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班科学活动:种子在哪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说课稿

中班科学活动:种子在哪里

活动目标:

1、 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尝试按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活动。

2、 观察发现一些常见植物(水果、蔬菜、农作物等)的种子,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

3、 产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黄豆、赤豆、瓜子、芝麻、花生、菜籽等常见种子若干。

2、 苹果、桔子、西瓜、黄瓜、蕃茄、茄子、南瓜、丝瓜、扁豆、水稻等常见的蔬菜、水果、农作物若干。

3、 小刀若干、分类盒人手一个。

4、 实物探头一个。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种子宝宝,你们看看是谁?他们长着什么样?是谁的种子?”

“你还知道有哪些种子宝宝?”

“这些种子宝宝长得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种子宝宝长得都不一样,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细细长长的、有的有点像个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些长得都不一样的种子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叫“各种各样”的种子。

2、 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寻找种子与种子之间的某一个相同的地方。

“这些不一样的种子和种子之间有一样的地方吗?”

(用实物探头出示赤豆和长豆种子)“这两种种子之间有一样的地方吗?什么是一样的?”(颜色一样)

(用实物探头出示赤豆和绿豆种子)“这两种种子之间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形状一样)

(2)幼儿分类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会根据这些种子之间的某一个一样的地方(颜色、形状或大小)将它们分类吗?先想好你根据什么来分,然后分进你的分类盒中。(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分类活动。

利用实物探头分别出示2—3种不一样的分类结果,并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3、 观察发现一些常见植物(水果、蔬菜等)的种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苹果、桔子有种子吗?黄瓜、蕃茄有种子吗?南瓜、花生有种子吗?它们的种子藏在哪儿?它们的种子又是什么样的?等会儿我们一起去找种子,需要用小刀切开来找的小朋友,用小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好,我们一起去找种子吧。”

“小朋友,都找到了吗?你找到了谁的种子?它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一些瓜果、蔬菜的种子都藏在它的果实里,一些花卉的种子都藏在它的花里,等会儿我们再去找一找这些藏在花里的种子,好吗?”

4、 了解种子的用途。

“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种子?种子有什么用?(种植、吃、炸油等)

5小结,结束活动。

“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外形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种子都可以种植,长出新芽来’,下次,我们来做小实验‘种子发芽’,看看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好吗?”

活动延伸:

1、 利用散步带领幼儿寻找一些种子藏在花里的植物。

利用自然角做小实验‘种子发芽’,看看种子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说课稿阅读

小班科学活动 它们长在哪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它们长在哪里?》我主要从教材、教法、活动重点、准备、目标以及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本次活动所选用的教材是《中华文化创意操作课程》第十一月开开心心农家乐中的第三小主题,它是在前两课要求幼儿按照物体的颜色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要求幼儿能按照物体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并能尝试说出物体的简单特征。

其次说教法。活动应该符合《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该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所以本次活动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双主题互动模式。

一、 直观教学法:为了更加直观的让幼儿掌握按物体颜色、大小分类,所以在活动中分层次的出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掌握活动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 双主题模式: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时候的互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在自主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操作的乐趣。

第三说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了解和掌握按物体颜色、大小等属性分类的基础上具有初步的类概念。

第四说准备。本次活动需要准备《通益多媒体蒙氏数学》操作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不同衣着的小兔子图片若干张;幼儿有前期相关的知识储备,活动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还要有乐趣发现、探索的兴趣。

第五说目标。根据活动内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目标:

一、 幼儿能按物体的不同属性找出同类或不同类的物体。

二、 能尝试说出物体的简单特征。

三、 能体验操作的快乐。

最后说活动过程。首先复习已有知识唤起幼儿的已知经验,展示色板以提问的方法复习已知内容;其次,展示五只不同衣着的小兔子请幼儿观察并按照兔子衣着颜色找出颜色相同的两只小兔;第三,展示多媒体课件,请幼儿按颜色给花鸭宝贝分类;第四,加深难度引导幼儿按照大小给花鸭宝贝分类,多次进行游戏;第五,操作学具;第六、收拾学具,结束活动。

