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能力,做好课前准备
发布时间:2020-09-27 开学季如何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 幼儿园开学家长要做好准备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在展示活动中,我根据本班的特色活动选择了装饰《脸谱》之一教育内容。我在过去的大班教学中也曾上过这个教育内容,不过基本都是在大班的下学期,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了。针对这次活动是在大班上学期孩子刚升班绘画能力还不是很高这一特点,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给孩子们画出一半的脸谱,让孩子们在此基础上绘画出另外的一半同时进行装饰,这样相对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整张脸谱的花纹简单许多。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得理解对称的概念,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把脸谱打乱,请幼儿配对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幼儿真切地感觉了对称的两边图案和颜色都是一样的,让他们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实施。这一游戏的设计在活动中都较好的起到了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解了对称的绘画方法。在脸谱的选择上,试教时虽然我的初衷也是选择简单的图案,但是内容还是稍难,同时画面过大,所以造成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显得无所适从,看着美丽的脸谱不知从何下手,最终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回来后我反思自己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感觉整体还是对孩子们的能力了解不够,因此在做准备的时候难度过大,让孩子们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又针对我班幼儿的情况设计了活动,绘画对称的蝴蝶,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明白了如何能够画出图画的另一部分,较好地掌握了对称的绘画方法,同时我还把准备的绘画图案进行的简化也缩小了许多,经过这样的课前准备和修改之后,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有的孩子都画出了美丽的脸谱。通过这个活动使我反思道:我们经常说备课时要备孩子,这是备课环节最重要的,孩子的能力水平是决定我们上课的关键因素,必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现有水平,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够真正的上好一节活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今天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有些父母也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
让咱们来看一些事实吧。
住进高楼里的孩子孤独感增强了,父母们于心不忍,建议孩子外出跑跑跳跳,孩子却回答:“没劲!”鼓动孩子找邻居伙伴玩玩,孩子竟说:“不愿意”。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卡通(漫画)。有位干部是儿童图书奖的评委,抱回家许多获奖图书。可儿子毫无兴趣,却用零花钱买回近百本卡通,忘了吃饭,忘了功课,忘了睡觉,看得开怀大笑、浑身乱抖。父母困惑不已,要过卡通书细看了半天,居然看不明白:这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可问题是孩子一看就懂,一懂就迷,您是大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正如读书一样,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最难读的是子女这部无字之书。做父母的,要透过子女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年,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导致教育无效或失败。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简单,是指今日教育在原有的体制内循环,父母由于无法面对新人类新世界而显得简单尴尬,甚至连自己也困惑不已。
如果,以前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则倒了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具体说来,要多陪孩子玩一玩,要耐心听孩子讲话,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要看一点《少年儿童研究》之类的报刊书籍。
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孩子,既有良好的机遇,也有众多的麻烦。例如,心理障碍增多等等。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再也不能漠视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了,否则,我们将遭受无情的惩罚!
小学,我们准备好了
户外活动后,孩子们排着队准备喝水。
这个等待接水的时间也是我们大班孩子们讨论各种话题的时间。
这时的我就是个安静的听众,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原来,今天大家的话题是“关于上小学”。
大壮说:“上小学能戴红领巾,可威风了。
”晶晶说:“只有好孩子才能上小学呢!上小学能学很多知识。
”“我听我哥哥说,小学生作业可多了,一回家就得先写作业。
”楠楠委屈的说。
“嗯,小学上课坐着可累了”“小学的老师可不跟我们玩,也不跟我们做游戏。
”……听了这些,让我很吃惊,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对孩子进行引导:上小学很好,能学很多知识,是件很棒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孩子们交流的话语中,对于上小学还是有如此多的恐惧和担心呢?原来,他们很焦虑自己能不能够适应小学生活。
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们聊一聊,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了解小学生活呢?我们一起搜集了许多小学生在小学的生活的视频和图片,还有小学生在家的生活片段。
