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10~12个月宝宝户外行走训练的亲子指导

发布时间:2020-01-11 幼儿园户外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亲子户外活动方案 小班12月教育笔记

10个月之后的宝宝逐渐进入了行走训练的关键期,随着他们月龄的增加,他们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活动范围也相对扩大了,室内的活动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大动作发展上的需求,他们更愿意到户外去,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活动中,发展各项大动作技能。

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设计亲子活动课程时,特意将10~12个月宝宝的行走训练活动安排在户外进行,让宝宝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尝试练习行走,体验不同的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官刺激,提高宝宝平衡行走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他方面的同步发展。

根据多次开展10~12个月宝宝户外行走训练亲子指导活动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三个保证此类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即环境创设要体现多样性,材料提供要有层次性,家长指导要有针对性。

一、创设多样性的环境

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教师在活动前精心创设活动环境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动作、积累经验。我们在开展户外行走训练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宝宝动作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不同的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官刺激,挖掘环境的多样教育功能,丰富该活动的教育价值。

宽敞的草地和平整的塑胶软地是我们早教指导中心主要的户外活动场地,在这一宽敞而又安全的场地上开展宝宝的迈步行走训练是非常适合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小脚来回走一走”的活动,引导宝宝在成人的搀扶下,在草地和塑胶软地之间来回行走。活动过程中,我还鼓励家长帮宝宝脱去鞋子,让宝宝穿着袜子在草地和塑胶软地上行走,感受这两种场地给宝宝带来的不同感官刺激。

当宝宝走在草地上时,他们不仅能感觉到草地的柔软,也能体验到小草扎在脚底有点痛,又有点痒的感觉。然而,当宝宝在塑胶软地上行走时,又能体会到与走在草地上完全不同的感觉,塑胶软地是有一定硬度的,宝宝在上面行走时,他们的脚底不但能感受到地面的硬,还能感觉到地面的粗糙。其实,成人根本不需要用语言去告诉宝宝这些不同的感官刺激,通过观察宝宝与环境的互动情况我们发现,宝宝已经自主体验到不同的场地给他们脚底带来的不同刺激。因此,活动中就会出现有的宝宝拒绝将另一只脚踩在草地上,只愿意在塑胶软地上行走。

“小脚来回走一走”活动是针对10个月刚刚开始学习迈步行走的宝宝设计的,当宝宝12个月大时,他们的行走能力在不断提高,有的宝宝已经能开始独立行走,有的宝宝也已经能拉着成人的一只手较平稳地迈步行走。这时我便将宝宝带到我们早教指导中心最有特色的场地——高低起伏的小山坡以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区域,在这两个富有野趣和童趣的环境里,我们和宝宝一起玩“你好,你好”的游戏,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宝宝迈步行走的训练。

在高低起伏的小山坡上行走对宝宝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来说是一个挑战,宝宝要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身体的位置,尝试控制身体的平衡,努力使自己在小山坡上不摔倒。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游戏区域对于即将能独立行走的宝宝来说,则起到了推进其行走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宝宝在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时,在家长的鼓励下,他们在“七个小矮人”之间尝试着独立行走。在这两个区域开展的迈步行走活动,不但能使宝宝在有趣的环境中不断挑战自己的行走能力,而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越来越多的宝宝敢于、乐于独立行走。

二、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0~3岁婴幼儿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月龄段越小的宝宝来说,这种差异就越明显,即便是同样月龄段的宝宝,在行走能力的发展上也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应该充分了解班级里所有宝宝目前的发展水平,然后再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宝宝的动作发展需求。

在开展10~12个月宝宝户外行走训练活动时,我根据班级宝宝的实际发展水平,选择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活动辅助材料——呼拉圈、大龙球和小推车。

带声响的塑料小推车和大龙球适合那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走技巧,即将会独立行走,但目前还走不稳的宝宝。活动中,有的家长让宝宝双手握住小推车的把手,鼓励宝宝慢慢向前走,也有的家长鼓励宝宝推着大龙球在小山坡上慢慢行走。此时,家长则紧跟在宝宝后面,控制好宝宝的行走速度和方向,做好保护工作,以免宝宝向前摔倒。

大小不同的呼拉圈则可以用来和宝宝开展“扶圈行走”的游戏。这个游戏适合有行走愿望,但还没有掌握迈步行走技巧、平衡能力又较差的宝宝。

对于那些平衡能力较差的宝宝,教师引导家长让宝宝站在呼拉圈内,双手握住呼拉圈,鼓励宝宝慢慢地迈步向前走。此时的呼拉圈是宝宝的“椅背”,它可以帮助宝宝控制身体的平衡,帮助他们完成迈步行走的训练。在这一环节中,呼拉圈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而对于平衡能力相对较好的宝宝,教师则引导家长尝试让宝宝站到圈外,与家长面对面握圈行走。此时的呼拉圈又成了宝宝的“拐杖”,宝宝在迈步行走的同时,要努力尝试学习控制身体的平衡。在这一环节中,呼拉圈起到的则是推进作用。

