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孩子穿系带服装
发布时间:2020-01-09 活动方案穿珠子幼儿园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家长为孩子穿上了保暖的卫衣和棉袄,鞋子也开始从套脚的形式,变成系带了。不愿意让孩子穿这些系带服饰,不是因为老师怕麻烦,不愿意多次为幼儿将散开的带子系好,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孩子穿系带服饰的潜在危险
孩子常见的系带服饰包括卫衣的帽子上的系绳和鞋子的鞋绳,据有关科学实验显示,孩子在玩滑梯时,若卫衣帽子处系绳卡在滑梯某缝隙,按照每个幼儿25kg体重计算,同时考虑从滑梯上,冲下过程中的重力因素和瞬间冲击力的影响,幼儿在下滑过程,产生的冲击力,足以致幼儿死亡,更不用说系带的鞋子了,日常活动上下楼梯、户外玩耍、区角活动,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翻滚、踩踏、摔跤事件。
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穿系带服饰,是为了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其实按照一般实际发展来说,家园共育执行较好的家庭,孩子的手部发展确实优于其他幼儿,但孩子的忧患意识较成人薄弱,往往沉浸在游戏中就不会顾及鞋带、衣绳,甚至将衣服系绳当做玩具,相互拉扯。
也许你觉得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太小了,然而一旦发生了这些问题,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幼小的生命,都不复存在,而且无可挽救,这样看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爸妈们教育孩子的心理,老师能理解,我们会尽量选择安全有趣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手部肌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欧盟有关儿童衣服的标准
头部和颈部区域:(0-7岁)不允许有任何束带或绳索;可调节搭襻的长度不超过187.5px(约8cm)是可接受的;以缝纫或其它方式固定在服装上的装饰,如蝴蝶结,不能有长度超过187.5px的自由末端;任何环绳/线圈的周长不能超过187.5px;
前后的腰部区域:束带有自由末端时,每端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50px(约15cm);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和可调节搭襻的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50px;前部和背部的打结腰带或装饰腰带从系着点至松开处长度不超过900px(约35cm),且对于0-7岁儿童,腰带散开时不能超出服装底摆。
胯部以下底摆区域:服装底摆在胯部以下时,底摆束带、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包括套环)不能垂在服装底摆以下;服装底摆处的束带或绳索应平贴在服装上。
背部区域:不能有任何束带、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束带或绳索更不能在背部打结,打结腰带和装饰腰带除外。
袖子:当服装扣牢时,长袖袖摆处的束带、功能性或装饰性绳索要完全在服装里面;
?我国在2016年6月1日也正式实施了首部国家童装标准,甚至部分规定严于美日。
在机械安全方面,标准对儿童服装头颈、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绳带作出详细规定,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
在家中,不仅是父母,有时候连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五个人,一起看管一个孩子,也难免会有疏忽,而幼儿园基本是三个老师照顾二三十个幼儿,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把“预防”工作做到位,发现和解决幼儿生活中隐藏的危患,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随笔:老师为什么不穿袜子
我班有一名小朋友,上幼儿园经常不穿袜子,鞋子因为有汗臭味就会变得特别难闻。小朋友之间也经常议论他,说他不讲卫生。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让他离自己远点儿。我对他说:“你以后每天要洗脚,要穿好袜子哦,穿上袜子才会更卫生,你的脚才会更舒服。”后来这个小朋友改掉了不穿袜子的习惯。我还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从心里感到欣慰。
直到有一那天,这个男孩子很莫名其妙地跑来指着我的脚对我说:“老师,你怎么没穿袜子?你也不讲卫生了。”我当时愣了一下,看看自己穿着凉鞋的脚,确实不太好看。便说:“夏天这么热,就不用穿袜子了,夏天很多人都这样的。”
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他讲过的话,而如今我这样的回答有些不妥。可能孩子会理解为,只要是夏天,我就可以不用穿袜子,或者他还在疑惑着,老师为什么可以不穿袜子,我就不可以不穿袜子。我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内疚。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从这件事情,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应该更加规范、严谨。我们教师不仅在教授孩子有形的知识,还在潜移默化着他们的兴趣、思想、情感等这种隐形的教育,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为什么孩子在家、园表现不一致
经常会有家长抱怨,孩子在幼儿园跟在家时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穿衣,按时睡觉,跟小朋友友好相处;可一回家就完全变了样,胡搅蛮缠、任性耍赖,恨不得衣来伸手……
我们的宝贝为什么会变为“两面派”?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带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幼儿在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也就变得不听话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应该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定,让幼儿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家规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生活规律
