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个苹果》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03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反思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最后一个苹果》”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幽默画,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感受夸张幽默的语言艺术,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在对画面的理解和讲述中,感悟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活动目标:
1.通过幽默画,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感受夸张幽默的语言艺术,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幼儿在对画面的理解和讲述中,感悟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WWw.ZFw152.COm 趣祝福)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幽默诙谐的音乐;课前已组织幼儿欣赏过《父与子》系列漫画;幻灯《最后一个苹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图上是什么?”“这棵苹果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观察并讲述)
2.“如果你和爸爸想得到树上的这个苹果,你们会想什么办法?”
(幼儿想象、猜测)
二、边欣赏漫画边讨论。
出示《父与子》的照片
1.“今天还有两位客人也想得到这个苹果呢!瞧,谁呀?”“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多,猜猜这对父子俩想的办法会不会跟你们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父子俩想了哪些办法?仔细观察图片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三、幼儿欣赏、交流图片
1.(出示图1、2、3、4)引导幼儿集体欣赏、交流
2.“你们想了哪些办法?”
幼儿自由讨论、讲述(摇、晃、扔、勾、爬树)
评析:教师运用课件直观、生动幽默的画面,让幼儿能在整个活动中开心的感受和体验了漫画的快乐,感受父与子的幽默。
四、完整欣赏、出示幻灯
一幅一幅欣赏,在幼儿讲解的时候就可以用动作来表现让大家学学。
1.首先是谁想到什么办法?怎么做的?谁愿意来学学(两三个来学爸爸的动作全体跟着学撅着屁股使劲晃树)
2.这下谁想到了什么法子呀?(儿子用伞扔苹果)
你猜,儿子用伞扔苹果的时候怎样了?(幼儿通过想象讲述用动作来表现)
3.我们来看看爸爸又想了什么办法?(爬上树后用伞勾苹果)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4.看,他们又想到了什么办法?
你们说说,爸爸用鞋子扔苹果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幼儿想象讲述用动作表现)
5.你猜,他们还会坚持下去吗?(幼儿猜测)
你们看,最后发生了什么情况?
幼儿讲述
小结:多可惜啊,如果再坚持一会儿就能得到苹果了,所以我们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坚持下去,这样最后才能获得成功哦!
(一个幼儿讲述)幼儿看着图编小故事。
五、完整讲述、表演。
1.“爸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却发生了这么多好笑的事,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为什么?”(给幼儿选择讲述)你看了这些图片,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
(高兴、幽默、好玩•••••)
2.“这种有趣、幽默的画我们叫它什么呢?(漫画)今天的漫画故事的名字就叫《最后一个苹果》,是德国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画的。
3.我们一起来边讲故事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讲边表演用夸张的动作)
4.刚才小朋友表演都很好!你们有没有信心听着音乐把这故事表演出来吗?放幽默诙谐的音乐(幼儿、老师表演)
活动反思:
漫画是来源于生活的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征服过无数观者的心。在生活中,一些滑稽、好笑的事情经常愉悦我们,所以使得大家都喜欢听到见到这样的事情,并有一种急于讲述给其他人听的欲望以期共同分享。《最后一个苹果》富有童趣、非常幽默,贴近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来自于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漫画,我的这节课正是抓住了幼儿也不例外的这种心理特点和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选择教材,今天的这幅漫画讲述围绕父亲与儿子摘苹果这件事展开,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来支持讲述。所以讲述欲望自然的激发,使得本节课幼儿讲述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使幼儿在体会幽默快乐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我想,好的一个选材给了活动好的开端。我在活动中图片的出示颇具匠心,富有特点。如有单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不断丰富讲述内容,逐步掌握方法有条理的讲述;当幼儿有了一定讲述的经验与方法时,六幅图片同时展示,整个流程我只是适当的引、点、拨,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让他们多层次的由易到难充分观察讲述。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我对幼儿自主支持。自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它是自发的。我的问题设计也很注重挖掘幼儿讲述点,能以幼儿为主体,逐步让幼儿学习讲述。提出的问题既灵活又严谨,激发了幼儿讲述的欲望,使幼儿由始至终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并能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言,如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来表达。同时我能以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动作激起幼儿的热情,引领幼儿走近漫画,自然的过渡到让幼儿去发现、交流、表达。在开心的笑声中幼儿们感受和体验了漫画的快乐,也让幽默串起了整个活动,总的来讲,这个活动较有特色,富有新意。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如怎样更好的引导幼儿讲述完整,如何更恰当的回应幼儿等等。
幼儿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钙量丰富,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苹果酸可代谢热量,防止下半身肥胖。苹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2020幼儿园小班教案《我是一个大苹果》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我是一个大苹果》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猜测与想象,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是一个大苹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猜测与想象。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活动准备
食物卡片若干、篮子、盘子、大苹果胸饰1个、实物(苹果)若干个、图片(小朋友、小苹果)各一个、小口袋一个。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小口袋(内装有大苹果一个),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内是什么?
