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着搭班师傅开始了我的小班带班之旅
发布时间:2020-06-12 小班教案我的幼儿园 我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班我的幼儿园教案 告别象牙塔式的大学生活,初为人师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一切仿佛是新生的,几许期待几许迷茫,初上讲台已知愁。2010年9月10日是我国的第26个教师节,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于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早早起了床,精心打扮了一番,希望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这个属于自己的独有节日。一早上,家长朋友和孩子为老师、阿姨送来了各种美丽的贺卡、鲜花,听着那一声声甜美稚嫩的话语:“老师,节日快乐!”,心里好幸福。谢谢亲爱的家长朋友和孩子!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感到无比激动与喜悦。还记得学生时代给老师写贺卡,出黑板报庆祝教师节,没想到现在自己也加入了受人尊重的教师队伍,能过教师节了。为了纪念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我特意买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初为人师的喜悦踏上梦想的旅程,记下每一个不可复制的日子,相信有梦就有远方。第一个教师节,让我真切体会到教师的快乐就建立在简简单单之上,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给曾经的恩师送去真诚的问候,道一声:老师,谢谢你!
今年我有幸带小班西瓜班,可是对于一个新老师而言并没有什么经验,好在我在实习期间已经亲眼目睹过小班老师的“艰辛”,所以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特别是刚开学的一段时间总是又哭又闹,而且想让小班的孩子听懂老师的话,明白老师的意思这同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带班老师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跟着搭班师傅开始了我的小班带班之旅。孩子们,我平凡的日子因你们开始掀起绚丽的涟漪,而我平凡的人生因为有你们变得精彩!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感受着老师之间不同的带班风格
这周分别进了中三班和大一班,说来也巧,两个班级居然都是第一次去完整的带一个上午,半天下来,感受着两帮不同孩子的可爱之处。中三班的孩子虽然是刚从小班升上来,但从开学初的两次随堂听课中就已经感受到了班级良好的常规,一上午带下来,更是让我感慨颇多!中班的孩子能放能收,且能把老师的要求听那么仔细,足见平时两位老师对班级常规管理的一致与坚持。对于教学活动孩子能积极参与,举手发言的人也特别多,上课感觉真是不错!《快纸片,慢纸片》这一活动,也重在对孩子探索兴趣的激发上,从猜测到探索,孩子们始终能积极响应,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猜测及探索的结果,在记录环节,孩子们相互模仿比较多,第一次尝试用线条记录纸片下落的状态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活动中也就没有给予强调,当纸片形状改变后,两相比较孩子们还是很准确的说出了下落时的不同状态,探索后的记录如果在预设时就给予弱化些,或许整个活动的状态会更好。昨天上午去了大一班,进入大班后孩子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看到我去带班,孩子们有些惊讶,随后用他们的话语猜测着原因:顾老师可能没来?刘老师是来代课的……也有孩子很直接的跑来问我:顾老师、张老师去哪儿了?我说今天我是大一班的老师,我是来带班可不是代课的,孩子们笑了。尽管第一次完整地去带班,但因为孩子们的热情,还是很快的让我融入了他们之中。《七彩虾》的活动上一轮也执教过,相比之下,似乎这帮孩子更愿意参与说,从故事内容的理解到角色心理的猜测感悟,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被小青鱼的行为感染着,从故事到游戏体验,缠上线的难受让他们再次感受着小青鱼对虾公公的尊敬。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相信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的歌曲也同样渗透着孝敬教育,不知道孩子们回去后是否也能用他们的方式给身边的老人一份关怀!进入不同班级带班,感受着老师之间不同的风格,良好的班级常规也让带班变得更为轻松!