点评:一、小班幼儿刚开始设定的目标不能太广,按一个维度进行分类;

二、色板等新的操作学具要在课前请幼儿熟悉,最大程度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一定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三、 操作活动和课程分开进行,应该多次练习;

四、 学具袋的使用对于小班幼儿有难度,用小碟子装操作的学具。

唱歌活动《春天在哪里》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唱歌活动《春天在哪里》》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

唱歌活动《春天在哪里》

大班音乐活动: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是一篇不错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感觉对幼儿的音乐学习很有用,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简解】

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活动就是挖掘了歌曲可拓展之处,让幼儿在创编歌曲时更好的感受春天的多种声音和声音的美妙、有趣,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世界,也可以用耳朵听世界,感受除视觉外的听觉美。使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幼儿用不同演唱方式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目标预设】

1、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习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用耳朵感受生活的能力和体验季节之美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

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替换动物的歌声。

【设计思路】

《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歌词格式整齐、压韵,唱起来朗朗上口,颇含诗意。春天在那里?以这个问题引头的歌词,展开了广阔的画面,也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余地。诗歌以明快的节奏,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格调,与春天的景色融合一体,给幼儿以美好的向上的精神启迪。一般人们是从视觉上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忽视听觉感受到的春天。我想让幼儿通过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中还有会唱歌的XX,让幼儿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让幼儿老歌新唱,多唱法。让幼儿在拓展歌曲,创编歌词,运用不同唱法再次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感情。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念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生活的联系。”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春天的生机和希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歌曲《春天在哪里》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新课标同时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解决难点,而应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进行,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音乐活动正是让幼儿在春的意境中,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创编,进一步丰富歌曲,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并进一步感受春天声音的“美”,从而使幼儿对春天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更新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准备】

1、春天图片一幅、歌曲图谱一张。《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及伴奏带。

2、录音机、磁带(录有青蛙、春雨、溪水、蜜蜂、鸽子、鸟叫、小鸡、小鸭等声音)

【教育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师带领幼儿将歌曲完整唱一遍。

二、看图谱仿编诗歌

1、出示诗歌曲图谱

提问:春天除了有会唱歌的小黄鹂,你知道春天还有会唱歌的谁呢?(幼儿回答,教师在图谱上替换相应的图片)它是怎么唱歌的?(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歌声,如:蜜蜂——嗡嗡嗡)

2、我们一起用歌曲里的节奏来唱一唱。(如: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

3、出示幼儿不易想到的春天的歌声:春雨—淅沥沥、溪水—哗啦拉、鸽子——咕咕咕

师:这是谁?它们在春天里是怎么唱歌的?(幼儿不知道时播放它们的声音,让幼儿模仿。)谁来唱一唱?(幼儿尝试唱出创编歌曲)

三、唱仿编歌曲,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

1、放伴奏带,幼儿分组歌表演仿编的歌曲,如:一组唱蜜蜂,一组唱青蛙,一组唱春雨……

2、教师小结:原来春天的蜜蜂、青蛙、春雨、小溪……都会唱歌,春天到处都有美妙的歌声。

四、学习用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1、师:歌曲中有一句问句,是哪一句呢?(春天在哪里?)

2、师:那老师来问?你们答?最后小蜜蜂的歌声老师和你们一起唱。(师生合作,用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进一步练习:可以女孩问,男孩答或交换,最后可以用幼儿创编的歌曲,如;春雨/小溪/青蛙等的歌声一起唱,进行多次练习,幼儿不易枯燥。

4、小结:春天来了,不光可以用眼睛看到,春天的歌声也会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不知道本文《唱歌活动《春天在哪里》》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2020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当孩子看到我日渐大起来的肚子时,很多孩子好奇的问:陈老师,你的肚子怎么变大了呀,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陈老师,你的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呢?我笑着反问他们: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呢?当时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我是妈妈在医院,医生在妈妈肚子上弄了个小洞才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冒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膝盖上生出来的……听了他们的答案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正确、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二、说目标

