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发布时间:2020-07-01 家长教育笔记 幼儿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长游戏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你们的孩子今天打人了。

”“他今天吃饭不太好。

”......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天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

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

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

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

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躁,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

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就担心老师会“告状”,从而产生精神压力,影响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有的孩子还会因害怕家长惩罚而说谎;还有的孩子认为老师的“告状”是无能,管不了自已,如果其父母对孩子又娇惯、溺爱,天长日久,这些孩子对老师的“告状”就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要改变“告状”式的家园联系,一方面教师要对犯错误的幼儿采取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发现幼儿犯错误不急不躁,冷静地帮助幼儿分析自已的过错,使幼儿明白自已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

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对平时表现较好,偶尔犯一个小错误的幼儿,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了,教师即可根据情况,或者悄悄地将情况告诉家长,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或者经观察发现孩子已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不再将情况告诉家长;对调皮捣蛋、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则一定要注意联系方式,不要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告孩子的状,要静下心来和家长单独面谈或采取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应采取的解决办法。

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不知道本文“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2020教育笔记:不要轻易否定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声:“你能重新画一副吗?”此时琦琦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说:“好”,突然,我认识到了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说:“刚才老师没有好好看你的画,来让老师再仔细看看。”于是琦琦不情愿的把画给了我,“原来琦琦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画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蜗牛,天空中画一些小鸟和太阳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师真的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琦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经意间自己差点就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更使我认识到不要轻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试着对他进行鼓励,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逆向思维,多方位思考。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会不断改进,让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声:“你能重新画一副吗?”此时琦琦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说:“好”,突然,我认识到了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说:“刚才老师没有好好看你的画,来让老师再仔细看看。”于是琦琦不情愿的把画给了我,“原来琦琦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画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蜗牛,天空中画一些小鸟和太阳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师真的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琦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经意间自己差点就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更使我认识到不要轻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试着对他进行鼓励,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逆向思维,多方位思考。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会不断改进,让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子呵斥一顿,我们不耐烦的拒绝,往往会么抹杀孩子求知的欲望。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黄国祥,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正在区角活动,别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劲,黄国祥猛然间站起来问:“老师,你看前面怎么冒黑烟。”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厂冒出的,但是我没有给孩子解释,却反问了他一句:“老师现在让你干什么?”面对孩子我的斥责,孩子两眼直直的盯着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个凶恶的坏人,看到孩子审视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当时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一点老师的尊严,没有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一声不吭的坐下了,这一整天他没再问我一个问题。

此后,在活动课上,我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生怕自己的行为会触怒老师,回答问题时,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响亮。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耐心讲解,不要因一时的反感拒绝他们,这样不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还有可能抹杀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这里,我对黄国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有什么问题只管问,老师一定给你解答。”

家长为何向老师索要“奖励”


一朵小红花魅力到底有多大?它能让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睡梦里问妈妈,“小红花漂不漂亮?”省城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朵小红花是她跟幼儿园老师要来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坚持去幼儿园。不仅她要,身边的不少家长也都在向老师要,她们也很矛盾: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

家长向老师“索要”小红花

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满3岁,前两天插班去了幼儿园小班,孩子表现不错,居然一天都没有哭闹,她表扬了孩子一番。“第二天,孩子回来后说,妈妈我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什么不给我小红花呢?我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王女士告诉记者,哥哥家的孩子比女儿大两岁,他家的墙上贴着侄子在幼儿园得到的很多小红花粘贴。女儿第一次去就很好奇,王女士告诉她,以后上幼儿园只要好好表现,老师也会给女儿小红花,“没想到孩子记心里了。”

第二天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王女士就跟老师商量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小红花粘贴。“当天傍晚放学后,孩子可高兴了,在电话里就说她得到小红花了。我加班,晚上快11点才到家,她已经睡了。知道我回来了,女儿迷迷糊糊问我:妈妈,小红花漂不漂亮?我说太好看了,她又睡过去了。”王女士现在很担心,自己跟老师要小红花,虽然可以鼓励孩子坚持上幼儿园,那会不会让孩子认为奖励来得太容易?