教育随笔:带着我的声音去旅行
教育随笔:带着我的声音去旅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同时又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使人畏不如使人敬,使人敬不如使人爱,使人爱不如使人忘。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同别人的交往。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幼儿园作为孩子年少时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在孩子启蒙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孩子体会到交往、爱、沟通。家园合作是推动孩子交往沟通的主动力。同时家园合作也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旨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
一、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途径
1、依托家委齐抓共管
各班级家委会的成员都是各班家长自荐或班主任推荐的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教师通过与这些家长代表们的协商、交流,大家共同制定了班级的家委会制度与职责。明确了以家园共同教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活动主要目标。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观看幼儿园的半日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方法,再通过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家长提出了内向、外向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孩子如何培养;提出了在交往合作游戏中的挫折教育、失败以后的情绪引导问题;提出了幼儿在家缺乏交往途径的问题等等。
2、家校合作齐头并进
以前我们班级召开家长会,较多的是向家长展示我们的教学活动,交流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为主,较少涉及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等因素的培养方面的问题,但这些因素恰恰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和存在困惑的方面。所以在本学期的家长会召开前,我们先确立了本次家长会的重点家教内容:即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观念、改变其教育的态度、行为和把握科学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在家长会上我们有的放矢让家长看孩子在园的游戏活动情况,观察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存在交往合作能力上的不足以及与别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随即组织家长展开讨论、发现原因,提出建议和措施并通过家园互动来实施。在下一次的家长会上交流经验、提出新的困惑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事先家长沟通,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班中孩子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现状,在平日的活动学习中注意观察和引导,让幼儿知道礼貌交往,学会谦让,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教师们还重视日常幼儿活动观察记录等表格资料的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在经常主动的参与、询问和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中,使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计划。
3、从点到面辐射小区
通过在家长会上的交流,部分家长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和同一小区里的三、四个孩子是同班同学,本来陌生的家长朋友一下子就熟悉起来,于是有家长建议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和家庭可以组成活动小组,有空的时候家长就提供条件和空间让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即可以培养幼儿做客交往的礼仪,又可以培养作为小主人的幼儿礼貌待客和愿意分享的良好品德,同时家长们也可乘此机会聚在一起谈谈育儿经和放松心情。
4、以扶带帮达成共识
在每个班级的家长中不乏具有个别热心的,有较好教育方法的家长,我们就以点带面,让这个家长把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通过实例来促动那些对家庭教育不重视或缺乏认识的家长。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可能更有共同语言更能产生共鸣,教师只要适时的组织和指导就可以了。如果班中有教师子女,这些家长往往是教师自己的同事,有一定的规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同事在家长会等各种活动中发挥组织、带头发言、宣传等作用。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形式
1、游戏中认知,快乐中感知
在家庭教育中,让同一小区或家长互相认识的孩子们经常串串门,为他们创设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这样就有了交往合作的前提。如:可以让孩子们合作制作手工、去户外运动游玩、玩娃娃家、学做小老师等。如果个别家长有能力和时间的话,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活动小组中的幼儿进行交往合作类的活动如:共同制作“寿司宴”,让孩子们分头去买材料、制作和收拾餐具等。
2、社会中认知实践中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小区、银行、交警大队、超市、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如:采访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到银行去体验存取钱的程序、观察交警执勤的情景、结伴到超市购物、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培养幼儿分工、协商、解决问题等合作能力,体会交往合作的乐趣。
