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蒸笼》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0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反思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蒸笼》”。让幼儿感受绕口令的文学语汇与形式特点,阅读画面理解绕口令的内容,感受画面简洁生动的美。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感受绕口令的文学语汇与形式特点。

3.感受画面简洁生动的美。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知道绕口令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重点难点:

感受绕口令的文学语汇与形式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蒸笼》。2.CD:《蒸笼》。3.教学电子资源:《蒸笼》。4.儿歌示意图【附】

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引出儿歌。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你们在哪里见过它?

2.这三个物品有什么共同点(都已“笼”字结尾)

3.如果把“蒸笼灯笼鸡笼”放在一起快速地念三遍,谁愿意来试一试?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引导他们从画面理解儿歌内容,感受画面的简洁生动。

1.这幅画;里有几个人物?他们的穿衣打扮像哪里的人?

2.上面的两个人在干嘛?下面的那一位呢?

3.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画的?你们画人的时候用过这种方法吗?

三、教师念儿歌2—3遍,请幼儿欣赏,然后出示示意图请他们跟学。

1.这首儿歌里有几个称谓(你、我、他)

2.我是做什么的?你是做什么的?他是做什么的?

3.做蒸笼的不做什么?做灯笼的不做什么?做鸡笼的不做什么?

4.这个示意图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我们念的时候按照什么顺序来念?

四、组织幼儿通过游戏联系儿歌,感受绕口令的诙谐幽默。

游戏规则:请一位幼儿扮演做蒸笼的,他开始念前两句“我做蒸笼、你做灯笼、他做的鸡笼,做蒸笼的不做鸡笼和灯笼”,一边念一边随机指派另外两位幼儿扮演做灯笼和鸡笼的,被指派到的幼儿接着按各自角色念出“做灯笼的不做鸡笼和蒸笼”“做鸡笼的也不做蒸笼和灯笼”。每位小朋友都要集中注意力,说不定你就被指派了,如果你是“做蒸笼”的应该怎么说?如果你是“鸡笼”的应该怎么说?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觉得这首儿歌有点绕口,一直担心孩子们学不会。因此在教授之前,我请孩子们观察图片,认识蒸笼、灯笼和鸡笼,并让孩子们认识做蒸笼的人、做灯笼的人和做鸡笼的人,和孩子们明确卖包子的人是不会去卖灯笼和小鸡的(也就是“做蒸笼的不做灯笼和鸡笼”),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做灯笼的不做鸡笼和蒸笼”“做鸡笼的也不做蒸笼和灯笼”,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并学会看图念儿歌了。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我还将图片撤掉,让孩子凭记忆念儿歌;还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孩子们单独念儿歌的机会;最后将音乐带入游戏中,随着儿歌的拍子、节奏,孩子们欢快地做起游戏来,活动最后除了个别孩子不会做以外,其他的孩子都能把这首绕口的儿歌念出来。

幼儿百科:蒸笼起源于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灯笼排排队》及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灯笼排排队》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大小、形状、颜色排列物体顺序。

2、通过观察与比较,提高判断与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学习按相应要求排列物体顺序

尝试学习物体的比较,从而提高判断与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

一、图例示范

1、出示图1,引导幼儿找出排列规律

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

3、分别出示图2、3,引导幼儿找出其规律,并继续排图

二、操作活动练习排序

1、出示图4,让幼儿用雪花片在桌子上按顺序规律摆放出来

2、相同方法逐一出示图5、6、7,让幼儿练习排序

三、按要求自由操作,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对于物体的排列,上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对物体整体一个特性的辨别,而该教学则是将大小、形状、颜色相结合,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也暴露了许多不足:

(1)单独的颜色、形状幼儿较容易分辨,但将各种特征因素结合,有些幼儿则产生了思维混乱的现象,知识单纯地考虑色彩或形状。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语言念读、记忆的方式,在排列之前先认识图形,用“X颜色的X形状”句式表述,加深对图形特征的印象,为方便更好地排列创造前提辅助

(2)此次活动从过程的设计看,还是能紧紧围绕目标,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自然展开,丰富的活动内容贯穿整节课,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对数学知识的把握,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对于物体的区分排列,还有许多种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认真抓住每一次活动的重难点,围绕目标开展,设计新颖有趣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一玩、学一学中不断增强观察的频率和力度,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百科: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蒸气》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索水蒸气秘密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实验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热水数杯、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事先在一个有杯盖的杯子里倒好热水

师:口好渴哦!(打开杯子准备喝水)咦!杯子上飘起来的是什么呢?

