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为孩子制造阅读限制?
发布时间:2021-04-13 幼儿阅读活动方案 爱的教育阅读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孩子的阅读能力是随着学习和认知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做父母的应该配合学校,科学地、适当地为孩子安排一些课外读物。
但是,有些家长却在孩子的阅读上设立很多限制。
有一位周先生带着儿子冰冰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上一年级,书桌上摆着一套根据年级分十册编撰的科学丛书。序言“指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适合阅读丛书的一二册;二年级孩子则可阅读三四册;等上了三年级,才能阅读五六册,依此类推。
只是,快七岁的已能独立阅读的冰冰对于“指示”熟视无睹,在读完这套书的一二册后,就“义无返顾”地翻开了三四册……且读得津津有味。
做教师的奶奶初次见冰冰捧着周先生给他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王子复仇记》等看时,不无“担忧”地问周先生:“大人的书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吗?”还未等周先生答话,在一旁看书的冰冰头也不抬地答道:“能看懂!”为了验证孙子看书的“成果”,在冰冰读完后,奶奶便根据书中的内容对冰冰进行提问。令奶奶吃惊的是,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冰冰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
倘若不是真的完全“读不懂”,那么,身为家长,何必要在孩子充满兴致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就为他的阅读范畴设限呢?正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阅读水平、心中所抱持的理想,以及当前自己的阅读需求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孩子的面前摆放着同一本书,但每个孩子所看到、读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孩子制造出种种关于“阅读类别”的横向限制,以及“阅读顺序”的纵向限制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xx最近迷上了捉迷藏,每次都玩疯了,每天玩的满头大汗的,xx爸说:你不可以玩捉迷藏,这样很危险,我一听,立马就反对了,她在附近玩捉迷藏你也不让,她在家玩你又嫌太吵,这样你还让不让她玩了???
听了我的回答,他立马跟我说:玩什么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捉迷藏,这样一个躲,一个藏,藏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要慢慢的去找,我们现在在这里又还不熟悉,你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样的吗?现在人心太难测,我们不得不防啊,你说如果是被人抱走了,我们还以为是她躲到哪里去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就晚了。我一想也对,孩子躲着了,我们当然是不会着急的,但是如果是孩子被人抱走了我们又都以为孩子是去玩了,就会放松警惕,一旦等找不到了或者很久以后才发现,到时候就很难挽救了。说不定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可是反过来又想,其实这个世界应该不是有那么多的坏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如果只是因为有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就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那孩子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跟xx爸的意见起了冲突,我觉得不能这样一味的现在孩子的玩耍和自由,而是应该教她怎么样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可是xx爸呢却不以为然,他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但是要是万一碰上了呢?你怎么办?再说,孩子的力气多小啊,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去跟一个大人去相斗?如果大人强制性把她带走了,她能反抗的了吗?
我跟他说:你看,人家不是还有几岁的孩子被人抓走了,孩子聪明的逃出来了,还把坏人抓住了,就是人家知道怎么去面对,我们都不要小看孩子,这样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永远长不大,而且,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等她长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还是跟几岁大的孩子一样,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还需要爸爸妈妈去处理,你那时候还会说她小吗?还会觉得这是对她好吗?如果真为她好,就应该放手让她自己去解决所有的事情,我们只要多加留意就可以了。
xx爸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聪明,你看电视也经常看见这个孩子被拐走,那个家庭找了几年的孩子都没找回来,如果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到时侯后悔都来不及,你觉得xx一定就能没事吗?