初步理解
学习儿歌内容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2、(出示图片小朋友)“小朋友们都爱我,瞧,军军也喜欢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别碰我。”大苹果为什么会这样?大苹果会对军军怎么说?
3、老师带军军洗洗手。
欣赏和学念儿歌1、欣赏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1)老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看,我是谁?”(2)大苹果唱歌。2、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大苹果的歌。
(2)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子,表演儿歌。
尝试仿编儿歌1、(出示伤心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4、你除了喜欢大苹果、小苹果,还喜欢哪些好吃的东西?
5、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1)今天,“大苹果”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呢,你们看:(出示背景图片)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快上来选一个吧。”
(2)请幼儿自己为手里拿的好吃的东西编儿歌。
6、个别幼儿仿编儿歌。
7、请幼儿把编好的儿歌说给客人们听。
知识迁移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教学反思
《我是一个大苹果》是小班的一个语言活动,主要从孩子能听懂儿歌和会念儿歌入手。帮助孩子很好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首先,在教学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悬疑式的开头,先出示一个神秘的口袋,让孩子们猜猜里面可能是什么。大胆的发展了孩子的发散思维,使得孩子能自由想象。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但是在课后一想,让孩子胡乱的猜测只会导致孩子们盲目而不知选择的瞎猜。因而,在开头的环节设计上,我觉得可以给孩子一个范围,让孩子们都有目的有选择的去猜测,这样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才能符合有效课堂的原则。所以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的开头可能稍微改动下。
其次,我觉得我的教具的设计是一个亮点,一个苹果两面设计不同的表情,通过转一圈让幼儿都来摸一摸苹果打开了教学活动的序幕,孩子们和大苹果亲密接触后,发现其表情变化了,幼儿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猜测着是什么原因而导致大苹果生气,和后面的活动衔接也就更加自然。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也使得孩子们的对接下来的环节的兴趣倍增。
再次,我的夸张的动作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小班幼儿喜欢充满激情的张动作,这样他们看老师会觉得特别的可爱,这样的童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使之他们更愿意融入到活动的氛围中。在活动中的我是一个大苹果,我采用了非常夸张的体态,突出一个“大”字,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也乐意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儿歌内容。
但是,小班的幼儿恰好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可能没有了解到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所以我觉得,对于儿歌中的语句提问让幼儿回答后应该更加重点的提炼一下,这样就能够为后面的改变儿歌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幼儿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最后一个苹果》
一、活动背景:
漫画是来源于生活的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征服过无数观者的心。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有幽默感的人一定是个有魅力的人。” 而本次活动选材就来自于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漫画。不同年龄的人欣赏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那么他的感悟也会不同。我试着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具有感染力的音效,与孩子一起来体验一下其中的幽默。
二、活动目标:
1. 欣赏漫画,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对漫画的理解。
2. 尝试用一些幽默的动作和表情来体验漫画的诙谐和风趣。
三、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 人手一份小图片2、3、4。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活动兴趣。
1. 课件“父”,看看这是谁?
小结:这个人长得很有趣,胖胖的身体、密密的胡子、翘翘的眉毛,头上却一根头发也没有。
2. 课件“子”,看看这又是谁呢?长得怎样?