在同一个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宝宝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每一个宝宝的动作发展。同样,相同的活动材料也能适合不同能力的宝宝使用。这些活动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是否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现场指导是否具有针对性。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指导

活动的环境是教师预设的,但是宝宝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却是自发的。教师在活动之前预设的教育目标是该活动最终应达成的教育效果,而非对活动当前的价值判断。有效的早教指导就应该体现在,教师能针对宝宝当前的活动情况,适时地向家长解读宝宝的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指导,帮助家长认识到宝宝目前活动的价值所在。

在组织开展“彩色小路”的游戏活动中,我特意在积木搭建的“彩色小路”旁放置了一些毛绒玩具,设置成不同大小的障碍物,目的在于引导宝宝尝试在行走中学习下蹲拾起障碍物。在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班级里一个11个月大的宝宝在扶着“彩色小路”行走时,突然发现小路尽头的地上有一只“毛毛虫”,于是他扶着“彩色小路”,慢慢地走到“毛毛虫”跟前,蹲下身子试着想拿起地上的“毛毛虫”。起先,由于距离太远没有拿到,于是他马上调整了位置,向前又走了一小步,接着尝试。这次虽然能碰到地上的“毛毛虫”,但是由于抓握的方法不对,还是没能拿起“毛毛虫”。此时,他并没有放弃,仍然继续尝试着。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终于顺利地拿起了“毛毛虫”。

针对我观察到的这个宝宝的情况,我及时地向家长进行了行为解读,帮助家长了解到,宝宝这一系列的探索行为其实是他的一个思维过程。宝宝在完成“毛毛虫”的拿取过程中,发现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宝宝在不断调整动作的过程中,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一般来说,家长在活动过程中总是关注宝宝动作的完成情况,而宝宝在活动中的行为对他们的发展有何价值,这是家长容易忽视的。通过教师的解读,家长不仅能发现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也能帮助家长学会有效地观察宝宝的行为,从而能够正确地引导宝宝参与游戏。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12个月宝宝亲子互动小游戏


趣识身体部位

培养技能:训练宝宝的记忆能力

游戏玩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时的宝宝应该可以认识自己身上的各个器官了,如手、脚、嘴巴、眼睛、肚子、屁股等,尤其是洗澡的时候可以不断重复认识。

训练宝宝的记忆能力,宝宝最先认识眼、耳、口鼻、手脚等,然后会认脖子、肩膀、膝盖等。

拆礼物

培养技能:手眼协调性,理解物体恒存性

游戏玩法:让宝宝坐在浴盆中,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别处一小会儿,用一块湿毛巾“包”上个小号的洗澡玩具,比如橡胶鸭或塑料恐龙。把“包装”好的礼物拿给宝宝,说:“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宝宝会打开毛巾,高兴得大声尖叫,而且马上就要再来一遍。

如果你手边有两块毛巾,你就可以在宝宝打开第一件礼物时,包裹第二件了。等宝宝再大一些,灵巧性更好的时候,他就会想要自己包裹礼物送给你,让你打开,这可是培养他慷慨天性的极好方式呢!

动物叫

培养技能:语言发展

游戏玩法:对照动物图片,告诉宝宝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鸭子是“呷呷”叫,小羊是“咩咩”叫,让宝宝先学会1~2种动物的叫声,熟悉后再学其他的声音。

表演儿歌

培养技能:语言能力,动作能力

游戏玩法:用动作来表演儿歌:妈妈一边唱歌,一边同宝宝一起做动作,然后过渡到妈妈唱歌,宝宝动作表演。如:

找呀找呀,找朋友,(招招手)

找到一个好朋友。(对人点头)

敬个礼,(做敬礼动作)

握握手,(伸手与人相握)

你是我的好朋友。(先指对方,再指自己,再握手)

再见!(挥手)

适合2-3岁宝宝的亲子户外游戏


1小小邮递员

训练走、跑交替和变速能力

准备工作

三种颜色信封,粉笔

游戏玩法

1.妈妈制作白、绿、蓝三种颜色的信封,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宝宝站在圆圈上,妈妈站在圆中间。

2.活动时,当妈妈举白信封,宝宝喊“嘀嘀”,模仿驾驶汽车动作快步前行;

3.妈妈举起绿信封,宝宝喊“咔嚓,咔嚓”,双手屈肘在体侧前后绕环模仿火车慢跑;