跟老师要奖励的真不少

王女士跟家长交流这件事,她才发现:原来很多家长都有过跟老师要奖励的经历。

张女士的孩子4岁多,前一段时间突然说不愿上幼儿园了,张女士忙问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她好长时间没有得到‘小笑脸’、‘小红旗’了,还说老师不喜欢她了……”张女士赶紧给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第二天,女儿的衣服上贴着4个小红花回了家。

“女儿说,吃饭好奖一个、守纪律奖一个、讲故事奖一个、小手洗干净奖一个,孩子别提多高兴了!”张女士说,因为得到这么多奖励,孩子不再粘着让家长喂饭,那天表现得特别开心、乖巧。“可是总不能她想要,我们就跟老师要奖励吧?孩子把老师的奖励看得太重了。”张女士也担心:以后女儿再要奖励,该怎么办?总不能老跟老师要吧?

是家长把压力传给了孩子

就这个现象,记者采访了山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裴秀青老师。她告诉记者,如果仅仅是为了鼓励孩子,家长“偶尔”跟老师协商索要奖励,这个还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做肯定有负面效应,如果孩子形成了‘表现好就该有奖励’的认知,什么都是我应该得到的,这样就不太好了。”

裴秀青老师告诉记者,“小红花”之所以魅力这么大,是因为它是种荣誉,孩子偶然得了小红花,家长看得非常重,高兴表现在脸上,也会表扬孩子。“那么这反馈给孩子是种什么心理呢?孩子那么高兴是因为家长高兴,是家长传染了孩子,其实孩子并不知道‘小红花’多么神圣,是见家长高兴才要的。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家长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这是种什么压力呢?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把这个看得太重了。”

那么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该怎么办?“家长可以跟小孩子讲,没有小红花不等于老师没有给奖励,奖励也不仅小红花这么一种。而且小红花也是有数量的,不可能人人都有,孩子表现好是应该的,不是要奖励的理由。”裴秀青说。

老师要重视孩子的告状


老师要有一颗孩子心

每天吃完午饭,我都会带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一起看幼儿园里花草树木的变化,欣赏在花丛中舞蹈的蝴蝶……

一天,我带着孩子们散步结束,正准备领着孩子们回班,经过走廊的时候,俊俊的目光停住了,以至于队伍离开他都没有发现。他又在开小差了,真是个调皮的孩子。“俊俊,你在看什么呀?快跟上来!”我喊道。

“老师,墙壁上有只虫子!”俊俊兴奋地喊。

我朝着俊俊指的方向,微笑着说到:“这是一只壁虎。不是什么虫子。”

小朋友们听见了,立刻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嚷着:“壁虎在哪。我也要看看!”悦悦看到后害怕地说:“壁虎会不会吃小孩呀?”“壁虎不吃人的,吃小虫子的。”“壁虎怎么不会掉下来呀?”孩子们一下子议论开了,壁虎似乎感觉到了危险,迅速爬离了我们的视线。

对于突然出现的状况,我抓住教育的契机,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为孩子知识的积累创设机会。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讲话声音太大,吓到壁虎啦,它害怕得爬走了。你们想知道壁虎的秘密吗?”

“想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道。于是我在电脑上搜索了几张壁虎的图片,指着图片,我对孩子们说:“壁虎是爬行动物,它专门吃蚊子、苍蝇、飞蛾,是人们的好朋友。更多壁虎的秘密,老师请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壁虎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迫不及待和我分享他们找到的资料。“老师,壁虎喜欢在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壁虎的脚趾上有小吸盘,在墙壁上爬不会掉下来。”“老师,壁虎遇到敌人,会断尾巴保护自己。”…

没想到俊俊的这一个意外发现,竟然带给孩子们这么多惊喜的收获。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能以孩子的兴趣为自己的兴趣,和孩子一样,有一颗喜欢探究的心,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让我们睁大慧眼,去捕捉隐含的教育契机吧!

