡。
3.熊宝宝和熊爸爸会怎么洗澡呢?我们来听一听。
4.宝宝帮爸爸洗哪里?用什么洗的?贝贝用什么洗的?宝宝怎么说的?贝贝呢?
5.他们又帮爸爸洗哪里呢?(幼儿自由说)宝宝、贝贝和你们说得一样吗?
6.宝宝、贝贝真能干,爸爸要夸奖它们呢。(录音)
7.呀,熊爸爸怎么啦?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听,爸爸怎么说?
8.最后看看洗哪里了?宝宝和贝贝是怎么洗的?
9.熊爸爸变成怎样的了?听听熊宝宝开心地说了什么?宝宝和贝贝变成了什么?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冲水吧。
10.熊宝宝和熊爸爸浑身洗得干干净净,瞧,他们在浴缸玩游戏,多开心呀!
三、快乐游戏,体验乐趣
1.说一说熊宝宝帮熊爸爸洗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熊爸爸:熊宝宝帮我洗了这么多地方,你们还记得是哪里吗?
2.玩泡泡游戏,巩固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3.帮同伴洗澡,体验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