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12个有趣的活动,带你感受盛夏的美好_六一幼儿园有趣活动方案 - 幼儿教师教育网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暑节气活动 | 这12个有趣的活动,带你感受盛夏的美好

发布时间:2020-05-12 六一幼儿园有趣活动方案 幼儿活动方案的步骤 有趣的幼儿故事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大 暑》

 2019年大暑节气为:7月23日

二十四节气

大暑

中 文 名:大暑

外 文 名:Great Heat

寓意: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时间:第十二节,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高温酷热

三 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风俗活动:晒伏姜,烧伏香

风俗食物:饮伏茶

养生:补脾健胃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绘一幅盛夏星萤图

大暑节气,一候腐草为萤。还记得小时候,在盛夏的晚饭后,大人小孩三三两两来到巷子里,白日的闷热好像消散了一些,一阵阵凉风吹过,小孩子快活的从这头跑到另一头,偶尔遇见一群萤火虫,便是整个夏日最最开心的事情,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很少有机会有这样的时刻,但是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认识萤火虫以及进行萤火虫的艺术创作,可以画画或者立体作品。

一张卡纸,一些颜料就可以拥有盛夏夜晚的美好时光。

可以用多种材料进行表现,如画纸、水粉。

剪好的瓶子卡纸,粘贴上剪画好的萤火虫,稍一点缀背景,意境马上就出来了。

活动二:

一起品盛夏美食

中国除了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食也是“海纳百川”,同一个节日、节气,但各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不同地区或者民族的节气饮食,并一起品尝,感受时令的变化、不同的味蕾。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夏日闷热人湿气大,消耗大,喝羊汤健腺益气温补。

台湾:吃菠萝,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各个地区的选择各不相同,小编暂先列出这几种,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们多多了解和品尝哟)

活动三:

一起做一碗凉面

夏日酷暑难耐,除了摇扇降温,还可以来一碗凉面去去热气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碗凉面,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菜、过水、摆盘等等。

活动四:

一起来一场清凉大战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大人小孩无不燥热,清清凉凉的水就是我们最好的慰藉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一场清凉大战、打水枪、水中嬉戏等等,既消暑又有趣,何乐而不为?

活动五:

一起自制雪糕

虽说夏天孩子要少吃雪糕,但是耐不住孩子渴望的小眼神呀。这是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自制雪糕,既健康卫生,又增加了亲子时间。材料很简单,只需要一盒牛奶或者酸奶,几种喜欢吃的水果就可以。

和孩子一起清洗水果并切好。

将提前准备好的牛奶或者酸奶倒进水果里。

将水果牛奶倒进模具里,并放进冰箱里冷藏就可以了。

美味又健康的雪糕做好啦,当孩子吵着想吃雪糕时就试试吧。

活动六:

一起熬制一锅祛湿粥

大暑正值三伏天,炎热多雨潮湿,这时的身体很容易积累大量的湿气。重视养生的人们早已把祛湿茶泡上,但是孩子年龄小,脾胃弱,在选择祛湿茶等时需谨慎。那这时候,成人可以选择更为稳妥一点的祛湿粥品给孩子祛湿温补,一起去菜市场采购、清洗、熬制,这也是一场美好的健康亲子旅呀。

可选择山药粥

红豆薏米粥等

活动七:

体会高温对生活的影响

大暑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是一种最热的时期,《山海经》说:“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三伏天的到来,更加有的盛夏的真实感。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成人除了带着孩子看天气预报、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外,还可以放冰块、冷冻物、水果等,看其在烈日下的变化,以及所用的时间。

活动八:

一起观察食物在不同温度的变化

现在天气炎热,食物不好储存,很多食物需要及时吃完或者放到冷藏层去保存,这是不同温度对于食物的影响。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同一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观察水果、蔬菜、馒头等在冰箱冷藏层、保鲜层、室内、室外不同的变化,时间可以设定为一个小时、半天、一天均可,让孩子仔细观察食物表面的变化(如水分蒸发、萎缩等)、腐败的情况等等,让孩子感受温度的力量。