和孩子们进行讨论小学生的生活。
能够正确认识小学生活。
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大家的焦虑和担心。
让孩子们知道未来的小学生活会有高兴的事,也或许会有困难,遇到问难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不要逃避。
我们一起努力迎接上小学的那一天。
让孩子们从心理上准备好进入小学也是幼小衔接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对于上小学有担心也是正常的。
就算是一个成年人对于未知的新环境也是会有些焦虑的。
有些问题不要逃避和孩子们一同去面对、去解决。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一切,和他们一同度过。
使孩子们能够自信的面对一切,小学,我们准备好了。
希望也祝愿孩子们能够快乐、自信的走进小学。
孩子讲述能力较好
今天下午22号,23号,25号进行了故事讲述,本周上来讲故事的孩子准备充分质量较高,值得表扬!22号带来故事《田螺姑娘》。选择的故事比较有难度,孩子在讲述的过程中语句连贯,语速适中,故事内容记的较熟。刚开始讲述时声音较小,后来慢慢好了。故事中的词汇比较丰富,为方便倾听的幼儿理解词句,建议把书带来。这个故事比较适合大班,孩子讲述能力较好,在下次讲故事中可以尝试童话故事,孩子们也更喜欢听。
23号带来故事《真假孙悟空》。故事篇幅也较长,孩子在讲述时声音有点儿小,对故事的内容记得较娴熟,讲述中比较连贯但语速略快。同样在故事的选择上再斟酌一下,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童趣的故事,上次的故事选择的较好,孩子们也更喜欢,在倾听时也更有味。
25号带来故事《菲菲公主的猫》。故事长度适中,与上次相比今天的进步很大。在讲述故事时声音响亮,语速适中,故事内容也记得比较熟练。孩子们比较喜欢这个故事,在倾听过程中也较认真。
21号故事未准备
24号准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只说了一句。如果要讲请加油准备!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自动停止的时候,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寻思恰当的教育方法。
要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翻开久违的《幼儿心理学》,我发现这么一段话:“中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显得非常活泼好动,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喜欢游戏。”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对于孩子们之前的表现,我们会觉得理所当然,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了。
曾几何时我们因急于布置好教室环境和制作教玩具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又是什么时候脑中只想着自己的工作而敷衍孩子对自己讲的贴心话,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在忙着备课、制作教具、布置环境的同时,真应该好好地静下心来聆听童声、研读孩子、走进孩子、支持孩子。只有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教育。
引导
今天林林、星星、超超等几个孩子又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建筑区。近一周来他们已非常默契,有的搭桥,有的搭建公路,有的搭建停车场……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搭建兴趣渐渐减弱了,有的在玩玩具车,有的则东张西望无所事事。
通过一连几天的观察,我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受生活经验的局限,无法将游戏深入下去。我意识到这正是引导孩子拓展游戏内容的好时机。于是,我拿起一辆小汽车放在桥上行驶并故意让车从桥上掉下去。借此问孩子们车为什么会掉下去,怎样才能防止车从桥上掉下去。林林灵机一动,顺手拿起一根作桥面的长条积木立在桥边,当作桥的护栏,我表扬他想出了好办法。然后,我让他也拿一辆小汽车与我的小汽车在桥面上相向而行,两车相遇时,孩子们发现桥面太窄了,林林又赶紧把那根已作护栏的积木放下来作桥面。这时,其他幼儿赶紧去找长条积木,但空手而归。我问:“桥的护栏是什么样的?”小超说:“是一根一根竖起来的。”他的话提醒了大家,他们赶紧找来小圆柱体积木搭起了桥的护栏。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的汽车从桥上驶过,开上了公路,我继续和孩子们边玩边聊:“哎呀,车多了,很有可能发生交通堵塞,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召召建议道:“那咱们就搭一个环岛和一个十字路口吧。”于是,孩子们又忙碌地寻找合适的材料,饶有兴趣地继续搭建……
中班孩子已有一些自主游戏的经验和选取适合的游戏材料的能力。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游戏往往很难深入,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使游戏情节不断拓展: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搭建活动。
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方楠是这学期刚插到我们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日常规范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排队,经常在院子里大小便,还把小朋友的小椅子到处乱搬动……开始时,我们还好言相劝,教她怎么做,但是,时间长了,我们该教的都教了,她却没有一点进步。
今天,孩子们正在给星星涂颜色,她把鲁颖的书撕坏了,我拿着书大声的呵斥她说:“你懂不懂事呀?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书撕坏呢?你把鲁颖的书撕坏了,把你的换给她吧”她抬头看了看我,嘟哝了一声:“老师真凶。”听了这句话,我的脸腾地红了。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于是我蹲下身,换了一副笑脸对她说:“你看老师凶吗?”她看到我笑了,说:“刚才很凶。”我说:“你喜欢凶的老师,还是喜欢不凶的老师?”“喜欢不凶的。”“那你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吗?”她摇了摇头,我说:“老师喜欢听话的乖孩子。”“老师,我听话,我是乖孩子。”看到她真挚的表情,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惭愧。孩子多么天真,自己随意的话语,却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
