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丁秀萍教育随笔4篇(一次创编故事课)

发布时间:2020-06-12 创编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创编 幼儿创编故事 一次创编故事课

一天,我班开展了创编故事大赛。比赛开始了,小朋友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把小手举起:“老师,老师,我来讲,我,我……”。

浩鑫小朋友先站到前面讲:“一天,小黑猪,小白猪和小花猪去拔萝卜……”刚讲到这里小朋友们就大叫起来:不对,不对,三只小猪是盖房子,不是拔萝卜,小兔子才拔萝卜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把浩鑫说得面红耳赤,十分尴尬。

我正着急,浩鑫小朋友却急中生智说:上次,三只小猪的房子已经盖好了,猪妈妈让三只小猪多学些本领,所以三只小猪就出来拔萝卜了。“小猪又不吃萝卜,他们拔萝卜干什么啊?”这时,浩鑫也被小朋友问住了。

突然,智智小朋友说:“拔萝卜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小朋友们听智智这么一说,又来劲了,有的说:小猪妈妈生病了,拔萝卜给妈妈吃。还有的说:小白兔快过生日了,小猪拔萝卜是想送给小白兔做生日礼物。

尴尬的局面得到了缓和,听了小朋友的发言,我也跟着孩子们的思路一起编完了故事。

通过这次幼儿创编故事,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在思考和讨论中找答案,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老师你看我漂亮吗?

铭瑄,是我班一个十分任性调皮的女孩,很令人头疼。可是因为偶尔的一件事,使我充分认识到: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一天早晨,铭瑄穿了一件新衣服,她妈妈还给她扎了两个小辫子。脸上笑眯眯的来到我身边,问:“老师你看我漂亮吗?”我忙说:“你今天可漂亮了,像个小公主。如果你上课不做小动作,认真听讲老师会更喜欢你”。她什么也没说,就到位子上坐下了。这一天她表现得出奇的乖。一天中我表扬了她好几次,从这以后她真的进步多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用表扬代替批评

在我们小班里,常常有孩子玩玩具随地扔不按时交还的习惯,为此我多次批评,但不能解决问题,一次,玩玩具时,我看到琪琪把地上的玩具捡了起来,我就立即表扬了她,紧跟着又有几个小朋友也把地上的玩具捡了起来。我一看

,嘿,以往我无论怎么批评,总不见效,今天,一句表扬,效果不错。以后我有意的多表扬少批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几天后,全班再没有不按时交还玩具的,而且班上的活动气氛也与过去大不一样,以往扔的桌上、地上都是玩具的现象再也不见了。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以后

我会用表扬代替批评,来对幼儿进行教育的。

一句“谢谢”,他变乖了

每当我要求小朋友们坐好并保持安静时,昊昊小朋友总是唱反调。你让他去坐好,他偏站起来,今天又是如此,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个孩子说了声:“老师,龙龙把书都弄乱了”。循声望去,图书角里乱七八糟地成了一堆。与此同时,我看到昊昊正望着那堆书,我随口说了句昊昊请你帮小朋友摆好好吗?听到我的喊声后,他便认真的收拾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书摆放的整整齐齐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创编故事的魅力


3—6岁的孩子比较喜欢动态的事物。动态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仅视觉还是听觉,孩子们各方面都能调动起来。平时我就喜欢观察孩子看动画片的表现,不同的动画片他们的表现也不一样,最安静的时候我发现是看《小玲玩具》。

起初,我妈妈说她最讨厌看这个了,我就没注意到它。有一天,我弟弟家的孩子给我讲她家里的玩具,虽然才两岁多,讲起来还很有条理,每一个玩具赋予了他们生命。她就是模仿《小玲玩具》中的讲解员。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孩子的一个好办法——随时随地创编故事。

这几周周末,在家有时间我就用家里的玩具编故事给两个孩子听,孩子边听边操作玩具,有时我讲完后就让姐姐给弟弟讲。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很开心,争闹现象越来越少,也不缠着看电视了。创编故事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不难,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不常用或者没有意识到。