活动九:

和孩子走进夏天里,了解身边那些“不怕热”

夏日烈日炎炎,都想躲在屋子里吃着西瓜喝着冷饮,但是有很多人还在这样的高温下坚持工作着,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有哪些岗位上的人仍在坚持,如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公路维修工等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将自制的冷饮、水果冰糕等送给他们,给他们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让孩子们了解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感恩,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除了有“不怕热”的人们,自然界里那些动物们没有空调和冰糕,但是依旧可以安然度夏,凭的就是一身“本事”——散热。大人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夏天里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并通过看书、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的方法去了解其原因等等,还可以做成记录小手册,等开学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狗伸出舌头气喘不止,这是狗散发体内热量的重要方式。体内部分的热量由喉部和舌面排出后,狗会感到舒适、凉爽。因此,天越热,它喘的越厉害。 

猴:天热时,长尾猴总爱摇摆它那条长长的尾巴。原来,它的尾巴里有一条特殊的静脉,能将体内的热量迅速的散发出去。

兔:炎热的夏季,兔子的两只耳朵在不停的扇动。实际上,它是在通过扇动耳朵来散发体内的热量,让身体变得凉快。 

蚂蚁:蚂蚁会自己动手建筑“空调房”。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蚂蚁巢都建筑在树上,里面有许多“房间”。“房间”之间都有夹层和通道,不但可以保持巢穴内的凉爽,还可以使气流通畅。

活动十:

一起寻找夏日小虫

夏天炎热,大家都躲在屋子不出来,不想活动,不想说话,但是屋外的世界很热闹,蝉鸣呱叫好不惬意。成人在选择傍晚时分,日将落夜未来,和孩子趁着一丝丝凉意去小区里、公园里寻找夏日的小虫子吧,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饮食活动等等,既接触了自然,还锻炼了孩子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力,这也是夏日里有趣的一件小事情呀。

活动十一:

观天气预未来

大暑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古时人们根据大暑的炎热情况,预测后来的天气。如,“大暑热,秋后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等等,在大暑雷阵雨的日子里,人们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顾虑,如。“东闪闪无半滴,西闪闪走不及”等,成人可以将这些关于天气的农事谚语教给孩子,并一起观察起观察天气的变化,一起预测天气, 让孩子节气里天气变化的奥秘以及古时人们的智慧。

活动十二:知三候,感时令

大暑节气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Yjs21.coM更多幼儿活动方案延伸读

立夏活动 | 11个超nice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立夏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立夏》

2019年立夏节气为:5月6日

二十四节气

立夏

中  文  名:立夏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Summer

寓 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时 间:第七节,每年5月5或6或7日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三 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风俗 活动:斗蛋游戏、尝新活动

风俗 食物: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

养 生:调养精神,保养心脏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立夏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标志盛夏时节的开始。进入立夏节气后,就说明了下雨会越来越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立夏雨的大小、时长等等,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二:

测一测温度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南北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感受着季节的交替。

活动三:竹竿日影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与谷雨节气相较又有了些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竹竿日影的长度,去发现有什么规律产生;也可把以前的记录拿出来进行对比,了解日影的变化。

活动四:

知三候,感时令

立夏节气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五:

清明见荚,立夏好吃

春末夏初,蚕豆花落,结出一个个饱满厚实的豆荚子,这时的蚕豆最为鲜嫩,作为立夏节气的时令食物,蚕豆饭是这天一定要吃的食物。所以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剥豆子,蒸一锅立夏蚕豆饭。

饭一出锅,蚕豆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香飘满屋。

活动六:

立夏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这里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古老的称重方式,感受生活的趣味。

活动七:

一碗鲜美笋,开启美好盛夏

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在宁波吃一种细细长长象征希望和健康的“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这时的笋鲜美脆嫩,实在是一大美味。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清洗处理笋,做一碗清甜可口的笋汤,炒上一盘味美汁鲜的笋菜,开启美好的立夏节气。