4.妈妈举起蓝信封,宝宝喊“轰——”双手侧平举模仿飞机快速跑;

5.妈妈说:“信送到了!”宝宝则慢慢停下来;

6.妈妈可以变换各种信封,让宝宝从快跑—慢跑—快走,也可以是从慢跑—快走—快跑,做各种变速能力。

2走线

敏捷和平衡

游戏玩法

妈妈在室外的空地上写一个大大的“田”字,让宝宝在笔画线上跑动,宝宝跑动时,妈妈应在线上追和堵,要求宝宝一定要踏线跑动。

妈妈应根据宝宝跑动的速度调整自己的追堵速度。

3往返跑

速度和耐力

游戏玩法

选择林中的空地,让宝宝自由地滚爬、奔跑、追逐。

让宝宝选择一棵大树,以此为终点,跑过去,摸一下大树,再跑回来。妈妈和宝宝比赛,一起跑过去,看谁先跑回来。

4美丽的树叶

认识树叶

准备工作

胶水、树叶

游戏方法

1.带宝宝去户外捡树叶,引导宝宝捡颜色、形状不一样的树叶。

2.一边捡一边和宝宝欣赏树叶的色彩和形状,让宝宝用手指轻轻地触摸光滑的或有锯齿的树叶边缘,或用自己的手与不同的树叶比比大小,并让他说出直观的感觉。

3.把树叶装到袋子里带回家,用布擦洗干净。

4.妈妈与宝宝一起来对树叶做大小、颜色的分类。

5.妈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树干,和宝宝一起给树干贴上树叶。

6.妈妈再教宝宝用大拇指和食指合作,将大树叶撕成许多小树叶,然后将小树叶一张一张地蘸上糨糊,贴在树干上。

7.也可让宝宝挑出一些好看的树叶,把它压在镜框里,妈妈写上叶子名称、收集日期、收集人名字等。

5卖羊肉串

小手更灵巧

游戏玩法

妈妈领着宝宝到户外走一走,引导宝宝观察树叶飘落的景象,教宝宝认识各种树叶。

让宝宝踩一踩树叶,再让宝宝捡起树叶,用一根树枝串起来,像羊肉串一样玩游戏。

6捉虫子旅行

认识昆虫

准备工作

带盖的干净小罐、镊子、夹子、手套

游戏玩法

带宝宝去公园或树林里,带上小罐子、镊子、夹子等工具,一边走一边找虫子,尤其是在石头底下,如蚂蚁、蜘蛛、蚯蚓、蜗牛等。

用镊子、夹子或用手指及手套轻轻夹起,放入带盖的罐中。教宝宝认识那些能叮咬或蜇人的昆虫,并帮助宝宝识别无害的昆虫。

7平衡木

游戏目的

走平衡木,对宝宝来说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还能促进宝宝大脑、小脑的发育和四肢的协调。

游戏玩法

在正规的平衡木上练习,或以身边是东西代替,像马路牙子、花坛的边等等。

做此训练应循序渐进,比如应先走宽些的,熟练了以后改走窄一些的;最初两脚交替走,慢慢地要求宝宝脚跟对脚尖,而后要求宝宝两手侧平举,进一步让宝宝手上托点东西———托两杯水,力争水不洒出来或头上顶点东西而不掉下来,到终点后取下附加物,双脚跳下。

小提示

宝宝能走稳路,就可做这项运动。最初可牵着宝宝一只手,大一点后让他独立完成。往往,两岁半的宝宝在稍宽的平衡木上就能走得很好了,但此时还不能做附加动作。

平衡木或替代物不宜过高,一般离地面一尺左右,最高不超过50公分;初学者选择的平衡木宽度最好不小于15公分。

一岁多的小宝宝走到终点时,需要爸爸妈妈抱下来,宝宝自己跳下容易造成腿脚挫伤。

8寻找小蚂蚁

热爱探索

游戏玩法

带宝宝到户外,寻找蚂蚁,可以带一个放大镜,让宝宝看蚂蚁身体构造、走动路线,并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情形。

父母需让宝宝在安全的状态下活动,并指导宝宝什么是危险的行为、什么行为影响自然环境生态,建立宝宝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父母细心训练宝宝多爬行


翻身训练

4至6个月的宝宝,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日臻成熟,会出现一些反射反应,跃跃欲试地想来个“咸鱼翻身”。先是尝试着趴下,再试着平躺,小宝宝好有韧劲啊,一刻都不停息。