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孩子的需求,我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两方面制定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2、情感目标: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活动的重难点都是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更好达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物质方面的准备:课件《我从哪里来》、教学挂图、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音乐《感恩的心》及感恩妈妈的PPT图片一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比较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比较老师怀孕前后的身体变化,从而自然的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形象地帮助幼儿正确了解胎儿每个阶段生长的过程,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表述能力。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很直观的让幼儿了解关于生孕育的知识,同时也吸引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4、讨论法: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然后与同伴、老师共同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真正落到实处,活动氛围更加融洽。

5、表演法:在活动的最后组织孩子进行表演《感恩的心》,进一步升华本次活动的情感教育,知道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五、说活动过程

下面将进入我的活动过程,活动一开始出示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发现老师现在怀孕要生小宝宝了,从而引出问题:小朋友,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通过这两个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活动的重要部分:通过让幼儿观看直观的flash课件《我从哪里来》了解了很多有关生命孕育的知识,使生活中大人们难以启齿,遮遮掩掩的问题迎刃而解,使幼儿能从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孕育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大胆地表述生命孕育的过程。如: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等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及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变化。之后,再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胎儿每个阶段生长特征,自由讨论,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意识,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更好的完成社会认知目标。紧接着进入活动的第三部分,通过观察老师怀孕前后身体活动的变化照片,如:上楼、捡东西、做操等对比图片,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妈妈怀孕后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在此部分教师充分运用了观察讨论法,提出问题: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的身体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活动的最后创设温馨的氛围,组织幼儿为妈妈表演《感恩的心》,让孩子在轻松、温馨、感恩的氛围中结束此次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我充分尊重了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的特点,鼓励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提出为什么,此阶段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向幼儿介绍小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我采用了图片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通过这种多媒体演示法和图片观察法,使孩子在一个很轻松、快乐的讨论氛围中掌握到了科学知识,很好的完成了社会认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教师自己怀孕的契机,利用图片、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知识。本次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了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活动的导入部分,老师的对比照片不明显,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使简单的导入活动变得复杂化,同时也拉长了活动时间。整个活动如果在以老师怀孕为线索而展开讨论的同时再渗透本班孩子妈妈讲述在怀孕过程中的感受的视频,或是邀请已怀孕的妈妈来到活动现场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不容易及艰辛,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这样将会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也请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意见。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全:小鸡小鸡在哪里(2篇)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全:小鸡小鸡在哪里(2篇)》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

《小鸡小鸡在哪里》教案相关主题:音乐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小鸡在哪里mp3,儿歌小鸡小鸡在哪里,歌曲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小鸡在哪里伴奏,小鸡小鸡在哪里歌曲

《小鸡小鸡在哪里》教案详细内容:

教案一

【教案目的】

1.学习歌曲,初步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想象自己是不同动物形象时的动作,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3.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案准备】动物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教案流程】

一、打招呼

1.用《小幼儿鸡小鸡在哪里》的音乐和幼儿互相问好。

二、学唱歌曲

1.玩捉迷藏的游戏。师出示母鸡图片:母鸡可着急了,这边找,那边找,你们知道它在找什么吗?母鸡编找边喊“小鸡小鸡在哪里”,我们帮母鸡一起来找,好吗?

2.幼儿模仿母鸡边喊边找。师出示小鸡:叽叽叽叽在这里。小鸡找到了。

3.幼儿扮小鸡,老师扮母鸡,一起说歌词。

4.交换角色。

5.在琴声伴奏下,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跟唱。

6.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演唱。

7.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师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边唱边模仿小鸡的动作。(注意前后衔接)

8.交换角色。

9.用不同的方式练习对唱。分小组、男女组对唱。

三、创编歌词。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启发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填入歌曲中,唱出来。

2.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边做边唱。

3.请一幼儿看

【活动应变与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教案二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教案流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教案目的】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在游戏的情景中快乐的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案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以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小鸡胸饰,母鸡头饰。

3、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花园”

【教案流程】

一、对唱游戏

1、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花园里的花好漂亮啊请小朋友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师:“今天天气真好,鸡妈妈带鸡宝宝到花园里去玩,好吗?”