老师不能抢着当排头

为了安全,每次户外活动我都要求孩子们排好队跟着老师一起下楼。可每次排队开始时队伍还很整齐,或者是说排在前面的孩子整齐,而随后后面的孩子就会乱糟糟地没有秩序。为此我总要在排队之前费很大的功夫强调排队的规则

,然而情况并未有所好转。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一句话,才让我找到了事情的真正原因。

这天像往常一样,强调了如何排队下楼后,我在前面带着小朋友们往楼梯口走。开始时我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孩子们的情况,一切都很有秩序。到了楼梯口,我用同样的速度迈开步子就下楼,只听紧跟其后的张佳立一边很卖力气地下着楼一边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抱怨:“老师请您走慢点儿!我都跟不上了!”虽然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听到了。我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孩子们下楼的情况,这才发现:有的孩子很努力地要跟上最前面的孩子,无奈自己的动作不是很灵活;而跟在后面的动作发展较好的孩子看到最前面的孩子跟着老师跑着下楼,就很兴奋地超过队伍跟着跑起来。于是就有了这种情况:下楼慢、手扶栏杆的孩子后面跟着一队遵守纪律但很着急的孩子,楼梯间跑着一些速度快但不遵守规则的孩子。

我叫住正跑得兴奋的刘云飞问:“你为什么不排好队?”他说:“宜宾走得太慢

家长教育孩子三件事不要做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时常会心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可能会导致家长做出些伤害孩子的行为。这些伤害有的时候是无形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一、恐吓、冷落孩子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二、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忽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煞其成绩。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没考好,就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聪明,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长期抹煞孩子的成绩,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逐渐变得自卑、压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把外界的评价转为自我评价,长期对孩子持否定评价,会影响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失去信心。

三、夸张言辞影响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都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辞中带有夸张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长还会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有的家长会夸大后果,这样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变得胆小,而且更容易犯错,即使犯了错误也不敢对家长说,也为以后的许多不良行为,诸如撒谎、爱吵架、欺骗等行为埋下祸根,孩子长大后也容易犯错。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一面好镜子。当孩子不听话或调皮捣蛋时,家长靠"言语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却是深远的,老师和家长们应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告状


这是我到中一班的第二天,孩子们都很可爱,我曾经带过托小中大班,发现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喜欢告状。

今天我们班的离园活动是手工,美工区的几个孩子都在折青蛙,这看似一片安静,其实就在一分钟前,就有一个小女孩气呼呼的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手工纸。”我听了有些生气,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幼儿园一直很重视礼仪教育的。我和这位小女孩一起来到美工区来问个明白,原来这位小男孩的手工纸用完了,可是还想折。我明白后,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跟小男孩说:“乖,你没有手工纸可以找老师要,或是和小朋友借,抢别人东西是不礼貌的,别人会很伤心的,你愿意看到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低下了头,我看他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就问他:“小朋友伤心了,我们怎么办呢?”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道歉,她就不生气了。”他看看那个小女孩,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抢你的手工纸”,“没关系,我给你一张吧!”说完小女孩递给了他一张,他们又开心地折青蛙了。

其实,孩子告状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平处理,并不是要老师一定要批评谁,我个人认为老师对孩子告状之后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的老师忙的时候对孩子的话不以为然,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真心希望,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时刻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轻轻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世界环境日”、“爱眼日”、“全国爱牙日”我们都知道,但你知道“轻轻日”吗,如果你没听说过,哈哈,那就对了,因为他是我们班孩子们发明的节日——轻轻日。现在就来听我说说这个特别日子的由来吧。

今天,我带着微弱沙哑的嗓音走进教室,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的环境中,我该如何用这微弱的嗓音呵止一些孩子的调皮行动呢?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尝试“轻声教育”的良好时机吗?于是,在午饭后,我和孩子们有了这样一番谈话。

“你们觉得孙老师今天的声音好听吗?”

