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活动 | 这8个好玩的活动,带你感受秋的清丽
发布时间:2020-03-23 好玩的游戏幼儿园 幼儿活动方案的步骤 幼儿园教案好玩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霜降》
2019年霜降节气为:10月24日
二十四节气
霜降
中 文 名:霜降
外 文 名:First Frost
寓意: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时间:第十四节,每年的10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三 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风俗活动:菊花会
风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养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晒柿饼
秋天,黄澄澄的柿子高高挂,当然要带着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尝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可以采摘的地方摘柿子,并一起“啃秋”,再带着孩子了解柿子变成柿饼的全过程,并一起动手制作。
1.将果皮转圈旋削下
2.晾晒,十多天后柿饼就好啦。
活动二:
一起画秋
霜降时,一片美景,果蔬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秋天有哪些花卉、水果、农作物,并让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帮助孩子们全方位的了解了霜降节气。
活动三:
柿饼手工DIY
民间有句俗语:“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霜降节气特征的后,亲自动手制作手工DIY柿饼,寻找趣味的同时,提醒幼儿秋冬季节要保护好身体不生病等。
去茎榨汁和面。
将柿子汁团成柿子的样子,在用绿色面团做茎叶。
成人将孩子们做好的柿子面团蒸熟,就可以品尝美味啦~
活动四:
一起来绘秋叶
秋叶是秋天的一种浪漫,随着天气渐渐变色,随着凉风慢慢飘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秋天,拾一些树叶,并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又体验了创作的趣味。
活动五:
一起“做霜”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秋已暮,露成霜;那么霜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小实验去探索、去了解。材料准备听装雪碧罐、冰块就可以了,先将雪碧罐放好,再放入冰块,接下来认真观察就可以见证霜的出现。
活动六:
一起赏秋色,并将其留下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一切都有着成熟的美。不走出去欣赏实在是太可惜了!“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这时也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郊游登山赏景,用相机,用画笔,用故事它们留下来。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令
霜降节气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豺乃祭兽 | 霜降之日“豺祭兽”,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 后五日“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 | 再五日“蛰虫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活动八:学习关于霜降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如梦令》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新营小斋凿地炉》
宋·欧阳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舟中杂纪十首 》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yjs21.cOm更多幼儿活动方案编辑推荐
大暑节气活动 | 这12个有趣的活动,带你感受盛夏的美好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大 暑》
2019年大暑节气为:7月23日
二十四节气
大暑
中 文 名:大暑
外 文 名:Great Heat
寓意: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时间:第十二节,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高温酷热
三 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风俗活动:晒伏姜,烧伏香
风俗食物:饮伏茶
养生:补脾健胃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绘一幅盛夏星萤图
大暑节气,一候腐草为萤。还记得小时候,在盛夏的晚饭后,大人小孩三三两两来到巷子里,白日的闷热好像消散了一些,一阵阵凉风吹过,小孩子快活的从这头跑到另一头,偶尔遇见一群萤火虫,便是整个夏日最最开心的事情,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很少有机会有这样的时刻,但是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认识萤火虫以及进行萤火虫的艺术创作,可以画画或者立体作品。
一张卡纸,一些颜料就可以拥有盛夏夜晚的美好时光。
可以用多种材料进行表现,如画纸、水粉。
剪好的瓶子卡纸,粘贴上剪画好的萤火虫,稍一点缀背景,意境马上就出来了。
活动二:
一起品盛夏美食
中国除了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食也是“海纳百川”,同一个节日、节气,但各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不同地区或者民族的节气饮食,并一起品尝,感受时令的变化、不同的味蕾。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夏日闷热人湿气大,消耗大,喝羊汤健腺益气温补。
台湾:吃菠萝,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各个地区的选择各不相同,小编暂先列出这几种,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们多多了解和品尝哟)
活动三:
一起做一碗凉面
夏日酷暑难耐,除了摇扇降温,还可以来一碗凉面去去热气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碗凉面,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菜、过水、摆盘等等。
活动四:
一起来一场清凉大战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大人小孩无不燥热,清清凉凉的水就是我们最好的慰藉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一场清凉大战、打水枪、水中嬉戏等等,既消暑又有趣,何乐而不为?