“老师真凶!”这是孩子的内心话。我将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心里,它会时刻提醒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的理解
又到了“八个一”活动的时间了,我让孩子们跳绳,活动刚开始,就拉着绳子跑着,突然一下子摔到了,虽然情况就发生在我的眼前,但是我来不及拉到她,她已经摔到了,我迅速跑过去扶起她,看见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红点,严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上牙齿咬到下嘴唇上,并咬破了,有两个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极了,连忙请王老师帮忙,带文琪去教室漱口,擦药。
中午吃饭时,我一直问文琪嘴巴是否还疼,需要把饭菜切细点喂她吗?可是她却告诉我“老师,我不疼,吃饭也不疼”,还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心里是一阵阵的感动,她竟然看出我的担心,像个大人似的安慰起我了。到下午午睡时,文琪的状态一直很好,我时刻留意着她。就这样到了下午离园的时候,我心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如果不能理解我,就算是有一些指责的言语我也一定要听进去,更何况文琪一直是她奶奶来接呢,老人更是心疼不已了。我忐忑不安的等着文琪的奶奶,教室里还有四、五个孩子时,她的奶奶来了,我连忙迎上前,把今天上午的事情给老人说了一遍,就在我的话还没有完全讲完时,老人家就说“这是难免的,老师,你太辛苦了”然后一再告诉我别放心上,领着孩子跟我说了声:“老师,再见!”后就离开了。
今天这件事情使我再一次被感动,被文琪的善解人意,还有家长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使我更加自责起来,如果我在活动前再多说几句“请宝宝不要奔跑的”之类的提醒的话语就好了,或者今天如果不玩拉力球,改玩别的项目可能也可以避免“流血事件”,今后我还要更加用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用百分之百的心看好孩子们。
了解孩子的意愿
1、随着天气变冷,宝贝儿们的衣服厚了、多了。各方面都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早上做操给宝贝儿们穿衣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多个宝贝儿,老师必须一个一个地给他们穿,时间上很紧。为了让宝贝儿们在区角里玩的尽兴,我们几个商量让宝贝儿们自己穿衣服,这样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我们多提醒,提高宝贝儿们的速度。开始我们引导宝贝儿把衣服放在地板上,胳膊伸进去、头再钻过来就成功了。每天有几个会的,第二天就能自己穿不再要求老师帮忙。而且还帮助比他小的朋友和还没穿完的小朋友,宝贝儿们自己穿上衣服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老师,我自己会穿了。”那种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述。我们让不会穿衣服的宝贝儿观察,实践。最近几天很少有小朋友让老师帮忙穿衣服的了。我们老师帮忙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宝贝儿们掌握的方法,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我们老师省心了,高兴了。宝贝儿们也获得了成长的快乐。反思: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认识最初是从模仿他人的地方开始,而且相互学习是孩子获得提高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宝贝儿从不会穿衣服,到经过别人帮助会穿,再到独立完成。对宝贝儿的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宝贝儿们会发现更好,更快的方法穿衣服。作为老师我们给予宝贝儿及时的观察和帮助,在孩子能完成的情况下给予探索的时间。做到适时、适地指导。教育的意义在于给孩子自主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帮助。2、今天早上,我陪宝宝们在娃娃家玩,请小动物做客的游戏,孩子们都很专注。“我请你吃糖,苹果……”这时,果果哭着走过来,对我说:“张老师,王诗瑶打我。”(我知道是王诗瑶不小心碰到她的)我把王诗瑶叫道身边问她:“宝贝儿,你为什么打果果呢?果果哭了。你该怎么做呢?”(我本想引导王诗瑶说:“果果,别哭了,我不是故意的.”)没想到,王诗瑶说了一句:“果果,你打我吧。”我说道:“宝贝儿,我知道你不想让果果哭的,不是她打你一下,她就不哭了。你可以抱一抱她,亲一亲她,看看她还哭吗?我们都是好朋友嘛!”王诗瑶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果果的手表示友好。这时,果果也不哭了,已经没事了。两个人又玩去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只有了解孩子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中。学会在随时的教育中关注孩子们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长大。
为了孩子们,我会做的更好
每年的九月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同时也迎来了一批新的可爱的孩子他们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可是他们还是太小了又从来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爸爸妈妈,
突然又来到了新的环境非常不适应,每天就用眼泪来抗议,“老师,抱抱我、老师,陪着我、吃完饭妈妈就来接我了,老师,我不睡觉、老师,我要回家!开学的前几天爸妈送他们来上学时从大门口哭到教室门口,抱着爸妈的腿不肯松,此时我多想自己在多几双手,把他们都抱到怀里,可没有办法领一个在抱一个,让他们进教室玩玩区域看看画书不一会就不哭了,还露出白白的小牙老师看我的小兔子睡着了,老师我想在抱个小狗……
经过这麽两周的的适应阶段,托班的小朋友越来越好了和我们也熟悉了有什麽高兴的事也愿意和我们分享了
,把我们都当成了亲近的人,就在今天我带他们学儿歌的时候还有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很感动这么多天没白教,从开始不愿意来上幼儿园到现在愿意来,还非常开心喜欢这里证明这一个月来长大了不少,家长也夸奖自从孩子来了幼儿园都自己吃饭了,作为老师很欣慰看着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就挺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不要更好只要最好,为了孩子茁壮成长加油!
