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体会(小班)
发布时间:2020-07-29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老师说让写篇育儿心得,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因为在之方面我们确实还做得很不够。下面我要谈的,与其说是育儿的心得,不如说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体会。
一、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在孩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与一位家有幼儿园小朋友的同事聊天,她说:“我们孩子幼儿园的老师说,要多表扬孩子,每个孩子都不缺批评,缺得是表扬。表扬还不能和稀泥,不能每次都说诸如你很棒之类的话语,要结合孩子的具体表现,用具体的、恰当的形容词来表述。”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细细想来,我们这一代人多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更别说是我们的父母辈了。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谦虚
,不要自夸,我们很少得到父母的夸赞。这是在我们这一代被推崇的美德,但这也似乎是造成我们过于内敛,缺乏自信的原因之一。在得到同事的启发后,我跟家里人也做了沟通。我们开始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当然,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必须给予恰当的批评。我们希望努力造就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让孩子像孩子。也许,我表述得不够精确,我的意思是让孩子保有童真、童趣,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甚至粗暴地干扰孩子的自然成长。每个孩子都在成长中,每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都各具特点,每个孩子又各不相同。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在我们成人看来很幼稚,可是她自得其乐,只要对她自己不造成危险,又无损于他人,我就不会去干扰她,我尊重她作为生命个体独立的尊严。我们都曾幼稚过,我们也都最终迈向成熟,我们自以为是的帮助可能只是拔苗助长,并让孩子失去真正的乐趣。让孩子好奇地自己探索这个世界,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乐趣。孩子对事物的感知力与想像力有时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孩子刚满2周岁时的某一天,我与孩子在马路边散步,孩子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大车子(指公交车)会自己开门的,出租车是傻瓜,自己不会开车门,要宝宝开的”。或许这是大人眼中习以为常的现像,孩子却在观察中总结并认知。孩子在家经常对着一些有限的玩具,发挥她的想象力,要求我们配合,模拟某些场景。我们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和孩子一起乐在其中。
三、让孩子懂得感恩。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宠溺,孩子容易趋向自私。对此,我们会告诉孩子家人照顾她的种种不易,让她知道感恩,知道分享。比如,在给孩子食物的时候,我会让她给家人都分一份,哪怕东西不多,只是象征性地给一点。我会告诉她,我们留给她多一点,并不是她应得的,而是因为我们爱她。现在,孩子手上有食物,都会主动与我们分享。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我们通过询问孩子幼儿园的生活情况,让她感觉到老师的辛苦,从而更加尊重老师,感谢老师。
对我们而言,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很多收获,也有不少的困惑。比如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叮嘱她,不能抢其他孩子的东西,不能打其他孩子。但我们几次发现,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们家孩子确实不招惹他们,但是其他小朋友有时会抢她手里的玩具,她却不敢保护她的玩具,她有时甚至看他们上来抢还会主动奉上。有时候,其他小朋友打她,她会一脸惊愕地看着打她的小朋友,却不知道反抗。虽然知道孩子们都太小,没有恶意,却有时候难免会心疼,担心她形成太过懦弱的性格。也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却又担心矫枉过正。
孩子出生的这四年,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阳光、友善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与孩子共同成长
育儿心得:与孩子共同成长
提起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宝宝今年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在这两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中,宝宝一天天都在成长,从他开始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学语、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讲故事……每天都有让我吃惊的变化。在整个育儿的过程中,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在成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记得孩子刚刚入园不久,有一天晚上准备睡觉,他脱了衣服,一边叨咕着儿歌一边把衣服一件一件叠整齐放在边上,我问他为什么叠整齐,他回答说叠整齐了明天好穿。
宝宝要参加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有一天回家来给我们练习讲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确实不敢相信他可以记住整个故事的内容。
虽然是一件件小事,对我的触动却是很大,孩子的能力不能低估,我们家长平时总觉得孩子太小了,这件事也做不了,那件事也做不了,什么事都想替他做了,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很多动手的能力,也会慢慢不爱动手,不爱动脑。
我平时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但不强加,他喜欢什么就去学学,博学多识总是好事。虽然对我们家长来说平时要上班、做家务,还要带孩子参加兴趣班,确实很辛苦,但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养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习惯。总之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结果固然重要,但无论结果好坏,都要学会总结,既要总结成功也要总结失败。我们家长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不要满腹牢骚,诸多抱怨,事事都要向好的方面看。多让孩子做选择,增强孩子自信心。
养成生活的好习惯。吃饭不挑食,打针不怕疼可谓是所有家长的头疼事,在这些方面我觉得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比如在打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例如说:“打针一点都不痛,好像小蚊子叮一下”,“宝宝真勇敢,像奥特曼一样,一点都不怕”等等这样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坚强一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教育,无时无刻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不仅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更有数不尽的安全隐患。我们在与孩子交流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比如在家里原理插座、开水,在外面要远离水塘边等。
只有孩子健康平安,家庭才会幸福。
与孩子共同阅读与童童一起成长
离开斑斓的大学生活已经9年有余,进入社会的大炼炉,自此再也没有捧起过书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魅惑对我而言再也不起任何吸引度!
