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冬天儿童要防三大感染危及生命
发布时间:2020-08-27 儿童歌谣 生命幼儿小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冬天育儿心得:冬天儿童要防三大感染危及生命
冬季气温骤降,又是感冒的高发期,尽管这种常见病不用家长太过忧心,但是美国的艾美奖获奖电视剧《医生》专家顾问团队提醒家长,一些常见的儿童感染则需要及时的关注和即刻的治疗,因为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百日咳孩子咳嗽可能最初被认为是一般的感冒症状,但如果持续2周以上仍未好转,且持续加重,并且在咳嗽后有哮喘声,这就是百日咳的症状之一,还有可能出现呕吐、嘴唇发青、极度疲劳等症状。这种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困难、肺炎或癫痫。治疗方法除了去医院开药外,还要让孩子多喝水,如果病情严重,还要考虑住院治疗。链球菌咽炎如果孩子觉得嗓子刺痒、吞咽困难、扁桃体肿胀,或出现呼吸困难等一个或多个症状时,及时就医十分必要。链球菌导致的咽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很可能蔓延,造成鼻窦炎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肾脏感染或者风湿热,后者将对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造成不良影响。一旦被诊断为咽炎,需要遵医嘱用药,即使孩子症状好转也要继续服药,以完成整个疗程,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尿路感染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孩子会发生尿路感染,有数据显示,11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率为女孩3%,男孩1%。这种感染可能伤及肾脏。标准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生素,且不要擅自停止治疗,否则病情容易反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十月育儿知识:幼儿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十月育儿知识:幼儿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每个人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
预防: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年龄:8月、18-24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年龄:18-24月。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
预防:接种风疹疫苗,接种年龄:8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流脑多发于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暴发型流脑可引起死亡。脑膜炎球菌有13种血清群,我国致病的血清群以A群和C群为主。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A群C群流脑疫苗)不但可预防A群流脑,同时还可以预防C群流脑。
预防:接种疫苗,A+C流脑疫苗3周岁接种第1剂,6周岁接种第2剂。
育儿:熏陶感染塑心灵
熏陶感染塑心灵
许敏
情景一:“谢谢你的关心——宝贝!”
2008年1月18日,海宁的天空飘起了小雪。这是我们的宝贝女儿——亲亲出生以来的第一场雪,她从没见过真正的雪是什么样的。因此,我在上班时打电话回家,想让她外公带她走出家门去认识一下雪。电话接通后,才知道他们已经看过雪了,并且外公已告诉她:雪是水变化来的,融化后还是水。认识到这一点,亲亲担心起妈妈来,说:“外公,下雪了,妈妈回不来了,我们给妈妈拿伞去好吗?”听到这个消息,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马上在电话中向亲亲表示感谢,感谢她对我的关心,并且告诉她不必为我担心,我带着雨披呢。
下班后,我在擦窗,亲亲在看少儿电视。当我爬到窗外去擦上面的玻璃时,亲亲忙跑过来喊道:“妈妈,小心啊!”“谢谢你的关心——宝贝!”我再次说道。
情景二:“谢谢你的爱心——小宝贝!”
“5·12”大地震,对于我们亲亲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从5月13日起,我们全家一有空就关注电视和网上的地震灾害信息,亲亲也不例外。很多时候,我们一边观看,一边给亲亲当解说。没过两天,才三周岁的亲亲就明白地震是怎么回事了,有时甚至和大人们一样,深感恐惧和不安,怜悯之心常常溢于言表。
5月17日那天,我决定也让亲亲去社区捐款。出发之前,我们照例在看新闻。我对亲亲说:“宝贝,那边的孩子那么可怜,他们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家,连吃的饭饭也没有,他们快饿死了。你愿意帮帮他们吗?”“嗯,好的!”亲亲认真地点点头,说:“妈妈,我们给他们一点饭饭吧?”“不行!”她爸爸解释说,“我们离他们太远了,等饭送到他们手上,全都馊了,他们要吃坏肚子的。”“那怎么办?妈妈说他们快要饿死了!”亲亲急了。“我有个好办法。”我说,“我们也给他们捐点钱吧。你看,那么多人都在捐钱,他们有了钱,就可以买饭吃了!”于是,我拿出两张纸币,面额分别是一百元和五十元。我告诉亲亲,这两张钞票分别可以让10个或5个灾区的小朋友吃饱饭。不过,我们如果捐出那张一百元的话,今年我们就不再去肯德基吃好东西了;如果我们捐出那张五十元,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去华联买下星期亲亲要吃的零食和牛奶了。当然,亲亲也可以选择不捐,只是那边的小朋友会饿死。这个选择让亲亲左右为难。我们又开导她:爸爸妈妈、舅舅、舅妈、还有诺诺姐姐都捐过钱了,我们做了好事都很开心。就连外公、外婆年纪那么大了,他们没有很多钱,可他们还是到村委会去捐钱了。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我们的钱了,他们可高兴了,不用再饿肚子了……在榜样力量和我们的引导下,亲亲终于拉着我的手,主动拿着那张一百元走向社区了。一进门,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夸奖了她:“谢谢你的爱心——小宝贝!”这更让她觉得做这件事很光荣。然而过了好久,她手里的一百元却始终不肯“捐”出来。再三追问才明白:原来,她在找电视画面中的那个红盒子——捐款箱。于是,工作人员只好临时找来一个红色的选举箱充当。看来,这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形式,对于孩子来说,却也意义非凡啊!