活动五:
一起自制雪糕
虽说夏天孩子要少吃雪糕,但是耐不住孩子渴望的小眼神呀。这是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自制雪糕,既健康卫生,又增加了亲子时间。材料很简单,只需要一盒牛奶或者酸奶,几种喜欢吃的水果就可以。
和孩子一起清洗水果并切好。
将提前准备好的牛奶或者酸奶倒进水果里。
将水果牛奶倒进模具里,并放进冰箱里冷藏就可以了。
美味又健康的雪糕做好啦,当孩子吵着想吃雪糕时就试试吧。
活动六:
一起熬制一锅祛湿粥
大暑正值三伏天,炎热多雨潮湿,这时的身体很容易积累大量的湿气。重视养生的人们早已把祛湿茶泡上,但是孩子年龄小,脾胃弱,在选择祛湿茶等时需谨慎。那这时候,成人可以选择更为稳妥一点的祛湿粥品给孩子祛湿温补,一起去菜市场采购、清洗、熬制,这也是一场美好的健康亲子旅呀。
可选择山药粥
红豆薏米粥等
活动七:
体会高温对生活的影响
大暑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是一种最热的时期,《山海经》说:“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三伏天的到来,更加有的盛夏的真实感。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成人除了带着孩子看天气预报、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外,还可以放冰块、冷冻物、水果等,看其在烈日下的变化,以及所用的时间。
活动八:
一起观察食物在不同温度的变化
现在天气炎热,食物不好储存,很多食物需要及时吃完或者放到冷藏层去保存,这是不同温度对于食物的影响。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同一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观察水果、蔬菜、馒头等在冰箱冷藏层、保鲜层、室内、室外不同的变化,时间可以设定为一个小时、半天、一天均可,让孩子仔细观察食物表面的变化(如水分蒸发、萎缩等)、腐败的情况等等,让孩子感受温度的力量。
活动九:
和孩子走进夏天里,了解身边那些“不怕热”
夏日烈日炎炎,都想躲在屋子里吃着西瓜喝着冷饮,但是有很多人还在这样的高温下坚持工作着,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有哪些岗位上的人仍在坚持,如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公路维修工等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将自制的冷饮、水果冰糕等送给他们,给他们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让孩子们了解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感恩,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除了有“不怕热”的人们,自然界里那些动物们没有空调和冰糕,但是依旧可以安然度夏,凭的就是一身“本事”——散热。大人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夏天里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并通过看书、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的方法去了解其原因等等,还可以做成记录小手册,等开学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狗伸出舌头气喘不止,这是狗散发体内热量的重要方式。体内部分的热量由喉部和舌面排出后,狗会感到舒适、凉爽。因此,天越热,它喘的越厉害。
猴:天热时,长尾猴总爱摇摆它那条长长的尾巴。原来,它的尾巴里有一条特殊的静脉,能将体内的热量迅速的散发出去。
兔:炎热的夏季,兔子的两只耳朵在不停的扇动。实际上,它是在通过扇动耳朵来散发体内的热量,让身体变得凉快。
蚂蚁:蚂蚁会自己动手建筑“空调房”。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蚂蚁巢都建筑在树上,里面有许多“房间”。“房间”之间都有夹层和通道,不但可以保持巢穴内的凉爽,还可以使气流通畅。
活动十:
一起寻找夏日小虫
夏天炎热,大家都躲在屋子不出来,不想活动,不想说话,但是屋外的世界很热闹,蝉鸣呱叫好不惬意。成人在选择傍晚时分,日将落夜未来,和孩子趁着一丝丝凉意去小区里、公园里寻找夏日的小虫子吧,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饮食活动等等,既接触了自然,还锻炼了孩子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力,这也是夏日里有趣的一件小事情呀。
活动十一:
观天气预未来
大暑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古时人们根据大暑的炎热情况,预测后来的天气。如,“大暑热,秋后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等等,在大暑雷阵雨的日子里,人们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顾虑,如。“东闪闪无半滴,西闪闪走不及”等,成人可以将这些关于天气的农事谚语教给孩子,并一起观察起观察天气的变化,一起预测天气, 让孩子节气里天气变化的奥秘以及古时人们的智慧。
活动十二:知三候,感时令
大暑节气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小暑节气活动 | 这10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小暑的热情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小暑》
2019年小暑节气为:7月7日
二十四节气
小暑
中 文 名:小暑
外 文 名:Slight Heat
寓意:天气开始炎热
时间:第十一节,一般为每年7月6至7或8日
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