我无语,说实在,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还是觉得堵不如疏,一味的限制孩子玩这方法不可取,只是有时候这个世界太让人不放心了,我们到现在还是没找到共识,xx爸看见了还是会说,我还是不会管,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又是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呢?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没什么事儿,看xx幼儿园课上给孩子们拍的照片,看到了这张,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儿园,估计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类运动,他们会更细心的照料着孩子,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却也限制了孩子控索需求。从
这是xx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的图片,很明显没有老师喂她,她的班主任也明确跟我讲,xx在班上算是自理能力比较好的孩子,xx奶奶不止一次让我跟老师表达,xx平时很少自己吃饭,让老师能多喂些,我只是答应了,但跟老师沟通的是:正常对待孩子,不用过于照顾,能让她自己来做的老师尽可能的不要代做。由于之前跟老师的沟通不错,老师对我的一些理念也明白,xx在幼儿园吃饭、穿衣脱衣等方面都是自己来做的,实在做不来的老师才会帮忙。
再说说在家吃饭的情况吧,每天吃饭时,我跟xx爸弄好饭要吃了,xx还在玩儿不愿意坐到饭桌前,xx爸有时就被激怒发脾气,xx便是一声不吭的坐到桌前,仍不自己吃,便开始要求我来喂她,我更多的会让她自己吃,爸爸吃完饭气吭吭的去上网,不能再看她吃饭,再看着仍会跟着发火,这是同一个孩子呀,在幼儿园跟家里却有如此的不同!最近便跟xx爸沟通,她如果真不愿意吃就算了,饿于不饿是她自己知道,吃饭也是她自己的事情,干嘛弄得跟家庭战争似的,看不惯你吃完先离开。昨晚,xx在我们将要吃完饭时坐到饭桌前,xx爸吃完饭按约好的离开,xx让我喂,我没同意,她便自己端起碗吃起来,间或自己再夹点菜,不到十分钟吃完去跟爸爸要表扬了,虽然自己吃会吃菜少一点,就像饿一顿饿不坏是一样的道理。
晚上睡觉是别一个经常让xx爸头痛的事情,从小没有给xx养成早点睡觉的习惯,她基本每天晚上都到十点多才能睡着,早上在xx爸的千呼万唤中醒来,讲完故事要关灯,她便拉着我们不让关或是关了灯她来回扭着睡不着,便会找不同的理由,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的折腾,有时坐到小马桶上却不尿,我们实在困的时候那个气呀,这不昨晚,将近十一点了,关灯后小铛妮儿揉着眼睛不想睡觉,头躺到我肚子上脚放到xx爸脖里上,换作平时,xx爸会跟她玩儿,但睡前加上xx爸已睡着,看xx如此,xx爸估计是没忍住就大声说了xx几句,我也不好说啥,xx便抱着我用手揉着眼睛,我能感觉到她很难过无声的哭呢,拿纸帮她擦擦了眼泪,安慰了人家,小姑娘慢慢睡着了。
今天一大早起床,拉着xx爸没让他做饭,说一起聊xx,跟xx爸沟通他被惹火了说的急话恨话对xx不好,xx爸说,孩子有错了还不能让说几句?我还从来不打孩子呢!看人家理由多吧,孩子真的有错吗?不就是吃饭时间不想吃饭,睡觉时间不想睡觉想再玩儿一会,大人有时也一样,正在看电视剧或是打游戏,该睡觉或吃饭时也会延误一会儿,大人的做法就不算错,孩子如此做便是错了,不过是孩子的不按时吃饭和睡觉给大人惹了麻烦,便成了大人眼中的错误了。我们可以在吃饭前提醒xx要吃饭了,到我们吃完后如果她还不来就收走不让吃了,做几次她自己饿了会长记性的,这个坚持不用跟她发脾气,只要让她觉得她当时不吃饿了也没饭吃就行,饿一顿又饿不坏,睡觉到点就关灯她不睡就让躺着,不跟她说话,让她慢慢来养成习惯吧,越是关注越会焦虑,也越是觉得问题很严重,静下来想想,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刚聊完一看点儿,又到呼唤xx起床的时间了,这点儿天天赶的,这还是今天早上我不用赶着去单位呢。
不要用我们的“有限”限制孩子的“无限”(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爱因斯坦。
其实孩子从2~3岁开始,想象力就已开始萌发了。伴随着成长,孩子可能有时候会说出天马行空之语,如之前有一个小女孩说:"老师你的头上有好多蚂蚁。"令人揪心的是,当时孩子妈妈并没有去关注孩子的想象,反而把孩子揪过来教导说,"那是头发,怎么能说是蚂蚁"云云。调查经常说,我国孩子计算能力如何如何好,反过来想象力如何如何弱,不论教育制度,那我们能为孩子做到什么?
想象力来源于生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离不开生活中的大量的感觉(看、听、触摸、嗅闻、尝味道等)、新事物的接触以及自身的尝试。经常看到外国的宝宝们吃饭吃了一身,画画毫无章法等等,但恰恰这些自身的尝试、经历为想象力沉淀了内容。
在生活中如何引导启发想象力:
1、积累生活中常见的想象材料
说到书本,每天看的书,能浮现在脑海里--表象级别的想象。
说到牛顿,不仅能想到一个看书的人,还有天上掉下来的苹果--联想级别的想象。
但如果没见过书本、不知道牛顿,甚至是没见过苹果的孩子怎么联想、如何想象?
让孩子多接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常见事物。
2、接触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新鲜事物
异域文化的建筑、习惯,虽然生活中不常见,但是对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很重要。
让孩子知道世界的广阔、文化的多样,或许他、她讲不出来,但思视野开阔了,想象力才不容易被拘束。
3、利用提问对孩子的想象加以引导
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凭空而去。当孩子画出一个奇怪的图形、说出奇怪的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问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这么说?