“不好听。”“孙老师的声音哑了。”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懂事的萌萌用同情的眼睛看着我说:“因为我们的声音太吵了。”

“是呀,因为当你们很吵的时候,孙老师只能用很大的声音说话,你们才能听见,经常这样,我的喉咙就生病了,声音变得沙哑了。所以你们平时不能大吼大叫,这样既会产生噪音,也会伤害你的嗓子。那你们想不想让我快点好起来,用好听的声音跟你们聊天啊?”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好,那今天下午你们应该怎么样,才能让我们大家都不用大声地说话就能听清楚呢?”

浩浩站起来说:“我们大家都轻轻地做事,老师说话的时候我们不说话。”

“恩,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但是不只是说话要轻轻,做其他事情也要轻轻的才行哦。不如,我们就把今天定为“轻轻日”,就是做事轻轻的日子,搬椅子要轻轻的,走楼梯要轻轻的,讲话要轻轻的,进午睡室睡觉也要轻轻的,你们同意吗?”最后,“轻轻日”就这样,经过全体孩子们的一致同意,正式诞生了。

在后来的上下楼梯,盥洗和午餐过程中,宝贝们都很乐于参与到“轻轻”的行动中来,我几乎都没有大声说过一句话,最可爱的是,在起床时,有一些孩子在午睡室里又聊起天来,这是俊杰宝宝马上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说:“今天是轻轻日!”孩子们听到了他的话,午睡室马上又安静了下来。

经过这一天的尝试,我深深地被孩子们感动着,被轻声教育吸引着,轻声细语地谈话与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使孩子在感到教师沉着、威严的同时,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从而在感情上更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教师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尊重教师,轻声说话缩短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的话甚至批评也就更易入耳了。

放学前排队时,成杰小手举得高高的

,表情非常认真地说:“孙老师,我要跟你说一句悄悄话。”我好奇地蹲下来靠近他,他笑眯眯的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说:“我们可以把明天定为眼睛亮亮日。”哈哈,都会举一反三了,看来我们班要有各种各样特别的日子咯!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新学期开始了,班里又陆续迎来了几位新入园的孩子,这让我们原本忙碌的开学的准备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听着他们的哭闹声又让我们回到了刚接收小班时的样子,好在他 们的适应...
    2020-10-10 阅读全文
  • 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 我们不难发现,小孩子很容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事事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私。 自我中心化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宝宝特有的思维模式,是无意识间发生的一系列以宝宝自我为行为目的的本能冲动。...
    2021-04-05 阅读全文
  • 不要轻易错待一个孩子 对于上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他们不会听话地坐在自己的板凳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动,不听话、调皮、捣蛋。我们的文治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长的很帅的一个小男孩,可是就是不听我...
    2021-09-09 阅读全文
  • 不要轻易给孩子换幼儿园 又到幼儿园新生入园报名时,有些已经上幼儿园宝宝的父母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不满意,希望趁机给孩子转一所更好的幼儿园,而且有的孩子已经转了不止一次园了。转园,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当...
    2021-05-11 阅读全文
  • 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
    2020-12-2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新学期开始了,班里又陆续迎来了几位新入园的孩子,这让我们原本忙碌的开学的准备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听着他们的哭闹声又让我们回到了刚接收小班时的样子,好在他 们的适应...

2020-10-10 阅读全文

我们不难发现,小孩子很容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事事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私。 自我中心化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宝宝特有的思维模式,是无意识间发生的一系列以宝宝自我为行为目的的本能冲动。...

2021-04-05 阅读全文

对于上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他们不会听话地坐在自己的板凳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动,不听话、调皮、捣蛋。我们的文治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长的很帅的一个小男孩,可是就是不听我...

2021-09-09 阅读全文

又到幼儿园新生入园报名时,有些已经上幼儿园宝宝的父母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不满意,希望趁机给孩子转一所更好的幼儿园,而且有的孩子已经转了不止一次园了。转园,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当...

2021-05-11 阅读全文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

2020-12-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