故事是儿童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故事可以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因此,用创编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不失为一种多效办法。我们在创编故事时,要多用自己孩子喜欢的小动物或者布娃娃等拟人化的形式,给孩子讲故事时,家长需要把每个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有时,单凭声音和语气实在没法区别,可以捏着鼻孔、把食指塞进嘴里来产生特技效果,讲故事的关键是把快乐传达给孩子。因此,家长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伙伴,讲到开心处,和孩子一起尽情地笑;讲到紧张的地方,也要握紧拳头,怵怵发抖,这样才能和孩子取得共鸣,孩子一定也更爱听你讲故事。同时,孩子们会把感兴趣的片段记到心里,她们也会模仿大人讲的样子自己讲。

看电视、看手机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孩子的控制能力差,有时不听大人规定的时间,不让还容易哭闹,看的时间长了,对孩子眼睛尤其不好。所以,我们家长有时间放下手机与电视,与孩子一起边讲故事边玩,身心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随笔:创意“编花篮”


“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爱的游戏。它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操作性强,不需要任何器械。“编花篮”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洋洋小朋友是我们班最小的小女孩。她个子小、瘦瘦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内心又很敏感。今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编花篮”。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玩游戏,非常开始。这时,宋然伊洋小朋友跑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玩了。”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我跟不上,她们跳的太快了”。于是,我请所有的小朋友停下来,并问他们:“洋洋小朋友是我们班最小的小朋友,她遇到困难了,她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编花篮的游戏,可以她跟不上。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一起说:“我们慢一点,到我们这组来玩吧!”洋洋看到自己那么受欢迎,有那么多小朋友关心她。脸上立马露出开心的笑容。她又跑又跳的去玩了。

过了一会儿,有一组小朋友遇到问题了。她们跑来找我帮忙,她们说:“老师,我们的花篮老是掉下来,怎么办?”我看她们重新再玩一次,发现孩子们为了让宋然伊洋跟上大家,于是大家都慢下来,但是速度不一致。怎么办呢?我又把孩子们叫过来,问他们:“我们身体有好多部位,你还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玩编花篮呢?怎么玩?”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就想多了很多新的玩法。有的孩子说,用手“编花篮”。有的孩子说,用脚“编花篮”。还有的小朋友说,变化身体的方向“编花篮”,增加人数,编一个“大花篮”。瞬间,我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所感染。

经过孩子们的一致讨论,大家开心的玩创意“编花篮”。洋洋小朋友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编花篮”,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哭怎么办?他们不肯吃饭怎么办?他们不肯睡觉怎么办?我能帮助孩子们成功度过开学的分离焦虑吗?每天睡觉都会问一遍自己。但其实到真正见到他们以后自然而然的疑惑都消失了。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亲手抱进来的,他们对你的情感,就像是自己妈妈一样,你对他们的情感就像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苦再闹都拥入自己的怀抱,抱着他们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睡觉起床吃完点心就来了。从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现在总是觉得孩子们都可爱的很,贴心的很,用陈老师的话通俗的讲就是:“赖利头的儿子总是自己的好。”

虽然已经是下学期,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每次受伤跌倒,总是想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今天正好中午讲到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升到中班咯!以后就是中班哥哥姐姐了,以后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榜样!孩子们眼睛里满眼的期待。睿睿问:“老师,中班以后是不是就是大班。那大班以后呢?”我说大班以后你们就要离开杨老师虞老师了,你们就要去小学上一年级了。说着孩子们都开始擦眼泪了,豆豆冲上来就对我说:“杨老师我不要离开你们。”说完一把把我抱住开始哭,孩子们见豆豆冲上来抱着我都冲上来了,好几个宝贝在偷偷抹眼泪。带着我也留眼泪了,虽然离毕业还远呢,但是孩子们的重感情把我触动到了。原来孩子们这么爱我!