三 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风俗活动: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风俗食物:饺子
养生: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做可爱的蟋蟀
小暑节气,天气越来越炎热,不得不提的就是暑的使者——蟋蟀;生活在田野里的蟋蟀,受不了这么热的天气,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庭院墙角下来避暑,开始进入到了我们的视线内,成人就可以带着孩子认识蟋蟀以及进行蟋蟀的艺术创作,可以画画或者立体作品。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蟋蟀外形特征,再进行绘画。
准备小木桩、树枝等材料进行拼画。
设计绘画情景并添画。
活动二:
一起演一场有趣的绘本剧
除了创作关于蟋蟀的美工作品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蚂蚁和蟋蟀》,并准备道具分演角色,了解节气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活动三:
一起斗蟋蟀
古时人们将斗蟋蟀视为夏天的娱乐活动,这个时候的蟋蟀活动旺盛,尤其是夜半时分就更能听见它们清脆的鸣叫声。人们把两只蟋蟀放进一个盆或笼子里,用一根细茅草心作“探子”,撩拨蟋蟀的须、尾、水牙,以引其咬斗。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到户外寻找蟋蟀,寻两只蟋蟀一起开场亲子pk赛,感受古时游戏的乐趣。
活动四:
一起尝尝新
小暑时各地时兴“尝新”的习俗。早前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所谓“尝新”就是将这些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锅美味的粥进行品尝。
活动五:
晒伏晒书画
小暑时节正值农历六月,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此时气温高,日照长,家家户户都选择这一天晒伏,自古也有趁着小暑六月节晒衣曝书的民俗。老师可以带着孩子把班级的书籍、玩偶等等放到户外进行晾晒,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把书籍、玩具、衣服等东西一起晾晒。
活动六:
立竿测影
不同的节气时间,太阳射点各不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立一根竿,测测当午时分的影子,以及站在太阳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并和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发现节气变化的秘密。
活动七: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象征温度的节气之一,进入小暑时节,开天气开始炎热起来,离三伏天也就不远了。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八:
观天气预未来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小暑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古时的人们观察总结出了关于不同天气变化等特征来提前做好准备。虽然现在我们不用从事农事,但是成人可以将这些关于天气的农事谚语教给孩子,并一起观察起观察天气的变化,一起预测天气, 让孩子节气里天气变化的奥秘以及古时人们的智慧。
活动九:知三候,感时令
小暑节气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十:
学习有关小暑的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处暑节气活动 | 这8个好玩的游戏,带孩子走进初秋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处暑》
2019年处暑节气为:8月23日
二十四节气
处暑
中 文 名:处暑
外 文 名:End of Heat
寓意:秋季表示炎热暑期将过去
时间:第十四节,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
三 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风俗活动:放河灯、开渔节、泼水习俗
风俗食物:吃鸭子
养生:滋阴润燥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品尝美食
处暑时节,天气渐冷,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除了采用一些保湿的手段,还可以用食物来滋阴润燥。成人可以让孩子参与简单的食物烹饪过程,如清洗、择切等。“食补”的食物可以选择如: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山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材,营养丰富,对我们健脾补肺很有效果,在秋季,润肺是个养生的重点,多多食用些山药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山药粥、清炒山药等
梨是秋季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而且现在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一些梨子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的功能,保护肺部不受到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对秋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活动二:
一起画小鸭
处暑节气时,除了吃鸭子,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绘画一只萌萌哒的小鸭子,相信定是一段有趣的亲子时光。材料很简单,准备各色颜料、画笔、撕纸就可以。