了解孩子的心思
予予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一到午睡时间他就成了让我们最头大的人。
为了避免他打扰别的孩子休息,我们把他安排在了教室靠墙的位置,这样也方便我们安抚他睡觉。
但即便如此,每天的午睡还是像一场战役。
予予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经常会在老师巡视别的孩子午睡时,在被子下偷偷地瞄着老师,和老师做游戏;或者遮住脸用脚拦住老师的路等等。
我们曾试着不去理他,但时间如果稍稍长一点,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做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影响周围的孩子入睡。
我们也曾试着告诉他,如果不好好睡觉就把他送到另一个班级,他会很委屈地哭着说“不要,不要”,同时答应好好睡觉,但也是好景不长。
同时,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不利,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
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巡视孩子睡觉时,予予又用腿拦住我。
我蹲在他的床边说:“予予,把脚并齐,手放好,好不好?”他照做了。
我顺势将我手上的纸巾放在了他的手上,说:“予予,老师将纸巾放在你的手上,你能帮老师保存好,不让它掉下来吗?”他点点头。
“那我们拉拉钩,说话要算数哦。
”等我回来再去看他时,纸巾已经滑到了旁边,而他也已经睡着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我在十二点半左右继续用毛巾、他自己剪的红心等去和他做类似的游戏。
他渐渐能够午睡了,虽然每次睡眠时间都不是很长,但相对于以往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件事情让我思考了很多,记得卢梭在《爱弥儿》里曾经这样说过:“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可以管住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
”就像予予的午睡一样,之前我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管住他,让他能够顺利地午睡,但我们忽略了,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管他,可实际上是他用各种方式管住了我们,用各种方式逼迫我们不停地去关注他,而结果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他却并没有做。
这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思,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们的每一步行动我们都能够有预料,我们就可以在他未行动之前给他最好的行动方式与方法,而不用在要他做事情时用尽强迫与诱惑使得我们疲惫不堪,结果却一事无成。
用心了解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以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其乐无穷,智慧无穷。
教育随笔:家长游戏中帮孩子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我的女儿今年上大班了,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生涯,而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连接又有较大差别的教育机构,由于教育任务、活动方式、作息制度、生活管理方式、环境布置等不同,导致孩子入小学后出现学力不济性学业不良、反映迟缓、多动等不良行为,虽然孩子们都不笨,但是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会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起跑线失败等于终身失败,为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具体游戏做法如下:
一、提高视知觉能力的游戏:
1.让孩子自行玩智力拼图、走迷宫等游戏。
2.玩找相同或不同的游戏。
3.视觉填充:家长快速出示一幅图,然后让孩子从多幅图中找出,此游戏可以由易到难。
二、发展听觉辨别能力的游戏:
1.看数字幼儿复述。家长分别出示1位数到5位数的数字,如:1、3、9、12、234、3456等卡片,幼儿能马上正确进行复述。
2.拍手练习。如:动物(拍1下手),树木(拍2下手),游戏开始,家长说小狗、柳树、小猫、杨树、青蛙、牛奶等词语,幼儿分别拍手:1下、2下、1下、2下、1下、不拍(家长可以预设食物、玩具、交通工具和服装等物品反复练习)。
三、发展运动协调能力的游戏:
1.和幼儿一起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进行穿针、穿珠练习。
3.练习走、跑、跳或金鸡独立等。
四、提高数学准备能力的游戏:
1.手口一致点数1—100,再从任意数到100,如26—100,35—100;逆向思维训练:从20—1,再从19—1,18—1,17—1……
2.多个数点数,如1个2,2个2,3个2……1个3,2个3,3个3……1个5,2个5,3个5……依次类推,进行点数。
五、促进语言沟通能力的游戏:
1.练习词语接龙游戏。
2.进行扩句练习。
3.进行看图讲故事。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如:娃娃家、超市、医院等,会说“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其实,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并不是教孩子学多少拼音,算多少题,会写多少字,而是在生活中提升幼儿入学成熟水平,达到日历年龄自然成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后,才能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并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保障孩子健康、顺利地开始学生生涯。