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墨墨,她对我就像对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候护送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并和其他小朋友说:“我要和杨老师牵手”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我们一起排队去小便,这时她的小手早就牵好了我的手一起去,当我从厕所里出来,她和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她的手问:‘‘你们都小便了么?’’你说:“没有”“那么你到厕所里干什么了”,她害羞的笑了笑说;“我要是不快点,其他小朋友就和我抢牵你的手”我看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所以我才像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么的幼稚,只是想和亲近一下。

我再和他们一起回想了刚刚进幼儿园的样子,好多宝贝都是躲在我的怀里哭泣的样子,是呀,你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只是牵你们的手,摸摸头,亲亲你们的小脸蛋,都会让你们无比满足和快乐,由此我觉得作为老师,不能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而是根据他们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上幼儿园,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来到幼儿园。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棚子的故事


午饭后,带孩子们去种植园地看一看,已经成了我班的必修课之一。

“老师,怎么蒙氏班的小苗苗上面有好多小棚子啊?”李绅宜小朋友首先大声嚷起来。随着他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围到蒙氏班的种植园地。“老师,蒙氏班种的是什么呀?”“老师,为什么上面要搭个棚子啊?”“这谁不知道,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太阳晒死啊!”“不对,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雨淋了。”“不对,老师说过,小苗生长需要阳光,它才不怕太阳晒呢,小苗生长还需要水,它也不怕雨,搭个棚子是因为它想在里面藏猫猫。”听到孩子们的话语,我真是佩服他们的奇特想法。“老师,你说,为什么要给小苗搭个棚子啊?”孩子们的争论没有得到统一,他们一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蒙氏班的大哥哥大姐姐种的是辣椒和茄子苗,他们给小苗搭个棚子的原因是……”我刚要给孩子们解释,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啊,于是我就找来蒙氏班的老师进行了商议。“孩子们,我们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我们每天都来看看,搭棚子和没有搭棚子的小苗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好不好?”“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答应。在他们的注视下,我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种植园地看看,并且在记录本上记录下天气状况和小苗的生长情况。

一天天过去了,搭棚子的小苗渐渐茁壮起来,而没有棚子的小苗已经渐渐枯萎。对于枯萎的小苗,孩子们很伤心,有的孩子还建议说再给它搭上棚子……虽然棚子又一次搭在这颗小苗上方,但是小苗到最后还是死掉了,孩子们难过了好多天……

当我再一次问为什么小苗的上面要搭个棚子时,答案已经是非常的统一,可见,孩子们通过对比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栽植的小苗上面搭个棚子的原因了。

有的时候老师不一定每一件事情的原委都要告诉孩子们,给他们留个悬念,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会带到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他们亲自试过,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育随笔:蒜苗的故事


前些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写观察记录,我在种植区里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好的蒜。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去给自己的蒜浇水,并且总是问我,曾老师,我的蒜苗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呢?看着孩子那急切的小脸,我知道,这小小的花盆里,同时种下的是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一周过去了,孩子们种下的大蒜开始露出了小小的芽,他们欢呼雀跃着,为这终于盼来的劳动果实。出了土的蒜苗长得很快,三天就长得很好了,孩子们的观察记录也是记得各有千秋,有的用小黑点表示,刚开始的小点画得很小,表示蒜苗刚长出来,以后的黑点就越来越大了,表示蒜苗长得越来越高。也有小朋友用竖线来记录蒜苗的成长过程,刚开始的竖线很短,表示蒜苗刚出土,以后画的竖线越来越高,表示蒜苗越来越高……看着孩子们这些稚嫩的观察,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每当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我总是激动地去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孩子们在种植蒜苗的过程中,学会了耐心等待—等待蒜发芽,学会了持久去干一件事—坚持给大蒜浇水,学会了爱护自己的劳动,同时也锻炼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老师,可不可以在这个过程里,让每一个脚印更清晰、更有力。让每一个脚印,变成跳跃的音符,舞动成欢乐的乐章。我想,努力就会有回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定会收获很多的喜悦。