选择粉色(可自选)铺画天空,蓝色铺画小河背景。
选择褐色和棕色表现土地。
用褐、绿、环等色绘画出树林。
用黄色彩纸撕出小鸭子粘贴上,并添画背景,如小花小草。
活动三:
一起赏云绘云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由于气压、温度和风的变化,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如棉絮飞羽,纤巧轻盈,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渐有秋高气爽之意。成人可以带着幼儿一起观察欣赏天上美丽的云彩。
还可以根据云彩的形状大小进行创意绘画,不仅好玩还能锻炼幼儿的绘画想象能力。
活动四:
趣味“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没有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可能看不到这样的景象,成人带着孩子了解开渔节的由来和意义,并带着幼儿玩关于“开渔节”的游戏,如折纸小船,可以多折几只,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用力吹,比赛看看谁的“渔船”先出海。
或者手工制作渔船出海画,准备各色彩纸,折成小船,粘贴在蓝色的彩纸上,再剪出波纹装饰“海面”即可。
活动五:
手工里的处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开始成熟,此时的玉米正当熟。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有关玉米的美术手工。材料就是常见、简单的材料,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由成人画出玉米的轮廓,幼儿剪画即可。
准备纸板裁成圆形,幼儿把字涂色并将玉米、文字粘贴在圆形纸板上。
处暑玉米图就完工啦~
成人也可以准备玉米简笔画的图给年龄较小的孩子涂色。
放河灯作为处暑的节气活动之一,历史已久。实则,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河灯,准备白纸、彩笔、胶棒、黄色海绵纸即可。
成人和孩子一起剪出河灯瓣,幼儿画线条花纹,用黄色海绵纸剪成穗穗卷成卷,将灯瓣一瓣粘贴好,固定好中间灯芯就可以啦。
活动六:
一起制作秋日手账
处暑后物候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自然中,感受初秋的天气,以及身边花草树木等的变化,还将路边的树叶、掉落的花朵捡起来制作一份秋手帐,送给秋天和自己。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令
处暑节气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天地始肃”一语中的,直接用天地的变化来表征。“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等的五谷总类,“登”就是成熟的意思,五谷丰登。意为天气肃杀后,庄稼开始丰收。
活动八:学习关于处暑的诗词
《长江二首·其一》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秋分节气活动 | 这9个有趣的节气活动,给你带来秋日的小确幸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秋分》
2019年秋分节气为:9月23日
二十四节气
秋分
中 文 名:秋分
外 文 名:autumnal equinox
寓意: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时间:第十五节,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三 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风俗活动:祭月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
养生:阴平阳秘、收敛闭藏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采食秋菜
很多地方有个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摘秋菜,并让孩子参与到清洗、烹饪的过程中,感受食物的美好,体验自己劳动果实的幸福。
和苋菜比比身高。
尝试自己清洗苋菜。
准备好厨具,和孩子们一起烹饪美食。
一起观察一下,煮过的苋菜水是什么颜色的。
最后就是开心的品尝环节啦。
活动二:
一起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 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幅秋牛图,感受习俗的趣味。
材料准备白纸、彩笔、剪刀、彩纸、胶棒即可,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自己画牛,能力较弱的孩子可由教师提前画好轮廓,再涂色剪下来就可以啦~
将剪画完成的牛贴在背景纸上,再剪一些小花小草进行装饰即可。
可以带着孩子将画送给农民伯伯,大声的告诉农民伯伯,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活动三:
一起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品尝汤圆,然后取几个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农田地里,了解古时的智慧和美好祈愿。
活动四:
秋分趣味“五禽戏”
秋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机,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五禽戏,据说五禽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人模仿,一人猜,感受秋日好天气的亲子时光。
活动五:
手工里的处暑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丰收在望,此时也是人们放风筝的大好时节,特别是孩子们最是喜欢。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秋分日这一天放风筝的习俗,甚至还会举办放风筝比赛,大大小小的各种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庆祝丰收的节日气氛非常浓郁。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亲手制作风筝、放风筝,感受秋日的快乐。
活动六:
一起来一顿螃蟹大餐
秋日,蟹正肥,秋分时吃顿螃蟹大餐,小确幸不过如此。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到超市、菜市场去观察、买螃蟹,并参与到螃蟹烹饪的过程中,最后品尝秋日宴。
和老板了解公母螃蟹的不同,以及分辨的技巧。
活动七:
秋分到,蛋儿俏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春分时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秋天的来临。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立蛋的游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秋分节气的趣味习俗。
活动八:
记温度,感时节
秋分后,秋意越来越浓,天黑得越来越早,气温逐渐下降,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记录秋分节气的温度变化,可以和以前的温度记录进行对比,了解季节的转移与变化特点。
活动九:学习关于秋分的诗词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
宋·刘攽
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
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
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客中秋夜》
明·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秋分》
郑孝胥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寒露节气活动 | 这8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走进寒露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寒露》
2019年寒露节气为:10月8日
二十四节气
寒露
中 文 名:寒露
外 文 名:Cold Dew
寓意: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时间:第十六节,每年10月7或8或9日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露水更凉
三 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风俗活动:赏菊、登高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
养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去寻秋
秋日褪尽了酷暑气息,天地呈现一派崭新的光景,有了很多物候的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到户外中,去寻找秋天的印记,如郊外看到很多鸟在往南飞”、梧桐树的叶子都慢慢变黄了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将看到的景象画出来,用画笔记录秋的美好,感受自然的变化与美妙。
活动二:
一起赏菊绘菊
自汉魏以来,秋天有赏菊的风俗。至唐宋时,菊之名种培植繁多,盛况逾越前代,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动。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开展一系列的菊活动,如赏菊、画菊。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或者有菊展的地方去看菊,让孩子了解菊花不同的种类,背后的文化含义等。
材料准备彩色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教师出示实物或者图片,请幼儿观察菊花的特征,了解绘画的内容。小龄段的孩子可以撕出菊花的花瓣,中大龄段的孩子可以用剪刀进行。
教师提前将菊花打印出来,让幼儿进行涂色(小班油画棒、中大班水彩笔),再剪下来粘贴在提前准备好的彩纸上,装饰上背景就完工啦~
有心的老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活动三:
一起记录秋凉
随着寒露时节的到来,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浓浓的凉意,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绘制气温折线图,让孩子了解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自然变化。
活动四:
一起挖红薯
秋日不仅有好天气,还有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挖红薯,感受秋收的喜悦,回家后一起烤红薯、蒸红薯米饭、红薯饼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劳动快乐,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
活动五:
一起种植
寒露前后种植正当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种植,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气候特点、适合种植的植物等,体验节气、农事,与生活的关系。
可种植的有:菠菜、小萝卜、小白菜、大蒜等。
活动六:
一起折枫叶折纸
秋日是叶子的狂欢,是叶子变黄的季节,可是有一种树叶会变红,它就是枫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户外中观察枫叶,并一起玩折纸枫叶的手工游戏。
