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好意”限制了孩子
发布时间:2020-08-22 教育孩子笔记 升中班了教育笔记 幼儿园了教案户外活动时,几个男孩正在攀登架前跃跃欲试,但试了几次都未成功。我正想着是否给予帮助,高高的攀登架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灵巧的身影,我本能地大叫起来:“扬扬,小心点!”扬扬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停在那里无所适从。而后他缓缓地垂下头,身体慢慢地往下挪,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恐慌:“老师,我错了。”扬扬的声音怯怯的。“你哪儿错了?”扬扬的紧张让我有点莫名其妙。扬扬不敢直视我:“我不该上攀登架,我不该,我……”扬扬受惊的样子让我回想起一幕又一幕的情境:当伟伟兴高采烈地尝试新发明的游戏时,我总是替他捏一把汗:“伟伟别玩危险游戏!”当鑫鑫登梯爬高时,我总是一脸的紧张:“鑫鑫,不许!”当浩浩在水池里探索物体的沉浮时,我总是对他说:“小心,休息一会儿。”……为了孩子的安全,我总是“好意”地限制他们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动作。今天,我的“好意”显然阻碍了扬扬的尝试,使他失去了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
我的“好意”是在保护孩子的安全,还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
带着反省和内疚,我紧紧地抱住了扬扬:“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爬得很高,但胆大还要心细,不要紧张,去玩吧!”轻柔的话语消去了扬扬僵硬的表情,紧紧的拥抱消除了他的胆怯与戒心。“加油!加油!”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为扬扬拍手助威。在大家的鼓励声中,扬扬十分敏捷,稳稳当当地到达攀登架顶部,他自豪地向我们挥手,脸上洋溢着自信。【WWw.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扬扬快乐的神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小心点”“别这样”去表达自己的“好意”,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压力,影响孩子的自主发展。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教师既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又暗中关注,适时支持,让孩子体会到自主探索、成长的快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别让捐款在孩子眼里变了味儿
“4.20”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各种媒体都在不断地报道相关信息,班级里的小朋友也都在议论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或者是听到的有关地震的事情。
“有一位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被埋在水泥下面。”
“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干净的水喝。”
“他们的家都没有了!真可怜!”
从孩子们稚嫩的话语里听得出他们了解这次地震的严重性,同时也非常牵挂震区的小朋友。他们都纷纷拿来自己的零花钱献出自己的爱心,你一元、他5元、我10元、这一天高俊浩拿来了20元钱,看到自己是今天捐的数额最多的小朋友,他自豪地向其他孩子炫耀着,“我捐的最多,你们都没有我多!我是冠军!”旁边的杨佳怡马上说:“我明天要带100块,比你还要多!”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谁知道第二天杨佳怡带了50元。我便问:“佳怡,你要捐50元吗?”“对的”“这钱是谁给你的?”“是我问爸爸要的,我要比高俊浩捐得多!”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后来我特地在班级里开展了一个讨论,说说自己为什么要捐款?卷多卷少重要吗?捐的少就是没有爱心吗?有的小朋友说这些钱是自己平时做家务换来的零花钱,有的是向爸爸妈妈要来的。在最后我肯定了孩子为灾区捐款的行为,但也告诉他们献爱心的方式不只是用捐钱的多少来衡量的,重要的是你有一份心意。为了不让孩子因为捐款多少有压力,我最后把捐款的记录纸收了起来,不论捐的多少都能得到一个爱心贴纸。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看到别人处于困难的时候都会主动帮助,但是现在社会上一些功利、现实的东西不断在侵蚀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很多孩子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攀比、炫富心理。爱心无价,对尚处于学前教育的小朋友而言,他们捐款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关怀。面对孩子们的捐款,我们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日常的零花钱、压岁钱节省下来,或是鼓励孩子用自己劳动换来的钱来捐献。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同时,让他们懂得,除了捐款我们还有很多帮助他人的方法,比如捐出自己的文具、衣物、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都可以帮助灾区人民,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每一个孩子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不是衡量爱心大小的“尺子”。
真心希望孩子们的这次绵薄之力能够帮助到灾区的小朋友,让他们尽快回到明亮的教室学习,我们的孩子也能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做一个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人。