小结:瘦瘦的身体,小小的脸,头上的头发多是挺多的,但是太乱了,很夸张。
3. 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父与子)(评析:活动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两个人物形象的夸张、幽默,让幼儿感受到漫画的有趣,大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师幼共同欣赏漫画前半部分。
1. 课件“苹果树”。
(1)图上有什么?这棵苹果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树上只有一个苹果)
(2)如果父子俩出去玩,看见了这棵苹果树,会怎么做?(摘、采)
2. 课件“摇树”。
(1)他们用的什么办法?(摇树)
(2)他是怎么摇的?(使劲、用力、屁股撅得高高的)
(3)爸爸屁股撅得高高的,两只手紧紧地抓住树干,拼命使劲地摇,我们一起来学学。(课件:音效)
(4)爸爸在使劲摇树的时候,儿子站在边上想什么呢?
(5)谁来把这幅图上发生的事讲一讲。
(6)爸爸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苹果掉下来了吗?有什么好办法?
(评析:单幅出示图片,提出的问题既灵活又严谨,引导孩子细致观察,不断丰富讲述内容,逐步掌握有条理的讲述方法。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语言,如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来表达。)
(三)幼儿自主欣赏,交流漫画中间部分。
1. 父子俩接着还会想什么办法呢?桌上有第2、3、4、5幅图片,请你们每人选一张仔细地看一看,认真地说一说,还可以夸张地演一演。
2. 幼儿自由选择,老师巡视观察,参与倾听。
3. 交流:
(1)讨论画面“用拐杖扔”。
①幼儿个别讲述。
②小结:这次是儿子想的办法,把拐杖扔向了苹果,打算把苹果打下来,可是拐杖没有碰到苹果,却砸到了爸爸的头上,砸得爸爸腿都别到一起,脑袋晕呼晕呼的。(音效)
(2)讨论画面“勾”。
①幼儿个别讲述。
②小结:爸爸吱溜吱溜爬上了树,用拐杖去勾苹果,我们来学学,勾,勾,再勾,再勾,勾勾勾。太累了,勾到了吗?(音效)
(3)讨论画面“用鞋扔”。
①幼儿个别讲述。
②小结:爸爸脱下鞋扔苹果,猜猜会发生什么事?
(4)讨论画面“勾鞋”。
①看看砸到了苹果吗?瞧,这只鞋子怎样啦?
②爸爸在干什么?(跳着勾鞋子),儿子在旁边又在想什么呢?
(评析:当孩子有了一定讲述的经验与方法时,人手一份图片,充分鼓励孩子对自己手中图片进行自主观察、自主讲述和交流表述,孩子在笑声中观察讲述自己的,因为好笑着急的去讲给别的孩子听,加剧了这种急于互相表达讲述的欲望,自然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师幼共同欣赏漫画结局。
1. 父子俩想了许多办法,得到了最后一只苹果吗?猜猜他们会不会继续想办法?
2. 课件画面“走”。
(1)瞧,他们转身走了,无可奈何、垂头丧气的走了。我们学一学。(音效)
(2)学的时候,苹果掉下来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瞧,这最后一个苹果真是会捉弄人,刚才父子俩想了那么多办法,它不掉,结果他们一走,就自己掉下来了。)(评析:结局的出人意外,掀起活动的又一高潮,孩子讲述的欲望,浓厚的兴趣参与,都情不自禁的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来表达。)
(五)完整欣赏漫画。
1.(课件六幅)还记得刚才父子俩都想了哪些有趣的办法?