材料准备各色的彩纸,胶棒即可,将彩纸裁成大小统一的长方形,将四角向内折叠,拼接在一起,粘贴在背景纸上即可。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节
寒露节气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活动八:学习关于寒露的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唐·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客中秋夜》
明·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小雪节气活动 | 这8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领略寒冬的色彩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小雪》
2019年小雪节气为:11月22日
二十四节气
小雪
中 文 名:小雪
外 文 名:Light Snow
寓意:初降小雪,气温骤降
时间:第二十节,每年11月21或22或23日
气候特点: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三 候: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风俗活动:贮藏蔬菜、腌制腊肉、晒鱼干
风俗食物:糍粑、刨汤
养生:合理饮食、温补益肾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大家一起做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小雪节气都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成人可以带孩子在小雪这天体验亲手做糍粑的过程,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
如果没有打糍粑的工具,可以让孩子直接用筷子在盆里进行搅拌;至于糍粑的做法找度娘问一问就可以啦。
活动二:
剪雪花,迎初雪
雪花,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在小雪节气到来之际,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通过剪纸及冰棒棍制作等形式一起制作雪花,然后贴在窗户上,或做成吊饰装饰家里或教室,来迎接今年的第一场雪。
对于小班的孩子,建议老师找一些简单的雪花图案,将纸事先折好,然后将要剪下的部分涂上阴影,最后让孩子们将涂黑部分剪下即可。
中大班的孩子可根据想象利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不同形状的雪花,还可以给雪花涂上漂亮的颜色。
活动三:
有趣的科学实验——人造“初雪”
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所以在小雪这一天不一定会降雪;但成人可以带孩子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在这一天亲手制造“初雪”。不仅让孩子提前感受了“下雪”的快乐,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
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孩子:任何实验材料都不可以放入嘴里,也不能去摸眼睛,确保自己的安全!
首先准备两个量杯(可以用纸杯代替),在两个纸杯里分别加入清水和聚丙烯酸钠。
用滴管将清水一点点滴到装有聚丙烯酸钠的量杯(纸杯)里,观察其变化。
活动四:
留住彩虹
一候虹藏不见,“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在“小雪”这一天,成人可以带领孩子通过科学或手工的方式留住彩虹。
将镜子放在水里,对着阳光进行折射,调整角度就可以看到一道绚烂的彩虹了。
可以利用彩纸的七种不同颜色剪出彩虹的形状,按顺序贴在另一种颜色的卡纸上。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毛根的七种颜色将彩虹留在纸盘上。
将纸盘剪成两半,只取其中一半。然后围绕中心按放射式线条将纸盘剪开(注意边缘及中间不要剪断,大一点的孩子教他们自己剪,小一点的孩子老师可以事先剪好);然后取一根彩色毛根,从纸盘的一边开始按“上-下-上”的方向开始编织,直至编完彩虹的颜色,注意剪掉边缘多出的部分;最后用胶水将棉球固定在角落一侧代表云多即可。
活动五:
童话剧讲述动物冬眠的故事
小雪节气意味着寒冬的正式到来,也意味一些小动物已经贮藏好食物开始冬眠了。
以童话剧的形式向孩子讲述冬天到来后,一些小动物们冬眠的故事。小绵羊叫它的小伙伴:松鼠、小兔子、小熊出来玩,但是没有人理睬他,后来遇到了老牛牛爷爷才知道,原来这些小动物们要睡一整个冬天,等春天到来时才会醒来。
老师可以给孩子讲述故事,并制作道具,让孩子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了解“动物冬眠”这一冬季现象。
活动六:
感受气温的变化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进入小雪时节,气温逐步下降,天气逐渐寒冷,一些北方地区的气温甚至直降零下。成人与孩子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七:
冷冷冬日送温暖
小雪节气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在寒冷的天气里小朋友们可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但是还有好多叔叔阿姨在冷风中奔波,保卫我们的安全、为我们服务。
老师可以在“小雪”这一天引导孩子们为在户外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制作爱心贺卡,并组织孩子们将自己小小的心意送出。
活动八:
学习有关小雪的诗词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初寒》
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