教育随笔:故事的魅力


每天中午,孩子们来到寝室安静下来以后,我都要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每天最少讲两个故事,有时能讲三个。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听故事是特别幸福的时刻,而对于我来说,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一个个都特别认真,特别投入。我就是利用这午睡前的这几分钟,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方面的故事、讲一些道理故事等。我发现,午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不但有利于孩子们的午睡质量,而且能让孩子们懂得很多的道理。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坚持,我班的孩子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自我保护方面、在安全方面、在与小朋友团结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今天下午,孩子们在进行自由活动,我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对话。其中的彤彤小朋友说:“董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都已经说过了,我们不能要别人的东西,东东,你快还给别人吧。”这句话刚好被我听到,我赶快表扬了彤彤,我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彤彤小朋友多懂事呀!她不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还告诉别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这时的彤彤听了我的话,还有点不好意思了呢。接下来,我又听到了海鹏小朋友对张坤说:“张坤,你看你是怎样坐小椅子的,那天董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你忘了吗?”听到了海鹏的话,张坤不好意思地把脚从椅子上拿了下来。

看,这就是故事的作用和魅力,相信这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定会伴随着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健康成长的。

教育随笔:石头的故事


今天放学以后,东屹的妈妈和我聊了很长时间,他说起了东屹以前在老家的一件事,我非常的感兴趣。

东屹家住在一座高高的塔楼里,爸爸妈妈偶尔外出有事的时候,会请楼上的李爷爷临时照顾他。

自从东屹第一次到李爷爷家去玩过之后,就迷上了那里。

有时爸爸妈妈去接他的时候,他都不想回家。

所以,东屹的爸爸妈妈很是纳闷,李爷爷家没有小孩,更不会有新奇的玩具,到底李爷爷家有什么魔力呢?

原来,李爷爷家有好多石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石头。

这些石头有的摆在玻璃柜里,有的放在百宝阁上,还有的大石头干脆就放在地上。

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少能够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绚丽多姿天然城趣的石头。

它们有的特别的逼真,或像人,或像花,或像小鱼。

有的颜色十分好看,红的、白的、黄的、又蓝又绿的,实在是美不胜收。

东屹最喜欢的有两样,一个是红白相间的像天上的红云彩,李爷爷把它叫做“鸡血石”,说是给大书法家刻图章用的。

还有一个比黑眼珠还黑还亮的拳头大小的石头,李爷爷叫它做“黑旋风”,说他是梁山好汉黑旋风变的,真是让东屹佩服的不得了。

这对东屹来说,李爷爷家太有魅力了,完全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让他百看不厌,还时不时央求李爷爷允许他拿一拿、摸一摸。

李爷爷见东屹这么喜欢石头,也像遇到了知音一样,带着他一起琢磨石头,一起给石头起名字。

一老一小有时还争执不下呢。

比如一块黄色的和鸡蛋差不多摸样的圆石头,李爷爷说它好似枇杷果,起名叫“赛枇杷”,东屹则不以为然,说不知道什么是枇杷,应该叫“皮卡丘”才对。

因为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皮卡丘,这个小石头一定是皮卡丘变的,要不怎么和它长的那么像呢。

时间一长,东屹就不甘心只是到李爷爷家去看石头和玩儿石头了,他要自己攒自己的石头。

每次出门,东屹的眼睛总是爱往地上看,每次回家都要带几块石头。

当然,他捡回来的石头没有一块是被爸爸妈妈看顺眼的,在他们眼里这些石头就是垃圾,一钱不值。

到积攒了一纸箱的时候,爸爸妈妈终于对东屹宣布说:“一块石头都不能再往家里拿了。

怎么办?“对,往李爷爷家放!”东屹爸妈的禁令没有压制住孩子对石头的兴趣。

当他兴冲冲地往李爷爷家搬他的宝贝石头的时候,李爷爷没有打击他,只是说:“不许多放,每次只能放一块石头,还要说说你喜欢这块石头的理由。

秋天,一次郊游之后,东屹把在山沟里捡到的一块灰色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条状石头搬到了李爷爷家。