方法指导

宝宝清醒时,平躺在床上,妈妈将吸引宝宝的玩具置于他的一侧,让宝宝的头轻轻往一边歪过去,如果他对玩具感兴趣的话,甚至会伸出手去,这样的动作会带动宝宝身体慢慢地转过去。妈妈也可以用双手抓住宝宝的脚,慢转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带动身体翻转。

妈妈抱起宝宝,让宝宝与自己的身体保持一段距离,最好不要让宝宝贴着妈妈的胸部。与宝宝讲话、逗他玩乐,吸引他看着妈妈的脸。这样可以训练宝宝支撑头部的力量,锻炼颈肌,可以帮助宝宝翻身。

安全提醒

宝宝大部分时间仰卧在床上,当他开始翻身时,一定要注意看看小手触及的地方有没有危险物品,以防宝宝随意抓握被弄伤,更要防止宝宝将物品放入嘴中造成窒息。

刚刚学会翻身的宝宝,喜欢尝试新事物带来的快乐,所以喜欢翻来翻去。如果你的安全措施没有做好,他很有可能从床上滚下,导致受伤,所以宝宝床的护栏作用不可轻视。

处于翻身阶段的宝宝,妈妈一定要细心照看,最好不离开宝宝。受运动能力的限制,他很有可能翻过去就翻不回来了,没有大人的帮助,很容易导致宝宝窒息死亡,希望妈妈细心谨慎。

安坐训练

6至8个月的宝宝,脊部、背部、腰部已渐渐茁壮,所以从翻身到坐起是连贯动作的自然发展。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但是如果他倾倒了,就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8个月大时才能无需任何扶助自己坐直。

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宝宝4个月左右时,妈妈就可用手支撑宝宝的腰背部,让他维持短暂的坐姿。到了6个月开始学习坐立时,妈妈可在宝宝面前摆放一些玩具,引诱他去抓握,前倾力量可以渐渐锻炼宝宝的坐立能力。

安全提醒

宝宝学坐时,妈妈不要让他坐得时间太久。宝宝的脊椎骨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长时间坐着,对脊柱的发育不利。

宝宝坐着时,不要让他跪坐,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股下,容易影响腿部发展。最好的姿势是,采用双腿交叉向前盘坐。

不可让宝宝单独坐在床上。如果将宝宝置于床上,床面最好有与其身体呈垂直角度的靠垫围在侧面和后面,以防有外力或宝宝动作过大而摔下床。此外,妈妈可将宝宝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里面放些玩具可让宝宝有兴趣地坐起来。

10个月宝宝的成长游戏


10个月,多数宝宝开始注意自己和周围人与物的关系,有了自己的“小主意”。比如他会做一些事情讨你的欢心,让你满意,以便得到你的称赞。如果你责备他,他还会伤心地哭了;如果他玩得正高兴,你去打搅他,他还会发脾气。累了、饿了或身体不舒服时,宝宝会更容易发脾气,所以你要尽量避免这种情景。但是当他身体好、睡得好吃得香的时候会很愉快。每次看到妈妈爸爸下班回家,他会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看见好吃的饭菜,会咂巴小嘴。听到熟悉的曲子响起来的时候,会拍手或晃动身子跟着哼哼。真是太可爱了!

游戏推荐

1.爬“山”:准备一些枕头、垫子、被子之类的东西,在大床靠墙的位置或干净的地板上堆起来,像一座小山似的。教宝宝爬上“山”,或从“山”上滑下来,你在旁边保护他,避免发生危险。此活动可以让宝宝在愉快地玩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增强大运动能力。

2.藏起来:准备一条大浴巾,几件宝宝喜欢的玩具。比如,你拿出玩具小球,当着宝宝的面,用浴巾将小球裹起来。问宝宝:“球呢?”鼓励宝宝打开浴巾拿到小球。换成别的玩具,反复玩几次。这个游戏不仅让宝宝感到新奇,而且可以锻炼他小手的灵活性。

3.小狗怎么叫:准备小狗、小猫、小鸭子等宝宝所熟悉的动物图片各一张。当你出示小狗图片的时候,对宝宝说:“这是小狗,小狗怎么叫?”教宝宝说:“汪汪。”换一张图片接着玩。这个游戏在教宝宝认识动物的同时,可以锻炼发音。

4.指鼻子眼睛:拿一个宝宝熟悉的娃娃,让他指指娃娃的鼻子、眼睛等。边指边问他:“娃娃的鼻子呢?”“娃娃的眼睛在哪儿?”也可以让宝宝指妈妈的五官。指对了亲一下他作为奖励:对啦,宝宝真棒!此游戏可让宝宝理解语言,同时可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专家点评:在这个年龄段,运动发育又进入了一个令人惊异的阶段。从抬头、坐、爬到了站立起来的时刻,此时是要有依靠的站立,这是为独自站立和行走打基础。所以要给宝宝创造机会锻炼,使他找到直立和行走的感觉,并增强上下肢的力量。很快,宝宝就会独自站立和行走了。