二、感知观察

1.提问:你看到过水蒸汽吗?

观察:观察水蒸汽在空气中的样子。

2.提问:水蒸汽是怎么来的呢?

将玻璃片放在一杯热水上面,感知水蒸汽的形成。

三、玩玩画画

1.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水蒸汽?

2.今天水蒸汽要和我们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教师示范在窗上呼气作画。

3.幼儿尝试在窗上作画。

4.相互观赏玻璃上的画。

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水蒸汽。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比较适合在冬天进行,在室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水蒸汽在空气中的样子,在窗上也比较容易形成水蒸汽进行后面的游戏。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小水滴旅行记”,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

2.本次活动中仅说到水蒸汽的形成,而没有说到水蒸汽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会发现水杯上的水蒸汽又变成了水,教师在活动延伸中可以继续让幼儿进行探索发现。活动后,也可以让幼儿继续探索露珠的形成及雨的形成。

幼儿百科:水蒸气,简称水汽,是水(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9.974°C或212°F或373.15°K。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水蒸气可能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制作灯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纸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签、双面胶、毛线。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当你家里过新年的时候,你家门口会悬挂什么东西呢?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纸杯灯笼吧!看看谁制作的最美、最好看呐!

2.老师指导幼儿制做灯笼

⑴分发制作材料;

⑵指导安全制做,小心使用剪刀、牙签;

⑶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纸粘贴在纸杯的外面作装饰;

第二步:把在卡纸上画好的耳朵、眼睛、鼻子、胡须和嘴巴,分别剪下来,然后贴在装饰好的纸杯上;

第三步:在纸杯底部的中间用牙签钻一个小孔,穿上毛线,并在杯里将线头打好结。将线的另一头系在竹筷的一端,灯笼就做好了。

3.师生一起念儿歌:

小纸杯,

真好玩,

剪好图形上面贴,

在钻一个小小孔,

系好绳子成灯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设计的,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都在情感互动、技能等方面都体验到了乐趣,制作了比较精美的纸杯灯笼,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幼儿百科: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幼儿园大班教案《纸杯灯笼》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教案《纸杯灯笼》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纸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签、双面胶、毛线。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当你家里过新年的时候,你家门口会悬挂什么东西呢?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纸杯灯笼吧!看看谁制作的最美、最好看呐!

2.老师指导幼儿制做灯笼

⑴分发制作材料;

⑵指导安全制做,小心使用剪刀、牙签;

⑶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纸粘贴在纸杯的外面作装饰;

第二步:把在卡纸上画好的耳朵、眼睛、鼻子、胡须和嘴巴,分别剪下来,然后贴在装饰好的纸杯上;

第三步:在纸杯底部的中间用牙签钻一个小孔,穿上毛线,并在杯里将线头打好结。将线的另一头系在竹筷的一端,灯笼就做好了。

3.师生一起念儿歌:

小纸杯,

真好玩,

剪好图形上面贴,

在钻一个小小孔,

系好绳子成灯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设计的,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都在情感互动、技能等方面都体验到了乐趣,制作了比较精美的纸杯灯笼,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幼儿百科: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教案《纸杯灯笼》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相关推荐

  • 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灯笼排排队》及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灯笼排排队》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学习按大小、形状、颜色排列物体顺序。 2、通过观察与比较,提高判断与推理能力。 3...
    2020-08-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蒸气》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索水蒸气秘密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实验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制作灯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
    2020-07-0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纸杯灯笼》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教案《纸杯灯笼》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2020-07-0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福灯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简单的福灯笼,并进行装饰。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体验制作福灯笼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
    2020-06-23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灯笼排排队》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学习按大小、形状、颜色排列物体顺序。 2、通过观察与比较,提高判断与推理能力。 3...

2020-08-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索水蒸气秘密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实验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

2020-11-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

2020-07-08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教案《纸杯灯笼》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2020-07-0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简单的福灯笼,并进行装饰。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体验制作福灯笼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

2020-06-2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