童童小班了,开始大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阅读故事,原本只是敷衍了事的给他翻了一下故事书,又开始我的手机生活,他的动画片时间,各自享受“Everyone’sTimes!”
曾几何时,我们的日常交流贫瘠的只剩下一起吃饭,一起去幼儿园。当有一天我梦见我的孩子不再跟我交流,而是追随光头强和熊大的脚步与我背对着,渐行渐远,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自私行为给孩子的习惯和生活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因为与孩子共同阅读
,我仿佛重新又回到了那个属于我的纯真年代,让我放飞自我,抛下心心念的手机,于是我们俩就开始了每天读童话的生活,行云流水般的在童话的森林里奔驰,享受大自然的每份阳光。
当三只小猪的老大老二被大灰狼追赶的时候,童童和我都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童童还会要求我去把大灰狼打死,但是老三的砖瓦房拯救了这一大家子后,大家紧绷的内心瞬间放松了。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我儿子善良的一面,间接的让我慢慢的走进儿子的内心!
当看到插画上丑小鸭丑陋的那一面,童童会对我说:“妈妈,这只鸭子好丑啊,我不喜欢他。”我会耐心的跟他讲:“童童,丑小鸭一会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像变魔术一样,我们一会就能看到了!”读书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其实与孩子是一起在成长的,很多时候大道理谁都懂,但是现实中“外貌协会”、“以貌取人”、“看人看事看表象”都是我们这群大人存在的弊端,与孩子阅读的同时也从侧面鞭策着我们完善自我,让我们的素质走向高端。
因为阅读,与童童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让我看到了自己孩提时代欠缺的父母关爱,我觉得不能再让历史重演,要让我的童童整个孩提时代都将是快乐的。
因为与孩子共同阅读,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发生改变。
妈妈问:“童童,你觉得谁最漂亮呢?”
童童答:“妈妈,你是我的白雪公主,你是最漂亮的,我是你的王子。”
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纯粹的,缓慢变化的,上一秒我还批评过他的无知,但是下一秒我又成为他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了,王子与公主永远是最和谐的一对,他们不会彼此吵架,彼此伤害,彼此苛求对方!
很多时候职场和生活中,我们会小鸡肚肠的回敬那些曾经批评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一直抱怨自己生活的很累,也一直以一种渴望的姿态回望自己的青葱岁月,放下自己的身段吧,放下一切所谓的仇恨,童话生活、童话世界需要的是孩子般洁白无瑕的心智。
很多时候孩子反而是你最大的榜样
,请不要视而不见。和孩子一起学习书本知识,把书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同时补充自己精神、文化的空缺。
亲力亲为的拿起你手上的书本,与孩子一起阅读,只有通过亲子阅读,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想的是什么,同时让孩子懂得了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有丰厚的收获,真正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正含义,使孩子更加喜欢读书和爱护书了。
与儿子共成长
与儿子共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中国这个有着特定社会形态和传统思想比较严重的国家,一直是一个困扰着每个家庭和一个非常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问题。说实话,我们也是初次为人父母,在育儿方面有的也只是一些在同事、朋友那道听途说的经验,只能说我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夫妻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现在的中国家庭,基本都是两个家庭才一个孩子,那种自己爱老人宠的感觉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教育孩子对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人来说其中的滋味还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以下的这些心得是我们这几年来和儿子相处时的一些体会,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一.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因为孩子在他无知的意识里会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在他这个年龄段的潜意识里多会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从而得出他的准则,做一些他认为可以做的事,所以作为家长,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起带头作用,做一个好的榜样。
二.思想和品德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不断学习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基础不好,孩子以后也没办法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孩子有公德心、同情心是关键。我们经常教育他做一个好孩子要有礼貌、诚实、有爱心、不乱扔垃圾、注意环保节能,体贴弱势群体等等,这些都是培养他有公德心、同情心的关键,做父母的要给予支持,并加以赞美,让他知道施恩受惠能让人更快乐。
三.培养孩子敢做敢为,勇于担当的意识
孩子在他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做错不少事情,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其实孩子自己也会发现,也很害怕,为了避免大人的讯责,他们甚至很怕大人发现,这个时候,你所能做的其实并不是马上去指责他,而是该去安慰他,告诉他不要害怕,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等他平静了以后,再让他自己承认错误,等他承认了以后你还要鼓励他,告诉他是一个很棒的孩子,能知道做错事的后果,做错事能勇于承认错误、马上改正错误,让他知道敢做敢为,勇于担当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