宝宝此时已懂一些事了,能看懂大人的表情。虽不能完全听懂语言,但能听懂大人的语气。所以此时父母对宝宝做某件事的态度,对他的行为表现有重要作用。肯定的态度和奖赏动作,可使这一行为表现坚持和固定下来,而否定的态度和“惩罚”的动作,或仅仅是冷漠,即可使某些行为消退。这就是强化和负强化的作用。在宝宝不能听懂语言时,这种教育起主要作用。父母们一定注意,用你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使宝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荐10个户外亲子游戏


户外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户外环境中,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自然元素,丰富感官体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推荐10个户外亲子游戏”,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推荐10个户外亲子游戏

一、捉迷藏

几乎是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玩的游戏,心理学认为婴儿与父母短暂性分开,是这个游戏产生的内在需求,可以把玩这个游戏看成是一种心理补偿。游戏包含两个角色: Hider(躲藏者) 和Seeker(搜寻者) 。

游戏规则:选定一合适的游戏区域,确定角色人选,游戏开始时,Seeker蒙眼或背向其他人,计数到规定数(如数到10、20),便开始在区域内搜素.直至所有Hider被找出。

可增加Home Base(基地,包含Seeker起始点的一小块区域),Hider从躲藏处溜进Home base未被发现即为胜利。根据我自己的观察,4岁左右的孩子就有能力组织一些简单形式的捉迷藏游戏。

二、冰冻人

游戏选定1个“冰冻人”,Tag到的小朋友都会冻僵(如手臂交叉原地站立),但是其他还处于自由状态小朋友可通过Tag处于冻僵状态小朋友使其解冻,冰冻人的目标是将所有小朋友冻僵。

三、鸭鸭鹅

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向内,一个小朋友被选为狐狸,围绕着圈,轮流Tag每个小朋友并随叫“duck”(鸭子),但不经意间有一小朋友会被喊”Goose”(鹅),Goose起身绕圈向狐狸跑的方向追,若狐狸先到并占用goose空出的位置而没有被Tagged,Goose就是下一轮的狐狸。这和小朋友经常玩的丢手绢游戏类似。

四、踢罐头

游戏选定一位小朋友作为追跑者,在游戏区域中央放置一罐头(或用酸奶纸盒替代),游戏开始时,被追者在游戏区四散躲藏,追跑者在计数后进行追击,被Tag到的小朋友将进入原地待命状态,期间若有其他被追者成功踢掉罐头,所有处于待命状态的小朋友将被重新激活,游戏目标是所有被追者最终处于待命状态(游戏目标过高对追跑者的要求很高,可根据情况裁定)。

五、夺旗大战

小朋友分成两组,游戏区也划分为两个半区,每小组都有一面小旗帜(可用其他物品替代),小旗布于各自半区内,游戏任务是夺取另一组的小旗并保护自己组的的旗帜,游戏开始后,两组队员既要深入对方区夺旗,又要守护己方,在对方领地内,会被对方队员Tag并投到对方的禁闭区,只有己方队员Tag才能撤销禁闭状态重新进入游戏(每次只能帮助1人“越狱”),这是一个快速转换的攻防游戏。

六、躲避球

基本规则是将参与孩子分为两队,两队分列于场地中间线两边,在中间线上放置多个ball,游戏一开始,双方队员迅速跑到中间线上去抢球,并开始向对方队员投掷,若对方队员接住或扔到他们头上,投球失败出局,若触到对方身上但未接住则对方退出,经过躲闪未出局的双方队员继续将掉在己方区域内球捡起来投掷,双方队员都不能跨越中间线,最终以一队所有队员出局结束。

七、红绿灯

游戏选择一个小朋友做信号灯,在游戏区的一端背向站立,另一端是其他小朋友,他们之间的间隔尽量宽,游戏开始时,做信号灯小朋友会发出两种操作:

转头喊”Red Light“,这时所有小朋友都得停止(保持冻住的状态),被发现动了的小朋友需返回起始点重新开始;

“Green Light”,这时其他小朋友尽可能地接近信号灯,第一个Tag到信号灯的小朋友作为下一轮的信号灯。

八、冰冻舞蹈

户外带上便携蓝牙音响, 播放一些很欢快的音乐,音乐起时要求所有人都蹦蹦跳跳,音乐突然停止,所有参与者瞬间“冰冻”,保持舞姿,无法坚持者退出,这个需要控制身体平衡和专注才能完成。