2.制定行为准则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例如:
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幼儿长说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要教幼儿识别,禁止接触。家中来客要懂礼貌,大人说话不插嘴,客人面前不哭闹,乐意把玩具、食品拿出来与小客人一同分享;随父母外出做客要主动叫人、问好,不大声喧哗,接受礼物、食品要道谢,不得到主人许可不乱动人家的东西,绝对禁止随便开人家的抽屉。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
3.提出劳动要求
劳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增强责任心,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尊重他人劳动等良好品质。
幼儿劳动应从自我服务开始,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来说,3岁学会用匙吃饭、穿脱袜子、收拾玩具;4岁学会刷牙洗脸、穿脱衣裤、系鞋带;5岁学会用筷子吃饭、整理自己的抽屉。
另外,可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2岁的幼儿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3、4岁的幼儿可以分筷子、端饭;5、6岁的幼儿可以折衣服、叠被子、买小商品等。
幼儿乐意做事,而且非常负责,但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因此,培养幼儿劳动不有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多指导,多鼓励,千万别说“帮倒忙”、“越帮越忙”之类的话打击的孩子的自信心。
晴晴为什么又不喜欢上幼儿园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的晴晴长大了一岁。成为了我们启航班的大姐姐了,变得乖巧懂事了许多。回想起上学期的晴晴,每天的入园时间是她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老远就能听到她嚎啕大哭的声音,边哭边喊:“我不爱上幼儿园,我不爱上幼儿园”。满脸的泪水,真是让人看了心疼啊!也难怪晴晴的妈妈有时会含着泪水对我说:“老师,孩子入园已经两个周了,和晴晴一起入园的孩子,他们都不哭了,可我们家晴晴怎么回事?让您多费心了。”家长的这一番话,让我心里感到同样不是滋味,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说句心里话,晴晴的性格非常特殊。在园里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出色,就是在每天早上来园时的这段时间哭闹,反差很大。在晴晴身上我付出了许多许多。。。。。。。相比而言,比其他的孩子付出的要多几倍,甚至更多。但晴晴的转变却不敬人意。对于这件事,我深刻地反思过自己,我是个失败的老师。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晴晴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妈妈紧缩的眉头也不再皱起,脸上的笑容和晴晴一样变得灿烂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可就在新学期开学的二个周,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早上又听到了熟悉的哭声,是谁?是晴晴吗?我闻声走了过去,一看,就是晴晴。只见晴晴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边哭边用一只手力地握住自行车上的小椅子,另一只手攥住妈妈的衣服,不肯下车,嚷着要回家。着急上班的妈妈皱着眉头并带有一丝不满的说:“王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这几天晴晴又不喜欢上幼儿园了,今天早上更不愿意来了。”我一脸茫然。这是怎么回事?我赶紧走了过去,伸出双手去抱晴晴。原想,在这种情形下,晴晴是不会让我抱的。可是,在我伸出双手的那一瞬间,晴晴的双手也顺势伸了过来,扑在我的怀里并停止了哭声。妈妈看到这一情景,脸上带有一丝的安慰转身走了。我抱着晴晴边走边问:“晴晴,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晴晴没有回答我,只是用她那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我,好像要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来到了活动室,我想把晴晴放下,可晴晴的手使劲的搂着我的脖子,说:“王老师,再抱抱我吧!”“好的,老师再抱你一会儿,等其他小朋友来了,你可要下来,好不好?”我笑着说。晴晴使劲的点了点头。孩子们陆续来到了活动室,我把晴晴放了下来,开始为才入园的幼儿脱衣服,与他们做了简单的交流。等我忙完后,后头一看,发现晴晴一直在原地站着,一动不动呆呆的看着我。往常的晴晴会自己主动脱下外套,挂到衣服架上,今天这是怎么了?我不解地问:“晴晴,你怎么了?快脱下外套呀。”
“我不脱,老师,我什么时候回家呀?”说着,晴晴又想哭。我赶紧把晴晴揽到怀里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知道吗?老师最喜欢你了”。晴晴瞪着惊喜的眼睛说:“真的吗?你最喜欢我了?”我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晴晴。”说着我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口。晴晴高兴的摸了摸脸,然后低着头委屈地说:“那你为什么给他们脱衣服,不给我脱衣服?我知道老师原来喜欢我,现在不喜欢我了。”孩子的这一席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是啊!自从新学期开始,我把更多的都精力放在了新入园的幼儿身上,忽略了晴晴的感受(包括其他老生)。
回想起上学期,我对晴晴宠爱有加,晴晴就像一个“小尾巴”不离我左右。我也不时的与晴晴谈谈心、摸摸她的头。那时的晴晴感受到老师最喜欢她。才使他慢慢地喜欢上幼儿园,而新学期,我以为晴晴经过一学期的锻炼,许多事情用不着老师再操心了,很自然的放下了她,精力全部放在了新入园的幼儿身上,没有及时与她沟通,没有做任何的解释,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我深刻地反思之后,我感到每一个孩子的感情都是细微的,他们总是在全身心的注意你,稍有疏忽,就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因为他们都需要老师的爱,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感情世界!