习惯成自然,我们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过这一点难度有点大,因为家里的老人往往总觉得孩子还小,笨手笨脚,什么事也不会做,喜欢抢着干一些孩子能干的事而不让孩子干。碰到这种情况,你得想办法调动孩子自己的积极性,让孩子干完事情之后有他的成就感,这样孩子才愿意自己干事情,抢着干事情。譬如你指派他干一些如:刷牙,洗脸,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帮大人来回拿点小东西这样的事,其实这些据我自己体会,孩子还是很愿意干的,甚至有时候还抢着干。孩子的虚荣心很强,你多跟他讲讲干这些事好处,告诉他很棒,能自己干那么多事,他会很愿意干,而且很愿意尝试没有干过的事。总之你要增强孩子自己的信心,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当然了,在指派孩子干事情的同时,你也得给孩子制定一些规范,孩子的随心性很大,干一些没干过的事情的时候经常有烦躁抵触心理,这时候在鼓励的同时你也必须给他一些严厉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孩子不刷牙洗脸不准亲爸爸妈妈,孩子不自己穿好衣服我们就不陪他去玩等等,这些也可能不完全正确,但对我们的孩子还是挺有用的,这恐怕也因人而议吧。
五.给孩子制定一些奖惩措施
孩子的求知欲和占有欲很强,看到新的事物和新的玩具之类的往往很想了解很想得到,家里的老人大多数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其实这样对孩子非常不好,无形当中培养了孩子骄横无理,为所欲为的习惯。有时候我们带孩子去商店,孩子会经常想要这样想要那样,做为父母,我们当然也想都满足孩子,但我们每次都跟孩子说,你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其实也都喜欢,但我们每次只能选一样东西,别的东西如果你也喜欢的话下次表现好了可以再买。这样跟他说,他会认为你认可了他的选择,会有满足感,更会有成就感,而且也会知道他看中的其他东西可以通过自己表现来实现,这样他会很满意很配合地选上一件他自己那天最想要的东西,并且以后为了得到其他东西而更好好地表现。
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我们通常都会让他尝试,并告诉他哪些有危险,哪些能玩哪些不能玩,并告诉他怎么做才正确。有人说孩子有多大的破坏力就有多大的创造力。有时候,刚买回家的玩具就给他拆的七零八落,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有点心疼,但我们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自己把拆散的玩具想办法装起来,当然了,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带着他一起装,这样,无形当中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孩子的求知欲。
六.让他享受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平时让他能多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带着他一起和同事、朋友的家庭聚会,让他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加强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让他能及时告诉我们自己的需求,让他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我们更从来没有逼迫他需要学多少个字,背多少首诗。因为我们并不看重他现在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更关注的是他的身心健康,让他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
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平时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学会换位思考。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孩子缺少沟通和倾诉的对象,这时候我们父母就得充当这个角色。孩子在跟你讲述他的事情的时候,你一定不要认为他说的事情可笑,而对他没有耐心,一定要认真地听他说完,并对他说的事情提出一点点你的疑问,哪怕是故意提出一点疑问出来和他一起探讨,这样对提高孩子的信心很有帮助,自己也会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
八.多留点时间给孩子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大家平时为了工作都很忙碌,但再忙,我觉得也需要多抽点时间出来陪陪孩子。平时多陪孩子玩一玩,多陪他做一些游戏,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感受到社会对他的爱,对他的心理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且漫长的工程,它不仅仅需要财力,更需要精力与耐心,其实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自己除了能收获到一些快乐与甜蜜外,同时也能得到一些思索和启迪,孩子一点的进步,都会令我们惊喜不以,因为那是老师与家长辛苦付出后所收获的果实。当然,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天才,更不会十全十美,他还是有不少各式各样的小毛病,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多肯定他、鼓励他、引导他、支持他、给予他自信,现在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小心得,当然了,我们的办法也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请老师和其他家长和我们一起探讨,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陪伴孩子共同学习 体验成长之乐