九、跳房子游戏

很古老又遍布世界的经典游戏需要继续给予传承,这个游戏规则很多人都清楚,这里简单再列一下,典型的跳房子有9个数字块,其中9是回转块。

游戏开始,小朋友扔石子(或沙包)到第1块,然后越过第1块从第2块开始单脚跳,有数字并列的块双脚各踏1块,继续跳至第9块回转再继续跳至第2块,拿起第1块的石子并越到起始点为一轮。接着扔石子至第2块继续第二轮、三轮…,期间石子出线,单脚无法支撑、压线等退出。

十、井字棋

这个游戏在很多游乐场的设施中会被发现,游戏目标是对弈的两方,若有一方其所执的⭕️(或乂)在横、竖、对角线任意一方向形成一条线即⭕️⭕️⭕️(或乂乂乂),则获胜,一般先下的棋手思路正确很大程度都会赢,这个游戏可看作一个简化版的“五字棋”,游戏完全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家拿出纸画上格就可以和孩子不断地玩,驱动他们进行思考。

训练宝宝方位感的小游戏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要学的东西很多:学爬、学走、学说话、学看书、学写字……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家长都会倾注极大的心血。可很多家长可能忘了一点,宝宝的方位感也是要训练的。

1、整理物品

应该让宝宝自己玩玩具并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语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宝宝听到

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可以和宝宝玩一个游戏,叫做“我是一个侦察兵”,这个游戏要宝宝熟悉周围物体的位置和名称。

2、藏猫猫

有意识地创设一下可以让孩子藏身的“设备”,比如孩子可以钻进去的大盒子等等。

当你四处走着打他们时,要对你走过的地方有一个“实况报道”,当然也包括你找到他们的地方。

3、修建“公路”

找一块空地,和宝宝一起在几个点之间修建公路,比如为一个小木偶的房子,车房和超级市场之间修公路。它们可以用木块或塑料来作为铺路的材料。

要宝宝描述小木偶从一处到另一处时所需走的路线。

增加一些停止地点,比如说红绿灯或斑马线,以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并使任务更复杂些。使用一些短句,比如“走斑马线穿过马路”和“在红绿灯处向左拐”等。要使任务多样化,可以要求宝宝描述在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时的不同路线。

4、描述房间布置

通过画地图宝宝可以学会大量的方位知识。

在一张大纸上,让宝宝画出房间的墙,并标出窗和门的位置。

让宝宝剪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粘贴纸片,代表房间的不同区域,比如读书角架,并把这些小纸片贴到大纸上。

鼓励他做一张比较精确的室内地图。这将是宝宝理解绘制一个区域的过程的良好开端。

然后宝宝就能用相似的方法来介绍他自己小卧室的内部陈设了。

5、绘制地图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宝宝绘制地图,读一个故事,如“一个小姜饼人”。他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老婆婆阁楼上的煎锅里。他从煎锅上跳到地板上,溜出厨房,跑出门去,然后沿着小路逃跑。他穿过花园,看见一个园丁正在干活。之后他跑到田野里,看到一头牛和一匹马。因为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在追他,他就跳进了一条很深的河,一只狐狸救起了他。

当你讲故事时,鼓励宝宝参与到你的讲述中,可以不断地重复这句很有名的对白:“跑啊,跑啊,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但你追不到我,我就是小姜饼人。”

让宝宝画一幅图来表现事件的顺序。当他描述每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时,你要强调正确的词汇的说法。

宝宝翻滚爬站要多训练


翻身训练

4至6个月的宝宝,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日臻成熟,会出现一些反射反应,跃跃欲试地想来个“咸鱼翻身”。

先是尝试着趴下,再试着平躺,小宝宝好有韧劲啊,一刻都不停息。

方法指导

1.宝宝清醒时,平躺在床上,妈妈将吸引宝宝的玩具置于他的一侧,让宝宝的头轻轻往一边歪过去,如果他对玩具感兴趣的话,甚至会伸出手去,这样的动作会带动宝宝身体慢慢地转过去。妈妈也可以用双手抓住宝宝的脚,慢转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带动身体翻转。

2.妈妈抱起宝宝,让宝宝与自己的身体保持一段距离,最好不要让宝宝贴着妈妈的胸部。与宝宝讲话、逗他玩乐,吸引他看着妈妈的脸。这样可以训练宝宝支撑头部的力量,锻炼颈肌,可以帮助宝宝翻身。