活动八:

立夏蛋趴

“立夏蛋,满街甩”,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所以小小的鸡蛋被赋予了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演变出多种有趣的习俗与饮食。

绘鸡蛋,迎立夏:成人带领着小朋友们在鸡蛋上进行作画,一起在熟鸡蛋上绘画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及花朵,庆祝夏天的开始。

疰夏绳——挂蛋、斗蛋

有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寄托对小朋友的祝福与希冀,希望小朋友们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成人可以亲手给孩子编织“疰夏绳”系于手腕,以及编织“蛋络”,当天挑一个最好看的鸡蛋给孩子带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编织“蛋络”。

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心里美滋滋的。

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每逢民俗节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个吃的,并且这吃多半是有点讲头和名堂。

那么,为什么立夏要吃咸蛋而不吃鲜蛋呢。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统揽在一个主题下,那就是“时鲜”。在这些时鲜货里,既有苋菜、蚕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咸蛋和酒酿。咸蛋之所以名忝时鲜行列,那是由于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头谱咸蛋,当然时鲜。

活动九:

立夏尝新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在常熟,有“九荤十三素”之说等等,除了时令新鲜蔬菜,让人期待的最是那夏日酸酸甜甜的水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果园里去亲自采摘,感受它的触感,了解它的生长环境,感受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这样的劳动果实才会更甜美吧~

活动十:

观植物,感力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去观察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或是根据节气种植或育苗半夏黄瓜、豇豆(豆角)茄子、冬瓜等,体验农事耕种过程,感悟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活动十一:

学习关于立夏的诗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至。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从节气上说,立夏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即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白露节气活动 | 这8个趣味节气活动,带你感受白露的诗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白露》

2019年白露节气为:9月8日

二十四节气

白露

中  文  名:白露

外 文 名:White Dew

时 间:第十五个节,每年9月7日或8日

寓 意:天气已经转凉

气候特点: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

三 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风俗 活动:祭禹王

风俗 食物:清茶、米酒、龙眼、番薯

养 生:预防秋燥、滋阴益气、贴秋膘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寻找露水

白露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别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温度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树叶上等,并凝成细小的水珠,即露水。

露水需在大气较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热量散失快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

如果夜间天空有云,或夜间风较大,露水就很难形成,在4-5点的时候,也就是太阳快升起来的时候适合收集露水,深秋雾重的时候时间会延长一些。

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拿上小吸管、小瓶子,穿上长袖长裤(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穿户外运动的衣服,更加防水防潮),去小区花草丛中、公园里收集露水,感受自然的奇妙与探索的乐趣。

活动二:

一起去采摘

白露正式来了,这个季节会有哪些蔬果成熟了呢?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比如时令核桃和板栗,是不是非常奇特?孩子们一定也非常好奇,不如趁此金秋带孩子们去寻找果树,条件允许的话自己采摘一些吧。

活动三:来一杯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成人可以教孩子学习如何泡茶、品茶,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四:

观时令变化

每个节气,都要不同的时令变化,到了白露时节,很多事物都开始吐露白色,“白露棉吐白”,现在正值棉花吐絮期。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棉花的吐絮情况,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五:

一起在白露食白物

时令进补是一门大学问,不过也有时候比较简单直接比如白露节气,食白补身。白露时节,天气逐渐凉爽,气候干燥。现在的营养学家多认为,秋季饮食应防燥护阴,滋肾润肺,而白色食物正是补肺。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菜市场去感受生活的气息,找一找哪些时令果蔬都是白色的,自己画一画,也可以尝试和爸爸妈妈一起烹饪菜品。

如,萝卜、山药、莲藕、百合、银耳,龙眼、梨

活动六:

寻白露,剪纸花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这段时间的清晨,地面和叶子上会有许多露水,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到白露的由来,知道白露过后植物上就能看见露水,并一起进行白露剪纸手工活动。