针对这些问题,孩子就要思考、讲述,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一方面加强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或许孩子下次画的就更像,或者更带有奇怪方面的特点(笑)。
4、不随意给孩子的想象力下定义
或许孩子的想象不着边际,不符合我们口中的"常识、知识"。
最有特点的就是经典的问题:《雪化了以后是__》?
这个问题有答案么?如果是水,那是物理知识;如果是小草,那是冬天雪下的草地;如果是春天,那是时间的跨度;如果是生命,那是对生命抽象的感悟。想象都是如此,没有切实的对错,因此不要用我们"有限"的知识限制了孩子"无限"的想象。
思维馆数学思维课程设计师,小学奥数尖子生,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数学实验班佼佼者,北科大学数学系资深“数学达人”。
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是需要智慧去创造的,正确的培养孩子阅读需要从小抓起。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肯定也会耳濡目染。馨爸是比较爱看经济方面的书籍,而我偏向于情感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家的时候,我也习惯性的在床头放上几本书。这几天苏州一直阴雨不断,和小温馨宅家亲近书本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给她讲一讲书本里的故事,我用心的读,她认真的听,为她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个人觉得给一两岁的孩子读书还是挑选图文并茂的那种。小温馨对书是比较挑剔的,看到满满都是字没有一点图片的书籍看一次就不会再去翻了。给她买了一套小熊绘本,拿起来就看。小温馨对环境不挑剔,不管是在客厅还是在卧室,书放哪里她就会主动的跑去翻开来看。从绘本里小温馨也学会了自己尿尿,我经常会跟她说:小熊能自己尿尿了,小老鼠能自己尿尿了,大家都会自己尿尿了,那么宝贝要不要也和它们学习呀?
每次说完,小温馨都会回答:好!现如今,小温馨通过绘本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她看到书上大象独自学习怎么穿短裤,会示意的指给我看。有一天早上她刚起床,我准备给她穿鞋子。她突然对着我说:不要,不要。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不要穿鞋子,可是后来她从我手上夺走了鞋子,然后轻轻放在地上。一只手扶着我,将右脚抬起。我一看,原来小温馨是想学着自己穿鞋子了。虽然她独自穿鞋子的时间可能很长,可只要我们耐心一点多给她一些鼓励,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总有一天,她一定可以自己穿上鞋子!
昨天我们带小温馨去苏州的凤凰书城了,当我看到许多家长坐在某个角落,拿着书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读着感慨万千。当然,我更多的是羡慕和向往。读书馆里的书太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小温馨看到一摞摞书层层叠放着也用小手去摸摸,看样子十分好奇呀!我来到亲子阅读区,开始寻找适合小温馨阅读的书籍。我认为选择一本好书是很关键,但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同时也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在图书管里,有一个孩子大概五六岁,他想看科幻方面的书籍,而他的爸爸偏不同意他看,觉得读这本书是没用的。强逼着他看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书籍。可最后孩子嘟囔着嘴巴,什么都看不进去。这样一来,孩子在我们的逼迫下失去了对读书原本应有的热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我和小温馨一起挑选了几本书,然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小温馨才二十多个月,她虽然小,可是她特别喜欢那些小图像,模型,水果等。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那么小懂什么呀!可我不觉得小温馨什么都不懂,相反的她可什么都知道呢!比如,书上有许多的水果,我问她:宝贝,哪一个是苹果呀?她小手指着又大又红的苹果说:这儿!我又问:宝贝,哪一个是小猴子呀?她又兴奋不已得指出来告诉你:喏,这里!所有小动物的名称都能答对哦,太棒了!
所以,别再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辨别能力了。他们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小温馨都会主动得拿一本书给我,希望我读给她听。但现在小温馨的书基本图像多,所以更多的是我和她一起探讨,我问她回答,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小温馨的思考和想象力,在一问一答的频率中,她能接受更多的知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孩子生活的区域我都会尽量摆放一些书本,最主要的是让小温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她看到书的位置都会主动得去看。
有时候给小温馨讲完一遍故事,可她还不满足依然还想继续听。此刻,对家长来说耐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去嫌孩子麻烦,就拒绝孩子的要求。在和小温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她每一次的改变。小温馨有时候喜欢重复性的做一件事,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会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甚至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其实幼儿重复性的做某件事都是自发的独立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有人曾说: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家里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多看书,多学习,带孩子去读书馆陪读,让孩子从小熏陶着父母的学习精神,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会受影响。不读书的心灵是荒芜的土地,读书,会让人得到一双飞翔的翅膀,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最终会获得一份无与伦比的人生。让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为他们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