安全提醒

宝宝大部分时间仰卧在床上,当他开始翻身时,一定要注意看看小手触及的地方有没有危险物品,以防宝宝随意抓握被弄伤,更要防止宝宝将物品放入嘴中造成窒息。

刚刚学会翻身的宝宝,喜欢尝试新事物带来的快乐,所以喜欢翻来翻去。如果你的安全措施没有做好,他很有可能从床上滚下,导致受伤,所以宝宝床的护栏作用不可轻视。

处于翻身阶段的宝宝,妈妈一定要细心照看,最好不离开宝宝。受运动能力的限制,他很有可能翻过去就翻不回来了,没有大人的帮助,很容易导致宝宝窒息死亡,希望妈妈细心谨慎。

安坐训练

6至8个月的宝宝,脊部、背部、腰部已渐渐茁壮,所以从翻身到坐起是连贯动作的自然发展。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但是如果他倾倒了,就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8个月大时才能无需任何扶助自己坐直。

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宝宝4个月左右时,妈妈就可用手支撑宝宝的腰背部,让他维持短暂的坐姿。到了6个月开始学习坐立时,妈妈可在宝宝面前摆放一些玩具,引诱他去抓握,前倾力量可以渐渐锻炼宝宝的坐立能力。

安全提醒

宝宝学坐时,妈妈不要让他坐得时间太久。宝宝的脊椎骨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长时间坐着,对脊柱的发育不利。

宝宝坐着时,不要让他跪坐,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股下,容易影响腿部发展。最好的姿势是,采用双腿交叉向前盘坐。

不可让宝宝单独坐在床上。如果将宝宝置于床上,床面最好有与其身体呈垂直角度的靠垫围在侧面和后面,以防有外力或宝宝动作过大而摔下床。此外,妈妈可将宝宝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里面放些玩具可让宝宝有兴趣地坐起来。

训练宝宝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小游戏10则


训练宝宝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小游戏10则

01、说出玩具的颜色

可以让孩子先说出某件玩具的颜色,然后再说出哪些玩具颜色一样,这可以教孩子认识颜色,还能培养孩子视觉分辨力和观察能力。

02、辨认蔬菜

让孩子辨认青菜、菠菜等蔬菜,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征,能提升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03、辨认颜色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机会,让孩子学习辨认各种颜色。如叶子的颜色,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还可以问问宝宝“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黑色的,哪些又是红色的”等等。室外还有许多花草颜色各异,可以教宝宝分辨花的种类和色彩,如菊花的品种就很繁多,颜色也是多样的,是很不错的自然教材。在辨认颜色的过程中,宝宝的视觉智能不断地受到刺激,充分发挥他的视觉能力,培养他的辨别和观察能力。爸妈在他进行颜色辨认时尽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让宝宝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东西,认出所要寻找的视觉对象。

04、观察菜的颜色变化

在妈妈做饭时,让孩子练习判断菜什么时候熟了,找一找生菜和熟菜颜色上的不同,可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05、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让孩子照着电视中的样子画出他喜欢角色的样子。电视的画面不是固定的,因此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训练他的记忆力。

06、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质的玩具

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质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料玩具,有的是绒毛玩具,还有的是木头做的玩具等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力和视觉分辨力,让孩子学会分类。

07、辨认声音

带宝宝到一个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环境时,接触自然界声音的机会大增,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注意听某种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溪流的水声、风声和雷声,都可以用来提升宝宝的听觉能力。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还有许多声音,如:机车启动,汽车按喇叭,消防车的长鸣,盖高楼的敲击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刺激宝宝的听觉。在宝宝对这些声音有了记忆之后,可以让他听到声音后马上辨认。通过刺激宝宝的听觉会让他的感觉更敏锐,变得更机灵。

08、观察做菜的顺序

妈妈做菜时,让宝宝在旁边仔细观察妈妈做菜的工序,做好之后,让他说出某一道菜的步骤,如做芹菜炒肉丝时是先炒肉丝还是先炒芹菜等,这样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增长孩子的生活常识。

09、介绍营养价值

在陪宝宝吃饭时,父母先说每道菜的营养价值,接着看孩子能记住多少,既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记忆力。

10、触物猜名

在室外活动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种材质、形状、大小等都不同的东西提升宝宝的触觉能力。先让宝宝把手放到背后掌心朝上,家长把捡到的各种小东西放到宝宝的掌心上,让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东西触摸起来的感觉,然后再说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宝宝可以触摸家长放在他手中的鹅卵石,说:“我摸到一个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东西,觉得好像是一块石头。”然后让宝宝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进行这种智能提升活动时除了用静物,还可以用动物。看看宝宝能不能猜出他正触摸的是一只蚕宝宝,或是一只蚂蚁。

户外游戏激发宝宝的3种能力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和渴望的事情。人与自然本身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而如今由于社会的压力,现代家庭中的父母亲都只片面的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早期教育,除了周一至周五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外,还利用双休日将孩子送到少年宫、艺术学校等参加各类兴趣班,培训班,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带着孩子外出,也只是完成任务似的和孩子到某个公园,将每个游乐设施让孩子玩一遍就算结束了。其实,户外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父母亲与孩子情感的方式,同时在这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户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郊游等。其实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父母亲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1、观察力