2、(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新歌。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

弹琴一起学唱。

二、游戏《小鸡与大灰狼》

1、讲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丛里,每次小鸡出来玩的时候,他就来抓小鸡,小鸡可聪明了,他们变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鸡妈妈来找她的宝宝,她轻轻地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就又回到妈妈身边唱歌了。

2、幼儿游戏,听到大灰狼音乐,马上变成“小花”不动,等到鸡妈妈来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们一起站起来回答妈妈:“叽叽叽叽,在这里。”

3、幼儿游戏2—3遍。

三、结束活动

1、师:“天黑了,小鸡要回家了。”

2、听音乐《晚安曲》回家。

《小鸡小鸡在哪里》儿歌简谱:

1133|221-|3355|443-|

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在这里。

6653|453-|6653|221-||

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在这里

不知道本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全:小鸡小鸡在哪里(2篇)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中班科学我的朋友在那里


《我的朋友在那里》

一、 活动目标:

1、 认识数字4,感知数字4的实际含义。

2、 体验4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二、 活动准备:

1、 1——4大数卡各一张,1——4数卡若干。

2、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卡各一张。

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认识数字4,出示数卡,这是我们的新朋友,它是数字几啊?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找一找,那些东西是4个(条,只等)如长方形是四条边,桌子是4条腿等。

基本部分:

1、 数一数,教师画小房子图形,幼儿看看有几个图形,教师用数字卡表示。

2、 找一找,谁和谁是好邻居?如1和2是好邻居,2和3是好邻居等,幼儿说2有1和3两个好邻居,1比2少1等。

结束部分: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逐一出示2——3的数卡,请幼儿举起它们的好朋友的数卡。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继续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数字,如5,6,7等的相邻数。

幼儿园数学: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活动内容 我的家在哪里

重点领域 数学

相关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初步掌握空间方位对应。

2、尝试运用双向排序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箭头所指的横向和纵向方位进行标记。

难点:初步掌握空间的方位对应。

活动准备 教具:座位方位图、箭头、房子图、人物图卡、颜色、数字卡若干套、标记图等。

学具:地址卡、玩具卡片、标记图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初步感知空间、位置概念。

1、复习横向、竖向排序(按箭头方向报数)

教师:“请大家找位置坐下来啦!瞧,这里有四排,请这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按箭头方向报数!(幼儿报数,教师随后放置箭头)

2、引导幼儿探索操作,找寻自己的空间方位对应点。

教师:“老师这儿有座位表,请注意箭头所指方向把自己的位置指出来!”

(请个别幼儿操作,互相检验,教师小结,达成经验共享)

3、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自由讨论,初步感知自己的空间方位。

教师:“请你们看看,想想、说说自己是第几排的第几号?下面做个小游戏,我报号码,请对应的小朋友快速起立!”(教师报出排号、座位,个别幼儿回答)

二、学习空间位置对应:

1、出示房子图片,幼儿参观。(颜色、楼号)

(1)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标示楼号。

教师:“小区里有3座漂亮房子,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房子分别是什么颜色?请按箭头方向标示楼号。”

(2)幼儿根据箭头方向“→”给房子编楼层。

2、幼儿观察并讲述小朋友所居住的地点,根据小朋友进行空间位置记录(楼号、楼层)

(1)幼儿讲述小朋友的住址(楼号、楼层),教师根据讲述进行标记。

(2)小明家住在哪里?(幼儿讲述,教师根据讲述进行标记,幼儿操作)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楼号、楼层)进行标记。

(4)根据幼儿操作结果,引导幼儿交流标记空间位置的方法(先横向,再竖向)

3、引导幼儿巩固练习按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

(1)游戏“小朋友搬家”(教师任意放置小朋友)