1.正确对待成绩:说到学习,估计是每一位家长最关注的一个方面,父母往往想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一古脑儿地填进孩子的大脑,总是希望每次考试都能出好成绩,我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孩子本身就因为这个不理想的成绩而处于情绪低落或者懊恼阶段,哪个孩子不想自己成为优秀的一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狠心地触痛她的“伤疤”。遇到此类情况我一般会对孩子进行疏导,让她清楚事实已经不能改变,要学会调整心态,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会和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粗心了?还是知识掌握不够?从而再慢慢地引申怎样避免粗心,如何专心认真地上好每一堂知识课等。
2.努力营造氛围
首先,随着孩子学业的不断提升,需要静心思考的时候越来越多,所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必要;其次,孩子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拥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籍,给家庭增添一抹书香,耳濡目染很重要;再者,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很多时候,女儿在书房专心做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我也会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会应孩子要求帮着参考一下她有疑问的作业,虽然我会了解她大致的作业内容,但不会帮着她进行细致的检查,除非今天的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确实需要家长的检查与辅导,因为我认为此时是她学习自我管理的好时机。而我也惊喜地发现,现在,她回家作业的错误率在减少,看来我的策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3.坚持习惯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但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督促着或者陪伴着孩子坚持,一定能养成有益于孩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我在家有把鞋子、物品规范放置的习惯,慢慢地心语也学会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整理好自己书包和做好作业整理好书房的习惯;在学习上我经常给孩子灌输一种先紧后松的学习理念,所以她放学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稍作休息就完成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虽然有时只有一个人在家,但也不会偷偷地看会电视什么的;双休日也通常是全部完成了作业后才会外出游玩;每天都会有看书的习惯,不管是半小时还是十分钟。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有一个3岁的女儿,小小的、美美的、可爱的;我有一个大家庭,我们三口子与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热闹闹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女儿一天天长大着,我的心智也随着她的成长一点点更成熟着。
由于我们家家庭成员多、年龄偏大,作为家里的小小人,人小鬼大的她也总有自己的那一份优越感、依赖感。爷爷奶奶在的场合,她需要的东西总是爱指挥他们给她取来;爸爸妈妈在的场合,她需要的东西如果是我们不提倡的(比如棒棒糖、薯片),她会哼哼很久“要那个……要那个”就是不说名字出来。如果是我们不反对的,她会问“可以吗?好吗”,经同意后自己去拿;其他小朋友或者邻居在的场合,她需要的东西自己早就一溜烟跑去拿了。所以就从拿东西就能看出独生子女宝宝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端倪:祖辈的宠爱,不过也造就了小家伙看“山水”的精怪。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家宝宝会看脸色、见风使舵是机灵、好玩,话是这样说,但我也担忧会不会把孩子变成“小滑头”。于是,作为教育我家小宝的“带头人”,我和我老公一起想了一些自认为有点小作用的方法:
第一、不在孩子面前说成人的不是。就是我们在女儿面前,及时发现对方有什么差错或者不对的地方,也不要大声的指责,在耳边轻轻提醒或者事后说一下,这样有利于建立家长的威信和形象。当然有时候我们2人故意做一些不对的事情,如不洗手就吃饭、回家鞋子脱了东倒西歪等,然后就2人唱双簧一样说说对与错。女儿在旁边看着的时候,往往一边笑一边学话:“不洗手就吃饭,当心肚子痛;妈妈的靴子腰断了,摊在地上真难看”等等。
第二、不总是用“我要打你了”来威吓孩子。总是看到很多家长会说:你再不听话,我要揍了。这句话到底有多少用,我自己觉得用处不大。打孩子可能可以解决一两次问题,但长期以往,孩子也麻木了,家长也弄得身心疲惫。另外有的家长只喊不打,弄得“狼来了”一般,孩子也对你的这套方法不感冒。还有的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打骂造成心理上的问题,与成人的疏远,甚至有的孩子还会把打人这种方法运用的自己生活中,一不顺心或者不悦,就打人解决问题。我家女儿不听话的时候,我老公曾打过她2次,结果有一次还失手打伤了宝宝的小嘴唇,弄得全家唏嘘不已。事后老公想到了另外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打”女儿最爱的娃娃“巧虎”。女儿因为自己不乖,爸爸要揍巧虎的时候,她马上蒙住眼睛不敢看,每当这个时候,老公就会假装打一下,然后我在旁边扇风和女儿说:快和爸爸说宝宝不会再乱扔东西了,爸爸别打巧虎了。女儿果然乖乖的给“巧虎”说情,挺奏效的。
第三、不要总对孩子用“我很忙”的借口。每天下班回到家,真的很累,但我必做的事情就是陪女儿玩。玩颜料、玩扭扭车、玩橡皮泥、玩纸头或者看绘本,甚至一起吃吃小饼干聊聊天也觉得很有趣。晚上女儿洗好澡睡觉前,我也总会陪她再游戏一会。到临睡时她总会要求我讲一个故事或者唱歌给她听,搂着我的脖子入睡。这样的感觉我很享受,虽然我的工作只能放到她熟睡后做、造成我每天入睡时间都在11点左右,但是我也不后悔每天花几小时陪她一起说话、游戏。09年参加了心理学教授曹子方老师的报告,内容就是0-3岁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她就说到“幼儿3岁前不能离开父母,不能把孩子以任何借口扔掉。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情感。”曹教师还举了不少例子告诉我们早期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获益匪浅。况且我相信,你现在怎么对她,她今后也会怎样回报你。
这是我在女儿成长中的小心得,但在其他方面也还有让我头痛不解的困惑,需要我继续寻找有效的方法,和女儿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