别小看了孩子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别小看了孩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数学活动时,幼儿在进行操作练习——采蘑菇。
说“采蘑菇”,其实也就是要求幼儿把书上的不干胶蘑菇撕下来,然后再按小兔篮子上的数字进行粘贴。
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需要先把书翻到中缝,撕下不干胶蘑菇,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贴上,操作时,幼儿需要来回翻书,这样不仅操作速度慢而且显得特别麻烦。
该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呢?我正在想着。
突然,眼前一亮,我看见诗函小朋友把“蘑菇”撕下后,全部贴在她的五个小手指上,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一个一个贴起来。
咦,这样还真省事多了。
我向小朋友介绍了诗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也可以想出别的又快又好的方法。
这样可好了,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他们做起练习来省事多了,速度自然也加快了。
孩子们的举动,又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班上新添置了一种软塑料玩具,这种玩具能拼插出许多玩具,我想我不出示拼插示范图看孩子们能拼插出多少种。
说真的,当时我还以为孩子们没有我的示范指导,根本就不会拼插出什么,所以,当我眼前出现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手提包、彩链、头饰等作品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兴奋地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的方法。
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投入了,普通的软塑料玩具因为有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而变得格外生动、有趣。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面对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只是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
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又会有多少智慧的火花呢?身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孩子,而是要善于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此外,教师还要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同伴群体的相互模仿、激励作用,促进幼儿群体共同发展。
关于“别小看了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别让孩子等太久
我们常常会听到某某网站的点击率很高,点击率高说明被众人关注度高!在这里,我借用一下点击率这个词,相信不仅对我班,对每一个幼儿园的班级里都会有几位点击率很高的小朋友,这些孩子在课堂上、游戏中、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每一种活动中都需要老师不停地去点击他,他们的名字随之而然地天天挂在老师的嘴边,渐渐地老师和他们的交流多了起来,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也多了起来,这时,那些乖巧,安静的孩子在做什么,他们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发现,调皮、好动的孩子时刻需要老师的点击,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似乎都喜欢老师去点击他,表现好也罢,表现差也罢,他们就是喜欢自己的老师多看她一眼,对他笑一笑,听他说一说,聊聊他们的事,哪怕老师不经意的摸摸他的头,孩子就会高兴地蹦来蹦去。我们常说,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返“老”还童和孩子一起做他们的事,听他所说,想他所想,聊他想聊,乐他所乐,然而有些时候这似乎有些纸上谈兵,这样说有些过,毕竟我们也在尽力地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关注一些孩子,是不是也忽视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离在个别与集体的教育之中呢?有时候思绪会很乱,思考一点问题,却发现,好多好多的画面,感触同时油然而生,让我很难一时间缕顺清楚,然而此时我只想记录和表达的一点就是:请不要让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点击”!
给我这种内心的触动是来自我班的陈典典。典典,是个个头不高安静的小女孩,教育活动时眼神是游离不定的,为了帮助她提高阅读能力,我和班上的老师没少下功夫。在没有更深的了解永沂之前,我一直认为,典典这么文静,一定是个不善表达、害羞的孩子。有一次下班路上接到典典妈妈的电话,电话里,典典完全不像在幼儿园时的安静和不善言辞,妈妈说完后,妈妈叫典典和老师说再见,这可好,接过电话,典典噼里啪啦地说了好多,最后才说:小张老师再见。很随意很开心的通话,于是,我就开始寻思自己对典典的了解是否全面准确,她竟然会对我说这么多话?事后,我开始进一步地了解她、发现她,一有时间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说说话,没有目的,就是瞎聊,聊着聊着,说着说着,我发现典典原来这么能说,越来越好表现了,我加大观察马力,在日常活动中,她有丁点的进步,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将她一个闪光点无限地扩大。渐渐地,我发现在课堂上,典典举手次数多了,为大家表演的次数也多了,游戏中,典典也积极了,教室里也常常听到陈典典的声音和笑声了,她姥姥送她入园时也常说:“现在早晨都不嚷嚷去公园了,要求直接来幼儿园!”今天在自由表现的活动中,典典表现的很踊跃,于是,中午的时候,我让她当我的小帮手帮我分餐盘,我拉着她的小手,她却将我的手前后不停地摆来摆去,咧着嘴,嘀咕些什么。这也许就是一种高兴时的不知所措吧!