“你看,它是灰色的,我喜欢。

”东屹就是这样说他的理由的。

“李爷爷,你一定要留着,别给我弄丢了。

”东屹临出门的时候又不大放心的嘱咐了一句。

冬天来了,整整一个冬天,东屹都没有到李爷爷家去过,当然也没有去放石头。

那块灰色的石头依然在李爷爷家,只是李奶奶觉得它和李爷爷那些美丽的石头相比太丑陋了,悄悄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

而东屹呢,尽管经常在楼道等电梯的时候和李爷爷见面,可是李爷爷从来也没有提起过那些捡来的石头,看来,他已经把石头的事情忘了。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东屹又一次兴冲冲的来到了李爷爷家。

他马上找到了自己存放的那块灰石头,然后,从衣服兜里取出一个红色的晶莹闪亮的小圆石头,迅速的摆放在灰石头的一个尖叫上面,说:“李爷爷你看,大鲨鱼。

它是霸王鲨,可厉害了,现在归我指挥。

李爷爷仔细端详后不仅在心里感叹到: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在小红石头的映衬下,那灰色的大石头果然生动起来,宛如一条奋力游动的大鲨鱼。

李爷爷笑眯眯的看着东屹,东屹得意洋洋的看着李爷爷,这一老一小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我听完东屹的事情以后,使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经常是超出大人的预料。

幼儿阶段,想象是孩子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的想象特别的活跃,他们几乎是时刻刻都在想象,不仅是在玩娃娃家、做游戏的时候,在生活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孩子想象的成果。

想象使孩子的心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李爷爷喜欢收藏石头,意在玩石和赏石。

东屹的父母起先不允许孩子捡石头,更多是看到石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价值。

而东屹喜欢石头则是因为造型各异的石头能够给他带来丰富的想象。

每一块石头都能使他产生联想,建立想象。

在大人看来没有意义的石头,经过想象的作用,变成了东屹眼里各种有趣的人或动物形象。

不仅如此,他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出故事来。

孩子有孩子的心里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大人并不完全知晓的。

许多孩子会捡破烂似的往家里捡父母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其实那些都是孩子的玩物,也是孩子赖以想象的实物。

通过这件事呢,我也想建议父母给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一个放这些“宝物”的地方,并且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藏品,满足孩子喜欢想象的心理需求。

越是在那些大人一眼看不出像什么东西面前,就越是能显示出孩子想象力的丰富,不信你就试试看吧!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创编故事的魅力 3—6岁的孩子比较喜欢动态的事物。动态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仅视觉还是听觉,孩子们各方面都能调动起来。平时我就喜欢观察孩子看动画片的表现,不同的动画片他们的表现也不一样,最安静的时候我发现是看《小...
    2021-05-0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创意“编花篮” “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爱的游戏。它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操作性强,不需要任何器械。“编花篮”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洋洋小朋友是我们班最小...
    2021-04-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故事的魅力 每天中午,孩子们来到寝室安静下来以后,我都要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每天最少讲两个故事,有时能讲三个。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听故事是特别幸福的时刻,而对于我...
    2021-07-07 阅读全文

3—6岁的孩子比较喜欢动态的事物。动态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仅视觉还是听觉,孩子们各方面都能调动起来。平时我就喜欢观察孩子看动画片的表现,不同的动画片他们的表现也不一样,最安静的时候我发现是看《小...

2021-05-07 阅读全文

“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爱的游戏。它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操作性强,不需要任何器械。“编花篮”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洋洋小朋友是我们班最小...

2021-04-2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

2021-06-1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

2021-06-01 阅读全文

每天中午,孩子们来到寝室安静下来以后,我都要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每天最少讲两个故事,有时能讲三个。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听故事是特别幸福的时刻,而对于我...

2021-07-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