步骤很简单,准备各色彩纸、黑色圆形卡纸、剪刀、超轻黏土、胶棒即可,剪出各色的小花贴在底板上,用白色黏土搓成一颗颗圆圆的露珠点缀在上面,便做好了一幅幅有模有样的“白露图”。

活动七:

一起制作红薯宴

白露配红薯,秋日幸福长,民间认为白露吃红薯可使饭后不发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成人可带幼儿一起将红薯做成美味的佳肴。

如,烤红薯。教师准备红薯,引导幼儿清洗,放到烤箱里,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即可,时间到了就可以品尝美食啦。

如,煮红薯粥。让幼儿尝试洗米放合适的水,再将切好的红薯块放进锅里就可以了。

如,做红薯干。成人与孩子一起将红薯煮熟晾凉,幼儿切条晾晒即可。

晒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红薯干,两面都晒才好吃。

幸福的品尝

孩子们在制作红薯美食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白露的习俗,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幸福感,这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过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日子,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让我们跟随二十四节气一起幸福地生活吧!

活动八:

学习关于白露的诗词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秋题牡丹丛》

唐·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夏季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夏季渐入炎热,也是自然与人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小满是一段初夏醉美的时光,也是最有智慧内涵的节气;小满物满盈,小麦快长成,大地色彩多,青黄绿白红。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寒露节气活动 | 这8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走进寒露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寒露》

 2019年寒露节气为:10月8日

二十四节气

寒露

中 文 名:寒露

外 文 名:Cold Dew

寓意: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时间:第十六节,每年10月7或8或9日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露水更凉

三 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风俗活动:赏菊、登高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

养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去寻秋

秋日褪尽了酷暑气息,天地呈现一派崭新的光景,有了很多物候的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到户外中,去寻找秋天的印记,如郊外看到很多鸟在往南飞”、梧桐树的叶子都慢慢变黄了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将看到的景象画出来,用画笔记录秋的美好,感受自然的变化与美妙。

活动二:

一起赏菊绘菊

自汉魏以来,秋天有赏菊的风俗。至唐宋时,菊之名种培植繁多,盛况逾越前代,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动。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开展一系列的菊活动,如赏菊、画菊。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或者有菊展的地方去看菊,让孩子了解菊花不同的种类,背后的文化含义等。

材料准备彩色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教师出示实物或者图片,请幼儿观察菊花的特征,了解绘画的内容。小龄段的孩子可以撕出菊花的花瓣,中大龄段的孩子可以用剪刀进行。

教师提前将菊花打印出来,让幼儿进行涂色(小班油画棒、中大班水彩笔),再剪下来粘贴在提前准备好的彩纸上,装饰上背景就完工啦~

有心的老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活动三:

一起记录秋凉

随着寒露时节的到来,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浓浓的凉意,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绘制气温折线图,让孩子了解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自然变化。

活动四:

一起挖红薯

秋日不仅有好天气,还有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挖红薯,感受秋收的喜悦,回家后一起烤红薯、蒸红薯米饭、红薯饼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劳动快乐,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

活动五:

一起种植

寒露前后种植正当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种植,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气候特点、适合种植的植物等,体验节气、农事,与生活的关系。

可种植的有:菠菜、小萝卜、小白菜、大蒜等。

活动六:

一起折枫叶折纸

秋日是叶子的狂欢,是叶子变黄的季节,可是有一种树叶会变红,它就是枫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户外中观察枫叶,并一起玩折纸枫叶的手工游戏。

材料准备各色的彩纸,胶棒即可,将彩纸裁成大小统一的长方形,将四角向内折叠,拼接在一起,粘贴在背景纸上即可。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节

寒露节气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活动八:学习关于寒露的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唐·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客中秋夜》

明·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霜降节气活动 | 这8个好玩的活动,带你感受秋的清丽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霜降》

 2019年霜降节气为:10月24日

二十四节气

霜降

中 文 名:霜降

外 文 名:First Frost

寓意: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时间:第十四节,每年的10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三 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风俗活动:菊花会

风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养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晒柿饼