3、活动中参与合作中成长
每一年幼儿园肯定都会举行庆六一、庆元旦等一系列的节日庆祝活动,较为多见的是教师组织班中个别幼儿表演节目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游园活动,但是在整个活动的筹备和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真正参与面又有多少呢?我们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整个节日活动中的参与性、自主性不是很强,孩子对节日的体验是粗浅的、表面的。作为大班孩子他有一定策划、筹备活动的能力,在节日活动商量、准备、布置、分工合作、表演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就是幼儿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良好契机。
三、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意义
交往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会了交往才会有机会与人合作,所以交往与合作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同时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也都搬到了陌生的高楼小区,这些居住场所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的情况居多。导致孩子的玩伴除了家人,更多的就是电视机、电脑、玩具,使孩子缺少了和他人交往的途径。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的原因。
从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假如不及时的加以引导,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适时适宜的引导是刻不容缓的。可见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说只有家园合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小班教育随笔:老师,领着我
又是一个春意盎然周五,孩子们的心情也和阳光般的灿烂,就在快乐的嬉戏声中,又来了一名新小朋友:小懿,快乐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了,上午我外出上公开课,江老师带着新来的小懿,下午我回到班上,小懿不断的躲着我,只是依赖着江老师,为了稳定小懿的情绪,还是江老师负责照顾,我便忙里偷闲翻阅小懿的入园资料,记住她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等等,为的是和小懿有共同的话题交流。
第二天,江老师也外出上课,小懿见到陌生的我更加的抗拒进入小四班,在和家长协商好后我抱过哭泣的小懿,此时家长离开了,小懿哭着央求“老师,给我爸爸打电话”,我很肯定地说:“好,宝贝儿,我认识你的爸爸,他叫XXX,你妈妈叫XXX对吧。”小懿不哭了,很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说,“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在家家悦上班对吧。”小懿和着说:“对对,就在马路边上的家家悦。”我假装拿起电话拨号:“喂,是小懿爸爸吗?哦,你在上班呀,好,下班来接小懿哈!”小懿很认真的看着我,扣上电话我对小懿说:“他们下班就来接你哈,要是来晚了,我送你去家家悦。”小懿笑了,“嗯,我跟你去。”还将小椅子搬到我旁边,小手塞到我的手里。
在一天的活动中,小懿没有哭泣她非常信任的把小手送给了我,慢慢的小家伙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小四班,喜欢上了小四班的小朋友。新入园的幼儿在进入陌生的环境大部分都会有入园焦虑症,我们小班教师的工作如何重点之一便是解决这一问题,让孩子顺利的度过焦虑时期、喜欢上幼儿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总的来说都是以爱为基本,让孩子在爱中伸出信任的小手。
老师,我带药了
最近的甲型流感很严重,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惶恐。再加上忽冷忽热的天气顿时让感冒铺天盖地的袭来,我真的很生怕本班的幼儿咳嗽感冒。
面对不断的咳嗽声以及成群的药,我的心里很是着急,在给他们喂药的过程中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身体情况,也不断的提醒幼儿要注意锻炼保持健康。
有一天清晨我正在接待幼儿入园,远远就看见毛铖的小手举着,好像拿着什么东西。只见他还没有踏入教室的门就对我说:“老师,我带药了。”我低头接过药注入姓名放入医药箱,寻思着怎么这小家伙也身体不舒服啦?为了全面了解毛铖身体状况,我跟送他入园的爷爷聊了下。后来我才知道毛铖他并没有不舒服,这个药是他天天回家盯着他爷爷买的,而且天天嚷着要带药进来,也搞不懂他为什么?
我说没事,今天我来问问他。于是在喂毛铖吃药的过程中
,我就问他:“毛铖,这药好喝么?”他点点头,不看着我,一口就把药喝完了。于是我紧接着问他:“你觉得哪不舒服?”他不说话低着小脑袋,双手搓着。我就知道这个小家伙肯定是没有身体不舒服,于是紧接着问他:“药可不能乱吃哦。因为我们身体里面有小战士,如果乱吃药会把这些小战士打到就会真的生病,到时候可难受了!”他还是低头不语,“如果以后不乱吃的话小战士又会站起来保护了!”这下他对我说:“老师。下次我不乱吃药了。”“那你为什么要带要来呢?”“因为我也想要老师喂我吃药!”
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毛铖他看到了我喂小朋友吃药时对他们的关心,于是他也想要。可是自己身体素质好,不生病,为了你能够得到这份关心,所以他就嚷着要买药。呵呵,这个小家伙!
通过这件事,让我了解了老师对于孩子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特性,不同的优点,教导他们,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而是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在那里你会看到什么是孩子式的快乐,你会体会到孩子的真情流露,你会从孩子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要,你还会看到孩子们的某些“古怪行为”的注解。
生活在孩子的世界中,深深感觉到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真世界,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如果要让他们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就要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田,耐心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
让我们的关爱做画笔在童心上谱写一篇篇爱的诗篇吧!