2. 完整欣赏讲述漫画。
(评析:从单幅到自主再到现在的六幅同时呈现,引导幼儿完整的讲述。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六)学学漫画中幽默的动作。
听音乐,幽默夸张地学动作,走出活动室。
(评析:从孩子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看出他们对漫画的喜欢,感受到了漫画带来的无穷乐趣。)
五、活动反思:
漫画是来源于生活的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征服过无数观者的心。在生活中,一些滑稽、好笑的事情经常愉悦我们,所以使得大家都喜欢听到见到这样的事情,并有一种急于讲述给其他人听的欲望以期共同分享。《最后一个苹果》富有童趣、非常幽默,贴近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来自于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漫画,我的这节课正是抓住了幼儿也不例外的这种心理特点和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选择教材,今天的这幅漫画讲述围绕父亲与儿子摘苹果这件事展开,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来支持讲述。所以讲述欲望自然的激发,使得本节课幼儿讲述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使幼儿在体会幽默快乐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我想,好的一个选材给了活动好的开端。我在活动中图片的出示颇具匠心,富有特点。如有单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不断丰富讲述内容,逐步掌握方法有条理的讲述;当幼儿有了一定讲述的经验与方法时,六幅图片同时展示,整个流程我只是适当的引、点、拨,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让他们多层次的由易到难充分观察讲述。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我对幼儿自主支持。自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它是自发的。我的问题设计也很注重挖掘幼儿讲述点,能以幼儿为主体,逐步让幼儿学习讲述。提出的问题既灵活又严谨,激发了幼儿讲述的欲望,使幼儿由始至终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并能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言,如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来表达。同时我能以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动作激起幼儿的热情,引领幼儿走近漫画,自然的过渡到让幼儿去发现、交流、表达。在开心的笑声中幼儿们感受和体验了漫画的快乐,也让幽默串起了整个活动,总的来讲,这个活动较有特色,富有新意。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如怎样更好的引导幼儿讲述完整,如何更恰当的回应幼儿等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苹果》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苹果》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观察了解苹果的特征,喜欢吃苹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苹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苹果的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
3.喜欢吃苹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了解苹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个苹果(红富士、蛇果、青苹果、黄蕉)
2.小叉、盘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苹果的外形特征。
1.师:小朋友今天都带来了什么呀?(苹果)
2.师:苹果真多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把你的发现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3.师:谁来说说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1:我的苹果是圆圆的。
教师追问:这个圆圆的苹果象什么呀?(皮球、轮子)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苹果会怎样?(苹果会滚动)
幼2:我的是红颜色的。
教师追问:谁的苹果也是红色的举起来给我们看看。还有跟他们不一样颜色的苹果吗?(引出绿色、黄色)
幼3:上面还有柄。
柄长在哪里呢?(凹进去的地方)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小结:苹果看上去是圆圆的,凹进去的地方有个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
5.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呢?(教师介绍苹果的名称:青苹果、蛇果、红富士、黄蕉等)
二、观察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
1.师:我们看到苹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们知道苹果的里面是什么吗?(幼儿猜测)
2.师:现在我来把它削开,看看苹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3.师:果肉里面又会藏着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儿猜测)现在老师就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尝苹果。
1.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苹果请小朋友尝一尝,说说苹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甜甜的,脆脆的……)
3.小结:苹果营养丰富,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苹果,这样身体才会棒棒的。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提问“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吗?”大多数小朋友会重复同样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幼儿进行回答,而不是帮幼儿将答案说出来,这样既没办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也没办法提高幼儿的思考、表达能力。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了解了有关苹果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学会用探索的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学秘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
幼儿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我是一个大苹果》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我是一个大苹果》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认识苹果的各种状态(形状、颜色、味道),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是一个大苹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2、学习认识苹果的各种状态(形状、颜色、味道);
3、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简单复述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苹果的内部结构(可以用简单的截面图来展示);
活动准备
1、活动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2、幼儿已有音乐活动的经验;3、苹果若干;4、苹果的图片(包括截面图);5、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6、电视、音箱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在幼儿已有〈我是一个大苹果〉的音乐活动经验之上,播放音乐,采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主题。
二、基本环节:
(一)、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表演了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小朋友?”
1、苹果它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大大的)
2、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启发幼儿回答: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
3、那么,你能告诉老师,苹果是什么味道的吗?(甜甜的、香香的)
(二)、开始活动:
教师用提问、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苹果的基本特征。
(三)、重点环节:
幼儿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附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朋友们都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脏别碰我。
(四)、在幼儿学习儿歌时,配上音乐或者舞蹈动作加以学习和巩固。
三、结束环节:
播放音乐,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舞蹈动作(可反复两遍)
四、延伸环节:
1将带来的苹果洗干净、切片,请幼儿都来尝一尝苹果的味道。
2要求幼儿可以将这首儿歌表演给父母欣赏。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我的夸张的动作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小班幼儿喜欢充满激情的张动作,这样他们看老师会觉得特别的可爱,这样的童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使之他们更愿意融入到活动的氛围中。在活动中的我是一个大苹果,我采用了非常夸张的体态,突出一个“大”字,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也乐意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儿歌内容。
但是,小班的幼儿恰好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可能没有了解到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所以我觉得,对于儿歌中的语句提问让幼儿回答后应该更加重点的提炼一下,这样就能够为后面的改变儿歌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幼儿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钙量丰富,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苹果酸可代谢热量,防止下半身肥胖。苹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