秋天,黄澄澄的柿子高高挂,当然要带着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尝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可以采摘的地方摘柿子,并一起“啃秋”,再带着孩子了解柿子变成柿饼的全过程,并一起动手制作。

1.将果皮转圈旋削下

2.晾晒,十多天后柿饼就好啦。

活动二:

一起画秋

霜降时,一片美景,果蔬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秋天有哪些花卉、水果、农作物,并让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帮助孩子们全方位的了解了霜降节气。

活动三:

柿饼手工DIY

民间有句俗语:“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霜降节气特征的后,亲自动手制作手工DIY柿饼,寻找趣味的同时,提醒幼儿秋冬季节要保护好身体不生病等。

去茎榨汁和面。

将柿子汁团成柿子的样子,在用绿色面团做茎叶。

成人将孩子们做好的柿子面团蒸熟,就可以品尝美味啦~

活动四:

一起来绘秋叶

秋叶是秋天的一种浪漫,随着天气渐渐变色,随着凉风慢慢飘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秋天,拾一些树叶,并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又体验了创作的趣味。

活动五:

一起“做霜”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秋已暮,露成霜;那么霜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小实验去探索、去了解。材料准备听装雪碧罐、冰块就可以了,先将雪碧罐放好,再放入冰块,接下来认真观察就可以见证霜的出现。

活动六:

一起赏秋色,并将其留下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一切都有着成熟的美。不走出去欣赏实在是太可惜了!“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这时也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郊游登山赏景,用相机,用画笔,用故事它们留下来。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令

霜降节气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豺乃祭兽 | 霜降之日“豺祭兽”,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 后五日“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 | 再五日“蛰虫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活动八:学习关于霜降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如梦令》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新营小斋凿地炉》

宋·欧阳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舟中杂纪十首 》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大雪节气活动 | 这9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品鉴冬的诗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大雪》

 2019年大雪节气为:12月7日

二十四节气

大雪 

中 文 名:大雪

外 文 名:Major Snow

寓意:天气变冷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大

时间:第十五节,每年12月6或7或8日

气候特点: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

三 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风俗活动:观赏封河、腌制“咸货”

风俗食物:红枣糕

养生:防寒保暖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寻找冬天的秘密

冬天的变化不仅仅是天气越来越来冷,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有了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到户外,一起看看冬天的有哪些显著的变化,如掉落的叶子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小树套上了黑色的袋子?可以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一起找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季节中的变化。

活动二:

一起画冬

冬天来临时,除了带着孩子去感受,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创作,用特别的方式留下对冬天的记忆,表达自己的热爱。

1.《雪人图》 材料准备:黑卡纸、各种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胶棒、黑笔、油画棒、白色颜料、画笔

教师带着幼儿观看有关于雪人的图片或者视频,如果有条件可以带着孩子到户外玩雪堆雪人,让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创作雪人图。

教师分发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幼儿进行布局粘贴。

用黑笔、油画棒装饰小雪人的细节。

再用白色颜料点画雪花完善背景。

漂亮的小雪人图就完成啦!

2.《可爱的小雪人》 材料准备:各色硬卡纸、各色超轻黏土

教师带着孩子观察雪人的造型,让幼儿了解雪人的组成。

教师分发材料,讲解超轻黏土使用的方法,幼儿操作。

最后可以用白色超轻黏土团成小球做雪花装饰。

3.《雪花》 材料准备:棉签、胶棒(双面胶)、白色油画棒、蓝色卡纸、剪刀

出示雪花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雪花的构成,并用白色油画棒在蓝色卡纸上画出来。

用胶棒(双面胶)将棉签全部粘贴上,并按照边缘线剪下来即可。

4.《雪娃娃》 材料准备:黑白红超轻黏土

让幼儿了解雪人的组成,并用白色的超轻黏土团成一大一小的圆球做脑袋和身体,黑色超轻黏土做扣子、眼睛等小细节,红色超轻黏土做成围巾和帽子,最后

活动三:

一起做一场小实验

玩雪无疑是冬天里小朋友们最期盼的事情之一,除了等待雪精灵的到来,成人还可以带着孩子做一场雪的小实验,了解其中的科学小知识。

实验材料:色素、透明塑料杯、清水、取样勺、吸水树脂

科学小实验《人造雪》:采用吸水树脂,可以吸收相当本身体积100倍以上的水分。它能把水变成一种白色蓬松的物质,看起来像真雪一样。

实验步骤:(1)透明塑料杯中装入30毫升清水,滴入自己喜欢的色素颜色。 

(2)色素水中加入吸水树脂。 

(3)数5个数,彩色的雪就完成啦。

科学解密:所谓的人造雪就是利用吸水树脂高分子材料,吸水树脂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的高吸水功能。吸水树脂把水吸进去之后就会膨胀而成为水凝胶,也就是我们所做出来的人造雪。

活动四:

一起做一杯冬饮

冬天天气寒冷干燥,不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需要滋润一点,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在冷冷的冬日做一份祛热滋润的的饮品,温暖这个冬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自己制作的趣味,又品尝了冬天的味道。

材料准备:橘子、甘蔗

幼儿帮助剥橘子,整理食材。

再将橘子、成人准备好的甘蔗分别榨汁就可以啦~

甜甜的“雪梨盅”: 冬天来一杯驱寒、清肺、温补的“雪梨盅”简直不要太幸福!

材料准备:雪梨、红枣、冰糖、银耳;幼儿可以负责清洗梨子,泡发银耳等步骤,成人可以帮助幼儿将梨子挖成小盅的样子,再放入相应的食材上锅蒸即可。

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将雪梨挖出内芯。

将红枣进行清洗去核。

将泡发好的木耳撕成小块。

将准备的好的雪梨盅放在蒸锅上蒸熟即可。

活动五:

一起做一道甜点

大雪天气寒冷,气温显著下降,这时候来一份“红枣姜糖糕”,可以祛除寒气,防治感冒,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成人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做一道甜点,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让孩子品尝自己的劳动之甜。

材料很简单,就是常见的红糖、芝麻、鸡蛋、红枣、姜丝、面粉、泡打粉、花生。

让孩子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打鸡蛋、捣红糖、捶芝麻、打蛋、切红枣,放上姜丝,就可以上锅蒸成枣泥糕啦!

活动六:

腌一罐菜,品尝冬天的味道

自古以来,为了能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有丰富的食物,古代的中国人就发明了腌菜(肉)的技术。我们素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俗语,成人可以在小雪节气来临前,带着孩子了解俗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给孩子讲讲腌菜的来历,以及如何制作,让孩子一起试试。

材料准备白萝卜、胡萝卜、姜、盐、白糖、花椒、大料等。

切白萝卜、胡萝卜和姜,用白糖、盐、花椒、大料等材料就可以腌制成一罐罐清莹透彻的腌菜了。

活动七:

跟着民俗大雪腌个肉

关于大雪节气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的道到来,是一项极具生活气息的民俗活动,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腌肉的过程,了解腌肉的制作过程,感受古时人们的生活仪式。

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

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

由成人封好口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等到了时间和孩子一起开罐,观察一下腌制的情况,如果好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烹饪品尝啦~

活动八:

知三候,感时令

大雪节气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九:学习关于大雪的诗词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大雪》

宋·赵蕃

长年南雪不到地,瘴疠惨毒愁北人。

今年初见腊前白,宠光并与梅花新。

客居破屋愁欲裂,病目不嫌熏湿薪。

鹑衣百结不蔽膝,恋恋谁怜范叔贫。

《大雪歌》

宋·陆游

长安城中三日雪,潼关道上行人绝。

黄河铁牛僵不动,承露金盘冻将折。

虯须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宝钗楼。

五更未醒已上马,冲雪却作南山游。

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

拏空争死作雷吼,震动山林裂崖石。

曳归拥路千人观,髑髅作枕皮蒙鞍。

人间壮士有如此,胡不来归汉天子。

《大雪》

宋·陆游

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大雪独留尉氏》

宋·苏轼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

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

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湿。

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

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夏至节气活动 | 12个精彩的节气活动,带你领略自然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夏至》