我初次带小小班的感受
这学期从没带过小班的我带小小班的孩子,本来以为小小班的孩子可爱、乖巧,惹人喜爱的。几天下来发现这次带的这十个孩子比上次带的三十五个大班的孩子还累人。①是小小班的孩子哭的问题。第一天大合哭就开场了,一会儿这个喊叫奶奶的,一会儿那个哭要妈妈的,失声呐喊的,可怜又可恶,就是不让大人离开半步。有时甚至是自己眼没见到大人就哭开了。②是小小班的孩子上厕所的问题。有两三个孩子还不会脱拉裤子,刚开学前两天就有两个孩子尿湿裤子4次,四个孩子来不及到厕所,就在门口草地上,甚至铁门口就尿了。刚开始几天,让大家一起上厕所,我好一起带去,可是每次就只一、两个要去,问其他人要不要去都说不去,可等到我带回来一批人又马上又有人说去厕所的,只好又跟去,而且小孩子尿快,两三天来,每日汗流浃背的就权当免费减肥了,可是实在太累、太晕了,就买个尿桶放在门口,让孩子用。③是小小班的孩子根本不听你的,叫排队队搭手开火车,他就坐在地上玩玩具不理你,过去拉这个了,那个又跑了,好不容易等到手搭起来出发了,开到走廊处,几个皮蛋就自己跑了,叫也叫不住的,生气他也不懂不会理你的。④这十个小宝贝个个在家是老大,个个都是大人的心肝,脾气坏又霸道,谁也不让谁,不高兴了还互拍桌子,一个比一个大力,我一批评就大哭,要奶奶啊。。。。。。要妈妈啊。。。。。。各别大人在门口一听就过来安慰。⑤小孩子都喜欢红花、红旗、糖果的,可是给了以后还老样子,不给又大哭。哭的孩子见到我手里有糖果,我说不哭了就给,他抢了就去,收起来照哭。放学发红旗回去,问说明天来不哭才有红旗,一个个说明天要乖、让大人在门口等、不再粘大人。可第二天来园照哭照粘人。晚上打电话给宇航、蛋蛋、绍智、飞阳几个“哭长”聊天,一个个答应明天来园要表现好,不哭,不粘大人了,不知明天会如何?
小班:我也带玩具来
我也带玩具来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带到娃娃家来玩,只有新威不舍得带玩具,还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时,他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文文不让我玩玩具还打我。”我把文文叫到面前询问缘由,文文委屈地说:“新威不带玩具来,总是抢我的玩,上次还把我的小汽车摔坏了。”听到这儿,新威赶紧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问:“你很喜欢文文的玩具吗?”他点点头。我又问:“你该怎样向他借哪?”新威不高兴的说:“我和他商量了,他就是不给我玩。”“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我再问,这时旁边的琪琪插话说:“两个人一块玩。”我又继续问新威:“你这样喜欢玩具,为什么不自己带呢?”“我怕别人给我玩坏了。”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就不会玩坏了。”他想了想说:“我明天也带玩具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并且特意让我看:“马老师,这是爸爸新给我买的小汽车。”我高兴的说:“呀,你的小汽车真漂亮,还是遥控车,老师很喜欢。”区角活动时,我请他向小朋友介绍展示小汽车的玩法,他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来教你们玩吧。”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到他面前,“我们一块玩吧。”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小汽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个玩具来。”从此,新威经常带自己的玩具到娃娃家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在这里他不仅懂得了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学会了与同伴共享。
自从我们班开始签到,孩子们都不请假了!
不久前,小班开始实施自主签到。一开始,我们在一张A3纸上设计了35个大方格,每个格子的左上角贴了一张孩子的照片。我告诉孩子们,每天早上来园,就选一张自己喜欢的贴画贴在有自己照片的格子里,表示今天“我上幼儿园了”。孩子们很喜欢。为了激发他们对自主签到持久的兴趣,周五离园前,我们会请孩子们点数自己的贴画,说一说自己这一周上了几天幼儿园,最后把贴画带回家。没想到,这样一来,请假的孩子竟然减少了。
但是,我们也发现,每个孩子一个格子贴贴画签到的方式也存在弊端。有的孩子签到时一次贴两张贴画;有的孩子有时又会忘记签到。每天谁多贴了,谁没有贴,谁来了,谁没来,做不到一目了然。为此,我们调整了签到表。孩子们的照片从上到下按顺序排成一列。星期一至星期五以不同圆点数的形式排成一行。行与列交汇的空格就是每天孩子们要签到的位置。我们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的照片后面及对应的圆点下面贴上一张贴画,表示“今天我来了”。小班孩子虽然大体知道1—5的序数,但对于行和列的认知还有难度。我们逐步引导孩子们先找到“列”中自己照片的位置,然后找到“行”中星期几的位置,在行与列垂直的交汇点,贴上喜欢的贴画。这看似很难,但一天天照着做了,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也自然而然地签对了。