上幼儿园不一定要穿新衣服
“老师,麻烦您对孩子说下,上幼儿园不一定要穿新衣服,我家的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是问我穿什么衣服,老是着吵我买新衣服,真是拿她没办法了,她最听老师的话了,麻烦老师跟她说说吧!”这是一位妈妈给我的QQ留言。
怪不得这几天有几个小女孩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在相互交谈着,偶尔也有孩子来给我看下,我还笑着说::“真漂亮,新买的吧!”孩子往往是高兴的点点头。看来是我自己疏忽了,没有留意孩子们的变化,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过分的追求新衣服,让孩子们曲解了美的含义了。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于是晨间谈话时,我给孩子讲了“雷锋叔叔小时候”的故事,向孩子们灌输现在生活好了也不忘艰苦朴素的思想。之后,我又挑选了几个穿得整洁干净、衣服并不是新的孩子站出来,并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想不想看我们班的时装表演!”“想——”看得出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就在欢快的乐曲的伴奏下,这些孩子学着我的样子,大方走起路来,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优美,但举手投足中都充满了自信。看表演的孩子们情不自禁的为他们鼓掌。
表演结束时,我问小朋友:“刚才这些小朋友表演得好不好?他们穿得都是新衣服吗?”孩子们都说这样的表演很好。回答问题也很清楚,“不是,他们有的是旧衣服。”我就因势利导说:“这几位小朋友虽然不是新衣服,他们的衣服很干净整洁,这样穿起来也一样很漂亮、很好看。只要我们穿的衣服干净整齐,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都是漂亮的孩子。”“老师,我穿的也不是新衣服,但是我的衣服也是干净的!”“老师,我以后也要穿干净的衣服来!”孩子们纷纷谈论着,我看看每天要穿新衣服的那位宝贝,她也看看我,说:“老师,妈妈以前给我买的衣服也很漂亮的,我也叫我妈妈不要给我买衣服了,等我衣服变小了,再买!”我表扬了她,真是一位聪明的孩子。
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对外在美有个全新的认识!
教孩子穿衣服
今天下午,我一上班便来到幼儿寝室,只见他们一个个跟“熊宝宝”似的呼呼作响,睡得香极了。虽然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还真不想惊扰他们的美梦,但想想接下来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只好把他们叫醒,我轻轻地叫了一声:“熊宝宝们,天亮了,该起床了。”有几个早醒了的幼儿便一咕碌爬了起来,其余的幼儿便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嘟囔着:“老师,我还想睡。”有几个懒虫甚至连眼睛都不睁开,转过身接着又睡着了,这么冷的天,被子里实在太舒服了。于是我又故意对着那些醒了的幼儿说:“熊宝宝们,我们来穿衣服比赛好不好?”只听见一声:“好!”“熊宝宝”们一个个从被子里爬了出来,他们拿着衣服个个准备好了,只等我一声令下,有几个“狡猾”的家伙还没等我说“开始”便穿了。我举起右手做好发令的姿势说声“开始”。只见他们有的拎着衣服领子、有的拿着衣服袖子、有的提着衣服帽子,各种穿衣服的动作都用上了,一幅幅争先恐后的景象。可谁曾想,不到半分钟有几个幼儿便象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拎着衣服来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不会穿。”我接过衣服正准备帮他们穿上时,转念一想,可不能这样挫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教他们穿衣服呢。我说:“等等好吗,你们看老师。”我马上也把外套脱了下来,双手抓着衣领把衣服背面对着自己,一边示范一边念着:“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小朋友的注意全都集中在我身上了,一个个在认真地学着,我便让幼儿跟我一起边念儿歌一边学穿衣服。几分钟以后,大部分幼儿穿戴整齐地出现在我跟前,个个得意地说:“老师,我自己穿的。”我忙说上一句“真棒!”看来,今天的儿歌没有白学,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此不再依赖他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寻找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门为什么打不开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门为什么打不开”!