1)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一切越是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会向父母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这是什么呀?”这时,作为父母亲就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的应付或只是不耐烦的回答。

2)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你猜猜那是什么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进行一些小游戏,如:让孩子和父母亲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红颜色的花。对于已经能认字的孩子来说,在带孩子外出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比赛“认相同字”的游戏。经常性的通过游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认相同字游戏

玩法:如孩子认识文字“上海”,在外出的路上,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在招牌或公车广告上找这两个字;或者当孩子发现一个他感兴趣的字或符号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继续寻找相同的字和符号。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同时,孩子在这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成功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2、交往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少,虽然在幼儿园里会有许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以,父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到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也应该鼓励他乐于接受他人的邀请、与他人交往。此时的父母亲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游戏活动,有成年人的加入只会增加孩子的拘谨感,因为孩子彼此之间有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

3、自我保护能力

从诞生那一刻起,父母亲都是十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摔跤、碰撞等常有发生。这个时候,父母亲就要注意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孩子游戏前教导他:摔跤时用双手撑地,追逐游戏中如何躲闪,平衡时借助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等。

结语:通过户外活动,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认识外界许多事物,同时还能从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回家后父母亲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回顾一天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规则意识,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不要忽视户外活动,这是父母亲和孩子交流情感的好机会,也是发展孩子各种能力的好时机,帮助他们更多地认识多彩的世界。

相关推荐

  • 0-6岁宝宝发育指导 (第12个月) 怎样为12个月宝宝选择玩具? 婴儿从用整个手掌握物品开始,直到九个月左右,才进展为用手指掌握物品。因此只要摇晃、挤压便会发出声响的玩具,可以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充分运用他的手指。让孩子用手指转一转、压一压...
    2022-02-27 阅读全文
  • 早期教育:宝宝10个月,可以进行的能力训练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宝宝10个月,可以进行的能力训练,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已经10个月了,宝妈们做好准备迎接宝宝的新阶段了吗?10个月是一个分水岭,宝宝无论是...
    2021-01-04 阅读全文
  • 6个月宝宝的饮食训练 训练宝宝的饮食习惯要趁早,从一开始的自己握着奶瓶喝水,再改以鸭嘴杯、吸管杯吸食,最后用水杯喝水。循序渐进并及早让孩子学习自己来,不仅有助于宝宝的肌肉发展及独立性,而且提早让宝宝脱离使用奶瓶的习惯,也可...
    2021-12-27 阅读全文
  • 早期教育:训练宝宝行走的方法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训练宝宝行走的方法,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成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刚出生的时候还很娇小,但是只要几个月过去之后,就会有明显变化,专家说一般6个...
    2020-12-23 阅读全文
  • 几个月 可训练宝宝翻身 3个月的小婴儿主要是仰卧着,但已有了一些全身肌肉的运动,因此要在适当保暖的情况下使小儿能够自由的活动。一般3个月的小儿能从仰卧翻到侧卧,这时家长可训练宝宝翻身,如果孩子有侧睡的习惯,学翻身比较容易,只...
    2021-12-25 阅读全文

怎样为12个月宝宝选择玩具? 婴儿从用整个手掌握物品开始,直到九个月左右,才进展为用手指掌握物品。因此只要摇晃、挤压便会发出声响的玩具,可以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充分运用他的手指。让孩子用手指转一转、压一压...

2022-02-27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宝宝10个月,可以进行的能力训练,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已经10个月了,宝妈们做好准备迎接宝宝的新阶段了吗?10个月是一个分水岭,宝宝无论是...

2021-01-04 阅读全文

训练宝宝的饮食习惯要趁早,从一开始的自己握着奶瓶喝水,再改以鸭嘴杯、吸管杯吸食,最后用水杯喝水。循序渐进并及早让孩子学习自己来,不仅有助于宝宝的肌肉发展及独立性,而且提早让宝宝脱离使用奶瓶的习惯,也可...

2021-12-27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训练宝宝行走的方法,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成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刚出生的时候还很娇小,但是只要几个月过去之后,就会有明显变化,专家说一般6个...

2020-12-23 阅读全文

3个月的小婴儿主要是仰卧着,但已有了一些全身肌肉的运动,因此要在适当保暖的情况下使小儿能够自由的活动。一般3个月的小儿能从仰卧翻到侧卧,这时家长可训练宝宝翻身,如果孩子有侧睡的习惯,学翻身比较容易,只...

2021-12-2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