“老师,早上好!”周三早晨,我刚到班,小浦就来了。问候完毕,小浦就拿着贴画去签到。“今天是星期三,要签在哪里呢?”小浦刚想把贴画贴在两个点(周二)那一列,听到我的提醒,就用小手在自己照片那一行和三个点那一列比画了一下,在正确的格子里贴上“汽车”,然后玩去了。
“老师,你来看,错了,错了!”我闻声来到签到处,看见小浦正撕掉小海贴在两个圆点(周二)下面的贴纸,贴在了后面的格子里。贴好后,他放心地去吃早餐了。小浦用餐过程中,又有几个孩子签了到,他又去观察他们的签到情况,并报告:“老师,芸芸也贴错了。”说着就动手撕芸芸的贴画。是啊,不只是芸芸,还有其他几个孩子也贴错了。“小浦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贴错了贴画,你帮忙重贴,但他们并不知道错在哪里。不如你去告诉他们哪里错了,让他们自己重新签到,好吗?”我对小浦说。“好的,我去叫他们过来。”小浦叫来几个签错位置的孩子,横竖比画着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应当怎样贴,看到他们贴对了,小浦才放心地玩去了。
周二,幼儿园组织了“亲子春游”活动,因为孩子们都是直接从幼儿园操场上车出发的,所以班级的签到板上周二一列应该空着,今天签到时应该直接签周三。尽管一再提醒,许多孩子还是习惯一格接着一格地贴贴画,那些签对的孩子忙去纠正。
周四早上,小浦和几个孩子又忙开了,因为还有人把贴画贴在周二那一列。浩浩等几个孩子则在周二与周四的位置都贴了贴画,这让小浦等几个孩子很不解,一定要让他们把周二的撕掉。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但签到表让时间具象化了。看到签到表上的小圆点,孩子们就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第一个来园的孩子在圆点下面贴上喜欢的贴画,也会有成就感:我是第一名。早来的孩子也会点数一下今天的贴画,算算自己是第几名。后来的孩子看到今天那一列几乎都贴满了,就知道今天来晚了,明天要早点来。五个格子里都贴上了贴画,说明在幼儿园的五天过去了。“老师,是不是明天就放假了?”有孩子问。“谁告诉你的呀?”我反问。“我的签到板上已经贴满贴画了呀!”孩子满脸自信地回答。
“老师,明明怎么还没有来?”“明明感冒了,他两天没来了。”“那我要去看看他!”以前,班上有人缺勤,孩子们并不太在意。现在,孩子们不但乐于自己签到,还对别人的签到感兴趣。签完到,还趴在签到板那里看,谁的照片后面没有贴画,就知道谁没有来。遇到有孩子生病在家休息的情况,老师就打个电话询问病情,孩子们也会互致问候。
幼儿园里的游戏和生活有着独特的价值。自主签到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在行动中收获了很多经验,教师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发。
—END—
我大班了
转眼,这批孩子已经从小班升到了大班马上就要毕业了,和他们的感情也[img]在一天天的增加,和他们分离的日子也一天天的近了。
相遇是缘,相离亦是缘。
只是可叹自己带给这些孩子的太少太少,在大班的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要把我的时间多给孩子,而不是无谓的浪费。
真正用心在孩子身上才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
大班了,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多动,担心孩子能不能上一个好的小学,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我说孩子总有自己的路,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着鼓励着,告诉着他们一些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在失败的时候继续鼓励着自己的孩子。
严格要求的确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但同时我们也忐忑不安着是否抑制了孩子的其他能力。
大班了,孩子们越来越会说了,只是他们和我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很少有机会去亲近每个孩子。
老师的精力都在维护班级的纪律,要给孩子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怎么给,怎样才能让孩子说的同时去学会倾听别人讲话。
这个问题好像我在读初中的时候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要学会尊重他人,我现在的习惯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但是对于这样小的孩子,他们又如何能理解并遵守呢。
大班了,老师们也认为大班的孩子应该是最最能干的,自然大班的孩子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空间,更多地展现自己,提高自信的时候。
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的时候,我也在反问自己该怎样给孩子呢?或许丰富的活动可以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不过本质的课程还是需要老师踏实的实施的,课堂不行就放在区域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