第二天中午,我们一家人在一饭店就餐。邻座是一位打扮得十分前卫的年轻女孩,也在边看新闻边吃饭。电视画面中,胡锦涛主席在一线不顾危险慰问救援的官兵并鼓舞士气。这时,画面突然强烈地颤动起来——又一次强烈的余震发生了!这一幕震撼着饭店中每一个人的心灵。突然,邻座的女子却笑着对她的同伴说:“这个余震真刺激!”这声音特别刺耳:如此没有人性的人啊!愤怒的我真想痛骂她一顿。这时,亲亲也看懂了画面,大声叫道:“妈妈,他们又在地震了!又有好多人要被压扁了吗?”我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可怜吗?”亲亲说:“真可怜。妈妈,我们回家再去给他们捐钱好吗?”此刻,我想:亲亲的话语一定比我的痛骂更有力!
反思: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人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更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养。与我们的孩子——亲亲一样,现代家庭的儿童往往集几个家庭的宠爱于一身,他们对别人给予的关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却很少懂得知恩图报,关爱他人。因此,这些孩子们缺少的不是别人给予他们的关爱,而是他们给予别人的关爱。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教给孩子一颗善良之心,一份仁爱之情呢?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熏陶感染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必经之路。所谓“近朱者赤。”家人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和学习的榜样。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其文明风范十分重要:父母温文尔雅、和蔼善良、仁慈博爱,其平时的言行举止,经孩子的耳濡目染,能逐渐内化成健康文明的心灵,使关爱他人成为孩子的一种品格,一种习惯。其次,营造爱意浓浓的生活氛围,在细节中渗透爱心教育,更是爱的升华。一个爱意浓浓的家庭,其关爱如暗香,如阳光,如清泉,源源不断地感染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家庭成员的每一个爱意浓浓的善举、每一句爱意浓浓的话语,无不蕴含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事哲理,这也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记得雨果还说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如果我们的孩子也爱心常驻——那便是果!
育儿心得:家长的使命
育儿心得:家长的使命
时间过的真快,从儿子呱呱落地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儿子5岁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没有做到一直陪伴在身边,他跟我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还不到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对待儿子的成长教育,我从无从下手,慢慢摸索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觉得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沟通,要知道孩子的想法,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加注于孩子,孩子有他的童真,也有着他的思想。孩子的表达方式不会像大人那样很直接很明确。我们就要用孩子的语言来跟他交谈。例如,在孩子穿着方面,父母可能觉得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审美观,以自己的定义去给孩子穿着打扮,其实孩子对于色彩有着自己特殊的感官,我们可以给孩子穿黄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裤子,觉得很漂亮,孩子可能就偏偏喜欢黄色与绿色在一起特别好看。他按照父母的意愿穿着,可能他也有小小的失落,一天玩的就不是很开心了。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画画,一起涂色,一起做手工等,了解孩子更加喜欢什么样的色彩。关于色彩的搭配,可以教给孩子每个颜色都很漂亮,让他理解颜色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
再者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与独立,作为父母,会经常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发火,我也会,会对孩子很大声,“你怎么这么磨蹭?”“你没听到我讲的话吗?”这些是我们作为父母经常会说的,可是我们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因为父母的这种态度很难过的吗?因为父母在公众场合的批评羞愧的低下头的吗?我们要给孩子尊重,就要做到平等,我们之间不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是朋友,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跟孩子一样高,孩子小,我们就蹲着跟他讲;孩子在外面犯了错,要跟他单独交谈,告诉他下次不可以。孩子需要自己独立,当他要给自己穿衣服吃饭的时候,就要好好鼓励他,不要嫌弃他做的不够好,我们也是从那么小长大的,也是慢慢学会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作为父母应该有一颗包容之心,包容她的缺点的同时,引导她改正错误,保持冷静,不可采取过激的行为。
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睦温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父母发生口角千万要避开孩子,孩子模拟能力方面是非常强的,看到父母怎么做,好的坏的都会学,所以作为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标榜。还有父母应多留一点时间给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交流、沟通情感。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嬉戏、读书,在嬉戏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等,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零零碎碎,写了上面的这些感受。也不知道是否切题。做用心的家长,教有心的孩子,用我们的经验和阅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孩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家长的使命和任务。
育儿心得:不要挑战孩子的天性
育儿心得:不要挑战孩子的天性
生一个孩子时,我总想:只要够努力,依照我的蓝图迈进,孩子终有一天会被精雕细琢直至完美。生了两个孩子之后,我虽惊觉“个性天注定”,但是孩子出于己身,即使是无可救药的朽木与粪土,都不可轻言放弃改造孩子。生完三个孩子,我完全向“一样米养百种人”的理念妥协,每个孩子,就如呱呱落地的哭声,绝对有属于自己的气质。我要昭告全天下的父母,即使我们有呼风唤雨的超人本事,都无法彻底改变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
现代人生得少,一不小心就把全部的希望压在一两个孩子身上。往往一念之差,就兴叹“恨铁不成钢”,唯一的孩子若输给别人不就没了希望?生养了三个孩子,我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钢”,有些孩子天生不仅不是“钢”,连“铁”都当不了,有的充其量只是“铁丝”。“铁”就是“铁”,“钢”就是“钢”,原本就是功能不同的物品,怎么能相提并论?世界万物各种器具用品有多少非得以“铁”制成不可?如果“钢”真的胜过“铁”,又何须有“铁”的容身之地?各人头上一片天,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
1869年俄罗斯人门捷列夫将构成各种物质的六十三种“元素”排成一个表,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后来科学家不断研究,竟将物质的组成“元素”增加到一百零三种,有的元素活泼,跑来跑去;有的元素孤僻,不喜欢和其他元素结合;有的元素却一定要和固定的元素做伴。科学界发现门捷列夫曾预测的“惰性气体”时,更是感到不可思议。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都不容错过任何一种元素,否则无以造就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更何况是地球上的主宰——人类。每个人的个性与心智都是独一无二,不尽相同的,但都能为多元的世界贡献心力,因而缔造了不断进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