典典的变化,给了我意外的收获与惊喜!都说每一位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确如此,但有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我们老师细心,用心,就不会有被忽视的孩子,不是吗?想要做好,确实很难,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着我们,请别让孩子等太久!他们需要老师的点击!
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饭后,小朋友们都在课桌前坐好了,值日生从图书角里拿来很多图书,每个小朋友都各自拿了书快乐地翻读着。
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这群快乐的孩子,教室里谈话的声音渐渐地杂了起来。
我说:“小朋友,怎么看书也有这么多的声音呀?轻一点。
”看谁最棒能安静的看书。
”一回话,教室安静下来了,可过不了多久,声音又慢慢的响起来。
我不耐烦地瞪了他们一眼,孩子们赶紧又闭上了小嘴,但看得出他们内心是不快乐的,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也许有点不妥。
看那些图文的书籍,孩子们怎么能不交流呢?小朋友在用午餐的时间已经不准他们讲话了,憋的沟久了。
可见平常我们对孩子的限制太多了,事实上,孩子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业没有必要如此要求孩子。
于是我马上说:“小朋友,看书的时候,你们可以和小伙伴轻轻地讨论,看着小朋友露出笑容与伙伴津津有味地交流起来,我欣慰的笑了。
儿童谈话你是否认真倾听。
有时课堂游戏中,给孩子们布置好任务后,我的责任就是观察和指导,在游戏中他们会相互交流一下。
那我们要怎么样去认真的倾听呢?我们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微笑,点头表示自己对谈话人的兴趣,并鼓励儿童详细的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
还有什么码?“老师可以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一下。
这样让儿童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对这自己与教师交流变得更加感兴趣。
引导孩子让孩子愿意说,乐意说
英语的学习是对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求幼儿能大胆的说出来,在实践中操作语言工具。因此语言环境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教师对他们的导向也非常的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一直强调他们大胆的说出英语,比如让孩子们坚持下来的早上问老师好“Goodmorning,teacher.”,老师也要和小朋友主动说“Goodmorning”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敢大胆的说英语。我又给他们加入了更多的生活用语,并让他们形成常规,比如在放学的时候要求他们用英语和老师道别“Goodbye,teacher”“Seeyoutomorrow,teacher”,同伴帮助你时你要说“Thankyou”,对方要说“Youarewelcome”;不小心伤害到同伴,你要真诚的对别人说“I’msorry.”别人也要说“That’sOK”,当他们遇到很好看的东西时还会忍不住的说出“It’sbeautiful...”