(2)幼儿操作:每人记录正确的楼号、楼层。

(3)交流、检验操作结果、教师小结

三、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根据横向、纵向标记逆向思考、探索操作,寻找对应的空间位置。

(1)教师:“邮递员有很多礼物要送,我们赶快回家吧!”(小朋友仔细观察地址卡)

(2)游戏“我的家在哪里”:教师把礼物图片放置相应的家的地址图上,幼儿

按地址回家。

大班科学 种子聚会教案


一、【案例背景】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利用秋收季节,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秋天,采集种子"的任务。还画好各种卡通图片,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种子贴画。于是各种各样的豆类、谷穗、玉米粒、蔬菜种子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主题墙。孩子们对这个主题栏情有独钟,一有空就都喜欢过来观看和谈论。在一次课间,李志祥小朋友突然发现了在他贴得满满的黄豆和西瓜籽画里,他把蔬菜种子撒上去竟然还能再贴,看着蔬菜种子慢慢地从黄豆的空隙滑过,孩子们都特别惊奇!所以我就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预设产生这节科学案例,以此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我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如何整齐合理地摆放物品上能力较弱。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引导幼儿感受条理有序、合理摆放物品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理解物体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同时能够将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学会合理整理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

二、【课堂片段及反思】

片段一:讨论导入:对空隙的认知和感受。

师出示连排的小树,有一只小鸟在小树的后面,你能看到它在哪棵树的后面吗?

幼儿:没看到。

师:看一看小树动一动拉开了距离,你看到小鸟在哪棵树的后面?

幼:看到了,在树的后面,师:这次怎么看到了呢?

幼讨论:小树分开了。

师:对,两棵小树分开了,它们之间出现了空子,所以小朋友从这个小空子里看到了小鸟,这个空子叫空隙。

师:"两棵树之间有间隙,其实在我们经常玩,学习的地方和自身上都 有空隙,你发现它在哪儿了吗?

幼儿讨论生活中空隙现象。如讨论到桌子。

师:如果教室里的桌子不紧挨在一起,会有空间让小朋友走来走去吗?师引导幼儿发现同一容器中空隙的现象。

师:看,这个大瓶子里面有几个球,好像是装满 了,看一看这球之间有没有空隙?如果再放一些小玩具,这个空隙会怎么样?幼儿讨论可能会提及还能装下其它东西。

效果分析:由于学前期的幼儿年龄较小,思考问题比较浅显、直观,针对"怎样帮助判断物体间有空隙"这一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用"辅助材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就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讨论、互相交流。

片段二、基本部分:填间隙1、了解材料及特性师:发现了这么多的空隙,真有趣。现在我们就让空隙来帮忙做一个实验游戏 ,看一看游戏材料有什么?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的核桃、花生米、小米,现在我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来发现它们从形状,大小上有什么不同吗?

幼:核桃摸起来了不光滑,小米很软,能从手指空隙中流出来,核桃要比花生米大,小米颗粒很小。

师幼小结:核桃大大的、圆圆的,花生米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效果分析: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材料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起幼儿产生摸一摸、试一试的愿望。通过动作操作让幼儿对自己的判断进行验证,知道的并将物体间隙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2、实验过程师:游戏就是将盘里核桃、花生米、小米全部倒进一杯子里。最后像这样满满平平的一杯。不能高出杯口,也不能在盘里剩任何材料。

师:我们往杯子倒这些材料要一样一样的倒,要有先后的顺序,现在请你开动脑筋,核桃、花生米、小米这三个材料,要先倒哪个?后倒哪个?最后倒哪一个,才能这样成功呢。

3、幼儿讨论顺序,预测记录情况如果第一个小朋友就说出了正确顺序,老师确定一遍幼儿提出的顺序)。

师:你放置顺序是先放核桃,再放花生米,最后放小米。为什么你想要这么放呢?(幼儿回答)