团结互助,一直是我园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对孩子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大家在互帮互助的氛围里和谐生活,其乐融融。
但孩子的想法有时是单纯的。
在他们眼里,团结协作就是凡事大家一起动手,多给以别人无私地帮助。
于是,当活动室外有人敲门时,一个孩子跑过去,随之五六个孩子也会跟过去。
好几双小手热心地旋转着门锁,外面的人等待良久,门都开不开。
诸如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团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
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团结没有效果呢?那只是动动手指的事啊,一个孩子就能简单解决啊。
为了解开孩子心中的困惑,我用板画的形式改编了“蚂蚁搬豆”的故事。
(画:圆洞,一只小蚂蚁从里面钻了出来)“一只小蚂蚁,今天轮到值日啦,他要去为大家找食物。
小蚂蚁很兴奋,因为他长大了,可以为集体做点儿事情了!小蚂蚁高兴地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
在那里,小蚂蚁找到一颗很大的黄豆。
呀,真重呀!靠小蚂蚁一个人的力量不行。
小蚂蚁决定回洞里请小伙伴帮忙,因为他知道团结力量大。
不一会,三只小蚂蚁排成一队,跟在第一只小蚂蚁的身后,向大黄豆行进。
不久,他们来到了大黄豆旁。
(画:一只蚂蚁在上面咬住黄豆,一只在下,一只在左,一只在右。
)他们使劲地拉呀拉,可是大黄豆好像使了定身术,仍然一动也不动。
”
讲到这,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小蚂蚁请来了小伙伴,豆子还是拖不动?”一凡说:“因为豆子太大。
”我提示他:“四只小蚂蚁的力量足以拖动豆子了。
”瑞瑞说:“因为他们挤挤闹闹的。
”
硕硕说:“因为他们不排队。
”……孩子们的回答终于接近答案了。
我在豆子的上下左右四面画上表示力的箭头。
扬扬恍然大悟:“因为小蚂蚁有的往上拖,有的往下拖,有的往左拖,有的往右拖。
”“扬扬真聪明!”我取来毛巾,请孩子们实践。
结果四个孩子向不同方向拉毛巾,毛巾纹丝不动。
我又继续提问:“小蚂蚁怎样做,才能把豆子运回去呢?”小远说:“两只小蚂蚁在左边拖,两只小蚂蚁在右边推。
”文文说:“排成一队朝一个方向拖。
”……“主意不错!”我肯定他们。
随后在小蚂蚁下方分别画上箭头,问:“他们用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成了一条直线。
”“方向是一样的。
”我紧接着问:“指向哪里?”“蚂蚁洞。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继而告诉孩子们:“有的时候,盲目的团结是不行的,大家的想法必须一致。
大家的心要想在一处,劲也要用在一处;另外,在行动前,大家可以先进行协商,要看是不是扰乱了别人的秩序。
”
故事讲完了,一个孩子说:“以后开门,一个小朋友去就行了,我们会坐在位子上静静等待。
”
不知道本文“门为什么打不开”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我为什么看不到
今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独占独霸的习惯非常严重,再加上班内玩具数量不很充足,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抢玩具的现象,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越是担心的事,它偏偏又发生了。佳佳跑菲儿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那个积木小车,我急忙抓住佳佳的手叫到旁边就是一顿训话教育:“怎么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呢,这样做对吗?“佳佳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许多,当我回头看菲儿时,我发现她正拿着那个积木小车瞪着眼看我,我不解的问她:”菲儿,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菲儿小心翼翼的说:“我要把积木小车给佳佳玩,老师不是说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吗?”我的脸就红了。我想了很多,我竟然小气的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替孩子处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这才发现很多时候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的会更好。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回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回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混世反斗星”轲轲,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地坐着上课。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轲轲回来啦,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早上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轲轲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
该吃早餐了,轲轲喜欢今天的汤粉,吃完了却没说要再添一点。吃完的幼儿都去玩玩具了,轲轲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轲轲真好!上课了,我发现轲轲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轲轲身边,摸摸他的头,天,好烫,我明白了,原来辉辉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轲轲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轲轲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轲轲说:“轲轲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辉辉这才听话地走了。
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轲轲妈妈打电话来对我说,轲轲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轲轲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孩子,你为什么恨老师
今天中午,我组织孩子们洗手时,国道远忽然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恨你!”听完他的话我觉得很纳闷就问:“你为什么恨我呀?”他说:“因为你刚才训我了!”我这才想起,早晨国道远拿了一根穿火腿肠的棍,因为它的头上很尖,我怕有危险,就说:“拿这么个棍来干嘛,赶紧扔了!”由于着急可能语气稍重了些,接着我又忙着接别的孩子,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他还记在心里。我想了想对他说:“对不起,刚才老师因为着急语气不太好,那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着急的让你扔了棍吗?”国道远摇了摇头,我说:“你看穿火腿肠的棍儿上面有个尖尖的头,如果不小心跌倒了就会戳伤眼睛或脸蛋,如果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你身上,也许还会扎伤别人,所以老师很害怕,很着急,说话就重了些,你说老师是为了谁好呀?”程成说:“是为了我和小朋友好,老师,我不拿尖尖的棍子来了!”我接着笑着问:“那还恨老师吗?”程成不好意思的笑了:“不恨了。”我听了也如释重负。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理解水平,在我们对他们进行表扬或惩罚时,必须让他们知道我们表扬或惩罚的原因,让他们知道自己对在那里,错在那里,这样才能发挥我们所实施的教育措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