他们还会对着老师和爸爸妈妈说出他们心中的爱“Iloveyou,mather\teacher”非常的让人感动。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怕他们说错了,只要他们敢说我都会支持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知道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说出来老师就是喜欢的。这个常规要经过的培养下去才能稳定下来。
发布人:李金曼
让孩子愿意提问
背景:开学了,小班的孩子带着对幼儿园生活的憧憬和好奇来到了幼儿园。开学这一个月中孩子由一开始对幼儿园生活的好奇到每天早上要离开亲人的哭闹,又由哭闹到被幼儿园生活的吸引,再到每天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自己每天都要来的环境、每天玩的游戏、每天学习的本领,都充满了好奇……实例:孩子刚刚上幼儿园,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着。这几天,我们小班在教孩子早操,孩子们都很有兴趣,说是在跳舞。幼儿兴致勃勃的学着,“小小鸡,叽、叽、叽,吃吃小虫叽、叽、叽;小小鸭,嘎、嘎、嘎,游来游去嘎、嘎、嘎;小花狗,旺、旺、旺,啃啃骨头旺、旺、旺……。今天早上外面下起了雨,所以没法到操场上去做早操,为了让幼儿也能运动运动,我说:“我放音乐,我们在教室里练习练习我们学过的早操吧!”孩子们都开心的跳起来做操,我们跟着音乐做操的时候,一个孩子好象在说什么。我走到秦彦身边蹲下来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为什么小鸭子喜欢在水里游呢?”我觉的这个机会很难得,要趁热打铁,就马上关掉音乐请小朋友坐下来说:“刚才做操的时候,秦彦有的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找到答案。”秦彦有点紧张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小鸭子为什么喜欢在水里呢?”唐子俊小朋友考虑一下马上说:“因为它喜欢游泳。”徐启说:“因为它很爱干净。”姚姚接着说:“它也想做清洁宝宝吧?”我听完他们的发言说:“是的,小朋友说的都很棒,我还知道有些小朋友还有不一样的答案想告诉秦彦宝宝,谁愿意做个爱动脑筋的宝宝。”又有些宝宝要说了,周佳妮说:“因为小鸭子是男的,可是小鸡是女的所以不会游泳。”许多小朋友都附和的点点头。我看孩子们说的差不多了说:“今天老师首先要表扬秦彦宝宝,她愿意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给她拍拍手;我还要表扬那些帮她找答案的人,你们也很棒。不过我觉的我们还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找找答案,我们先把这个答案放到问题角里,以后你们把找到的答案也放进来。”小朋友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反思一: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我觉的这是个好的契机,可以通过这个问题来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知道有问题要敢于说出来,而且其他小朋友也要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说的正确与否,都鼓励他们要愿意说,就是很棒的表现。所以我就放下其他的事情来组织这个活动。然后再让他们把问题带到家里,与家长互动,增进他们的感情,也很好的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也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反思二:小班的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它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探索的态度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儿天生的好奇心若得不到教师或父母的保护,那就会自生自灭。所以,当孩子有问题时,应及时给予重视,要耐心启发引导,不急于不答案告诉孩子。
了解孩子的意愿
1、随着天气变冷,宝贝儿们的衣服厚了、多了。各方面都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早上做操给宝贝儿们穿衣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多个宝贝儿,老师必须一个一个地给他们穿,时间上很紧。为了让宝贝儿们在区角里玩的尽兴,我们几个商量让宝贝儿们自己穿衣服,这样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我们多提醒,提高宝贝儿们的速度。开始我们引导宝贝儿把衣服放在地板上,胳膊伸进去、头再钻过来就成功了。每天有几个会的,第二天就能自己穿不再要求老师帮忙。而且还帮助比他小的朋友和还没穿完的小朋友,宝贝儿们自己穿上衣服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老师,我自己会穿了。”那种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述。我们让不会穿衣服的宝贝儿观察,实践。最近几天很少有小朋友让老师帮忙穿衣服的了。我们老师帮忙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宝贝儿们掌握的方法,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我们老师省心了,高兴了。