 2019年夏至节气为:6月21日

二十四节气

夏至

中 文 名:夏至

外 文 名:Summer Solstice

寓意:炎热将至

时间:第十节,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气候特点: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

三 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风俗活动: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风俗食物:麦粽、夏至饼

养生:多吃苦味食物,调养精神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绘制一把消暑扇

夏至节气气温升高,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暑热难耐,成人在这个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绘制一把扇子,体验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带来凉快。可以选择圆面扇,或折扇,水墨、水彩、线描,多种绘画形式任你选择。

活动二:

一起煮止渴消暑的绿豆汤

夏至时节,除了用扇子摇凉,也可以选择制作一碗绿豆汤来消暑。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准备绿豆清洗,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白砂糖。还可以多做一些,用小碗分装,带着孩子把消暑的饮品送给还在高温下辛苦工作的人们,如环卫工人、交警等,让孩子关注身边辛苦付出的人们,学会用行动去关心他人。

活动三: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时节,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传说夏天吃热面,有“避恶”之意,因为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五月,吃热面以驱除邪恶,用多出汗的方法祛除人体捏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有为家人祈求身体康健之寓;同时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也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制作面食,让孩子品尝节气美食的同时,了解节气习俗背后的美好祈愿。

在成人的指导下,孩子认真学习面食的制作,揉面、擀面、下面、拌面

活动四:

“绘”面食

夏至时节,除了吃夏至面,也可以创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创作关于夏至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平时吃的面是什么样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装饰即可,中大班可以尝试线条画,小班可以进行撕纸画。

或教师画好碗的轮廓,孩子在里面添画面条,再装饰其他蔬菜、荷包蛋等。

活动五:

夏至水果拼盘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丰收的喜悦就在那甜甜的水果里。这时,成人带着孩子一起做一创意拼盘吧,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何乐不为呢?

如要在幼儿园里开展此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水果可以是园所厨房准备,或者由家长各种类分别带一点,可以是教师规定的主题,或者是家长提前想好的拼盘内容,由亲子合作完成,可根据情况品评比最佳拼盘颁发奖品等。

活动六:

一起做竹蝉

夏至二候蝉始鸣,蝉是在较温暖的地下度过幼年时代,待成年后,就在炎热的夏季从土中爬出来,蜕去最后一层皮,舒展出翅膀变成虫,于高高的树枝上鸣叫。成人可以陪着孩子用竹筒做个竹蝉,让孩子在玩的同时了解利用摩擦和声音共振的原理。

开展亲子活动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材料,小竹筒、树脂木棒、尼龙绳、材料小包、双面胶,或直接某包上采购即可。

竹蝉具体制作方法请点击链接了解:夏至小实验 | 陪宝宝用竹筒做个竹蝉,并且还会发声

活动七:

夏季养生宜多吃“苦”

夏至过后适合吃苦味,有清热泻火、消除疲劳的功效,孩子夏季容易上火,成人可以给孩子做几道菜品,如“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就是最好的选择,苦瓜苦中带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隽永。

活动八:

立竿测影

夏至这天正午,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人们看自己的影子,也会见到一年当中最短的影子。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立一根竿,测测当午时分的影子,以及站在太阳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九: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进入夏至时节,气温持续升高,将会到达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十:

观天气预未来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之雨点值千金”,对农业来说,夏至的降水很关键。夏至节气的天气有预报作用,如“夏至落雨,九场大雨”“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雨”等等。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观察天气的变化,一起预测天气, 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不同节气里天气变化的奥秘。

活动十一:知三候,感时令

夏至节气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十二:

学习有关夏至的诗词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这些深奥大义的话孩子们未必能参透,以及现在的孩子们也不用像父辈一样从事农耕活动,但是二十四节气不是苍白冰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孩子们逐渐形成关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4-10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3-12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3-23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3-23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4-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