师:其它小朋友还有别的不一样的顺序吗?请你说一说你的放置顺序。幼儿发言提出自己的放置顺序。

师:你放置顺序是先放小米,再放核桃,最后放花生米。(幼儿回答)

师:好,请你拿着你的放置顺序站到这边,至幼儿讨论出三组。

师: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情况如果说到第三顺序还不是正确顺序时,师可引出或提出正确放置顺序。

师:刚才我们先放了细细的小米,花生米,这次我们换一换如先放核桃,接下来要放什么呢?(如幼儿提出小米、花生米顺序)可以放小米再放花生米也以放花生米再放小米。

师:现在我们要分组进行实验了,那么在操作时也有要求。一定要按照的记录表顺序一样一样的往空杯子里倒材料,倒光一种再倒另一种也不能用的抓,做完后看是否是这样平平满满的一杯。无论成功与否,请回到自己的坐位,想一想为什么没成功,应该怎么样的顺序能得成功呢?

效果分析: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当他们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参与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在确定种子间有空隙的前提下,让他们分析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引申出一些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 洞在哪里?


洞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增进看图说故事的语文能力。

2.学习分类制作「我的洞洞发现小书」。

教学资源︰

1.故事时间:「哪里有洞?」、AVCD;「洞在哪里?」学习单。

2.录音机;纸张、剪刀、打洞机、双孔整理夹。

活动过程︰

1.翻开故事时间「哪里有洞?」【附】页面,老师先不说出故事,请一位幼儿尝试看图,说一说这一页哪里有洞?接着再换另一位,翻开第二页看图说故事,说一说这一页哪里有洞?以此类推说完故事。

2.老师说故事时间「哪里有洞」,看看刚刚幼儿是不是说对了?

3.请每位幼儿反复看看故事中出现了哪些洞?如果要把这些洞分类,可以怎么分呢?(如:用的、吃的、住的、不同行业等)并依幼儿提出的分类记录下来。

4.老师将材料放在科学角,让幼儿自由取用制作「我的洞洞发现小书」:

—依洞的类别分别放置一纸张,在纸的上面画出类别,如:吃的、玩具、身体、乐器…..等洞。

—请幼儿依类别画下「哪里有洞」的观察,并可运用剪刀或打洞机表现各式洞。

—随着课程的进行增加幼儿的发现,最后再以双孔整理夹,夹起来或绑成一册书。

—为封面、封底画上插图。

5.举办「我的洞洞发现小书」展,欢迎其它的幼儿来参观。

延伸活动︰

配合小袋鼠:「这是什么洞?」学习单,让幼儿画出心中的洞,再和大家分享。

活动评量:

1.会看图说故事。

2.会学习分类制作「我的洞洞发现小书」。

【附】故事大意

哪里有「洞」?

我的小猪扑满有「洞」。

牙齿蛀了一个「洞」,好痛哟!

啪!裤子破了一个「洞」。

好朋友不理我,我的心破了一个「洞」。

锵!窗户破了一个「洞」。

球进「洞」了。

马路上的坑「洞」赶快补好。

在黑黑的「洞」里工作,要小心!

空空的「洞」,变出小白兔。

从嘴巴的「洞」看进去,就知道是不是生病了。

高高低低的「洞」,可以吹出好听的音乐。

还有哪里有「洞」?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在哪里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种子在哪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
    2021-08-09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2.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各种植物果实种子的ppt 2、苹果、草莓、花生等各种果实。 3、...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一些藏在果实里面的种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类秋天成熟的瓜果,农...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种子藏在哪里 这是大班科学种子藏在哪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
    2021-08-1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2、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等。2、餐巾纸、水果刀若干。3、记录单。PPT活动过程...
    2021-07-10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种子在哪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

2021-08-0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2.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各种植物果实种子的ppt 2、苹果、草莓、花生等各种果实。 3、...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一些藏在果实里面的种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类秋天成熟的瓜果,农...

2019-12-12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种子藏在哪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

2021-08-1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2、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等。2、餐巾纸、水果刀若干。3、记录单。PPT活动过程...

2021-07-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