宝贝儿们也获得了成长的快乐。反思: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认识最初是从模仿他人的地方开始,而且相互学习是孩子获得提高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宝贝儿从不会穿衣服,到经过别人帮助会穿,再到独立完成。对宝贝儿的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宝贝儿们会发现更好,更快的方法穿衣服。作为老师我们给予宝贝儿及时的观察和帮助,在孩子能完成的情况下给予探索的时间。做到适时、适地指导。教育的意义在于给孩子自主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帮助。2、今天早上,我陪宝宝们在娃娃家玩,请小动物做客的游戏,孩子们都很专注。“我请你吃糖,苹果……”这时,果果哭着走过来,对我说:“张老师,王诗瑶打我。”(我知道是王诗瑶不小心碰到她的)我把王诗瑶叫道身边问她:“宝贝儿,你为什么打果果呢?果果哭了。你该怎么做呢?”(我本想引导王诗瑶说:“果果,别哭了,我不是故意的.”)没想到,王诗瑶说了一句:“果果,你打我吧。”我说道:“宝贝儿,我知道你不想让果果哭的,不是她打你一下,她就不哭了。你可以抱一抱她,亲一亲她,看看她还哭吗?我们都是好朋友嘛!”王诗瑶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果果的手表示友好。这时,果果也不哭了,已经没事了。两个人又玩去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只有了解孩子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中。学会在随时的教育中关注孩子们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长大。
别让孩子以“哭”替代“说”
家长观点:
1、不哭的男孩子才是男子汉
皮皮快5岁了,小帅哥一个,但是却有爱哭鼻子的毛病。皮皮妈说,2岁以前的皮皮是不爱哭,很乖,可是现在越大却越爱哭,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也是经常哭。小男生之间免不了会打打闹闹,但打闹的结果永远是皮皮最后哭得稀里哗啦地跑回家找妈妈。皮皮妈的脾气也很暴躁,哭烦了也免不了打几下皮皮的小屁股,最后干脆就把皮皮甩在一边,哭到足够自动停止。时间一长,皮皮有了委屈也不在妈妈面前哭了,每次都憋着个红红的小眼睛撅着嘴,一声不吭地自己跑到房间里去看图画书。皮皮妈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十分满意,以为儿子开始学会坚强地忍住泪水了。
“不哭的小男生才是坚强的!”皮皮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爱哭的宝宝长大了以后会很懦弱的。”
2、孩子应该宠着、妥协着
小宝妈对于自己的宝贝丫头绝对是疼爱到家了,漂亮的小宝可是幼儿园公认的“小公主”。但是小宝也因此被妈妈惯出了爱哭的毛病,每次有什么要买的衣服和零食,如果妈妈没有帮她买的话,小宝就会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小宝妈心疼宝宝,不想让小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小苹果一样的脸蛋哭得没了血色多难看啊。所以每次小宝一哭,妈妈就妥协了,马上给小宝买来她喜欢的裙子和零食。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到手,小宝这才破涕为笑。
为此小宝妈很是伤脑筋,爱哭的宝宝,小时候还可以哄哄,要是长大了一直都是这样的话那麻烦就大了。但自己又实在不忍心看宝宝哭成那样,忍不住还是会妥协。
分析问题:多听孩子说为什么哭
实际上,皮皮的妈妈在处理宝宝爱哭的问题的时候是有很多的误区的。面对爱哭的宝宝,妈妈们绝对不能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年龄小的宝宝的个人表达能力并不强,只能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像皮皮这样的宝宝则更多的体现为对于父母的依赖性。不哭的宝宝并不代表坚强。如果把委屈憋在心里,这对于宝宝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所以在皮皮哭的时候,皮皮妈应该多抚摸和拥抱孩子,并且帮皮皮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心里想要说的话。比方说宝宝因为妈妈不同意带他去吃麦当劳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这样帮宝宝说出心里话来,宝宝心里就会感觉好受一些。或者可以鼓励宝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为什么会不开心,为什么要哭,妈咪们此时要耐心地倾听,不要作太多的批评。逐渐地,宝宝也能够学会用语言代替哭泣来表达情绪。
相比之下,小宝妈的“爱妥协”的麻烦就稍微大一些了。小宝爱哭的习惯的养成某种程度上小宝妈有一定的责任哦。小宝妈对于宝宝纵容了一些,心疼宝宝是一方面,但把宝宝培养成坚强性格也是必须的。所以当小宝出现通过哭的方式来换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小宝妈应该“坚定立场不心软”,并且很明确地告诉宝宝:“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并把自己不买的理由说给宝宝听。不能因为宝宝的眼泪而心疼,更不应该因为面子而纵容宝宝。这样对宝宝的成长会有误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