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两则》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2 大班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幼儿园语言教案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两则》”。让幼儿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

2、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

3、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乌龟、小鸟)。

2、响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两首童谣,感受童谣的不同特点的乐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两首童谣,仔细听一听,看看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第一首童谣或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3、教师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句的前两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绕口令《花鸭和彩霞》。

1、教师放慢速度,有节奏地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教师再次朗诵,引导幼儿发现绕口令的特点)。

3、讨论:这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了解童谣的句式不同,第一首童谣句式工整,第二首句式有变化,所以念起来节奏也不同;第一首是顶真童谣,第二首是绕口令童谣)。

三、幼儿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童谣。

1、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选择分组引导学习。

2、两组幼儿相互欣赏所学的童谣。

四、出示响板,引导幼儿为两首童谣配上合适的节奏。

1、鼓励幼儿按照童谣的节奏,尝试配上合适的响板节奏。

2、幼儿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五、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幼儿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第一次接触童谣的时候还是很感兴趣的,总体来说我还是很满意的。唯一不足的是我对幼儿的心理还是很不了解。需要更加的努力的去上好每一堂课。

幼儿百科: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片树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表现两片树叶象眼睛的背景;图三是表现两片树叶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师准备一些树林中的动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激发幼儿想象。

出示图一,问:图画上有什么?(小树苗)小树苗有几片树叶?(两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老师这里有一篇散文,我们来听听散文里说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好吗?

2、教师朗诵散文片断,引发幼儿想象。

① 教师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眼睛。(出示图二)提问:散文里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眼睛)小树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一贴入背景图)是啊,小树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它心里怎么样?它觉得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怎么样?

② 教师继续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耳朵。(出示图三)提问:散文里还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耳朵)小树的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它听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入背景图)

③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想象后)教师讲述: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3、学习朗诵散文。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一遍后,问:散文里讲了些什么?讨论后,教师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4、幼儿讨论:学完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动:画小树苗。

上面画上两片叶子,画好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树叶象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心里怎样想,你的小树苗长大了没有。

两片树叶

小树苗种上没几天,就长出了两片树叶。

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上的两只眼睛。两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丽!

瞧!这两片新叶子,又象是小树上的两只耳朵。两只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嗬,这树林会唱歌!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等我说完再播放课件5、播放音乐)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如果音乐停止了,再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直至活动结束)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黄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说一句甜蜜的话:“佳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活动反思:

在让小朋友理解绘本内容,大树和小树分离和会和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添加一些适合情景的音乐,音乐对人情绪的感染有时候会超过语言,在音乐的渲染下,我觉得小朋友会更明白故事的内容。

在这次活动后,我一定要吸取别人身上的长处,更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为以后的工作做好良好的铺垫。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谜语三则》


活动目标:

1.根据谜面提供的线索猜出谜底,并初步学习根据物体的特点创编谜语。

2.积极愉快地参加猜谜活动,对谜语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具备猜谜语的相关经验。

2. 幼儿人手一支彩笔、几张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讨论,了解谜语的含义及结构。

1、教师:小朋友,你们猜过谜语吗?(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说一说自己参加的猜谜活动,知道猜谜也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的活动。)

2、知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构成的。

教师:你们知道谜语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吗?(引导幼儿知道说给别人猜的部分叫谜面,猜出来的答案叫谜底。有时候猜谜时还会给人们一个猜的范围,这就是简单的提示。)

二、幼儿听谜面猜谜底。

1、教师引导幼儿集体猜谜。

教师: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教师根据谜面对幼儿进行引导,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2、教师念其他两个谜语,幼儿将猜出的谜底画在记录纸上。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谜底,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猜的。教师帮助幼儿归纳猜谜的方法。

教师宣布谜底,鼓励猜得对的幼儿。

3、帮助幼儿归纳猜谜的方法。

根据提示先弄清楚猜的范围,如果没有提示,就地谜面中自己找。如桌子的谜语,谜面中就告诉我们它有四条腿,但是又不会走,说明它是我们生活中用的东西。

4、运用排除法,先确定范围,再根据谜面排除不可能的,缩小猜小猜的范围。

三、幼儿分享猜谜的乐趣。

1、教师鼓励幼儿说自己知道的谜语让大家猜。对于个别有难度的谜语,教师给幼儿相应的提示。

2、激发幼儿编谜语的兴趣。

四、幼儿尝试编谜语。

1、讨论:怎样编谜语?(引导幼儿知道根据物体的特点来编,不能在谜面中把谜底告诉别人。)

2、幼儿尝试编一个谜语。引导幼儿编一编、说一说,记清楚自己编的谜语。

3、"教.案来自:"先编好的幼儿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所编的谜语。教师记录下幼儿编的谜语,并根据幼儿编的谜语,继续引导幼儿讨论编谜语的方法。

五、激发幼儿进一步收集谜语和自己创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谜语游戏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季童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活动反思:

《四季童谣》是一首欢快活泼且充满儿童音乐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四个季节天真无邪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歌曲中使用切入的声音使曲调丰富并跳跃,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风筝,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摘苹果的情况。旋律起伏,抒情,愉悦,背面紧凑,重复的音乐增添了玩耍,娱乐和滑雪的乐趣。歌曲的旋律清新清晰,天真活泼,歌词富有孩子们的兴趣,并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首歌似乎融合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空中回荡了很久,总是在我耳边响起。

相关推荐

  •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片树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
    2021-08-10 阅读全文
  •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
    2021-07-22 阅读全文
  •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谜语三则》 活动目标: 1.根据谜面提供的线索猜出谜底,并初步学习根据物体的特点创编谜语。 2.积极愉快地参加猜谜活动,对谜语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具备猜谜语的相关经验。 2.幼儿人手一支彩笔、几张记录...
    2021-08-0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季童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
    2021-10-11 阅读全文
  •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
    2020-09-3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

2021-08-1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

2021-07-2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根据谜面提供的线索猜出谜底,并初步学习根据物体的特点创编谜语。 2.积极愉快地参加猜谜活动,对谜语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具备猜谜语的相关经验。 2.幼儿人手一支彩笔、几张记录...

2021-08-0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

2021-10-11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